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星球笔记

焦虑星球笔记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焦虑星球笔记
    春天般的张悦
    推荐

    本书涉及异常尚且不够异常,彼之异常,我之常态。部分行文逻辑绝对算不上严谨,原因分析也并不广泛多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此书把异常心里多归因于父母爱的缺失,而更多时候作者又在重点强调母爱缺失之害,那么对父爱的讨论呢?) 然而,阅读此书仍然是一次颇具意义的自我诊断,自我审视,自我和解之旅。虽说,几乎每十个怪癖我能中七八个这一点属实让人啼笑皆非,可知道我凭借自己后天的努力去认知成因,去改变现象,光是“知道“这一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就是自我肯定的开始,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 焦虑星球笔记
    努力站桩的奶酪🧀
    推荐

    1. 人是具有两面性的生物。任何人都有生活中的另一面,我们既有做正确事情的冲动,也隐藏着想要做坏事的冲动,这就是人。 2. 完美主义和洁癖症一样,都具有强迫自己维持事物完整性及秩序性的心理倾向。具有完美主义特质的人总是被束缚在正直善良的义务感中,无法将自己的本能随心所欲地释放出来。他们认为本能和欲望是污浊邪恶的。 对完美主义者来说,其最大的目的便是实现与预定计划相同的结果。而究竟为什么要反复强迫自己,这一点其实并不重要。反复追求同一性,可以说是完美主义者内心所具有的一种根本冲动。 所谓的完美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超越反复冲动,向更高层次追求的升华形态,而当这种追求一旦偏离方向,其基本的强迫性冲动部分便有可能表现出来。 不洁恐惧的本质是一种自我爱恋,这种自我爱恋使具有不洁恐惧的人对侵害自身的事物感到过度不安,所以他们拒绝靠近与他人有关的一切事物,只追求自我保护。 正所谓跌倒也要有跌倒的意义,把不完美时的自己以及凄惨的生活经历当作以后成功的种子。 3. 施暴者对对方施加暴力,证明自己才是支配者,同时享受到让对方服从自己的快感。人们之所以反复地去做一件事,是因为可以从中获得某种快感。沉溺于某种破坏性行为的人,只有过被人伤害的经历,也只体味过被人阻挠的心情。他们没有被爱护和尊重的记忆。 偷窃癖和过度饮食症这两种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小时候心灵深处缺失某种东西,使自身对所缺失的东西产生了一种饥饿感,结果被某种想弥补这一缺失甚至到过剩程度的冲动所驱使。对物品的贪欲,对食物的贪欲,其实都是爱的替代品而已。 我们可以从所有异常的行为当中找出一种典型构造,那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自我目的化”。 做作性障碍”,又称“门森豪森综合征”。门森豪森是一个喜欢吹牛皮的男爵,这位喜欢吹牛皮的男爵经常在人们面前展示他身体的伤痕,并骄傲地吹牛说那是他在一场著名战役中留下的伤痕。有一种行为与做作性障碍很相似,叫诈病。所谓诈病,只是简单地假装生病,它与做作性障碍不同的地方在于,做作性障碍不仅仅是假装生病,而是本人身上真实地存在着某种伤痕或是生病的症状。 4. 开创客体关系理论的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因,在对婴儿的观察中发现了婴儿客体关系发展中的两种基本状态。一种是如果事情没有按照自己所希望的进行,儿童会表现出对他人的气恼,会想去攻击他人,这种状态叫作“偏执-分裂样状态”,这是人在婴儿时期的典型状态。之后就会慢慢发展为另外一种状态——当事情无法按照自己所期待的进行下去时,儿童宁可责备自己,宁可闷闷不乐,克莱因将这种状态叫作“抑郁状态”。 克莱因把为了避免自身陷入抑郁状态而产生的防御方式叫作“躁狂性防御”。躁狂性防御的三种感情特征是支配感、征服感和轻蔑。这三种特征都具有借助自己优越于他人这一点来保护自己的心理作用。 5.矛盾性的特性之一,便是如果只是朝一个方向推动对方,并对其加以诱导或强迫,那么事情往往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自我否定就是一种自我目的化的行为。固执的根源在于严重的自我否定意识,自我否定的人正是通过绝对自我主义的傲慢来进行自我弥补的。固执己见的人陷入一种失衡的状态之中,他们一方面不会相信任何人,另一方面又是极端的自恋主义者。 如果孩子经常遇到去亲近父母反而被父母责难的事的话,孩子就会压制住自己的真心,并做出完全违背自己真心的行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和行为就不是真实地结合在一起的,而是相互矛盾的。这也就是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 6. 解离是指人的记忆或意识、人格出现不连贯的现象,常见的有失忆、多重人格等。失忆的正式称呼为解离性健忘,指的是人暂时丧失某一段时间的记忆。解离性健忘的特征在于,患者会选择性地忘记自己不想回忆起来的事情,以此避免直面残酷的事实,保护自己。 转换症状不仅通过引起身体上的某些症状来表现心理上的压力,而且还会使人获得某种“病患利益”。 当拘谨的现实人格遭遇巨大的精神危机,而敏感脆弱的心灵又无法保护自己时,就会发生人格的解离。第二人格经常带有保护者或者救世主的身份。 7. 我们把既是自身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他客体的这一存在称为自体客体。自体客体就是按照自己所想所形成的各种所有物,自己喜欢的玩偶也是一种自体客体。成为玩偶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母亲的自体客体。所谓的自体客体,本来是指婴儿在培养与客体的关系阶段,辅助其成长的一种过渡性存在。也就是说,通常自体客体指的是孩子的母亲。通过自体客体对自身要求的满足,孩子才能保持内心的安全感,得以逐渐成长。 8. 空巢症候群,是指一心一意将孩子抚养长大的女性,一旦孩子独立,她们就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从而患上抑郁症。 9. 固执性格的人对熟悉事物的依恋情绪格外强烈,他们对熟悉事物的变更及舍弃都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这既与本人不能灵活变通的倾向有关,也与无法斩断和人的关系及无法舍弃自己的所有物的心理有关。 10. 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失败和成功并非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失败和成功具有连续性,它们是彼此的必要条件,只是截面不同而已。 11. 对容易陷入二分法思维方式的人来说,哪怕坏事只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两次,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失败的,自己的将来也只能是失败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克服这种二分法思维方式呢? 为此,林内翰确立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叫作辩证行为治疗法。这种方法并不是以事物否定的一面为焦点,而是促使人们将事物的焦点集中在肯定的一面上。即使坏事发生了,其中肯定还会有些好的东西存在。辩证行为治疗法正是从这种角度来指导人们正确看待事态的发展。

