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闲云随风
    推荐

    林先生以一己闲逸之生活理想谈论如何享受闲逸之书。就本质而言闲逸更通俗一点说实是爽心悦目。相信世上有很多人抱有此种生活理想,但真能享受者应是极少数,毕竟这需要有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来源,而大多数人并不具有林先生的写作才能从而物质无虞毫无羁绊的去尽情享受自己喜欢之事。相反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是追求俗世的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门庭。人性复杂追求各异,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私以为适合自己性情的生活方式便是最好的。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小菜一大碟
    推荐

    本书的推介语(百度百科)∶ 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兮辞》,讲解了《圣经》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以上仅是书中内容简介,无关乎评论。 百年前的一本小书,如此明澈的见解——无关对错;如此通透的境界——高下立判;如此优美的文字——温和圆润;反观时下文风,令人唏嘘不已。一个有趣的灵魂,试图将神秘的东方向西方推介——有对牛弹琴之嫌,依目前局势看来西方是否愿意了解东方尚未可知——在我看来,本书更像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overview,并在文末对中西方做了一个笼统的粗线条比较。行文流水,高屋建瓴,细品之下有醍醐灌顶之感;个性之鲜明,观点之尖锐,令人侧目,越向后越能体会到作者的铮铮傲骨,处处投射出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力量。 阅读建议∶98%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云卷云舒,浅笑安然
    推荐

    生活的艺术,是无论什么状况我们都能够乐观向上👆正如林老先生对“生活艺术”论述的这一千来字,我更喜欢马克李维的这句话:“生活的艺术,就部分取决于我们和自己的无能为力做斗争的能力。” 生而勇敢、生而努力。而后,自足自乐。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三毛
    推荐

    书挺好,长见识,收获挺多新鲜词。只是生活的艺术倒是没看懂多少,是我理解太浅,思想不够深刻!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侯思源
    推荐

    <归家> 回到北京,是在二月里一个倒春寒的黄昏,走出机门时,天边绚丽的夕阳,顿将春寒微醺出几分醉意,春容在春寒的背后,悄然生笑! 登机时,内罗毕也是云生千皴万染,地平线点亮了黄昏里第一盏灯。 同是一般的日落,风情却如此不同。 我的脚着地的瞬间,我的胃腹立刻也有了着落,我的心也一下子落了地儿。飘忽的感觉,顿失!整个人,又孤单地踏实了! 北京似乎就有这样的力量,一个瞬间就把飘扬如飞蓬的心绪,收拢起来,束成根扎到泥土里了。 那是家的魔力吧!我深吸了寒气,下意识地辨别了霾的浓度,不禁失笑,管它呢,这就是北京的家,家的味道!生活中的点滴,就在这里,回忆,感知,出发,归家。 一连十几天,我在为安卧眠床而努力。让自己回到这个时空里,收拾我的间隔年。完成了间隔年的夙愿,我又要回到我原来的轨迹上,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实,就如时空无法分割一样,生命也无从分割,从来,都是完整的。 我将自己的这个转折,定义做间隔年,实质上,只是在拾起自己的失落,或者说,那些我认为失落的,一直都在这儿,只是“你已不再看我”。 小时候,都听过黑瞎子掰苞米的故事,而我们又比它明智多少呢?当我可以安静观察自己的时候,发现我丢弃了多少真实的过往,我打算要作的那个人,隔离开我拥抱真实的自己,而全部的经历和过往就是我命,就是完好无缺的我呀! 此时此刻,我在这里,请抱紧我。这是我对自己的温情告白。 知己之至,方可解人;多分了解,多些同情。与人与己,近于和谐。 我与母亲,在两年里,在读书和生活的体会与交流中,我们分享思想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爱在不知不觉中修复了我们的间隔,温情脉脉,天伦之乐。我想心因得了中和之气而归于中和之位,这才是和谐的本源吧。亲情之爱自然流淌,该是自然中最自然之事。 昼夜交替间,我渐渐可以与其同步,也可以安卧眠床了,心里不由敬揖语堂先生的高见。 一日晨起,开窗向园中,一丛迎春花盛放。原来已到「仲春」时节。小诗一首,聊表谢意。 仲春黄鸟聚于堆,轻折梢尖一枝蕾。 小枝弄景邀烟霞,青春在畔我还家。 人生三境净味品,会得真意莫言辩。 依然存真是心得,静听春来冬远去。 以语堂先生一句佳悟做结:“大自然就是一个神奇之迹,同一的事物不再重回,即使回来也必是已经不同的。”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彭淼
    推荐

