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纲要

哲学纲要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哲学纲要
    赵祥亦
    推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亲密,并非人所见所认为的,看似理解,了解,但并非是真实的,同样对方也会认为理解,了解自己,在同等盲目自信下,会认为对方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可真实是未知的,人最需要认识的是自己,但也需要了解,理解他人,此根据在言语与行为,言语会有主动或被动之分,主动就是对方言说的话,自己进行理解,以及被动的就是自己言说的话,对方回答,都存在真实性,也存在虚假的可能性,主动者有主言表达目的性,但在表达自己方面,无目的之下,则是真实可信的,人不会自欺欺人,以此保持常态,被动者,根据自己言语,进行回答,无论善意于否,行为与言语保持一致性,则为真实的,或是有欺骗的目的,对方通过回答话语,自己听完会有不确切的消息,虚假的,但也会入心,深信不疑。 不知自己行不行时,会为他人言谈自己不行,而丧失信心,此是外在影响,让本可以行,确在内心上进行否定,行为上止步,实际确定是自己认为行,就可以,不需要他人言语,干扰自己的思想,可亲密之间关系,让人话语能入自己的心里,存在影响,从而产生恐惧,不敢去做,失败不代表失去,值得的事需要经过多次的失败,才又可能成功,一次不行不代表多次不行,此非放弃的理由,只是为自己放弃寻找的借口。 人会反感他人的负能量,尤其是亲密的人,所说的话语,很容易能干扰到自己,显得如此在意,但因为亲密关系,无论是朋友,亲人,爱人,都是难以割舍的,造成伤得或恨得最深,确是亲密的人,能轻易到心脏的人就是亲密的人,人需要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意识才能让自己对他人有自己清晰的认知,而非模糊上的认为。 他人能伤害自己,同样自己能伤害他人,自己讨厌被伤害,所以人在话语上,对亲密的人,要有所意识,否会无形中伤害一个人的心。 话语有形,内在无形,有时是难以看出来的,或有奇怪的变化而自己不知是出什么事,如自己难过之时一样,相互疏远,慢慢恢复关系,此也是相通的。 人能意识到正确与错误,但不代表人必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做错误的事情,只是需要人去自律的控制,在自身能掌控之下,做出正确的选择,此为力所能及的,否错误的方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人不可能保持长久的心态,能力…但人有贪心欲,可欲无长久时,还是需要控制。 左右为难,面临选择时,不以优势作为选择的标准,而是劣势,在相等或未知的情况下,选择之后对未来会代表什么,此至关重要,有舍会有得,有利会有弊,需要割舍,选择或许不是最好,最佳的,但确是自己能够胜任,完成的,人有自知之明,高于盲目自信,现实就是改变不了的就是现实,理想要站在现实作为基础,精神的快乐要先要满足物质本身,才能有选择的权利。

  • 哲学纲要
    胡一天
    推荐

    当看到“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这句话时,有点想弃书,因为在我看来,一旦将爱拔高到灵魂的高度,难免会显得虚幻,触不可及,最终沦为对爱无关痛痒的赞歌(自知是个人偏见,但纠正起来有点难)。能坚持看完主要是好奇作者如何用灵修的方式来解决亲密关系中遇到的各种棘手的问题。 收获还是有的,比如说对亲密关系四个阶段的剖析、对性的罪恶感到阐释、牺牲与主动付出的差异等等,不过给我留下印象更深的反而是作者列举的具体案例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因为爱只有在接地气的生活细节中才能显现,流动起来。在有关柴米油盐的琐碎中,期待、失望、分歧、争吵、愤怒、和解,双方进入“人性”这台破壁机榨一遍,打破外壳,翻来覆去,去粗取精,相互交融,坚持到最后滤出来的才是爱。而爱的责任,是提升自我的同时将对方的心妥善安放。

