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Irene🕊
    推荐

    咨询师在工作中调动的力量和思维是非常考验人的,保持敏锐的同时处理繁杂的信息。常说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咨询师也是。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王子坤
    推荐

    “任何生活的挫折,都可能是一次自我成长的大好契机。” 作者把理论知识融进十个很有代表性的个案之中,在这些案例中不仅可以看到来访者的蜕变,也可以看到作者作为咨询师的成长,很有启发🤓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冷月公子
    推荐

    弗洛伊德曾言:“在这间屋子里,任何一样东西都具有象征意义。” 很不错,不枯燥,意犹未尽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小龙虾我们走
    推荐

    刚开始我不懂“登天的感觉”有什么寓意,只觉得书名有些“俗”,就一直搁在了书架上。机缘巧合下我翻开了这本书,才发现由于我的偏见,我错过了多么棒的一本书。作为心理学爱好者,我读了过大量的心理学书籍,有些较为晦涩,有些过于通俗,而这本书结合事例介绍心理咨询原理和技巧,深入浅出,毫不费力就让人对心理咨询有了更深的认识。国内的心理咨询真的太落后了,我当年考完心理咨询三级证书,完全不知道该作何使用,倒是在产后抑郁的时候,伯恩斯的认知疗法帮助我逐步走出了困境。自此我爱上了心理学,也发现了心理学的无穷魅力。希望以后有机会深钻细研。准备再读读作者的其他书。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启智启慧启善@照看心相
    推荐

    心理咨询医生 和身体保健医生 同样重要。后者 医治肉身的创伤,前者 治愈心灵的伤口。🙏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茉莉
    推荐

    一本很好的心理学科普书籍,写了十个咨询案例,通过该书了解了登天的感觉,自我感觉良好,了解了同性恋,还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掘潜意识里的东西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专心认真阅读
    推荐

    本书的第一部分记述了作者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经手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涉及爱情、婚姻、职业选择、新生适应不良、同性恋等一般心理困惑的咨询,也涉及人格缺陷的矫正及潜意识作用的解析等特殊心理障碍的治疗。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实际都是心理问题。作者在处理这些心理案例的过程中,展现出非凡的心理咨询的神奇技巧。本书的第二部分记录了作者与其督导之间的相处故事,说明了心理督导制度在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助心理咨询师更美妙地舞蹈于心灵之巅。本书这一版本新增5万字内容,将督导部分分为十讲,广大读者将会更有针对性阅读。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没有尾巴的鱼
    推荐

    好几年前就被人推荐过这本心理咨询学的入门书,一直到今天才拿起来读。它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地以案例分析方法介绍心理咨询的书。书名《登天的感觉》,给人一种莫名其妙,但又想一探究竟的感觉。其实读完整本书,甚至在开头作者就给心理咨询学下了定义。心理咨询学就是要使人对自我感觉良好,犹如登天一样。每一场心理咨询的成功,就像是咨询者与问询者一起体会一次登天的感觉。心理咨询学的宗旨不是替人决策而是助人自助,简单来说就是帮助来询者完善自我,增强自信心。       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想不通,失落,抑郁,会想到去找人倾诉。首先如果你是问询者,那你不要指望心理咨询师帮你做决定,那是不可能的。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只会让你更加相信自己,启发开导你去自己做决定,所以我们终归靠的是自己。如果你做为被问询者,就是被倾诉的那一方,你要做到多听,少说,不要过多干预对方,强行表达你的观点,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心理咨询的基本功包括同感力、洞察力、觉察力和沟通力。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是当事人,不能够感同身受,但我们要给予来询者我懂你的感觉,以便于他更好地倾诉。作为倾听者一般有四种反应:愣说不听型、愣听不说型、愣听傻说型、善听会说型。我们肯定要努力做到最后一种善听会说型,用两个耳朵多去听,一个嘴巴少说。拿不准的,就不要说。 心理咨询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到,它一点也不神秘。总之记住一个原则吧:渡己不渡人,倘若要渡人,切忌先渡己。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悠然
    推荐

    融概念与技巧于文中,娓娓道来,不知不觉间,枯燥的心理咨询治疗概念理论你就读到了![呲牙]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Muse💋洪淼淼
    推荐

