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入书架到今天2021.8.13读完,应该有一年多,主要是太难啊,看不懂尴尬] 最初找这本书来看的根本原因就是想解决自己的疑惑。通过这反反复复的读反反复复的看,自我感觉太坏了,主要有三点。 第一、太深奥了,自己的知识储存量实在不足,完全看不懂。 第二、第一次接触这类书籍,书中专业名词之类的普遍都不知道,只能看评论了解了解。太难了。 第三、扛不住了,放弃了,感觉头忒大,基本是属于快速阅览的(像跑了一圈似的),少数与自己经历、想法……相似的才减速或停下来反复斟酌、思考……。 望以后自己成长一些,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后,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再来一个新的开始,填补这次的遗憾。
看完了这本书,才明白梦不是神秘的,也不能预测未来。梦是有意义的,属于潜意识的发挥,代表着愿望的达成。但是梦的形成又是极其复杂的,很多与童年有关,与性有关,怪诞而又荒唐。意识的自我审查机制又控制着梦的理性,使得梦又不能恣意妄为,只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白天要好好读书,书里有我不知道的。夜晚要好好睡觉,梦里有我想要的。
1899年这本书从出版到现在,争议就没有停过,我从10多年前上学时候就从图书馆借过它,几乎是原模原样的又还了回去。工作这么多年,终于鼓起勇气把它啃完,属实还是有一些晦涩!弗洛伊德首次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估量。但单就此书而言,阅读体验感并没有那么实实在在,因为本身研究的东西就是虚幻的,而梦的伪装和阻碍也拦住了一大批读者的脚步,连作者自己都说,他没有办法证明某些观点。他的原因论也在后世得到了批判,比如阿德勒,但是地基就是地基,没有地基谁也没法往上盖房子,曲高必然和寡。就我个人而言,也许我是个容易被洗脑的家伙,我认同他说的绝大多数观念,一本书就想囊括一个人,太难了。好比弗洛伊德坐在那面对面给人做心理分析,病人讲述梦境,也许真的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可当他把这效果写出来,让大家读,读者又能认同多少呢?
读《梦的解析》 这本书是读的最久的,时长差不多快一个月了,我却还在70%徘徊,更甚于,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没看懂。首要的,也确实是自己没有好好集中精力静下心来钻研;其次,里面的遣词造句讳莫如深,理解起来的确很吃力;再者,里面的例证多来源于心理症患者,而自己对于精神分析的认识仍是一个小白;最后,梦本就是作为一个抽象的幻境存在,真要深入解析只有不断熟知梦者本身的一个生活环境。所以,很多时候跟着费洛伊德逐个梦境去分析时,自己的大脑实际是停止运转的,完全被动的牵引着在看其分析后的结果。 不过,看了那么久,多少也是捕捉了一些信息点的。第一,梦不是无端存在的,它是为了自我愿望的达成;每一个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梦境,都可以通过它显性的内容,以及提炼出的隐性含义,来表述心底的所想。第二,梦不是毫无作用的,它能反映出现下的一些心理状态;通过对近期生活经验的片段提取,再加之过往的一些深刻记忆,可以推论出它的相关来源跟内心的情感流露。第三,梦不是直抒其意的,它需要通过不断解剖来挖掘深层含义;梦境是受到审查制度所督察的,很多时候人们受到道德束缚而不愿直露心意,故梦内容会经过一定的改装来完成第一点的愿望达成。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梦看似无意,更或不利于自己,却一经解析便能窥视到其内心的所思所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晚上越来越容易做梦了,有时还会带着怀疑的眼光审视租住的房子,是不是风水问题导致了如此的频繁多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决定读这本书的,也算好好认知一下自己的梦境,只是大多数时候,一觉醒来一忙活就把梦内容给模糊忘却了。近期,唯一一个进行了深度分析的,还是一大早上醒来就开始推敲了,不然估计这个实验也完成不了,期间还多亏了隆爷的一些提点。 我的梦内容是这样的:一大早上,就被隆爷不情愿的叫醒去了一个地方,先是在一个店铺里试戴手环跟塑料手表,最初店主不在,后来才出现,不过她看我们只是看而不买,态度便慢慢变差了,最后我在指着一本书问她是不是字帖时,她竟直接无视我,气的我只能冲出了店面。一出来就看到了高中的一个同学,为了不让她看见我这副囧样,就没打招呼,故意去了另一边的广场坐下,眼望着她压马路的方向。