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江海寄余生
    推荐

    不错的女性主义入门书籍,适合想要了解女性主义的意义/社会场景的读者,采用了人们非常关心的社会主题,引导读者了解公领域私领域等女性权益问题。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石頭草木人🎈
    推荐

    这书的优点是,事实大于理论。即,不说读者听不懂的高大上的话,要说就说与读者相关的,生活中有可能碰到的问题。从理清缘由,提出反问,期间巧妙地穿插了历史上不少女权主义者的观点,进而请读者自己思考下决定。可读性很强,值得推荐给身边刚开始接触女权的小伙伴。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天才选手樱木🌸道
    推荐

    总体来说,很全面很有趣,对于女性主义的普及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也显现了女性问题中存在“无法解决的”矛盾问题。就比如从千百年前的月经羞耻,男人把对女性的歧视归结为月经。到现在虽然好很多(一定程度上),但是形式依然不容乐观。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女性的歧视和偏见,更大也是更严重的方面是来源于女性的身体,从月经到怀孕,只要这个世界还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从根本上来说,女性就很难摆脱目前所承受的一切遭遇。就拿身边的例子来说,一个学姐研究生考上城市与环境学院,导师每年都会带队去野外调研,而她作为一个女性就没有调研的资格。而失去调研的资格,也就意味着没有一手数据,那后续写论文就成了难题。但是我们能将她遭遇的问题归结为男女性别歧视吗?她自己也给我说了一套“科学”的解释:因为夜晚考察条件艰苦,他们要去海拔5000~6000多米的山上,周遭环境恶劣,甚至有可能遭遇冰川,夜晚只能睡帐篷,她一个女生会增加工作量,野外更是没有厕所,卫生问题怎么解决? 所以最后她感叹道,终于知道自然地理为什么女老师了,因为从研究生起,女性基本就已经被排除在外了。但是这是歧视吗?我相信大部分理性人都不会这么想吧,即使歧视,想必也会承认这歧视有那么点道理吧? 所以第三代女性主义者强调差异,我认为是对的。在目前的物质条件下,男女不可能产生绝对的平等,而必须尊重差异。而女性的不公遭遇还是要说回身体,但我们也要警惕警惕有人将歧视科学化,比如认为女性缺乏理性思维巴拉巴拉。人虽然身上残留有动物的一面,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身上有反本能的一面,我们可以在物质规定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历史。同理,男女身上的共同点要远远大于性别带给我们的差异,我们都是人类集体的一部分。男性朋友多有一些女性意识,多问问自己,假如自己是一个遭遇不公的女性该怎么办?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林若瑜
    推荐

    墙裂推荐!!! 女性主义的入门书籍,入门不是说书里的内容简单,而是它的观点明确容易理解,传递给读者很强大的力量,让女性主义者或是想要成为女性主义的人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 作为一个挣扎了多年不知道如何自处的人,看了这本书让我明确了方向,让我更懂我自己,一些观点也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潜意识里是这么想的但不知怎么表达,都在这本书里找到了。 书里的很多很多句话和短评书评,都有能让我眼角泛起泪花的力量,这是一种女性主义者惺惺相惜的美好和团结后的感动。 感谢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女性主义不是极端,而是做自己,我也在不断寻找做自己的方向。 极端不可怕,我们向着平等而去,极端只是一个暂时性的虚幻的武器,而不是目的。 虽然我一定看不到平权的那天,但我会一直在路上。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的得地古语私塾(成人公益扫盲)
    推荐

    和《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相比,《从零开始》更像是一种定义与概念的科普,而这本则更偏于一种对女性主义具体广泛的阐释,以及女性主义的历史等。将女性主义从个人、家庭、婚育、职场等几方面分别提出问题并驳斥,将每个板块又拆分得更小,提出来的观点也有数据和调查报告为佐证,很有说服力。 同时我发现,世界上的男性好像确实都是共通的,劣根性全球通用,很多内容自女性运动始就存在,到如今仍未被摒弃。不得不说女性主义还是任重而道远。 希望女孩子们都能够正视自己的自我、价值与个人,不将自己看做父权制和男权社会的附庸,敢于说“不”,敢于实现。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够推进女性主义更进一步发展。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楅衡
    推荐