    这本书,是心理学杜老师,在课上当做案例来讲的,正好微读里就有,不用花钱也不用等快递,太幸运了。 ❤️杜老师推荐了几本书,翻看了一下,都是偏小说风格,是我较少涉猎的文风,讲故事的方法,确实易读性更好些。任何人都能轻易上手,甚至被吸引进去。因此,这本书拿来做心理学科普读物,是极好的。 这本书讲的是岳晓东老师在哈佛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的10个个案。既有对个案的感性认识,又有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知识。 我也为几位朋友做过“心理咨询”,所以我在读的时候,总是在反观自己的作为,和岳老师所讲的相比照。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心理咨询的宗旨不是替人决策,是助人自助。 也就是说,不能由咨询师来告诉你,怎样是好,怎样是坏。来访者与咨询师,咨询师与督导,之间都是平等互利的关系。 咨询师,应该是一个出租耳朵的人。心理咨询是听与说的艺术。他不仅仅是普通的安慰,让你开心,最重要的是像拐杖、像探照灯一样,陪着来访者,从不愉快的经历里发现成长的良机。 🧡这本书很有脉络,开篇先铺垫一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然后分列10个不同的个案故事,做本书的主体;最后再讲和督导接触后,对心理咨询事业更深层次的看法。 在故事部分,也都按照“个案背景,个案分析过程,咨询画外音,外挂心理学小知识”这个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性很强。 只是让我诧异的是,讲故事的时候,老师的言语充满了温和的力量,光是看他和来访者的对话,都感觉像有一只温柔的大手,包裹住了受伤的内心。而岳老师在理论部分,文笔却显得有点古板、枯燥、乏味。 不过幸而,作者的条理性非常强,有趣的部分和无趣的部分,泾渭分明。读者完全可以只挑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 💛“个案篇”中,前两章都教会我很多。 第1章 “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不仅让我再次观照“比较”的问题(与自己比较,与他人比较),也让我首次从咨询师角度,学着和别人一起携手解决问题。 第2章“我对姐姐怀有深深的内疚”(也就是杜老师在课上举例的故事),让我重新看待“倾听”的作用,还学会了很多心理学专业词汇,比如“反移情”、“阻抗”、“格式塔疗法”等。 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第5章,那个考试作弊的故事。我太喜欢岳晓东老师在纪律委员会和校领导唇枪舌剑的那一幕了,简直就是儒雅的大英雄,钦佩钦佩。平时接待来访者的时候,岳老师那么平和柔软,面对问题的时候却铿锵有力,真是让人想要尖叫~! 💚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学生统一做问卷,我当时可能答的不好,就被安排去大学心理咨询师处,做过一次非常短暂的咨询。印象中我拘谨中带着抵触,咨询师也没跟我聊太多,然后就翻篇了。 因此,看到这本书,看到岳老师这样细腻儒雅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觉得他真是我们国内咨询界的财富。 我也因此,觉得未来在咨询过程中,要更有耐心,长期地跟踪个案,陪伴个案走出暂时的阴霾,“登”上幸福平和的“天”。 所以这本书很适合像我一样,未来的“心理咨询师”从业人员。普通人就算只是当做故事来读,这本书也是很有趣的。 《 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2016)》-岳晓东/著 书籍分类:文学/科普 心理学 难度指数:★★☆☆☆ 推荐指数:★★★★☆ 很多详细书评在公众号 种草机M酱(54/150)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起风了。
    推荐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作者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医者仁心。看着一个个愁眉不展来做心理咨询的人最后都重展笑颜,颇有种化腐朽为神奇之感。 心理咨询真是太奇妙了!它可以在交流之中,彻底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式。 书名《登天的感觉》,光看书名,有点摸不着头脑。但经由作者的解释,倒是觉得很有意味了。 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对自我感觉良好,犹如登天一样。它竭力使人们积极地看待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本书一共十个案例,采取案例还原加案例小结的模式。其中有三个个案让我印象深刻,心有触动。 一个是第6章,标题我恨我的冷漠。佳莎因为室友的自杀而深感愧疚。因为室友在出事前几天有两回想跟她聊天,但都她挡了回去。 她为自己忽略室友的求救信号而追悔不已,无法安睡。而室友的自杀,更是触发了佳莎内心对表姐之死的自责。佳莎的表姐五年前也同样是服安眠药自杀了。 当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而我们又深涉其中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有预见性地在当时就做了什么来阻止。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所以佳莎才很难释怀,因为她心里一直觉得:我要是能想到在那几天多找她说说话、多陪陪她,也许她就不会出事了。 