李叔同:名如何 爱如何 生命该如何

李叔同:名如何 爱如何 生命该如何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李叔同:名如何 爱如何 生命该如何
    素年锦时
    推荐

    一般情况下,对于阅读的书籍名称,我只有感兴趣与不感兴趣的区别,从来都不去过多琢磨它的意思。读《知道的喜悦》这本书时,我曾自作聪明地猜测,作者的知“道”也许非我所理解的“知道”,而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却让我一时不敢去妄断何谓“未知的自己”。 知乎上有曰:“未知的自己,是潜意识的自己,也是我们即将创造出来的全新的自己”。认同,并油然而生“知道的喜悦”。 先说说我与这本书的缘分吧。应该说,我知道张德芬女士要早于知道她的作品(她给许多的灵修类书籍作过序),我知道她的经典语录“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要早于知道她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终得以遇见,却只读了个开头“女主莫名其妙遇见一位智慧老人”的部分就感觉情节有点Low,随后便果断弃之。有“有眼不识金镶玉”的成分在里面,或者也可以认为是缘分还未到吧。 在此之前,虽然我有读过《当下的力量》、《吸引力法则》、《秘密》、《与神对话》等几本灵修书籍,从中了解了什么是“本我”“小我”“意识”“潜意识”“临在”“臣服”等概念,对提升个人的能量等级以及暂时脱离思维和大脑的控制有很大帮助。但是,总觉得没有那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它时时提醒我,在外部环境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自己心的问题。外面的世界,是心的折射。它是你自己“想”来的,更是你自己吸引来的。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就改变了周遭的世界。 其实,就张德芬女士自己坦言,她也有借鉴以上几本书的思想精髓和心理学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这本书与《当下的力量》中的创作手法(对话的形式)和表达的概念都有重合的部分。她只是把那些理念用一个个接近现实生活、真实生动(但缺乏深刻性)的故事情节展现给读者,更容易被理解和便于实际操作。 总之,既有趣味性又能收到满满的干货。幸亏最终没有错过。 最近重读,冥冥中似是一种能量的促使,也是内心里有了需要通过阅读解决困惑的强烈需要。 阅读,让我再一次体会到关于潜意识对人的影响。潜意识是大脑中不用通过意识,直接影响你行为的那部分思想。世界级的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说:“潜意识的力量是意识的几万倍”,所以要学会正确发挥潜意识的作用。比如,每天早晚都要默默说上二十遍“每一天,我生活的每个方面都会变得越来越好”,让潜意识接受指令。记住,要真诚,如果你怀疑实现的可能性,那么,潜意识也会认为你只是说说玩而已,就不会发挥作用。终其一生,都是意识与潜意识在斗智斗勇。嗯,这个猛一听还是有点玄,只能靠自己慢慢意会了。 关于本我,就是生命体如同婴儿一样具有“爱,喜悦,和平”的特质的“我”;小我就是被生活过程中不断被赋予的烦恼,担心,恐惧,憎恨等情绪包围的痛苦的“我”。每个人都是在两种我之间不断转换,人多数处在小我的角色中。只有放弃欲望与执着方能尽可能多些去感受“爱,和平和喜悦”。战胜小我,人生就少了很多烦恼痛苦。 关于“临在”,就是活在当下的意思。走路时听你的脚步声 ,睡觉时听你的呼吸声,刷碗时听哗哗的水流声……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脱离思维(世俗中好的不好的区别和概念)的控制,多关注身体,保持与身心的连接。……如此,就会离本我更近了一些,离爱与喜悦更近了一步。 读这本书,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到人的一生呼吸的次数是固定有限的。所以呼吸越慢越长的人,活得越久。我们当然知道,心平气和的时候呼吸最缓慢,生气焦虑的时候呼吸最急促。因此,经常做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对身体很有益。 说了介么多,总感觉没说到点子上。还是去读书吧,读明白了,就会活得更明白些。 希望我们都能遇见未知的自己!

