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三七二十一
    推荐

    👉 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 经济活动三大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土地,除了土地不能流动以外,从宏观上讲,资本和劳动力都会朝着更加创造价值的地区流动,直到各地区趋于一致,主要表现在人均GDP在各地区的均衡以及人口在各地区之间的流入流出趋于稳定。这是本书的主要观点(“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也是分析当前各类问题现象基于的经济学逻辑。 作者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必然会向大城市集聚,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还远未结束。中国目前解决城市发展困境所采取的政策是有违上述规律的,主要是两点,一个是户籍制度,一个是建设用地指标的限制。在目前的户籍制度下,城市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卫生、医疗等都是基于户籍人口来规划,造成了公共资源的不足,而政府单纯限制外来人口数量和外来人口落户是与经济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目前国家严格控制各城市的建设用地指标,这导致东部发达城市建设用地不足,房价高涨,而西部欠发达城市则建设用地过多,开发区、新城遍地开花,实际投资回报却不尽如人意。 作者指出,根据《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城市发展主要要解决三个问题:拥挤、污染、犯罪。作者认为,城市人口的集聚通过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和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是可以解决拥挤的,甚至可以减少人均车辆保有量,从而降低车辆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另外,由于人员的集聚,对于犯罪的治理成本也降低了。城市的规模化效应有助于摊薄人们吃喝拉撒的成本。 作者预测,根据齐夫法则以及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这一经验数据来推算,上海人口规模未来应约为4100万。我查了一下数据,上海市从2013年至2020年,这几年的人口规模始终严格控制在2450万至2500万之间。这是因为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精神,上海市未来的常住人口限定为2500万。按照作者的观点,要么这个统计数据是有水分的,要么是上海市单纯把人口规模的控制当成了一种手段而忽略了城市发展规律。 总结起来,人口的集聚和经济的集聚还将继续发生,最终逐步走向区域人均GDP的均衡。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是解决中国当前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最主要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人口真正的自由流动)和建设用地指标的跨区域配置,这是接下来的改革重点,也是下一波改革红利。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吴刚
    推荐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纵论联邦与共和对于美国的重要意义,文中所倡导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思想,成为美国的立国之本。 当然,我并不是说陆铭这本《大国大城》堪比《联邦党人文集》,我只是想说明,一本书,将一种观念变成社会的共识,可以对一个国家发挥多么大的作用。 要控制一线城市的扩张速度,在中国几乎是一种社会共识。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反驳了几个社会上普遍认同的观点,厘清了问题的真正所在。 一、不是太大,是还不够大。 作者指出中国当前的城市化率,非但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相近程度的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在中国占GDP和人口比例,要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书中有数据,不罗列了)中国当前经济当中的很多问题,根子都在于人口集聚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 二、解决问题靠限制,还是靠发展? 一个200万人的城市,拆成两个100万人的城市,对于环境的破坏,对于资源的消耗会变小还是会变大? 毫无疑问,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越高,成本越低,人群的越集聚,产业越细分,“城市带来美好生活”这个口号,是有着强大逻辑基础的。 当然,今天的大城市病举目可见,但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提高治理水平,而非硬性限制城市规模。城市的合理规模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治理能力提升发生动态变化的,硬性约束可能引发很多的次生问题。 三、重要的不是总量,是人均。 作者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近些年东三省经济增长缓慢,但以人均的角度来观察东三省,“东北三省2014年的人均GDP是10年前的大约3倍。而同时期,东北三省的居民消费物价大约上升了30%—35%。扣除物价指数之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2014年的人均GDP分别是2005年的2.6倍、2.8倍和2倍。全国的情况呢?全国人均GDP在2005—2014年间从14259元增长到了46652元,同期,全国的居民消费物价大约上升了31%,扣除物价指数之后,2014年的人均GDP是2005年的2.5倍。辽宁和吉林的人均GDP无论是在水平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都跑赢了全国平均。” 谈GDP问题充分考虑人口因素,我认为是非常有逻辑的。作者以美国中部几个州为例提出,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减少从事农业的人口,提高人均占有资源的水平。如果不能减少欠发达地区人口总量,便不能解决这些地区的发展问题。 四、投资回报率导致的用工危机 由于生产要素问题,当前中国投资回报率下降的最快的是西部地区。对城市规模的限制,导致中国投资拉动就业的效率远低于越南,甚至是巴西、马来西亚、墨西哥。这是因为当无法依靠足够劳动力时,资本开始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解决问题。劳动力技能伴随产业进步共同提升的良性循环被打破,使得欠发达地区的打工者越来越难以在城市找到高收入的就业机会。这就形成了一方面用工难,一方面求职难。 五、放开,是需要也是公道。 吸引外来务工到大城市创造财富,但限制这些人安家落户,更不要说给予他们将妻儿老小带到城市的机会,本质上近乎一种剥削。 让人口自由流动,能够激励城市在公共领域进行投资,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让人口自由流动,能够让建设者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最大的不公平,就是由于身份不同带来的机会不均等。 陆铭老师这本《大国大城》带给我很多启发,这本书干货满满、情怀满满,对于理解今天中国面临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非常值得一读。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SaCom
    推荐