    法律上不能有,连因此获得性别鉴定的技术服务和知道胎儿性别的知情权利都跟着没有了,但是在法理上应该有。 因为1:孕妇,是享受自主生育权利的。这种权利也就包括着堕胎自由(因为自主生育权利意味着生与不生都是个人自由),而这也就意味着孕妇她们能够有权利以任何理由流掉她们腹中的胎儿,而对男女的性别偏好就是一条理由,那么她们当然就可以有权因为喜欢男孩而打掉女胎,虽然堕胎可能是被认为是很残忍的事情。 女权主义者主张:因为男女平等,因而性别歧视是不可容忍的,因而男女胎儿都享有平等的生命权,因而基于性别歧视而选择性堕胎就是剥夺了女胎的生命权,因此,这种堕胎应被禁止。但是,这种主张不可能成立,因为堕胎自由就已经剥夺了胎儿的生存可能了,法律上,胎儿是寄居于由孕妇身体所提供的母体内的,胎儿不是人,胎儿不具有人格,不具有法律地位,因此,2:胎儿不享有生命权。你指责流掉女胎是剥夺了女孩的生命权,这叫什么话?你怎么可能剥夺一个并不存在的权利? 女权主义者主张:因为男女平等,所以不可容忍性别歧视,所以应该禁止因为胎儿性别而堕胎。这个道理也不能成立,因为男女平等是指的是男人和女人的平等,而男胎女胎不能认为是男人和女人,3:因此胎儿并不适用于人的领域的男女平等原则,因为胎儿根本就不是人。如果胎儿是人,那么自由堕胎的妇女怎么会没有被指控犯有谋杀罪? 女权主义者主张妇女享有堕胎自由,又指责(因性别偏好)选择性堕胎是在残害生命,这个话术真奇怪,要知道,所有的堕胎都是在残害生命。 ———————————————————————————— 本质上还是落后的生育方式让生育如摸盲盒一样,技术正在普及,精子库选育+基因干涉,婴儿性别可以由女性自主选择,碰见不合意的就堕胎(这算什么事?)。 让女性的自主权利可以有效选择。这个选择可不是指定了某个男人而是具体到精子(不一定是爱人的),性别也是可以选的。女性将拿回子宫的自主权并让选择权真正有效,婚内也可精子库选育,丈夫只是丈夫,爱人只是爱人,子女不一定和丈夫有血缘关系。 典例参照:谷爱凌式家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独身生育,非婚生育了。国内精子库只给有生育障碍的夫妻使用(不知改了没),部分人选择去X国精子库选育。 堕胎自由是女性的权利,很多情况下女性怀孕并非自愿(被强奸。没做好避孕措施。被催生。),胎儿有遗传病,当然,有性别偏好爱男宝堕女胎也是。这些情况不会再延续太久了,重男轻女也不会再延续太久了,拆盲盒式生育也不会延续太久了。 女权主义者主张不因胎儿性别堕胎,具体举措是不让生产前得知性别(拆盲盒式生育的落后),而非“禁止因性别而堕胎” 所有的堕胎都是在残害生命,女孩受害尤其多。女权主义者主张堕胎自由是保护在人世的女性,主张不因性别而堕胎是保护还未来世间的女性。 原PO还提到婴儿不是人,男婴女婴不适用性别平等。🍎🍎(真真搞笑,套环式的逻辑循环论证,把堕女胎说得那么理所当然正常无比,还扯出这也是妇女意愿,丑恶!)婴儿性别比于正常性别比偏差是父母意愿的体现,体现了社会对男性的偏爱,绝非零散个体对男性的偏爱。 堕女胎的原因明显比无差别堕胎多一层,明显比无差别堕胎中的男婴不同。怀孕妇女如果没有自小至大的环境浸淫,她在这时不会选择堕女胎,她会喜欢女儿,但她堕胎了,这是为啥呢?这个原因就是需要消除的。堕女胎不同于无差别堕胎。堕女胎是重男轻女的表现。 🍎 总体,这都是盲盒式生育,不合意就堕胎时代的局限,也给了一些人为“重男轻女是自然的社会选择”“女性天生就劣等”合理性做循环论证的机会。 拿回生育的自主权吧,别再用自己的子宫开玩笑去开盲盒了。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马可可可可可
    推荐

