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微表情心理学
    新晴
    推荐

    原本是想好好读下这本书的,但也许机缘未到吧——竟然,读不懂!书中好像并没有给“边界”下明确边界:家庭、爱情的责任义务可以因为避免受伤而规避吗?如书中的一个例子:给流浪汉20美元,却不能因为这人全拿去买了一瓶酒而不快吗?因为怕受伤,所以先跑路,这是我这次读这本书的感受……敬请方家指教。

  • 微表情心理学
    Judi~ 🍀
    推荐

    个人觉得本书主要讲两点: ①边界的概念是什么?怎样划分自己的边界和别人的边界? ②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利用边界的概念去思考问题,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写作特点:逻辑性不强,西方人思维比较发散,另外就是案例较少。 实用性:如果将之运用于人际交往,在中国这种边界感较差的人文环境下,偏弱。不过如果用以修身养性倒是不错,四星。 可读性:通俗易懂,学习掌握一种新颖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推荐一读。

  • 微表情心理学
    👾小叶子🍃🍃🍃
    推荐

    两星。翻译水准差,扣一星;结构混乱,扣一星;内容一般,再扣一星。倒是很符合20/80原则,去粗取精后,还是有一些发人深思的真知灼见的。 这类自我成长、心理和脑科学相关的书籍,一贯是我最喜欢读的类型。而这类书的作者,一般来说都保持着学者的严谨。即使有的人文笔一般,但大家都能把事情说得很清晰,层层深入,在结构上经常使用“先解释原理,后阐释应用”的方式。于是,不管是首次阅读,还是往后查询,都有章可循。 当拿到这本书时,我还是抱着比较虔诚的态度做了笔记,没有拿做消遣类书籍翻阅。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不然我就会荡失在“完全没有概括章节内容”的章节标题里,凌乱在“有的长篇累牍,有的无疾而终”的章节划分里。更别提全文的混乱。做笔记,是力图打一个一个的结,看看最后怎么衔接起来。 本书书名为“自我边界”,书中通篇只使用“边界”,并且没有特意给出定义,大致意思是“用以区别事物的不同”。仔细看下来,了解这是一种心理边界,有点类似于阿德勒的“课题分离”。如果你以为这种心理边界只针对于人际关系,就太天真了。作者似乎是把“边界”作为一个解除烦恼的武器。所以人际关系只是它的一个应用,因为人际关系关系显然会产生烦恼;“边界”还负责解决生理上的焦虑、抑郁,以及常见的负面情绪反应。 我不得不说,一开始看见作者描绘的这个前景时,我是很兴奋的。因为我一直被自己的情绪反应所困,关注的很多书籍都是心理自救书籍。我的失望,不是作者的论述完全没有用,而是他野心过大,导致不够丰满,经常语焉不详。 回到本书的中心——为什么“边界”可以解除那么多烦恼呢? 因为我们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我们的本能,即出于恐惧的“战逃反应”(真的是没有哪本书不提这个概念)。除了现实的威胁,还有很多不安全感是出于我们的不确定性,发现我们控制不了局面,而原因都是我们混淆了边界,把一些不属于我们的问题纳入了自身;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当然控制不了。比如,你控制不了自己的孩子,因为ta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控制不了外界的客观事实;你控制不了别人的反应。 那么边界如何处理这个局面呢? 在人际关系上,边界说,这个问题不属于我,属于对方;我们要尊重对方的选择,甚至犯错的权利;我们要接纳对方的意见,即使不认同;我们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对对方的感觉负责。 在情绪反应上,边界说,先等等,为自己的反应划界:为什么我一定要按大家惯常的样子做出反应呢?我一定要生气发脾气吗? 当然以上的一些归纳,只是局部,出于我个人注意力的偏好。在全篇弥漫着大量概念,比如恐惧、能量、压力、大脑、杏仁核、童年经历中找出脉络,我也是觉得心很累了。 以及一些我觉得相当深刻的摘录(可惜了,像遗珠一样弥漫在混乱中): * 你们中的一个人一定认为自己是可以让别人产生特定的感觉、情绪的,但他人的感受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是由他们自己的体验、需求以及能够影响他们反应的任何其他事物决定的。 * 尊重:这里的尊重并不等同于宽容他人所做的一切行为,同意他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我仍然有权坚定地,以尊重的态度表示不赞同,将之称为愚蠢的权利好了——不过谁才是裁判呢?(别人有权利做蠢事,即使你看不惯,也是别人的人生) * 为了将内心的矛盾减到最少,最重要的就是在任何方面都要对自己诚实,包括自我交谈的时候。如果你想的和说的不一样,那你一定会陷入困境的。如果你外在没有体现出来,那你的内心一定是不安宁的。 * 批评他人的优越感:这个问题要特别注意,因为一个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我们通常会忽略,而出现在别人身上,我们就会指责。这样我们的感受会更好,因为批评了别人不受欢迎的特质,我们就产生了一种满足感——即使别人的特质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 他人的要求:有人向你求助的时候,你先问自己“这个问题属于我吗?”,这听起来很不近人情,但是,却能够让你摆脱复杂的人际关系。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属于我的吗”,这让你在做出反应前能够先思考一会儿。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快速做出判断,看看你所面临的这个问题,是否真的是因你的言行举止而起,或者是否和你有任何关系。

