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手绘版)

梦的解析(手绘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梦的解析(手绘版)
    荣儿
    推荐

    尼采是个非常生动的人物,穷困孤僻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聪明、敏感、善良而又悲天悯人的灵魂,他渴望爱情,却屡遭背叛;他才华横溢,却穷困度日;他是病人,却治好了医生。这些矛盾和冲突塑造了一个孤独的哲学家形象,与中产阶级的布雷尔医生截然不同,两个人你来我往的心理较量逐步逐步揭开了一个真相:我们每一个人都由许多部分所组成,每一部分都在叫嚣地表达着。我们无法针对每一部分乖张的冲动负责,我们只能为最终的妥协负责。最终,尼采的哭泣和布雷尔的释然都是一种同自身的妥协。 本书探讨的话题涵盖面极广,中年危机、女性意识、婚姻问题、操纵与索求、情绪勒索以及歇斯底里症、强迫症、焦虑症描述,书中缜密的思辨与人性的探索,随时可以引发读者与自我对话,去探寻真实而可贵的自己。 在当下这个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了解自己,更迷惑于人生的意义,阅读欧文.亚隆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

  • 梦的解析(手绘版)
    余光
    推荐

    人类的四大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孤独、人生意义,欧文•亚隆都在这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正如书中布雷尔一直对尼采所说的——抽象的表述时常难以医治具体的痛苦。欧文•亚隆的表达也绝非空洞漂浮,而是沿着布雷尔所遇具体事件,以尼采的思想作锋利的手术刀,对他的深层意识进行剖析以摘除那些虚妄的,并最终实现彼此的救赎。 人就像虚空中绽放的一朵烟火,介于出生之前和死亡之后的黑暗里,然而人们对于后者的恐惧远大于前者,这是因为时间是单向的吗?当布雷尔厌恶自己的生活时——对妻子旷日持久的冷淡与怨念,一次次出现的暗示年龄焦虑的晦涩难明的梦,对生命已达顶峰前路再无期待的惶恐不安,对病人无端且肆意的妄想……他树立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意象当做敌人加以攻讦,然而敌人真的是这些具体的意象吗?在复杂的意识迷宫中,到底什么是原因,什么才是结果?正如尼采所问:“你到底在怕什么呢?如果不是这些的话,那会是什么呢?”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体内都有另一个小人,虽然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无时无刻不在操纵着我们的命运。我们要与之和解还是去控制呢?尼采的权力意识是如此敏感,以至于他冰冷地拒绝了任何有可能构成权力侵犯的行为,他把体内的小人严实合缝地封印了起来。然而,即使超人如他,当在席雷格尔旅馆昏暗烛光下深囿于偏头痛之苦时,昏沉间还是喊出了那句话——帮助我。成为超人,不仅应该敢于展现勇敢,更应该敢于承认脆弱。因为,任何已知真理都是局限的,而人类注定无法挣脱本身的桎梏。 社会道德框架是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为普罗大众共同接受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准则,无论后世看起来多么难以理解甚至于诡异的行为,也总有其合理的内在逻辑。而此“三位一体”中的三位均有着昂扬勃发的自由意志,在“一体”之初的兴致将社会道德框架遮盖,还试图创造出属于他们三位的独特道德体系。然而在物理学中可知,任何不封闭的自发体系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后都会趋同,也即古语云: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随着莎乐美三位在一体化初期热度的逐渐下降,以及外界观念自己由观念衍生出的行为之干预下,这个独特的道德体系必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然而,小世界即使破灭了,其沃土依旧滋养着大世界,并给其带来生机勃勃的力量。 在维也纳中央公墓里,那里的人们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在寻求着世俗的理解与接纳,每一块石头仿佛都在哀求着不被遗忘。就在那里,尼采基于时间无限与物质有限的假说,提出了“永劫回归”的概念。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所有现在发生的事情在之前的无尽岁月中也早已发生,颇有量子力学中概率分布和平行宇宙假说的观感。永恒存在的沙漏反复地倒转。而每一次同样被倒转过来的你我,只不过是沙粒而已。当意识到永劫回归后,那么,生命之立场的角度首先会变为第三人称,俯瞰时间轴,超脱于具体事件。进而,此时看待所遇到的具体事件时,激进便不再是激进,保守也便不再是保守,不再囿于世俗偏见与框架,一切选择都早已被无数次复现过了。那么,此时要做的,就是发现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再无没来由的虚妄横在通途。 每个人所能承受的真理都是有限的,而我不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故而要探索。但在承受范围之内,选我所爱,爱我所选,这或许就是尼采口中的“它因而如此这般”到“我因而如此这般选择它”吧?去锤炼雷霆般的意志吧!不要去寻找人生的意义,而去选择人生的意义。

