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Android(卷I)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中兵
    推荐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是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工作。看了之后,教育的目的真的是为了工作?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星星kirakira~
    推荐

    划了三个阶段,从塔姆斯法老的寓言展开去,讲工具本身的意识形态、信息的泛滥委琐,然后抽出来具体分析了几种技术垄断:医疗、计算机、语言。再论唯科学主义的上升、文化符号的流逝。最后做结。 怎么说呢,观点没有太震住我。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张家齐
    推荐

    像是把一堆反对意见的零碎集中在“技术垄断”的大旗之下进行反对,充满随机。但作者认为“当代过度注重效率、崇拜技术而忽略人区别于机器的根本中特征"我认为是非常觉知的。技术史和宗教的确是我经历的教育忽视的,以后要补上。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Kevin Ho
    推荐

    严格按照物理学和生物学确立的原理去研究人类行为,精准认知人类境遇的客观事实、验证存在的理论和得出深刻的发展中技术垄断,产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技术垄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本,是社会发展水平线上的标识和发展阶段进程的结果,但技术自由泛滥必将导致人类社会毁灭性的灾难。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史晓辉
    推荐

    【2021 No.19】 “媒介批评三部曲”终于刷完,从控诉电视对读写能力的戕害的《娱乐至死》(1985),到叹息电视文化抹杀成人和儿童的界限的《童年的消逝》(1982),再到指控技术垄断对美国文化和人类文化的危害的《技术垄断》(1992),确实被作者渊博的知识体系、宏大的国际视野以及刨根问底的学究精神深深折服,而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中国何时才能出现一位像波斯曼这样前卫、冷静、认真的批评家? 尽管《技术垄断》要比前两本书晚了数年,但总体的阅读体验却不如前两者,《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都使用了“以小见大”的论述结构,所以作者对全书行文的控制游刃有余,相比之下,《技术垄断》这个题目比较大,以至于作者不得不用大量的篇幅去补充很多背景知识,导致整体结构不够紧凑,逻辑也没有那么严密,同时部分内容为了能够佐证自己的观点,甚至还有些狡辩的成分在里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者的可信度。 不过不管怎样,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态势,人类确实应该保持清醒的态度,而不要被所谓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技术永远都只是工具,如果过于相信工具的力量,那么人类自身的许多功能和价值就有可能会被技术完全替代,这恐怕不会是件好事吧?! 推荐指数:6.5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camellia
    推荐

    一言以蔽之,作者认为人类已经成为了我们自己发明的工具的工具了,我们的兴趣、能力、思维方式都为日益发展的技术服务。最喜欢作者最后一章的标题,纵然他知道瀑布喷泻不可阻挡,但还要坚持做一个“爱心斗士”。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谭述安
    推荐

    【技术垄断的时代,人越来越像机器,我们都在被技术主宰】 你有没有感觉到,我们刚开始用微信、用钉钉的时候,只是为了通讯更方便,但是最后,钉钉和微信,却主宰了你的时间。 你有没有感觉到,刚开始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时候,总觉得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但最后你会发现,互联网淹没了你的理性。 在技术进步的时代,技术好像本来应该是为人服务的,但最后,技术却成为了人的主人,这就是《技术垄断》这一本书所反映的一个突出忧虑。 波斯曼是一位文化批评大家,他写的很多的书都非常有名,这一本《技术垄断》,对于在技术时代,人类跟技术的关系,做了一次非常深入的思考。 人类的技术进步,在最初技术是服务于人的,技术跟宗教、跟文化是和平共处的。慢慢的,技术就决定了人;再往上走,就是技术垄断。换句话讲,技术不仅仅是人类最信任的工具,而且技术本身,也成为了信任的来源。 文化信仰、信念、道德感情这些东西,如果离开了技术的证明,它没有合法性了。 所以他讲,社会学家要装作自己是科学家的样子。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引入技术的方法来证明自己。那些不能够被技术证明、不能够被技术接纳的经验、情感、信仰,现在一步一步从人类社会当中边缘化。 他的警惕有没有道理?真的是有道理的,因为实际上你会发现,技术并不中立,技术本身意味着意识形态,技术本身意味着一种逻辑,技术正在重新建构这个世界。 如果我们还是简单的认为,技术就是服务于人的工具的话,可能我们小看了在今天这个时代,技术对人的主宰的力量。 但是我们能怎么办呢? 波斯曼拿了10章,讲技术垄断的危害,但是在最后一章,讲我们能怎么办的时候,特别的潦草。 我理解这种潦草,因为真的没有办法。人类的现代化过程,就是一个人类不断被物化的过程。其实技术垄断,本身是人类被物化过程的一个必然结果。当人越来越成为物的时候,那么作为对物发生作用的技术,对人的作用就越来越大了。 人的物化很难扭转,技术垄断一切,也很难扭转。 波斯曼讲了个例子特别有意思,计算机病毒:这个病毒是什么意思?病毒是生物体内的,可是计算机只不过是一种软件而已。但是当我们第一次提出计算机病毒这个叫法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已经把计算机当做一种生命体了。 机器越来越被拟人化,机器越来越像人,但再发展就成了,人越来越像机器,人越来越是机器。 马斯克现在讲,要人机合一,要给人留下U盘的插口,真的是技术垄断一切的时代到来了,所以像波斯曼这样的文化人,发出了哀鸣,发出了悲叹,但他没有办法。 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生活极大的便利,让生产力极大的发展,但是它在增长人的幸福和痛苦方面,到底是怎样的作用呢?那些人类之间细微的情感,那些最让我们珍视的亲密关系,如果一旦也被技术化了,也许会很有效果,但真的会丧失掉以前的意义。 技术垄断的时代,理性成为了上帝,可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直觉、非理性的这些东西,并不见得是贬义的,并不见得是要被我们扬弃的东西。相反,在很多时候,它是我们保持人性所必需的东西。 尊重你的直觉!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青柠檬
    推荐

