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推荐这本书。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本书把心理学涉及的内容大致浅显讲了一次。我觉得这让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希望可以自己去读一些更专业的心理学书籍。
自我是超我和本我的妥协这个说法新颖,对欲望升华而不是压抑和道德经君子为腹不为目相照应,全篇都很好。但举的列子不太适合,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决定他对社会的体验是好是坏,而且把矛盾归结于贫穷在我看来不太应该,或者说去学习荣格的心里学舔狗一样期待环境改变我更倾向于改变环境或者换个环境。总体来说这书还是不错。
简单看了一下作者、目录、推荐序,打算看看这书。 作者系江苏台《最强大脑》科学顾问(就是DR魏那个节目),推荐序其三是江苏台一哥孟非写的,有点意思哦。 作者在得到开了心理学专栏,内容与本书差不离,就是本书要更通俗一些,涉及到的专业名词要更少。但是简单看了一下章节设置,有每一章节主要内容的的自测环节,延续了专栏里的风格。 但这本书仍然还只是科普,不够系统。如果想系统学习心理学,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和经济学一样,心理学是一个多范式的学科,有很多很多的流派对于同种现象有不同世界观下的解释。执着于某一个流派会变得魔怔。
心理学这门学科在我们国家起步晚,本土既没有好的心理学著作,没有自己的心理学流派,也没有重量级的心理学家,我们现在做的更多的是从国外的心理学流派和心理学家处取经学习,消化后再转给广大受众。但是,由于国外和我国的文化底蕴不同,历史不同,所以在构成“外部环境”这个维度上,中与外示大相径庭,所以我特别想看到我们本土的心理学家自己关于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这本著作立足于人、本国环境、本国文化等。但本书不是。 在看到本书书名的时候,我以为哪怕它不是我理想中的样子,最起码也应该是一本纵轴为时间横轴为各大心理流派、包含心理学历史上著名的实验、各个流派的创始人等这样的著作。但读完后,可以这样说,和想象中迥然相异,本书一半像鸡汤,一半有学术意味;有心理学实验,但很多实验缺少翔实数据,实验的描述也避重就轻,读起来时时需要质疑一下,是这样么?作者是认真写的吧? 可但是,不得不说,作者从认识自我、掌控自我、超越自我三方面讲述,自然而然将一些心理学流派和心理学实验分门别类放到各个框架里,结构和构思还是很用心的。而为,最重要的是,书里的很多语句、很多应对人生难题的方法很有醍醐的效果。如果不对本书抱有太多学术方面的期待,而是把它当作一本如何面对自我面对人生困难之书,就很好。 所以,我调皮地认为本书书名如果是《用心理学煲鸡汤以指导生活》就很完善了。[偷笑]
我们都以为时间是疗伤的圣药,其实时间从来都不是,重新评价才是。因为没有吃到的葡萄,经过我们的重新评价,我们会相信,这些葡萄本身就是酸的。
作者写的行云流水,读起来也脍炙人口 总结下关于幸福,最重要的是能否关注当下,把握当下,不管是处于富足还是贫困。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我们认为自己老了,其实就真的老了,老与不老之间是由我们的心态区分的 又岂止是衰老这个概念,人生过程中跟多事情的结果都取决于我们相信什么? 当我们理解了心理的秘密也就打开了灵性之门,潜力的神兽就会释放
好书,通俗易懂,全书三个部分,认识自我,掌控自我,超越自我,有深入的理论基础,但是案例分析又很容易理解,给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方法,也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阅读的过程就是疗愈自己的过程,非常值得阅读💛
第一次阅读心理类书籍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二次是【遇见未知的自己】,第三次就是这本书了。 对照前两本,我觉得这本书更易懂,代入感更强,也更容易理解。书中会用具体的实验例和事例来进行举例,每一部分的描述都能让即使是心理学小白的我也能读懂。从书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了不少关于心理学的知识,对心理学竟然产生了兴趣。是一本非常好的、值得阅读的心理学书籍。
全书总结: 1.通过科学,我们获得了自由;而通过心理学,我们将获得幸福。所以,人人都需要学点心理学。 2.情商,也称情绪智力,包含情绪理解、情绪控制和情绪利用三方面的能力。 3.意识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只有在必要时才会在线。意识不是用来做选择,而是用来理解选择。 4.自我的形成与成长的过程,便是“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和“未知我”这四个“我”分离与融合、合作与博弈的过程。 5.我们的一生,就是一个从追求控制感、获得控制感,到最后失去控制感的过程。真正的控制感,其实就是活在当下。 6.专念:真实存在只在此时此刻。忘记已知,保持无知(保持客观性/好奇心/可能性)。宽容,不做评判。 7.战胜焦虑:正念(身心合一/重获掌控感)和理性情绪疗法(塑造合理信念)。 8.延迟满足的本质:保持当下均衡发展的前提下,把尽可能多的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慢慢来,反而快。 9.拖延,是对未来的失控。行动是解决拖延症的唯一办法。 10.自尊 = 成功÷抱负。自尊不仅取决于成功本身,还取决于对于成功的预期。 11.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模式,因为人的思维模式蕴含了无限的能量。 12.真正健康的情绪只存在于低强度的正性情绪这个象限:愉悦轻欢。
这本书澄清了我的茫然,让我以更加平和、更加清晰的状态看待自己的情绪、审视自己的内心。与自己和解,勇敢、轻快的前进。 感谢刘嘉老师,以一年半的时间和三十年的心理学学习实践经验写就了这样一本好书。
还是不错的一本书。其中有一章讲到控制,觉得最为精彩,值得反复咀嚼。降低期望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方法,我们需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但往往越穷的人越短视,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需要满足最基本的需求才会对下一个层级感兴趣,所以受到物质方面的局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但一旦我们拥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后,就需要把目光放长远,获得长期的利益而牺牲部分短期利益最终是值得的。
通过心理学和哲学解释如何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通俗读物,有很多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例子,值得一读。
“后来岁数大了才明白:别人是怎么想的,其实一点也不难懂。“将心比心”四个字,就足以知人论世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个字,就足以闯荡江湖了。” 书中一方面讲心理学,一方面讲鸡汤。但对于心理学,还是像引号里老罗说的这样,确实如此。
全书都是阐述自我这个主题,更加像一篇文章,而不是一个系统的书
通俗易懂,容易入口。全书构架较为散乱不影响内容充满有趣的内容。另外难得一见国内的大家写作有引用文献的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