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努力肥柴君🦉
    推荐

    1情绪粒度高指可以准确解读内心的情绪状态。 2社会建构理论:出现哪种情绪,取决于这个人当时所拥有的不同的社会角色。 3心理建构理论:把关注焦点放在了人的内在,认为人的知觉、想法和感觉是由更基本的部分构成的 4情感是每天都会体验到的感觉,不是情绪,而是一种感觉。 特性1“效价”,感觉愉快和不愉快的程度。 特性2“唤醒”,感觉冷静或焦躁不安的程度 5如果你能有效控制情绪兽性之心,那你就是一个高情商(情绪能力高)的人。 6获得新情绪词汇的方法:外出旅行(在小树林散步),读书,看电影,尝试不熟悉的食物,做一个体验收藏家,尝试新观点(就像尝试新衣服)➡️精准构建体验 7每天记录你的积极体验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龙拳
    推荐

    读起来特别费劲,专业性太强,我要了解情绪,你给我讲了生物学,神经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一堆的调查研究过程。基于对事实的全面性了解不够,我只能说,这本书非常不适合我阅读,或者,目前我的知识储备,没有能力阅读这本书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四毛
    推荐

    情绪不是对世界的被动反应,而是大脑自主构建的体验。 通过练习,你可以学着把感觉解析为单纯的生理现象,而不要让那些感觉成为你观察世界的过滤器。比如把焦虑解析成快速心跳,那么你就可以利用丰富的概念系统,换种方法对它们重新进行分类。也许心脏怦怦跳不是焦虑,而是期待,或者甚至是兴奋。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放了那只米兔!
    推荐

    这本书最有趣最颠覆的其实是这么一个观点。 我们从来没有被情绪控制过。我们感受到的情绪更像是大脑结合着当下的场景和身体各式各样信号传递的一种综合感受。 换句话说,不是我愤怒的控制不住我自己,而且我现在这种与平时价值观完全不同的"暴力举动",我把他形容做愤怒。 扩展一下——很多人没注意到,书中总是强调情绪实例。这是因为,作者觉得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些愤怒,开心,恐惧等情绪,有的是用这些词代表的一个个生活前段而已。只是这些前段恰好有高度的相似性所以被归类到一起了。但本质上来说是独立的事件,所以顺带批评一下最近心理学研究的方向。因为没人可以通过研究独立事件找到普遍规律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小贞子
    推荐

    以“基本情绪论”的角度解释,易怒情绪的产生过程为: 1. 外界事件 → 2.传递到脑干 → 3.激素变化 → 4.情绪反应 举例说明: 1. 小明走在路上无故被陌生人踩了一下, 2. & 3. 大脑感觉到疼痛, 4. 感到烦躁 ====================================================================== 以“情绪构建论”的角度解释,易怒情绪的产生过程为: 1. 情绪概念 → 2. 个人体验 → 3. 外界事件 → 4. 大脑对外界的输入产生预测 → 5. 情绪反应 举例说明: 1. 遇到无故被波及事件真倒霉, 2. & 3. 小明走在路上无故被陌生人踩了一下,大脑提取与之有关的概念, 4. 遇到被无辜波及事件, 5. 感到烦躁 ====================================================================== 相对于基本情绪论而言,情绪构建论中的情绪反应更容易更改: 改变1.情绪概念 → 2. 个人体验,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负面情绪 如果自认为易怒,冲动等,但无法控制此类负面情绪的产生,此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在源头控制情绪。 ==================================================================== 掌控情绪 如何转换情绪概念、改变预测的感受? 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提高情绪粒度 前面提到在体验或者感知一个情绪之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情绪概念。 词汇孕育概念,概念推动预测,预测调整身体预算,身体预算确定情绪。 情绪粒度足够高的人,往往拥有数千个情绪词汇来描述情绪;情绪粒度低下的人,往往只有数个词汇描述情绪。 比如,情绪粒度高的人可以描述出自己不愉快时状态: “愤怒、暴躁、不忿、怨恨、埋怨、嫉妒”等, 而情绪粒度低的人可能只能用 “伤心”、“生气” 如果情绪粒度低,则无法进行概念的改变。 可以通过阅读小说、旅游、 读书,看电影,尝试不熟悉的食物等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粒度。 尽自己所能地学习新词汇。读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书籍,或者听一些发人深省的广播。表达情绪时不要只用“快乐”:你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词汇,如“狂喜”、“喜悦”以及“备受鼓舞”。 (2) 每天记录你的积极体验 另一个改善概念的方法是每天记录你的积极体验。 每当你做积极的事情时,你就可以强化关于积极实践的概念,让它们在你的思维模式中变得显著突出。 记下你积极的经历则更好,因为词汇可以发展概念,这将有助于你预测新的时刻,培养积极性。 与此相反,反复思考某个不愉快的事情会导致你的身体预算产生波动。反复思考不愉快的事是一个恶性循环。 (3) 活动你的身体 如果感到不愉快就站起来,四处活动一下,即使不喜欢也要起来动动。播放音乐,在家里跳舞,到公园散步。 (4)改变你的环境 到处走走、离开当下的位置,坐到房间的其他地方即可 (5) 当第3点和第4点不能帮助你时,可以对情绪重新分类 通过对情绪重新分类把挫折带来的不适归类为有益的。 比如把精神折磨理解成成生理不适。 练习把情感引起的感觉解释为生理感觉,比如,可以把焦虑解析成快速心跳。 一旦把感觉解析成生理感觉,那么就可以利用不同的概念,换种方法对它们重新进行分类。 比如,不是因为公开演讲而感到紧张,而只是心跳过快。 要记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只是猜测,而不是事实。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RENYE
    推荐