  • 梦的解析(手绘版)
    兵部尚输
    推荐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钟鼓楼》 这便是人生的难点所在吧,正是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当我们获得了一个答案之后,我们会不安,会怀疑,会去偷看别人的答案,甚至还会去抄别人的答案。最为致命的是,你也无法确定他的答案对你来说是否正确! 我们都想活的伟大而精彩,只不过,我们是否只是成为了“显得伟大”的一份子,而没有成为“成为伟大”的一份子。有各种各样的哲学家,思想家对英雄主义做出过不同的诠释。有一种我很喜欢:你的浪漫主义也好,理想主义也罢,又或者自由主义都应该建立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否则很容易会沦为显得伟大的悲情主义。 人呐,就是这样善变的一种动物,一会想做一个有吃有喝即可的快乐的小猪,一会想做一个富有理想主义的苏格拉底。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连中午吃什么这件小事都做不了选择,在人生这件大事上,又能指望做出什么明智而又智慧的选择呢? 别人吃了什么你当然是可以直接抄袭的,只不过在人生的这场考试中,你只能以你的方式成为你自己。

  • 梦的解析(手绘版)
    大魔王
    推荐

    [抠鼻][抠鼻] 当尼采在哭泣,哲学家,抑郁,超个人心理理论雏形(我知道超人理论早在有人类的时候已经诞生但都不被流传出来,现在才关于名词,就想氧气一直存在,但知道近代才给它冠于名词)值得一看。作者描写细腻

  • 梦的解析(手绘版)
    Mike
    推荐

    有趣的一本书 把真实的不同人物(尼采、弗洛伊德、布雷尔)通过一个故事结合起来,把尼采的一个著名的哲学观点:“永劫回归”用弗洛伊德的催眠治疗术通过布雷尔的潜意识表达出来,这真是个很棒的故事。 尼采的“永劫回归”是个很难懂的哲学观点,但作者很巧妙的通过布雷尔医生的困惑把这么一个没啥用哲学观点转化成了治疗心理疾病的很有效的医疗手段。事实上布雷尔医生能够熟练地治疗病人生理上的疾病,但埋藏于他内心深处的有关人生意义的心理疾病他却无能为力,而一个机缘巧合,作为哲学家的尼采运用了他丰富的哲学技巧,治疗了布雷尔对人生意义的困惑,反过来,在治疗布雷尔医生的过程中,尼采也完善了他的“永劫回归”的哲学观,为他的名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奠定了根基。 至于“永劫回归”到底是什么样的哲学观,这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并不太重要,事实上,尼采很多优美的话,远比他枯燥的哲学观点更容易让我们凡人思考。我摘录了一些,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1)希望?希望是最终的灾祸!”当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的时候,宙斯放在其内的灾祸就逃进人类的世界中,不为任何人所知的是,那里面依然保留了最后一个灾祸——希望。自从那时候起,这个盒子与它所储藏的希望,就被人类错误地当成幸运的宝库。但是我们忘掉了宙斯的愿望,他要人类继续让自己受折磨。希望是灾祸中最糟的一个,因为它延长了折磨。” 2)死亡的最终报酬是不必再死一次! 3)上帝已死,成为你的存在 4)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 5)我们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更多! 6)生命永远不会受到更改或打击,因为有生命还在继续的确据。不灭的是这个生命,是这一刻。没有来世,没有这个生命所指向的目标,没有世界末日的法庭或审判。这一瞬间永远存在,而你,只有你才是你唯一的听众。

