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一袭白衣映江雪
    推荐

    总结的学习方法还可以,不过也都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翻译的太烂了!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清风爱拆书
    推荐

    实名五星安利本书!让科学重新定义学习! 20200228 book114 6234字/分 《科学学习》#每天速读一本书# 认识小艾老师是2019年知乎live,从而捡到了一个词,叫做“学习元动力”!这本书系统科学的阐述了学习背后的科学本质,让你更好的掌握“科学”这个工具来审视你的学习状态,从而让自我学习这件事情,更加高效! 这本书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可读性弱了些,可能是让位于科学,严谨,结构化,而舍弃了可读性,其次很多例子都是举例学生时代的试验例子,以及很多科学研究的例子,对于成人朋友们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友好orz 阅读遇见最美的1%~ 问题驱动 连接:问题驱动是成人学习的主要元动力,我们的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活工作中正在遇到的问题。 我见:大家都不缺问题,缺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成人来讲,一般有两个方向,一种是求自己,思考自己现有工具,相似经历,来尝试解决现在的问题;另外一种则是向外部求教(亲人老板朋友,以及搜索引擎)(实名安利各地线下拆书帮活动,场景化拆书,用实践的方法解决你现在正在纠结的问题,不论现场拆的是什么书!) 反馈 连接:成人学习的第二大利器,叫做有效反馈,收到指令要回复,遇到问题要沟通,项目进展要按节点通报,安排要落实。 我见:这不是繁文缛节,这是职场小白成长的高速公路!说到做到,有始有终,你才能成长,公司才能成长!主动跟老板反馈,能让老板知道应该如何帮助你;主动和媳妇沟通,才会降低后续误解的产生;主动和朋友沟通,你会收到不一样的惊喜~ 以教带学(奖励+自我解读) 连接:又称之为费曼学习法,我把他归类在了奖励学习这一类里面,用教学的方式来学习,本质上是通过自我解读,最终收获学生们的正向反馈(社交奖励),从而能够更好的夯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见:把关注八卦明星绯闻的能力,迁移到运用自己知识来帮助他人,我上了快速阅读的相关培训,后来把它在公司里分享了一波,收到了无数正向反馈,于是乎,我现在坚持每天快速阅读,并且输出一篇书评,把书里的框架,反思连接到自己身上,也在聊天中安利给其他小伙伴,算半个以教带吧hhh 归类类比(超级符号) 连接:本书的所有举例,本质上就是归类类比的使用。有很多很棒的例子,也有一些不能让人马上get√的例子,而归类类比还有一个适用边界,即传播过程中,双方的认知圈内的例子,才是棒呆的例子! 我见: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小学组) 这个口红,Omg,姐妹们,买他,买他!(形容口红好) 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伍佰) 感谢点赞关注,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定期会在书评区更新本书相关好书!让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下本书见!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败将
    推荐

