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应该是人在白天思想的延续,这种思想是对环境生理和精神的反射,无需过度解读。对于精神有缺陷人的梦,有可能是错乱思维的表现,科学的分析也许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但是,本书中对于各种梦的解析,不可复制验证,有牵强附会嫌疑,既不可证实,也无法证伪。而科学基本特征是可以重复试验验证。究竟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说不清。
刚开始读这本书认为枯燥无味而且不知所言,后来经过倒带回放倒带回放开始注意细节融汇,逐渐思路清晰。 纵使是像教科书一般,材料分析再总结归纳,如此详尽也是需要有心人仔细去品味一二的。若是能够从中加以运用便是更好了吧。 但佛罗伊德喜欢用同音节和首字母来阐述梦中出现事物的原因。我承认,他学识广泛,而且会的语种也很多:德语、希腊文,也非常的精通,要不然也不会想到这个德语,然后就马上联想到希腊文并拼写出它的意思,然后在梦中再把这个意思具象化。但难道我们需要用同音字来联想么?坠落就意味着堕落? 而听他释梦的时候我会有种看名侦探柯南的错觉,有时甚至感觉他在控梦。 他的许多梦都能被扯到“性”这个话题上来,这是为什么?他解释:所有长的东西、领带、帽子、手脚、蛇等都代表男性生殖器官;刺痛、惊悸等反应都是儿时手淫的原因。 只是他的梦无从考证,否则真想找他聊聊。不然我真的不能用象征手法来解释我的梦。 但他会很自信的反驳否认他人观点。我也好想这样很有实力的站出来否认他人的观点,而且一点也不,想那么多。会被别人反驳,或者是批评,因为自己没有错。 虽然我真的很想把我的梦也拿来这么去解析一下,但是,神奇地发现,我不能记住我所做的梦了,我每晚都会做梦,但是早晨起床就想不起晚上做的梦了,真的很遗憾。 写在后面: 这本书书从十一月就开始看,到现在兜兜转转的翻来翻去的看了好几次,看到后面不懂了又往前面翻,直到后来觉得实在是该给这本书和我自己一个交代了。最后一百页的“潜抑、意识、潜意识”翻过去复过来挣扎的翻完,却还是恍恍惚惚。 然后想想自己是不是?能力还没达到,层次还没有够,就开始急于求成地看这一类的书了;还是自己心一直是烦躁不安一直无法去感受这本书,感受弗洛伊德。
一直都挺喜欢心理学的,对梦也很好奇,梦,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梦境,现实,思想,看不透,想不透,猜不透,未知的永远好奇!这本书很合理的解释了关于梦的各种知识,是本很棒的书。可惜我读了个马马虎虎,看的有点瞌睡,没有心理学和科学哲学的基础,太多地方没读懂,专业性太强,不算通俗读物,不建议初学者当开门书读,先了解一下心理学的基础在读吧。
有的梦确实是愿望的实现,这是身体狀態較佳時而言。 通过梦了解人的潜意识,可以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病症。对人的精神分析有帮助。身体虛弱時与精神狀态較好時的梦,类型不同。本书中沒有找到我需要的答案。
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是一种精神活动,与其他的活动一样重要;梦的动机常常是一个需求满足的愿望;梦之所以没有被认为是愿望,而且具有特征性与荒谬性,这完全是精神审查制度在梦形成过程中加以干预的结果。精神审查制度是“有人觉得自己做了一晚上的梦但第二天觉得自己好像都不记得了”的根源。 任何相当复杂的梦都是各种精神力量相冲突后相互协调而产生的。 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的)实现。 梦的内容采用了那些无关大局的经历,相反地,一旦经过梦的解析之后,我们才能发现注意力所集中的就是最重要、最合理的核心经验。 假如一天当中发生了两件或两件以上能够导致我们的梦的经验时,梦就会将两件经验综合成一个完整经验:它永远遵循着这种“强制规则”,而把它们综合成一个整体。 一切的梦都不只是毫无根据的。 每一个梦,其梦的显意均与近期的体验有关,而其隐意均与很早以前的体验有关。 梦其实是睡眠时对心灵所感受的一切所作出的综合反应。 往往“梦中的话”是由说过的一些话东扯西拉地凑合在一起,句法或许不变,但整句话的意思却可能变得暧昧,甚至连句法都有改变,这些“梦中的话”常常只是在追述重复那些记忆犹新的话罢了。 在潜意识的象征中,性器官是用面孔来象征的。在语言上,屁股与面颊是相似的,而阴唇与嘴唇相似,把鼻子和阴唇相比也是常见的,而且由于二者都有长毛而更相仿。