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木叶
    推荐

    看到后面的时候,其实心情稍微有点不好。我开始动摇不管别人这么想,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想法。 后面有人提到她身边的男性都想保护她那句话,这话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你们可以说我心理脆弱,拿我心理脆弱来攻击我,反正low暴的是你,而且我心理确实脆弱,我不否认我心理脆弱。 那时候我就开始想,我帮助别人,想要去保护我认为比我弱的人的时候,别人是怎么想我的?(我觉得那些男性并无恶意) 不屑?觉得我恶心?冷嘲热讽? 我不知道那个女性提那个是什么想法,什么态度,但正因为不知道,所以想象特别多,好的坏的都会想,因为有那个空间,想象的空间。 我最怕坏的,所以我会害怕我帮助别人以后,因为自身的瑕疵被白眼包围。 那是什么感受呢? 这个社会在教男性要保护女性,要让女性,给他们灌输所谓的绅士这个念头。 社会也在灌输女性被保护,被让的念头。 我觉得她身边的男性会那么想,是因为社会一直想让男性这么做,或者是父权制一直想让男性这么做,有些女性甚至也这么觉得,认为这是男性应该的。 或许应该把让改成教? 而且我真的不知道男性到底是这么情况,他们是在社会的塑造下,把社会对他们的偏见、要求内化了,从而把男子气概当做正常的、他们必须要成为的目标,认为不那么做,就是离经叛道。 或者在主流的压迫下迫不得已把性别刻板印象对他们的要求当做目标,形成了,或者演在某种特定的“教育”下会形成的人格。 就像女性一样(指还没有觉醒的女性)。 还是其他的情况? 我个人认为是跟女性一样,这是我暂且保持的想法,但这并不代表我不会改变,如果以后的事实证明我这个想法错了,那肯定是要改变的,人不能不改变啊。 书上只说他们是什么样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而没有说成因,也许算是有说吧,但我觉得不够。 我觉得要把成因全部都写出来。 你只说他做了什么,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样的,而不说他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是这样的,或者说得特别特别少,我觉得不妥。 我只是说出我的想法,我说出我的想法,并不是说我的想法是对的,他们的想法是错的,我的想法会有错的,会有翻车的时候,大家都会。 我觉得不管对错,说出来总比不说出来好,如果我一直不说,那我什么时候可以意识到我的错误? 就像写试卷,大家都想全最对,好像做错是一件坏事一样,但做错真的是坏事吗? 我觉得不能这么说,做对有做对的好,做错有做错的好,而且你不可能一直全对,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人是有限的。 不过我觉得现在的网络环境不允许,人们一看到错误,就开始人身攻击,压根不给人意识到错误,改正的空间跟时间,我觉得真没必要。 你有无知的时候吗? 你有局限性吗? 我们肯定有的,人类就是无知的,有局限性的,就算是全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他也一定是有局限性的。 为什么不能对别人的无知,别人的局限性宽容一点呢? 而且,言论自由权只包括对的言论的自由吗? 说回最开始的话题,总之对于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还是做一个不要多管闲事的人,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你做好事,但别人对你有一点点不满意,你有可能就会被冷嘲热讽,你不做好事,你就冷漠的走过去,有可能别人又会骂你,你就算做的很完美,你也未必能逃过谴责,那我图什么? 我就想开开心心地帮助别人,结果横竖都可能是个死,那我为什么要去帮助别人,自讨苦吃吗? 另外,我觉得女性主义可能得加入一些社会学,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专业的人才。 比如,就强奸这一问题的探讨,我觉得还是有犯罪心理学专家的加入比较好。 术业有专攻嘛,不是说她们不行,犯罪心理学专家加入,那不也是她们当中的一员吗? 又谈何不行呢? 我真的被网络给整怕了,谈论敏感话题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担心自己哪里表达的不好,没有表达清楚,结果被网络暴力。 我不是想说网友们怎么怎么样,是我之前因为一段话没有表达清楚(我省略了一小段话,因为我觉得只是省略了一段可有可无的话,大家应该能理解的,这是我的问题,没有说清楚,还以己度人了),被网络暴力过,所以现在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且这是个敏感话题。 