  • 焦虑星球笔记
    月~蓝~💫
    推荐

    由精神科医生冈田尊司写的这本书言简意赅,但是书中内容却生动而充实,值得仔细阅读与思索。读后让我理解了许多原不甚理解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怪异的、甚至某些案犯的作案心理及其原由。       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知名作家或艺人会自杀?因为他们有“完美主义”情节,当生活不能如其愿获其偿时,即产生病态痛苦从而为自己完成一亇完美的“死亡舞台”。        为什么有妇女会帮助恶夫欺负弱势儿童或他人?是因为有“支配欲”的心态作怪,最深处原因是她不想失去恶友的爱,甘愿受其支配,甚至为了对方牺牲自己。这种人只有受到他人的支配,他们才会有安全感。        为什么有的人会不顾身份地位,不计后果地去为了偷窃而偷窃,为了饮食而饮食?因为这种行为者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快乐,伴随极其强烈的心理快感。       为什么许多人会有“恋物癖”,甚至把捡的垃圾堆满房间?因为他们曾有对物质饥渴的经历,可能来源于极度贫困生活,更多是与曾经有过爱的不足及孤立感,以至于通过对某物的执着来补偿自己的这一缺失。       书中还讲述了人的被迫害妄想、人格分裂、自恋、过度敏感、家庭暴力、自我否定、依赖症、固执等等多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怪癖心理。 最后作者提示:异常心理来源于“人类最根本的欲望,就是本能地将自己保护起来的欲望以及谋求他人认可和爱的欲望。当这两种欲望被破坏时,人们就会陷入病态的自我目的化心理或者自我绝对主义的观念当中,就会进入没有出口的追求自我的封闭电路中,又或是只能通过矛盾性或解离的方式引起自身人格分裂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 焦虑星球笔记
    Mrs. 夏 🐳
    推荐

    可以看出作者没有精神分析背景,分析问题实在主观和片面,问题也没有描述清楚。对人物的分析太单一。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有疑问,见划线部分。没法看下去。

  • 焦虑星球笔记
    上官竹轩
    推荐

    讲了很多种人格,全部都被归结于缺少父爱母爱。我觉得些许片面。

  • 焦虑星球笔记
    推荐

    書中的實例也可能是個體極端的表現 但原生家庭也的確會極大影響一個人的性格與處事方式 書中給出了許多耳熟能詳的人物:海明威、拜倫、川端康成、叔本華、榮格、薩德王爾德、三島由紀夫、羅素、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一邊癲狂的不可理喻,一邊又偉大的作品 不由得感嘆是天才,也是疯子 做為一個個體:人,比起那些成就,得到父母親平凡而無私的愛更加重要 不完美,才是完美

  • 焦虑星球笔记
    深蓝
    推荐

    开卷有益,书中解释了很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起码是我不知道的,有收获。

  • 焦虑星球笔记
    失智不愚
    推荐

    很多哲学家都具备极为反常的心里。扭曲的心灵催生天才的哲思,普罗大众用这样的哲思指导自己的心智,怪圏啊!