  • 哲学纲要
    Sissi👼
    推荐

    读了6个小时,做了大量批注,强烈推荐的一本书。其实有很多很多想要去说的,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干货太多了。 本着不重复之前批注的原则,简单谈谈对于爱情的五个新的认知。 第一,对爱的阶段的理解 本书提到爱的阶段从月晕的美好,到幻灭的失望,再到内省的迷茫,最后获得启示,达到灵魂之交。其实,正如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从原始社会的天下大同一直到最后共产主义的更高层次的天下大同,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爱也是一样的,从最初的美好,然后幻灭,最后会回到更加亲密,更加彼此珍惜的灵魂关系,是一种更美好,更高级的阶段。关键在于很多人并未选择从幻灭中走出来,反而放弃了这段亲密关系,其实,如果没有在爱的各阶段走下去的决心与勇气,重新开始多少段感情都是一样的。 第二,对双方都要学习为亲密关系努力的理解 爱,提到这个词我们往往把爱人与被爱分开来谈,要么大谈爱的伟大与痛苦,要么去谈被爱的幸福与苦恼。其实,爱本来就内在包含了爱与被爱两个方面,离开了哪一种感觉都是极其痛苦的,所以,如果爱,请好好在一起为彼此努力,如果不爱,请尽快离开,如果只是想单纯地从对方那里索取爱而自己又不想为这段关系而努力,那你们的亲密关系注定是劳累而没有结果的。 第三,对无条件的爱的理解 谈到无私的爱,无条件的爱,很多人会说不可能,这只是一种愿望罢了。私以为,这就是把爱与被爱割裂开来理解了。作者在本书非常强调这种无私的爱,可以这么理解,当你们的亲密关系同时涉及到爱与被爱时,无条件的爱才有可能发生。当一方无条件的付出的时候,另一方也在同样付出,这样虽然你们都在全心全意爱对方,却也同时收到了对方全心全意的爱,这才是无条件的爱最大的收获与真谛,并非大家所理解的啥都不要一味讨好的爱。 第四,对爱的态度的理解 人生不易,两个人在一起愿意为了亲密关系而努力,为对方付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亲密关系维持与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积极试验,探索更好的相处模式,寻求更亲密,更能够互相理解的解决问题之道,这是很难得的。如果你的爱人不愿意改变,不愿意为这些做出努力,那你一定会痛苦。首先我们自己要尽力,如果一直不能唤醒对方的内心,那还是随它去吧,诚心诚意爱过了就别有遗憾了,很无奈,但还是要学会爱自己,放手也是一种态度。 第五,对无拘无束做自己的理解 所谓做自己,不能狭隘的理解为我就是这样,哪怕一身臭毛病也要做自己,我要真实,这就是我,不喜欢拉倒。我呸,这不是做自己,这是耍无赖。真正的做自己是要对自己负责任,要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积极正能量的做自己,发展的做自己,不要做一层不变的自己。对于自己的缺点,要接受,但不要固执,接受不完美是为了变得完美而不是无赖。另外,阿德勒心理学中有一段说的很好,当对方因为你的缺点而离开你,记住,不是因为你自己变得无可救药了,而是当对方产生了离开你的想法之后,对方会拼命在你身上找毛病,即使你是发展着,改变着的,也抵不过对方的不爱呀,你的缺点一直在或者正在变好的路上,可对方不会这么想,因为它要为它自己的离开找理由,所以只能拼命来验证你的不好。其实,不想爱了而已,别灰心,你没有那么差。 一段优秀的关系,一位亲密的伴侣,这中间需要经历的各种不如意十之八九,有的人走过来了,有的人选择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但不管怎样,都得经历一遍,都得自己走一遍,既然相爱,为什么不能互相扶持着,鼓励着一起走下来呢,所有的恋人朋友,别固执,你们本还可以更好,希望彼此都有一颗积极进取,愿意改变,愿意尝试的心,心有多宽广,爱就有多么的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我仍然相信爱,坚信爱,大家加油,亲密关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奉献与理解,你的爱人,就是你自己最珍爱的珍宝,是彼此爱的导师。