虽然那个时候有人知道我想表达什么,但是网络暴力他就是来了。 怎么说呢,这个话题好像有很多人一直都不敢谈,我觉得得创造出一个让人敢谈,对的错的都可以容纳的环境。 可能有人觉得我有病,这么说吧。 之前看一个哲学课,我看到一个小姐姐说,她原本觉得同性恋是不道德的,因为她信奉基督教跟天主教,而基督教认为同性恋是不道德的,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她一直在跟同学们讨论这个话题,后来她改变了对同性恋的想法,她说基督教错了,同性恋不是不道德的。 我觉得辩论可以辩出真理。(讨论),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家连谈都不敢谈。 以上都是个人想法。个人想法必然是有对也有错的,你可以表达反对,并说出你的观点,我们可以有好的谈论。你的反对夹杂着人身攻击跟羞辱的,我们是没有办法讨论的,如果你错了,你没有办法意识到并改正,如果我错了,我也没有办法意识到并改正,因为我们是在互相羞辱,互相人身攻击,至于问题不问题的,问题本身早就在互相的人身攻击,羞辱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给了一般,不是因为她不好,只是我个人觉得她还不够好,我说她还不够好,不代表她就一直处于不够好的状态,任何事情包括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且我说她不够好,也只是我的个人想法而已,就跟同样的食材,你觉得好吃,我觉得不好吃是一样的,不是食材本身不好,是她对我来说不好。 比如香菜,有些人觉得他好吃,有些人觉得他不好吃。 再比成为一名医生,有些人觉得好,也有些人觉得不好。 请大家文明交流!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Aranya
    推荐

    在女性主义思潮盛行的今天,各种论坛、公众号里零零散散的可见一些女性主义思想碎片。但如果想系统性的厘清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脉络和期间涌现的各种思想观点,直接阅读女性主义者撰写的书籍是不二法门。 这本书落点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恋爱婚姻、工作薪酬、文化传媒各个领域,在女性主义视角之下,引用众多女性主义者的观点看法,一一解答读者心中的困惑。初接触女性主义的读者应该能够有所受益。 下面是书中提到的著书立说的女性主义者。我未按其事件发展顺序一一罗列,而是按照文章提及的先后顺序记录下来(可能不全),有兴趣的人可以顺藤摸瓜,挑选感兴趣的作品阅读。 娜奥米 沃尔夫 《美丽神话》 奥巴赫 《肥胖是个女性主义问题》 《诅咒:月经的文化史》(1976)社会学家珍妮丝·德莱尼(Janice Delaney)、玛丽·简·卢普顿(Mary Jane Lupton)和艾米丽·托斯(Emily Toth) 《高加索女性体毛与美国文化》(1982)女性主义者克里斯汀·霍普(Christine Hope) Andrea Dworkin (安德里亚·德沃金) Intercourses 、Pornography:Man Possessing Women 盖尔·迪内斯Gail Dines Erika Lust瑞士女导演 ted演讲 劳拉·卡普兰《简的故事》 女性主义历史学家埃斯特尔·弗里德曼《永不回头》(2002) 女性主义哲学家苏珊·舍温(Susan Sherwin,1947— )《女性主义伦理视角下的堕胎》 激进女性主义者苏珊·布朗米勒(Susan Brownmiller,1935— )出版了一部关于强奸的历史巨著:《违背我们的意愿》 加拿大裔美国女性主义者舒拉米斯·费尔斯通(Shulamith Firestone,1945—2012)《性的辩证法》(1970) 《日常反叛的出格行为》(1983)格洛丽亚·斯泰纳姆 澳大利亚作家吉尔曼·格里尔《女太监》(1970) 贝尔·胡克斯《关于爱的一切》(2000)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内心革命》 罗伯特·詹森(Robert Jensen,1958— )《父权制的终结:写给男性的激进女性主义》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与妻子哈丽特·泰勒·密尔合写了《妇女的屈从地位》一书。 约翰·斯托尔滕贝格《拒绝做男人》(1989) 贝尔·胡克斯《女性主义惠及所有人》(2000) 朱迪丝·巴特勒(Judith Butler,1956— )《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1990) 艾达·卡尔霍恩《我永远不会在婚礼祝酒中说出口的话》。 