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朱星宇
    推荐

    骑象人 象 这个两个分裂的部分组成我们的心 与象共舞,驭象而奔 生命的意义就跟植物需要阳光、水及土壤才能成长、繁茂一样,人需要爱与工作、全心投入,人也像蜂群一样,能从群体之中感受到超越自我的意义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有意义的人生。 幸福只能内求于心。无论是佛陀还是先贤,告诉我们的世界的那个真相,也许某一刻我们能偷窥到他们的世界。但是平时的我们大都活在自以为的真相之中,也许某一天我们能见天地见众生,这需要我们的心全力以赴。 幸福之道在于中庸,幸福不是我们能够直接找到获得或实现的东西,需要我们种下种子,用心灌溉,全力以赴。幸福是对生活的投入,并非所求。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梦回冰河纪
    推荐

    这部书讨论最多的就是幸福,而我想说的是,没有经历痛苦就体会不到真正的幸福。我们的民族饱经磨难,而今天的幸福较之百年前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实在是天渊之别!所以说幸福是相对的,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不要仰望那些开宝马奔驰的,想想索马里,饿殍遍野,我们就是在蜜糖里。好好活着吧,无愧于心,无困于情,但求精进,无问西东。 ----梦回冰河纪,己亥九月初一于乌鲁木齐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微生俊潇
    推荐

    本书的作者乔纳森认为人身体里存在两个系统,其中一个是代表着直觉和感性的大象,另一边是象征着理性担当的骑象人,有时候它们相互配合默契,体现出很强的执行力,甚至能为随口而出的话语,补充上自己都信了的理由,有时候它们又对立存在,所以年年年初的小目标总会不断流出,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而这种情感和理智的对立又常常会削弱我们的幸福感,让我们在这其中苦不堪言。 这种来自于内心的冲突基于1.无能的意志力;2.心理干扰,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张三,我们越想压制他的出现,他越容易得到出场的机会;3.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习惯于感性在前,理性在后,以至于无论多愚蠢的行为,脑子都会寻找一个合理化的理由来为之辩护。 这内心冲突一次次折磨着我们,将我们割裂得不成样子,好在本书给出了解决的方案。1.冥想,关注呼吸,让烦躁的骑象人平静下来;2.认知疗法,把消极感受写下来并解决3.抗抑郁药。 两三个月以来我正式做过两份工作,无一例外让我从最开头的期待,到知道怎么回事的惆怅,逼自己沉下心来的痛苦,最后做出离开决定时的如释重负。有人告诉我把兴趣爱好变成工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亲身经历又告诉我咬紧牙关坚持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足以让我失去所有生活的热情,只留下“人间不值得”的胡话。慢慢的我意识到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对我来说无比重要。做出离开的决定并不容易,疫情背景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会让人前怕狼后怕虎,原本让自己难受非常的工作环境慢慢让自己体制化,进而成为舒适区。但好像一切又不是那么困难,遇事不决,不过是断舍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知道和做到,尽管好像身不由己是常态,现实的恐怖让我们害怕去抉择,更害怕去踏出那一步,我一次次去写下什么,从而化解内心的冲突,实现自我内心的和解,有些东西好像我明白了,好像又不明白……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阳阳
    推荐

    毛姆的经典语录: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从哲学的角度,心理学家的分析, 人是最复杂、多面性的动物。 没有什么理由能阻挡你追寻幸福的脚步,除了你自己。殷秀梅多年以前唱过一首歌:《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 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 它在艰苦的劳动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 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 它在辛勤的耕耘中 它在知识的宝库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傅傅得正
    推荐

