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mailhaibo
    推荐

    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书,怎么说呢,这是一本很“费劲”的书,不是因为内容很深奥,想到作者的观点很明确:放开限制,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之所以说费劲,是因为阅读时脑海里总是存在着赞成和反对两个观点,越是想抛开观点不去想保持中立阅读,却越是在脑海里打架。真真应了那一句:不思量,自难忘。最后,倒是也想明白了,主观是人的天性,既然没有能力破开所有意识形态站在纯客观的立场阅读,那干脆就不奢求,但同时一定要对这种认识的局限性本身保持清醒的认识。回到这本书,纵观全书,作者是纯从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的角度,也就是经济的角度看待种种社会现象,这没有错,因为经济本身就是研究高效率配置资源的学问,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的观点再正确不过了。不过,现实是受着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除了经济,还有着政治的,军事的,历史文化的,社会心理的等等。一旦把这些变量加入进去,得出的结论不说南辕北辙,那至少也是开放且没有标准答案的,这也是上文我所纠结的原因。还是那句话,人所做的决定和判断取决于在那个阶段偏重于哪个因素,所以不能武断的说经济因素就能决定一切。无论如何,本文体现的作者观点的纯粹以及最后展现出的深切的人文关怀都表明他无愧于一名合格的经济学家,对此书5星好评!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瓶观.小道
    推荐

    这本书专业性较强,指出了城乡矛盾中的很多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和设想。但对现实的作用却显得颇为乏力。那些矛盾早已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但解决的理论书籍早已堆成山了,甚至书与书之间的思想差异都不可调和,何况要将之作用到现实社会里?名气再大,再标新的想法,一句来日方长,徐图之,最后也不过将其束之高阁。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陳陈🐯
    推荐

    我相信,每一点努力都能够改变一些,哪怕只是改变一个人,让他能够拆除心里的那些樊篱。但愿有一天,在我们的国家,歧视的言论和行为会被认为是可耻的。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Sunny
    推荐

    说实话,我不懂经济。但这本书我貌似看懂了三点。1.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很重要。2.“城市病”与城市人口没有绝对关系。3政府不能和市场博弈,而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引导市场发展。地方政府不能各自为战,应该地方之间利益互补。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陈 默✨
    推荐