    这是一本工具书,主要讲解如何科学的提高学习效率,大的框架采用归纳法,小的章节采用演绎推理,观点比较清晰,材料也很丰富,论述的话不够深入,但是对细节把握非常不错,可以结合《学习之道》一起看,这本书其实主要是利用了大脑的规律,总结出来的细节学习方法。 1.大脑喜欢简单清晰,结构化的信息事物,对于复杂的事物,问题会产生焦虑,痛苦感。为了解决焦虑第一大脑要么会选择逃避,第二会选择主动解决问题。 2.大脑天生喜欢享受,不喜欢动脑,因为这些事物不需要动脑还能释放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等物质刺激大脑获得愉悦,比如懒惰,性,打游戏,玩,喜欢刷娱乐八卦……这些都不需要动脑,但是对于一些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当解决之后,大脑一样会分泌血清素,多巴胺等物质作为奖励。 3.大脑思考问题只存在归纳和演绎2种逻辑,它会将接收到的信息按照这2种逻辑整理保存(这个归纳整理的过程一般是无意识的状态下自动完成) 4.大脑的记忆功能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由短期记忆巩固而来,长期记忆容量接近无限,而短期记忆容量有限,而且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因为大脑有认知负荷,短时间接收大量信息,超出短期记忆容量,再接收信息无法被吸收,第二,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信息量有限,过多信息会造成大脑的效率降低。(这个就好比电脑,如果同时开太多程序就会卡顿或者大马路的十字路口,短时间过多车辆会造成交通拥堵) 5.大脑接收信息首先通过内嗅皮层过滤,然后传送到海马体进行编码,形成短期记忆,然后短期记忆经过整理(大脑会自动归纳整理并和已经有的记忆建立链接)巩固成为长期记忆,最后保存在大脑的不同区域。记忆的过程其实是编码—链接(这就好比计算机程序是由代码组成,不同代码组成不同程序,也可以说类似我们的文字,对于同一种水果,我们叫“苹果”,美国叫“apple”,但是表达内容一直,只不过代码不同),我们学习其实是一个编码的过程,某时某刻学习时候的灯光,背景声音,座椅,坐姿,房间,内在激素分泌都算是代码。 6.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之上,我们通过已知来理解世界和新的知识,或者说用已经有的记忆来理解新的记忆,这样就把新旧记忆给链接在一起(知识储备越大,学习越容易) 7.记忆有2种功能,一个是储存能力,这个变化不大但是会随着使用越变越强大,第二种是提取能力,它可能瞬间很强,也可能瞬间消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能力会越来越弱。但是大脑有个特点,如果提取某想记忆,越是吃力,提取成功后,大脑的储存能力和提取能力将被增强,并且随着使用的频率,这2种能力强化的高。这也说明学的越牢固,记忆的更加深刻。 8.大脑学习除了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来接收信息并感知其中的差异,还会通过感知细微的差异来感知事物之间的区别,这就是知觉学习(也是通常说的第六感) 9.大脑对抽象的事物或观念往往比较吃力,反而直观可视化的事物更容易理解。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学习需要驱动力,学习前设立目标,奖励(短期物质奖励长期培养兴趣爱好),提出问题可以提高注意力,理解力(其实主动提出问题就是给自己要学的知识编码的过程,学习只是一个链接的过程) 2.适度的运动,提高大脑兴奋度,但是不要过度兴奋,适度的兴奋能提高大脑效率增强记忆 学习中 1.类比学习:对两个或多个外表迥异的事例对比学习并找出之间深层次的结构关系(第一提前进行了归纳整理省去大脑后期麻烦,第二事例类比其实是串联起来相互编码的过程,主动编码利于后期提取) 2.对比学习:对两个或多个外表相近,细节相似的事件,找出之间的细节,这可以提高学习的精度,防止漏掉关键细节还能培养知觉学习(其一也是提前将信息归纳整理省去大脑的麻烦,其二也是编码的过程,其三培养了第六感学习) 3.阐释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知识。或者用已知的知识来表达新知识。这就是用原有的记忆给新记忆进行编码的过程,将2者串联在一起。可以相互触发,而且提取记忆的过程已经强化了一次记忆 4.自我回忆:隔一段时间回忆一次知识,利用记忆的遗忘曲线可以强化记忆的能力,让记忆更加稳固 5.实践学习:实践行动可以激发好奇心和行动智慧,并且利用身体语言赋予事物不同的理解和意义。这是发现理解漏洞最有效的方法。实践必须和反馈在一起利用,我们并是通过实践本身学习,而是通过实践后的结果强化学习,结果必须通过反馈获取,反馈能避免漏掉一些关键细节(反馈最好做到只针对事情不针对人,对人反馈融资造成负迁移)。实践第一用身体语言对信息编码,第二利用不同感官协同记忆 6.精修学习,针对对某种技能或者观念有意识的组块化训练,或者说交叉学习。将技能或者任务分解成大脑更容易理解的模块,这其实是将信息归纳整理,并且相互编码,形成一个多口链接。利于大脑吸收(这就好比电脑和手机链接在一起,你可以打开蓝牙,也可以WIFI,也可以通过数据线链接) 还有改变学习环境,听背景音乐,思维导图,可视化,睡觉,观察学习法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忘忧草
    推荐

    全书是听完的,之前看了不少类似的学习书,有种刻板印象,感觉西方(具体应该是美国)很喜欢这种叙述和研究方式,它有其优点:科学,理性,有理有据,可执行。但也有缺点:死板,太过具体,容易陷入一种固定模式。 当然,人的大脑毕竟是灵活的,智慧的,这些方法有它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但需要人合理调配,找到适合自己生活习惯和性格,社会大环境的方式。 书里提到的很多方法以前就接触过,甚至尝试过,感觉最重要是人要有相信它会起作用的信心,和坚持执行的决心。当融入学习后,爱上学习后一切都变得水到渠成,但注意我这里说的不是指学习变得非常轻松,一蹴而就,而是阻碍你学习,阻碍你去翻阅障碍的道路至少变宽了。拦着你的第一道门至少是打开了。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俊琴
    推荐