    再次梳理一下全书几个重要信息点(由于问题之间关联千丝万缕、一些观点的重复是难以避免的) 首先,女性受到的一切不公正待遇的来源都是父权制制度。西尔维亚·沃尔拜对父权制的六种运作形式分类如下: 1.在家里(女性被要求提供免费劳动,满足男性伴侣的期望); 2.在工作场合中(女性将遭遇薪资、惯例和待遇方面的歧视); 3.在国家层面(法律从根本上偏向男性); 4.通过父权制度(包括宗教、教育和媒体,这些机构从男权视角来定位女性); 5.父权制的性关系(不同性别需要遵从不同的社会规范和期望); 6.男性暴力。 而父权制的压迫是普遍的,所有人(包括男性)都受到父权制压迫。因为其对天性的抑制是普遍的:刻板印象下男性也没有公开表达情感的空间。表现形式有: 1.“传统家庭”是一种仅对男性有利的封建父权制度,女性必须承担双份工作:职业工作+家庭工作。 2.对女性观念的影响: 1)对自身身体认知:男性凝视下对自身自然体征产生厌恶(如脱毛问题) 2)女性对自己的家庭角色认知:单纯顺从、温柔体贴 3)对女性生育观念的压迫:从小被施加生育责任观念 3.对女性职场发展空间的限制 1)家务劳动重复机械且使得女性被隔绝在社会环境之外。 2)女性一直被认为是抚养孩子的人,公司认为生育和养育子女会影响女性的自我效能和潜力。 父权制希望女性展示出一种“女性气质”: 1.波伏娃认为,被教化的“女性气质”体现在三个问题上: 1)女性的生理形态 2)女性所谓“心理特征” 3)女性社会经济权利的匮乏 2.考文垂·帕特莫尔为代表的男性对“家中天使”的幻想 1)妻子的工作就是把丈夫变成一个更好的男人 2)妻子的最大有点是纯洁,此外还要善良、温柔、无私等 3.刻板印象在网络世界的延伸:模拟女性声音的导航、客服、家政 4.“完美”女性形象的暗示(包括让女性追求纤细的身材、光滑的皮肤等)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期望和社会规劝/刻板印象/传统规则也在起作用,形成一张包裹束缚女性的网: 1.女人是“变成”的,男性是“被教导”的 2.异性交往中普遍存在的权力失衡 1)约会买单(资本主义金钱和权力挂钩+社会的性别角色期望双重作用) 2)婚姻关系(求婚过程在要求确认传统婚姻关系中的权力平衡,而男性常扮演进攻性角色) 3)性关系不平等(女性依然扮演顺从和取悦角色) 3.社会评价的分化 1)宽容度不同:老处女vs.钻石王老五 2)默认女性思维能力不够 4.性别观念是从小培养的社会期望 1)玩具选择可能包含性别刻板印象 2)家庭生活对孩子认知的影响(女性扮演的家庭角色、强行要求的生育义务) 5.宗教观点中的歧视:女性困于身体而男性拥有智慧、理性和灵性 引申出的社会观点:社会为了解除女性的诱惑(及其影响男性追求更高目标的能力),所动用的方法不外乎将女性排除在男性活动范围(无论是工作场所还是家里)之外。 6.导致的女性职场弱势结果: 1)女性对薪资的谈判能力弱于男性 2)女性对个人能力的自信低于男性 3)女性整体竞争优势低于男性(职场和家庭双重工作、生育负担) 男性不断向女性施加压力,虽然这些压力可以被分为敌意的压迫和善意的压迫/显著的压迫和不显著的压迫——但本质上都充斥父权制、刻板印象和性意味 · 敌意的(激烈对抗) 1)暴力控制、威胁等“征服者”心态 2)把女性贬低为“纯粹的性对象” 3)荡妇羞辱、受害者有罪论 · 善意的(外褒实贬、相对“文雅”温和) 1)理想化女性、用崇拜感禁锢 2)建立“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对立,延伸出性别对立 3)女性向“幼态”靠拢的社会观念,使女性靠向顺从的、易于被掌控的社会角色 或是物化女性 1.评价长相等将女性置于“被挑选”地位 2.视女性为私有财产(女性身份总是和异性紧密相连、需要获得男性认可才能使自己存在合法化) 1)婚姻是在家庭间转移作为财产的女性 2)妻子的工作就是把丈夫变成一个更好的男人 3.女性多被视作为被动角色 4.限制女性着装自由 1)利用女性性吸引力(工具化女性) 2)显示对女性的支配权 在女性主义运动愈演愈烈、女性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会出现对女性主义浪潮的反冲现象 原因:女性主义浪潮说明女性价值女性价值远超包围她们的文化所认定的价值,而父权制资本主义依靠女性的无薪和低薪劳动,要说服女性她们的价值更低,于是用耗资耗时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完美身材”等)来分散女性注意力,避免对父权制构成威胁。 表现方式: 1.使用消费主义、制造焦虑等方式压迫女性心理 2.无力感使得女性通过消费等行为为自身赋予意义 3.对女性发声领域的压制和对于异见的系统性压制,发表观点成为“男性专属” 4.建立“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对立,延伸出性别对立 5.女性向“幼态”靠拢的社会观念,使女性靠向顺从的、易于被掌控的社会角色 女性则在不断争取女性权利: 1.基本人权(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2.身体主权(女性生育能力和涉及性的方面的特殊性——突出表现为生育自由和堕胎自由) 3.政治权利(女性被挡在政治和法律体制之外,却又受限于体制) 4.文化权利(纠正男性对于异见的系统性压制,创造女性自己的独立叙事空间) 而女性面临的困境也是具体的: 1.领导力和“女性特质”的双重标准和要求 2.被视为性资源 1)单独社交困境 2)遭受性骚扰(展现性权力和男性气质) 3)攻击和审视女性 3.系统性偏见 1)话语权掌握在男性手中(之前的社会分配导致的结果) 2)女性的机会少、改变困难大 3)女性多被视作为被动角色 一些边缘女性群体则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困境:女性主义与种族主义的交叉性问题 1.黑人女性处于双重歧视的交叉地带、环环相扣的压迫体系,白人女性作为某种既得利益者可能不作为 2.文化方面的隐性问题: 1)主流文化挪用其他文化的意象、符号和传统方式,会加重文化“他者”现象 2)性别+种族的双重困境使得边缘女性作为文化受众和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的身份遭到忽视,没有独立叙事空间 女性主义道路依然任重道远,但问题的袒露至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紫衣侯
    推荐