    一本积极心理学著作,竟然意外的好看。乔纳森.海特将心理学的理论深度和实验佐证结合得相当好。那些朴实的古人智慧,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在书中纷至沓来地敲打着你的眼窝额叶皮质,那是你的大脑透过眼球感受外界刺激并做出回应的地方。这一次你感受到的是愉悦,于是大脑神经发出信号,推搡着你:有趣,那就读下去吧。 在书中,乔纳森·海特驳斥了“人类是理性的个体”这样简单的现代心理学理论。他认为人类并非是全理性的,并不是简单地运用身边的信息和资源,就能设定目标,一直前行。在很多情况下,人类总是被奇妙的“本我”牵引,做一些偏离目标的事情。他觉得古代中西方的一些朴实哲理可以更恰当地比喻人类的心理,譬如佛学禅宗当中的狂象、醉象之喻。禅宗释义曰:“譬如醉象狂騃,暴恶多欲杀害。有调象师,以大铁钩,钩斫其顶,即时训顺,恶心都尽。一切众生,亦复如是。”,骑象人与象的相处中,象是有自我意识的,就像情感和欲望很多时候并不能为理性所牵引遏制,若骑象人软弱,则无法驾驭座下之象,从而偏离航道。 骑象人坐在大象身上,坐得高看得远,从而能做出更长远更正确的决策。同样,正是理性让人类拥有摆脱眼前诱惑思考更长远利益的能力,帮助我们做出更正确的决定。但是,骑象人无法在违背大象本身意愿的情况下命令大象。也就是说,情感如果本身就很强烈或者在刺激下发展为激情,理性根本无法阻挡和干预。也就是说,在作者的理论中,骑象人首先扮演的是顾问的角色,他坐得更高看得更远,视野开阔,可以超脱眼前狭隘利益的诱惑,谋划更长远的计划。但骑象人同时也是一位仆人,他不是国王、总裁,也不是能紧控缰绳的马夫,因为大象本身也具有情感,它代表着人的本能、内心的感觉、情绪和直觉,当它本身的情感变得强烈时,骑象人的干预根本不起作用。骑象人唯有学会正确的驾驭之道,才能掌控大象游刃有余地漫步人生。 象也代表着一个会自动启用的装置:欢喜计量表,面对人或事物的感觉,这个装置一瞬间就会得出答案。回想一下,面对一个陌生人对你的举止或者是一件你从未见过的新奇玩具,你是不是在一瞬间就会有好恶之分?不做评判,不做欢喜计量,我们对事物就没有感觉,不会有好恶之分,然而这个计量表似乎是自动的,它是直觉和本能,你根本无法控制,除非你去拨动它的读数,强行要求自己接受或者离开。而且人类的大脑,在自动化运作的心理过程下,每天会随机产生难以计数的想法和影像,这些随机“日志”,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是奇怪的、邪恶的乃至难以启齿的想法和影像,人性本如此,人类都一样,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理性在,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逻辑和判断,去找到真正的幸福。 要学会驾驭之道,第一是在潜意识层面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第二是用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改变自己的情感风格。用乔纳森的话说就是,我们认为我们的人生是什么,它就会成为什么。这是一种在最深层次的情感意识方面来影响我们内心的“大象“的方法,最深层的潜意识会塑造我们的价值观,而我们的价值观指导着我们如何为人处事,为人处事塑造了我们的人生。所以,尽最大的的努力给予自己的人生积极向上的定义吧,去读书,站在巨人肩膀摘取知识财富,去运动,充实体魄获得自由,去爱人,用稳定的关系赋予幸福的力量,去爱自己,愉悦自己才是才是最大的幸福来源。赋予我们的人生积极向上的定义,很多时候意味着改变自己的情感风格,但单靠个人意志是办不到的,必须采取一些行动来改变自己原有的想法。乔纳森介绍了三种最有效的变身秘诀:冥想、认知疗法及百忧解。百忧解是一种抗抑郁的药物,乔纳森很推荐,但个人认为,没有专业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是很危险的,还有可能形成药物依赖,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大多数人是可以忽略的。冥想和认知疗法倒是安全又有效的行动,不过冥想并不简单,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切身学习的,认知疗法则相对简单而且易于付诸实践。 简单来说,认知疗法就是在自己陷入沮丧的情绪或者扭曲性的思考当中时,用笔记录下自己的的情绪和思考方式,尝试指出它的不恰当性,并找到正确的积极的思考方式替代它。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每天都要做,每天练习,“大象“学得最快,形成积极的潜意识思考方式也会最快。每次的再诠释,每一个小小练习的完成,每一次感受到积极的情绪,”大象“就会受到奖励,内心就会感到一点点放松或一点点快乐,而这一点点快乐就像给大象一个香蕉,奖励它有更好的表现。这里的关键其实就是记录的过程,单纯的思考是无法起到认知疗法的作用的,用笔记录下来,更容易拨正心弦。同时,也要学会即时即使奖励”大象“。对于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能促进自己幸福感的,能帮助自己未来成功的事情,例如读书、考证、持续学习,大多数时候总是冗长无聊的,很难坚持下去。学会即时奖励,当自己坚持专注在某件有意义的事情上一段时间后,合理地给自己一点物质激励或者娱乐激励,一份自己心仪的食物或者玩一会自己喜欢地游戏都可以,给自己的大象一点驱动力,让它感到快乐,那么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就会显得容易坚持下去了。 最后以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来作为结语吧:爱与工作能治愈大多数的焦虑。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哄哄
    推荐

