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我来敲门:构建意识大脑

当自我来敲门:构建意识大脑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当自我来敲门:构建意识大脑
    欢乐马
    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微习惯养成的一本书,全书的故事性更强一些,尤其是最后的几部分,从作者个人经历,到从团队,工作,加强亲密关系,终止坏习惯,保持专注,出差等等几个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方面提出了简单实操性强的微习惯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也许这本书不一定给你带来大的质的变化,但肯定会在读者你的心中和行为上种下微习惯的种子,也许它的作用不大,但如果它能成长为你向上向好的不竭动力和保护伞,守护神,那是最好不过的。 从这点上,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就是这样的。

  • 当自我来敲门:构建意识大脑
    momo
    推荐

    没有哪个婴儿生下来就会说话,就能走路四平八稳。白昼黑夜进行切换也有过渡期。追求书评尽善尽美也大可不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因为追求完美反而裹足不前就背离有所追求的初衷了。当然,漫无边际是另一个极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个人认为以言之有物作为最低标准较为合适,篇幅长短等是次要的。起步门槛降低(但也不能毫无要求),可操作性反而会上升。能想到书评的切入角度有: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整体给人什么的印象,可取在哪方面,有无不足之处,与其他作者观点的异同之处,对读者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读者的感触...

  • 当自我来敲门:构建意识大脑
    赵祥亦
    推荐

    人的天性决定人无法长久的坚持,很多人的行为在必然的情况下,对选择的事,无法从一而终,会不断的改变,复杂或者是简单,会让人在某一刻心生疲惫,烦恼,导致坚持失败,此坚持的一切事,越容易会越有助于坚持。 对于工作,人因为必要生存的关系,有物质需求,那么就会在一天持续进行,此初衷正是为钱,但做的工作也会是自己喜欢的,在快乐的过程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内心也是痛苦的。 不是无能去改变,而是无心去改变,有些人可以去改变的,确拖延时间,或者火急火燎,都会对事情失去冷静的判断。 若说工作是一天需要坚持,此为金钱,也会因为长久的进行,感到疲惫不堪,那么兴趣是长久进行,此是每天都会做,不存在利益作为目的,单纯的精神放松,所以会保持每天且长时间的进行。

