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Carrer . Zhang
    推荐

    看完<<乡土中国>>过来的,顾名思义,乡土中国主要讲述中国社会管理制度的更迭,如果对中国的社会权利和合作的出发点,模式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生育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具体,主要以广西花瑶族具体事例为鉴,以马林诺夫斯基功能伦为理论体系写下来的。 看书📖期间,正好一位朋友正在苦恼母亲对于自己情感的控制 推荐这了本书,释怀些许。费老剖析了婚姻,抚养,亲属,社会工作和生活。总结起来两个词,延续和利益。 家庭这个铁三角,是作为社会种族延续,下一代繁衍和抚育的最小单位,当然只有稳定的关系才能完成漫长的教育工作。如果婚姻解体,那么后代总是会在某一方面有些放失,牢狱之人也许是最合适研究社会结构对一个人发展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要发展,要完整的的家庭(对于家庭残缺的孩子来说)亲属是在社会继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也是外婚的一个必然结果……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一笑百泰
    推荐

    把社区的经济发展看成是社区整体发展中的一主要方面,并和其人文地理及历史条件密切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纳塔纳埃尔
    推荐

    生育和婚姻的功能性。 说起生育必然说的就是婚姻,为了社会的新生代谢,要确保呱呱坠地的婴儿能够得到完全的抚育,能够熟悉社会规则并接受继承,就要确保婚姻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长期有效性,不至于在代际传承之间有过多的矛盾和怀疑,我们的制度设计者真是煞费苦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性爱到生殖到抚育,为社会的完整,这损己利人的生育是如何运作的,非私人性的婚姻是有那些传统,以此衍生的三角原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以及隔膜,社会性的断乳,财产的分配,亲属和抚育的关系等等,包罗万象,主要描写这些社会现象和制度是如何服务生育这件事的,一个有趣的角度,可以拓宽我的思路和见识。虽然文后也说了,缺乏对于个人主动性的关注,不是很辩证,也很不错了。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杨晓明
    推荐

    我们从头讲起,狩猎采集时代, 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者,自产自销。如果一定要说分工的话,男人狩猎,女人采集,大致如此。 男人们狩猎一定会有协作,但这种协作是偶然的、临时的,今天你负责驱赶猎物,我来堵截,明天就我来驱赶猎物,你来堵截。这种协作不能称之为“分工”,因为当时并不会有一个专门的职业来负责驱赶猎物。大家都是狩猎的“全能手”。 女人采集,情况大致也如此,有协作,无分工。 只有当进入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出来的粮食足够养活“闲人”,分工才会成为可能。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有人不狩猎采集、不种地,也不至于饿死。 现在,我们不用亲自下田种地,只要动动手指,就会有外卖小哥把饭菜送到家里来;也不用自己做木匠,家具城里的家具琳琅满目,你只要出钱,都会送货上门。 历史不走回头路,现代社会,分工早已是常态,社会就在这“常态”中趋于稳定。 但问题是,没有人可以种一辈子地,那些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迟早会老去,那些在外奔波的外卖小哥也有跑不动的时候, 如果只有人老去、死去,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到进来,社会结构就会坍塌,最终崩溃。 现在要引出《生育制度》的主要观点:供给新的社会分子是生育制度的任务。 生育制度包括求偶、结婚、抚育--这里只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就请诸君翻翻原著了--也就是说,你找对象,然后结婚生子,抚养成人,都是为了给这个社会注入 新鲜血液,以维持现有的社会架构不会坍塌。 抚育下一代是需要夫妻协作的,什么样的夫妻才更有利于抚育呢?那当然是生活习惯、文化背景越贴近越好。 不仅仅是中国,在全世界范围都有着几种“解决方案”, 首先是童养媳,男孩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娶妻,娶过门的女孩就是童养媳。因为过门很早,女孩的生活习性还未养成,她就可以随着自己丈夫的长大成人,慢慢融入到婆家,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就几乎一样了。 还有一种近亲结婚在古代也很流行,近亲的男孩女孩的父辈/母辈本是兄弟姐妹,他们的生活习性本来就很相近,到男孩女孩这一代还会保留着大部分相近的习性,女孩/男孩更容易融入到对方的生活中。 没有童养媳,也没有可婚配的近亲,剩下的优选方案就是“门当户对”了, 门当户对是指要婚配的男女双方家庭背景相近,即,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处在相当的水平。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毫无关系的男孩女孩有着相近的习性。 这就是门当户对的历史逻辑。 如果男女双方的生活习性相差太远会怎么样?会导致男方/女方很难融入到对方的生活中去,融不进去,就会对共同抚育下一代造成影响,其外在表现最常见的就是“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的本质并不是婆婆和媳妇之间的个人恩怨,而是媳妇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与婆家完全不同,一个新媳妇一下子进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很难适应。而一个环境突然要接受一个生活习性完全不同的人,比如会对环境本身有所影响。 这里用婆媳关系举例,是因为大家最熟悉,其实男方入赘到女方是一样的,只是入赘的情况在中国本来就不多,你听到的翁婿关系有矛盾的情况就比较少了。 无论是嫁娶还是入赘,在原本环境中长大的一方都有责任引导和保护新加入的另一方, 只是很多人不理解而已,我们还以大家熟悉的婆媳关系为例,他们不知道婆媳关系的背后有这么复杂的历史逻辑,只是单纯的认为,我的妈妈也是你的妈妈,我接受的你也应该接受...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入赘过去呢? 就这样吧。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人间小太阳
    推荐