罗克珊·盖伊(Roxane Gay,1974— )《不良女性主义者》 凯特·米利特《性政治》 朱迪·布雷迪(Judy Brady,1937—2017)《我想讨个老婆》 《女同性恋国》吉尔·约翰斯顿(Jill Johnston,1929—2010)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 “第二份工作”是阿莉·罗素·霍克希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1940— )首先提出的概念,也是她在1989年出版的作品名称。 阿德里安·里奇《生为女人:母性作为经验和体制》(1976) 凯特琳·莫兰(Caitlin Moran,1975— )《如何做女人》(2011) 贝尔·胡克斯《一切都是为了爱》(2000) 希拉·罗博瑟姆(Sheila Rowbotham,1943— )《女性的意识,男性的世界》 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Caroline Criado-Perez,1984— )《像女人那样行事……然后改变世界》(2015) 《女性主义理论百科全书》2003 科迪莉娅·费恩(Cordelia Fine,1975— )《性别妄想:我们的大脑、社会和身心性别歧视如何创造出差异》 伊莱恩·肖沃尔特《女性疾病》(1985) 琳达·巴布科克(Linda Babcock)和萨拉·拉斯切弗(Sara Laschever)《女人不问:谈判与性别差异》 西尔维亚·沃尔拜(Sylvia Walby,1953— )《论父权制》(1990)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1943— )《公司里的男女》 菲利斯·切斯勒(Phyllis Chesler,1940— )《女人与疯癫》(1972)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lilyoooo
    推荐

    之前读《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的时候,有一个点让我特别在意:上野千鹤子说,她很惊讶于新一代女性运动讨论的总是上一代女性运动已经讨论过的话题,“看到我们的经验没有传承到下一代,我感到十分愧疚。因为你们本来不需要从零开始。” 为什么总是要从零开始,为什么每一波女性主义浪潮过后总会发生“反冲”,就像这本书一开头所写:在波伏瓦的《第二性》出版之后七十年,这些问题竟然依然是“新”问题。为什么?因为“当女性地位没有实际上的提升时,即便重复一百年,占社会主导权的男性,也仍是听不见,不想听,不理会。” 但前辈的积累不会完全白费,至少文字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少走许多路。比如书中列了这么多直戳痛点的刁钻问题,也将历代各流派女性主义的观点一一陈列,其中不乏争议、分歧和仍然存在的困惑,但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藏——至少读完这本书,我们就不必再“从零开始”了。 另外,很想分享一下全书最感动我的一段,是在讲为什么艺术馆里有许多裸女画像却鲜少有女艺术家作品的章节末尾: “主要由男性撰写的人类成就史会向我们表明,女性在任何领域都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即使有些女性在去世多年后重新得到关注,她们的成就也很容易被错误地归于他人。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女性尽管被禁止接受教育,得不到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甚至常常被彻底剥夺工作的权利,却仍然设法写作、绘画、发现、制造和发明。她们的画作一直在被重新发现,并实至名归地陈列于博物馆内,其中连一幅裸女画像都没有。” 女性的才智和力量从不比男性差,女性也可以做出了不起的事情,但女性并不是非得做出了不起的事情才能跟男性平起平坐——这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每一代女性主义者努力的方向。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Effy
    推荐

    作为一本入门级女性主义科普读物还是挺不错的。浅显易懂,选的几个问题也都戳到了痛点。 从情感到工作,从个人到政治,全面涵盖性别议题的方方面面。  只有当女性开始大量组织起来,我们才能形成一股政治力量,并开始有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社会,使每个人为争取自由无私的生活,变得勇敢、尽责、爱思索、勤工作。 觉醒吧,女性!

