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纲要

哲学纲要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哲学纲要
    知行合一
    推荐

    世界的一切物质都生于有,而有生于无,看似是问题,实际都是内心的投射,修人先修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内圣外王,大爱无疆,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家和万事兴,人和国运盛。这是中国的文化特点,更是中国的时代特征。推己及人,和合之美也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衷心祝愿。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正是因为这一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和”的向往和践行从未停歇,惟愿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和合。

  • 哲学纲要
    Julie
    推荐

    主动阅读《亲密关系》这本书的人或多或少都和我一样在寻求答案,而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过好现在的一生?与当下这个人,或与未来那个人?而问题再往前推,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穷尽世间的秘密,只是为了在人类了解自我与世界的历史中描摹一笔,而落到每个人身上,是知识的探索,路途的抵达,和情感的满足。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完美舒适的亲密关系,来滋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人生历程,但是获得亲密关系是困难的,正如人生亦然处处都是困境,本着终生学习的态度,面对亲密关系,也要清楚爱是我们要用一辈子来学习的东西。阅读这本《亲密关系》,你会知道人类亲密关系的本质与正确心理图式的样子,但很有可能,你知道了很多大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亲密关系是复杂的,刻骨铭心的恋爱是痛苦和快乐交织在一起的,只有自律能够使关系良好发展。 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真正有效的沟通以尊重为前提,不矫情,不夸大,不装聋作哑,理想状态永远是反人类的,你需要在沟通中清醒,察觉双方感受,不断反馈,人类的大脑机制可能厌倦,但终究会得到训练。至于如何把一段亲密关系经营好,这需要双方投入无限的智慧,耐心去沟通,去尝试,去表达,去磨合......而这个过程这一系列的动作永远都不会停止,伴随两个人的一生。因为每个阶段,伴侣们面对的问题和挑战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关于亲密关系的学习,也将会是一辈子的事情。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关于亲密关系很全面、严谨科学地书。结合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而里面的理论,有些乍看之下的确是现实生活中不浅显的问题,但用各种研究数据例子佐证却显得十分有说服力,真是处处有学问。

  • 哲学纲要
    邶风
    推荐

    月晕现象、幻灭、内省、启示。 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我们要学会用爱来化解矛盾。 对方其实是我们内心的反映。 摆脱受害者监牢,跳脱固有思维。 爱里没有输赢,你赢了,或许你输了。

  • 哲学纲要
    何振曦 14734144440
    推荐

    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其实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一切亲密关系的最初都是来自于爱,到最后都成了权利斗争,想改变对方而来满足自我。殊不知最开始爱的就是纯纯粹粹对方。皆反求诸己,认真了解自己,改变自己,顺从本心,而不是小我,自然能处理好亲密关系中的事情。在有爱的基础上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忠于自己的灵魂,选择正确的方向。

  • 哲学纲要
    海军老师
    推荐

    从爱出发结果会在意料之中 ——我读《亲密关系》​ ​昨天是我和爱人结婚十周日纪念日。婚姻是什么滋味我没有发言权,不是说结婚愈久就愈有发言权,我感觉婚姻是要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经营得好的。有的人结婚3年比有的人结果30年的领悟还深。所以说懂不懂婚姻懂不懂亲密关系跟时间的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还是靠悟性。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我觉得托翁把家庭、亲密关系说透了。说来很可笑,正如《亲密关系》​的作者克里斯福·孟所说,亲密关系如此重要,重视它的人却寥寥无几。 读这本书我是有私心的:我就是想从书中受到启发提升我的亲密关系。近12小时的阅读,我读完了本书,还行。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从爱出发,哪怕吵架,哪怕分手也一定不是不好的结果,因为你成长了。在亲密关系中,冲突、矛盾是难免的,我们要做的是追随自己的心从爱出发真诚的善意的去沟通,爱人之间会同成长的。 爱不是压抑爱是宽容。爱不是控制爱是换位思考。爱人是一面镜子,她让你看到你以前看不到的自己。她让你看到你的童年。聪明人用童年治愈一生,傻子才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这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就是亲密关系,能把亲密关系处好别的关系都能处好。别人的经验对我不一定有用,但是如果别人的经验对我有所启发能引起我思索,我想那经验于我也是有用的了。 处好亲密关系对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它直接影响到她将来能处好她的亲密关系。​幸福和不幸都是会传递的。 人必须活在关系里,人的价值是需要被认可的,没有不在关系里的人。 爱是什么?爱在每个人的心里。我觉得爱如登山你登到何处你就能对爱理解到什么程度,山无止境,爱无止境。​ 有人说婚姻是修行,这话很对。修行不必去寺庙不必去教堂,你把婚姻家庭经营好了你的道行就深了。 修行亦不止境。 字真2019.5.1于鹭岛​