    人性是复杂的,我们在这种错综复杂中,还要去找寻一个方式或者说是一个侧重点去区别看待人性。 书中说:人性善恶是千古难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道德判断,会对某人、某事进行评价,判别其对错与好坏。 本书的最基本观念:人类的心理分成若干部分,有时彼此还会互相冲突。一部分就像一个骑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能进行自觉的、推理性的思考,但是无法完全控制大象的行为。另一部分则是大象本象。 书中甚至于把弗洛伊德的研究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思维逻辑里面,分解融合自成一体。 弗洛伊德所认为的,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自我,让自我能更好地控制本我,并摆脱超我的束缚。 所以,象与骑象人是存在相互依存,无法剥夺的一种天然关系。 【道德与人性】 道德判断也一样。两人对某事意见相左时,其实是感觉在先,后来再来编理由反驳对方。就算你驳倒对方,难道对方就会改变心意,接受你的论调吗?当然不会,因为你驳倒的,并非对方真正的立场,他的立场是在他有了判断之后才临时编出来的。 人性是复杂的多变的,一个人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它的好与坏,都是放在道德的某一面,而这某一面也只是道德的其中一面,也只是他这个人的其中一面。所以何谈放诸四海皆准无异议的道德呢? 有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在跟自己的潜意识、本我或动物本能对抗,但其实这都是我们整个心理的一部分。我们既是骑象人,也是大象,两者各有优点及特长。 所以我们对抗的还是我们自己,所以,意识形态是水吗?没有固定的承载容器。只有当你做到意识形态能为水时,你才能辨正的去看待问题,而不是非理性主观的。 换言之,自由意识的自由切换,就是悲观与乐观世界的转换按钮,当你拥有这个任意门,你便能改变心境。即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哲学的思维,让人瞬间拔高灵魂的高度,仿佛看破很多事,其实事情本身没有变化,只是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去体会,去深思,去生活,去死亡。 当现实生活的一角崩塌不是世界塌陷,因为总有其他支点会支撑起来,改变现有生活模式固然困难,但一成不变的人生何其乏味,不要困顿于困顿,而要勇于面对,这样才有获取新生的权利与幸福。 失去固然痛苦,但坚信会有新的幸福。那么注定未来会更幸福,现在又有什么是不能舍弃的呢? 灵活转弯是关键,有时候还可能会化逆境为你弯道超车的绝佳时刻。 【苦难与选择】 书中沿用一个理论,苦难造就哲学。但同时又引用佛陀与奥勒留在几个世纪前所揭示的人生大道理:“除非你觉得悲惨,否则没有什么是悲惨的;同理,除非你知足常乐,否则没有什么事能让你快乐。” 虽然不服气,但是不得不承认,是苦难造就英雄,磨练心智。 人的一生都在修行,做到灵魂与身体的知行合一。知道不代表能做到,当骑象人手指向目光所及的远方,大象只看得到脚下的大地。 书中说: 正如富兰克林所言:“一点点病痛,我们就感觉得到,而健康得活蹦乱跳,我们却毫无知觉。” 书中说: 就金融交易及赌博而言,就算输赢的金额一样,赢钱的快乐总比不上输钱的痛苦。 书中说: 对佛陀来说,心理依恋就像在赌轮盘一样,是别人在转轮盘操控这场赌局:越沉迷其中,就输得越惨。唯一的制胜之道就是,离开赌桌。