    或许这本书的推荐简介乍一看像是一本平平无奇的自我管理成功学,但是实际上这本书是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情绪研究的集大成者,书中提出了情绪建构理论,看了三章就已经被深深吸引和折服,致敬先驱!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Lynne.
    推荐

    很多情绪性事件是受外部干扰的,但又需要从内部理性地去调节,否则就自愿地被外部影响牵着走。如何保持情绪稳定,掌控情绪?《情绪》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感知训练法。 为此,书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情绪粒度”。指的是我们在不同情况下,区分、识别自己感受的能力。 情绪粒度比较细的人,可以准确地感受并且描述出自己的情绪。好比我们普通人喝红酒喝不出差别,品酒师能喝出品类、酸度、甜度、年份、地区等等细分。普通人选油漆,也就只知道十几种颜色,但是在装修的过程中,发现连常用的米色也有100多种。 对于普通的“开心”,情绪粒度细的人,能区分“愉悦”“得意”“激动”“狂喜”等一系列高兴的情绪;而情绪粒度比较粗的人,能想到的只是“哈哈”,他们没有那么细致的情绪分层,所有的情绪在他们面前是乱糟糟的一团,如果负面情绪来临,只能感知到“我不高兴了”“我生气了”“我难受了”“我很烦”这样,以致于每种负面情绪在他们眼里都差不多,所以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管理。所以问题的本质就变成了:怎样才能细化我们的情绪粒度,让我们的情绪感知能力变强。 有几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一是去多掌握一些和情绪相关的词汇,并且把这些词汇和对应的情绪关联起来。通过有意识地区分识别情绪,准确地感受并描述出自己的情绪,摸透自己的情绪晴雨表,成为情绪的主人。 二是每天记录积极的体验,做积极的事情,强化关于积极实践的输出,让它们在我们的思维模式中变得显著。记录下积极的经历,因为词汇可以发展概念,这将有助于我们预测积极的可能性,培养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是通过阅读不同的小说、看不同类型的电影、尝试不熟悉的食物等方式,不断探索新的生活方式,为多彩的生活扩容。 四是活动身体,站起来,四处活动一下,即使不喜欢也要起来动动。播放音乐,跳舞,瑜伽,到公园散步。 所有的实践,本质是一样的,识别情绪分层,管理情绪,管理身体,由内而外都需要有意识的感知和耐心训练。 当我们拥有了情绪管理、情绪平衡的能力,学会了接纳自己,体谅他人,才能打造融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人生更快乐,更有收获,从而拥有和谐幸福的生活。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sally
    推荐

    如果你觉得难读,译文对于章节标题的选择失误也许得负一部分责任。本书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对传统情绪“指纹”的挑战,更在于心理建构理论与概念系统存在的神经科学证据的讨论。这对于人类心智构成成分和知识是什么的假设,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孙其凯
    推荐

    对我的人生有启发性的那一类书,本书明确了情绪是可以由自己主宰并建构的,里面提到的“简并”“情绪粒度”“端粒”等概念清晰,解释了情绪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习得,尤其是语言概念学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颠覆了传统情绪理论,“爬虫脑”“哺乳脑”“皮质脑”三重脑概念(本身也没了解过,接受壁垒基本没有)。情绪是一个炼成的过程,大脑预测和感官输入匹配与否,我们看到的世界已经是大脑预测调适过的,我们习得的词汇语言概念,过去的经历都会影响现实的情绪。最重要的收获是,本书让我坚定我们都是自己体验的建造师,生活中需要学会和人交换人生经验,学习更多的词汇知识概念,构建更广大的人类经验图谱,获得更饱满的情绪粒度,这样会更健康,也会有更大的能力面对未知的人生。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Alice
    推荐