    这本书坎坎坷坷读了好久。看这本书的缘起是一位学姐说她难以想象费老作为一个男性能把关于女性的生育制度写得这么好。这个评价就让我不得不拿起这本书看看了。 当然,作为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我仅从个人角度说说看法。费老这本书应该是功能学派的一种观点,即把社会当做一个整体,生育是社会实现其功能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步骤。所以社会会通过文化等各种手段使人们认识到生物繁衍的重要性,并且围绕生育建立了一系列的伦理规则。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角度,不过问题也正如潘光旦先生所说的,过于强调社会的功能性以及功能性对人类的制约,导致人类在社会机制面前好像只能被迫适应服从,成了一个被适应的东西,没有自己的主动性和内在态度可言。联系到今天,佛系青年、大量单身青年和不婚族,是否是作为人的个体对于社会机制的一种反抗呢?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momo
    推荐

    怎么说呢,人生必读,或者说是对社会学感兴趣的必须书目。 整本书篇幅很短。作者通过个人深厚的知识积累,跨越历史文化地理等各种差异,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又紧扣生育制度形成的主题,娓娓道来。让我们很轻松的跟着他的理性感性兼顾的叙述方式一览社会制度尤其是生育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后续可能的方向。 虽然书本不停的在社会群体个人等多个角度跳转,但是没有阅读门槛,都是直白的洗练的语言,而且与个体息息相关的,出生成长,脱离父母培育,达到精神和经济独立,找到恋人,进入婚姻,养育下一代,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亲属关系,权力财产的交替等等。看书之后可能会更清晰更全景的看到这些约定俗成的事情,看到这些社会机制形成的原因,看到曾经忽略的一些事实,或者说能看到一些全貌,也能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社会时代文化赋予我们的以为是我们自己的想法的想法。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山里有头猪
    推荐

    读到这书的起因是源于三孩政策的出台,据友人分析,未来零生育人群的负向效应完全可以抵消多育人群的正向效应,人口数量下降无可避免,只能暂缓其趋势,拖出足够长的时间,让中国完成经济上的转型,社会结构上的调整。若说读之前的本意是扩充认识,解答三胎,读后的收获已远超最初之本愿。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刘凡
    推荐

    非常诚恳的阅读建议:先跳过潘光旦先生的序,直接读正文,读完后再读序言 大学时候读过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具体感受忘了。去年读了《江村经济》,费孝通先生25岁的时候,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做了如此细致的调查,感觉很震撼,书中反映的虽然只是开弦弓村,但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正如布·马林诺斯基所说“本书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 《生育制度》这本书也让人惊喜,逻辑严密、丝丝入扣,并且用很多作者自己调查(比如江村和花篮瑶)和看书的材料来佐证,通俗易懂。很多观点很新颖,与现在大家的观点不一样,但又觉得论述很有道理。比如婚姻就是为了抚育,社会之所以要建立制度来督促大家生育,最终还是为了完成社会更新,最终有利于个人。真的还需多读几遍!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悟悟悟
    推荐