  • 李叔同:名如何 爱如何 生命该如何
    Sandy
    推荐

    看书名,像“鸡汤”,其实,在认真读完后,才发现是一本既能帮助自己渐渐看到问题,又能提供具体指导的好书。随着女主人公故事的展开和她成长的经历,感觉自己也随之一同成长。一口气读完后,带着不舍的感觉回顾总结所获: 1、我是谁?什么才是真我?容貌、出身、工作、财富、婚姻、社会地位、权力、健康……这些所有外在的东西都不能代表真正的自己,即使你全部拥有了它们,也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除非是穿破重重阻碍找到真我,才能拥有爱、喜悦、和平。 2、如何才能找到真我?与你的身体联结,保持正念,活在当下;接纳你所有的情绪,向已发生的事情臣服;观照、检视你的思想;觉察你的身份认同。 3、学会向内看,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我们指责所有外在的人、事、物,其实回头都可以看到:是我们自己内在的问题,而不是对方。 4、“吸引力法则”: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5、心想事成的定律: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学会自己的功课,然后全心全意地用观想的方法去散发“事已成”之后那种愉悦感受的振动能量,然后赖皮地在实现之前就先去感恩,还有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很清楚、很具体,而且要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言行一致。 6、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7、有些亲密关系是业力关系,对方扮演黑天使的角色,用痛苦的方式让你学习课题。有些伴侣是疗愈关系,对方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理性、温和,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疗愈你内在的一些创伤。这两种都可以说是灵魂伴侣啊!亲密关系不是拿来谈风花雪月的恋爱,而是拿来修行的。 8、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对自己负责,拿出诚实和勇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勇敢地走出舒适区,真正地自我改变。 真心地祝愿每一个遭受痛苦和创伤的人,能够浴火重生,遇见未知的、更好的自己。大家一起加油吧!

  • 李叔同:名如何 爱如何 生命该如何
    贝贝🌴
    推荐

    这是看的第二本张德芬的书,我又一次喜欢上了她🥺2022年的第一本书,看得如痴如醉~相信这是个好开端! 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温柔的极致是理性,理性的极致是冷漠。一直在揣摩这句话的意思。 直到看到这本书,我又想起了这句话。或许很多人她并不自知自己温柔,而是知道自己应该慢慢地说话,慢慢地做事。这样才不会说错话做错事。并不是怕得罪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舒服”。仔细想想是这样,如果温柔,就是娓娓道来,绅士淑女,那会少很多与人争执,与人发生矛盾的可能性。自然就会少很多烦恼。 我也终于理解,为什么小学的时候,我因为是班长几乎跟班上所有男生都打过架,为了让他们“听话”。而到上初中我心里暗下决心不要再做班长要让自己软下来像个女孩子。一直到现在,别人都说我,你太温柔了,你说话好轻柔……其实自己并不自知,甚至怕让别人反感,可已是骨子里难以改变的一部分了! 再回到这句话(温柔的极致是理性,理性的极致是冷漠。) 当你选择做一个“温柔”的人,就说明你想做一个理性的人,不做被情绪控制的人,甚至可以主导自己的人生,但当你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时,你必然会是一个活得很通透的人,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自我,这个自我会很不一样地去看待这个世界。从而变得冷漠。 为什么会变得冷漠?这本书里有答案! 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一样,就像那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需要慢慢品,有时候冷漠,是因为孤独。张德芬在《我心温柔,自有力量》里有一句话:“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到真正的孤独。”所以有时候当你感到孤独时,你可能是离你自己内心最近的时刻了!也就是作者文中一直反复提的“向内而看”的时候。 当你向内看的时候,你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 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 全书中收获最大的就是这个公式,让你解刨烦恼的原由让自己变得舒心。 突然明白人聪明不仅是智商高这么简单,而是自我意识感强,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站得高,看得远”(能跳出小我去看待事物和人性),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我的需求,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 有一段话挺喜欢的:“有些亲密关系是业力关系,对方扮演黑天使的角色,用痛苦的方式让你学习课题。有些伴侣是疗愈关系,对方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理性、温和,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疗愈你内在的一些创伤。” 回想我经历过的真的就是这两种之分😂但是有一点不敢与作者苟同,我不认为这两种是灵魂伴侣,我觉得好的感情肯定是双向奔赴的,互相疗愈和互相温暖对方才是灵魂伴侣,不然一方肯定会失去另一方。灵魂伴侣一定是长长久久的。 最后用书里内容作为书评结尾总结人生: 如果我们不能化解我们被业力牵引而在红尘人海中浮浮沉沉的命运,也不能免除我们作为凡夫俗子而需为生活奔波、为俗事烦恼的痛苦。还是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个性的制约,还有如影随形、顽固不化的“潜意识自动化反应模式”,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生,来地球体验人类游戏,是我们到此一游的意义和目的。只有自我负责,确认我的地球体验是我要进行的游戏,心甘情愿地玩和被玩,人生方有滋味~

