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愤怒

控制愤怒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控制愤怒
    向光生长
    推荐

    有对就有错,有压抑就会有愤怒,有矛盾就会有冲突。我们的身心必需处于正常的平衡状态才能健康快乐,凡事不能过度,否则就会打破平衡。为了让自己安全的存活下去,我们不得不以一种另类的方式——神经症人格保全弱小的自己。 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里讲述了因我们内心的冲突导致的几种神经症:顺从型,对抗型,疏远型的不同表现和各表现间的相互强化制约以及它们得不到解决的后果:畏惧,精力耗尽,绝望和可怕的施虐倾向。最后作者在多年的临床研究工作中总结出了各种神经症的解决之道,让患者去觉悟,慢慢的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自己完整的人生价值体系。 每一种神经症倾向都是防御,每一种防御都是为了获得安全。神经症患者如此,我们同样如此。一切都是一切的防御,我们看到的世界也许很多都是相反的。

  • 控制愤怒
    尚璇千寻
    推荐

    我们对神经症冲突如何破坏人格的认识越深,就越想尽快知道如何解决这些冲突。不过我们都知道,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靠回避、靠意志力,还是靠理智的决定,都是力所不及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且只有一个办法:从人格中产生这些冲突的因素入手,这是釜底抽薪之策。

  • 控制愤怒
    月照山河
    推荐

    卡伦·霍妮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书中很多分析是很深刻的,不过这本书可能也并不会让很多人都喜欢。心理学读物就是如此,如果你没有遇见过类似的问题,就会不知所云,给上差评。但如果你曾经遇见过同样的问题,就能感觉到被解剖刀划过的痛感,并且能看到病变部位在刀下一层层地展露出来。我个人认为,内心的冲突,即内耗,就像只发热不做功的机器,耗能却没有产出,确实是会造成种种问题的。 书中将个体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顺从型、对抗型和疏离型。 第一种是顺从型人格。 顺从型人格的人亲近他人,他们渴望获得别人的喜爱、赞扬、帮助、保护、照料和教导。他们向别人坦白自己的无助,有时甚至把无助当成一种手段,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是进行自我防御:“因为我的软弱和无助,所以你的爱、你的保护、你的谅解都必须给我,而且你还不能抛弃我。” 他们不相信自己,没有自己的想法,会认为别人比他们更加优秀,会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很没用。他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拿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看待自己。别人越是夸他们,越是喜欢他们,他们的自尊感就越强,反过来,别人越是骂他们,越是讨厌他们,他们就越是觉得很受伤。 顺从型人格的人为了和别人和谐相处,做人一点都不张扬,但这种行为也很可能是他为了压抑自己的手段;他们也可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友善和服从,所以对别人占自己便宜的事情,表现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也很可能是他在隐藏心中想要利用别人的想法,不想被别人发现。他们坚信人都是善良的,但是事实却一次次出现相反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这真是一种打击。他们偶尔会表现出易怒的情绪,这其实就是患者的敌视情绪被压抑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爆发的结果,当然,这些爆发显然和患者对温暖和温和的要求并不相符。在患者看来,自己对别人的要求显然不过分,也不自私,那么自然就是自己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这样的话,患者当然不能忍受这种情况。所以,他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误。既然忍不了了,就表示那些敌视情绪已经没办法压制,进而就是怒火的爆发,甚至会引发头痛、胃病等身体的功能性障碍。 第二种是对抗性人格。 对抗型人格的人认为,这个世界就好像是一个角斗场一样,他们相信丛林法则,追求个人的利益。他们喜欢控制别人,要么是直接动用手里的权力,要么是用间接的做法操控所有的事情,比如体贴地关心别人,或是想办法让对方觉得有被自己控制的义务。他们认为这个社会充满了竞争,渴望获得权力。他们会利用别人和算计别人,把别人变成对自己有用的人。不论是对待金钱、声望、人际关系等,他们的想法都是“这能给我带来什么”。 在性格上,他会给人一种严肃、态度强硬的感觉。他们想要成为一名斗士,并为此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他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每次和别人争辩,他都会竭尽全力。他们心中想的只有胜利,对于输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也做好了随时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准备。他们有一种机敏的“现实主义”意识,十分重视谋略。但因为他们排斥情感,内心情感变得贫瘠,也会使他们失去了创造力的来源。在他们看来,连无私的享受都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他们很深地压抑着自己。他们的价值观就是弱肉强食,即强权就是真理,他们也会主动去认识那种影响力很大且很友善的人,以此作为向上的踏板。 第三种是疏离型人格。 疏离型人格的人往往感受不到情感,他们像对待生活一样,用“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这一点很像《局外人》了)。他们的内心希望能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保持感情的距离,只是表面上看起来还能够继续和别人交往,事实上,他们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决定,不用爱、斗争、合作或竞争等任何形式,和别人产生情感上的关系,就好像在自己周围画上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进入的“魔法屏障”一样。