  • 梦的解析(手绘版)
    清欢🐳
    推荐

    人生路上,无论好的坏的,统统来自于自我,和旁人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是执于自己个人一方的观点观念和对事物的偏见紧紧的禁锢了自己,而非旁人或环境给予的羁绊或困顿。只要自己肯放下自我,放下执念,没有什么能够为难的住你。正所谓放下即得到。反正无论情感事业工作生活,但凡你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拿你一本。本质上,你的人生即你的选择。 清心寡欲向内求,随遇而安多自在。🌻

  • 梦的解析(手绘版)
    两只过冬的刺猬Λινγκ
    推荐

    羡慕布雷尔与尼采之间的友谊,从被欺骗用了非医学性的来同意治疗一个病人,又而两个人互相治病以此积累出来的友谊。 在最后一章才写明了尼采哭泣,原来哭泣的原因是因为一位女性...

  • 梦的解析(手绘版)
    仙人球_biu你~
    推荐

    有些人无法解开他们自身的枷锁,然而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很早以前就加入了书架,开始以为是一本悬疑探案小说,前前后后拖了半个月才看完,然后彻底被震撼到了。可能是因为以前从没看过这种类型的书,第一次看,有些反应不过来,很多句子都要反复看很多遍才能理解,还是懵懵懂懂的。 这算是一个半史实半虚构的作品,讲述了弗里德里希•尼采与约瑟夫•布雷尔之间互相救赎的故事,牵涉到了很多人,如路莎乐美、贝莎•帕朋罕、保罗•雷等等,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尼采由于感情上的创伤陷入孤独绝望的阵地,布雷尔也为情所困,双方都想将对方拉出深渊,于是展开了一场哲学家与心理学家的博弈,以扣人心弦的笔法,层层剥现两人心中的绝望、欲念与爱恋,直面真正的人性,并寻求真理,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展开了一场世纪交融。最终,尼采的哭泣,既是挣脱自己的枷锁后的宣泄,又是一颗孤独的灵魂对自由的向往,高呼“上帝已死”的尼采也落泪了。 “成为你自己的存在”。 印象很深的一句话,存在只是存在,是至纯至美的,成为我们自己的存在,不为世事所扰,只为寻求那一方净土,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人格。 绝望是人为自身所付出的代价。看进生命的深处,你总是会找到绝望,可生活就是如此,不是在绝望中蜕变,就是在绝望中沉沦,正如尼采的绝望,即使深不见底,也得到了布雷尔的救赎。与其孤傲地悲天悯人愤世嫉俗,不如找到自己的人生,去追求它,热爱它。 很深刻的一本书,让我开始产生一些哲理的思考,算是我的哲学启蒙读物吧。

  • 梦的解析(手绘版)
    莹然
    推荐

    历时数月,一朝读完,伴随那伟大爱情的消逝,恍若走过了一生。 故事讲述之精彩,语言运用之娴熟,心理解剖之精妙,不愧是欧文·亚隆!故事或有虚构,但呈现的却是一个更为真实的尼采。 当尼采哭泣,尼采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当尼采哭泣,读者的心亦为之震撼。 希望尼采在那个世界能够安好,希望现世的我们心灵得救赎,灵魂得安抚,人生得幸福。