而这时隆爷是没有跟我一起出来的,等他来到我面前时,我身边的石凳上都坐满了人,而隆爷带了一个丑丑的纸质机器人出现,说是送给我的礼物,等我起身看过机器人后,再回到石凳上已经没位子了,而后面却空了一把好舒服的木椅,是我之前没看到的,等我坐定后不久,机器人脑袋就往下掉了,惹的我哈哈大笑,因此而遭到了周围人的职责,说我不懂珍惜隆爷的心意。中间出现一段空白,过后隆爷被叫去学生会开舞台秀去了,而他之前并未告诉我有这活动要参加,所以我带着气走向了高中同学的方向,最后跟她在一起了,而隆爷他们学生会里,突然有个妹子对一个男生说,要做饭给他吃。 针对梦境所做分析:第一,临睡前我还跟隆爷闹脾气来着,而整个内容无不在传递着我生气了,后续也有周遭人在指责我不懂珍惜,意在告诫自己要少生气。第二,我一直想买个手表而迟迟没行动,所以在梦里我有时间试戴了,而且我觉得手环不错,可隆爷却拿个带子好长的塑料手表要我试,还因此弄伤了我的手,搞的好不愉快,意在表示我更想要一个手环表。第三,早就答应隆爷给他买本字帖好好练字,却一直没去买,于是又在梦里错把杂志当字帖,意在表示自己希望尽快完成这个任务。第四,当天吃晚饭时,还在跟隆爷探讨高中的一个好友马上要过生日了,送礼物快递过去肯定来不及,要不发个红包简单省事,而隆爷逗趣说可以邮寄一个有无数个箱子套在一起拆不完的包裹,我当时就笑他这个点子好差,没想到在梦中竟以一个纸质机器人的形象出现了,而确实也表现的好糟糕,意在表达自己仍不赞同这个想法。第五,隆爷突然去学生会而没告诉我,更跟他最近要上班了,可能会出现加班的现象重合,意在说明我不喜欢他扔下我一个人(隆爷提点)。第六,那把舒服的木椅,追溯到我读书时期老是没有一把好椅子坐,如今借机达成了愿望,也可表示我最近懒散的生活状态(隆爷提点)。第七,那个高中同学的出现,我更愿意联想到快过生日的高中好友身上,之所以换了个人,是因为跟好友太久没联系过了,而那个同学一直本就不太熟悉,另外,最后我们在一起了,意在表述我发红包的行为可取,是个皆大欢喜的好结局。第八,一个女生突然对一个男生说要做饭给他吃,却是源自当晚我看的电影《金蝉脱壳》里面的一个片段,被这份执着的爱给暖到了,意在期望自己的爱情也能如此美好(隆爷提点)。 根据梦内容所做的这点解析,定然是远远不够的,根据书本中的分析法,应该是还可以深挖出许多延伸意义的,只是我做不到如此细致了,暂且记下这么多罢了,不然按费洛伊德大师的方法来,估计要写上一天一夜都不够。很多不懂的东西都是慢慢学会的,虽然这类书的内容很高深且枯燥,但庆幸自己还在坚持着读,希望自己总有一天能道破其间的解析法,试着从更多角度去好好认识自我。
《梦的解析》——“本我是兽,自我是的人,超我是神,”梦是人们愿望的自我实现和精神指引。是在自我意识状态下经历的记忆碎片,在大脑第一神经意识系统休眠后由第二潜意识神经系统发起的自我满足和修复活动。梦更多的是认识自我,通过自我的生活经历以及自我的梦境,通过它的方法,进行对自我分析,让自己更能正真的了解自我。
《梦的解析》181571911047129018 ◇ 知识改变命运,而我却得到了天书,就是只一本就能学会所有知识的那种。然后呢,梦醒了。之后我只能安慰自己即使得到了,也未必马上能看懂,因为天书就应该是让人很难理解的。不过,我的天书啊!怅然若失。 这世间最接近天书的莫过于梦了。梦也是很难说清的,就像一堆数学符号放在不懂数学的人面前,好不容易找到几个认识的,但对整体理解没有太大作用。释梦从古至今是玄之又玄的本领,而弗洛伊德却将之系统化的分析,并见解非凡,可以媲美第一次登月。因为他为我们揭开了梦的面纱。 ◇ 对弗洛伊德的感受原本与荣格类似,无奈的课本性腻味式反感。不过,读完《荣格自传》后,有些推崇荣格。再读弗洛伊德就自带了排斥,因为荣格也排斥他。 就在这种状态下读了三分之一,而后恍惚中突然间发现荣格与弗洛伊德一起飘走了,随后惊醒,原来看的有点迷糊了。但却也警醒,也可能是刚刚小憩后让头脑处在一个清醒的小峰值处,所以发现了自己的偏见。 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就是说它们必然有一个参照物来对应。而生活中都几乎看不到,是因为在长久的参照下,它已被内化为思维模式的固定成分,所以人们能瞬间做出好坏的评判。 而在荣与弗这件事上,参照物是崭新的,所以让我触摸到了本质的边缘。在此状态下,参照物已不是协助的作用,是偏见的教唆。而相对最好的办法也只是将其当成一种警钟,时刻提醒自己偏见的狡猾。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荣是更开放的状态。广泛却难有弗的精深度。 ◇ 《梦的解析》首先探索回顾前人释梦的方式方法(一),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二),之后详细述说理论方法初步目的(三)与步骤(四五六),最后总结(七)。这是一篇严谨的关于梦的解析的近四十万字的论文。 本书不是一本轻松读物,一段话反复看上四五遍是常事,看睡着了也常有。它更像学习一门外星语言的导论。