但就像作者劝导佳莎的,你认为你真的有能力这样做吗?那样做又能帮助她们多少呢? 你总是觉得你本来是可以挽救她们的,但你没有想到,她们问题的解决已经远远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她们需要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甚至去看医生。所以你为自己未能及时挽救她们两个人而懊丧不已,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必要的。 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却还要继续生活下去。但有些事情是我们当时能力所不及的,即使我们真的做了什么,也不一定就能改变什么。 我们能做的,是吸取教训,在日后变得更加细心,更善解人意。再遇到有人面临人生的重大危机时,帮助他们找专业人士求助。 一个是第9章,标题我们的缘分尽了吗。卫红出国留学后,与留在国内的丈夫志刚人生之路逐渐有了分歧。两人未聚则苦思,相聚则苦斗。矛盾在丈夫志刚来美陪读半年后,集中爆发。 “我不明白我想多读点儿书有什么错,难道我一定要拿我的婚姻去换哈佛的博士学位吗?难道我们有了各自的事业就不可以有共同的家庭了吗? 我承认志刚讲的这一切都是事实,我是不像以前那么纯情可爱、温柔体贴了。可这儿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又要读书,又要写作业,又要打工,又要争取奖学金,现在还要操心志刚的事儿,我能不变吗? 我就是不明白一点,我来美国,不就是为了多读一点儿书吗?难道女人就不能比男人多读些书吗?难道女人就一定要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影子吗?难道男人就不能屈尊做一回女人的‘狗腿子’吗?” 卫红的这三段诘问,全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她渴望作者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身份能给她一个明确的解答和方案。但心理咨询的宗旨不是替人决策,而是助人自助。 作者通过一步步地引导,启发卫红自己发现问题根源。卫红总是在强调自己出来读书是无可非议的。从她在国内背着志刚联系出国留学,到拿到硕士学位后来哈佛读博士,再到现在让志刚出来陪读,始终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无可非议的,是可以理解的。 她总是为自己想得太多,而为对方想得太少。卫红想要继续学习深造没有错,丈夫志刚想要回国发展也没有错,但是事业与家庭的冲突,不是一个孰是孰非的问题,而是一个得失平衡的问题。 而所谓缘分就是心灵上的沟通,如果想保持这段缘分,双方就必须想方设法保持这份心灵上的沟通,这通常包括相互的谅解和必要的妥协。 生活总是有得有失,不是一味地得到。卫红的心结在于,她追求更多的学问及更高的学历,实则是以牺牲个人的婚姻为代价的。但卫红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把婚姻失败的责任大多推到志刚身上。可人生哪里有两全其美呢?选择了一种生活,就得放弃另一种生活。 另一个案例是第10章,标题走出心灵创伤的深渊。慕贤因受文革的影响,不被自家保姆善待,小小年纪就被小孩子们拖去游街,挂牌子,戴高帽,各种批斗,变得沉默寡言,无法与人正常交往,似乎永远生活在自我的世界当中。 慕贤二十七岁了,可他的有些言行举止还不及一个十七岁孩子的水平。这个案例最触动我的部分,是慕贤父亲对他的爱和坚持。 “我为他的事不知请教了多少医生,大家都说他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可当时国内根本没有这种服务。为了他,我放弃了在国内的事业发展,跑到这里来当个实验员,不就是因为美国有心理治疗的服务。” “可惜一场‘文革’浩劫,不光使他变成了一个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也误了我自己的前程。如果我留在国内,我想我会有望入围科学院学部委员的,我的学生都进去两三个了。而现在,你瞧瞧,我几乎成了慕贤的保姆啦,唉!” 正如作者所说,每个患有心理障碍与疾病之人的痛苦,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全家的。慕贤能走出自我的封闭世界,首先要归功于他父母。没有他们多年来爱的付出,慕贤是不可能彻底转变的。 而作者更是功不可没,用其专业所学,在适当的时候,给了他们适当的推动,帮助慕贤逐渐恢复了正常人般的生活。 “慕贤如能学会与人正常交往,那就是对我最大的报偿。”这真是一句让人热泪盈眶的话。像作者这样善解人意的咨询师,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面对来访者不太愿意敞开心扉时,作者的一番引导话语亦是如此触动人心:我不把自己看作神仙,可以解决平常人的所有问题。但老实说,你现在正面临着人生中一个重大挫折,你需要有一个可以很好理解你的人来伴你走过这段痛苦的历程。 遇上如此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的幸运。心理咨询并不是一件易事。一如善解人意是需要人们一生一世修炼的功夫,心理咨询要求人不盲目地以己度人,更不能戴上有色眼镜看待来询者,更要保持终身的学习。 其实每一个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都如同一只迷路的羔羊,而心理咨询师就如同能帮其指引方向的牧羊人。若每一只迷路的羔羊都能有幸遇到善解人意的牧羊人,那么他就能找到归途,体验到登天的感觉。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理理思
    推荐