    这26个学习方法可以组合搭配地灵活使用,来应对千奇百怪的各种学习问题。无论你是职场人士、管理者、决策者,还是身为学生、教师、父母,这本书所介绍的学习精华都会对你大有裨益。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Angela🐳
    推荐

    给出了很多科学学习方法和技巧。主观上,感觉内容较多,系统/框架不太清晰。不知实际操作起来如何?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兆鸣
    推荐

    事实上,一代宗师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不过是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日积月累的精修勤练上,正可谓“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还轮不到拼天赋” 《荀子·儒效》有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君临
    推荐

    “学习”是需要学习的。 本书内容按照比较自然的理解方式,以统一的结构组织成26个章节,主题都十分接地气:对比法(C章)、动手中学习(H章)、倾听与分享(L章)、问题驱动的学习(Q章)、如何通过教别人让自己学得更好(T章)、如何有效修正错误观念(U章)、如何保持适当的兴奋感(X章)、睡觉如何帮助学习(Z章),等等。 每个章节都会覆盖以下内容:首先了解该学习机制的原理,然后讲解如何加以运用,再告诉大家运用得当会带来什么效果,其间穿插真实案例供读者思考,当然还会点出运用学习机制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再配合一些切实可行的应用案例,等等。 ● 本章学习机制是什么:以非常简洁的文字来陈述学习机制,并会解释对于学习者来说它为什么重要。 ● 本章学习机制的工作原理:提供相关的科学实验与理论说明,包括易于理解的解说和该领域中影响深远的研究实验。 ● 如何通过本章学习机制来促进学习:重点列举利用本章的学习机制来学习的活动案例。 ● 利用本章学习机制所带来的好处:阐释利用本章学习机制会产生哪些理想的学习效果。 ● 在实践本章学习机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讲解在实践过程中会导致不理想结果的常见问题。 ● 利用本章学习机制的值得借鉴的好例子和不建议参考的坏例子:提供更具体的参考样例帮助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和强化本章的核心思想。 ● 本章小结:提炼全章的核心思想和概要,供读者在漫漫时间长河中回看本书时可以快速地定位希望精读的内容。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推荐

    格式塔跳跃、整体性学习、网状思考、启动效应和潜意识这些其实都是同一个东西,甚至记忆术或者任何的普通的记忆都是运用了前者,通过先记忆或联系一部分知识然后不断启动它们的延展来网状地接纳把握相关的新知识,有一个更关键的点在于想象联想以及任何的通俗化,这在于拿原料来拖住承接原本的抽象知识,哪怕本身是错的,但是呢,因为启动效应的整体自动倾向,后续真正对的知识就可以利用这个原料根植于它而迅速萌发相当于土壤的间接使用,否则任何知识都是空洞的,任何知识哪怕是一字不差地记住或者理解也都只是片面的,从错误和片面中去逐步修正来把握正确的这才是实质,而这就是前面说的这些概念的综合实例,所谓的自己动脑最关键的部分在于自己用与之有关的一切来哔哔而不计对错,否则永远是弱电流超低速处理——输入只能勉强挤进去一点点,而输出放钩子可以无限地切割信息,这才是大脑的实质机制:不需要过分一样的东西,对世界来说也是一样的,一台电脑仅仅都是0或者1对人类而言就没有意义,差异和无序才是主流,因为同流太轻而易举了远不足以实现世界所需要的功能就如同人类对计算机的要求自己吃东西想要多点样式是一样的道理。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Nancy
    推荐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这本书里将学习分为了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类,并列举了这两类学习模式的一些例子,然后根据大量的统计分析,书中给出了各种学习方式能达到的学习吸收率。所谓学习吸收率,就是指的你真正获取到的知识的总量和你花费时间去学的知识的总量的比值。也可以说就是你学习的效果。在很多时候,是不是会学习和学习能力高低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学习,高度重视自己的学习法则。值得一看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lixiang
    推荐

    不可多得的好书,几百页一口气读完,感觉意犹未尽,很开眼界。书中每一章节集中一种学习方法,反复解释原理、应用、效果、如何培养、易出现的问题、例子及章节核心总结,对学习和掌握书中的知识点非常有帮助。适合用来教育别人或者自学的时候经常练习和使用。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启智启慧启善@照看心相
    推荐