  • 梦的解析(手绘版)
    皮皮鲁
    推荐

    这是本打开便无法合上的书,吸引人的不是故事情节(情节简单得几句话可以概括),重要的是作者对于心理状态、心理感受和心理过程的描述,很多不曾觉察、无以言状而又真实存在的感受被准确贴切地表达出来,似乎比你自己更贴近你了解你,那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真是前所未有。 书毕翻看了下尼采的生平,禁不住想,倘若生前能够与亚隆相遇,尼采的人生会不会有所改变,这大概也是亚隆阅读尼采时的遗憾吧。毕竟,能把尼采深奥哲学思想和复杂内心世界如此凝炼呈现的亚隆,一定熟读过尼采的著作,仿若与之交谈,酣畅淋漓。于是,借着名医布雷尔,亚隆与尼采来了一场灵魂的碰撞,电光火石,蔚为壮观。如书中尼采所言: 我一直梦想着一种友情,其中的两个人结合起来,去达到某种更高层次的理想。而此地、此时,它来临了!你跟我完全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结合!我们参与了彼此的自我超越。我是你的朋友,你是我的,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两颗深邃的心灵探究了人生中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陌生抗拒到熟悉相知,从步步为营、渐次松动到坦诚相待推心置腹,从预设的治愈对方到后来的彼此疗愈,这样的友谊真是令人感动和艳羡。这样极致的交锋和交流现实中可能少之又少,但可以去努力、去无限接近。 书中的布雷尔和尼采都曾困于爱情的桎梏中难以自拔,尼采认为布雷尔更深入的问题是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当布雷尔以催眠的方式体验追求自由,在自由之下去追求爱情时,发现自己的所有执念在另一个人身上可以全数复制,惊觉追求爱情是在追求自我欲求,“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多”。他们发现了爱情的幻觉。 同时,布雷尔被突如其来的自由吓住了,在全然的自由面前他无所适从,无以为继,才发现真正的敌人不是妻儿、婚姻家庭,是无可重新选择的生活和命运。你可以努力去选择你的人生,但无论何种选择都难以尽善尽美,更难以全然抛开重新再来,选择已成为人生不可割裂的部分,那么就去接受它、热爱它。 布雷尔没有象尼采一样放下生活追求哲学,哲学到底是种怎样的学问?哲学超人尼采也无法跨越迷茫、绝望、虚无的负面情绪。哲学是种应然状态,生活是种现实状态,单纯的哲学和单纯的生活都容易陷入虚无。回到了亚隆存在心理学的道上来,在生活中超拔,当下、现实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 梦的解析(手绘版)
    一蓑烟雨
    推荐

    尼采: “在我们繁衍之前,我们不应该创造——我们不应该成为什么吗?我们对生命的责任,是去创造更高级的生命,而不是去复制那些低等的生命。内在于你体内的主人翁,他的发展没有必要受到任何东西的干扰。如果性欲挡了路,那么性欲也必须被克服。”

  • 梦的解析(手绘版)
    匆匆过客
    推荐

    这是一本生怕要读完的书,不想那么快读完,回味无穷!实在是太精彩了!著名医生布雷尔受人之托为了救治深受重病折磨而又完全封闭自己的尼采,想尽了各种办法,设置了各种场景,其中的思想交锋让人叹为观止,技高一筹的布雷尔成功“诱骗”尼采配合治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谁是病人谁是医生的场景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其中两人的各种心路历程以及极尽自己之所能说服对方的对话堪称经典。当然最后布雷尔获得了胜利,不,应该说是两个人都获得了胜利,因为尼采终于打开了自己的心扉。非常精彩的一部心理学著作,值得一读!

