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荣格的行为心理学,以及马斯洛的价值理论,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人”这个万物之灵的本质,均值得一读。马斯洛的分析似乎更胜一筹!
读了一些感觉其中语句确实存在病句,逻辑有问题。看了书评惊了,果断丢弃这个版本。。。
书是一本好书,可惜翻译太烂,许多句子明显是从英语从句直译的,严重影响理解。就内容来说,很符合作者提出的价值层次理论。人的最高价值是自我实现,当人们达到这个层次后,这个价值就是自己的高峰体验,当他们有闲暇时间时,会选择主动工作,因为其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为了达到其它目标(如谋生等)的手段。然而要自我实现和更低层次的满足并不是对立的,因为没有最低层次的满足也无法达到自我实现,当人们满足一个层级后,会渐渐厌倦于这一满足,而去尝试下一层级。其实许多创业者没日没夜工作的动力就在这儿,他们并不觉得工作是被迫的,而是乐在其中,当有了时间时,最优先的选择就是做自己的工作,因为那才能让他们得到满足。然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基础价值的满足,所以许多胆大追梦的现象在发达国家更加常见,但愿国内也能渐渐帮助人们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吧。
电排版和翻译好烂,一段话不断的重复,上下文之间毫无逻辑,不知道这种书是怎么出来的。。。太难看了
首先这本书根本就不是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而是作者自己的解读。这个封面是对大师的不尊重。需要的可以参考许金声译本
一个有协同作用的社会的演进是一个自然和基本的过程。它是这样一种社会:在其中,所有的个体都可以达到自我发展的高级层次,但又不会妨碍他人的自由。——《动机与人格》亚伯拉罕•马斯洛
2020.NO.22 人的成长离不开自我需求,最终到自我实现,要懂得满足,如果不满足自我需求,不断的追逐,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本质
1.如果你的工具只有一柄铁锤,你就可能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铁钉。 2.”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最低层次是对生理上的需求;第二,包含对安全、稳定和质量的需求;第三,归属感;第四,对获得尊重的需求;第五,人类对自我实现的需求。 3.一个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个画家必须画画,一个诗人必须写诗,这样他才能最终做到心平气和。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 4.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轻,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 5.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有自制力。 6.荣誉感与成就感是人的高层次的需要 7.当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被尊重的需要,被爱的需要。 8.应该让每一门课程都有助于培养创造性。 9.心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跟着改变。 10.人类最最美妙的运气,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获得报酬。 11.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创造性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都具有天赋潜能,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
个人的完美状态作为人生价值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对同一感觉的多个词语描述精确了感受,内容不多但是态度诚恳的反复强调让人对其神秘主义的高峰体验有认同感(如果是作者说的那样,读本书某些瞬间可以说有高峰体验)~谢谢树哥[奸笑]
段落时不时有重复的部分,读起来云里雾里,看不到核心重点,怀疑读了假书
给我以很大启发,可以说是底层思维逻辑重构,对的上书名“动机与人格”,最好的心理医生是你自己,“内观”,认识你自己,很重要~另外很喜欢另一位心理学家的名言,人不像动物,更像植物,人和植物一样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内省)”自愈~
读完了,这本书看起来像是翻译软件直译的,所以晦涩难读。但是它内容充实,读进去还是有不少东西,比纸质那个版本丰满太多。
假的!晦涩难懂,与动机、人格,毫无关系! 和我阅读的纸质版的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内容完全不一样啊!真书生动盎然,浅显易懂,充满智慧,时不时会触动你的灵魂!
对于人的存在和追求价值,讲述的很到位。如果你迷茫,不妨可以看看这本书
這本由傑出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家馬斯洛本人所撰寫的以人格為題的著作 絕不僅僅關於人格的闡述 而是更完整更清晰地討論了他本人的核心關注~需求與價值 這與後世對他的“需求金字塔”的刻板印象相距甚遠。不論是對於心理學小白 還是臨床工作者 都具有非凡的人生、人性層面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