  • 当自我来敲门:构建意识大脑
    最后一枪
    推荐

    福格教授,“行为设计学”鼻祖,本书围绕其“行为设计学”的核心福格行为模型:B=MAP展开论述。其中几个字母的含义分别为: B:行为 M:动机 A:能力 P:提示 在作者构建的模型中,一个行为的发生,是以上三个要素同时发生的联动,是行为的三项关键因素。动机是行为的欲望,能力是为的执行能力,而提示则是提醒人做出行为的信号。 模型的应用自然有范围,而福格的行为设计学同时包含两项原则: 第一原则:帮助人们做他们已经想做的事。 第二原则:帮助人们感受成功。 这两个原则是福格“行为设计学”的应用前提,超出这两个前提条件的行为或不在此理论的讨论范围。该理论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完整的行为设计理论体系,核心思想无非是:无论我们处于多么困难的处境,都能通过构建一些微小行为来让自己变得更好。简单才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简单才能改变行为。这套综合系统目的是厘清人类行为,并设计出简单的方法来改变人生。 创建积极习惯是起点,而创建微小的积极习惯则是培养更大习惯的途径。我们的蜥蜴脑(人脑中掌管与理性思考无关的部分)天生就能够判断完成某件事的困难程度,所以,如果一开始野心太大,就会觉得难以做到。这就是微习惯的精髓——微小的行为很容易做到,无须依赖不可靠的动机就能完成。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又通过感觉良好而不是感觉糟糕来实现改变。 经过如上拆分,我发现《福格行为模型》实质上可以套用数学的微积分思想与函数思想。与其说是一种心理学与行为学的联动的模型,不如说是数学模型对心理依据的解析。从对行为的微分,求出行为的最优解(每一个平滑而不费力的微行为),在能力与动机构成的坐标系中,准确寻觅行动曲线之上的“黄金行为”。 作者提出,要想设计出成功的习惯并改变自身行为,需要做到三件事: 1.停止自我批评; 2.把愿望拆解成微行为; 3.将每一次错误当成是一种新发现,并利用它们不断改进。 这三件事是改变的起点,可以看出包含了对自我的肯定,对意愿向执行层面的转化,以及对不足处的及时修正几个方面。以这三件事为基础,又有三个关键概念需要明确,这是对改变的细化延伸: 1.锚点时刻 提醒你去执行新的微行为的关键时点。例如,某个日常习惯(刷牙)或某件必然发生的事情(电话铃声响起)。这个锚点是必须要发生的事情的节点,是清晰而不模糊的节点。 2.新的微行为 锚点出现后立刻去执行的微行为。这是新习惯的简化版,比如上完厕所后来一次扣篮,不,来一次模拟的投篮动作。 3.即时庆祝 完成新的微行为后要立刻庆祝。不必拘泥于形式,而是任何能带来积极情绪的方式都可以,比如说出“我很棒”之类的话。 这三点,就确立了改变行为的几个要素,首先是不得不发生的锚点时刻是一个启动点,其次将习惯进行微分,形成细致的微小的,能够做到的行为,三是通过自我鼓励,强化这种行为带给人心理层面的愉悦,毕竟人们在感觉良好而不是感觉难过的状态下进行改变,效果最佳。 在明确了几项关键概念之后,接下来就是要阐述的本书的核心,即行为设计的步骤,包含三个大的方面: 1.明确你的愿望或成果; 2.找到尽可能多的行为选项; 3.找出与自己相匹配的具体的黄金行为。 回到福格行为设计学模型B=MAP本身。动机是完成某个特定行为或某类行为的欲望,而作者又提出了三个动机来源:你自己想要的,你希望通过采取行动可以得到的利益或受到的惩罚,以及你的周遭环境。这些愿望是改变人生的绝佳起点,但除了动机,另外两个行为要素,能力和提示依然不可或缺。 由此作者引出了福格行为的图形模型,可更直观地将这几个要素融入其中,由于书评不能插图,那么我只能通过文字来进行一次灵魂绘画,具体如下: 强 动机(纵轴) 行动线(左高右低) 弱 难以做到    能力(横轴) 容易做到 此图形中,纵轴代表动机,从上到下逐渐减弱,横轴代表执行行为的能力,从左到右逐渐增强。行动线是一条左高右低逐渐下降的曲线(脑子里想象就好)。而在行动线以右、以上的行为,就是自己相对容易实现的行为。行为就是几个要素的函数图形。 所以这就回到为自己匹配具体行为这一步,在这个系统方法中完全不用靠猜测来做决定。这是行为设计最重要的一步。无论一个人想进行何种改变,为自己匹配“对”的行为都是改善生活的关键。行为设计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持久改变的关键,在于为自己匹配真心想做的行为。由此通过绘制自己的行为集群的方式,探索自己黄金行为的选项,就是要专心设计的对象。通过行为设计匹配的新习惯,是我们在即使最没动力且状态最不好时,也能做到的行为。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最累的时候也能做到这个行为,那它可能和你非常匹配,甚至是一个黄金行为。所谓的黄金行为,有三个标准:第一,这个行为能让你实现愿望;第二,你想做出这个行为(动机);第三,你可以做到这个行为(能力)。 行为设计的下一步,是要尽可能地简化事务。简化的程度很可能会让你觉得不可思议。人类的天性决定了我们无法长期坚持做令自己痛苦的事情,但如果从容易做的事情开始,就可以做到想做的很多事。动机是不可靠的,但能力很可靠。比如你本来想买一辆保时捷,但有可能临时起意会想买一辆奔驰,没关系,只要你有超出这两种车的购买力,那么可靠的能力就在,对此事务必要正念。这是微习惯策略的优点之一:把行为拆解到极小,即使没有动机也能做到。 所谓设计新习惯,其实是在设计其持续性。时间、资金、体力、脑力、日程,这五个因素组成了一条能力链,而能力链的强度取决于其中最薄弱的一环。这几个因素,有一些是可控的,有一些是我们不可控的,在综合考量之后,满足持续性是我们优先可以考虑的条件。习惯的形成要靠执行习惯的人,要看习惯本身,要看在何种情境。我们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持续。这意味着,无论习惯多么微小,如果能长期坚持,让它在日常生活中扎根,持续的微行为就能创造出巨大的改变。 整体来说,提示是行动的信号,是点燃火焰的火花。对某些习惯来说,关键是将它们放置于生活中的合适位置。习惯在生活日常中处于什么位置,决定了我们行动与否、成败与否。获得良好的感觉是帮助我们养成习惯的最佳方式。创造积极的情绪,行为就能固化为习惯。 行为设计,本质就是情绪设计。希望和恐惧是相互排斥的两个动机向量,两者之和就是整体动机水平。如果你能够移除恐惧向量,那么希望将占据主导地位,而整体动机水平就会更高,这或许就能带动你超越行动线儿做出行为。 行为设计追求的并非某个独立的结果。行为设计中的每一个习惯、每一项改变,都是可以引起涟漪的一滴水。行为设计不是孤独的修行。我们设计的每一个习惯、庆祝的每一个微小成功、做出的每一个改变,都是对现有生活的超越。习惯可能是改变的最小单位,但也是最重要的单位。它们是螺旋式上升的无数同心圆中,最中间的那一个。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深。对于平凡不如泰山和江河的我们,又有何种底气,拒绝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改变呢? 2022/1/28