唯有牙齿没有相似的类比;但正因为是这种相似与不相似的组合,使牙齿在受到性潜抑的压力很适宜用来做表现的媒介。 梦是退化到梦者最早期情况的例子,是梦者童年的冲动和表达方式的复活。在童年的背后,我们能够看见种族进化的——一个人类进化的图像。个体的发展只是生命的偶然性一个简短的重复而已。在我看来尼采的话是对的,他说梦中“存在着一种原始人性,而我们不能直达那里”,我们也许能期望从梦的解释中去了解人类的古老传统。对他那天赋的精神加以了解,也许梦和心理症都保留有比我们期待的更多的精神古物,因此对那些关心并想重建人类起源的最早最黑暗时期的种种科学来说,精神分析是最有价值的。 亚理士多德说: 梦是一种持续到睡眠状态中的思想。 我们可以将持续入梦的思想冲动分成以下几类: 1.由于一些偶然的原因,没能在白天达成结论的。 2.由于智慧的不足,而没能完全处理的。 3.那些在白天被排挤与潜抑的。 4.因为前意识在白天的作用使处在潜意识中的愿望受到强有力的激动的。 5.所有无关紧要的白天印象,由于是无关紧要的所以没有被处理的。 潜意识的精神程序是一个确定的事实。 梦不过是在玩弄着一些身体的象征性表现。 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但是我觉得梦的尽头会不会是玄学呢?我们的大脑🧠很复杂,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理透,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PS: 其实,看完这本书也没怎么解释我的疑惑,本来我只是想了解下这种情况: 自己有时候会觉得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正在说的话,以及身边的人和环境,以及自己的状态有那么一刻会觉得很熟悉,但是保证之前是没有做过的,我原以为是梦中见过,然后反射到现实中了,然而文中好像并没有提及。文中太多例子堆砌,又有过多的学术用语,哲学书不愧是哲学书,名著不愧是名著,不过最终还算有点小收获~
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的)实现。”对于现实生活里简单的愿望,在梦里会很好实现
我是因为老是梦见她,却不是当初清晰了,但是她已经离我很远了,可是那种朦胧美很是让我心动。带着困惑打开了这本书,其实大师并没有给我想要的答案,他只不过是从心理学来分析了一下他的梦。我认为我的梦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内心的渴望,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性,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情,它们都会在梦中无序的拼在一起,还有中国人做的梦还带有一定的玄学思想。西方用科学来解释他们的梦,而中国貌似有《周公解梦》。
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产生的每一种情绪,每一种思想,都会找到一个适当的出口发泄或分享出去。 其中,因为没有得到释放的部分,被压抑到意识深处,这种类似手机或电脑的“缓存文件”,在睡眠时,由于没有意识的监督,而变得活跃,由此产生梦境。 弗洛伊德通过梦境中的每一个情景或事件,结合自身经历的人、物、事、思想、情绪以及外界对肢体、器官的影响…分析梦境含义,同时剖析自身清醒时没被发觉的(或者说是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为梦的解释找到更加贴合实际的解释。 弗洛伊德曾经获得歌德文学奖,感觉译本与原文相差甚远。甚至怀疑是用翻译软件翻译,两次将“温柔”译为“柔顺”。语言词汇不易理解。期待更好的译本上线。
梦对与我而言的感觉是最近发生的,所思考,存在脑海中,与曾经内心深处难以忘怀的事,或者人,在睡梦中意识记忆碎片重叠在一起,且延伸一些的梦。 童年的事有很多印象深刻,在脑海挥之不去,甚明明以忘记,实则是内心深处,所见所观,在很多年后以梦的方式唤醒沉睡的记忆。 多梦是压力,睡姿等导致意识,记忆,重组,文中言的遗忘梦,是一种抵触,间接意识选择忘却,或许是梦当中凝出的画面,是一些记忆,或者希望,所见及幻想出的,意识阻拦记忆通过梦醒的方式,从梦中得到的画面,或许是有些是一段一段的原因。 同时梦是渴望一些现实当中没有完成,确存在脑海中的幻想,挥之不去的愿望,在以梦的方式达成。 全文叙述一些看的有些不懂,需要好好琢磨琢磨,结尾之时,言梦研究的价值,是对心理学有所贡献,且解决心理问题的曙光。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时心理上的压抑,或者现实的渴望,皆会在梦中重现,以梦而言,是可以通过梦分析人心理状症状。