  • 微表情心理学
    ann2
    推荐

    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到不在于厘清“边界”,事实上,因个体的人的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标准的“边界”的划分方案。 本书运用科学的语言告诉我们,我们意识是有一个成长过程,从婴儿到成年,大脑意识的形成,以及处理情绪与理智辨别的工作原理。 最有价值的部分我认为在于提示我们,大脑要随身体的长大而训练出独立的理性思维模式,得出我们处理事务的最优方案,并敢于承担责任。 不能指望一本书可以帮忙给出类似问题的标准答案,我们只能透过读书,理性的思考,通过大脑更深层次的运行,独自处理和外界的关系。

  • 微表情心理学
    爱我中华🇨🇳
    推荐

    当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该怎样依靠他人获得快乐——事实上,没有人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我们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由自己负责的,所以也应对我们每天遇到的事件做出的反应负责。

  • 微表情心理学
    陈俊
    推荐

    生活中要养成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边界问题,更要学会认清自我感性与理性的边界,这样才可能增加自我思考的能力,提升生存效率。

  • 微表情心理学
    灵卿来
    推荐

    【生活中90%的问题,都是自我边界不清导致的。】【掌握边界的概念——可以帮助你获得对情绪的掌控感,身边人会感觉舒服,你的人际关系也会流畅。焦虑的想法随时可能入侵,无论是我们醒时还是睡着时,因为它们源自我们的大脑,而我们的大脑是从不休息的。当你睡着时,它们可能让你惊醒过来,而白天的时候,它们可能会让你产生焦虑感。事实上,没有人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我们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由自己负责的,所以也应对我们每天遇到的事件做出的反应负责。我们的最佳状态就是均衡利用自己的情绪和理智。】

  • 微表情心理学
    青见
    推荐

    自我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许多问题与矛盾,都是边界不清造成的。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自己的心理距离和空间,它们控制着我们和别人的亲近距离,即使是亲密关系中如胶似漆的情侣,也不能毫无底线的闯入。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插手他人的事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所以,遇到他人的事,应用有“边界焦点”是非常重要,因为当事双方都能适用,而且意义重大。 边界不清的对内表现:面对压力无法坚持自我,不懂拒绝,大包大揽,容易对别人的感受和问题负责,专注于爱与无私毫无底线。 对外表现: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对别人指手画脚。

  • 微表情心理学
    陆旭龙
    推荐

    都说,不与君子争荣誉,不与小人争利益,不与庸人论长短。然而,我们这样做,真的是对了吗?《增广贤文》有言:“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为什么会怎样?这或许又是一个认知问题,内核是不知道人际关系的临界点。因此,面对指责、猜疑和恶意,我们需要培养强大的自我边界感,清晰地认识:人际交往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是不能尺量的),是自我防御的思维模式。一个自我边界清晰的人,能洞悉人一切,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令人失望的是:这个世界缺少的就是感同身受或推己及人。当然我们无权要求别人都有同理心,因为所有人只是想做回自己而己。比如说,我们常说的职场“食荤者”,其实是一群精于世故、不避讳利益、善于掌控局面、能够设立恰当人际关系临界点的人。