    《干燥》—— 这篇阅读的起因是一个朋友对我说,“我希望与人建立联系,因为我觉得我需要有人一起监督我才能完成我的论文”,这话也只是打趣,朋友的论文也早已完成。我于是反问道,“平时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打球算不算联系呢?”联系作为基本单元,是比较底层的一些逻辑,于是我想到“不如我们一起进行阅读把,阅读关于基本单元的话题,比如联系”。“当然,如果我们都能感兴趣,甚至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发表我们对此的想法,虽然不在同一时空,但也能感觉到彼此的联系”。“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的一些现实问题不是很了解,我们是不是可以找这个方面的书来阅读”,“当然,我最近刚巧看到一部‘必读’书单,里面有《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平衡与发展》,我想可能会对我们了解中国的现实问题有帮助”。于是就这样,我们开启了一段共同阅读的联系之旅。 正如其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很多发展的机遇也有困境,这篇文章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发展、统一和效率这一不可能三角的平衡。大约花费20h通读本书,也和朋友就此书的一些感兴趣的方面做了交流,先简单分析此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再谈谈我对其中一些观点的看法。 简单来说,正如目录描述的那样,整体分为大国的难题和解法两部分内容: 大国有优势:欧元区推进欧洲一体化是从经济角度出发,实现统一货币旨在国际上提升欧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地位,进而实现一个统一的政治联盟实现作为“大国”的规模经济。作为大国的最大优势规模经济也就是通过增加产出和销量,而使得生产的单位成本降低的过程,比如固定成本比如厂房和机器随着产品数量的上升每一件产品消耗的固定成本减少,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这里借用书中的几个例子,一是大国可以借助规模经济发展“战略性产业”,只有具备最低的市场规模才可能弥补这些造飞机的前期成本。二是技术创新也更有生存空间,也就是人多销售量大就能弥补研发的成本。三是公共产品提供比如国防、卫星导航系统等等。四是现代服务业例如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行业也受到规模经济的效应。这是第一个优势。对于推进欧洲一体化,面临着欧盟内国家贫富发展不均的情况,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欧元区面临着救贫保统一降发展的长期优势和不救贫保发展和损失统一的规模效应短期优势,这和中国各个省份发展不平衡,通过政府和国家的转移支付来对欠发达地区援助进而促稳定保统一,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欧元区也是这样选择的。 大国的难题:这里就拿中国经济来说,经过30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快速的发展之后,中国在很多方面表现的与众不同。同等水平国家中,中国储蓄率最高,消费占GDP比率最低,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最低,外贸的依存度最高,外汇储备最多。这些也都是作者指出中国发展与众不同的地方。相同还有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程度更大,城乡收入差距更高,城市间规模差距则更小。有一些不寻常的因素推动着这些现象的出现,作者的中心观点也在这,大国的难题也就在这里出现。 第一个是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被阻碍,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大要素中,土地是不流动的,这是自然属性;高技能劳动力流向他们充裕的地方(这里作者给出规模经济的三大效应,一是分享sharing,二是匹配matching,三是学习效应learning,其中高技能劳动力具有的外部性可以使得他们互相交流学习);资本流向他们稀缺的地方,这个稀缺是指资本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方而不是说资本少的地方,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受到低利率的扭曲,存在着低效率的资本配置。 第二个是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影响城市化进程,户籍制度导致那些愿意留在发达城市的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能享受和本地户籍同样的基础服务比如医疗教育等等;土地制度方面对于建设用地的指标在大城市中愈发稀少,而农民进城却不能把农村的指标带到城市。 第三个是投资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的低效性,其中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用行政力量配置资源,违背市场规律”是指那些违背欠发达地区比较优势的生产性投资,不包括必要的用于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欠发达地区的过度投资其中原因就有1.利率被人为压制,低利率促进投资,而人口流出地的基础建设投资并不能产生长期红利反而是种浪费。2.政府官员的任期一般很短,相比于长期投资如教育医疗这种投资周期长但短期不见效果,短期的基础设施如修路造桥、建工厂等等更容易看到效果,出政绩。面对这些困境,作者也呼吁了一些政策来应对,并且坚定地坚持我们更应该按照市场化的进程和规律,以很多成功度过存在各种问题的城市化进程的国家为例,寻求兼顾发展和稳定的大国之解。 大国的解法: 1.追求平衡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平衡发展指的是不同区域内人均经济贡献趋同,而不是追求区域内经济总量相等。拿美国为例,美国的中部地区是大量的农业生产聚集地,地广人稀,而美国的大部分人口生存在美国的两个海岸和五大湖区域。在中部地区,机械化的农业管理需要的农民很少,而人均占有土地和资源就会很高,农民的生活也相当富裕,而在西部和东部地区,技术与人才的集聚也带来了极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人均GDP在各州的分布也趋于平衡 ,所以美国对地区间差距控制做的比中国更好,也更符合资源的流动与配置。对于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也只有通过人口流动,才能使得地区间的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走向均等。 2.更加开放的户籍制度。每一个地方都追求自己的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发达地区居民担心本地居民的公共服务被摊薄,不愿意让非本地户籍的常住人口获得本地户籍,忽视了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外来人口所作的贡献和公共服务总量增长的可能性。相反,按照作者的观点,发达地区是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地,而高水平人才由于比较优势从事更专业性的工作,而对一般性的生产性服务工作需求更大,所以也就带动了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而也成为外来人口的一个相当大的机遇。如果不尊重市场规律,一味阻碍外来人口流入发达地区,造成劳动力短缺,会使当地的服务的价格上涨,出现对于基本服务供给不足进而本地人生活水平也下降的现象,两败俱伤。 3.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要素市场改革。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利率改革对于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意义。只有引入更多的金融机构展开竞争,让利率恢复到市场供求决定的水平,才能够起到淘汰低效率部门和投资的作用,让市场上真正高效率的部门获得金融支持。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地理因素对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建设用地指标应更多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地区。让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向与人口流动的方向一致起来,这对提高总体上的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战略性的意义。第三,要深刻理解城市化、都市圈和大城市发展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即使经济资源不断向少数地区集中,只要这一过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收入,其收益能够超过经济集聚中伴生的生产要素价格(如地价和房价)上涨等问题,则劳动力仍然会向大都市圈和大城市流动。于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与户籍制度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分割和公共服务不均等,就能够促进劳动力流动,释放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潜力,改变当前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的局面。 4.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病,主要靠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改进来治理。对于拥堵、污染等问题,理性看待,不是人口过度聚集在大城市导致城市病,而是对城市的规划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未能跟上城市的发展脚步。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缺,要靠增加供给来解决,不能盲目地限制需求。试图通过限制人口流动来减少“城市病”不仅不会有什么效果,而且只会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如城乡间和地区间差距,以及城市内部的社会分割,结果是得不偿失。 5. 改革应凝聚共识,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作者认为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两条原理:一是时间维度上的利率调节机制;二是空间维度上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两条规律可以总结成为一句话那就是,不能通过扭曲生产要素价格和阻碍生产要素流动来发展经济,其高昂的代价已经在历史上反复重演,也在当代中国日益累积。如果能够通过市场化改革,解放生产要素价格,促进生产要素流动,那么,就能够实现两个共赢,即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共赢,生产集聚与区域平衡的共赢。 我曾经质疑过作者为什么不从社会角度、历史方面去分析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最后在后记中得到了答案。经济学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最直接,最客观去分析现象的一种工具,而“中国的问题,一向有两种原因,一是不明白,二是装糊涂”这句话更让我们深刻思考我们面对的问题,我们不是不明白,而是装糊涂,揣着明白装糊涂可能算一类人的方式,一种社会形态,不把它奉为好已经算是一种期待,现象的扭曲甚至是人性的至暗面的一种反映。总而言之,对它的分析也就至此而已,书是好书,人也总是要不断进步的。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 哲纯
    推荐