  • 李叔同:名如何 爱如何 生命该如何
    易嘉
    推荐

    几年前就知道它 --《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一看书名,翻了个大概,感觉像是"鸡汤",便搁置了。直到最近遇到一些问题重新自审,和朋友交流中,这本书再次受到推荐,便认真读完! 一边看一边有点懊悔:为什么当初就轻易错过了?      1个月前,因为一些琐事,情绪波动比较大。在往日里,隔几天甚至睡一觉就能翻篇的事情,却久久不能从心中散去。一两周过去了,依然被不安的情绪所困扰。沮丧,烦躁就像影子似的,时刻伴随,挥之不去。我尝试通过减缓工作节奏,听音乐,看轻松的文章去调节,但一直不能回归正常状态。终于在一个夜晚,我绷不住了,在电话里向朋友哭诉:我是不是丧失了快乐的能力?        什么是快乐?怎么使我快乐?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尝试着在书中寻找答案!        感官上的“快乐”可能是当时当下外界给我们的刺激和兴奋。比如升职加薪,一场旅行,一顿美食...但得到以后,这种快乐能持续多久? 仔细想想,我想要的是内心的平和和由衷的喜悦。而要得到它们,需要去寻找“真我”。 作为社会人,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能是孩子,可能是父母,可能是服务人员,可能是客户....要和世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我们需要外界对我们身份的认可。为了达到某种“平衡”,自然会遮盖真我。久而久之,那个“真我”可能就会被埋在潜意识深处,最终迷失了自我。         世界纷繁复杂,总归只有3件事情:我的事,他的事和老天爷的事。当遇到痛苦的事情,我们往往有愤怒,沮丧,委屈...情绪是对事情的反抗,而越是反抗情绪越激烈。之所以痛苦,最大的原因在于抗拒事实。破解情绪的有效之道就是臣服,臣服于已经发生不能改变的事实,臣服于痛楚的感受,不逃避,不抱怨,不压抑,让它自然的在身体里流动,全然接纳。        情绪安定下来,不妨想一想,痛苦是谁创造的?由事件本身还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如果是后者,跟我们的认知,价值观有一定关系,这时候,需要回到当下,去看看我们的思想,检视一下思想的正确性,或许就能发现我们所想的东西。          "这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提醒!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我们追寻阳光,渴望能照进内心,能温暖治愈我们。如果没有去探索自己的阴暗,没有诚实勇敢的直视阴暗,没有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摊在阳光下,能被温暖和疗愈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我的探寻是一场奇妙的旅行,我相信旅途中有另一个自己的存在和陪伴,我希望能早日遇见哪个未知的,更美好的自己!    

  • 李叔同:名如何 爱如何 生命该如何
    岁月如歌
    推荐

    薄薄一本书,用时好几天。最欣赏本书中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知道自己走向哪里,但能确定想去的方向。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我们内心透射出的结果。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人力无法改变,只有臣服。自己的事,就是管好自己,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他人的事,可以说与我们无关,也管不着。我们都会面临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