  • 重新训练你的大脑:7周认知行为疗法
    PHIIIIIIIL
    推荐

    全文转载自公众号“记忆承载” 有读者发给我一句胡主编微博上的话,我看了,认为概念有问题。 胡主编这人我们聊过三次,一次踩他,两次挺他。 第一次是他怼某电影,我们批他什么都不懂;第二三次是他和川普,方方互怼,我们挺了他。 第四次,我们又要踩他了,看来是2比2平,咱们一贯对事不对人。 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他说,给每个人发钱属于哄大家,都发钱等同于都不发钱。 这句话的后半句,是错的,虽然你听起来很有道理,每个人都富了,可不就等于都没富么? 为了纠正这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我给你引入一个模型。 假如有两个人,一个穷人,总资产1万,一个富人,总资产1亿。 我问你,都发钱是怎么发的?难道是按照资产比例发么?给1万的人发1万,给1亿的人发1亿?要真是这样,马老师该笑醒了。 当然不会,发钱是给所有人都发1万。 那么穷人从1万变成了2万,富人从1亿变成1亿零1万。 发钱之前,穷人的资产是富人的万分之一,而发钱之后,接近万分之二了。 你看到了吧,都发钱并不等于都不发钱,只要你稍微具备一点数学常识。 人,一定要思考,一定要凡事抓住要害,否则真就被别人像哈士奇一样晃点来晃点去。 当然咱们今天并不是来聊这个话题的,我只是借它给你展示,人们平日里是怎么被忽悠的。 我们接着昨天的话题。 昨天聊的是现实版“樊胜美”,洛洛,聊的是母系社会摩梭族,实际上是在给你聊什么?在给你聊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权。 为什么要聊这个? 因为我发现网络上的女权,有情绪,但没有思考;有动力,但没有目标;有愿望,但没有纲领。 说穿了,就像无头苍蝇,就像没有军师的梁山。 她们很想为自己争取点什么,但就像前几天聊的美股的散户,始终被那些潜藏在暗处的男性,当枪使。 比如某些女权当年抨击papi酱,说她一个年入数千万的女性,居然还嫁人,还让孩子随夫姓,是女性的耻辱,云云。 随后papi酱的父亲跳出来,跟网民们说了一段话。 papi酱的父亲说,其实不存在跟爸爸姓还是跟妈妈姓这种说法,本质上讲,是跟爷爷姓还是跟外公姓。 真正意义上的跟妈妈姓,是指跟外婆姓,而且外婆也不能跟外太公姓,而要跟外婆的妈妈姓,就像母系社会一样。 自从母系社会结束,女性实际上整体失去了姓氏的传递权,只是不自知,被背后的男权当枪使,成了牺牲品而已。 所以这些女权实际上不是为papi酱争姓氏,而是被当枪使了,在为他这个外公争,而他本人表示不稀罕。 你看,不思考的人,替人家出力,被当枪使了都落不下个好。 这就是我昨天告诉你的,姓氏只是一个符号,那只是树上的叶子,你想要把男权这颗树连根刨掉,得先学会寻找根在哪里? 根在哪里?根就在财富上,在财富的继承制度上。为了让大多数人弄懂,我们从姓氏的起源谈起。 昨天在聊母系社会摩梭族的时候,为了区分,我给这些母系家族安了个标签,比如张祖母家,李祖母家。实际上人家这些家族有没有姓? 没有。 没有是因为没必要。 有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 公交车上,一男一女互怼。 男的说,我起码知道自己的孩子姓什么,你确定么? 女的说,我起码知道自己的孩子一定是自己的,你确定么? 大家哄堂大笑。 这男的意思是说,你到底嫁给谁,是个未知数,所以你不知道自己孩子姓什么。 而女的是说,我的孩子肯定是我亲生的,而你怎么知道自己孩子一定是自己的呢? 她一语道破天机。 真相就是母系社会下,无需鉴别血缘,孩子就像区块链,该谁的就是谁的,不会搞错的。 村里一个女的分娩,大家都看到了,这孩子从她肚子里出来的,爸爸是谁我们不清楚,但妈妈是谁,得到了全村的认证。 