    至少是诚意之作     看标题就知道是一本宏观视角的作品,谈及的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理念,只不过这里趋于“平衡”的方向可能和你原先想的相反。作者带着对公共事业的极大热情、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解释他的观点,给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的苦心。在结语部分,作者亲自下场总结全文、划重点或许是出于一种不自信。但不得不说,后记部分写得实在动情,体现他高度的人文关怀。     这本书对我有观念上的启发:首先,它改变了我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认知。对于某些问题,我们有时不能完全理解,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问题这一端的制约因素、只知道要远离这边的极端,却没有意识到另一端同样也是存在制约、是需要权衡的。其次,警示我要重视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经济规律,一种规律形成的背后一定自有其逻辑,想靠着行政力量强行配置资源、用看不见的“扭曲之手”指导经济,经常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负。再者,作者在辩驳一些问题时反复强调:不要以现有制度下产生的结果而去反对制度的改革,仅是这一条,就能让人想明白很多事。    作者首先讲明白的一点是,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具有决定性的。一方面,在港口城市中,利用人口和经济的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一种必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应该通过行政手段去限制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比如各地通过户籍政策和福利制度,给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的流入设置门槛,这就是一种阻碍、需要拆除。目前来看,我国的大城市人口,比如上海,和国外大城市比起来还远未达到其上限。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大好处,至少“逃离北上广”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口惠实不至的口号,只是政府要早做准备,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上下功夫、在道路和社区规划上体现智慧。此外,对于大家普遍担心的“城市病”的问题,作者有自己的一套辩驳,我觉得也是有道理的,但这里没办法详说。另一方面,对于远离港口城市的中西部地区,城区投资的建设应该适度,否则就会变成百无一用的空壳城市。在这一点上,《下沉年代》中记述的美国城市坦帕应该可以作为一个注脚。人口流出地应该发挥的是他们在农业、旅游业上的比较优势,农民进城后可以把建设用地指标带进流入城市,而原来的地可以复耕。     总之,大国是有大国的优势的,但由于地方之间设置壁垒、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各地的政策之间没有配合,所以很多时候是体现不出这种优势的。而当下对官员的激励机制、政绩考核指标却大多是朝着“全国一盘棋”的反向进行作用的。作者通过举欧盟的困境告诉我们,中国之所以面临着地方政府大量举债的问题,就是因为这种地方之间的分隔作用。在市场不完全统一的情况下追求增长指标只能靠政策上的资源倾斜,而这种手段在长远看来只会转变为日益增长的地方政府负债,以及越来越多的转移支付。更多的投资解决不了这种困境、只会成为困境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这样的烂摊子留给了国家,最终会分到我们每个人的头上,以税收或者通货膨胀的方式。     虽然书中有些地方我没能充分理解,有些地方我理解了但没法充分表达,但我能感觉到这是本有诚意的书。作者在结语中表明,让这本书中的道理得以实现是他的理想,“理想的意义并不是立即实现它。理想的意义在于指明一个方向,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如果用经济学的话来说,理想状态就是一个参照系,一个国家的发展将逐步像这个目标靠近。”这样的作品,即便是说得不对,也该有掌声。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豆腐仔🏝
    推荐

    题目讲的是城市,但看完整本书,可以说这本书是陆铭老师写给户籍制度的一封檄书了,然而檄书归檄书,可见的未来,估计还是没有什么可以解决的可能。。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雪地里乘凉
    推荐

    五年前看此书也许会认同他很多的观点,现在看觉得很多观点已过时,对于中国与欧美的比较有点过于妄自菲薄。 一本书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能超越当前的眼界去看待未来,很可惜,这本书过时了。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李伟鹏
    推荐