  • 焦虑星球笔记
    me
    推荐

    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异常心理的根源往往与童年的经历有关,所以,对于孩子的保护不仅在于身体,更重要的是关注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 焦虑星球笔记
    若春和景明
    推荐

    心理学类的书籍,我最害怕的就是,遇到反复解释一种心理现象的表述方式。 对,病态心理的人,他们的行为,对于我而言,可能难明白。但是,举例说明是很好的方法。这本书,多处重复解释,有点抠字眼的赶脚。但是,例如数据、引用事例等,解释一遍都可以让我记忆深刻。 好比如三岛由纪夫。

  • 焦虑星球笔记
    二雄
    推荐

    这本书应该会写的很轻松,选择实例,然后用心理学的知识推测根源,描述这种因果关系。 很多观点是废话,不看这本书的人都懂。 很多案例都是选择有名的作家,心理学家,或者社会上哗众取宠的报道。 作者认为,异常心理偶尔会存在,是普通人的正常的状态。但是纵观整本书,都是非常极端的难以让人产生共鸣的异常极端的现象。 我原来以为这是一本让人察觉自身情绪,自我溯源,自我治愈的书籍。但实际上,这是一本更偏向于吃名人各种怪癖的瓜,冠以心理学研究的书。

  • 焦虑星球笔记
    小沐如
    推荐

    《怪癖心理学》 百度上说:“一般适合学心理学专业的人都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对任何事物都特别敏感,对细小的东西很敏锐,尤其是具有超出常人的敏锐的洞察力,观察仔细;其次是心理素质比较好,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静下心来去处理,不惊慌失措,能泰然处之;最后是喜欢独处,善于思考,能享受孤独和寂寞,一般性格不太外向的人适合学心理学专业。” 对于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要跨专业考研,教育学与心理学应该是很好的选择。回到本人身上,性格敏感+性格内向(很多大人都说我性格内向,我却自认为开朗😂,这就是双子座本座吗),却不敢学心理学,其实是因为我觉得学心理学后,更容易了解对方也能够揣摩对方真实的心理状况,这于我而言,本身就敏感细腻,已经能够知道很多事情了,如果知道得越多,压力也就越大,宁愿自己过得简单一点。可能我比较自私吧,想要涉及心理学,更多的是想要关键时候自救,别让自己丧以及太难过,如果能不知不觉地帮到别人,那肯定更好👏 这本书里面,作者通过写完美主义、不洁恐惧、罪恶快感、依赖症、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等怪癖,让我们尝试着去接受自己,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阳光和阴暗这两面,很多著名人物,比如说有“被害妄想症”的夏目漱石,“只爱朋友妻”的罗素,被遗弃的“玩偶”叔本华,被当做女孩养大的王尔德,一定要杀死上帝的尼采,害怕“黑狗”的海明威……在学术上有很大的造诣,在生活中有的却是遍体鳞伤,甚至奇奇怪怪。 这本书里面讲到的完美主义和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我深有体会,并且为之烦恼。我想事情做事情,总会想着先顺一遍,预想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害怕犯错,比如说我说了这句话,我有时候就会考虑下一句应该怎么回,说得好听点叫未雨绸缪,说得不好听就是想太多了。关于非黑即白,在我以前的世界里,我讨厌她但你喜欢她=你不喜欢我😐,要是这件事别人说你是对的=我错了,其实还有很多中间地带,我们不必非争出个结果,渐渐地,我知道了,有些话哪怕我知道,我也不能说。毕竟,人们常说,我们可以用一年学会说话,但是却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最后吐槽一下这本书,作者在这本书里面,总是在说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内容透露着尼采、叔本华、王尔德、罗素等人性格的形成,与母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通篇很少提父亲,那我想问:爸爸去哪儿了。 教育从来就不是父或母单方的事情,马伊琍在朗读者里面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往往在孩童时期,父母给了你爱的满足,这样会让一个孩子很有安全感,尤其对一个女孩子。如果有一个非常非常爱她的父亲,这个女孩活在世界上,会很有底气,如果有一个非常非常爱她的妈妈,这个女孩很会懂得自尊自爱,也会懂得爱自己。(非常喜欢这段话👍)

  • 焦虑星球笔记
    龙龙 芙芙 优斐斯 华熙肌活
    推荐

    后面有一些内容感觉是在凑字数,有点繁琐,前面还是很不错的,也让我收获了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这本书不能说是一本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因为有一些理论可能还有待推敲,其很多例子多数是靠“分析”但未得到客观的证实,不过不妨碍对一些奇怪的现象所作出的反应的理解。

  • 焦虑星球笔记
    白晨红
    推荐

    太长见识了! 这些名人们的内心世界, 太让我意外了, 太让我惊讶了。

  • 焦虑星球笔记
    Rosita
    推荐

    以简单的方式解释了很多常见的心理“怪癖”,最后一章让人如释重负。一直以来保护自身价值的完美状态无法维持,自我否定就会再次邪恶地露出头角。…追求完美的人生,是根本无法真正保护自己的。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