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

人性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人性
    刚刚好
    推荐

    核心概要: 本书主旨是把积极体验强化丰富扩展扎根。人是个有机生命过程,其本质是有赖彼此的创造性活动,为爱而创造,爱是目的,创造是过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热情。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能过好每一分钟,自然能过好一生。记忆决定选择。从记忆体验角度,就是要把积极体验搞得多多的,把消极体验搞得少少的。 书中观点: 1,一个人的感觉和行动(不管是对生命的进程,还是对具体的关系和处境)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你所面临的挑战,使挑战持续存在的你的脆弱性,以及你迎接挑战、保护自身脆弱性的能力。 2,内在力量1/3来自遗传,2/3来自训练。体验和经历不仅会使你的大脑生出新的突触,还能以某种方式深入到你的基因当中(进入神经元细胞内的DNA螺旋分子结构当中的原子带当中),进而改变其运行方式。如果你定期进行放松训练,那么这种行为将使你体内一些能够缓解紧张反应的基因活动更加频繁,从而增强你的适应和复原能力。 3,消极偏见:从生存角度看,大棒比胡萝卜更紧急。今天可以没找到胡萝卜,但没躲过大棒不行。野外生存头号法则:吃午餐,别成为午餐!进化中那些警觉性高、生存欲望强且总是抱团而居的动物,更容易传递基因,现在已植入DNA。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n):相比于取得收获,大多数人更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以避免等量的伤害。 消极偏见利于化解生存危机,却不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健康。 4,作者依据大脑三层构造,得出人类三种需求(安全感、满足感以及关联感(爱、归属))。及能力:避免伤害、寻求回报以及亲附他人。 感想:本质上宇宙是各种联系,交换、代谢过程,并遵循成住坏空、循环往复的周期运动。 5,大脑的顺应模式与反应模式:自然的静息状态即大脑的顺应模式,是一个人实现健康、获得安宁和效率、建立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和最大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基础。反应模式是渴望,以及渴望给你和他人带来痛苦和伤害的神经基础。 在野外生存时,常规的锻炼有助于个体将基于压力的皮质醇排出体外,然而定居的生活方式却使得皮质醇不断循环,从而使反应性不断增强,形成恶性循环。 在人际关系中,“看见红色”有着强大的负面效用。那些贬低我或让我失望的人曾深深地伤害了我,而我也一直在用类似的方式伤害别人。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更倾向于报复行为。 感想:佛家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成。 6,学习是把转瞬即逝转变成持久神经结构的过程。最重要是五点:持续时间、强烈程度、多样性、新奇性以及个人相关性。这五方面都有助于增强神经放电(也叫神经过度活动),构建更多的大脑回路。 行动建议: 治愈(HEAL)四部曲: 拥有一个积极体验(have a positive experience); 丰富这个积极体验(enrich it); 吸收这个积极体验(absorb it); 将积极素材与消极素材联系起来(link positive and negative material)。 我的内化积极体验—积分账户 生存安全感: 洗完澡,睡前没有烦心事/ 睡一个好觉醒来/ 运动到一定程度后/及运动后吃喝 周围环境(自然、城市)的和谐、清新和壮丽/ 无债务/ 不必挨饿/ 发展满足感: 感恩/ 物质富裕/ 可口的水果或干果,新鲜热气腾腾的米饭或馒头、饼、面包,微醺微醉/ 性/ 各种顺手的工具如鼠标键盘的手感/ 爆发灵感/ 读有益的书/ 完成一项挑战/独特的成就/ 归属关联感: 和谐的人际关系/ 被关心、被认可/ 自己或他人热情的分享 看喜剧或励志或治愈系列/ 和家人一起的温情、开心/ 公益慈善/

  • 人性
    Peggy 任兆萍
    推荐

    对于这本书,比较推荐樊登的解读,直接取其精髓,干净利落。 再追加一个幸福密码,充足的睡眠💤 晚安。

  • 人性
    🐮Daisy | deɪ'zi: | ㊎㊊
    推荐

    书名挺傻,但是内容很干货,没有拖泥带水长篇累牍,翻译老师们的翻译也特别好,读起来很通顺自然,理解起来很上手。华章出的几本心理学流行书籍比某信出的很多强太多,后者未免有些虚张声势了,其实选书的内容很多都过于啰嗦琐碎,只是包装和宣传唬人罢了。

  • 人性
    GYRO
    推荐

    这本书是我看的比较投入的一本书,作者从安全感、满足感和关联感三方面分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感情需求,通过对日常的一些好的体验进行吸收和内化,改善我们的一些消极情绪。 我们的一些消极的感觉是由长期的进化遗留下来的一些自我保护的内容,但是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下,这些消极情绪会导致我们家庭矛盾的产生以及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然而,坏的体验会给我们留下比较深刻、长期的印象,但好的体验则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停留短暂的时间,我们的积极素材会很容易被消极素材所掩盖,导致我们的消极情绪成为一个闭环。 将积极的生活碎片自然的去延长体验的时间从而进行对这种体验内化,用于去抵消消极情绪。如果正真的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确实会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最重要的是积极体验通常不容易被注意,增加我们日常的各种体验是很重要的。通过本书还可以改善我们的认知,更有利于对各种素材的关注。