离开赌桌,不去在乎人生起落的唯一方法就是,冥想,驯服不安的内心。你放弃赢的快乐的同时,也放弃了输的痛苦,而后者绝对高于前者。 现实确实是这样,所以聪明的人们,不停的重复口述自己赢钱的快乐,成倍的复制粘贴这种快乐,用以冲淡输钱时的痛苦。哈哈 但善于放弃的人们,在这点上却很固执。就比如吸毒的痛苦绝对大于吸毒的快乐,可是往往人沉沦其中,无法自拔。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所以遭遇苦难时,就是你迎头痛击它的完美时刻! 【意识与恶魔】 上帝创造天使时,赋予他理智,却无感性;上帝创造野兽时,赋予它感性,却少了理智;只有创造人类时,使其兼具理智与感性。所以,人的理智一旦凌驾感性,他便超凡入圣,更胜天使;反之,人一旦感性凌驾理智,便禽兽不如。——穆罕默德 人生是心理的产物,不管外物事件怎么变化,你自己意识海洋中已经存在于一种固有模式,轨道已经铺成列车自然在这上面运行。所以在你人生早期处于铺设轨道时,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形成的主要时刻,也是决定他未来驶向何方的时刻。 换言之,我们可以成神,也可成魔。这完全取决于你。内心有神性的人,就是神。 且可认为,人的内心深处是具有神性的,而且常常把这种力量的召唤私藏,封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就如作者这样的无神论者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你可以不用向拉里一样最具崇高的神性,但你不可否认它的存在及存在的必要性。 “自我”是人性最原始的反应,人,最本能的会选择更容易最利己的一面,那么何谈些为魔。抑制自我的任意发展,就是我们制定标准和规则的初衷啊。 骑象人的警觉,哈哈 骑象人一思考,上帝都发笑。 【求同与存异】 如果说一个人的存在是一个个体,那么宗教的存在就是打破个体的工具。 宗教的信仰就是从约束心到约束身,从约束身到约束心,身心统一修得虔诚之心,奉若神明甘为奴仆。敬畏虔诚之心需要仪式感,以达到肉体、心理及文化彼此水乳交融。让你分解于一个群体里,而这个群体,在制定宗心,吸纳教徒的同时也在排除异己。人性具有蜜蜂性,选择了这种属性的同时也会关闭某些相对应的属性,这是天然对立。 古老的中国运用“阴”与“阳”两种象征,来代表两种对立原则间的平衡,这种阴阳协调是变动不居的。 文化心理学有一句名言:每种文化都会在人类生存的某些层面发展出其特长之处,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文化能兼顾所有人类生存的层面。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彼之所得,非为我所失。 最后还是回归到中庸之道,这才是 人心,存在的最后一处的平衡点。 最后我想吐槽一下:这本书完全是个摘抄录。 完完全全是作者乔纳森·海特的读后感,也相当于一个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系统整合书,书中大量的引用名人名句名著,堪称为名人名言集锦也不为过。思想大杂烩,大体结构就是引用名人,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分解和拆析观念,再来个完美的科学小实验,结束。而真正的解决问题的点或者说是方法,却是点到即止。没有做到化繁为简,用最浅白的语言和道理来讲述复杂的问题。所以,我想说此书是读后感,确认无疑。 完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沸腾的北岸
    推荐