  • 哲学纲要
    Louis 🔚su
    推荐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和谐的亲密关系,一定是远离小我的控制,无时无刻都是“自然的”。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过程。 有人说,爱情没有道理可言,有的人会心甘情愿多付出一些,有的人会心安理得多得到一些。没错,爱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的现实情况就是如此,但我们仍然有权利知道完美的爱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更有人说,爱情有寿命之说已经被人证实了,既然爱并不能永久存在,那么还煞费苦心去维系它干什么,不如让它随风而逝。这也没错,可是当大多数人义无反顾地将爱情演变为亲情时,它还是一样需要维护。在这里有两个办法,只能根据情况选择其一: 方法一,双方都明白给予爱和获得爱的重要性,以及最适合双方的途径,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关注和维系爱的平衡,简称爱的双修法。 方法二,无法让对方进入“双修”,那么只能加强自我心灵修炼,简称爱的自修法。这种方法虽然是一种自欺,但也是维护个人心理健康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因为俗世之中没有绝对的公平,不公平是一种常态,只不过有程度的多少之分而已。 那么普世大爱又从何而来呢?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心中普世之爱的多少是有显著差异的:有的人爱心无边,即使是素昧平生,也热忱相助;有的人随时可能怀疑他人行为的动机,不仅告诫自己“防人之心不可无”,还热衷于传播社会负面消息。更有甚者,极端自私,草菅人命,无视他人生命尊严……。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呢? 克里斯多福.孟在他的《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一书中写道:“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都投射在那个特殊的人身上,期待自己的需求会在那个人身上获得满足。但是,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满足你的所有需求,填补你从小以来匮乏的。”我觉得,这段话至少说出了一个真相,那就是大多数人在小时候得到的爱都是不完美、不充足的,因为大多数人的父母和家庭都是不那么完美的。可不可以大胆设想,我们每个人爱心的表现也是自己与父母之间经历的投射反映过程,只不过投射的方向和方式不太一样,因此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有人过度弥补,有人变向反射,有人投射到爱人身上,有人投射到社会之中?当然,我们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仿佛聚焦和变焦过程,由心里那只隐秘的镜头,映出自我存在的世界。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没有得到充足的爱,可能会投射到他的爱情方式上:无休止地希望得到爱,即使是来自不同的对象也来者不拒,这样形成了过度补偿(真实原因是小时候得到的爱极度缺乏);无休止地考验对方,看看把对方赶走,还会不会回来,如果回来了才是爱我,不回来就是不爱我,这样形成了变向反射(真实原因是小时候希望父母回来而他们并没有做到)。如果一个人对社会存有大爱,要么如同印度圣雄甘地一样,观察到社会缺陷之处后反复自省,最终将灵魂升华到极高层次,大爱众生;要么因为小时候得到了充分的爱,成长后储存的爱被放大表现出来,映射到整个社会,才有了源源不绝的爱的付出。反之,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没有得到爱的储存,要么他会无视他人的需求,自私自利;要么他会要求爱人、家庭、甚至整个社会还他公平公正。其实,爱从来都不能靠剥夺他人获得,必须从自我心中感性而生。 最后,不论我们选择这段关系,他都已经在路上和我们并肩前行,给我们启示或者痛苦,最终我们要将自己从中剥离出来,这是一个漫长的治愈的过程,也是一段美好的自我救赎之路。希望我们在爱的路上看得见自己,也听得见别人,把沉睡的,迟疑的,还有无趣的那个人唤醒! 推荐阅读~作者用两年时光写完~我们需要一生去学习和体验~适合我,可能也会影响你~

  • 哲学纲要
    、A梦的哆啦
    推荐

    两个相爱的人,在地球上创造了一座伊甸园,并开启了天堂之门。 经验说:“这是不可能的。”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谨慎说:“这太冒失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理性说:“这不合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迷信说:“这会带来霉运。”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远见说:“这没有希望。”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 ——克里斯多福·孟