    男女结合成夫妇,抚育孩子,把孩子培养成社会一分子的活动,就是生育制度。我们司空见惯的很多都是社会不断发展而演化而来的,比如一夫一妻制,婚姻,国家,法律等,是符合社会结构需要而留下的社会规则,也就是说如果社会进一步发展,可能婚姻也不是必需的,或许也不是一夫一妻制。生育制度目的是人为的创造一种制度,让为人父母的夫妇共同抚育后代,成为社会一分子,维持社会结构的完整。孩子作为父母的纽带及延续,倾注了父母双方的希望,正如费老所说,尼采喊出的再来一次是无数人内心的期望,但时光不可倒流,对往日存有悔恨懊恼的父母,孩子便是他们的重生,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别犯他们犯下的错,别走他们走过的错误道路,孩子是他们的延续。序我没看完,看了三分之一,费老的后记看完了,《生育制度》这本书是费老前半生学术生涯的结晶,坦言是有瑕疵的,“只见社会不见人”,确实如此,对于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等都没有研究分析,只是从社会结构,社会需要才分析,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是人创造了这些形形色色的制度,抛开人性,人的行为不谈,是不妥的。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麦克斯
    推荐

    总而言之,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就像生命初始在于单细胞一样,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源动力在于男女之间的生育行为。 男女之间的性行为的产物便是婴儿,但这绝非生理意义上的。如果只是从生物角度来说,父亲的作用充其量提供精子而已。 但是为了社会结构的稳定,为了共同抚养新生儿,需要把男性拉入阵营,于是人类发明了婚姻制度。 而随着孩子长大需要重新组成家庭,即所谓婚姻制度,婚姻在中国古代的含义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之目的在于祖先崇拜(明白我们从哪里来)和生育,根本没有和爱情有关的元素。 对社会稳定来说,家庭是相对稳定的三角,但是这个三角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打破。就像细胞裂变一样,孩子长大以后会组成自己的家庭,即新的三角。原有的三角关系就此破裂,这个过程作者称之为社会性断乳。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会有成人礼,其原因在于通过仪式感来达到社会断乳的目的。 要组成新的三角,必定会牵涉到这几件事:婚丧嫁娶。其本质便是涉及对财产的分配和分割。生育制度的主体责任落在父母双方,是双系抚养。 但在在父系社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财产的继承上却是单系的。是男人(抽象意义)单方面剥夺了女人获得财产的权力。女人只有在绝户或者成为寡妇的时候才能分到可怜的财产。并且我们要明白,即使女性就算有嫁妆,那也只是其父亲的财产。所以说女性一直处在依附状态,这是父系社会的逻辑。所以姓氏的作用也就凸显了出来。从上古跟随母姓到汉朝基本固定跟父姓(三纲五常也是在这时提出,是不是很巧合)。从整体意义上来说女人是依附男人而生存的。这和双系抚养的责任形成矛盾。 众所周知,父系社会下的家庭叠加起来形成亲属关系,而亲属关系依托乡土关系又形成了以嫡长子为核心的宗族制度。就氏族而言,其核心是以血缘为纽带进行代际更迭。但也有例外情形,即在生不出儿子(单系传承不下去)的情况下会有继养现象的出现,或者是当女性一方的宗族过于强势的时候,会出现入赘现象(看起来女性占便宜了,其实是女性她爸比较强)。本质上还是在遵循父系社会单向传承的那一套。 今天我们看起来已经步入现代社会,其实这些古老的制度一直在暗处发挥影响。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毛豆豆不长痘
    推荐

    对我来说社会学入门著作,时至今日才对社会学或者说社会学本身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 我明确地否定家庭、婚姻、亲属等生育制度是人们用来满足生物基础上性的需要的社会手段。相反,社会通过这些制度来限制人们满足生物需要的方式。这些制度是起着社会新陈代谢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为了解决生物界中人的生命有生有死的特点和社会实体自身具有长期绵续、积累和发展的必要所发生的矛盾,而发生社会制度的。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咕噜咕噜葫芦
    推荐