    林先生的文字虽不唯美 却舒缓有灵 幽默睿智 平和深情 深藏哲理 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 是一杯好茶 是一种良药 让我们在嚣闹中找到宁静 从庸俗走向优雅 从幼稚走向成熟 在苦难中找到快乐 在忙碌中找到闲适 让那些只为钱权欲望而活的人 理解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生活 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张日(晚11点睡觉)
    推荐

    当下的我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情绪:焦虑。我们变得越来越有野心,越来越想成功。我们整天忙碌,为金钱焦虑,为成名焦虑,我们很难快乐了 林语堂初到北京大学时,北大已经形成两派,一派是周氏兄弟,一派以胡适为代表。 作为中国散文名家和翻译家的林语堂上世纪30年代闯荡上海滩,靠着编写英文教材赚了很多钱,到了美国后开始写英文作品。1933年林语堂受到美国作家赛珍珠的邀请,写出“关于中国最完美、最重要的一本书”,1935年有关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著作《吾国与吾民》出版,在西方大获成功。美国人民尤其喜爱书里关于《生活的艺术》的那个章节。于是赛珍珠的丈夫、出版商华尔希就建议林语堂着重扩展这一章。林语堂欣然接受。 中国的哲学,是注重人生的知识,不注重真理的知识。 林语堂推崇孔子的孙儿,也就是《中庸》的作者子思 中国人的悠闲的意义是:时间之所以宝贵,在于时间不被利用。 在于林语堂指出了“人类是唯一在工作的动物”这个有趣的现象。世间万物都在过着悠闲的日子,只有人类为了生活而工作。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绛珠草
    推荐

    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中注定和阴阳注定的。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兰兰🌻
    推荐

    非常赞同林语堂先生的生活态度,通透达观、风趣幽默、温和包容、乐天知命,既追求尘世里的世俗的繁华也追求精神中诗意的世界,不对立也不妥协。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张慧
    推荐

    这是一本有时代局限性的书。林老先生是旧社会走出来的人,因早年在西方多国游历和学习的缘故,对工业文明社会中的种种必样样不入眼,会时常感念起记忆中传统中国文化的美好。若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可批判的点实在太多,如倡导女人遵守生物规则结婚生子育儿的观点便不知要招来多少女权人士的唾弃。像此类已被时代抛弃或诟病的观念主要集中于书中的第八章家庭之乐和第九章生活的享受。自然,书中也有超越时代具有普世价值的观点,比如论及教育时,对标准化规模化办学的批判,比如强调游戏精神的艺术创作等。相较而言,本书最后三章的内容思想深邃,文笔晓畅,值得一读再读。也因为这最后三章的内容,我给了这经典著作四颗星。 对应于梭罗崇尚的自然主义,作者崇尚的更近于生物主义,回归生物性,将人生简单归于人生,努力过上简单世俗的快乐生活。作者强调人类的生物属性是在美国工业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一种闲适人生被作为一种优越于美国人追求功利和效率的生活方式而受到作者的追捧和提倡。 这本书放到今天来读,几乎置换了场景,中国目前已变成百年前的西方工业社会,而作者倡导的闲适生活大概在某些欧洲小国还能实现吧。本来书中的许多观点是落后于时代的,是要被许多自由人士批判的,但是在眼前这个打了鸡血的奋斗中国而言,里面的观点就颇能提点到整个社会并被接受了,作为制衡,不这么说不足以醍醐灌顶、顿悟人生吧。 最后,以书中的两句话作结:生活或存在无须跪在地上恳求逻辑代它证明世上确有它这样的事物。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乐高
    推荐

    活着一辈子需要热情,热情需要爱,爱需要美好,美好需要发现,发现需要心,心需要陶冶情操,陶冶情操需要一些爱好。 林先生是个热爱生活有情有心之人,文字闲适,清淡像是一个朋友般坐在旁边聊聊对生活的感悟。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尚璇千寻
    推荐

