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陷阱与缺陷

C陷阱与缺陷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C陷阱与缺陷
    -
    推荐

    【9/100】大赞的一本书!后悔没在考研初试前拜读,还好在复试前读过了。关于新闻业的现状,关于新闻的选择和摇摆,新闻人的坚守和创新,是整个大环境下个人与社会整体的整合与博弈。值得再读。

  • C陷阱与缺陷
    Ciara
    推荐

    在复试阶段看到这本书犹如专业书籍与论文大山之中的一股清流。作者抽丝剥茧,深入浅出的将当下新闻业所面临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指出,大胆批评业界内“媒介融合、中央厨房”等表层化变革中存在的诟病,从新闻业的环境到新闻业的自省再到新闻人的态度及作为,一气呵成。虽是由16篇短小文章组成,但逻辑畅达,发人深省。 最大的收获在于: 1.新闻业从最初的垄断地位到如今的大衰落,不仅是由于公共模式与商业模式的天生矛盾,还由于垄断带来的膨胀让其丢掉危机意识和专业能力。因此新闻业的转型艰难不在于社交媒体的冲击,而是自己的问题在当下环境的凸现; 2.真正的媒介融合不应该停留在表层,而是应该找到内在文化的连接,新闻业不应该仅做横向的技术拓展,更应该做纵向的专业提升; 3.新闻专业主义从提出就存在“不专业”的问题,新闻人应该致力于坚守新闻真正不可取代的价值(即权利的监督、真相的追寻与解释、立场的表明),在媒体大洗牌的时代准确定位,提升专业。 最后用本书结尾总结:正如科瓦齐和罗森斯蒂尔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写到的:独立的新闻界是否能够存在,取决于新闻人是否有信心和有能力向公众说明、展示独立的新闻界意味着什么,什么是专业品质以及人民大众是否真的在乎。

  • C陷阱与缺陷
    七九
    推荐

    新手小白,非常推荐。评论区有说内容是新闻界基础和热议的问题,且这本书“救赎”却没有给出方案,看完书我觉得是客观评论。但是对像我非专业人士,我觉得是本好书,可能还会在今年书单前排,推荐阅读。 书中有很多现象分析,不是一些专业人员的抱怨,抱怨市场不景气,抱怨观众不买单,当然也有,但是角度更全面,我觉得也更客观。对于业外人士,看看是会对现状有更全面了解的。没有给出解决措施,但如果反复阅读可能会提供思路方向的。学这专业的,我猜蛮大概率确实会没什么新内容。 相比专业书籍,优点也是很明显的。通俗的语言,有些教材的语言真的不适合业余读者,比如最近在看的《语言学》。不过其实不是所有专业教材都难读的,不知道新闻业的有没有,能读教材我比较推荐教材,更系统,重要的是知识密度更高。这本书还算好的,有些工具书全书就教材的一俩知识点。当然也不是所有教材质量都更高。 总之,新手小白非常推荐阅读,专业人员可能也会有收获吧。还有一感悟,里面的举例我确实感觉不错,其他地方有时候会觉得强行举例,强行生动更易懂。评论区水中摆了摆,然后说没救了那个也很生动,这就是学新闻的么。

