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本好书,值得推荐! 第一,很多心理学上的东西,书中讲的,和生活比较,和自己的很多经历、很多想法一对比,让你觉得“原来是这样”,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第二,读完后,让你思考很多,收获很多,可以应用于生活、应用于怎么调试自己,让自己能活得更轻松、更有意义些。 第三,文字特别通俗,非常好理解,好领会,读起来不费劲、读得懂。不像很多书,包括很多名著,用词生僻,晦涩,或者绕来绕去,或者用些奇怪的表述方式 不知道是故意“标新立异”,还是有意“特立独行”。 总之,这是一本有用的书!期待第三本、第一本。
深入浅出,简单易懂,阅读起来很容易上手,每次读心理学都是治愈自己的过程,很高兴遇见这本书,让我拨开迷雾,重新审视生活审视自己
整本书并不长,并没有涉及太深奥的心理学知识,更多的是为读者提供一种健康,或者说能够让人不至于抑郁的思维模式,总共分为三个篇章:认识自我、掌控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幸福。 第一篇:认识自我主要是讲述意识和潜意识、理性和感性的之间的关系和冲突,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不过度压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而是从根本上去理解和面对。 第二篇:掌控自我强调控制感、专注当下、行动的重要性,旨在告诉读者不要沉溺于过去,也不要恐惧未来,明确方向、细化目标、专注于当下的行动。 第三章:超越自我,追求幸福其实是在讨论人类的终极话题,如何获得成功和幸福,最重要的论点是成功和幸福分别属于不同的世界,即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客观世界获得成功并不一定会让我们获得精神世界的幸福。 在非常焦虑的时候,找到了这本书,在整个阅读、思考的过程中,渐渐平静了一些。实际上,书里的内容很多都会在我们安慰别人的话语里出现,甚至被很多鸡汤提及,确实印证了“道理我都懂,但是我还是不开心、不幸福…”,主要的原因在于高度信息化的世界、让我们看到太多诱惑,渐渐变得浮躁起来,我们总在思考为什么他可以?却很少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相信能够想明白这两个事情的人,不能说过得有多么开心,至少能够不那么焦虑。负面情绪是被周围环境所影响,但都是自己选择的,我们完全可以不这么选择。
推荐,读完这本书可以让你重新认识自己,同时对创业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追求幸福,你应该读这本书。
最大的感受是从表现进行了总结,转化为“知识”。人们总是对于未知的东西感到恐惧,人们也正通过学习知识来抵消这份恐惧。
其中的许多观点让我对于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任何状态都是自己选择的。
心理学是一门教人追求幸福的学科,所以,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一方面可以提升自我认知,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别人的了解,最终提升幸福感。
刘嘉老师还是没把全部本事拿出来,最硬核的心理学,更接近数学和物理,只是经由不同元素的调剂产生绚丽的世界。 如果这本书是为了给读者说明清楚怎样构建完美心理世界,赋予读者建筑师的职能,那这种半上不下的赋能,大概率是盖半路就垮下去。 入门或通识才是最重要最基础,最需要大师的。 后续两本在哪里可以看到啊?
对心理学感兴趣,推荐。看第一遍我浅显认为书中内容是大家都知道的,没啥新东西。当我看过其他相关书籍再回来读一遍,解开了我心中一些疑惑。有种正知的感觉~
这本书围绕着本我、自我和超我中的自我来展开,包含认识自我、掌控自我和超越自我,又从这 3 个部分展开一些心理学概念,作为一本入门书很不错。 不过感觉里面很多都是作者引用的别处的概念,对于一些事实的引用也没有标注来源,难以信服。
还是比较推荐这本书的。 这本书好在能用便于理解的话,让读者理解一些通识类的心里现象,然后引领读者学会化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困境。或许从专业角度,这本书不够深入,但是从大众读者角度,这本书不错。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统而又全面的介绍了心理学。这是本人人都值得一读的好书,如果想要生活变得更好又愿意付出行动的话!
终于来反思前段时间读的书了,果不其然,忘性之外的,才是自己真正收获的。 记忆最深刻的是“行动”是“拖延症”最好的良药,初读只觉得笔者说的这不是废话?现在细琢磨来,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不无道理,或许只是产生的机理需要从本我出发而已。 提到本我,社会心理学将其定义为最原始的欲望,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本能,至于“本我”要不要遵循规则,我想,世无其二,天翻地覆🤣(叛逆思维 overover,其他的想不起来什么了,至于为啥一般呢?因为话说的真的很白,略读没反思,精读没时间… ①“当勃艮第僧侣举杯畅饮酩酊大醉时,我们看到了肉体与精神的握手言和,看到了欲望和理性的水乳交融。” ②“泰然自若并非真勇敢,真勇敢是带着害怕前行。” ③斯基感叹道:“人工智能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智能机器是否能够拥有情感,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情感的机器是否能够实现智能。”
书名为《心理学通识》,何为“通识”? 汉典中有三种解释,分别是学识渊博的人;学识渊博;广博的知识。根据书名,可以推测此处的通识应该指的是广博的知识,可是书中三章“认识自我”“掌控自我”“超越自我”的内容真的配得上这个书名吗,我认为是不配的! 本书中,作者大段大段地陈列自身的观点,看似非常的合理却不可证伪,如此心理学岂能称之为科学心理学,顶多不过是心理学中的人文心理学罢了,有些内容甚至连心理学也算不上,作者是否真正了解过当今主流心理学,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一系列西方神话传说的介绍,克尔凯郭尔、斯宾诺莎、怀特海的引用,差点让我以为介绍的是哲学呢,虽然说心理学的诞生要归功于哲学和生理学。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学家说”等话语,是我极其厌恶的,没有提供文献参考,你让我如何相信你的一家之言?介绍的一些心理学家的实验也令我深感震撼,同样没有列出参考文献,重复性如何、显著性高不高、样本代表性,我们通通不知,你让我们这些读者如何相信呢? 误人子弟罢了,心理学通俗读物还不如去读《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科学性、可信度可比这个高多了。
实际上,国内并没有心理学派,我们所了解的心理知识都是从国外传播进来的。但是像梦的解析潜意识之类的专业书籍,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入门阅读还尚且困难。 我觉得本书特别适合作为心理学的入门书籍,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各类心理学派的了解,以及运用起来的炉火纯青。他把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实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给普罗大众,让我们构建起来一个基础的、完美的心理世界。 也许,你看它的目录和文章的各类实验会觉得枯燥乏味,是的,我一向不喜欢罗列各种实验数据的书,看起来很深奥难懂。但,这本书我却花了20多个小时细细读完了。我不仅读进去了,有段时间,甚至还沉醉其中。 有些人会说,这些都是作者的观点。但试问,哪本书不体现作者的思想呢?作为中国心理行业的前辈,甚至一个学者,我觉得作者的些许观点的确帮助到我更系统地了解到我的生活。因此,我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但标注了数条观点。 总体来说,我很推荐此书作为心理学的入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