    在系统地去了解女性主义之前,其实在网上(尤其是豆瓣)、生活中也遇到过一些女性主义者。网络上“女权”这个词现在和“公知”一样,已经被污名化得差不多了。女性主义者追求两性平等,追求平等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实现独立,依附于男性的女性无从谈平权。网上现在发声的女性主义者大多是90,00后,我们这代人从小被娇生惯养,是所谓“垮掉”的一代。这些人追求平权,总会让人觉得说得多做得少,给路人留下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的印象。加之一部分伪女权打着女权的旗号招摇撞骗,更加让大众对女权充满戒心。 在追求女性权益的过程中,也有轻重缓急之分。最先应该满足的是基本的生存、生活上面的需求,比如要求同工同酬、享有政治权利等等。第一批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应该被视为享有完整经济和政治权利的个体公民。等到以波伏娃为代表的第二波女性主义者,已经开始系统性地反思女性的地位,开始破除女性有着基于生理和心理的“弱点”的陈旧观念。第三波女性主义者不再向过去那样主张女性应该被看作和男性一样,而是愿意被看作两个不同性别之一,让两者之间的差别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她们赞美“差异”,认为各种群体和身份都是平等的。 何为女性主义者呢?美国社会活动家格洛丽亚·斯泰纳姆提出了一个定义。女性主义者“是任何承认男女平等且都具备完整人性的人”。男性也被纳入其中,因为他们也受到我们都生活在其中的、支配一切的无形体制的约束,而这个体制就是“父权制”。 所以,女性并非是女性主义者的天然盟友,男性也并非带有父权制原罪,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应该团结两性中追求平权的同志,反对拥护父权制、阻碍女性独立的个人或团体。简言之,划分阵营的应该是思想和观点,而并非是性别。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周余
    推荐

    接地气而又有学理性,有力反驳了一种倾向,即女性主义归根结底并不是反传统,而是认为女性一切必须自主。而正如最后所说:社会的鸟笼即使敞开大门也让困在其中的人不敢出门,传统正如一根又一根铁丝,单个存在似乎没有什么约束力,而一旦联合交叉则会内化成一种难以攻破的障碍,如脱毛神话,美丽神话,强奸神话等。 追溯一些传统的历史,就会让人知道一些传统的荒诞和虚伪。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书眠一溪月
    推荐