  • 哲学纲要
    程力环卫车
    推荐

    情感是来自人类“爱与被爱”的基本需求。这个主要的动机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吸引磁场”。

  • 哲学纲要
    薰衣草
    推荐

    无论我们的意愿是多么诚恳,行动多么努力,你给的并不是她/他想要的东西。关系的现状和结果却还是愈发成问题。 除了感情沟通交换意见和控制情绪,懂得如何彼此陪伴、用真情、真爱来温暖对方才能幸福的度过有限的人生。

  • 哲学纲要
    乔乔
    推荐

    亲密关系的最好状态是什么样子? 我们可以从《丈夫得了抑郁症》感受,一个淡雅的,忧郁,让人暖心的故事。 在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中,工作努力、生活认真的丈夫在结婚的第五年,得了抑郁症。此前懒散度日、凭着兴趣画漫画的妻子小晴,从「被丈夫守护」的状态变成了「守护丈夫」的状态。 在丈夫出事之前,小晴一直是被丈夫照顾的状态,不用担心生活小晴让丈夫辞职,好安心修养。自己厚着脸皮向漫画编辑求来一份工作以赚钱养家,同时承担起照顾丈夫饮食起居的责任。在经历了一年治疗后,丈夫逐渐摆脱抑郁症的阴影。之后两人一起出席的教堂聚会上,他们重读了当年的结婚誓言。在经营爱情这件事上,你应该把寻找心态,转成创造心态。 他们共同经营。让他们变成真正的夫妻的是他们为经营这段关系所付出的耐心和精力,是在遇到问题、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滋养出来的对自己、对对方和对这份感情的信心。 相互了解、彼此扶持、确认心意,都需要时间。 相爱从来不是一个结局,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正如:《斯通纳》里的话说,爱情的状态, 是一种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一天接一天, 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发现、修改的状态, 借助这个过程,一个人想去了解另一个人。 静水深流,沧笙踏歌。 最好的爱情,虽然没有答案,但应该是有质量的,也应该是这样子: 彼此相爱,彼此自由,是两个人一起经营的,成全更好的彼此。 我们也知道,高质量的长久相爱,其实是件近乎奇迹的事。 除了信心、耐心、智慧、勇气,还需要一点运气。 我们永远无法掌控爱情,这也是爱情的迷人之处。 我们能做的就是心怀谦卑,学习和尊重爱情之道, 让彼此的爱能持续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 哲学纲要
    月照山河
    推荐

    作者在书中把亲密关系分成了月晕、幻灭、内省、启示几个阶段。 月晕就是热恋期,被热恋冲昏的头脑总会给对方加上一层光环。然而,紧接着就会进入幻灭期,双方经常反目成仇,开始漫长的权利斗争。我们被某个人吸引通常是由于情绪上的需求,这些需求大都来源于孩提时代未满足的需要。当我们开始一段关系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希望从伴侣身边实现这些需求的满足。如果得不到满足,我们会企图改造对方以达到我们的需求。然而,我们终将会发现,这些需求是永远无法完全得到满足的。我们对伴侣的改造也是不起作用的。这时,我们就会感到失望,关系会开始出现危机。这需要我们学会放手和接受,摆脱需求的束缚。 在幻灭阶段,我们容易产生一些偏差行为,如:引起注意、权利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其中权利斗争指的是双方对亲密关系主控权的争夺。我们之所以采取权利斗争的方式,就是因为我们想借此避免或拖延自己心中的不愉快或痛苦,这些痛苦主要是来自我们的童年时期。我们宁愿吵架也不愿意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我们也容易通过试图控制对方的方式控制过去的创伤。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争斗来源于心理创伤,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亲密关系也给我们提供了疗愈旧伤的机会。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机会,用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伤痛,而不是归罪伴侣伤害我们。 经历幻灭阶段后,我们会进入内省阶段。这一阶段是亲密关系最黑暗的阶段,容易产生"自我放逐"的想法。很多人在此时就会选择放弃和离开,或者兜兜转转回到幻灭时吵吵闹闹的死循环。如果我们还想继续这段关系,我们要学会内省。我们会发现,我们其实被困在了"受害者监牢"之中。在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的角色中来来回回。此时我们应该穿越这个监牢的墙壁,通过对自己内心不断的询问,跳脱出问题的矿建,探寻问题的本质。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的经验。我们看到的每一件事都是内心世界的投射。通过内省,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做出的很多行为都不是出于爱,我们总是抱着一种牺牲心态,觉得自己付出的多而接受得少,一边牺牲一边愤愤不平。这其实不是真正的爱。借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说法,我们要实现"课题分离",我们的爱应该发自内心而不求回报的,这是我们的课题,而对方怎样做,是对方的课题。 在亲密关系的前三个阶段,大部分人所关心的,都是和自己切身有关的个人事物,都是在追逐个人的需求。而当我们终于突破难关,进入灵魂关系之后,我们才会发现灵魂的本质是无私的。放下一己之私,才能真正追寻到爱,获得真正的快乐。

