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实用的心理治愈类型的工具书,文中有鲜活的事例,也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只是理论部分可读性较弱,吸引力不强。
如果说钝感力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和解,那复原力则是我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首先是认识自己的内心。通过关怀自己的经历、倾听内心的需求和学习创造积极的体验来辩识内心。 然后是建议资源。主动行动的毅力、享受当下的感恩、肯定自己的信心都将是伴随一生的资源。 其次是调整自我。世界不会因你我而停留,但我们可以做出一些改变而适应这个世界。面对恐惧的平静、享受单纯喜欢摆脱占有欲望的动力、坚持自我且温暖他人的亲密都会让我们在一次次的改变中成长为更好的我们。 最后是与他人产生联系。人是不可能完全脱离与他人联系而孤独的走过一生的。人际交往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很大比重,这就需要我们敢于直面问题关系的勇气、不惧风险的渴望和宽恕他人与自己的慷慨来作为支撑,帮我们建立适合自己的与他人产生联系的方式。 懂得保护自己,懂得温暖他人。
后天要分享这本书,特意买了本实体的来读,然后还做了35页slides。我以前读过谢丽尔写的《另一种选择》,也是讲复原力;我个人觉得,《另一种选择》里夹杂的私货更多些,还是围绕谢丽尔个人的成长来展开的,期间穿插了心理学专家亚文对于心理学的研究,这本主要是从3个需求,12个方面入手,来告诉我们如何重建内在的力量。所以,从内容来看,这本会更详细一点,心理学领域里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有涉及到。从写作手法来看,因为作者在书中大量地使用了启发式的问题,让其不单只是一本科普书,更像是心理咨询师与你1v1谈话。遗憾的是,因为内容太过冗杂,读起来可能不是那么轻松,一周1-2个章节,搭配上书里的练习是我个人推荐的阅读方法[抱拳]
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同时把这本书与《用系统来工作》这本书结合起来,其实人生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而我们要正常甚至高速运转,则必须清楚地知道它的组成部分、运作原理和规则,并且要定期进行维护,这时就需停下,如果有必要还要进行小的维修,更换,有太多阻碍它运转的因素了,所以先从自身出发,解决内在的问题,才有更大势能与外界抗衡。
书中有一句话:“作为一个人——最终会成为什么,取决于你关注的。”一下子就被这句话击中。 我们常关注我们拥有了什么外部资源,未来还将获取到什么资源,却常忽略对内在以及心理资源的关注。 十二项内在心理资源,初始禀赋因人而异。但我们都可以通过关注大脑、内心的状态,以提醒、思考的方式,梳理并维持平和的心态,提升复原力,应对复杂变化中的一切。
复原力以定心为基础,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任它在、随它去、让它来,依然此心不动,世界终将复原。
做个对自己有信心的人,学会感恩,善于表达,团结他人,适当倾述就不会缺乏"复原力"吧!一切都要尝试,否则大家都会是成功人士了!
生而为人,有消耗,就有复原力。它就像弹簧一样,能拉能伸,看似不起眼,其实很重要。 复原力是什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很疲惫的时候,睡一觉,精神和身体都会重新焕发活力。这就是复原力在其中发挥了作用。简而言之,它就是高低能量的再激活再转换,让能量一直守恒。 这本书能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复原力创造更美好的人生。它就像人生修复术一样,给人新的创造力和幸福力。 尼采说,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使我变得更坚强,这就是逆商给人的力量,更是复原力嫁接的新奇迹。 人生风雨多,有的人遇到打击就会一蹶不振,有的人越被打击越强大。这就是复原力在其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我将此称为,富源力。我每受一次伤,都会张出新翅膀。尽管只是小小的变化,但是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有人说,这本书是高级鸡汤,而,我从中发现了很多不同于鸡汤的新生力量。它把黑天鹅身上的毛都变成了复原力,让每一个在困苦中的人得到了新生的慰籍。此生再艰难,只要我不畏惧,不断锻炼自己强大的复原力,又何惧呢? 智者希勒尔(Rabbi Hillel)说:如果我不为了我自己,谁又会为了我?如果不是现在,那又是什么时候? 活着就要活出自我,活出不一样的烟火,即使袒胸迎接万箭穿心,也要有抬头对苍天一笑的境地。因为我知道我身上强大的复原力,一定会让我安好如初。 这不仅是吸引力法则给我的褒奖,更是我对自己的承诺和肯定。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哪怕到退一步,也有复原力帮忙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当然人生都是向上生长的,没有人愿意让糟糕的自己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复原力,我们一定要活在当下,吸取当下的力量,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这个书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没说清楚,通篇没有逻辑,或许有片刻之间的洞见,但是很小又很碎。
保持正念,心身合一,保持专注,利用冥想,极大的缓解了我的焦虑,使之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在利用本书技巧,彻底拜托焦虑不安!感谢本书
12种复原力工具,与佛教教义有很多相同之处,都离不开正念、向上向善的慈悲心。书中提及的HEAL治疗法 —— have it, enrich it, absorb it and link it,都蛮常听到看到。 偶尔阅读这类书籍,加强自己正念感。
这本书应该被低估了,很多道理我要是20出头读会没有什么感觉,现在40多读起来觉得心有戚戚焉!
内心的创伤需要被看见,被疗愈。拥有复原力,让自己在深陷囹圄时多了份力量和勇气,也可以保护好自己,不被毁灭。
2021年7月14日,第四本书,总体上看着还可以,主要还是看自己怎么调节
这种书,看的时候觉得就是他,自己搞定了,其实,看完之后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