    在灰烬里拾到一颗小珍珠,比在珠宝店橱窗内看见一粒大珍珠更为快活。这里没有一个康德或一个黑格尔,而只有文章家、警语作家、佛家禅语和道家譬喻的拟议者。 我们有着一位略晓得一些生命和人类性质的生物学家;有着一位略晓得一些同一题目的另一部分的精神病学家;有着一位通晓人类早年历史的地质学家;有着一位知悉野蛮人种的心性的人类学家;有着一位如若偶然是个心胸开通者,可以教给我们一些人类过去历史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知识和人类愚行的历史学家;有着一个有时也能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的行为,但仍是多偏于告诉我们一种学院式的呆话——如:刘易斯·卡罗尔乃是一个忧郁主义者,或从他的用鸡为试验的实验室里走出来而宣布说,巨响对于一只鸡的影响是使它们的心跳跃的心理学家——有些以教授为业的心理学家,在我看来,当他们错误时,他们是使人昏迷的,而在不错误时更令人昏迷。但在专门化的程序中,同时并没有应该并进地完成整个切要程序,即将这类知识的多方面综合成一个整体,以达到它们所拟达到的最高目的——生命的知识——的程序。现在我们或许已经做了将知识完成整个的预备,耶鲁大学中的人类关系学会,和哈佛大学立校三百年纪念会中的演讲词都可以做这一点的证明。不过,除非西方的科学家能用一种较简单的、较不合逻辑的思想方法去从事于这件工作,完成整体这件事简直没有成功的日子。人类知识不单是将专门知识一件一件地加上去而成的,也不能单从统计式平均数的研究中去获得它,只能借着洞察而获得成就,只能借着更普通的常识、更多的智能和更清楚但更锐敏的直觉方能获得成就。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中顼
    推荐

    这是完美生活的范本。在林先生的笔下,把"沉重的肉身转化为轻灵的舞者",把负重的生活升华为艺术的人生。他的人生就是风行水上。任水面波涛汹涌,风依然从容而过,逍遥自在。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圆圆🐿Yolanda
    推荐

    1. 记得《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幕让我很感动。主人公一直写信给州政府申请款项资助,最后他收到了一些物资补助:200刀,书和CD。 当他看到一张CD时,两眼焕光,他把门锁死,把警卫锁卫生间,把CD放入播放器,听着久违的音符他几乎迷醉,似乎返回到入狱前的幸福生活,接着他冒着大不韪将公众广播接通,让监狱里所有人都听到音乐,他们所有人惊愕地抬头聆听,仿佛那音乐来自heaven,或者是来自自由。 他让犯人们听的不仅是音乐,不仅仅是享受音符,还有希望。所以最后是主人公,挖洞走了,专业挖洞二十年。 2. 林语堂这本书里,花了蛮大篇幅,讲人人应该怎么放松享受人情味的生活,他那种对于放松享受的态度,让我想到《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听音乐时的片段。他们都那么专注,那么倔强,他们那么渴望从生活里挤一些或创造享受和投入生的“仪式”,仿佛那才是支撑活着的意义。 但林语堂指的享受,是那种对生活和自然细致入微的感受和体味,而不是和不加分别的狐朋狗友。 他觉得,和对的人,在对的地方,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是人生绝妙体验。他把他那种显得有些市侩的各种小癖好都写的很美好,就连把脚放在什么样的高度才达到人体工程舒适度,也写的很有味道。人啊,就应该在这种小琐碎里找快乐,就应该在人性里找点乐子,在身边环境里找点舒适。 林语堂是陶渊明和庄子的追随者,他们都很尊重自己的性情,或者人的性情,他们入世又出事,不用教条捆绑自己,又不在虚妄中迷失或寄托自己,用自己有血有肉七情六欲的人类身份,过好一个自在人应该过的生活。 像他在文中引用的,“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倾泻入杯,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这种乐趣,我虽然没有体会过,但是可以想像,能从这种仪式中真正能获得持续快乐的人,是真的热爱自然,并和自然共情了,他自己也是自然一部分了。 能如此沉醉在这种自然享受中的人,感觉会坦荡真诚,也让人羡慕。 3. 所以,以前是基督徒的林语堂,后来成为了一个异教徒,也就不奇怪了。他用自己对生活的所观所想,得出了他自己的信仰—生活。而不是被有些矛盾的传记或教义来桎梏自己的本心。 我曾经和那是基督徒的老妈说过,如果进入天堂以后,尽管有永生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无尽的美食,但每天只是唱诗歌歌颂上帝,这日子也太无聊了吧,一个需要别人一直称颂自己的神,那该多么的自得已满自负?一个动不动就要把人类投入地狱的天父,哪里及得上凡人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再者,很多用宗教道德定义自己的人,其实并不比无宗教的人高尚。对道德的追求,不是只有上升到宗教层面才合适,因果循环对所有人都适用,道德和良心实在应该是每个人的出发点。 所以,林语堂对基督教的一些疑问,也正好也是我的疑问。 但是我并不否定造物者的存在,或者说是主宰万物造化的规律存在,只是我可能以自己的方式和思考信仰。那冥冥之中的主宰应该比人更宽容更包容吧?他会理解我在困惑下发出的疑问和做出的冒险行为?肯定会理解我这种对神秘事物不理解和推敲吧? 否则,这样的神就和希特勒法西斯们一样武断专制残酷了。 4. 林语堂关于艺术的思考,也给了我启发。他说艺术是个人个性或性灵的表现,所以,豪爽的人品表现作者本人的豪爽,遒劲的风格体现作者本人的力量,没有个性的艺术品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一直不认同,只有个性而没有技巧的艺术。就如同我不赞同没有个性只有技巧一样。一个都不能有足够熟练技法的人谈何充分表达自己个性?只有一种两种颜色的光线怎么构成彩虹?又怎么精简成白色的光? 但也有可能很多人着重强调个性,是为了一种唤醒精神层次的表达,是为了对无法获得技巧产生恐惧而踟蹰不前的抚慰。并不旨在削弱底层基础的作用。 所以,我赞同一副作品的表达应该是个性和技法互揉和谐共融的诠释,这也是我在画画领域所追求的。 5. 我觉得生活需要有人和我们一起耍,比如一起摄影,一起恶作剧,一起捣鼓美食,但也真的需要有人和你一起探索,在未知中存几分好奇几分蠢萌,在虚妄中存几分敬畏几分理智。 林语堂在书里说,读书,是为了在古今中外,找到一个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也就是在书里找朋友。 这个在古今中外形容的好穿越,但我也很赞同。 书里面的朋友,有些方法和自己有共鸣,有些意见相左,但是他不跟我吵也不跟我闹,我也不会固执去说服他们,他们就这样通过文字来填充或打扫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的思想像水一样流动起来,真好。