    献给最是“性感”的经济学(人) 自旧岁陆教授来我校开讲座之后,我也深深为他折服。请原谅一个半路出家的经济学僧的后知后觉,哈哈。 先说说我对经济学认知的心路历程。本科时读的是土地资源管理,恰有一门《微观经济学》的课,可那老师讲得实在是……所以就自个儿研读了萨缪尔森的书,后来更是迷上了曼昆,随之拜倒在其神秘而有趣的理论石榴裙下,之后才有了考研计划,也借着保研的东风顺利转了专业。可,在一年多的学习和课外文学书、哲学书的化学反应下,我也渐渐迷失方向,觉得一味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生好像也并没有很吸引人,再加上我的流浪情怀(认真脸),我也一直在怀疑学术这条路我还能走多久?? 读王小波给了我一种方向感,冥冥中觉得,作古的王二也想把我从泥淖中拖出来(哈哈,来自一个迷信的、无知的、腐朽的少女的谜之自恋)。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的确不想过为谋生而工作的生活方式(虽然我最后也可能是这样)。但理想还是要有的吧,至少努力一番。 听闻近来有学者在研究学经济学会不会使学生变得更为自私自利?哈哈,我也很想知道答案。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理性经济人,即所追求的目标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陆老师却以既得利益者的身份,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一方发声,只为了公共利益。哈哈。或许应该说他看重的是更为长远的、可持续的利益吧。因此,经济学所说的利益最大化,可以是短期的、损人利己的利益最大化,也可以是长远的、宏大的、可持续的长期利益最大化。而后者才是我眼里的最“性感”的。 《大国大城》这本书从集聚的规模经济的分享效应、劳动力市场的匹配以及学习效应出发,证实了大城的好处。再阐述了“大城”发展的各种人为障碍,如劳动力流动限制、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户籍制度等,对大国及大城的危害。最后便是对各个障碍的各个击破。虽然不能完完全全苟同于他,但看的过程有种振奋人心的感觉,而且作为既得利益者,却能够看到并承认其中的不公平的成分,真的让我有些感动。如果经济学的应用都能够如此这般,能够对“社会病”听闻,还问切,才是最最“性感”的,最最吸引人的地方。或许我也该努力一番。做一个心怀世界(国家)的人……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三四郎
    推荐

    一本经济学著作,读到最后竟然有点感动!城市化问题,农民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空心村问题,开发区问题,户籍问题,教育与医疗资源分布问题,“”城市病”问题,地方债务问题,建设用地和宅基地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从来没有哪一个经济学家,把这些问题分析的如此清楚和到位的!值得每个人看看,更值得政府关注!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一锅(yuguo)
    推荐

    听了一遍,觉得有些道理,再听一遍吧!理由是:以前总认为,写到书上的都是小题大做,是一些除了作者谁也不懂的话。而课堂上的话,应该是大题小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本书做到了两者的结合,讲的都是大话题,但读起来不费劲。(2.25/2021湘平)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Shirley 🌻
    推荐

    “对于某种优越的身份依依不舍,其实就成了不平等的捍卫者。” 陆教授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每一个关心社会问题、城市问题的人阅读。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黑洞不黑
    推荐