    还记得成年后的第一次爆哭么?还记得步入社会后上挤下压的那种无力感么?还记得被怼被绿被辞退的出离愤怒么?如果无数种黑色调的阴影遮天蔽日,那么试读这本书——积极心理学的代表作。 内容一马平川,今年就没见过这么顺溜的:天性,哲学,宗教,科学,心理建设,人际关系,应有尽有,然而读过之后,“咦?那我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突然开窍:再高级的鸡汤依然是鸡汤。 然而它还不能简单粗暴归类到心灵鸡汤,心灵鸡汤大都是这样的套路:举个例子,古今中外身边人,然后引出大道理,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这本书却有不少干货,还夹带了为数不多的若干私货(有大神说是“摘抄集”,表示认同)尽管论据依然不够充分,但表面看起来很丝滑,不会被冒犯到。 弗洛伊德经典模型 自我、本我、超我 自我代表理性,是经过调整和加工的,也是经过计算和布局的,本我代表感性,也许包扩小的恶意与享乐,超我代表道德规范,处理事情的尺度与标准。大象就是感性,是天然的情绪,如果不加束缚,可能会陷入一种无法律甚至无社会的状态。而骑象人就是理性,通过“超我”划定的道德规范,驾驭狂野大象。 给幸福使个绊子 无能的意志力,心理干扰与冠冕荒唐的理由。在我看来,三者存在因果关系,心理干扰导致意志力不够,冠冕堂皇的漂亮理由可以加以掩饰,但所有的指向都是自己(这就挺没劲的,很阿Q),其中心理干扰呈现一种“越不想越会发生”,可以展开另一个巨大的心理话题:墨菲定律,这里不加赘述。抽出意志力单独说说,意志力与坚持往往是有联系的,可是我更注重方法的累积,一直撞南墙的蛮劲自然比不上四两拨千斤的妙招,意志力和幸福摆在一起,中间缺了好多个词用以过渡。 如果不幸福你就服服毒 第一点,情感启动效应,将骑象人屏蔽,用“喜欢与不喜欢衡量”,这点没啥好说的,无非是老生常谈的“先入为主”。但第二点有些启发:负面偏好,也就是对于坏事的反应要强烈于对好事的反应,同样是一千元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估计丢掉比捡到更容易让人产生情绪。第三点则强调基因的作用。 作者随后提到改变思维方式的方法,第三点居然提到了抗抑郁症的药物,我感觉,只是感觉,那是一种限制性药物,副作用极大,饮鸩止渴罢了,我在那一瞬间,认为作者本身就有病(尽管他有所提示),如果我不抑郁,凭啥让我“服毒”? 哇哦,接下来提到了《自私的基因》,以基因为导向的亲缘利他和群体选择,有如遇到老朋友一般,倍感亲切。 虽然是积极心理学,但是作者并没放弃对消极心理展开讨论,“自以为是”,“虚伪”、“残暴与邪恶”,从这一章开始,作者彻底将宗教纳入本书架构。其实宗教这部分挺尬的(后面宗教戏份更重),因为我不知道作者到底是用科学还是宗教作为核心依据,它们并非完全统一,甚至重合点都极少,直接打乱读者思考节奏。 人生的意义? 前方超能预警,人生的意义,这话题就是哲学无边际的终点,答案像圆周率一样无限不循环,作者可能要彰显自己天人合一的无上智慧,居然拉高到了“肉体,心理及社会文化三个生存层次的生活连贯一致时,就会找到意义”,最后结论出炉:幸福就是中庸,玄学吧?太高级了吧?嗯?鸡汤同学。 我倒是更认同他提到的“人类需要义务和约束为生命建立意义”,于我而言,人生的意义可以换种说法:是本我的享乐与超我的义务,而自我是两种之间的裁判,并可加调剂。 华为工程师猝死肯尼亚,值得么?于国家而言,值得,于小家而言,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贤妻,又太残酷。女儿跳楼自杀父亲徒手去接,结果双双殒命,理性么?值得么?不,但换作是我也一定去做,人生的意义可以是奉献,也是对爱的人赠予与保护,所以建议别高估理性,理性和感性可能只有一种情况可以共荣:就是感性选择了妥协。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帕妮
    推荐