出现在梦里的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2021.1.1 周五 梦中人数不清,只是以前没有记录的习惯,所以没有把所有的梦境都一一记录下来。 如今却很关注自己的生活,把所有的好坏都记录下来了。 因为弗洛伊德说一切梦都充满了特殊意义,还与做梦者白昼的精神活动相联系。 梦就是现实的镜子。 回忆2021的第一天,我是在睡意朦胧中苏醒过来。在没醒来之前我梦到奶奶了。 瞧见奶奶从楼梯口走上来,走到天台,她穿着拖鞋但有穿袜子,裤子穿得很高腰,就显得裤子短了,露出了脚眼,上身穿着V领的短袖却是穿反了,把V领穿在后背上了。 我赶紧叫了一声奶奶,她就回过头看了我一眼。我问她,奶奶你不冷吗?这么冷的天气怎么穿短袖衣服了?奶奶说不冷,后来她就走了……我只能看着她的背影渐渐远去了…… 这时候我突然醒来了,特别奇怪今天怎么会梦到奶奶了? 话说奶奶离开人间已有好几年了,是2018年十月份“走”了。 真的不懂!好想搞明白其中之意,该再次去探索弗洛伊德梦的解释。弗洛伊德说,梦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梦是欲望的满足,梦是思维在睡梦中的持续。 或许现在就是有意识的怀念逝去的亲人吧。 我总有种感觉,有些人离开了我们并不是真正的离开了。他(她)们永远是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还是那个模样,仿佛就在身边。 清醒之后,我还是很清楚的记得这个梦境,所以就记录下来了。想想这个梦境出现奶奶的模样与她生前的生活模样还是一样的,她不是很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经常把衣服穿反了,裤子也确实总喜欢拉得老高老高的,显得她穿的裤子都像是短了一样,这就是她个人的穿衣风格以及习惯吧。 回想奶奶一生算是懂得享清福的人了,她没有读过书不识字好像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但是丝毫不影响她的正常生活,对于每逢3、6、9的街日她倒记得很清楚,不用翻日历她在心中都能念叨出来,实在是佩服,我不知道她是怎么算日子的,也许是她掌握了一套方法吧。 她经常会犒劳自己 ,三两天就上街去购物,逢街日就必去,不是街日偶尔也会去,多走走路这也许是隐形锻炼身体的一种好方式吧。 每次看她逛街回来都是大包小包的扛着。她懂得给自己买好吃的,从来不省吃俭用,有多少钱就花销多少,过得挺逍遥自在的,一生无忧无虑!活到80多岁之后才与世长辞,走得特别安详,无牵无挂!这应该是所有人都追求的一种良好的死亡方式吧。 能梦到奶奶我挺开心的,说明奶奶还是存在的感觉。 仔细想想或许跟我前几天看《西藏生死之书》有关吧,人都想求得好生好死,都希望安祥地离去…… 时间让我见证了多位亲人的离世,感觉死得最安乐最安详最自在的就实属奶奶了,她是在毫无征兆毫无病痛的状况下离开的。与爷爷相比她是幸福许多的了。 爷爷也是活到80几岁才离开,但是爷爷最后那几年活得太不容易了,是被病痛折磨到最后剩皮包骨离去的,想起那时的他总是痛苦的挣扎就好心酸,我也不知道掉了多少眼泪,却无能为力,那是多么的无助。 爷爷一生很勤劳,在村上是出了名的劳动爱好者,天不亮就起床去干活,种豆类食品,割鱼草,喂猪料等等。每当早上我才起床,爷爷就忙完活了回到家了,真的好佩服他干劲十足,不过,可惜就是一辈子都劳累命,根本没享过一天清福,我父母常劝爷爷整天别忙活,闲下来玩玩嘛,可爷爷就是不听,非要坚持劳累奔波。 别人看在眼里都好言相劝他老人家上年纪就该歇歇了吧,都说他为我们后辈付出不少辛劳。不懂的人还以为我们后辈不让他闲着,有时我的父母也很无奈吧。反正谁说都不管用,也许干活就是他乐趣吧,他自己觉得活着的意义就是要不停的劳作,传统的思想观念就是努力种田种地才有饭吃,可能他们那一代人都是这样啊,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就知道出苦力,根本就闲不下来,闲下来反而会浑身不自在。 反正爷爷是个典型的劳动人民,他的一生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粮食作物。一生没有发财致富,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真的是地地道道的朴实农民。