  • 哲学纲要
    没关系都是神经病啊
    推荐

    这本书给了我许多新的思考方式,我很认真的在写自己的想法,或许那一天我结婚了,能再翻一遍里面的内容,思考和之前看的有什么不一样。 亲密关系、讲解的很透彻,百因必有果。当某件事情发生时、你会怎么处理?我想必很多人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也会夹杂着许多个人的感情色彩,很少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吧。貌似不起眼的一件事可能会成为一场大战的导火索。人生在事、最难处理的事情莫过于三件:1、和妻子之间的爱情;2、和亲人之间的亲情;3、和朋友之间的友情。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味的强势势必会给双方心理上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点到为止、给对方一个下台阶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没结婚没对象,对伴侣方面的经验几乎莫得。但是我能从父母的这种相处模式中窥探一二。无止境的争吵、辩论、打闹、控制与被控制,几乎本书中伴侣出现的最糟糕的范例在我家都出现过,我曾经试图改变他们,可我发现我改变不了,受到他们的影响反而使我的生活一团糟。现在我只是希望我将来不要再向他们那样,过得痛苦不堪。没有谈过恋爱,但书里面提到的亲密关系的各个阶段都让我有一种眼前一亮,而且有种打预防针的感受,使我对以后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有了些心里准备,当它真正到来的时候或许不至于那么手足无措吧。但也不知道是不是没有这方面的经历的原因,里面的方法、道理,有不少都是用爱、灵魂之类很抽象的概念来诠释,让现阶段的我无法真正体会到,让我觉得是过于理想话的理念。当然即便如此,抛去一些不现实的因素,书里的许多道理都值得我深思,书里所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确实能迅速让人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当想明白这些道理,或许我能够轻易放下一些长久坚持的骄傲和主张,更加容易解决亲密关系之间的问题吧。有时候会问这经验到底要教给我什么,我要怎样成长起来,怎样去建立、维持真正的亲密关系,这本书给了我的解答或许就是不要对对方抱有太多的期望,这样就不会有落差,想要通过改变对方来满足自己拥有完美情人的愿望最终都不可能成功,允许他做他自己,尊重别人是独立的个体拥有完整的灵魂,让爱在彼此之间流动。分歧发生的时候想一想爱会怎样做,怎样对每个人都好。亲密关系并不会一蹴而就,也不是按部就班走过每个阶段达到灵魂伴侣就万事大吉了,它甚至会在这几个阶段之间循环往复,每一次都会有新的问题等着去解决,所以每次的体验都是不同的。爱一个人的过程中本就不是给予和索取,其实发现爱的过程,也就是在慢慢发现自己。人生没有完美,都渴求着谁能填满自己情感上缺失。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人能够知道你所有的想法,没人能够满足你所有的需求。而伴侣或许就像一面镜子,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而了解自己的过程其实隐藏在一次次的冲突、矛盾和近乎死寂的平淡期内。情感路上的坑,不该由一次次惨痛的失败经验来填平。亲密关系的本质是让人在矛盾和问题中发现自己,认清真实的自己,然后让自己具备完整的爱的能力,这种爱的能力能让你用宁静的心来反哺亲密关系,从而在亲密关系中达到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本质。 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生活在这个繁杂的人世间,灵魂都开始变得沉默了。我们越来越难听到灵魂深处的声音,很多行为都发自于周围强加进脑子里的观念,这会阻碍我们真正的去爱。但是我们仍然要抱有信念,我们仍然要有爱的希望,因为真正去爱别人去爱自己的时候,我们才会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选择,使世界变得好一点点。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对爱和幸福的向往,永不放弃、矢志不移,一定会在灵魂的指引下,走到幸福的彼岸。痛苦是礼物,其中隐藏着幸福;不解是礼物,其中诠释着自己;忍受是礼物,其中蕴含着解脱。让爱在生命里生根,不论一切,发自于心,发自于爱,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 哲学纲要
    蔡志峰
    推荐