    这本书也是朋友推荐的,看了电子书我又去买了纸质的书来读。 大象要什么,骑象人要什么?两者如何协同努力为了同一目标,在两者存在冲突的时候,双方又是如何博弈的?这些都是从书名引申出来的问题,当然,书中也一一的进行讲解,每个章节前言引用的古人智慧相当精彩,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之前很多的所谓的“古老智慧”并不是真谛,而且还让我们懂得,如何积极地、理性地去寻找幸福和生命的意义。这是书中的升华,也是千年来“圣问”——人生的意义,作者对此作出的解答。本书最后提出来的幸福假设是:幸福之道在中庸。幸福不是我们能够直接找到、获得或实现的东西,必须先具备一定条件,然后再耐心等待。 爱与工作,大概就是我们的解药。 大象和骑象人,最终会合作无间,发挥各自的潜能与限度,共同走过充满智慧的人生之路。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Joe
    推荐

    这是一本极其好的书。综合了心理学、生物学和东西方哲学等科学来论述了快乐和幸福到底是什么。“大象”指的是人经过几百万年的遗传和进化而形成的强大动物本能,骑象人指的是大脑新进化而来的、相对来说力量弱小的理性分析能力。以下的感想和书评分为两部分(一、针对书中内容所写的一些个人想法;二、对于一些段落的纯粹摘抄) 一、 针对书中内容所写的一些个人想法 令人不幸福的3个原因: 1. 情感启动效应(affective priming effect) 情感启动效应是大象。我们的情绪反应会在骑象人并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被触发,而很多时候这种触发并不是骑象人想要的。 2. 负面偏好(negativity bias) 负面偏好是大象。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演化决定了我们更偏好负面消息,因为在狩猎采集社会甚至溯源至更早的人类演进阶段,如果大象不去更关注自然环境中的危险和负面信号,可能人类早已覆灭。 3. 强大的遗传基因(genes/nature/heredity/DNA) 基因是大象。"双胞胎的研究显示,个人平时的心情愉悦的程度有50%~80%可归咎于基因,而非生活经验。"我特别羡慕那些乐天派,因为我的大象更容易看到生活的悲观面。 改变思维方式的3种方法:冥想(meditation)、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百忧解(Prozac,抗抑郁药)。 幸福的2个原则: 1. 进展原则 叔本华说人生总是在痛苦和厌倦中来回摆动。得不到的时候是痛苦的,得到了之后并不会幸福,而会厌倦。佛家也有同样的言论:人生有两种痛苦,想要而不得和想要却得到了。莎士比亚也说过:“成功之时,一切已结束;努力的过程是最幸福的。” 2. 适应原则 不管生活是顺利还是命途多舛,我们都会有强大的复原和适应力。外在的物质充裕不会让我们一直“幸福”下去;物质的匮乏也不会让我们一直痛苦。 二、以下语句和段落完全摘自本书,未加评论: 为了幸福而值得改变的5个外在因素:噪声、通勤、自我掌控感、羞愧和人际关系。 炫耀性消费是一种零和游戏:个人借由自己地位的提升来贬低别人。 真爱,是两人之间坚定共许的强烈友爱,辅以一些激情,这是一种能支撑起坚实婚姻的爱情。 在“心流”的状态中,象与骑象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有智慧的人能平衡地采用以下三种回应方式:自我调适(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塑造环境(改变环境),以及选择(选择新的环境)。 主,求你赐给我心境坦然之恩,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勇敢去改变我能改变的,并赐给我智慧去分辨认清。 因为人生就像是一场我们进场时早已开演的电影,而且我们得在大部分故事情节有结局之前,就得走出电影院。如果我们想了解那几分钟的情节,我们得先掌握许多细节才行。 人生目的是什么?我不觉得能找到特别激动人心的答案,但是如果我们能运用古老的智慧及现代科学,或许就能找到人生本身的目的。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惟夢
    推荐

    俄国思想家托尔斯泰说过:“只要一个人知道如何工作,如何爱人,就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Emma
    推荐

    最近时常向内觉察,很想弄明白内在的“我”里,哪一部分是“大象”,哪一部分是“骑象人”,我很想看他们为什么会起冲突,起冲突的时候要怎么做。 其实我是有些排斥“人生幸福课”,“幸福心理学”这样的字眼的,就好比关于“幸福假设”做得多了,道理懂得多了就能很好地过完这一生似的,但我接纳“积极心理学”。 人生如何过得幸福,人类如何寻找人生的意义,我现在也并不是那么渴望知道了。但我很喜欢文末的“幸福之道在中庸”,那些要么内耗要么用力过猛的状态都是与之违背的。我慢慢开始享受现在的生活,虽然这一切还在缓缓地摸索。 这本书我读得很慢,经常是夜半三更地碎片化阅读,也没有做思维导图,以至于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写书评。我的文笔也越来越生疏,杂乱无章地输入,却没有有效地进行编码导致我的脑袋里无法产生组织性的逻辑。其实我很想认真地读完它,然后认真归纳,但我的书单实在太长了,已经迫不及待去打开下一本。 就真的很敷衍。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小尘尘
    推荐