他真的特别爱开荒土地,每年种了不少黄豆,那时候逢周末早早把我们叫醒一起去荒山野岭地段帮忙种黄豆,这些场景至今我都历历在目。 还记得爷爷还特别爱抽烟,他一辈子都有抽烟的习惯,可是他买的烟都是最最廉价的,直到病逝的前几年他才放下了香烟。他特别的勤俭节约,舍不得买好吃也舍不得穿好的衣服。记得我父母给他买的新衣服他都没拿出来穿过几次,总是穿着以前破旧的衣服,他说天天要干活害怕弄脏了新衣服。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小时候爸爸给我们买了一袋面包。那些面包稍微昂贵一点,要好几元一个。妈妈千叮万嘱的跟我们说不要告诉爷爷多少钱,他们是怕爷爷知道了价格后心疼还会说我们不省吃俭用。不过在二十几年前,几元钱的一个面包已经是算相当昂贵的了。 爷爷到底有多勤快?宽敞的老房子就是爷爷一手建成的,当时没钱也没找任何人帮助,都是他自己一点点捡泥土砖块堆积成一个瓦房屋的。可惜今年老房子被夷为平地了,因为这几年成了危房不得不这么操作。 爷爷在生的时候很看重他的老房子,虽然后来没有住人了,可他千叮万嘱我爸爸一定要维护好他的那老房子。老房子是他用一生的心血铸成的,在生时他经常亲自爬到楼顶去检修。后来爷爷走了,我爸爸花钱经常找人检修,不过现在已经到无法修补的地步只能夷为平地了。 回想爷爷离世有十几年了,我记得很清楚爷爷是2006年离开的,至今整整15年了。 刚开始那几年我总是会梦到爷爷,后来几年就越少梦到了,也许刚开始那几年我特别的放不下亲人的离世,是无法接受爷爷离开的事实才会时常梦到爷爷就在眼前。爷爷走的时候我都是哭得死去活来的。 我经常在想,如果爷爷多活几年他就享福了,因为他走了之后我们家的日子都越来越好了。 虽然两位亲人已逝去,但是他(她)们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现在时间久了就渐渐的变得能接受现实并且勇敢面对。明白人都固有一死,只是迟早的问题了,或许离去的人只能到来世再相遇了。 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也很难找到具体的答案,只能自己去探索,不懂就学吧,总有一天会开悟的。 前两天读到《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 死亡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每个人都会恐惧死亡。 越无知的人就越害怕,因为内心不够强大。 最好早点活明白 ,人都会死,死亡是一种生活方式。 接受死亡你才会更从容淡定的生活下去。要是每天都心惊胆战的害怕自己不知道哪天会死去,这样你就会总是活在死亡的阴影当中还生不如死更难受。 假如人会永生那会多无聊多无意义呀!等到活腻了你却不能死去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活过是一种荣幸。珍惜当下生活,勇敢面对死亡。
书中展示的核心思想——梦是愿望的实现 我是非常讨厌做梦的,因为我几乎每天都会做梦,每次做梦后都感觉非常疲惫,就像熬了一个通宵。而弗洛伊德却说梦不仅不会干扰降低睡眠质量,反而对其是有所助益的 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懂梦的四大来源,其中最最核心的是愿望的冲动,愿望唤醒了潜意识,潜意识的活跃进入意识从而延续了白天没完成的有意义的精神活动,从而形成了梦 析梦有三个切入点: 1. 近期(最近1-3天)发生的事; 2. 梦是相反的,并且多是小事集合的系统; 3. 梦与童年记忆相关,且也是从小事切入。 这里边要能充分利用好象征、后退、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改装、潜抑和力比多等概念。在一开始弗洛伊德就作了如下断见: “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是无意识的性欲,即“里比多”,人的一切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性多数被色彩化,称为“色”,并且“食色”的行为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而被过多的压抑。实质上,弗洛伊德的思想,认为性其实是一种精神能量,这种能量在四五岁时就已经成型,在往后成长和生活过程中会被不同类型的方式不断唤醒,从而不断产生精神能量郁积在身心里,如不能得到适当的释放,将会对精神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精力”,一般情况下性行为是有助于睡眠的。 