  • 哲学纲要
    耿军
    推荐

    这两年几乎没怎么读新书,也没写过读后感。花了近15个小时,读了两遍《亲密关系》,颇有感触。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所有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求,所有人都离不开亲密关系。同学、同事、家人之间都有可能存在亲密关系(也意味着未必存在),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最典型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可遇而不可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疗愈我们的创伤。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寻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实在大有深意。 亲密关系分为月晕、幻灭、内省、启示四种形态,一般来讲是循序渐进的,但也完全可能兜兜转转、螺旋式上升、断崖式下跌。月晕阶段擦出浪漫的火花,看伴侣像天使,所谓“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一旦期望得不到满足就进入幻灭阶段,怨恨自己瞎了眼,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当你想放弃亲密关系时,就进入了内省阶段,内省阶段不断出现的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的角色转换让我们身心俱疲;克服了恐惧和无知,内省过后进入启示阶段,终于发现真爱就在我们心中,所谓“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灵魂之爱是无私的、神圣的,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上帝、佛祖对芸芸众生的爱。文艺青年的说法是:我爱你,与你无关。 月晕阶段亲密关系的本质并非罗曼提克,而是满足个人情绪需求:儿童时期深入骨髓的对归属感和确认自己重要性的需求———特别要注意,不管需求的外在表现是什么,本质都是情绪需求!成人也都是孩子,一辈子都在寻找儿童时期归属感和被重视感未得到充分满足的心理需求。BTW,比起身体遭受的责打,感觉自己不被爱才是最伤人的,这是虐恋的心理学基础。真相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满足你自己的情绪需求。期望必然导致失望,失望必然导致愤恨,用作者的话来说:通往地狱的道路是期望铺成的。所谓爱得越深、伤得越重,是把自己对归属感和被重视感的情绪需求强加给对方的表现,千万别误以为自己是爱得太深情的受害者。只有摆脱了需求的束缚,我们才能感受到纯粹的爱。因此,月晕阶段,必须学会放手——珍惜伴侣,但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 随着愤恨的到来,亲密关系进入幻灭阶段。愤恨是什么?愤恨是悲苦、不满足感和失去信任感的组合。幻灭不是贬义词,幻灭代表我们赶走错觉、认清事实真相。必须牢记:满足我的情绪需求并非伴侣的责任,否则就会把亲密关系推往地狱。解脱的唯一出路是爱:耶稣说天堂在人心中;佛祖说万法唯心造;王阳明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南怀瑾有句话:佛在灵山莫浪求,灵山自在汝心头。 成人的亲密关系往往能让儿童时期的旧伤复发,为防止幻灭,我们出现了行为偏差:试图控制伴侣,通过权力斗争来拖延或者避免心中的不愉快。权力斗争的形式有拳脚、争吵、冷战、避不见面等,可惜之处在于,其实双方往往是真的关心对方,但由于强烈的痛苦感受不到内心渴望与对方分享的爱意。 亲密关系中,攻击是求救的信号,伴侣信任你才会攻击你。受到攻击的一方,要怀着智慧慈悲之心安抚伴侣的情绪需求。所谓慈悲是忍辱,不争输赢、以牙还牙;所谓智慧是用温柔善巧的语言或基于爱的沉默抚慰对方的情绪。 亲密关系中,权力斗争没有赢家(如果有就不是亲密关系,是敌我关系)。权力斗争之初,就会出现报复倾向,因为假如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心里就会舒服一点;然而,报复是一把双刃剑,亲密关系中施暴者也遭受同样的伤害。报复是神的权力,人是脆弱而渺小的,只能选择爱。争吵并不能消除伤痛,即使吵“赢”了,也带来深深的沮丧。公司中没有好坏,结果好才是好;亲密关系中没有对错,感觉好就是好,放下立场,才能立地成佛。 跨越了幻灭阶段的考验,你就会变成能平静面对痛苦的沟通专家。当出现放弃的念头时,亲密关系就进入了内省阶段。内省是检视自己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处理好我与我的关系。内省阶段往往会轮番上演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三种角色,在此过程中,双方身心俱疲,会把亲密关系视为监牢。真相是,我们既不是受害者、迫害者,也不是拯救者,我们必须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百负责,哪怕面对一地鸡毛,也要平静面对:我创造了这个烂摊子,这个烂摊子是我的一部分。所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 内省阶段,你会发现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罪恶感。一旦你感觉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就是牺牲。牺牲不一定是行为,主要指心态——最大的牺牲是依附情结。依附情结是令人窒息的,往往会责怪伴侣夺走了自己的生活。牺牲和放纵是相辅相成的,所有基于需求的亲密关系都只能靠一方或双方的牺牲来连接,本质上这是单方面或彼此间的奴役。 亲密关系中往往伴随性的罪恶感,其实,亲密关系中,性爱不说是圣洁的至少也是一件自然的事,我们不需要感到罪恶,受到压抑的性能量应该得到解放,否则可能憋成内伤,哈哈哈哈。爱是至善的,身体只是爱的工具,大脑是最大的性器官。有爱才有性,不管多年轻;有爱就有性,不管多年长。 我们不会从泛泛之交的人身上寻求“归属感”或“被重视”的情绪满足,但一定会从伴侣身上寻求满足。我们对泛泛之交没有期待,但对伴侣充满期待(作者说了:期望必然导致失望、愤恨,期望铺成了通往地狱的道路)。我们缺乏智慧和慈悲,在亲密关系处于幻灭、自省阶段时就大义凛然逃避了———我们误以为伴侣是造成我们痛苦的根源。 当你深陷痛苦感觉的时候,你很难看清楚对方有什么值得你感谢的地方,然而亲密关系是无价之宝———让我们有机会用健康的方式治疗旧伤。最终你会意识到,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都只能靠我们自己,爱是唯一的出路,只有你自己才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愉快,那一定是因为自己有问题,常快乐便是功夫(王阳明)。 人类应对痛苦的典型策略有两个:放纵情绪或否认情绪。亲密关系中存在正反两方,正方通过逃避问题否认情绪的存在,反方通过夸大问题分散(发泄)自己的情绪。正反双方都是必要的:没有正方日子没法过;没有反方,也缺乏进步的动力。 如何结束权力斗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你真心想,天地都会帮你。因为人生就是这样:万法唯心造。你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你的意愿造成的。 人必须经过痛苦,才能成长。所有的怀疑都是对自己的怀疑。当你穿越了怀疑的迷雾,看到自己的本质时,你将得到启示—— 一切痛苦来自于我执,一切幸福来自于利他。 我执=需求=贪。利他=慈悲=爱。 爱是什么,爱是给予和接受,而不是付出和获得。我们心甘情愿给予爱、也心安理得接受爱。给予,是完全不计回报的;接受意味着不索取、不依靠对方满足自己的情绪需求。爱是无欲无求、无私无畏的,哪怕只有一点点个人的情绪需求存在于亲密关系,都是我执。所谓一念之间,可上天堂、可下地狱,道理在此。 亲密关系极其珍贵,但亲密关系未必要维系一生。如果结束一段亲密关系,能让双方一别两宽、各自欢喜,有何不可?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一座桥梁,也就是说,你和谁建立了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处于什么状态、是否能够挽回等等,概不重要。法尚应舍,何况渡河之桥? 人永远不是神,人和神之间隔着永恒的距离。生而为人的孤独感、空洞感是我内心深处最大的魔障,从小到大,我至今无法面对人生的无意义和无价值,往往期望伴侣解救,因此给伴侣增加了很多压力和痛苦。人生而有罪,贪嗔痴三毒是佛家的说法,原罪是基督教的说法,只有坦然接受自己生而为人的不完美,才能将罪恶感转变为同情心——首先是同情自己,重要的也是同情自己,因为放过自己才能放过伴侣,爱自己就是爱伴侣。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所谓一切的爱都以爱自己为出发点。 如果没有爱,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才华如此,心智的成熟也如此。