    时间很快来到了风谲云诡的2022,引人共情且可贵的是,在以往尘封许久的理念,终于在改革的逐步深入中突破践行。全书主要观点其实就在短短的扉页简介:【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并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一句话的当前困境警示:不能通过扭曲生产要素价格(时间维度)和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空间维度)来发展经济。大白话的解释:让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从而使城市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建设蒸蒸日上,市民化的农民也能享受城市的各项公共服务,留存的农民也能规模经营剩余资源进而收益最大化。 但倘若只停留上述核心,难免忽视了作者于人的谆谆思考。本书难得可贵也可能是让人潸然泪下的地方在于,通俗的全篇阐释尤其结语和未来的书信,让人不禁对学者忧国忧民的朴素之情肃然起敬。或许有人觉得这是一名学者的本职工作,没什么好歌颂的,但食利阶层的种种今日之举提醒我们要做到这一点着实不易。要知道特权者通常会对已有福利浑然不觉甚至深以为然,这一点无论素质高低皆然。如此敢于刀刃向内并保持警觉的作者令我钦佩。这恐怕也是权握上层设计的国家高层的集体一面。并且幸运的是,过往种种的不均因有作者这样的大师提点,因有敢于自我净化自我调节的高层觉醒,我们已经看到触及的改革之手。2022乃至今后的每年注定是和以往同比变数最大的一年,是挑战更是机遇,有觉悟才能握紧命运的拳头,有实践才能逐步实现心之所愿。 言尽如此,如果说高等教育给人带来了什么,除了先前我所认为的开放心态,本书则是将同理心诠释到了同等的高度。即永远不要对既得利益深以为然,永远对弱者保持同情,对因稀缺而挤占的公共资源怀有开放,对一切有益我们生活的各类服务保持敬畏,因这一切都不是线性思维、惯性大脑的理所当然,那是时代和社会所给予的超额回馈。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Change Young
    推荐

    中国,面对成为一个大国或强国,还没有准备。于是就如同暴发户般不知所措了。 而这个没有准备还包括我们的理论研究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猝不及防地“大”了,于是就不知所措地自然而然地“膨胀”了。 作者对于大国的论述,是想着从一个大国应该具备的要素出发进行实证性研究(在预设大国模型上以欧盟和美国为理想模型)。从这两个模型出发,发现了中国既有问题,主要是政府的人口政策出现了问题。作者给出了解决的策略就是人口集聚。 而现有城市问题集中的就是民生问题,医疗和教育资源解决不了供给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成为限制大城或大国的人口集聚政策。但作者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或轻描淡写。 显然作者没有进行更为细致的准备,而是按照自己预设的定论进行论证。于是也就必然的存在了种种的“不知所措”。 大国,首先是在一个“大”字上。那么中国的“大”在哪里?就是一个人口大吗? 增加集聚吗? 在行文上,作者的笔锋中经常流露出情绪化,带有很强的攻击性(似乎看着很过瘾的感觉),但欠缺学术性的严谨。许多的资料与实证画蛇添足。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郭留白
    推荐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说说本书几个缺陷。1,作者三句话不离三产,且着重鼓吹生活型服务业的价值。我一直难以理解,生活型服务业这种你为我端个盘子我为你开个滴滴的活,到了一些经济学家嘴里怎么就成衡量一国先进性的指标了。按作者的逻辑,巴西的三产GDP比例比德国高那么多,岂不是巴西就比德国发达了? 2,作者对城市聚集的推演,皆是建立在政局稳定的前提下。然而,一国经济高度集中于少数区域,在战备上是很被动的,作者的推论反过来是会侵蚀其前提的。 3,作者并没有真正地去分析一些城市的人口承载力,比如北京日趋严重的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地面塌陷风险,而只是一以概之地以城市规划时对人口预估过少来躲避问题。 4,不同工业部门对于区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冶金、石化行业与芯片、制药行业截然不同,但在作者眼里,仿佛所有工业部门都是一个模样。作者与其车轱辘式的翻来覆去讲同一个观点,不如利用这些篇幅好好剖析下不同工业部门对聚集模式不同的需求。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shuxiaotai
    推荐