  • 梦的解析(手绘版)
    洛洛
    推荐

    好吧,这本书我看了18个小时。这说明什么?一是拖延,二是思索,三是构架。作者巧妙地用小说的文体揉合了哲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让人意犹未尽。我深深地回望,细细地反思,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你。 1.想起武志红的《巨婴国》,这个世界,太多人以笨拙、扭曲的姿势困在成年人的身体里,他们实际上只是成年模样的小孩。 贝莎是个不成熟、尚未发展完全的女人,是个笨拙、扭曲地困在一具女人身体里的小孩子。 2.是啊,绝望怎么能医治呢?灵魂又怎么检查呢?绝望只能自己救赎,灵魂只能自己感念。 绝望无法医疗,医生不检查灵魂。 3.然而,这太难了。我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从自我出发去考究问题。远观自己,必须学会先破“我执”,剥离自我。 一个人一定要学会由远处观看自己。 4.所有一切都无须,所有一切都虚无。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一切的弯弯绕绕。 无须迎合,无须施惠,无须图谋,无须策划 5.“把自己泄露给他人是背叛的序曲”,难道不是吗?所有的背叛都来自身边人,敌人是永远没有背叛的机会的。我们如何获得别人的信任?又如何给予别人信任?交换真正的自我。喜好、经历、秘密乃至想法。然而,人生无常,人情练达,没有谁能保证,你信任的人会不会背叛你。 把自己泄露给他人是背叛的序曲 6.这句话让我反思。在心智上,我以什么为生?是阅读吸纳,是思索复盘,是经验经历,还是血肉和灵魂?甚至是,我有心智么?我有独立的心智么?我有真正成熟的心智么?活过半生,我发现,我竟然没有答案。浑浑噩噩,无所适从。 在心智上,我必须以我自己的血肉为生! 7.有时,我也会这样。本想简单应付应付,却会被自己不断涌现的思潮所取悦,说话速度越来越快,导致心情越来越激动,然后失语,后悔不迭。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位老领导对我说的话:特别想表达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注意,因为,你可能已经站在了犯错的边缘。 尼采说话的速度在加快,他似乎被他不断涌现的思潮所取悦。 8.我似乎并没有对一成不变的情绪感到过厌倦。不管在哪里工作,不论在什么岗位,我的情绪不说是一成不变,也基本内里稳定。淡淡的,似乎一切都与我无关,但貌似一切也都与我有关。一个人在夜里漫步,走过小巷,走过大街,淡淡的忧伤 每个人都对一成不变感到厌倦 9.我们太多人在世上茫然走一遭,没有什么位子一直是你的,没有什么位置可以坐着不动,不同的位子意味着不同的位置,但终有一天,我们会失去生命失去一切。你会被怀念么?会有人真正在意你么?渺小如尘土的我们,赤裸裸来,赤裸裸去,若没几个真心朋友,何其难熬。然则,当一切记得你的人也离开这个世界,又有谁知道,我们曾来过? “没有位子给你,或是没有位置给你?你不会被怀念?没有人会在意?” 10.看到这句话,突然好悲伤。生不逢时的尼采,孤独、寂寞、抑郁、穷困,但他如一颗星,从不曾离去。 孤单又无人哀悼? 11.但是,如果我不够强壮,邪恶和苦难我能一一化解吗?弹簧如果被压得太狠太久,当超出它的极限,它可就弹不回去了。是啊,很可能就弹不回去了。 所有的苦难,就算是纯粹的邪恶,都会让我茁壮。 12.在峰顶,可以一眼看遍匍匐脚下的余生。接下来的每况愈下,无论是身体还是功名,无论是权势还是而且利禄,你都能正视并平和接受么?亦或者说,你从未站上过峰顶,也不知前路何处,迷茫无助或傻傻乐呵。探视生命越深,有时就愈加感到虚无与绝望。幸好,还有一样东西叫理想…… 巅峰,生命攀升的顶峰!但是巅峰的问题就在于,它们代表每况愈下 13.这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原因,你千疮百孔的生活,其实本质也就这么寥寥几行字。那种被一眼看穿的无助,只能让人感受到无力、软弱、卑微和无所适从。 一、普遍的不快乐;二、被外来的念头所纠缠;三、自我憎恨;四、恐惧衰老;五、恐惧死亡;六、自杀的冲动。 14.深表赞同:人永远无法真正从他人得到帮助,人必须要找出帮助自己的力量。他救不如自救,自己没有力量,万事皆难如意。 人永远无法真正从他人得到帮助,人必须要找出帮助自己的力量 15.对自由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有说“不”的权力和能力。世事无常,不是每个人都有说“不”的权利和能力的,譬如你我。因此,接受、面对和突破现实则是我们当下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自由吗?哪里来的自由。 去说不,同样是个独一无二的机会! 16.如果我不被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蒙蔽,我会看到些什么?我陷入困境,生与死、人性与兽性、道德与法律、自由与放纵,似乎对于生死来说,其它一切都微不足道。那么,我活着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么?我不是自己选择来到这个世界,然而,我又要怎样才能不陷入虚无。认真对待自己、对待选择、对待职责范围内的人与事。我能保持的,唯此心而已。 如果他不被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蒙蔽,他会看到些什么。 17.