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参与”,自给自足的需求,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一个疏远自我的人总是会觉得自己很“特别”,一旦发现自己没有得到别人特殊的对待,就会产生一种被忽视的感觉,这会让他非常生气。通常来说,不管吃饭、睡觉还是工作,他都希望自己是独自一个人。他不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别人,因为他害怕别人的打扰。在他们看来,自己内在的优美品质很容易就能被别人看出来,根本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自己那些隐藏起来的优点,也很容易让人感觉到,同样不需要去刻意表现,他们不喜欢和别人竞争。与别人保持距离直接导致他产生了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感觉,这成了他表达优越感的另外一种方式。 他们最大的需求其实是绝对的自由,远离群体,是因为不想被影响,也不想被欺压和管束,更不想承担任何义务,可以说目的是消极的。他们压抑所有的情感,甚至不承认情感的存在,任何亲近的和长期的关系,都一定会对他的独处产生影响。人际关系以外的那些情感,在受到压抑之后,很可能会在书籍、动物、大自然、艺术、食物等领域变得更加活泼。那些疏远自我的艺术家们,在青少年时期,经历过对感情失去兴趣甚至是讨厌感情的过程,但是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他们却能产生深刻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的那种深切的感情体验,在梭罗的《瓦尔登湖》中有着很好的表现。有时候,患者会把自己变成一位禁欲主义者,这是因为他害怕自己沉醉于某种高兴当中,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自由。这是一种很特别的禁欲主义,我们有一种更好的说法,叫作自我限制,因为这种禁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否定自己和折磨自己。 相比另外两种类型的人格,疏离型人格所表现出的多种矛盾倾向更加明显。在患者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这些倾向。这一类往往先经历了顺从依附和对抗,才形成了自我疏离倾向。与另外两种类型的人格截然不同,疏离型人格的价值观相当矛盾。他对自以为是的自由和独立看得过于重要。在分析期间,时而会对怜悯、善良、慷慨和自我牺牲这类品质孤芳自赏,时而又会将丛林哲学和利己主义那一套凌驾于一切之上。这种矛盾的表现令他自己也感到奇怪,然而在理智上,他会坚决否认它们的冲突本质。分析师必须了解整个结构,通观全局,如果只顺着一个方向卖力挖掘,只会越来越困惑,最后钻进死胡同。要知道,自我疏离是患者最擅长使用的绝招,分析师的分析通道每每遭到封堵,就像船上的防水隔舱被关闭一样。 如何化解内心的冲突 这些倾向是不相容的,然而又容易共存于一个个体之中。自身三种倾向同时变得猛烈会让他置身于强烈的冲突当中。人格的混乱和缺失,是造成神经症的原因。只有不断饱受内心冲突煎熬的人,才会得精神疾病。我们所处的文明,决定了这些冲突的种类、范围和程度。如果这种文明传统保持不变,那么个体产生的冲突就会非常少,可供选择的种类自然也不多。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和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文明的快速转型期是可以共存的,在这个时期内,人们有无数个可供选择的对象,但真想要做出一个选择,却并不容易:在想法上,他既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可以随大溜儿;在生活上,他既可以独自生活,也可以融入某个集体;对于成功,他既可以羡慕,也可以无视;对于孩子,他既可以进行严厉的教育,也可以不管不顾;对于男人和女人,他既可以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也可以用相同的态度来对待;对于两性关系,他既可以认为是情感的外显,也可以认为是单纯的欲望;在种族问题上,他既可以看不起其他种族的人,也可以认为种族并不影响人的价值。这样的选择还有很多。这类选择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文明中的人必须要经常面对的,这一点不容置疑,所以,在这方面有冲突发生,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大多数人在面对这些冲突时,总是会被意外的事件所控制,别人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在被拉进矛盾当中后,根本就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忍不住做出让步。这就说明,对于这些冲突,他们根本就没有发现,更没有任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甚至连想都没想过。 神经症的核心就是基本冲突,即因为矛盾的态度而产生的冲突。我们性格的塑造、人生目标的制定以及信仰价值能否实现,都和人际关系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种神经症本质上都是一种性格障碍,心理分析的任务就是对导致这些神经症的整个性格结构进行分析。想要发现矛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首先要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才能引起冲突并指引我们做出决定。根据临床经验,患者会摆出各种各样的防御姿态来阻挡分析工作的进行,分析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会一帆风顺。对于患者来说,他为了解决自身冲突所做的各种努力,包括他的态度和各种倾向,都有其主观价值,而当分析师想要破解他的这些努力时,患者必然会见招拆招,设置各种障碍,所以他也不可能透露真正的领悟。当分析师针对他的冲突进行分析时,他的全部心思都会花在证明自己的冲突并非冲突上,因此想让他认识到他的某些特定倾向实际上是相互矛盾的,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有时患者需要主动去体验冲突。想要让自己的内心获得更多的自由以及更强大的力量,就必须要在遭遇冲突时,拿出勇气去面对它,同时尽量去寻找解决办法。勇气越大,自由和力量来得越快。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