    5月读书随想 (5-8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         尼尔•波兹曼,一个相对悲观的传播学研究者。在技术改变世界的根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书面文字(技术)的既得利益者,他开始纠结于新的技术-互联网-带给世界的冲击性的改变,一方面他深知未来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之上,并且未来是不可阻挡的;另一方面他又自认为文字世界以及过去的历史累积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取代的,这种骨子里的矛盾,让他在阐述对于新技术将会带给世界的改变时侧重“阴”的一面,而有意忽略“阳”的一面,从而在有些时候让你感觉“波兹曼他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当然,技术带给人类的一定会有负面的东西,--但是所有的事物从来都不是单一向度的不是吗? 结论:所谓的“技术垄断”其实就是个伪命题,波兹曼笔下的“技术垄断”基本上是人类的某些贪婪的劣根性或者社会制度的缺陷造成的,那些问题大概率是有解决方案的;因此,无论他基于怎样深厚的人文关怀,但因为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当然你也可以说是从来就存在的--可是,就像人类站起来以后就再也不能退回去爬行一样,是继续选择用技术去改变世界和人类自身?抑或,还是就此停滞不前,自动停留在又一次技术升级的大门之前--电子时代将会带给人类世界巨大变化甚至人类自身的重大突破--放弃所有人类自身迄今为止的努力,就此让今时今日成为人类文明的巅峰与绝响?答案呼之欲出并且是显而易见的。毕竟后者也不是波兹曼的意愿。(5/23随想)   PS:一个学科甚至宗教的创立与发展,其创始者的眼界与高度基本上就决定了它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其后人极少能够超越创始人-这也决定了它的命运就是衰落;然而也并非没有例外,机缘凑巧一旦有那么几个眼界与认知的超拔者进入这个体系结构,就会成为这个体系的进化节点,从而带动体系的又一次升级,它也就此暂时避开了没落的命运;假如足够幸运,每一次它都能够在衰亡之前遇到那个带动体系进化的超拔之人,如是反复再三,它就成为了一个生命超长待机的机体。那些所谓的宗教、文化、文明等等,基本上都是这样形成的一个个体系。         比之麦克卢汉的阔大眼界与对丰富多彩的文化差异的接受度与融合度,波兹曼的局限性太过明显,而他也并不真正的了解他的老师。所以很遗憾,波兹曼并不是传播学科的另一个超拔卓绝之人,比之麦克卢汉,二人实属天差地别;时间会证明波兹曼的成就与他今日的地位并不相当:一直以来总是有一些人一些事被人们高估或者低估,而尼尔•波兹曼极有可能属于前者。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zhaozhigang
    推荐

    !哈领导科学和领导技术而不是文化领导戏子提倡,领导戏子喊应该还是去应该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蜡维高徒
    推荐

    行走于时代前端之作,实属可贵。 对于如今的现状,许多解释都有对的上的地方。 最为认同的就是盲目的数据化。我不知道当时对于数据的滥用到了何种地步,但从技术角度来考虑总不会比如今更厉害。数据从量化问题逐渐量化一切,人们手中握住数据却在指缝中流失自我。不得不承认很多数据对于自己只是增添谈资,而没有什么实际性用处。比如“最值得关注书单”对于暂时不缺书看的我而言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看书不是为了看网红书,一些评价对于我来说也没什么实际作用:是否为好书,不需要其他人为我下论断。所以也不用因为数据的呈现使自己恐慌,但这技术本身在网络时代的一种表现,在向人类社会逐步侵蚀。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星狗兔
    推荐