  • 哲学纲要
    如来
    推荐

    两个相爱的人在地球上创造了一座伊甸园,并开启了天堂之门,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你的亲密关系,伴侣都是用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他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 哲学纲要
    哄哄
    推荐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亲密关系又是其中我们所不断追寻的。每个人都有其亲密关系,而每当一个人的亲密关系出现了差错,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发现差错背后的影响因素。这本书的作者发现了,且听他慢慢道来…… 他说,亲密关系始于需求,而每当这段关系的双方出现矛盾,恐惧和无知的心理又是导致亲密关系失败的罪魁祸首。通常矛盾的产生是由于至少其中一方不满足另一方的期望(通常是双方),而通向地狱的道路正是由期望所铺成的。人们无知就无知在,通常我们都难免或多或少对对方提出期望,实在很难想象能有人对另一方不抱期望。而作者表示,我们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人能给予。 ——学会放手和接纳之后,你一定会明白,你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于你心中。 每当争论产生,我们的解决办法从根本上就已经错了——我们总会下意识地解决当前吵架这一件事而忽略背后的成因。争吵是谁“开的头”并不重要,因为这并不是任何人的错。会争吵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创痛需要治疗。 只有放下自己的立场,解除自己的武装,我们才能了解,伴侣对我的攻击其实是求救信号。只有不快乐的、受了伤的人才会攻击别人。有时候,当伴侣对我们使用言语攻击的时候,最好的响应方式就是感受并自行消化心中的不快,而不反击回去。同时,以同情、了解的态度来应对,用温柔的语调诉说真心的话,能收到惊人的效果——对方的攻击会转变为真诚的感觉分享。通常当我们自行消化了自己的负面感觉后,冲突也就自然结束了。 寥寥几百页,让我对亲密关系又产生了新的认识,也为我打开了世界的另一位面,在这里,相信仔细琢磨后,每个人都能受益匪浅。