    阅读小建议:可以先跳过潘光旦先生的序(太难读了,容易劝退),直接读正文。 对“社会”历来有两种基本上不同的看法: 1. 把社会看成比生物群体高一层次的实体 2. 把社会只看成是人的群体的生活手段 《生育制度》一书作为费孝通先生前半生学术经历的结束,在理论上将“见社会不见人”的倾向表白得最清楚,强调社会是实体、个人是载体,把社会看成是自成格局的实体。潘光旦先生认为这本书”固然不失一家之言,但忽视了生物个人对社会文化的作用,所以偏而不全,未能允执其中”。也就是说没有认识到社会和人是辩证统一体中的两面,在活动的机制里是互相起作用的。个人读来,这种“见社会不见人”的倾向让这本书显得冷峻又鞭辟入里,很现实也很真实。 什么是生育制度? “男女们互相结合成夫妇,生出孩子来,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这一套活动我将称之为生育制度。” 费孝通先生在本书中明确地否定家庭、婚姻、亲属等生育制度是人们用来满足生物基础上性的需要的社会手段。相反,社会通过这些制度来限制人们满足生物需要的方式。这些制度是起着社会新陈代谢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为了解决生物界中人的生命有生有死的特点和社会实体自身具有长期绵续、积累和发展的必要所发生的矛盾,而发生社会制度的。 生育制度的功能是完成社会新陈代谢作用的继替过程。在人寿有限、生死无常的变动中,一个人的生活却依赖于一个完整的社会分工结构,所以社会需要不断地预备下新人物等着去接替旧人物死亡和退伍所发生的缺位。 损己利人的生育: 在生物基层上说,营养是损人利己的,而生殖是损己利人的。新生命的产生没有不靠母体的消耗和亏损的。彻底为自己利益打算的,就得设法避免生殖。 生孩子以维持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一句通盘的话。所谓通盘的话是因为这里并不指定谁得生孩子。有人多生几个孩子,就可以有人不必生孩子了。从具体的个别例子说,实在并没有一定要生孩子的道理,可是,生育既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若是社会不把这件事作为通盘性的责任,社会完整也就缺乏了保障。谁不愿把这责任让别人去担负,自己优哉游哉地逍遥于为子女做犬马的劬劳之外?我们不应假定天下傻子多于聪明人,若是社会一旦放任了聪明人去占别人的光,聪明人的数目却会日增月累,结果招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社会奖励、督促,甚至命令每个人得负起社会完整的责任。 所以……暂时还是想成为一个自作聪明的人! 之后要再读一遍。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rockrime
    推荐

    之前看《乡土中国》时已觉惊艳,看完这本《生育制度》更是不得不感慨费老学识如此渊博、研究如此深入、观点如此鞭辟入里。婚姻为的是建立双系抚育的前提,而抚育则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继替。看起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是要让位于社会联系了,冷冰冰的但很真实。如果社会不需要继替的话,恐怕婚姻制度和生育制度都将不复存在——反正生育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谁还做谁做呗。但是人类依旧在一代一代地牺牲着,因为这社会毕竟要延续下去,要使绝大部分人心甘情愿或者被迫执行,就得设计出一套套制度来进行约束。看到一句话玩笑似的评论说费老这本书是恐婚恐育指南,哈哈哈,其实也差不多,许多事情想通了之后选择就更多了。到底是认清制度后依然决定亲自维护,还是坐等他人替自己完成任务呢?世界人口这么多,少部分人不去干那损己利人的事也没关系吧?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Frank
    推荐