所以摩梭族这种母系社会形态下,你不需要给孩子冠一个老张家的,老李家的,不需要。村里都知道这孩子谁家的。 因为她们是母母相传,母亲天然就是姓氏。 但这个制度的漏洞是明摆着的。我问导游,你们当地的舅舅们,就是每个母系家族的男生,是不是都很懒,挣钱没有积极性。 像你这样读过大学,一个人挣得比十个舅舅多的男性,是不是很不情愿上缴个人收入。 他们是母系社会嘛,收入都要交给老祖母,没有个人财产。 他说,你怎么知道。我们的男性是很懒,流行七件事,琴棋书画烟酒茶,粗活累活重活挣钱的活都是女性干。 我当然知道,这是人性嘛。 那些舅舅们,养的孩子和自己并无血缘关系,是姐妹们和别的男性生的,他天然就不可能有动力。 何况还是大锅饭,有的蹭干嘛不蹭呢,换我我也蹭呀。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典型的股权分配问题。 男性在耕地这件事上,天然有优势,力气大,本可以出力多,但是摩梭族母系社会的游戏模式下,出力多也没有用,没有股权,股权在祖母手里,下一任祖母是自己的姐妹,一定不是自己。 这就像一家公司,如果你说谁的业绩好,我就不给谁股权,那谁还肯业绩好呢? 反正我怎么干,公司也不是我的,反正我怎么混,公司也不能开我,那我为啥不混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产力强的部落武力强,取代了生产力弱的部落,所以大部分母系社会消失了,进入了父权。 进入父权社会后,公交车上的那个笑话,是真的要面对的。 作为男性,他并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的。那总得有个标签,这个标签就叫做姓。 我前面说了,村里没人怀疑你妈是谁,但你爸是谁,确实需要解释一番,就靠这个来解释。我们得给爸爸们一个姓做标签,来区分老王和老李。 如果爸爸姓李,孩子就会姓李,而不能姓王。因为要是姓王,隔壁老王说不清了。 久而久之,依据这个标签,建立了财产继承制度,而这一点,对女性极为不利。 所谓姓氏,在旧社会,指的就是指财产的继承权。 你回过头去看母系社会的摩梭族,一回事。她们只是没发明姓氏,人家内部的张家老祖母,李家老祖母,还是分得清的。 李家的舅舅即便和张家的女儿走婚,也没有办法继承张家的财产,哪怕张家的舅舅都不行。 如果这个摩梭族家族整个一代女性都生不出女儿,那将面临被其他有女儿的家族吞并财产与舅舅们。换句话说,舅舅们永远不可能有财产权,哪怕没有姐妹也轮不到他。 翻译过来,旧社会的父权社会就这回事。子承父业,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家业,用姓氏做了一个标签。 好,我们进入现代社会,其实当现代女性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财产的时候起,姓氏制度里的财产继承权,已经开始动摇了。 随着人流动越来越频繁,随着大家族的消亡,一个个小家庭的建立。那些复杂的亲戚关系,正在消失。 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西游记》里的台词正在发生。到那时候,所谓的姓,唯一的作用就是证明你和隔壁老王没关系。 你注意,这一切并没有完全实现,这只是趋势,大都市里的趋势。 在十八线农村,旧社会的父权财产继承制度的余孽依然很深。 怎么才能加速推动进步呢? 昨天说的很清楚,女权要弄清争权的重点是什么? 是什么?是争夺财富。 应该争取的是女性整体对财富总量的占有比例,要达到50%,和男性对半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权。 这番话昨天其实说的很透彻。 现代文明下,尤其是大都市里,没有什么男女矛盾,要有也是有钱人和没钱人之间的矛盾。 你说自己是男的,那管什么用?在大城市里,在商业文明下,没钱?