  • 哲学纲要
    记得笑@གླེན་པ།笨蛋蛋
    推荐

    带着疑惑而来,最终收获而归…… 本书从亲密关系的月晕现象、幻灭、内省、灵魂关系四个大的方面,讲述了一份亲密关系所要经历的过程。月晕现象是恋爱初期,周围弥漫着粉红色的泡泡;幻灭则是逐渐发现自己彼此的问题,进行着权利斗争;内省则是在矛盾的进一步升级,会存在着受害者监牢、竞争、怀疑等多个问题,显得尤为复杂;而这任何一个阶段的解决之道都是正视问题、听从心灵的声音、反思等多种正能量且积极的方式予以化解,才可最后达到灵魂关系的境界。

  • 哲学纲要
    LYu
    推荐

    开头时候没什么意思,包括作者在强调的什么用灵魂引导爱啊什么的我都觉得在胡扯,一点实用的都没有,看到后来觉得收获蛮大。亲密关系这本书里比较强调的是伴侣之间的关系。 我读完最大的感受第一个是,不管选择了谁,构成什么关系,首先要做好自己。一个稳定的更完善状态的自己才有能力构建稳定健康的关系。 期望是愤恨的前身。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可能完完全全被对方满足,所以导致失望愤怒,甚至怀疑我们是不是选错了人。这时候要解决的方式并不是与对方争吵所索取,而是问问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不要把伴侣当成予取予求的对象。如果把快乐的源头拴在别人身上,什么时候才会快乐的起来。 当两个人关系到疲劳期,或者说平淡期无计可施,选择臣服也不意味丢脸,只是更珍惜你们的关系。是失去对方痛苦,还是输了这场吵架痛苦,知道了无法有效沟通的后果,会让我们懂得珍惜,也会更珍惜的去协调,去做。亲密关系也并不是一人一半,你做百分之五十,我做百分之五十。这样什么也得不到,想象为伴侣做就是在为自己做,用爱去填满内心的空洞和需求。 我相信构成伴侣的两个人是有磁场的,有心灵感应的,对方是真正对我好,还是在处处算计,我们的关系是真的亲密无间还是只是秀给别人看。别怕付出爱,让你内心的直觉灵感揭露感受,给我们的心灵做引导,如果内心跟你说你们两个不再合适了,那就大胆的分道扬镳。 真正的爱不需要去寻找追逐,或者赢得,爱不会不会躲藏逃跑,也不需要代价,只要静静感受。两个人真诚相待,沟通的时候注意说出来内心真正的想法。 我需要的是共同成长的伴侣,并不是处处听我指挥,无微不至照顾我饮食起居的保姆。我向往的关系也是双方都开心,由衷付出,选择妥协权互相珍惜的健康状态。就算结果并不满意,可是仍然不能否认我们的一切都是真的。 好啦,嘴巴是用来亲吻的,不是用来吵架的。晚安[爱心]

  • 哲学纲要
    淡香Eternal
    推荐

    有很多不錯的想法,值得我們在生活中體會,應用。對尋求幸福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 哲学纲要
    ྅ྈ།
    推荐

    感谢张德芬老师因为你让我与这本书结缘,读完这本书感觉非常好,很多迷雾解开了,也非常感谢作者的分享。

  • 哲学纲要
    一蓑烟雨
    推荐

    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 哲学纲要
    Lily
    推荐

    【亲密关系】: 年龄渐长,越来越能感受到用心以及曾经用心的益处。虽然有时候也会有把心错付的苦楚,但多数时候能得到用心经营一些情感的反馈。我不是一个会刻意维系一段关系的人,我会把所有的关系划分成不同的感情(战友、后天亲人、普通朋友、亲密关系等)来经营。近些年我已经懂得如何在不同情感下及时止损,或者加大投入。天高地厚,要谢谢每一个贵人。🙏🙏🙏

  • 哲学纲要
    帕妮
    推荐

    两个相爱的人 在地球上创造了一座伊甸园, 并开启了天堂之门。 经验说:“这是不可能的。”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骄傲说:“这太可笑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谨慎说:“这太冒失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理性说:“这不合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迷信说:“这会带来霉运。”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远见说:“这没有希望。”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 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