  • 微表情心理学
    🍀沐子🍀
    推荐

    在熟悉的关系 也要有边界,只有同频共振的人才能互相识别、互相欣赏。@  孤独的刺猬🦔👧

  • 微表情心理学
    娇娇,
    推荐

    乔治·戴德,心理学硕士、法学硕士。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协会成员、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人际关系、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自我边界的建立能帮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与权利范围,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在本书中,心理学家乔治·戴德以边界理论为支撑,结合心理学知识与治疗实践,帮助读者放下边界不清带来的压力与情绪波动,收获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的能力。 ①边界的概念是什么?怎样划分自己的边界和别人的边界? 边界是文明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中的许多太多问题,都是由于边界不清而造成的。我们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由自己负责,所以也应对我们每天遇到的事件做出的反应负责,这也就是自我的边界,掌握边界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情绪的掌控感,使人际关系变得更为流畅。 看了简介,觉得是自己需要的内容,因为以前到现在都是一个边界模糊,大包大揽,容易对别人的感受、经历、情绪等等负责的人。 一句话概括书的内容核心:自我边界就是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书中有一些不知道能不能称之为“科学”的内容,让我认识自己的恐惧、缩小模式、情绪、压力等等是怎么发生的,然后在接受作者的这个观点,或者方法。我所能控制或者负责的只有我自己。 能让我觉得好的书就是能被我生活有帮助用起来的书,让自己变得轻松!一种新的思维工具。 非常值得花时间去感受的一本书。可以帮助我解决一些在亲密关系里面收到困扰的问题,情绪和感受。那些突如其来的情绪抑郁,莫名其妙的僵局,这些原来是可以通过认知里面划清边界来打开。通过边界意识可以将自我的情绪转化为能量以合理的方式释放出去来解放自已。 不能指望一本书可以帮忙给出类似问题的标准答案,我们只能透过读书,理性的思考,通过大脑更深层次的运行,独自处理和外界的关系。 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利用边界的概念去思考问题,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西方人思维,另外就是案例较少。 实用性:如果将之运用于人际交往,在国人这种边界感较差的人文环境下,偏弱。不过如果用以修身养性倒是不错, 学习掌握一种新颖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推荐一读。

  • 微表情心理学
    天河垂玉
    推荐

    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是自我边界,怎样明确自我边界。 所谓自我边界,就是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不要纠缠不清。有了这条看不见的边界线,就划清了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与权力,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焦虑或内疚。 看了这本书终于明白:很多麻烦事其实就是边界不清造成的,比如父母干预儿女的婚姻问题就属于边界不清。 人与人之间不仅有“边界”,还有“边界焦点”。这是概念十分重要,它要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作者说:“边界焦点”提醒你,即便你自己或大部分人都不喜欢,你也不需要通过阻止他人表达观点来表达你的观点。 “边界焦点”还提醒我们,如果某人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那么除了他们自己,再没有人能帮他们摆脱这种感觉。即便是帮助他们挽回局面,也会让他们感觉再次受到了伤害。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感受,因此,最终还需要当事人自己找到方法处理自己的情绪。 这本书还教我们怎样去调节自己的情绪,理智地面对问题。比如当身体某处受伤,怎么处理呢?那就要接受疼痛这个现实,而不是逃避。接受疼痛,就等于你实施了控制权,有了控制权,压力感就小了。如果选择逃避,不再使用疼痛部位,大脑对其操控的神经回路会慢慢萎缩,久而久之,就真的不能再用啦!我认为这个说法真的很重要,谁能保证一辈子不受伤呢? 还比如,当你抑郁的时候,可以通过中等强度的体力运动,让身体释放出内啡肽。这是让身体感觉良好的化学产物,是一种类似鸦片的衍生物,能抑制痛感。伴随着肾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释放,我们就产生了良好的感觉,在这些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内啡肽变成了一种强效的抗抑郁剂。原来总听人说要多运动以保持身心健康,今天才明白运动使人愉快的道理(不由感叹: 幸亏看了这本书,不但明白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且还学到一点儿宝贵的医学常识。) 由此可见,即便没有抑郁症,也应该多运动,以便让身体释放内啡肽,使自己时常保持良好的感觉,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弄明白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边界”,会让生活更加简单,头脑更加清醒。

  • 微表情心理学
    薰衣草
    推荐

    《自我边界》简单的说:自我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许多问题与矛盾,都是边界不清造成的。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自己的心理距离和空间,它们控制着我们和别人的亲近距离,即使是亲密关系中如胶似漆的情侣,也不能毫无底线的闯入。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插手他人的事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所以,遇到他人的事,应用有“边界焦点”是非常重要,因为当事双方都能适用,而且意义重大。 边界不清的表现:面对压力无法坚持自我。不懂拒绝。大包大揽,容易对别人的感受和问题负责。专注于爱与无私毫无底线。

  • 微表情心理学
    Emma
    推荐

    跟边界清晰的人交往起来真的舒服。 是最近和咨询师聊得最频繁的话题,很多人际关系的烦恼,会随着“边界“的划定而消失。 有“病”治“病”,没“病”看书。

  • 微表情心理学
    俊杰
    推荐

    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所谓自我边界,就是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越俎代庖,不指手画脚,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风,不知敬畏,没有底线。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的许多问题与矛盾,都是边界不清造成的。经常被人“带跑”,面对压力无法坚持自我。不懂拒绝,觉得自己必须对每个热的要求说“是”。大包大揽,容易对别人的感受和问题负责。专注于爱与无私,以至于忘记自己的底线。以上都是自我边界不清晰的表现。 自我边界的建立能帮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与权利范围,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在本书中,心理学家乔治·戴德以边界理论为支撑,结合心理学知识与治疗实践,帮助人们放下边界不清带来的压力与情绪波动,收获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的能力。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