  • 控制愤怒
    Arthur
    推荐

    首先顺一顺那个有趣的时代: 叔本华先于尼采看出生命悲剧的实质, 尼采在看过之后、提出了生命作为审美才有存在的意义、强力意志、狄俄尼索斯酒神精神等,告诉我们生命在看清生命悲剧的实质后要拥抱这些,即用审美的方式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同时代,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的观点、以及性本伦的观点(这主要由于那个时代习惯把最终问题归结于生物因素),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相当于自己走出了一条路出来, 接着这本书作者便也是弗洛伊德派的,当然弗洛伊德并不全对、所以你可以看到作者在很多方面否定弗洛伊德。 弗洛姆呢、稍后一点、与此书作者有过一段恋情。我很喜欢弗洛姆、很喜欢他的观点。推荐大家读,我在很多评论都说、尼采与弗洛姆也许是这个世界的答案、或者说生命的答案。 这本书呢,从人的基本冲突出发,即个人成长的生存需求(自我需求)与社会环境(父母、习俗、社会)给予(索取)之间的冲突开始,人要生存,就要与社会发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就发展出来了几种性格(顺从、对抗、疏离,当然我认为人都是几种性格的杂合),而一旦人在儿时在关系中形成某种性格,这也就代表这个性格因素在指挥着你活着,有好有坏,全看你是如何最初发展这段关系的。 而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大多数人便这样活一辈子,幸运的是,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也能做到更多,修正自己的情绪、性格,以和平和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将更多的生命留给自己,感受自己的生命,感受自己存在的力量。 比较难的一点便是如果让自我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然后去面对,去解决,大多数人遇到问题便逃避,结果换了个人,换了个环境,问题依旧存在,所以敢于面对自己很重要,心理学这面镜子让我们很好滴看到自己,有缺陷的自己,我不是说追求完美,而只是让自己更能有力量去感受生命、拥有爱的能力。 我们的生命在于 我们敢于做决定 我们敢于承认之后的责任 我们做自己乐于且善于的事情 我们热爱的事情 我们拥有爱的能力 我们能感受生命的力量 敢于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以一种与自己、与世界都平和安静的心态 有机会 路上见。

  • 控制愤怒
    茅台@滨
    推荐

    在此:真心佩服那些能把这本书看到结尾的微友,你们的内心是在是太强大啦!请恕我直言、这种类型的书,太楛燥、太乏味、太难理解了,我已经很努力的试着去阅读和理解;但是越读越分不清楚谁才是一个完全的正常人?甚至怀疑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一个完完全全的正常人?本人乃一介草民,学识浅薄,对书评若存在偏激或不实之处,望其各位海涵与谅解。谢谢!