    这哪儿是心理辅导案例故事分享,简直就是:我听一听,你说一说,你的世界就更美好了的神话故事分享… …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确实
    推荐

    案例很典型,通过这一个个案例,我愈发了解自己了。爱一个人不是在爱中了解,而是了解了再去爱。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微明
    推荐

    书中前半部分对十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父母指责,并将自己的人生寄托子女” “不想上哈佛了” “选择自己向往的职业,还是听父母的?” “爱的人劈腿了,都是她的错?” “学生作弊,如何让他承担错误又成长” “亲密的人自杀身亡,都是我的错” “第一次面对同性恋问题” “来访者爱上了咨询师” “婚姻矛盾,劝分还是劝合” “三十岁了还像个小孩,还能恢复正常生活吗?” 其实,不只是对10个具体问题的再现与探讨,更是对隐藏其中的咨询师常犯的一些问题的剖析。常读常新~ 至于书后半部分 咨询师与督导的“爱恨情仇”……俺也想有位督导带着我走一段😭,但现实来看,只能靠自己了~

  • 自愈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yellow画吉桑
    推荐

    首先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的陈宝国教授在普通心理学课上推荐的这本书,通过岳晓东教授在哈佛心理咨询实习期间的真实案例分析和与督导教授的对话,把心理咨询师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了一个简略的梳理和展示。 从每个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力,到咨询师个人成长应注意的方法和避免的误区,再到心理咨询室空间的装饰风格要求,最后延展出心理咨询方法技巧与风格不同流派的讨论。整本书理论性很强,通过案例中的故事让理论变得很有带入感容易理解,即便不是从事相关行业的读者也可从中学习到很多提高个人沟通情商和正确的安慰和疏导他人不良情绪的方法。 书中有许多值得记忆的知识点,我简单梳理其中一部分个人认为比较核心的内容。 一,心理咨询师的四种基本功:同感力、洞察力、觉察力和沟通力。 同感力:同感力是指能够准确体察把握来询者内心感受的能力。它要求咨询师尽量与来询者情感对焦,思维并轨。它是咨询关系确立与推进的关键。 洞察力:洞察力就是指咨询师能够对来询者的认知、情感、行为之动机与相互关系进行归纳总结、透彻分析、深入探讨的能力。换言之洞察力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和视野来归纳总结人的行为表现。 觉察力:觉察力就是指咨询师能够认识并化解自我偏见、偏好及个人在咨询过程中的欠缺。他也要求个人能够及时体察内心变化及自我状态。主要包含【自我觉察】包括移情觉察、偏见觉察、人格完善觉察、自我防御觉察等。【行为觉察】包括口头语觉察、常用语觉察、体语觉察、副语言觉察等。 沟通力:沟通力就是指咨询师能够与来询者有效沟通,对来询者的主述能够把握要领,对自己的意念能够准确表达。换言之沟通力就是咨询者与来询者交流思想,表达意念,寻求共识的能力。其中沟是手段,通是目的。沟通力包括言语和体悟,也包括非言语和副语言的。 二,同感力的误区。 心理咨询师不同于心理医生,咨询师与来询者之间没有病患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关系,所以咨询师应避免因为同情或同意对方的观点改变中立的立场,造成不必要的感情泡沫。学会更多的倾听与询问挖掘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心理咨询师不是要替别人做决定,而是通过平等的沟通让来询者自己找到最适合的方式与自己妥协,所以心理咨询真正的意义其实是让来询者在咨询过程中增强内心的自我建设从而达到心情愉悦的体验,这也是让来询者感到是自己帮助了自己走出内心的困境,所以才有了书名“登天的体验”。 三,关于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指的是来询者在咨询过程中将强烈的个人情感转嫁到咨询师身上的现象,如因为咨询师的倾听和沟通而表现出爱慕与依赖的倾向,又比如在沟通中将内心中愤怒或悲伤的情绪带到交流当中,这都属于移情反应,如双方不能重新回到平等中立的沟通关系就会掉入情绪陷阱导致沟通失败。这也是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职业操守之一。 反移情则正好相反,是指在沟通过程中咨询师将个人对事物的喜好与价值观带入到交流当中去,引导来询者按照自己认为更正确的选择思考,这都是心理咨询的大忌。心理咨询师要做的是分析观察来询者的内心情感状况,并用心理学的原理分析后通过沟通技巧引导来询者自己走出困境,而不是帮来询者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如书里的实例案例中,咨询师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主动引导同性恋选择和学生的专业选择问题。 书中还有许多新鲜有趣的心理学名词解释,我在这里无法全部罗列出来,希望写出的这些能帮助你们了解本书的概况,至于更加艰深的人格分析和各种心理学大师们所研究的心理疗法就等着你们自己去书中发掘了,能作为你喜欢上心理学的入门书相信作者也会很高兴的。 换个方式看自己,愿你不再有难解的心结,也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增强自己的情商与看待他人的角度,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9.11.21      星期四     洛阳    晴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