梦就是那神秘奇妙世界的外溢,循着这些蛛丝马迹,才能窥探一丝另一个世界。 ◇ 书中用大量实例来辅证解析理论。比如一个保姆在婴儿房睡着了,她梦到孩子要尿尿,就领着去尿,但越尿越多,开始是小溪,然后,小河直至大江大河,之后醒来。原来婴儿在哭闹着要尿尿,但她在梦中听到后,直接在梦里就处理了,如此就可以继续睡,但哭声越来越大,其梦也相应变化,直至醒来。 这可以缩略的表述梦的作用就是愿望的达成。这种达成,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心理平衡的作用。 整体运作场景就如同一个法院判决现场,控辩双方据理力争都想达成自己的意愿,最后大法官一锤定音。具体自行对号入座。 此种审判的本源是个人的价值体系。冤假错案太多就乌烟瘴气,公正有效就神清气爽。如此亦可反推,这就是另一种能量。 ◇ 头脑中的观念如同一个项目。比如“我爱你”会不断变化,但主观意识却经常忽略这种改变,总是以固化的眼光看待它,直至发生质变了才警醒。所以,从“我爱你”出发有一条路径,目的地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并且都是持续变化的一部分,无论目的地是“我恨你”或其它,都是情绪的累加及运作的结果。 如果将“我爱你”到“我恨你”这条路径的行走过程,用慢动作的方式一帧帧的回放,可能会马上发现,其中有太多的步骤根本不是自身意志的表达,但却发生了,就那么不受控制的走向了结果。心性的长期积累就是气运,正负都是自己弄的。 ◇ 梦很符合不确定性原理,当你总是在思量相关梦的事件,那梦必然被触动被改变,这时的解析测量都需有大参数的附加才有价值。 现实与精神组成人生,后者更难用理性去理解。而认真思考后发现,所有不可理解的,都指向更高层次。 不理解就是认知水平较低,所以更愿意看到表象看到比喻,不喜欢费脑子的本质。所以,当以后遇上不可理解的境况,第一反应要是这是锻炼成长理解力的大好机遇。要么已解,要么锻炼着走向理解,都不错。 ◇ 意识行为像星光,是潜意识从遥远的地方发出,很久才被看到。并且星辰一直在运作,以一种它自有的规律方式。所以浩瀚的宇宙,偶尔的星光就构成了这个意识世界。 与意识相比,梦明显有更丰富的资料源,它的整合更庞大更复杂,其整合的原则或方法也是不可知的。这样形成的梦是很难被意识理性认知的,所以能接近并懂得一二,就是在解析天书触碰另一个世界,弗洛伊德太强大了。 梦中存在着一种原始人性,而我们无法再直达那里。
以敬畏之心拜读此书,结果大失所望(本书的后三分之一完全是为了读完全书而读的)。 浪费了许多时间,收获甚微。暂时的感觉:这向往已久的巨著也不过如此。 究其原因有三:1.自己愚钝,领悟能力不够。2.或许译文与原著出入较大,令人难以理解。3.术业有专攻,有心理研究和精神分析基础的人读此书应有诸多帮助,门外汉难。 只好先收藏,以后再读或许有不一样的效果。
看这本书本来想分析一下自己的梦境的,后来我发现,我根本记不到自己做了什么梦[微笑]模模糊糊的,但是我相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话,好好睡觉,健康生活。
与其叫梦的解析,还不如叫性的解析,通篇所做的梦例最后都能与性有关,真是厉害,可能是才疏学浅,看不懂精髓,此书可以说对我毫无用处。白花了7小时。
梦是愿望的实现,是孩提时代遥远的记忆。一般人晚上要做4到5个梦才会醒来,其实就是一个梦而已,不必大惊小怪更无须挂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好人好梦美梦成真。
心理学著作,提出本我的概念以及潜意识理论。但个人比较推荐方厚升老师翻译的版本,特别是核心观点的措辞:梦是愿望的(伪装式)实现。
伟大著作,深入深出,好几个月前头脑一热想研究研究梦的事情,于是就开始阅读。本以为自己花了几个月考过了心理咨询三级师,有点基础了应该能看懂,真是图样图森破。全是中国字,我却不知道究竟在说什么。一开始觉得一定是翻译的太烂,后来又嫌弗老爷子太絮叨,但我知道这都是我自己的原因,心理学基础太薄弱。不过我毕竟还是坚持看完了!虽然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收获。有机会希望能二刷。
我看了很多书,里面都提到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这本书。但说句实话,里面的很多例子,我实在是读不进去。我看这本书的效率不是很高,收获的知识也挺少。等再过几年再来看一次,看看会不会有更多的收获吧!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号称继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理论》之后,构建人类近代文明的杰作之一。读起来晦涩难懂,脑子一分神就不知所以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