    其实这本书完全可以压缩到一半的厚度,重复太多了。整本读下来作者主要的观点就是放开户籍,让人口自由流动,加快特大城市的城市化,建设用地指标可以跨省市再配置,让非城市人员也可以享受到公共设施服务。让中西部不要为了官员政绩而去发展和东部一样同质化和东部已经不想要的污染性的企业。当人口流动和西部人口建设用地指标转化足够充分时,东部西部的人均GDP的平衡。 如果说这个作为一个指路灯指引着我们前进无可厚非,但是非要为了说一个观点而提出的论据不够充分那就没这个必要了,上篇很多地方我都能想到想法反驳,可能经济学家比较理想化吧,但是现实中很多东西不是真空中的,要维护国家稳定考虑的东西太多了,不可能那么激进,公共资源的供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吧。 关于书中一些论据,你不能说我觉得你现在什么什么是错的,要按我说的来,但是我说的这个确实也有一定问题,但是可以用什么什么解决,而这个解决方案用一句话带过。你也不能说我一个朋友说,我在西部看到的一个农民说,这样的东西可以作为数据的参考但不能作为数据的支撑啊。也不能说我觉得中国不是特殊的城市化,但也不一定就和日本和美国一模一样没有自己的特点啊。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北上广深算是都去了一遍,我比较奇怪的是广州有到处是隔壁是很破的房子旁边就是高楼大厦这样奇特的景观,而且很多有名的小吃都是在一些古老的巷子里的,曾经遇到一个老伯说杭州的物价真的高,当然他当时来的是在杭州大厦周围也有一定关系。可是按我自己的体会来讲,广州的物价确实比杭州便宜,难道真的是城市化进程越高,低技能人员多了降低了物价吗,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破旧房屋和高楼和地铁相邻的情况呢,还是说也和城市规划有关。关于深圳最深的感受是有的分段计费公交车上有售票员,真的是被吓了一跳,因为杭州就算是到临安的分段计费的公交也是没有售票员的。 以前一直以为挺了解杭州的,最近才发现确实存在书中说的一些问题,比如公共资源都集中在市区,浙一浙二都在西湖那边,一直以来只看到in77的新,最近闲逛才发现皮市巷里好多老杭州破旧的痕迹,但是就在那一条路就有一个小学一个中学。如果按房屋的新旧来看,确实还可以继续进行城市化。 没有去过西部的地区,所以有些东西也不敢评判。有可能一直在浙江里所以眼光也有些狭隘吧。 在现在大多数书都说中国各种各种好的情况下,能够有一本书说出中国现在存在的问题其实很不错,虽然有一些论据的不充分。总体这本书评价只能说一半一半吧。毕竟很多东西都是兼听则明。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杭杭Hang in there🌔
    推荐

    对于学者圈子而言publication是最重要的指标,而圈外人的评价指标恐怕又不同了。很欣赏并尊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科普基本概念的经济学家们,他们仿佛在学术院落中幽深的围墙上开了小口子,让光也照向墙外,这也是我喜欢克鲁格曼、列维特等一众经济学家的原因,不仅自己的研究做得好,也启发民智。 陆老师在大国大城里讨论的事情都对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有所启示,例如:在大国里,城市化发展不均衡无法避免,怎样均衡城市的发展?怎么样正确地支持落后地区发展?关于城市的政策是怎样被制定出来的,大城市是否真的无法容纳下目前的人口,在这一层面上国家有什么能做的?排挤外来人口的政策会有什么问题?怎样的政策和制度更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在哪里生活和工作有利于个人选择?在城市里怎么样更好地生活……都是与我们生活有关系的话题与内容,也很有意思。 我们的大国依旧有巨大的发展和改进空间,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远远不足,能够做的事情还有太多。陆老师在教育等方面的提议映照出了其赤子之心与情怀,期待这样真诚的声音能够被决策层听到并有所影响,期待我们的大国使更多国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与保障,期待明天会更好。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叶光年
    推荐

    我向作者陆铭教授道个歉 在简单的略读了前半本书以后就写出了,粗浅且略带质疑观点的文章《放开城市人口管制,真的那么美好吗?》 作者的大局 作者站在为整个国家顶层设计的大层面,为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我却站在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的立场上,为当下实施的政策做辩护,就显得非常短视、非常地方本位主义。现实终不易,但仅是解释当下的问题,一味地查缺补漏,为反经济规律的阶段性政策辩护,终会被不断冒出的新问题淹没在滚滚的经济下行的压力洪流之下。 受困于优越身份的依依不舍,却成了不平等的捍卫者 特别感动于作者最后关于身份的疑惑,关于不平等的捍卫者的话。“在我的阅读里,如果有什么深刻地改变了我,我想,我应该受限提到美国的民权运动。这段历史冰释了我对于身份的疑惑,让我明白,对于某种优越的身份依依不舍,其实就成了不平等的捍卫者”。最近重读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最后一部《永恒的边缘》,美国民权运动的细节历历在目,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献出鲜血和生命来改变美国,金说“美国民主的伟大光辉,正体现在有权利为正确的事情发出抗议” 国家经济命运未来方向的灯塔 在书本的最后,看到关于理想,关于未来经济方向灯塔式的指引,我突然明白,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本立足于现实,指引着中国经济未来的书!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