如果尝试给自己解梦以下几个注意点: ● 承认梦是有意义的(愿望的实现理论); ● 在近期发生的小事件及童年期间的经历当中去寻找线索;(象征理论) ● 与力比多联系起来(后退理论); ● 不要急于直观下定论;(改装理论) ● 清空意识;(不要用大脑去思考,让心灵去体察) 在弗洛伊德以前,人们是如何看待梦的? 一般人对于梦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原始时代留下来的。原始人认为梦是来自他们所信仰的鬼神的启示,可以预卜未来,可以指导行动。在古埃及人看来,梦是来自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指示,这种观点就算到今天也仍然有很多人深信不疑。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梦是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是无法被理解的思维片段。他们认为梦没有意义,无法解释,所以他们提出的关于梦的理论就不太关心如何去解析梦。可以这么说,关于梦的研究,在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之前,几千年来人类对梦这一神秘现象充满了困惑,很多迷信的、不可靠的说法广泛流传,可是相关的研究却没有太大进展。 这样的背景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横空出世。他提出看法,第一,他否认了梦是超自然力量所带来的启示,认为这是迷信的说法;第二,他反对把梦当成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他认为,梦是充满意义的,梦和做梦者清醒状态的思想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认为梦是可以解释的。 那么在此之前,人们是如何解析梦境的呢? 一般来说,民间有两种解梦办法,一种叫密码法,一种叫符号性的释梦。密码法像查字典。梦见的东西就像不认识的单词,一个一个参照字典翻译出来,再串成句子。用密码法解梦,就有点像我们的周公解梦,解梦的人会查阅解梦书籍,根据某一解梦书籍,把梦中的细节翻译成相关的内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相关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解梦了。 另一种方法,是将全部梦视为一个整体,试以别的内容来取代。此法实际上就某些方面看来,却是利用“相似”的原理,而且,有时手法相当高明。这便是“符号性的释梦”。《圣经》上约瑟对法老的梦所作出的解释,便是一个例子。“先出现七只健壮的牛,继有七只瘦弱的牛出现,它们把前七只健壮的牛吞掉”,这就解释为暗示着“埃及以后会有七个饥荒的年头”,同时预言“这七年会把前七年丰收所积蓄的粮食全部耗光”。大部分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家所编造出的梦,多是运用此种“符号性的释梦”,因为他们是以我们普通人在梦里所发现的那份“相似”来体现他们的想法。而那些主张“梦是预言未来的观念”者,则是利用“符号释梦法”来对梦作解释,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加以臆测未来。符号性释梦不靠谱的地方,就像弗洛伊德说的,它无法解释所有的梦,而且全凭一种主观的推测以及直觉的反应,并不可靠。而密码法则靠个别人编写的《解梦书》来翻译梦,可解梦书籍提供的解释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两种方法都无法准确地找出梦的意义,它们都算不上可靠的解梦方法。 弗洛伊德怎么解释梦呢? 弗洛伊德提出,用“精神分析法”来解析梦。前面说了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无意义的胡思乱想,而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由高度复杂的精神活动构成的。经过对大量梦境的分析研究,弗洛伊德发现“梦是欲望的满足”,这句话是弗洛伊德在书中得出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结论。