  • 控制愤怒
    微生俊潇
    推荐

    看完这本书一月有余,中间因为种种理由未能把书评写完,或是因为拖延症,或是因为脑子里出现两个吵架的小人,一个说矛盾具有普遍性,所以内心有冲突很正常,没必要小题大做。另外一个小人又说道冲突就是冲突,这就是不平和,不正常的,这俨然内心冲突的具象化。于是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拖延到了现在。 芸芸众生,生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貌似在不停的和冲突为伍,大言不惭地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客观事实和主观意愿绝大多数都是相违背的,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构成了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的人生。与其说我们害怕冲突,不如说是害怕为了规避冲突我们很可能会走上的歧路,把自己导向不可控的方向。 但是面对冲突,我们真的有那么多选择吗?神经症人格,或是顺从,或是抗拒或是疏离,我们呢,可能会恐惧可能会精疲力竭。可是我们是不是把冲突想得太过夸张,我们的想象力放大了它的负面作用,同样加剧了对我们内心的蚕食。而当我们决心要去改变,毕业前想好了月薪低于八千可不干,几次三番面试碰壁后只敢弱弱的问上几句有没有五险一金。当我们踏上职场准备大展手脚时,却发现这也不行,那也不可以。人到三五,职业到了瓶颈期,而身体精力却开始走下坡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这时候我们真的有选择吗? 前天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来,说道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原来还当宝贝供着的研究生大街上一板砖砸过去可能就会砸伤几个。身边的朋友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天天嘴里张口闭口说的都是“卷”,好像已经成了悬在很多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也不知道今日的安定祥和会不会是暴风雨前的平静,这是一个让很多人失去了安全感的年代。 我无意去述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面临的苦难,即使是好像已经说了很多了,我更不想去用一些鸡汤来鼓舞。位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漩涡中央的我们,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书中对于如何去化解冲突,并没有多少明确的笔墨,也许,应了那句话“道阻且长,行且降至。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 控制愤怒
    木生林
    推荐