  • ASP.NET Core 3 框架揭秘(上下册)
    mint
    推荐

    如果你是我,你要如何完成你这场艺术生活?——对林老先生的提问 我的中国文学之旅进展的很不顺利,开篇的两本书,一本令我一头雾水,一本令我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我有点望而却步了,看来我对于中国书籍的选择能力还很差。 其实《生活的艺术》的序言是很吸引我的,无论是林老先生阐述的方式还是他预告给我的内容,都令我心神往之,但落差就是伴随着对它的期待开始的。我对这本书全部的质疑并不是它的道理已不适用于如今的时代,而是我在每一篇题目的论述中都读到了对女性的歧视。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属品,即使它曾有过上千年的历史,但这并不是真理。不要用施舍的语调给予女人权利,女人不屑这样的权利。人永远都该是自己的人生主人。 阅读《生活的艺术》的同时,我也在读着另一本由一个普通人撰写的有关英语学习的书籍。这两个作者在学术地位上是没有可比性的,一位是高高在上的民国大师,一位仅仅是个英文学习路上的佼佼者,但是后者却令我觉得如此亲近。因为她讲述的一切是我可以应用的,是我努力可以实现的,它不是妄想也不是泡沫。林老先生对于生活艺术品味的享受,我知道有些是我爱的,但我也知道,那是我穷尽所能也没有办法享有的。我瞧不见努力的希望,于此同时林老先生还在斩钉截铁的告诉我,只有像他那样品味生活才是生活最正确的打开方式,那一刻,我失望了。人生有绝对吗?是因为你的成就才令你有如此的底气宣布绝对吗?谁都不是谁,谁又有资格绝对正确呢? 我觉得好的书籍是该令人恍然开朗的,而不是令人遥不可及的。这个世间的人是符合正态分布的,最优与最劣永远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一生都只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他们不会有仆人,更不会有伸手即来的福利,也许他们为了生活拼到头破血流也只能满足一个小康,那么大师,您告诉我,他要如何学习您的这一场品味生活呢? 生活的艺术到底什么?我觉得是一种无论处在何种状态,都掌握着保持快乐的能力。比起林老先生对“生活艺术”论述的这一千来字,我更喜欢马克李维的这句话:“生活的艺术,就部分取决于我们和自己的无能为力做斗争的能力。” 生而勇敢、生而努力。而后,自足自乐。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