    世俗文化是形式逻辑的典范,辩证逻辑的障碍。世俗文化不是讲道理,逻辑混乱,世俗文化是一种不需要思考,想当然的一种形式文化,包含很多仪式,不同的圈子,相互尊重的同时有互相不耻。比如不同民族对于各自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就是不同世俗文化之间的态度。所以哲人和世俗是有区别的,哲人看事物要有逻辑推理,对于世俗来说,不管有没有逻辑,大家都做的事照做就可以了。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发条敏
    推荐

    大家好,我是Monica。 新年读的第一本书——乔纳森.海特的作品《象与骑象人》。 先谈一谈我对于这本书的印象与认识: 在这本书还未在微信读书上架之前,就经常听人提及它,多是对此书的褒义赞美。而我真正拿起这本书来细读的时候,惊叹之余也有“也不过如此”的感受。是对本书的期望值太高了吗? 书的第一部分(P1,2章) “人的心理是如何运作的【人象对峙】”对我而言,还是蛮有学习意义。可以联想到学习上的不自律,不主动;明明不可为非要去“顶风作案”等等,借此,通过骑象人与大象的心理比喻,认识“骑象人”和“大象”的行动为何总是不一致,原因?涉及到的心理概念、如何去调整以及改变思维方式的方法。第二部分“我们如何相处【大象的力量】”讲述了两大方法——互惠和自以为是。 让我有些云里雾里的是道德和宗教(第八章)以及灵性的觉醒(第九章)的关系。对这两章节展示的观点和想法表示很多疑惑,无法认可作者所言,也无法反驳作者。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积极心理学,着重讲述【人生】。结合哲学与宗教以及东方文化,帮你寻找幸福的钥匙,开启幸福的大门。 明明知道最近在减肥,明明也知道一块蛋糕可能打乱我的减肥计划,可依然控制不住自己去吃。我很清楚哪一个选择是正确的,心里也很认同,但我却踏上错误的路。我们的从大局出发、理性思考对应着我们内心的骑象人,被感性、欲望支配的大象却总是易爆易怒,不听使唤。现代的理性选择理论及信息加工理论不足以解释人类意志的软弱。 我们为什么不幸福? 答案是我们心中有各种各样的冲突,而占主导地位的大象天生有着不容易快乐的特点。 四种自我分裂:心灵和身体、左脑和右脑、理性和感性、控制化和自动化 阻碍幸福的三个障碍:无能的意志力、心理干扰、冠冕堂皇的理由 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对事件的诠释才能影响到我们,所以只要我们控制自己对事情的诠释,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 令你不幸福的三个原因 情感启动效应 (我们对人生的想法是在无意识中快速形成的。大象依本能反应,引导骑象人抵达新的目的地) 负面偏好 (物种设计原理 对坏事的反应要强于对好事的反应。动物对威胁及讨厌事物的反应,要比对机会及喜好事务的反应更快、更强烈、更难以克制。) 强大的遗传基因 幸福的两个原则 进展原则(成功之时,一切已结束;努力的过程是最幸福的)、 适用原则(人对现况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已适应的更好或更坏为基准) 改变思维的三种方法: 冥想、认知疗法(训练病人掌握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指出扭曲之处,之后找到替代方案及更正确的思考方式)、百忧解 通过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对佛教、东方哲学也有大量的研究。幸福来自何处?佛教及斯多葛学派教诲我们:追求身外之物,或强求世事如己所愿,最后只是一场空。幸福只能内求诸心,断除对身外之物的执著,对一切采取接受的态度。 探讨人生本身的目的。 什么能让你感受到“人生本身”的目的? 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复原”。爱和工作{没有朋友,没有依恋,我们不可能快乐起来;明确的目标,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心流}    “效能动机” 幸福之道在“中庸” 要我说,我们读书,其实就是在接受不同作者的思想。所以,对自己无用的书大体浏览,浏览作者的思想建设、出发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读时跳脱出与作者对话的形式,以“上帝视角”观察整本书的出发点、作者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供自己揣摩学习。 弗洛伊德指出,人格分成三个部分:自我(ego,即有意识、理性的自我)、超我(superego,即道德良心,有时会过于拘泥于社会规范)以及本我(id,即享乐的欲望,各种欲望,总想及时行乐)。重新回过头看弗洛伊德的这段话,又让我想起最近从网上的朋友学到的知识点:人,无法跳出【意识】之外看到【自我】,这是科学界的共识。意识之内的人无法跳脱出自己的意识,就无法客观的看待【自我】,那如何说明这个【自我】是理性有意识的呢?是指意识之内的相对理性? 知识点: (1)对于道德判断,两人对某事意见相左时,其实是感觉在先,后来再来编理由反驳对方。就算你驳倒对方,难道对方就会改变心意,接受你的论调吗?当然不会,并非对方真正的立场,她的立场是在他有了判断之后才临时编造出来的。 (2)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自我,让自我更好地控制本我,并摆脱超我的束缚。 (3)流言具有维持社会秩序与进行社会教化的功能,一旦没有流言,我们的世界就会陷入混乱及无知之中。 (4)无意识的自我膨胀 “天真实在论”认为,每个人都会受自身意识形态及利益所影响,只有自己例外,只有自己看事情是绝对实事求是的。 (说明:除文章的主旨核心思想以外,文章的思考角度、着重点都是以我本人的感悟体会为出发点,有些观点不认同或者自我认为不重要的地方均有跳过,鲜明的个人特色,仅供参考) 很重要的题外话,最近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事件,请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防护,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远野味,不传播谣言。讲真,看着关于新型病毒的各种报道,每当看到一份好消息就感到欣慰,转眼再读另一篇不好的消息,心情又多了一份忧虑,各位的心情是否也像过山车一样?事情既然已经发生,愚蠢就是恶。不信谣,不传谣。我相信国家的速度和力量。乖乖的待在家,屯好粮食,闲着没事在家吃好喝好,趁这个机会多读几本好书,静候春暖花开吧。 Monica写于2020年1月27号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阅读游走
    推荐