这本书,你什么都可以忘记,但这句话一定要记住,弗洛伊德还把孩子的梦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研究低级动物的构造或发展,有助于揭示高级动物的构造,同样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对研究成人的心理也有相似的作用,小孩的心理活动不像成年人那么复杂,他们的梦通常都是简单的愿望达成,就算是让我们痛苦、焦虑的噩梦也是,只不过成年人比小孩子复杂得多,在梦里实现自己的心愿,不会像小孩子那么简单直接,比如想喝牛奶就梦见喝牛奶,成年人的梦,本质上仍然是欲望的满足,不过经常是经过伪装的,这些伪装会把真正的欲望隐藏起来。如果你表面上看不出来这个梦满足了什么欲望,那就说明这个愿望被伪装起来了。 每个造梦者,内部都存在两种精神力量,一种力量构造愿望,并想办法在梦中实现它(这个力量就是后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本我”);另一种负责审查梦的内容,它就像拥有特权的审查官(这个力量就是后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超我”),它守着意识的大门,它可以决定潜意识中哪一些内容可以进入我们的意识。人的意识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海面的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在海面之下的绝大部分不为我们所知,这部分意识,称之为“潜意识”。梦通过了审查,才有机会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面,被我们觉察到,欲望想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面并不容易,尤其是当这个欲望属于那类一直被压抑、被排斥的愿望时,就更加不容易,它就必须进行伪装,才能被允许进入意识层面。这个梦的审查官具有道德约束力,人的内心有很多不光彩的,甚至自私的欲望,所以一直被内心的道德感压抑和排斥着,被关在潜意识里。为了从潜意识里跑出来,并合理地出现在意识层面的梦境里,这些被压抑、被排斥的欲望会进行伪装。 梦的伪装有四种方式,分别是:浓缩作用、移置作用、象征作用、润饰作用。 ●第一种方式叫浓缩作用,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印象或经验结合起来,集中在一个具体的形象上 ●第二种方式叫移置作用,就是把具有重要精神价值的内容转移到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就像我们男女交朋友,要交换定情信物,会送一些小东西,这些小东西本身无关紧要,但爱情移置到它上面,就意义非凡了 ●第三种方式叫象征作用,就是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弗洛伊德发现,象征作用常常带有性的色彩。人类出于对性的好奇,从青春期开始就产生了对身体器官的想象。被压抑的性冲动在梦里会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如手杖、雨伞、蜡烛、蛇,总之棍状物,在弗洛伊德看来,都象征着男性生殖器官,而如果梦到洞穴、瓶子、箱子、盒子这样的容器,那就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了 ●第四种方式叫润饰作用。梦从人日常生活经历中取材,又经过前三种作用伪装变形,得到的是几个没有关联的形象。润饰作用就是按照某种逻辑,把这些形象强行编成一个像模像样、可理解的故事。虽然润饰作用的目的是让梦看起来逻辑更连贯、更容易理解,可是事实上却在进一步歪曲梦的内容。 梦的四种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伪装梦,让梦躲过审查。可是经过这么一折腾,梦就面目全非了,在改造和伪装的过程中它丧失了原有的逻辑关系,它很可能看起来混乱荒谬、扑朔迷离、难以理解,很难找到愿望满足的迹象。因此,梦是被压制、被排斥的欲望,用伪装的方式得到了实现 小小盘点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一、基础理论 1:三种意识,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显意识三个部分。