    指针飞快的现代时间、被活字、图像摧毁的认知方式、经由近代科学重构的宗教命题和对实证科学全面服膺的大学教育,技术之伟力如大洪水,魅惑如潘多拉魔盒,波兹曼以渗透程度为纲(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技术垄断文化),历史事件为界(瓦特发明蒸汽机车、斯密撰写《国富论》,孔德标举实证精神、福特公司汽车装配线投入生产、“猴子审判”胜利和《科学管理原理》发表),重现技术革命的各阶段与技术控制的诸体制,试图通过侦破医疗、计算机、语言、官僚主义、数字标准、民意测验等领域背后的技术垄断、唯科学主义和意识形态偏向,从而不断强调其人文理想中的理性思维、民主进程、意义世界和道德关怀,忧愁忧思的波兹曼又写了篇警世威言……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问书,让天下没有难读的书
    推荐

    >> 《童年的消逝》叹息电视戕害儿童,抹杀成人和儿童的界限。《娱乐至死》控诉电视对读写能力的戕害。《技术垄断》断言:“技术垄断就是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 >> 粗线条地说,传播学可以分为三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经验学派注重实证研究,媒介环境学研究传播媒介如何影响人的感知、感情、认识和价值,研究我们和媒介的互动如何促进或阻碍我们生存的机会。 >> 发明工具的目的主要是做两件事:一是解决物质生活里具体而紧迫的问题,水力、风车和重轮犁头就是这样的问题;二是如何为艺术、政治、神话、仪式和宗教等符号世界服务的问题。 >> 任何愚蠢至极的思想都会有人相信,你总是能找到一个教授相信这样的思想。 >> 魔术之所以意味深长,那是因为它误导人的注意力。魔术唤起的是神奇的感觉,而不是理解。 >> 为什么我们用统计学来搞这样的测量呢?唯一看似合理的回答是,这是出于社会政治原因,其恶意被掩盖在表面的“科学探索”之下。倘若我们相信非洲人比白人笨,而且这个结论不仅是我们个人的意见,而且得到了客观测量的确认,那么我们就可以相信,我们拥有一个无懈可击的权威,我们就可以让这个权威来决定资源的配置。 >> 科学可以用作一个全面的信仰系统,赋予生命意义,使人安宁,使人获得道德上的满足,甚至使人产生不朽的感觉。 >> 我们所谓科学是一种追求,它寻求支配“过程”的永恒而普适的规律,并假定过程之中存在着因果关系。 >> 科学、社会研究和想象力丰富的文学是三种截然不同的事业。归根到底,三者都是讲故事的形式,都是人们条理清晰地解释自己经验的尝试。 >> 什么是生命?何时出现生命?为什么出现生命?”“为什么存在死亡和苦难?”“什么是正确或错误的行为?”“什么是善的结局?什么是恶的结局?”“我们应该如何思考、感知和行事?” >> 知识不是固化的物体,而是人类发展的某一阶段,有过去也有未来; >> 科学不是药学、技术或诀窍,而是运用人类智能的一种特殊方式。 >> 科学需要使用明白晓畅、人人能懂的语言。人类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仰赖这样的语言。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杨博
    推荐

    【豆瓣评分:⭐️⭐️⭐️⭐️⭐️】 以前漏看了这本,总算补上。三部曲的完美收篇。尼尔·波兹曼把批判对象从电视升级到了计算机,升级到了整个现代文明赖以发展的基石——科技主义,对技术垄断的剖析之凌厉、评断之尖刻、立场之决绝,令人如今读来仍有扑面生风之感。他的写作也圆满呈现了他反抗技术垄断的姿态,反对那类“社会科学”的取向,真是倔得表里如一、硬得一如既往的妙人呐。 虽然我一直认为尼尔·波兹曼的魅力不在于他给出的答案,或者是解题的技巧,而在于他提出的问题,但这本书最后一章《爱心斗士》,却让我看得莫名触动。他的教育理念就是我一直向往的样子,他的全部才情也在这一章得到最极致的释放。或者他把教育作为抵抗技术垄断的最终选择这一看法多少有点螳臂当车的天真乃至悲壮,但也正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决,让他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的光芒更为纯粹与持久。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谢凯
    推荐

    作者的洞见以及作者对教育科目的阐释,你能感觉到作者的真切期盼和真诚相待。

  • 深入理解Android(卷I)
    醋布偶
    推荐

    实际上,传统就是承认符号的权威,承认产生符号的叙事意义。由于符号被侵蚀,叙事的损失随之而起,技术垄断力量使文化虚弱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符号的耗竭和叙事的流失。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