    六星!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找到幸福和意义。乔纳森.海特教授是该学派的新锐领袖。在书中,他以学贯中西的渊博知识将历史上关于人类心理的有影响力的论述及实证归纳为若干“观念”,并以科学范式剖析,汲取出可指导现代生活的有效元素。 第一部分,人象对峙。教授从剖析人类心理是如何运作入手。各类宗教哲学均验证了人类的自我分裂,这就是本书的基本假设,既人类心理会分成若干部分,有时还会互相冲突,这就是书名的源起。“都是人的思想在作祟”,“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 第二部分,人象和谐。教授以互惠切入与他人相处及连接在一起的有效策略,引出“黄金规则”:在知恩图报及有仇必报的群居社会中,互惠是相处最重要的准则。叠加易见他人过,自见则为难的人类天性,既先天具有道德虚伪性,人需要先看到象的本质。 第三部分,御象之道。教授在洋洋数千年的人类找寻幸福的徜徉中不断迭代,得出可持续幸福不只来自我们的内心,也来自外在。例如逆境就会让我们注意内心与外在的不匹配,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人们只有在大象受到良好训练后,才能获得幸福。 第四部分,驭象而奔。我们的肉体藏着我们的心理,而社会及文化的形成则是心理的产物。当肉体、心理及社会文化三个层次连贯一致时,人就会找到人生的意义。我们是骑象人及大象的组合体,我们幸福就取决于两者的协调合作。幸福之道在平衡中庸。 本书的精彩在于作者博大横纵的视野与实证。上下数千年,以心理学为媒介,横跨哲学宗教、社会学、生物学、医学和信息学等,可以作为心理学的历史书阅读。本书可为《持续的幸福》的后续,并导引至《心流》作为实现幸福和人生意义的有效方式。

  •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
    蔡志峰
    推荐

    《象与骑象人》此书在微信读书上线了,找了以前的读书笔记,提炼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知识。 第一,我们为什么会不幸福?答案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会有各种冲突,而占主导地位的大象天生有着容易感到不快乐的特点。 第二,我们怎么样科学地追求幸福呢?金钱、地位这样大部分的身外之物无法让我们感到幸福,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里却能让我们有持续的幸福感。 第三,我们还可以超越自我的局限,在自我之外寻求到超越个人利益更大的提升感和幸福感:包括感受大自然、高尚品德以及加入更大群体追求超越自我意义的目标。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