之前说的比方,海洋上巨大的冰山好比显意识,这个意识是可以完全进入完整观测的。海水下方可以模糊观察的冰山部分好比前意识,这个部分只能观察到一部分。深水区深埋在水下地下的冰山好比潜意识,这个意识是庞大和无法观察的。应用上,这个意识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显意识表达的每一句话,每一种观念,背后都具有更加庞大和深刻的根源。这个根源一部分是可以预测推测的,那就是前意识区域。更大的部分是无法预测推测的,就是深刻的潜意识水下冰山。 三种意识具有内在的矛盾性,就是说,三种意识有时候是统一的,但更多时候是彼此矛盾甚至冲突的。这就是说,那句不仅仅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是完全成立的。因为思、知、行三者,正如三种意识一样,虽然一体的存在于一个人身上,但它们的表现完全有可能是不一致的。海面的冰山,水下的冰山,海底的冰山,完全有可能形象根本不一致,内在成分也可能还有更多的不同。 2:三个我,弗洛伊德把“我”的存在分解为三个: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原始的我,他对应着人的生存本能,是完全感性的我。自我是社会的我,对应着人的道德本能,是理性的我。超我是灵魂的我,对应着人的真理本能,是灵性的我。常常主导我们思维的主要是自我,社会之我。极端情况下自我会失灵,本我发生作用,人变得极度自私。在一些顿悟的瞬间,人的思想升华的时刻,则往往是超我在显现。 3:力比多,这是弗洛伊德为说明其性欲理论而创造一个基本概念,它就是一种性能量。简单说,力比多比较高的人,性欲就比较强大;反之,则性欲比较弱。力比多常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普通人因为过于压抑的力比多,就产生了各种精神疾病。有一些创造力特别强的人,因为压抑的力比多反而激发强大的创造欲望,这就是那些杰出的艺术家,人类文明中出现的各类杰出精英。在弗洛伊德的理论里,不仅每个人都受力比多的影响,甚至在很小时候就开始积累力比多能量。这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集聚,影响人一生的潜在能量。 二、应用理论 1:释梦学,释梦理论完全建立在前面三种基本理论基础上,是对于三种理论的具体应用。梦的出现是一个人的力比多释放与三种意识和三个我的纠缠冲突的结果。理解自己的梦境,就能理解自己的意识和各个我的活动情况,从而有效的调整自我的存在状态。这就是释梦的最具现实意义的价值所在。在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里,是一个人亲密接触自己的潜意识和灵魂意义上的超我的最佳机会。 2:性学和释梦理论一样,这是弗洛伊德前三种基本理论的应用学说,也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争议最大的部分。弗洛伊德把人的性阶段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这是从生下来吸奶开始就进入性欲期的理论。我们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尚未发育出性功能的婴儿会有性欲望,但是一个婴儿又的确很有可能从婴儿时期开始已经在积累自己的力比多能量。弗洛伊德性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把人的所有意识和人格行为都归结于性欲望,归结于都是力比多效应的压抑和释放结果。但是由于这种理论缺乏有效的精准观测方式,因此反对其实也是不容易的。 三、结论 弗洛伊德的三种基础理论都是相当经得起批驳论证的学说。三种意识,三种人格之我更是极大的促进了全世界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绘画艺术,文学,诗歌的发展。力比多理论稍微艰涩了一点,在应用层面的影响不如三种意识和三个人格之我的那么大。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应用学上,释梦学要比性学更成功一些,性学理论饱受了无数的质疑和批评,至今犹未停息。总得来看,弗洛伊德的三种基础理论建构得是比较成功的;两大应用学上则争议较大。尤其性学应用理论,有一些地方由于过度阐释,已经脱离了现实表现,有画蛇添足之嫌 四、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疗法要求病人说出脑中产生的每一个观念和想法。