是的,知道其不可为而不为,看着其他人依然沉沦而为,会有一种俯视的视角诞生,莫名其妙地就有了一种美好的感觉。貌似我超脱红尘,遗世而孤立(为啥我总喜欢这种调调?)。然而,你我也只是沉沦的事物不同而已,终点却是无比一致的。没有我认为的好一些,或你认为的好一些。只要你我觉得,这人间值得,就好。 我知道那种烂泥巴,能够俯视去看我所克服的东西,真美好。 18.人只会被自己采信的观点说服。他已采信的,不用你说。他不采信的,你说了也白说。所以,当一个朋友需要休息时,不是提供言辞理论,而是提供一张可以安心休息的吊床和一对好好聆听倾述的耳朵。 当一个朋友需要一个休息的地方时,最好提供一张简陋的吊床! 19.一个人的精神是由他的选择所建构的,一个人的生活也是由他的选择所建构的。那么,选择又是由凭由精神还是依托现实做出的呢?我们的无意识和有意识又是怎样构建我们的选择的呢?虽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然则,冥冥之中选择来定。 一个人的精神是由他的选择所建构 20.往上还是往下,这是个问题。没有一路往上的,更多的时候是波浪型前进,时而往上,时而往下。但往上还是往下的主体,是精神、生活还是工作?或是兼而有之?如果起点是0,不论坐标横轴纵轴怎么标记,起起落落,来来去去,终点依旧是0。 困扰我的不是往下,而是不再往上。 21.又一句戳中内心的句子。于我而言,在事上磨练、在书中徜徉、在内里砥砺,远比与人交往来得轻松愉快。这让我不喜欢竞逐却又深陷竞逐之中。是怕被否定?是怕被无视?还是仅仅不喜欢而已?再回到之前的问题,在心智上,我以什么为生?不要被现实所羁绊,成长有时只是一个人的寂寞。 也许,我从竞逐的斗争中退缩 22.一个人的死是悲剧,一百万人的死则是个统计数据?不管再广阔的视野,悲剧依然是悲剧。 一种广阔的视野总是会冲淡悲剧 23.我们是否从真正意义上思索过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意义,你为什么依恋,为什么惧怕,为什么反感,为什么喜欢?人,是很固执的动物,但有时,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如此固执。 这是贝莎的另一层意义,安全竞赛,一定获胜。 24.人而为人,我们有太多的欲望,不可否认。沉溺也好,远观也罢,那摇摇摆摆的生活,扰得我们不得安宁。人生实苦,这一生,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我们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更多 25.人而为人,我们有太多的欲望,不可否认。沉溺也好,远观也罢,那摇摇摆摆的生活,扰得我们不得安宁。人生实苦,这一生,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我们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更多 26.自打八岁开始,我常常问自己:我是谁呢?我是从哪里来的?时至今日,依然没有答案。那天,我对女儿说,如果小时候的我有选择的意识,我可能会选择攻读哲学系。不知道能不能救赎自己,最起码,我能更早的结识尼采,能早的意识到如何成为我的存在。 但是,我是谁呢? 27.茫茫大众中,绝大多数都是从生者到死者再到逝者。只有那极少数人,成为照亮漆黑夜空的星辰,虽然死去,但依旧光芒万丈。 那些是真正的逝者。现在没有人会照顾他们的坟墓,因为没有任何活着的人认识他们,他们知道死亡真正的滋味 28.突然想起王潇的《五种时间》:想想追悼会上你的悼词,你想让别人怎样评价你的一生?也许,这样你才能更加均衡生命中优先顺序。 你知道蒙田那篇论死亡的论文吧,他在里面劝告我们说,我们所住的房间要有一扇俯视墓地的窗户?他主张说,那会让一个人的头脑清楚,并且让生命中优先顺序得以均衡。 29.是的,尼采。有些能代表一个时代的哲学家、美术家、文学家都是在死后才诞生的!譬如你、梵高和王小波…… 有些哲学家是在死后才诞生的! 30.正所谓:最大的自由就是有说不的权力。然而,我们有时连选择的权力都没有,更没有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正如布雷尔所说,我们过的是指派给我们的生活。而真正的我们,被裹在我们的生活里面。真的,好悲催。 没有,我毫无选择!没有,我没有过我想要的生活!我过的是指派给我的生活。我,真正的我,被裹在我的生活里面。 31.谁说不是呢?突然扯掉这一张遮羞布后,无可避免地发现,责任和忠诚只是为了保持现状、拒绝改变的一个理由。因为它让我们显得高大而无私。然则,我们只是惧怕,惧怕改变、惧怕重新选择。 责任与忠实是遮羞布,是用来躲在其后的帘幕。 32.我为什么总是很喜欢这样悲伤的调调?人总是孤独地死去,不论友谊是否长存,不管亲情是否眷念,无论岁月是否苍茫,人总是孤独地死去。 不论友谊是否长存,他想到,人总是孤独地死去。 33.人世苦短,岁月无痕。不知何时起,不知何时终,茫茫混沌之后,咫尺天涯之间,时间依然挺立着,生活里没有谁都会继续下去。 维也纳依然挺立着,生活里没有我也会继续下去。 34.“我老到难以重新来过。”这句话让人感觉好悲伤,虽然没有谁能够真正意义上的“重新来过”。但并不妨碍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并未老去,但已在老去。我竭尽全力,但仍然越来越老。我终将老去,没有往事可回头。 我老到难以重新来过。 35.我们无法为每一部分乖张的冲动负责,我们只能为最终的妥协负责。 我们每一个人都由许多部分所组成,每一部分都在叫嚣地表达着。 我们每一个人都由许多部分所组成,每一部分都在叫嚣地表达着。然而,命运通过选择决定,选择你的命运,并热爱你的命运吧。