    《亲密关系》这本书樊登老师讲解过,他非常认可这本书的价值,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所有人际关系共同的必经阶段及其原因,并找出一种简单又自然的方法来克服障碍,向更高层级的“灵魂关系”迈进。张德芬老师也推荐我们去读这本书,她个人读了两遍,收益匪浅。亲密关系是我们人生的最重要的关系,跟我们的幸福紧密相关。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很棒的亲密关系。这么说可能还不够贴切,许多人终此一生,花费大量精力在寻觅伴侣这个似乎永无止境的冒险旅程中不断地寻找、失去或离开某个人,如此反复循环,直到觅得理想的伴侣或至死方休。即使寻觅最终得偿所愿,有时亲密关系也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在最初始的兴奋与希望退去之后,不满与挣扎可能随之而来,其中复杂的情绪困扰,就连天才也无法解决。亲密关系问题的真正根源往往像个无解的谜,因为在看似单纯的寻找和留住那个“特定的人”的过程背后,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目的。你也许会很惊讶,但事实上所有亲密关系的问题和挫折,都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而且蕴藏着希望。 一段亲密关系要经历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月晕、幻灭、内省,和启示。 首先在月晕阶段,两个人可以说是如胶似漆,分开一小会就思念得不得了。而伴侣身上的优点,简直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即使对方有些小毛病,在自己眼里都成了可爱的象征。 当我们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幻灭阶段时,你会发现原来他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他们身上的臭毛病也不少。甚至,一些你原来十分欣赏的优点,在幻灭阶段反而成了分手的导火索。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恋人都是抱着非常高的期待走进爱情,但是他们没能熬过幻灭阶段带来的巨大落差,于是他们纷纷死在了幻灭阶段上。但是如果你能够度过这一阶段,并进入到内省阶段,你会有一种全新的体验。 内省阶段,也就是第三个阶段,你会发现,即使对方的行为令人讨厌,但是你开始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更要命的是,你开始意识到自己也会做出那些令人讨厌的行为。你开始理解你的伴侣,同时也更加了解自己了。 最后,是启示阶段,在这个阶段,两个人都接受了彼此的不足,携手共同成长,你们惊讶地发现,原来爱情竟然可以如此的充盈、美妙。这种美好带来的踏实感,比最初热恋时候的还要多得多。 亲密关系是表达人生高低潮的一种艺术。就像所有的艺术一样,它也需要个人天分、基本教育和不断的练习。虽然每个人的亲密关系都是与众不同的,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倾向。许多人把需求和感觉当作爱;许多人相信争吵时一定有一方对,一方错;许多人经常想操纵或控制另一半;遇到瓶颈也是常事;还有许多人甚至害怕爱和亲密!当了解了这些倾向的由来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实用的原则,并依据个人状况来解决问题,使我们的亲密关系升华成一种全新的爱的体验。 