病人要对自己的思想放弃一切批评,病人要说出自己脑中浮现的一切,不能隐瞒一切自己觉得无关紧要甚至于觉得难以启齿的信息。用精神分析法分析梦,就是将梦分割成片段,让做梦者告诉分析者,有关每一个片段的一系列联想,然后分析者再从联想中找到梦的隐藏意思。解析梦,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梦想要实现的那个愿望。用精神分析法解析梦,总结起来,就是将梦境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然后针对各个部分展开自由联想,追溯这些念头和想法在真实生活中的来源,然后再找出不同部分的内在联系。 精神分析首先不是说疗法,而是说探索。探索如何更诚实有效地言说那些我们觉得如此难以启口的恼人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弗洛伊德如此重视词汇、符号和叙事。也正因为如此,精神分析学的架构看起来更像神话而非科学。我们依靠扭曲的自我诠释来找寻自己在这个混乱世界的位置,而弗洛伊德正是摧毁那些我们用来构建自己历史,精神分析法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学,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但弗洛伊德的学说,充分解释了我们对自己的不接受,也显示了我们比自身希望的还要复杂。 总结 弗洛伊德自认为肩负的使命,就是帮助人用理性的自我来控制和主宰本能的冲动,最终实现人的解放,所以,与其说弗洛伊德是科学家,不如说他是披着心理学家和科学家外衣的世界改革家。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这场运动并没有达成他所期望的目标,但精神分析已经改变了世界,成为了西方乃至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存在,这是弗洛伊德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
囫囵吞枣,带着强迫,勉强翻完,不知是梦里还是梦外。潜意识与意识之间存在着必须联系,因此梦不仅是对过往的回忆和整理,而且还能对未来有预测和分析,窃以为。
我觉得作者虽然学识渊博,但是对梦的解析更是无从考据。梦里的活动,人的潜意识这东西也分析不了,只能了解。不过读起来枯燥无味之中也不缺乏情趣。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1] 这本书从心理,精神病史去理解,我觉得更是对心理精神病得一种引导和治疗的作用。作者的替代解释有一种让那些做梦的人,不必归咎于梦魇和迷信。也是对做梦人心理的一个治疗。不过书中提出一个观点:“梦是由愿望实现的。”这一点我是深信的。很多人的小时候会做这样一个梦:睡得香的一个晚上,漫无目标的与伙伴玩耍,不知不觉被尿憋的受不了,总想找个厕所去释放一下,膀胱受不了了,最后不得随便找个没人的地方就地解决。梦里醒来,发现被窝里温温的,湿湿的。然后第一时间就会想,我不是尿过了吗?清醒之后尴尬的于所有人闭口不言,原来我尿床了……。 我觉得这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由意愿产生的梦境。梦境奇怪的场景与组合我不知道怎么去解释,也没看到作者怎么去解释,这个背景怎么产生的?
▪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它是感官将其他来源的材料经过一番加工而形成的产品。 ▪这个世界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梦境也是如此。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 ▪梦之所以要改装成不愉快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由于其中某些内容为第二心理步骤所不准许,而同时这部分恰是第一心理步骤所需要的愿望。 ▪如果无法影响上帝,我就要搅动地狱。
精神分析有三个支柱,即潜意识的心理机制、抗拒和压抑的作用以及性的重要性。梦是人的意识深层活动的最关键环节,梦的释义是了解人的潜意识的重要途径。这是弗洛伊德对梦进行研究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