    我觉着这本书可以说是四个字,“直面恐惧”。在大家都认为大城市会带来诸多问题时,作者站在历史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思路。作为一名城市人,我们天然的对外来人口增加存在一定的排斥感。因为在公共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人口增加会挤占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其他公共资源。对于城市的既得利益者,意味着短期生活质量的下降。         从平衡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来看,应既保证公共资源能够满足城市人口的需要,也要保障城市新增人口的住房及其他生活需求。所以放开人口政策不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该看到,近几十年外贸业务的增长,选择了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虽然政府一直在控制大城市人口,但是沿海城市人口还是在不断增长。但是随着互联网行业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疫情和全球保护主义下的外贸行业是否还支持沿海城市的持续发展还存在一定疑问。近些年重庆、西安和成都的快速发展也说明中西部城市也是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同时这些城市房价的上涨也说明人们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了自己生活的城市。所以我们应该看到,人口的自由流动现在也是存在的,随着各大城市公共资源及住房的增加,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也是必然趋势。作者所说的各种情况都随着大城市的发展不断实现。但是放开人口户籍制度我认为是一种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的大同社会,是我们发展的方向和终极目标。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曾玲(呆呆)
    推荐

    作为农民的后代,从小就见到很多同村人来城里打工,甚至是同龄人初中未毕业就打工,那会只知道就算背朝黄土面朝天日子还是很苦。我的父亲是少数没有去城里而是在村里建立乡镇企业,但困难无法想象。假如当初父亲也选择来东部城市,大城市,我们的未来是否跟现在一样。步入中年,也在城市定居,越来越体会到寒门再难出贵子的遗憾,无论是经济,教育和教育资源,农村都无法企及,毕竟优秀人才还是会选择往大城市发展。作为一个黄冈人,无数清华北大毕业的高材生,缺很少就在黄冈建设家乡,以至于在我的家乡,黄冈中学竟然是地标。读了这本书,的确是地理经济不容忽视,黄冈除了地处内陆靠长江支流,的确在区位优势和产业经济方面优势不足,随着优秀教师的外溢和发达城市的挖角,黄冈的教育产业又有多久继续作为标杆呢?发挥地区优势,国家整体联动战略考察,要突破的地区利益破冰任重道远。或许未来,真的可以去不同城市居住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Cicilicious
    推荐

    想了很久怎么评价这一本书,说实话这本书有很多优点:思路清晰、语言不拖泥带水,也有很多观点是我之前没有想过的我觉得学习挺多的。另一方面,虽然作者说自己是一个“职业读书人”,但在他的论证中有很多直线型的“因为A发生之后B也发生了,由此可见A引起了B的发生。”类似这种的简单粗暴的论证例子。并且在书中中间部分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作者有强烈的主观观点。语言甚至可以用“情绪激动”来描述,字里行间仿佛可以听见作者的大声呼喊。原本想给三颗星的,但是书最后的时候还是被作者感动了一把,这确实是一个抱有强烈民族愿望的读书人。希望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最终成功!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QueenLanlan
    推荐

    好书,五星 既得利益者如何能跳出思维框架站在更高层面思考中国的城乡矛盾等问题,这不简单也非易事,既得利益者不仅仅是决策层也更是每一个小老百姓。 不过,大国大城如何发展这不是一本书一个人能讲明白的事,需要积累、需要时间。 作者很负责详实地论述了其观点,部分内容可能稍显重复拖沓,但不影响其为公共利益呼喊的社会责任心。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我爱咸鱼
    推荐

    第一本没有读完并进行评论的书,从开始读,就感觉有点“狼教授”的感觉,后来查了一下,是科班出身,就耐着性子又读了一点。 有些观点,作为至今没有上海户口,没有上海居住证的沪漂,确实不能再同意了,我真心想留在这里。但是,这是一本书,一本以大学教授、学者身份推出来的书,不论观点的对错,基本的一点是严谨性,一个观点,一句话,都要经得住考究,然而,很失望,这本书同样的错误犯了很多遍。 说理要有理有据,用数据说话不是让你乱说啊,不是睁着眼睛瞎说呀,不是找无关的数据来充啊!还有关于中国历史,您的历史常识在哪里? 评论申明: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圣诞
    推荐

    有点车轱辘话的意思。但还是有必要看。正如开头作者所说,将历史拉长了看,人类发展还是要遵循普遍规律。各国特色也还是要在普遍规律下开花结果。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RXY
    推荐