什么都不是。 一个没钱的男性只有回到村里,才能找到性别优越感;就像一个摩梭族的女性,回母系社会也许是族长,在城里,那就是打工妹。 商业文明下,不管你男的女的,只问你有钱没钱。 《奇葩说》最新一集熊浩老师是怎么说的? 假如你先生年入500万,你没有收入,你们离婚了,孩子会判给谁?或者反过来,假如你太太年入500万,你没有收入,你们离婚了,孩子会判给谁? 法官会管你是男的还是女的么?你说你天天陪伴孩子,和她朝夕相处,法官会听你的么? 会么? 不会。 法官一定会把孩子判给那个年入500万的,是爸爸就判给爸爸,是妈妈就判给妈妈。 法官眼里没有性别,法官只是在为这个孩子的未来利益最大化考虑。这就是商业文明,这就是现代社会。 所以女权想要彻底的平权,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占据财富。 只要这个世界上男女拥有的财富占比差不多,而不像今天这样绝大部分财富都在男性名下,那女性一定会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平权。 其实你今天就可以看到这个预言已经部分实现了。 那些三四代都出生在大都市里的城市女性,她们的地位甚至还高于男性。这不是观念效应,这是财富效应。 老读者应该明白,我一向是支持真正的女权的,我支持的女权说穿了,就是女性要占据社会总财富的一半。而不是网络上那些乱糟糟,脑子拎不清的所谓“女权”。 她们争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球用都不顶。女性的争权一定要围绕争夺财富展开,这是一切的命脉,没有财富,你腰杆子永远直不起来。 作为姐姐,在和弟弟承担同样的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同时,一定要跟弟弟争家产,他拿多少,你至少应该拿多少,最起码也是平分; 作为母亲,你一定要为女儿争家产,弟弟拿多少,你就该支持姐姐拿多少,别忘了,你自己就是50%的大股东,而不是你老公治下的员工。 争权,要争到点子上。 谁夺走的你的继承权,你就要管谁要。要管你的老子娘要,要管你的弟弟要,而不是去网络上管陌生男人要。 求人不如求己,除了自己,谁也靠不住啊。 你说如果改变不了当地的风俗,改变不了老子娘的观念,怎么办? 很简单,就像昨天摩梭族的导游,离开穷山沟,奔向大都市。 他穷由他穷,清风拂山岗;他倔任他倔,明月照大江。他不给你男女平等的财富继承权,你就离开,奔向新生活。 当地女性走光了,都娶不到媳妇,一代人后,自然消失了。人之不存,观念焉附? 最后的最后,作为男性,告诉女性一句最重要的话。 男权社会下的财富,也是男人们通过无数的努力,争来的,而不是躺着等谁送来的。 作为女性,争取平权的同时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从来不会掉馅饼。 仅仅是勤劳不一定能富,但假如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贪婪的心和快速发财的欲望,那就忘记了我们说过八百遍的那句话: 你要什么的前提一定是你有什么,好好想想自己有什么?好好想想自己愿意放弃什么? 你能挣到什么,一定是你给了这个社会什么,你什么都给不了社会,好事凭什么落到你头上? 想要轻轻松松把钱挣了,从来没有这种好事,有也轮不上你。那些榜上有名的女富翁,大都像董明珠一样,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才会撂下那句:老娘走过的路,寸草不生。 致富的路上从来没有捷径,捷径都是通往天国的。作为女性,尤其要想明白这一点。 权责一定是对等的,平权的背后,是挑起一样重的担子。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