    冲突与选择 (木生林 想法) 阅读《我们内心的冲突》的关键词语是,冲突,选择。神经症患者无意识冲突,那么结果是无意识选择,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终日。想起胡适的语录,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不由我联想到,冲突对应宽容,选择对应自由。这么一想,病态会缓解许多。为什么?宽容的态度对待冲突,冲突是常态。当我们宽容的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冲突的困惑不会显得不同寻常。选择是为了不再受到压制,寻得人生的自由,当我们明白冲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宽容的对待选择也是正常的,因为选择不一定就是选择了自由,冲突仍然隐含着。所以,我想说,冲突比选择更重要。胡适是温和的人,但是,他的选择毫不犹豫。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选择充满了冲突,这种冲突,我们大多数人是根本无法接受的,几乎都得患上严重的神经症。所以,宽容比自由重要,冲突比选择重要。 生活在不真实的自己囿于的环境中,从不说压力山大的内心所承受的无法摆脱的困惑是心理不健康的来源。 聪明是能够容纳任何人看见或想到的东西,智慧是能够看见或想到任何人没有看见或没有想到的东西。 霍妮提出的神经症(或者说病态人格)与社会文化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是她对心理学理论的一种重大贡献。 文化因素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或者说构成了我们的生命元素,离开文化因素而单纯考虑心理就好比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神经症(或者说病态人格)患者不仅仅是对于外在的矛盾,并且有着强烈的内在冲突,由之于内心的懦弱、无知、狭隘与封闭。寻找外在的医治没有内在的支持是得不到根本治疗的。走出自我的愚昧与封闭是改变神经症的重要一步,开放与接纳自我。 阅读霍妮的关于神经症的心理分析,感觉到她述说得非常详细,令人信服,但是,她往往没有给出有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我理解霍妮的意思是,我们经常与环境(外在)产生冲突沉积为内心冲突,渐渐变得愈加强烈,受到成长经历与个性的影响,无法解决与摆脱,并受其煎熬的内心冲突,这个是患上神经症的主要原因。 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耿耿于怀,性格懦弱、敏感、多虑、缺乏安全感与内倾性的人面对着选择,甚至于面对情感认知方面,尤其表现突出这些问题,无所适从,不知所措,陷入不能自拔的困惑。不解决这些自我认知的问题是无法摆脱内心冲突的。这个也是成长中的问题,不要回避而是勇于面对,走上心智成熟之途是健康成长的过程。 决定前的冷静、明智,决定的坚定、智慧,决定后的承受、坦然,是建立在自己拥有完整的价值观上的,是心智成熟的呈现。 神经症冲突是无意识的,下意识的,潜意识的,因为没有意识指示他的言行。那么,这种言行缺乏明智,丧少理智,出乎常人意料之外。 性格倾向的形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的影响。纵观自己的成长经历,我的性格形成除了天性那点其余大部分是受到家庭祖辈与父辈的影响打下的烙印,后天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探索与学习有所改变,但其基础的东西还是存在,难以改变。本性难改大概便是这个意思。 《十一种孤独》开篇的短篇小说〈南瓜灯博士〉里的男生文森特·萨贝拉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阅读用霍妮的心理学著作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神经症(病态人格)心态,会产生现实的意义以及意料不到的体验。比方说,耶茨的《十一种孤独》,卡佛的《大教堂》,毛姆的《人性的枷锁》等等。 亲近他人、抗拒他人、疏远他人这三种态度反映与人交往的心理,同时也反映内心冲突与性格顷向。 处理或对待人与人,换句话说人与社会关系,构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反过来说人际关系影响着性格顷向的形成。改变自己首先从认知亲近他人、抗拒他人、疏远他人这三种态度上开始。 个体划分为三种类型,顺从型、对抗型和疏离型。我可以说划在疏离型内,年轻时叫逃避,年老时叫隐居,这个是神经症的边缘,说不定在不自觉中陷入病态人格。 顺从型神经症患者主要体现在自己的压抑,在冲实的世界里,他一直处在接受,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状态中,并形成一种力图说服自己的理论,比方太宰治所说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一切过错不管有没有根据,一股脑全揽在自己身上,上忧郁症是迟早的事情。想想曹操是怎么说的,宁愿我负人不愿人负我。把曹操的话借一点点过来用一用,离开神经症人格会远一点。 人有时候活在别人的眼中,或者说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得到别人的赞扬、认同。比方说发表在朋友圈的东西非得有人点赞,大妈冲着儿女说,快给老妈点个赞。假如得不到,心理受到的打击就象崩溃一般。这个可以认为是毛姆所说的人性枷锁,其实是一种神经症。如何来摆脱这种心理障碍?喝饱睡足就是为了做好自己喜欢的事,做好自己应该的事情。 神经症患者正因为自己无法解决或解脱内在与外在、内在自身的之间冲突,日积月累才成为患者的,所以说,不但不能解决冲突反而会伤害到自己的情况。 顺从型神经症患者,包括其他神经症患者,其一症状是无意识,其二症状是强迫症。强迫性用在自律方面并非毛病,过度强迫便成强迫症了。强迫症是偏见、偏激的,顺从型是被动的,发挥在反抗型的身上,主动的走向极端,这个危险的。 觉得而且是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被拒绝了、被忽略了或是被侮辱了,这个不仅仅限于患者,即使不少正常人也或多或少也存在这种心态。不要说患者活得累,平常人活得也累,稍不留神还不明白哪句话哪个举动得罪了某人,引起被拒绝了、被忽略了或是被侮辱了的惦记,这种狭隘封闭的自我陶醉的心态不抛弃的话,离开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不会太远。 "亲近他人"是青年的态度,"抗拒他人"是中年的态度,"疏远他人"是老人的态度。看起来,我已经经历过"亲近他人"青年的与"抗拒他人"中年的态度,渐渐进入"疏远他人"的老年的心态。只要不是陷入强制、僵硬、盲目和排斥,还可以算得上稍稍离开点神经症。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自我疏离可以帮助某些作家、思想家、艺术家与诗人获得一种表现潜在创造力的契机,但这并不是说创造力产生神经症的自我疏离。有一点是可以肯定,他们在神经症悬崖边走来走去,一旦走火入魔便患上神经症。假如这样的话,即使找霍妮来治疗,恐怕完全治愈也是很困难的,武功全废了。 疏离型人格患者的主要特征是把自己封闭孤立起来,这种封闭导致我们所说的封闭症,这种孤立导致我们所说的忧郁症。虽然,我并不完全明白封闭症、忧郁症与神经症,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区别与关系,但是它们有一个共通点,疏离他人。 神经症患者不知道如何来做选择,做不了任何决定,无意识告诉他所做的任何决定会付出哪怕是一点点的代价,这个是他无法面对的恐惧。殊不知做出的一个决定即使是付出代价,只要这个代价并不会是致命的,为他下次做出决定带来的信心与勇气有着重大的意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就是小公务员这么死的嘛。 孤独是一种自强的表现,孤立是一种自弱的表现。我们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与学习,面对冲突勇于选择,可以从孤立成长为孤独,这个是心智成长逐渐走向成熟的漫长过程。 霍妮语录: 所有的神经症冲突的冲突驱力的本质有无意识性、强迫性和不兼容性。 我们要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享受生活,鼓励他培养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和对自己负责的能力,让他有勇气承担后果,有勇气扛起责任。 2019.01.13 海南