  • 哲学纲要
    💝舞动趋势💝
    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情感关系的经典之作,书中以大量的事例充分展示了亲密关系曲折之路。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的婚姻,在婚姻长达数十年的心路历程中,被路边充满各种诱惑的景色所吸引,忘记了自我,更忘记了初心。原本是如胶似漆的甜蜜恋人,最终却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在夫妻关系中,没有对错、没有输赢更没有好坏之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都有各种各样不尽相同,而且还都是琐碎的事情引发的矛盾。 组建的新家庭中,总会残留着原生家庭的余光。说话、做事、肢体语言包括旧伤,婚姻就是彼此磨合的神圣情感。彼此达到需要对方多一点的愿望,促使双方共同。每个人都希望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但现实是柴米油盐姜醋茶的琐事。 生活的琐事事事牵绊,件件闹心,这才是最现实的人生,最真实的生活。一切脱离现实的情感关系都是在做梦,梦醒了害了自己,伤了别人。夫妻同频共振,才能拥有完美的和谐的家庭。

  • 哲学纲要
    喜之狼
    推荐

    看完书我重新审视我自己 想起以前几段无疾而终的感情, 原来一直错的是自己。 1 新鲜感褪去当彼此最真实面目开始逐渐浮现的时候,我会选择逃避。说是受不了对方的无趣,平淡与束缚。其实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伴侣只是作为一个镜像把所有我内心深处鄙夷自己的东西反射出来而已。 2 我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我所没有的东西,那让我觉得有趣与满足。实则是我一直没有重视自己的归属感,是从小在原生家庭中就有的害怕被冷落的心理。所以喜欢搞点儿新花样博取关注。 3 亲密关系距离太近的时候我会有罪恶感和羞耻感。和两性教育程度有关。从传统观念来看就有三从四德的桎梏,且女性在众多案例中多以受害者身份出现。也是自己的自卑感所致,我倾向把乐观明朗一面展现给别人,恐惧感使我担心我隐藏起来的颓丧与黑暗会让伴侣不能接受。 4 我习惯把伴侣当做暗自较劲的对象。想通过某一方面的压制来提升自我的地位与形象。担心距离产生过大会让自己失去价值。把外界的评价看的过于重要的表现。 5 总是忽冷忽热 觉得频繁联系会让其厌烦 遇到烦心事习惯性自我封闭消化害怕让对方觉得自己累赘。明明可以双赢的事儿非要硬扛。 这些原因都使我开始一段感情后就会想马上结束。我曾一度认为是遇人不淑,然是我自己害怕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主动放弃了。不愿承担那个满是问题的过程,所以我的感情注定不会有结局。 很幸运我看到这本书。让我发现自己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我从来没有放弃寻找爱情。我坦诚热情善良,伴侣对我的付出支持与陪伴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我本身就值得他这样对我,是因为我足够优秀。我一直坚信有soulmate的存在,当然是在经过一次次磨合与历练以后出现的吧。在亲密关系中,不能对伴侣有太多寄托于期望,这样你总是会处于索取与计较得失的阶段,而被失落感吞噬。也不能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再上的位置,拒绝说教与诋毁,你们是平等的个体。 对一个人好,应该是无条件的,是发自内心的想要给予他来自自己的关注。以前会很喜欢轰轰烈烈,现在倒觉得平淡中能有一丝甜就是莫大的福分了。吵架分歧是在所难免的,只是相处多久都要怀着感激与窃喜的心态,能有他与你一齐比肩看看这落寞的人间,多好啊。“你喜欢的人也是凡人,你的喜欢为他镀上金身”  爱情,一定要经得起风雨也要经得起平淡。 好多时候都有想孑然一身的念想现在反而不会有了。我觉得自己是个可爱的人,我可以承受那些苦与乐,我愿意慢慢修炼以至于在遇到他时再也不会因为种种不合适而离散。 像海子的诗说的那样——“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 ,一起走在街上。” 希望最好再带上一只傻狗傻猫和一个聪明的孩子。 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值得等待。嗯!不将就!