    越学习 越觉得自己学的还是太少,越不学习 越觉得学的早够用了。💡 已知的越多,未知的越多,求知的越多,乐知的越多。 🎯 脑子比你好使的人,不知道多不多,但比你抓紧时间1秒掰成5瓣用功努力的人 太多太多太多了。 🏃🏃‍♀️ 人生没有捷径,没有如果,只有自因+自果,唯有分分秒秒必必争争精精进进学学习习 。[666] 如果小时候就认可了这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多多好好! 现在回想 ,原来爸妈督促我认真学习的谆谆教诲都是千年真理,只是当时都当耳旁风了。[旺柴] (不是唯分数论,而是:学习力是一种人生态度)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
    推荐

    通过26个字母索引了26种学习方法,每个小章节通过对原理解释,此方法如何运用,效果展示,如何培养这个能力,一些常见问题,再举几个好例子坏例子对比的方式呈现,简明扼要。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看的作用大于学生看,不过也有适用于学生调整自己学习状态和方法的内容。 从知道了解到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还是需要刻意练习的,而但凡涉及改变行为的方法实施起来都是很困难的,只能说希望我可以学以致用吧。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安迪
    推荐

    一、提升学习动机的三种方法 1)以教促学 教导他人会萌生一种责任感,这会极大提升学习动力。门徒效应:为了教别人,学生会主动多花近一倍的时间来学习。 教导他人比自己学习时学得更通透,因为在备课时需充分思考讲解的内容,梳理整体逻辑,还要为可能遇到的提问做准备。 2)我能行 人们说服自己去做事会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潜在回报,二是成功概率。只有意识到学习的价值,并且觉得自己能搞定,才会有很强的学习动力。 影响自我胜任感的因素:一是胜任经验,即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是看到其他人取得成功的过程。 3)动手创造 动手创造的成果会促使自己反思,也会激发分享的意愿,从而得到他人的反馈。反思和反馈会引出新的挑战,促使我们去学习和探索解决办法,这样会形成螺旋上升的学习正循环。 动手创造带来的成功经验还有助于提升自我胜任感,激发兴趣,进一步提升学习动机。 二、促进概念理解的三种方法 1)自我解读 在阅读时你记住的并非句子本身,而是对内容的理解,这是头脑中构建的思维模型。 自我解读,是主动为所学内容构建完整的思维模型。最直接的方法,是把学习内容给自己讲解一遍,从而发现在理解中缺失的信息和混乱的部分。 2)归纳类比 目前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讲解原理外加一个案例,这种方法在解决问题时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会了某个概念并不代表真正懂得该何时应用它。 更好的方法是提供两个可供归纳类比的案例,学习者自行推导其中的深层规律,对原理的理解就更加深入。 3)对比组合 专家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感知捕捉更多的信息细节,这种精准的辨识能力是经过多年的经验修炼而成。 对比组合,是把精心设计的只有细微差别的事物排在一起,让学习者提高理解的精度,会大幅节省学习时间。 三、增强记忆效果的三种方法 1)详细阐释 大脑中有两个记忆系统,分别负责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力是指在正确的时间提取正确的长时记忆的能力。 详细阐释,是在新信息和已有的长时记忆之间架一座桥,提高记忆提取能力。运用详细阐释的关键技巧:准确、相关。 2)激动兴奋 在兴奋时,人体会释放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醇,这些激素会被送入大脑的杏仁体,促进大脑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这是兴奋的事情比平淡琐事让人印象更深的原因。 促使人们产生兴奋感的方法:通过社交互动,或主动制造兴奋感,比如喝咖啡、运动。 3)睡上一觉 在睡觉时,身体在休息,大脑却在自发工作,将新学内容放入长时记忆,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一起,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四、提升技能的两种方法 1)参与 最近发展区理论:技能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困难区:无论有没有协助,任务都无法完成。 第二阶段,最近发展区:独立完成还不行,但只要一点帮助就能胜任。 第三阶段,小菜一碟区:没有支援也可以独立完成。 参与是指在学习者处于最近发展区时,要找到合适的协助方式,帮助他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2)精修勤练 精修勤练是通过大幅提升某项技能的局部水平,进而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刻意练习。适合具备一定水平、想进一步提高的人。