  • 控制愤怒
    琦琦
    推荐

    《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对我产生了非常重要非常积极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影响,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非常有逻辑有条理的一本心理学著作。 作者提出,人格的混乱和缺失,是造成神经症的原因。 比如,缺乏安全感。 他们总是对别人的感情和目的抱有怀疑态度,并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反抗,但事实上,他们没有任何证据。 只对安全感有着永远都无法满足的需求,至于对感情和赞扬的需求,都不是发自内心的,都隐藏在我们对安全感的需求之后。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选择疏离他人,担心自己受到伤害,担心那些未发生之事。 别人的喜爱、需要、思念和爱是这种类型的人所需要的;别人的接受、迎接、赞扬、佩服,也是这种类型的人所需要的;别人的重视,特别是某个人的重视,也是这种类型的人所需要的;最后,别人的帮助、保护、照料和教导同样是这种类型的人所需要的。 谢谢作者,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泪奔。谢谢。 他总是在不考虑自己的真实感受的情况下,把错误都揽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说,只要碰到错误或者是遭到明显的批评或攻击,他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自己用不用因为错误而羞愧,也不管批评到底有没有根据,还不在乎自己到底应不应该受到攻击,而是第一时间选择认错,把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其实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好像成年以后,我们的快乐就不是一个人的快乐了。我们有责任,我们有父母,我们希望家里的人都快乐。有了家庭之后,我们希望妻子孩子快乐,那我们有想过自己的快乐么?我们有考虑过自己内心的需求么? 他将自己的快乐进行了严苛的限制,这使得他越来越依赖别人,他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没意思。 最大的需求是绝对的自由。 通常来说,不管吃饭、睡觉还是工作,他都希望自己是独自一个人。他不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别人,因为他害怕别人的打扰,至于从听音乐、散步或是和其他人交谈中得到的快乐,他都不是在当时感受到的,而是在之后回味时才会感受到,这一点恰好和顺从型患者相反。 它表现为患者极度敏感,外界的任何稍微类似于强迫的东西都能引起他的激烈反应。 他对自己的看法不重要了,只有别人对他的看法才重要。他人的看法绝对正确,不容反驳。 我们怎么能将自己置于这样的境地呢?人要先学会爱自己,才会有人来爱我们。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还是爱人,我们爱别人以及被爱的前提都是足够爱自己。 患者鄙视真实的自己,而抬高不真实的他人。患者觉得自己是一个虚淡的影子,哪怕事实并非如此,他也看不清自己,这是压抑、理想化形象和外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他越是害怕他人,就越觉得离不开他人,一步步将自己置于附庸的地位,他的重心已不在自己身上,而是转移到了他人身上,就连自己的合法权利也都拱手让给了别人。 所以,我们的快乐短暂而脆弱。 不仅如此,对神经症患者而言,哪怕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也会变得非同小可。他不容许自己出现任何过失,尽管他没办法不让自己出错,因为他认为出错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的价值,因此,哪怕是再不值一提的过错,都能让他患得患失陷入忧郁。如果听到别人的评价,即使是不带任何恶意的评价,他也会感到更加焦虑和担忧,于是变得更加不满足、不快乐。 建立完善的价值观是何等重要,我们都希望人生之路是积极的,无论是否有挫折。 只要内心变得强大,就不会总是觉得受到他人的威胁了。有很多原因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比如,以前的他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身上,而现在将它还给了自己,于是他变得积极向上,自发主动,且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从前用来抑制自己的心力如今有了正确的用武之地,以前被抑郁、自卑、恐惧和绝望压得喘不过气来,而现在这些负面因素对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因此他能释放出的潜能会与日俱增。以前他盲目顺从,盲目敌视他人,或肆无忌惮地发泄施虐冲动,而今理智的宽容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寄生式的依附不是爱,虐待式的控制也不是爱。 麦克马雷说:“一段关系,代表着一种目的。我们在这段关系中彼此联系在了一起,这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因为人类天生就有与他人分享经历的愿望。我们向对方敞开心灵,相互理解和包容,在合二为一的生活中分享彼此的快乐,满足彼此的心愿。” 我们有临床经验作为依据,而且坚信人格是可以改善的,所以才敢提出这么高的目标。所有人只要还活着就有改变自己,甚至是彻底改头换面的可能性,并非只有孩童才具有可塑性。精神分析疗法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彻底改变自我的有效途径。我们对神经症中产生作用的各种因素的了解越清晰,做到这种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些目标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是引领我们的治疗任务和生活的灯塔。 多么希望在路的尽头, 能轻轻地对自己唱一句: 那些伤我终于为你都一一抚平。 献给对未来怀有期待的你们。 愿你不虚此行。 感谢作者,感谢寒星的推荐,感恩于茫茫书海中遇见这本书,谢谢。 2020-03-15于家中。