    不是每个论据都能读懂,不是每个观点都能认同,但是,不懂可以去了解,装糊涂就不应该了。 体制和思维的惯性,还有即得利益,本位主义的阻滞,使得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举步维艰,但不防碍我们就眼前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还是那两句话: 1、大有大的难处 2、办法总比困难多。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推荐

    哈哈,时隔三月多再次回来,期间事情不一一细表,以下下是三个月看完的书。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这本书让我想起啦希腊神话一个推石头不断上山的故事。 西西弗斯因为在天庭犯了法,被大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对他的惩罚是:要推一块石头上山。每天,西西弗斯都费了很大的劲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但到了晚上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于是,第二天又要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这样,西西弗斯所面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大神要惩罚西西弗斯,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灵,使他在“永无止境的失败”命运中,受苦受难。 可是,西西弗斯还是不肯认命,每次,在他推石头上山时,大神都打击他,告诉他不可能成功。西西弗斯不肯在成功和失败的圈套中被困住,一心想着:推石头上山是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不是我的事。 再进一步,当西西弗斯努力地推石头上山时,他心中显得非常平静,因为他安慰着自己:明天还有石头可推,明天还不会失业,明天还有希望。 大神因为无法再惩罚西西弗斯,就放他回了天庭。 这个故事的结局看起来非常美好。让大家相信信念、精神的伟力能感动神感动天。但可惜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你我皆是凡人。也许推一次石头上山顶,就将耗尽你毕生的生命力;也许推到半山腰气力尽竭,就被石头给压死。唏嘘之余,只能在这里留下句给自己的祝福~愿我青春无怨,落子无悔。 其中也有比较给力的一些观点! 一,大城市不死,仍然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大城市机会多,基础好,公平! 具体例子就不讲啦,希望朋友们能在大城市选好一个行业,扎根五年!不为赚钱为经验,不为打工为创业,不去消费去积累! 二,大一统的重要性及其前提,共通,共同,共融!你要不断的和他人建立联系,多跑腿多干活多帮忙,才能融入,才能有机会 三,滚雪球效应。大家初期不是在滚雪球而是在堆雪球!如何把自己的雪球堆大堆圆,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就投资教育和医疗!当你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就去读书和健身! 全是手打有点慢啊,打没办法,手机是趋势,屏幕阅读做笔记都是大势!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daisyl0
    推荐

    东北人过得好着呢! (可能我写了评论大家也不会看到,sigh,本书行走在被禁的边缘,文中评论一概看不见,大约是因为作者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一些当前政策的不合理,戳得人脊背疼。) 这本书改变了我一些固有观点。比如对东北三省人口净流出的无谓担忧。他们靠着黑土地地种大米,人口少些人均收入还高些。而合适的人才流向沿海寻找工作,是更经济化的选择。 作者用了一本书了讲道理,摆事实,观点浓缩起来就是,不要担心城市过大,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被挤爆了;不要用户籍限制人口流动,应该让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省份间各自分工就好,不需要全都工业强省,沿海工业,其他地方规模化发展农业旅游业就挺好,工业需要人口密集,农业旅游业就是人少才能规模化,收入才会上升,完全不应担心更不应用行政手段阻止人口流动。大家有进城的需求,不应该限制需求,而应该解决问题。政府不应强行违背市场规律,而应顺势而为。 本地人总觉得外地人太多了,但外来人口建设城市,交税,拉低服务业工资,人口越多,红利越大,互联网讲究规模,国家也有人口红利,而落到城市上,仿佛就割裂了。 除了北上广深的其他二线城市,前面有抢人大战,据我所知老人想要落户武汉也不难,但即使是大学毕业生,想要换个城市也是难上加难,户口,房子,一大堆拦路虎。 有些道理并不难懂,仔细想想或者看了作者的书就懂了,难的是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 作者是中国发展中心主任,希望中国有更多这样的学者,忧国忧民,他们就是当代的范仲淹。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有识之士影响到政府决策,这才是最好的方式,普通百姓大多都是乌合之众,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局部利益,缺乏远见。 致敬,鼓掌👏👏👏

  • C++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张健彬
    推荐

    拜读区域经济学大作,发挥市场规律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洪流,减少因户籍、身份、保险、教育……对农村劳动力享受城市福利的阻力,共享大国大城的成果、进步。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