    分析专业且表述清楚容易阅读的书籍,作者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使得本书可信度较大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没事别对我说谎
    推荐

    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真实例子正是我在写这篇书评的前一天晚上刚刚经历的,写这篇书评很大一部分是想作为“一位患者”把“治疗过程”记录下来。 这几天心情不好,做什么事情感觉都不能让自己满意,甚至有些浑浑噩噩的消极,但也就是这样,还无端的反复失眠,接着还做了一个噩梦在半夜惊醒后伴随着昏昏沉沉的眩晕感直到第二天天亮。偏偏是台风天,窗外的雨一直下,愈下愈大没有丝毫停止的意向,天空灰蒙蒙从白天到夜晚。写这篇书评的时候心里默默地把很多事情想清楚就平静很多了,才再有了提笔写字的想法。 如果不写下来,这番与自己的内心的小情绪的拉扯,在表面看来只是一个好结果,却无法感受这所谓“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我看来,负面的能量堆积到一定程度需要利用自身的一些正能量去抵消才能够不被负能量控制,也是一种生活的正常状态。(有些偏题啦,不想再说过多了,回到文章本身) 而作者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应该很大程度上是内心安全感缺失造成的,换做是我,若只是出现这样的小情绪,怕是绝对不可能的,小到痛哭失眠,大到或许都没有了再生活下去的欲望了(喂……)所以为了能够缓解开篇提到的几种情况,我决定向作者学习,先从小的方面入手,才能在大的灾难来袭时不过度恐慌 选择这本书或许是因为产生了共鸣,因为自己是一个不知道如何克制小情绪的人,这给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不仅是心理上,更表现在生活和工作中,所以我才觉得这个问题“重要而焦急”,正如封底所举出的例子里“当开会时面对所有同事讲话开始紧张”,这应该能够放在我最难克制的小情绪的排行的前几名的位置啊。 书的封面很简介,纯紫色搭配黄色没想到还有这样好看的效果。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是不喜欢一些基于现实过分夸张的插图的,可能设计师的初衷是为了寻求视觉上的整体好看的效果,可是更为细致的去看却会发现不尽如人意。 翻开书之后好像是才明白了为何这种书很难让人耐着性子去读(或者说是阅读完整),因为全书的前面部分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这些小情绪的基本情况,再让你接受另外一种思维的说法和定义,或许是基于这本书主要和心理有关的因素吧,而真正能够用得到的方法全部都放在了全书的最后的部分,也就是对于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答案的读者只要翻看方法部分就够了,而大量的科学研究的引用只需要交给专业学者作为学业参考的资料就够了。 关于外文读物,我的喜爱绝对比不上中文读物。因为这过程中经过了翻译这一道关卡,译本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读者对于读物的喜爱。而在这本书的翻译中,我想大部分的内容阅读时都是流畅的,但如果要深究一些句子,难免产生歧义或是表达不清的情况,但这也有可能是不同地区的不同作者思维上的一种差异吧。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SimonSONG
    推荐

    本书大大拓展了我的词汇量,同时在思维运用方面人性而周密,是不可多得的好书。该书不仅论述情绪,在认知方面也带来不少有益的思考。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neo
    推荐

    开头挺好,通过观察与实验提出了情绪没有实体对应关系,是整个神经系统构建的情绪构建假设。但后面对其他情绪研究假设的攻讦就完全缺乏论证和逻辑。拙劣的翻译更让此书的可读性甚低。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芥舟
    推荐

    这本书关于情绪的解析让我比较能接受。因为以往的认知科学、生物学,很多都强调基因决定论,或是把人的情感、认知或思维看作激素、脑电波的作用,而忽略了社会文化、人的主观能动。但我也承认基因与激素的作用。主客观不是绝对对立,没有确定的边界,它们是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这本书探讨的理论其实涉及了挺多哲学上的争论,主观客观,建构解构。建议看二三章、第九章就可以了。 情绪是什么:外界刺激→大脑能量预算改变→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内感受→结合以往范例大脑做出分类→情绪 如何控制情绪: 1.合理饮食,规范作息,经常运动 2.学习情绪词汇提高情绪颗粒度 3.丰富情绪案例,多体验(小说电影等也可) 4.通过改变情绪分类、建构来控制情绪 5.记录积极情绪,强化积极体验 6.对情绪进行短暂解构来消解情绪 7.和人互动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丁昆朋
    推荐

    这是一本刷新情绪的书籍,特别适合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阅读,会给你对于恐惧、快乐、焦虑这些习以为常的概念新的视角解读,帮助你自助的渡过难关. 曾经我一直对概念只有模糊的了解,现在更一步理解他对个人的影响,概念不清楚其实就是糊涂或者说脑袋不清楚.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