    这本书将严肃的女性主义议题融入贴近读者自身的日常生活中,这也表明女性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男性所代表的极端宏观、极端超越性的政治,即一种个人的生命的身体的政治。 所有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的构成本身就是那些巨大的政治结构的最基本支撑,如果我们的改变从日常生活开始,从每个人的行动开始,那么就足以动摇这个世界,这样每个个体的尝试都会汇聚成一种整体性的撼动,我们要做的是让社会看到并且接受每个人内在的不同于他人的资源和力量,避免将女性要求解放和平等的斗争变成复制男权逻辑下的平等,最可怕的事情便是“所有的女性运动都有一个先在的男性的范本”“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按戴锦华老师观点),而这往往不为我们所意识到。对两性的行为准则和固化规定是一种文化暴力,我们应该去突破这种单一的对两性权利平等的想象而走向更加多元的社会价值,就像文中所言“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元的角度和思考,掌握更充分的资料和信息。这个社会不缺乏结论,而是缺乏共情,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所以我们不是男权逻辑下描绘与定义的女性,也不是由此定义延伸出来的男性化女性,相反要成为一个自我定义的人,我们需要让更多的女性去证明她们作为人的价值,就像书中所言:完全做你自己才是最大的反叛。 摘录: “洛德拒绝界定自己,选择活出她所有不同的自我。她会说,试图满足别人对你的期望,这是一种浪费精力的行为,相反,人们需要学会同时保有自己的所有不同之处,并拥抱它们。因为就像这些女性所提倡的那样,完全做你自己才是最大的反叛。” “但是,如果你很快乐,如果你真诚地面对自我,这本身就是一种反叛。正如斯泰纳姆所说:革命从内心开始。” “只有当人们完整地做自己,只有当人们实现了自我认同,他/她才能获得自我的超越,在创造性实践中皆是如此。”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毛手毛脚的猪🐴🐵🐏🐑🐗🐤
    推荐

    父权制下的女性生存环境、生育问题、婚姻本质、性别刻板印象、收入差距……处处潜藏着不公和歧视。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十三先森
    推荐

    我们被束缚,是因为不够坚持自我、亦或是没有自我;流传下来的很多规则,不是说我们个体需要,而是机制需要;看到的所谓正理,只不过是从小被一遍遍如此“教育”,见多不怪;所谓正常生活,不过是大众都在走的那条罢了,从众即安全~至于自己,人间一趟,只愿随心、尽兴,其他嘛顾不上太多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Sòrγy︶ㄣ--希
    推荐

    心惊胆战的看完了这本书,为什么这么说? 在阅读过程中,简单的翻了翻评论,基本就是单纯的在吵架,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经过思考后再合情合理有理有据的评论出现,只要是男性表个观点,就会有女性红着脸上来就开撕,甚至都忘记了还有礼貌的存在,简直就是骂街,先辈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甚至不惜生命捍卫来的权利就是这么用来糟蹋的?争取平等权利的路并不是一路坦途,更需要我们后辈,无论男性女性一起团结起来继续为止不停止的奋斗,这对男女同胞有利而无害的事业是不容置疑不容怠慢的,首当其冲是首先生而为人,不是凡是男性的观点就是绝对的错误的,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有差距,表达有差异,你也不能为了权利而权利——就骂街,骂娘,更有甚至骂祖宗? 我们难道要的不是理性的行动?不是做真正的自己?还是说就是群情激奋,一股风过去,重走来时路? 该是醒醒的时候了,绝大部分观点我已经在《醒来的女性》以及很多作品的评论浅浅谈了谈——还是那句话:醒来吧,人们!别再睡了!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太阳照常升起
    推荐