    人类需求的三个层次: 基础需求:生存、生殖、生活的直接需求; 工具需求:满足基础需求需要的组织、文化; 超现实需求:思考、超越的进化需求。

  •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Tianyi Zhang
    推荐

    读小说时,我很不认同长篇大论写书评。我指的是写一大段文章内容概要,又用恶心人的高中语文阅读分析技巧提炼一通自以为的核心思想。我总认为,只有当整个故事框架都在记忆里隐去时,还能剩下的那些片段和随之的感想才是一本小说真正带来的东西。因而我总觉得总结全文概要提炼中心思想这种事情实在没什么必要。 可是这本书不是讲社会学么,我读的很开心但又有些费力,所以想尝试把我的理解总结如下。 本书所有的结论都建立在最重要的一点上:社会学不能从人类行为表面来推断社会制度产生的原因,这样会本末倒置。社会学要思考一个社会制度的产生到底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类什么需求。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生育制度到底满足了人类绵延的什么需求呢?首先,生育制度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性欲和生孩子的需求。为什么?如果生育制度单为了生孩子和性欲,那荷尔蒙就足够人类自主性交和繁衍了,不需要后天的一套制度去推动性交和怀孕的贯彻实施。何况生育制度把合法性交限制在了夫妻关系中,这根本有违人类本性,所以生育制度一定不是为了性欲和生小孩而产生的。 人和别的动物不同,人类社会分工明确而各自不同。这种分工的好处是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一个人不用自己提供自己活着需要的所有东西,只要专精一项,有别的人精别的项,合在一起一加一大于二,于是人类生活得比别的动物好多了。坏处则是一个人死了,我们没法说生一个新的人填上就完事儿。一个人不经过漫长的育幼期和社会化,是没有办法在复杂的人类社会下找到自己的分工的,而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又需要不断有社会化好了的人来填补因为社会人的死亡造成的分工上的缺口。 这就是生育之所以要有一套制度的原因了。我们不但要生,还要有制度保证生下来的娃能得到充分教育变成合格社会人。这样社会才能继续,每个职业才都有新人候补,每个人才能只干自己的一点事,却获得全面资源确保生活方方面面。 人类生育制度最核心内容就是一男一女组成家庭,家庭是一个长期契约,需要一对男女承担起长时间育幼责任,直到培养出合格社会人为止。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生育制度稳定结构是一男一女啊,这违反人的动物性本能啊?人本能就想多交配多留下后代,而不是一男一女锁死几十年啊! 主要自古以来我们都把性别当作一个很大的分工依据。这就导致没法让单亲一个人养育小孩,生女孩还好说,母亲传授女性分工知识,但生了男孩的话男性分工的知识就只能父亲来传授给孩子了。于是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发明一种制度,让男性也不得不参与痛苦的育儿过程。这种牛逼格拉斯的制度就是婚姻! 婚姻能这么简单就把男的忽悠了吗?那必然不行。养娃多累啊?就算农业社会孩子当家早,那一个壮劳力也得养到十五六不是。男的委屈了:我们凭什么受啊?!! 于是乎婚姻给自己疯狂加buff,用很多文化和制度力量加成自己。结婚要给彩礼给嫁妆,这是整上了sunk cost搞经济制约。婚礼要大办喜宴昭告天下,让你身边的亲朋都见证,赋予社会压力。俗话还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让人不得不为了孩子而结婚,结婚一套流程组合拳一走解套就难了。同时社会还疯狂diss婚外生子,为啥?男的婚外生一大堆儿子,那他能养育的过来吗?养了外面的不就摊薄分给家里的了? 总之婚姻牛逼,男的也绑上育幼的船了!可是问题就到此为止了吗?不啊,合作育幼是一个任务繁重的活,又很需要队友的配合,婚姻制度只能确保两个人一起参与,又不能保证两个人是一组合适的队友。所以以前有童养媳的习俗,也有从表亲里找对象的习俗。童养媳,都一起长大了,默契总要比陌生人好些吧。表亲,老熟人啊这是,母系来源一致,家庭环境像,相处起来也容易些。 现代找队友那就更简单了,有了自由恋爱的一套。但自由恋爱反倒不一定促使合适的婚姻。因为前面说了,婚姻目的是为了绑架男的承担起育幼的责任,恋爱的时候根本不想柴米油盐,有几个当代人不读生育制度能搞明白婚姻是为了共同养娃使社会不至于缺少社会人储备军而奔溃啊?现代人什么也不懂,现代人只知道风花雪月! 好,一起养娃这整明白了。下面就是在现行生育制度下娃和父母的冲突。这种冲突很好理解,社会要让父母承担起养娃重任,养娃又很累,那社会怎么忽悠呢?只能靠文化洗脑的一套,让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继承,是自己的一份子,因此自己要掏心掏肺对孩子。可是社会需要孩子做新鲜血液,社会决不教孩子他们是父母的衍生。这冲突就来了,父母觉得你得听我的,孩子觉得凭什么? 最后是娃养大了,终于要变成社会人了,于是财产继承成了个新问题。以前屋子怎么一砍为二给两个孩子各自继承?没法的嘛。田地也很难分开继承,比如女儿嫁去别的村了,这里的地也带不走,又不可能这么容易的变现分家产。所以继承一般都是挑选一个孩子继承,又因为男权社会嘛,所以是大儿子。那小儿子和女儿们心里肯定不爽,这不公平!同时父母心理不矛盾吗?养孩子付出的心血是一样的,为啥就大儿子拿了所有的钱过得最好呢!所以这套制度有其缺陷,这;里又是一个子女和父母的矛盾冲突点。 最后是生育制度边缘问题,比如社区和氏族在养育孩子中起到的作用。没娃的家庭该如何自处等等,我不赘述了,大家自己去文章中看吧!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