  • 当自我来敲门:构建意识大脑
    瓦尔登湖
    推荐

    21天并非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像我坚持用左手刷了一个夏天的牙齿一样。 作者在本书中论述的养成行为认知和具体操作方法,让我获益良多,比如: 想做好一件事并养成习惯 就要养成“微习惯”,让行为变得微小,从入门步骤开始。 书中提及的几个案例:比如张三如果想养成每天健步走1 000多米的习惯,那入门步骤就是穿上运动鞋。入门步骤就是你的微行为,是你在培养习惯之初唯一需要进行的行动。为了做到理想行为,要从关键的一小步开始。你可以这样告诉自己:我不必真的去健步走,我只需要确保每天穿上运动鞋就好了。 比如:李四想每天用牙线清洁所有牙齿,但李四却从清洁一颗牙齿开始做起。我缩小了理想行为的规模。 还拿之前的例子来说:你想培养的习惯是每天健步走1 600米,那你可以把这个行为缩小,比如走到自家的信箱那里,无须更远。就像入门步骤一样,缩小版的行为就是你的微习惯——是你理想行为的基石,是为了养成完整的健步走习惯,每天唯一要做的事。 比如你想养成一天做二十个俯卧撑的喜欢, 分析为什么做不到,是身体薄弱环节,还是忙其他的事情没有时间。 解决方法: 1,(身体薄弱)你可以做站立式手扶墙式俯卧撑。 2,(没时间)你可以在每次上完卫生间后扶墙做站立式俯卧撑。 3,微习惯:从做只做两个站立式扶墙俯卧撑开始。 懒惰,享受是人性的弱点, BJ还提到良好习惯的养成。他认为,养成一个好习惯并不难,过程可以是轻松且愉悦的,这一点我很认同。无论做什么事,往往都需要先找到动机。但是,当我们在已经拥有动机的情况下时,要把想法付诸实践就需要一个激励点,而这时的关键是要找到激励的来源,即必须在对的行为上找到对的点来激励自己。要想找到对的点,就必须把复杂的事情拆解成一件一件的小事,然后逐一完成它们以养成习惯。小事做起来非常轻松愉悦,并不是很累,所以才更容易长久坚持、养成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很轻松就完成了一个宏大的、原来认为完成不了的事情。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