  •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郑同学
    推荐

    本书源于其在斯坦福开设的一门广受欢迎的经典学习课。 书中用A~Z 26个字母归纳了26条原则,每条原则使用固定的写作模式,基本可以当工具书来使用,这些原则都有实证研究做理论支撑。很适合按A~Z的顺序把关键词背下来。 1.写作思路 名词解释(是什么) 原理(为什么) 如何运用(怎么办1) 运用的效果 如何培养这种能力(怎么办2) 容易出现的问题 好例子,坏例子 小结:名词解释,效果,原理,针对的问题,使用范例,容易出现的问题 2.26种方法 Analogy 归纳类比 这条说的是“举个例子,打个比方”的重要性,把归纳和类比放在一起,因为人擅长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这种抽象能力是高等智能的特点。 归纳一般指从同类事物中举例,而类比则跨度很大。我一直觉得擅长打比方的人比较聪明。 最大的收获是“举一反三”是不对的,至少要举两个例子。这就像机器学习中对样本量的需求,样本太少会过拟合。 不过人类智能还是很强大,它只需要两个样本。 Belonging 归属感 这条强调学习活动也是社会活动,即使是个人自学也是如此,人还是需要社会认同感的。 为什么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往往成绩较差,因为参与感不足。 去掉刻板印象才能发挥实例。强调归属感也可能流于一般的集体主义,我觉得关键差别在于是否尊重个体差异。 最大的启发是即使是一个人自学也可以想办法找社会认同感,借助网络其实有很多方法,比如整理学习成果写文章发布到相关社区,别人的点赞也是一个鼓励。 Contrasting Cases 对比组合 高手和初学者的一个区别就是高手能发现初学者发现不了的细微差别。 归纳是找相同点,而对比是找不同点。通过对比,学习者才能发现自己忽视的细节,或者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在针对一个概念举例的时候,不光要举正例,也要举反例。 Deliberate Practice 精修勤练 刻意练习是以退为进的练习方式,往往不做完整的练习,而是拆分成基本动作,去突破自己的缺点。 刻意练习必然是很累的练习,不是单单投入更多的时间就行的。 重点是“刻意”,属于找自己的茬的一种方式。 Elaboration 详细阐述 详细阐述是指用自己的方式把要记忆的内容和已经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挂钩效应,为以后内容的提取奠定基础。 这个联系方式无论时自然的还是很奇怪的,只要有助于自己回忆都可以,谐音、顺口溜都是常见的方法。 Feedback 反馈 没有反馈,就不知道自己学得对不对。初学者反馈需要依赖指导者,而高手可以自己给自己反馈。反馈最好是明确的、易于理解的、恰当时机的(太早会没有对比思考)、不影响情绪或自我评价的、有改进空间的。反馈做得不好会变成批评甚至否定。 Genaration 生成 生成指的是学习者通过各种手段来回忆学习过的东西,这是一种加强神经回路的方式,反之,反复阅读唾手可得的内容不是好办法。 生成最好有一定的困难,这样才能加深印象,这种生成回忆应当间隔操作,最好是相隔一个睡眠的沉淀时间。生成是强化详细阐述时的挂钩的。 Hands On 实践体验 动手强调的是人体的身体感知对学习的作用,比如旋转时感知动量,感知数字的多和少。 需要注意这种实践活动不要让人产生误解,应当具有操作空间而不是按部就班,应当引导到抽象层面而不是停留在身体感知。 对我的启发是教育小孩子要重视这一点,多动脑筋做一些教具。 Imaginative Paly 想象玩耍 很难将玩耍从孩子的生活中分离出来,单独讨论它的作用,它是孩子生活的很大一部分。 通过想象玩耍,孩子可以做不仅仅是眼前的事情,做一些抽象的事情,带入别人的想法。关于玩耍的讨论,有一本书《玩耍精神》。 Just-in-Time Telling 适时讲解 及时讲解强调先给学习者一定的探索机会,形成一定的体验,再讲解原理。 最简单的比如先考试再上课,比如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试验。 我觉得尽管完全重现人类知识的发现过程有时候很困难,但这种努力是值得的。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是很多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而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学,则能更好的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 Knowleage 知识与创新 注重效率的知识学习和创新是有一定矛盾的。只强调填鸭式教学,快速给出正确答案,那么学习者也会适应这种体制。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需要解决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至于解决的速度,至少不像闭卷考试那样紧迫。 