  • 控制愤怒
    燕归花谢
    推荐

    我觉得人的很多心理活动都非常有意思,所以我就时不时的读点心理学的书来了解一下,以便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自己吧。

  • 控制愤怒
    marydai
    推荐

    你可以尝试找一个不太碎片的时间进入这本书,让头脑中所有的声音安静下来 ,放弃关于是非对错的执着,只是去看见自己,察觉你光明的许多面,你阴暗的许多面,它们不分高低上下组成了完整的你,而且都是你同样珍贵的部分。正如宗萨仁波切所说的,失望是智慧的时刻,它发生在我们和真相相遇的时候,也是我们触碰现实的开始。而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冲突,不仅是一个刺破幻象的过程,也是通往内心宁静的必经之路。

  • 控制愤怒
    青见
    推荐

    作者一再说患者怎么怎么样,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有的阶段会表现得很严重。但是,不要把它想得太严重,以平常心对待它,并及时调节,这样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当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心冲突时,已经成功一半了。比内心冲突更可怕的是,你对它的恐惧还有妥协。或许,有很多心灵异常平静健康的人都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所以,千万不要绝望,千万不要放弃自己呀!

  • 控制愤怒
    CY
    推荐

    在我们的生命中,绝对不会缺少内心的冲突,但有冲突并不等于得了神经症。只有不断饱受内心冲突煎熬的人,才会得精神疾病,那些内心安定、思想冷静的人是肯定不会有这种问题的。 本书是针对精神症患者而写的。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是了解内心冲突的一个很好的管道。

  • 控制愤怒
    🍭璐妈🍭
    推荐

    《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主要概括了神经症、施虐症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行态是不同的,生活中有些人认为神经症就是精神病等同起来,在我看来如果当某些人深陷了内心的充突非常的痛苦,在这痛苦中挣扎着无法走出从而产生了焦虑、深陷孤独、烦脑而暴躁发展到一种神经质症状,而精神病是一种器质形的病变,如:躁狂症…,二者严格区分不属于同一个范筹,神经症是由于措综复杂的矛盾中纠缠着孤独痛苦暴躁的而又是无意识的现象,当他把这种暴躁产生的行为带给别人痛苦的时候内心也在折磨着他(她)们自己。这本书总结了人们内心世界的各种相互矛盾产生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困扰的人应该怎样去认识自己,怎样从失败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分析研究对各种神经症的的治疗和解决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和建议,以帮助人们进快的从困境中走出来。

  • 控制愤怒
    俊杰
    推荐

    关于内心的冲突,让我突然想起东坡的词《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全词描述了十分矛盾的内心冲突。人是个复杂的生物,多情总被无情恼,生活中,不如意十之八九,复杂的思想活动,总会平添几分烦恼。 本书讨论了人内心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

  • 控制愤怒
    半溪
    推荐

    连续读了卡伦•霍妮的《自我分析》和《我们内心的冲突》这两本著作,然后就无法自拔,准备继续去看她的别的著作,并且这两本书是我一定要再重刷的。建议先看这本,看《自我分析》的时候我是感觉有些困难的,这两本书专业性比较强,如果对心理学不是那么感兴趣,或者是毫无了解的朋友可能会不那么好读。 这本书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神经症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后果,作者在最后还告知了如何面对和解决它们,真的是宝藏。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