    这本书在图书馆看了一部分然后剩下的在微信读书上看完的。 因为它采用的是对生活中一个个小问题解析的方法,所以相对来说比较易懂。 然后缺点就是他对女性主义的讨论就并非是渐进式的所以缺乏系统性,大量观点被反复提起,显得有点啰嗦,而且我觉得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干货更多。 还有,书中会提到大量女性主义者和不同时期女性主义的思想倾向,所以就需要我们理性的看待书中的观点,切勿完全相信某一种,关键是形成自己的思考。 下面贴一点结合我自己思考的读书笔记(也是需要理性看待的): 这个社会永远不缺乏结论, 并且越蠢人越容易得出结论,这个结论缺乏的是共情,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思考。 男性也可以是女性主义者,因为女性主义的追求不是简单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权利,而是反对这个过去的、落后的体制,在这个体制中包括男性也都是受到压迫和剥削的。 真正的敌人是那些在父权制下高高在上的上层男性,是那些既得利益者。 而在当前的社会则表现为以家庭为核心的男女共同的阶级压迫,但是他们又使用各种方法让男女对立,防止我们团结在一起。 我觉得这是女性主义首先要弄明白的一点,搞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1.女性男性有着不同文化规训,男性倾向于规训冲动好斗性格,而女性则倾向于内化这种冲动。 2.在很多国家,包括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女性是不理智生物,她们更擅长相夫教子做家务类的工作。 如果女性都按照过去传统观念,把大量时间用在相夫教子和做家务上话,那么男性将有大量时间资本主义社会往上爬,从而掌握更多的权利,或者说,他们将更有效益的为资本之一添砖加瓦。 这样的话,男女平权就永远不会出现。 3.世界上本没有性别,只是有人想要创造性别,他先是创造了男性,为了凸显男性,又创造了女性,所以女性可以被看做男性减,性权利性压迫塑造了男性的认同和。 4.平等与公平是两回事,人生而平等,却不公平。 平等指的是在人格上的平等,此为天之道。 但是男性女性的起点是不平等的,就算拥有相同机会平等也无法达到结果平等。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公平出场即通过后天的人为干涉,使得在机会平等情况下而可以结果平等,此为公平,为人之道。 而男女不公平之处就在于女性有分娩,承担了延续社会的重任,所以我向来赞成应该给女性一些补贴。 5.女性和男性其实在智力上是有区别,只是女性在很早就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就如同穷人总是被认为懒惰和缺乏格局,然而真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良好教育,又因为生活不得把大量时间耗费在没有意义事情上,搞得自己精疲力竭,形成了死循环。 不只是教育权还有继承权,财产权和有偿劳动权。 6.很多国家早期认为女性不需要投票权,为他她们作为丈夫或者父亲物品,这些男性利益就是她的利益,所以她们不需要投票。 7.为什么会有男性莫名其妙的接近一个陌生女性,表达爱意或者使用亲昵称呼,什么女性会感到反? 然后男性会把女性的这种反应归结为女性愚蠢和不幽默。 因为男性这种在明明都不相识的情况下的是爱行为,是把女性当做某个完成自己人生任务或者个人需求工具,而非真正的设身处地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对方着想,把对方当做自己要共度一生的伴侣,就是因为喜欢,所以想和对方在一起。 而这种行为像是一张大网或者是一个鸟笼,试图把女性罩在其中,感受到压迫感的女性自然是要避开的。 发现自己的“猎物”不配合自己,把一切当做理所应当男性自然会觉得这个女性愚蠢。 同样,在样人眼里,女性穿着性感,就是在卖弄己的性魅力,再讨好他;穿着中性就是不修边幅,离经叛道。 如果言辞激烈就成了荡妇,反之则是淑女。 8.女性被认为天生适合扮演某种角色,但是在狩猎和采集社会是没有这种区别。 只是到了农业社会后,有了政治。宗教这些机构后,男性为了使自己能够在当前位置上获得成功,便希望女性能够扮演某些特定角色。 9.性羞耻的出现源于私有制,在生产力不发达的采集时代,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是没有私有制的。 后来有了私有财产和劳动剩余,占有优势地位的男性便需要传递自己的财产,同时需要有人能够在自己老了之后赡养自己。 于是和女性联合,我负责养家,你负责帮我延续和养育后代,确保财产能够在男性氏族中一直传递,所以你必须保证血脉的纯洁,家庭这个单位开始出现。 农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就在于,过去我的后代的主要义务是赡养我们,培养下一代,虽然上面会抽走一部分,但是仅对于底层人民来说,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对等的社会延续过程。 而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出去工作,我们创造的价值,一部分被国家抽走了,一部分被资本家抽走了,一部分回馈给了我们的父母。 但是我们能够回馈父母的部分低于父母把我们培养成一个合格公民需要付出的代价,且这种现象在近几代是越演越烈的,甚至长大后还要掏空父母的积蓄让我们在大城市立足。 说明什么?说明家庭这是一个亏本买卖,说明有人拿走了本不该属于他的。这个人是谁呢?不言自明。 但是因为私有制的存在,他们这种拿走的方式又被认为是合理的。 这才是现在年轻人不想生孩子,不想结婚的最大原因。 但是媒体一般来说不会讨论他们拿走了合不合理,他们会问在这个家庭里,是男性该出的更多呢,还是女性该出的更多呢? 一大群想要跪着挣钱的所谓的女性主义者一边拜倒在“黄老爷”的门前,一边摇着尾巴吆喝“男性男性”.......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梦想是养只狸花猫
    推荐

    适合初入门想了解的童鞋,读起来轻松但又能了解不少相关话题和理论。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