  • 人性
    文森·黄@明商旅
    推荐

    本书所要教给你的练习非常简单,那就是:把每天的积极体验转化成积极的神经结构。用更专业一点的话说就是:你要激活你的精神状态,继而将其设置为你的神经特质。 具体说来就是四个简单的步骤(按首字母缩写为“HEAL”):拥有(Have)一种积极体验;丰富(Enrich)其内涵;吸收(Absorb);将积极素材和消极素材联系(Link)起来,使积极素材缓和甚至取代消极素材(第四步是非强制的)。 可读性很强,可操作性就因人而异啦。

  • 人性
    繁星
    推荐

    可以全身心地沉浸到积极体验里,live in the moment. 不用焦虑,没有负罪感。是对自己的良好治愈。

  • 人性
    Jovi
    推荐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从科学的观点上明白我们的大脑在进化中所产生的机制,然后教我们用适合的方法来避免迷失在消极的洪流中,但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还是要亲自实验一下才好,适合的就持续下去,不适合的就摒弃,这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 人性
    Eism
    推荐

    每日晚饭后,安静的呆会,回忆当日开心快乐的瞬间,通过内化积极的体验,改进大脑,改善生活。

  • 人性
    老崔
    推荐

    本书的主题是如何让我们的大脑经常性地处于平静、自信和满足的状态 我们的大脑对外在的挑战有三种应对方式,第一个叫作let be,顺应;第二个叫let go,放手;第三个叫let in,接受。 这本书的核心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学会let in(接受),然后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回路产生不一样的感觉,重新创建神经回路 “体验依赖型神经可塑性”,意思就是神经的可塑是来自体验,体验得多了,可塑性自然就强了,“实际上你所关注的东西便是你大脑的塑造者,有些事情很自然地就能吸引你的注意力,比如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身体上的疼痛,或某项十分令人焦虑之事。总体来说,你对思维驻留之处的选择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这意味着你可以随意延长,甚至创造体验来更好地塑造你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征,叫作“坏比好强大”,但是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我们的杏仁体会产生雪球反应。如果你放任你头脑当中的杏仁核来掌控你的人生,你就会发现,你对外界的东西过于敏感,压力变得过于巨大,容易控制不住情绪,易怒;你的大脑内会分泌很多的皮质醇——皮质醇就是压力激素,皮质醇会流到海马体里,杀死海马体的细胞(海马体是负责我们学习、记忆的部分),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然后有很多东西学不会,也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 改变杏仁体的方法就是我们需要延长多巴胺对杏仁体的输入时长。就是有意识地多体验感觉良好的场景/时光,放松沉浸,而不是不敢不配不行,小心翼翼,浅尝辄止! 隐性记忆会带来消极偏差。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形成了身体记忆。 人的头脑有三个操作系统,来满足三种需求。第一种需求叫作安全感的需求:不会被杀,不会饿死,是由爬行脑负责的。第二种需求叫作满足感,如果你满足了你的哺乳动物脑,就会有满足感,就是舒服、惬意。然后第三个叫作关联感,关联感就受灵长类动物脑影响,你不能够孤独,你不能够被排斥,你不能够被其他人排挤。所以你发现冷暴力有时候很伤人,因为它伤害了你的灵长动物脑,你最敏感的那一部分。 这三个需求分别对应的我们的感受就是:避免伤害、寻求回报和亲附他人。这本书就是围绕这三件事展开的。我们这一生当中所追求的方向,就是我们希望能够避免伤害、得到安全;我们寻求回报,提升满足感;最后我们希望能亲附他人,感到自信和平静。这就是这本书的主题,叫满足、自信和平静的大脑是怎么塑造出来的。 一段书里的原文:“大脑的每个操作系统本质上都有两个设置:顺应和反应。当你感到安全时,避免伤害系统就进入了顺应模式,从而给你带来放松、宁静、平和的感觉。当你感到心满意足时,寻求回报系统会进入顺应模式,给你带来感恩、愉悦、成就感和满足。当你感到某种感情的联结时,亲附他人系统会变成顺应模式,启动诸如归属感、亲密感、同情、和善、价值感和爱等感觉。为方便起见,我们将顺应模式称为大脑的绿色设置,在顺应模式下,你所遇到的挑战不会变成压力源,你会遇到各种情况,甚至遭遇各种困难艰辛,但是你的大脑中存在着某种减震器,能使你免受冲击,你不会被恐惧、沮丧和烦躁等感觉牵着鼻子走,而是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威胁、损失和拒绝。” 在这种美好感觉中的时候,我们体内会分泌类鸦片内啡肽,“类鸦片内啡肽和大脑在亮绿灯时释放的一氧化氮能够消灭细菌、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有益健康的反应模式能够增进人体健康”。这个是医学上的研究。如果你的体内有一个地方长期处于炎症的状况,那就会有患上癌症的风险 内化积极体验的四部曲,作者把它总结为HEAL(痊愈)。H-E-A-L分别是四个词语开头的字母。第一个是拥有,Have;第二个是丰富,Enrich;第三个叫吸收,Absorb;第四个叫联系,Link。 首先你要拥有一个美好的体验。改变心态看待事物,纠正认知偏差 第二步Enrich,丰富它。沉浸体验这个美好时光,延长多巴胺对杏仁核的体验时长。 然后第三个叫作吸收。就是你让它进入你的体内,让它被你记住,跟你融为一体,好像天上下了一阵雨,把松树的芬芳带到你体内一样的那种感觉 最后一个叫作连接,就是如果有一天,有一个消极的事件发生,你突然觉得不幸福了,你能不能想到那棵松树,雨花台里的玉兰花,高光时刻……久而久之,你的心中会产生很多这样的屏障:被人骂的时候,你能够想到有人支持过你 学会对症下药,内化你的所需。就是不同的画面,不同的美好感受,能缓解我们不同的毛病。比如,这个作者说自己有一段时间得了恐惧症,后来发现公园里那些小石头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安慰。于是他就拿了一颗花园的小石头装在口袋里面,每天带着。当他的恐惧症发作的时候,他就用手摸一摸那颗小石头。一摸那颗小石头,他就仿佛回到了那个花园,放松下来了。 再比如,这个作者说他自己有社交焦虑。别人带他去参加聚会,他不愿意去,觉得没有女生喜欢自己。后来有一次他在一个聚会上,看到了一个女生冲他微笑,笑得很美,又主动跟他说了几句话,他就把这个感受记住了,以后再遇到任何不想去社交的时候,他就会想那个画面、脑回路,让自己觉得美女也是愿意跟自己聊天的,他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地增长。 总结一下,请注意,“内化积极体验并不是追逐愉悦或者驱赶痛苦,而是为了结束这种追逐或驱赶”。我们的头脑如果总是过度地追逐幸福,或者总是排斥糟糕的事发生,其实你都是红色状态,你都是反应模式。而真正的绿色状态是《庄子》里讲的“至人之用心若镜”,至人的用心像镜子一样,事来则应,事过则迁。坦然面对生活中发生的所有的事,不将不迎。 你要能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美好事物中体验吸收最基本的三样东西,就是吸收平和、满足和爱 内化积极体验的第四步,也就是Link这一步,首先,你必须具备同时考虑两件事情的能力。其次,你不能让自己被消极素材绑架,你必须始终让积极素材待在更显著的位置,否则它会受到消极素材的影响 一个很大的支持来源就是阅读经典。古代典籍都是古人安身立命的东西。孔子、老子、庄子的话,都能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安慰 你的认知水平和境界与你所遭受的痛苦是有关系的。认知水平一高,这些事情迎刃而解,它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多读好书的原因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这二十一个工具当中去寻找。总之,如果你能够慢慢地训练你的大脑,坚持每天拿出几分钟做这样的事,大概也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你的状态就会和之前不一样