如果说用时怎么用,平时就怎么练,那中国的普遍教育现状可能还差得太远。 Listening and Sharing 倾听与共享 倾听与共享讨论的是学习中分组合作这种形式的作用。以我的个人经验来看,这种合作在中国的课堂往往流于形式,最后小组中最厉害或最勤奋的人包办了一切。 好的分组合作,问题应该有特殊的难度,使之很难由单个人解决。 一种可行的评价方式可能是先单独评价,再整体评价,最后再单独评价。 好的分组学习产生的效果应该好于分组中单个人的最佳成绩,这不是一个以好带差的形式,而是发挥集体智慧的形式。 Making 动手创作 我个人觉得学习能较快进入动手创作的学习内容是比较幸运的,比如编程就是一种。 人会觉得创造是存在的意义之一。学以致用是人们学习的强大动力,一个优秀的程序员甚至可能都没有经过科班教育。再类似编程这样的领域,项目学习法是很好的途径。 Norms 规范 规范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很重要,我个人甚至觉得一个学习也需要给自己一些规范。 规范可以让人聚焦到重要的事情上,支撑共同的价值观。有意思的是,不同阶层的孩子所受教育的规范可能是不一样的,工厂的工人需要的是按部就班,而当老板则需要思维开阔。 所以可能给孩子订什么样的规范,也就决定了他未来的走向。 Observation 观察 观察式学习是很多原始部落的经典学习方式,我觉得现在的教学往往过于重视语言,连很多明明是动手类的东西也要不停的指示小孩。言传重于身教,孩子都会观察父母是怎么做的,而不仅仅是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Participation 参与 这里强调的是如何为学习者提供辅助,使其快速参与进学习项目。 易上手的项目刚开始辅助可以少一点,比如积木,复杂的项目刚开始辅助可以多一点,比如游泳。 要仔细审查辅助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比如填色和描红的作用旧不大。 Question Driven 问题驱动 好的问题能驱动人的好奇心去寻找答案。问题可以来自于实际也可以来自于精心设计的场景。 问题式学习可能不能很好的建立知识体系,但更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很像,只是不那么强调产出结果。 Reward 奖励 奖励包括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将奖励机制做到极致的是游戏,以至于有了游戏化改造学习的观点。 外部奖励的常见形式是代币系统,在内部激励不够时很有用,但是也容易扭曲学习的目的,需要谨慎实施。 Self-Explanation 自我解读 这点有点像生成式学习,但更着重在理解上,简单点理解,就是必须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所学,而不仅仅是鹦鹉学舌般记住书本的说法。这就需要不时停下来思考,尤其是在复杂的地方,这是学习主动性的体现,而不仅仅是假装很努力地在学。 Teaching 以教促学 这条结合上一条,基本上就是费曼学习法的内容了,能自己想明白还不够,能给人讲明白才是真懂了。 一个完整的教学包括备课、讲课、效果观察。在自学时,很难找到教学的对象,那么写文章,甚至内心假想一个学生都是有益的。 Undoing 纠正错误 有一些错误是孤立的错误,但有一些错误却是内在有错误的概念或错误的推理方式,好的老师要能预测学生可能在哪里出错。 个人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一般来说何难,但有意识地学习、洞察一些常见的思维谬误。 Visualization 可视化 一图胜千言,选教材要选图多的,写文章也要多画图,自己在解读材料时也可以画图。需要积累一些常见的画图的形式,比如四象限图、流程图、曲线图等等。 Worked Examples 参考样例 参考样例首先是容易按部就班的运行起来,其次是有参考价值。对某些问题,参考样例比问题法更直接有效,需要注意的是要能举一反三,需要做一些阐释,让学习者明白背后的道理。如果开发软件库,好的参考样例是必不可少的。 Excitement 激动兴奋 适度的兴奋而不是焦虑对学习是有帮助的,俗称打了鸡血了。喝点咖啡也许有作用,但也会对此产生依赖。 Yes I Can 我能行! 这谈到的是自我认同,需要学习者相信能力是可以进步的,不能遇到挫折就觉得自己没有这个天分而放弃。 除了智力,坚持力可能是更重要的东西。认清回报的大小及获得回报的概率,则能产生更大的动力。 Zzz 睡上一觉 睡觉对学习而言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必须的一环。慢波睡眠可以促进长期记忆的形成,甚至有研究表明可以播放白天学过的内容加深记忆。 考虑到睡眠周期,午觉要么小睡十五分钟,要么干脆睡一小时以上。不要牺牲睡眠去学习或者工作,得不偿失。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