  • C陷阱与缺陷
    杜若卿的LIVE
    推荐

    Z时代的我对媒体的思考 书名:《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产生的16个关键问题》 阅读时长:2h53min 类型:新闻传播类 媒介学 作者:彭增军 时间:2021/7/4 读这本书的原因自己在了解媒介和传播。在读完《娱乐至死》《1984》《美丽新世界》后,突然发现这本书,然后呢它和一些实际问题串在一起了,随着网络的发展,新闻这种高度垄断的行业遭受灭顶之灾,这时候新闻业代表的传播旧媒体该如何生存下去,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下,新闻记者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新闻生产者和新媒体从业人员之间有什么本质差别。看看大牛是怎么说的,他的认知水平在哪呢。书的内容挺学术,如果有什么定义错了,欢迎指正。 这本书颠覆我思维的观点 1.在注意力经济的模式下,广告商才是媒体的客户,而受众只是媒体用来换取广告费的商品,所以刻薄的说媒体生产的不是内容,而是受众,受众的本质是商品。受众是消费者,但不是媒体内容的消费者而是工业商品的消费者。这样说的话,媒体将受众买给广告商。在b站中很多up主夹杂私货,这种恰饭的行为有时候会被认为是恰烂饭,但我喜欢的up大多是生活上非常多彩,或者精神非常有趣的。他们恰饭的行为竟然会让看视频的我们不觉得自己被卖给了广告商,还为他们叫好,美名曰:“up不能只用爱发声,恰饭让他恰,这样才有动力做更好的视频”。一开始我也觉得人家做视频这么幸苦,恰饭怎么了,殊不知这是把自己卖了,还给对方数钱。 2.我们以为旧媒体的衰落是因为新媒体的兴起,但其实不是。是因为读者跑了,再根本的原因就是广告跑了,一方面广告有了新欢新媒体,另一方面是广告业不用借助媒体这个中介而可以独立做生意,可以直接深入读者的屏幕。 矛盾——新闻模式同商业模式本就志不同道不合。 新闻专业主义至上还是资本,市场,商业的底线。这两条线看似重合,其实分裂。新闻专业主义相对的是培养公众,而资本的底线是把受众变现。顺便把文章中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pa了下来:1.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招揽培养受众,靠浏览量和点击量赚钱。把用户卖给广告商。2.把受众作为客户,我让你有”不看广告的自由,你为此付费。“ 网络出现后,出现了更深层级的经营模式——大数据。一个透明的你更值钱,你的信息更好卖。新闻不是商品它是第四权力,是政治的一部分,新闻本质就和商业冲突,就好像理财和消费是不一样的感受,理财呢一开始是很痛苦的,因为你要用你的认知去换一个未来的收益,你把快乐的感觉放在未来,这是长期主义。而消费呢是当下最快乐,然后恢复平淡。新闻人的责任是告诉受众你应该要知道的东西,,这是非常一种学习过程,它是滋养受众的,服务受众的,它的特点是启蒙民众,监督权力,提供论坛,关于政治,经济,社会;而商业模式下,受众更多的是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消遣当下。用过娱乐消息吸引个体消费者,再把消费者的注意力卖给资本家。资本家只不过是用我们的专注力赚钱罢了。 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下,新闻记者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新闻生产者和新媒体从业人员之间有什么本质差别。尼格罗盘帝曾经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没有执照的电台。手中可以通过社交飞踢平台生产新闻,传递信息,意见交流。这种平台的便利性和低门槛打造了越来越多的”公民记者“。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不但制造了很多非常一般的内容和降低了门槛,还让制造的成本和出版发行的成本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和出版商。互联网的出现让传统媒体的垄断市场荡然无存,受众不仅仅是接收信息的人,他可以是发声者是输出者,参与信息的采集和生产。互联网之前,渠道匮乏,控制渠道救能控制受众,互联网成熟后,人们发现它本身就是i一种渠道,并且可以吊打现实社会中的媒体。渠道变多,变大之后的毛病就是内容过多且质量参差不齐,此时优质的内容又成了人们追逐的对象。所以说,z时代出生的人,他们接收的信息良莠不齐,并且平均信息水平和他所处的位置非常平均,我们在没有辨别力的情况下接受了太多不那么精华的东西,在价值观还没有完善前就接受了太多泥沙俱下的东西,就好像一个模具里放满了棱角分明的石头,然后模具变形了。我们的社交app越来越人性化,本来我们应该越来越靠近”天使“般的无损交流,但是我们的共识越来越少,沟通的成效越来越差。丧文化,平躺学,盲盒潮流,潮鞋社交,这些现象和新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 科普:普利策奖:普利策捐出巨款,自主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和设立普利策将,是要奖励那些品行优秀,能力超凡的年轻人投入到这一神圣的职业中来,并把新闻报道中最负责人的最为出色的文字标榜为业界标杆。它不仅仅是对一个记者或者一篇新闻报道的肯定,更是对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整个新闻业的认同。普利策是出生在匈牙利的一个小镇,17岁时偷渡到美国参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记者。并创办了《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等报纸。被誉为“报业大王”。一个联军士兵到报业大王的楚格尼奇人生,他有非凡的勇气,崇高的信念和创新的思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 C陷阱与缺陷
    Monday
    推荐

    为什么在自媒体时代我们还需要一个不那么可爱的新闻业? 考研途中曾看过作者写的一些论文,但是就觉得非常贴地气,当然这并不是贬低彭老师的学术抽象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其中的一些论点说的清晰易懂而又无比精辟符合现实,不仅是其旁征博引的论据资料恰到好处且令人信服,而且就新闻传播学这个领域如今的理论与现实考察来说,这些直白通畅的媒介困境解读、方向指引和美国的新闻业现状分析都是很能够给初入门者很深的印象的。 十六篇文章中,不乏幽默风趣的家常口语化表达,很是亲切,作者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很高的知识阶梯上来俯视读者,而是面对面地和读者来探讨和分析自己在国内外新闻界和新闻传播学教育中的一些体验和想法。总体来说,作者对于未来的新闻业发展还是持一定的乐观态度,并充满关怀和希望。 作者将本文集取名为《新闻业的救赎》,已经预先订下了一个基调和背景——即新闻业在此之前是有其贡献和英雄事迹的,只是现在没落了。而全书的十几篇文章也是在就新闻业为什么会没落?新闻业的遭遇是新媒体或是商业模式等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的冲击造成的吗?新闻业该如何救赎?新闻人和新闻事业为什么需要救赎?面对数字时代的新闻生产新方式,传统新闻业和诸如新闻专业主义和理论理念、规范实践等该走向何方?等迫切需要讨论和解决的议题进行解读。 对于新闻业的没落,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展开分析,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新闻业高度垄断,是由于其占据了大量且极具门槛的生产资料,譬如新闻生产设备等;生产和组织方式也具备高度集中性,如报社电视台等机构。而在数字时代,生产资料转移到每个个体手中,除了专业媒介机构的组织化生产和集中性生产方式之外,出现了新的超低成本的新闻生产方式——公民新闻时代到来。 新闻业为什么需要救赎?这就要谈到本书中反复提到的核心论点——新闻尤其必要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性。 什么是新闻最核心的灵魂所在?是达成社会共识、监督民主权力、提供公共讨论的社会公器,是即使受众不想看也需要看的那些东西,是自由与责任。 知道了新闻的灵魂所在,就更需要在当下商业和资本游戏中秉持著住初心和信仰。作者重新梳理了一些广泛存在于新闻理论与实践中的迷思和定义,比如客观是作为方法而从不是原则,立场和担当更能体现发挥新闻的责任和力量,媒介伦理应当泛化为社会伦理,从来都没有新闻商业模式而只有媒体商业模式(新闻从不是买卖),作为中性词的流言即可以提取出新闻价值又需要新闻机构来核实确认,媒体转型往往忽视了媒体人的价值认同,新闻的专业性比职业性更加重要…… 而在这些新闻理论和实践规范的讨论中,作者指出,新闻在未来仍可以发挥其社会效益。不只是新闻从业者、媒体机构需要和坚守这份理想和信念,整个社会以及国家更需要新闻业的贡献。究其出路而言,付费墙模式、公共广播模式、创新传播方式、提升新闻业的专业性等是操作上的行为参考路径,而同等重要的是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坚守与社会责任的认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