  • 哲学纲要
    琰琰ⁿ
    推荐

    读《亲密关系》感受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亲密关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路走过来的自己,灵魂深处无一脉搏不在颤动着,心之愧疚,感触颇深。 在文章开头我就说过:我相信读完这本书我会有深刻的领悟和体会。读完之后,深表感恩,深深觉得读到它是一种缘分,也是自己觉醒的延生。 面对生活的逼近,感情的复杂,我们的亲密关系难免都会有面临绝望和深渊的时刻。看着书友们的书评,我才知道,在争吵中煎熬的亲密恋人,原来数不胜数,原来都各有原因,原来我并不是一个人。 在我读《亲密关系》之前,我自认为的亲密关系之间出了问题的无休止争吵,都是因为彼此之间的不合适,或者说是“你是错误的人”。我总认为灵魂伴侣才是合适的,发生问题的所在是我们不合适。 通过了解亲密关系,让我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两个人,也没有天生的灵魂伴侣。没有哪对情侣是没有亲密关系需要解决的,大家都是在这段亲密关系的旅途中不断地学习和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坏的特质,穿透自我障碍,学习接受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越亲密的人伤害也越多。美好爱情的背后往往不“美好”。“神仙眷侣”也有他们路途的坎坷和艰辛。 “必须经过漫长的旅程,两颗心才能合而为一。”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不完美,投射了你内心深处同样不完美的产物。我们在外界中看到的每件事,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多去用欣赏的角度去发现美的事物,你才会变得更美好。没有理想的情人,只有不完美的自己。 我们在与另一半的相处当中,在ta身上发现问题的同时,往往也会反映自己很多问题。 “你看到的世界的样子,就是世界这面镜子里你看到的自己的样子”。遇到亲密关系,要先从自身看起,多问问自己内心受到了什么伤害,我为什么对爱的人发火,我能够自己处理吗?而不是习惯性向爱的人撒气。你对ta不满意的时候,你对ta要求严厉的时候,先想想自己做好了吗?我足够优秀了吗?我很棒了吗?我们需要的是一起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进步。 文章中喜欢的几句话: 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才是解决内心痛苦的的根源。 他不过是个凡人,因为你的喜欢,镀上了金身。 如果你想尽快到达一个地方,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你已经在那里了。 期望=愤恨的前身。 痛苦虽不可避免,但要不要受苦却可以自选择。 不管你要去哪里,爱都会找到你。 “既然要爱,就要爱他的全部。” “不管大事小事,知道得最清楚的永远是你的心。” 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写给自己,谨记: 在吵闹的时候,要善于从爱的角度出发,永远也不要伤害自己所爱的人(互相爱着的人)。多问问自己:“这么做你其实心里想要的目的是什么?即使这么做,让你们的感情破碎了你也要坚持做吗?”  “你这样做,你爱自己了吗?” “你情愿自己是‘对的’,还是‘快乐的'?”最后一句:“不作就不会死,no作nodie” 最后,以文章结尾一首诗告诫我自己: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两个相爱的人 在地球上创造了一座伊甸园, 并开启了天堂之门。 经验说:“这是不可能的。”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骄傲说:“这太可笑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谨慎说:“这太冒失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理性说:“这不合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迷信说:“这会带来霉运。”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远见说:“这没有希望。”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 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 哲学纲要
    难得糊涂
    推荐

    《亲密关系》这本书本人认为很不错。对我们处理婚姻关系、子女关系……是也建设意义的。值得一读。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