  • 人性
    推荐

    为何而活 首先是活着 更高目标是幸福地活着 靠人不如靠己 内化积极体验 每个人的幸福目标不同,对幸福的感觉也不一样 不攀比就好 每天过着自己的生活就很好 爱己爱人,相信自己,尊重他人

  • 人性
    歆伊
    推荐

    去年在厦门爬一座山礼佛,40度的天气热汗淋漓,下山后躺在树荫下草地上,鼓浪屿的风拂过肥美的芭蕉叶,周围偶尔传来孩子们的嘻笑声,就那样静静的躺着。那个充满斑驳树影画面也是我的慰藉源泉之一。

  • 人性
    推荐

    给一星,给在大脑基本原理的描写!果然搞冥想的人写出来的东西空空荡荡,无处着力!怪我怪我水平太低!不该我发现幸福密码,比起《洞见》一书,差了九条街!

  • 人性
    若姬Momoko
    推荐

    人的幸福感不是来源于幸福的强度而是来源于幸福的频率,在生活中多多寻找“小确幸”,持续关注小确幸,就像滑冰,一只脚踏在冰上,然后持续滑行。 让大脑给自己开绿灯,进入顺应模式,满足生而为人的安全、满足、关联的需求。变得更加强大和积极起来。“至人之用心若镜”坦然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不将不迎。 内化积极体验四部曲:HEAL。就梭罗讲过“最重要的就是寻找热量”,就像是不断地存储热量为自己取暖的过程。,至于那些生活中理所应当的不积极部分应当重写、消除用鲜花代替杂草。

  • 人性
    蔡波
    推荐

    引用 一个人的幸福与其成就,获得和收益没有完全的正比关系,反而是和一个人的思维和认知有相当大的关系

  • 人性
    槿艳无羞
    推荐

    也许可以算是于个人成长一类的书,称不上是心理书。感觉作者写的标准只有一个: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就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