  • 梦的解析(手绘版)
    安。
    推荐

    从两人正式“治疗”开始,基本是一口气读完。约瑟夫从催眠中醒来的那一瞬间,我自己仿佛也被治愈了。我们要看到欲望的本质而不是纠结于欲望的对象,找到正确的敌人才能解决根本问题。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所选择的东西,所有的选择在当时都是你权衡利弊后最好的选择。表达水平有限,记录就到这,思考仍在继续…… 超级棒👍🏻的一本书。

  • 梦的解析(手绘版)
    Daisy
    推荐

    这是我近期读的最喜欢一本书之一,由精神病学大师以真实存在的人物,虚构而成的故事,也是以哲学的角度来进行的一场心理诊疗。 它是一位哲学家与一位心理医生之间的博弈,也是彼此在对方身上找回自己,摆正生活的战役。哲学家的困扰,除了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头痛,失眠,还有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心理医生的困扰,大概是平凡的生活与渴求的欲望无法平衡。在这个故事里,有三个女人贯穿在其中,是他们困扰产生的直接的线,涉及婚姻、恋爱、婚外情,但却不是他们困扰真正的原因。两个人的性情,也可以说是十分相反的,但彼此追求的东西却有很多相似处。最后在彼此的治疗中,两个人也终究明白,生活对自己的意义,只能由自己去探寻。他们成为了彼此的路人,也成了彼此的知己。 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其实也并不在于它的情节,它不波澜起伏,甚至过于简单。但在两人不断的交流中,引发的思索与启迪,却是非常迷人的。比如:是精神建构了选择,还是选择建构了精神?我们爱的产生,来自于一个人满足了你的欲望,还是对方激发了你的欲望?而它又并非是一本科普读物或者教科书,所以是在情节中慢慢传送给你的,在阅读的过程里,就像是开启了一趟寻找自我的旅程,与其说是上了一趟课,不如说是进行了一场精神的手术。 如果要脱离书籍本身说些什么,那么可能我想说的是,故事里两个主人公的困扰,其实是普遍存在于世人之中的。欲望的无法达成,生活的渐渐枯燥,害怕背叛与疏离因为不愿亲密,从惧怕孤独感到保持孤独感……仿佛生活出现了AB面,无论你选择了哪一面,另一面对自己来说都成了一种遗憾,也成了一寸心中的白月光。其实能选择人生时,即便有困惑,却还是幸运的,大多数时刻,我们是被日子推着走,由不得人选择半分的。得到的与失去的永远是无法平衡的,得到给予了喜悦,失去给予了悲痛,它们让人不必太亢奋也不必太绝望。无论怎样,不后悔,就是最好的模样。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