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梓桂
    推荐

    我找到原因了,我们是否都可以比此幸运?走向越来越理解比此的方向![握手][微笑]!谢谢!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云舒
    推荐

    以具体事例说明各种心理问题的成因,浅显易懂,看得舒服,文章朴素亲切。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Endvor
    推荐

    看到后来才知道竟然8套  感觉看了好久  原来也就是50多个小时  印象深刻的怕是只有 真诚 二字了  正在努力学习中并且为之坚持[太阳]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Barbarian
    推荐

    这是一个套书,我只看第一册。第一册里讲的延迟满足、信仰、爱的本质、恩典,感觉都不错。有些观点确实发人深省。作者主张忍受痛苦、获取成长,一度让我觉得作者在逃脱责任。但后面想了下,也有道理,病是自己得的,你也不能把治好病只当成医生的责任,而自己只是被动接受。如果这样,很可能到最后也解决不了问题。讲到爱,我觉得他所提倡的爱,很像罗翔说的那段关于爱的话:爱是相互牺牲、相互成就、相互尊重,与罗翔一样,作者也把我们一般人称为“爱”的东西称为生殖冲动,是注定不可长久的。讲到恩典,这就有些玄学了,尤其提到了一个“集体潜意识”的概念,这个概念其实指的就是“神”,作者认为这东西确实存在,要不然,人早在各种出其不意的意外中殒命了。不置可否,就感觉是在传教。但能说出这样一个东西,也不错,至少感到人本身不那么孤独了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海涛
    推荐

    做一个主动吃苦的人 “人生苦难重重”:作者在开篇用这一句话揭示了人生的真相。佛教有四大真谛,“苦”是其中之一。生,是一种痛苦,死,更是一种痛苦。在生和死之间充满了一生的痛苦。婴儿小时候有不能掌控自己的痛苦,上学有学习的痛苦,工作后的痛苦就更多了,业绩考核、生活压力,等年老了又会体验衰老和疾病的痛苦,而一想到死亡,又有谁不恐惧和颤栗?记得有次和大学同学一起玩,晚上喝酒,我们一致感叹,朋友真的交不多,为了一次聚会,只能在节假日,带着工作的疲惫,赶来相聚,看来,这么美好的事情也能感到辛苦的一面。仔细想想,痛苦隐藏在我们做的每件事情之中,转换成我们每天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认识到这点,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我们就会成长,反之,我们就会遭遇各种心理问题,最终产生心理疾病。 在人类众多缺点中,作者重点描述了懒惰。在作者看来,懒惰是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是人生中一种可怕的消极力量,是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碍,中国也有“懒惰是万恶之源”之说,许多缺点和恶习归因于懒惰,如冷漠是一般的懒惰,邪恶是高级的懒惰。 懒惰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首先,懒惰的人会本能的选择少做事、少承担责任,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躲避,长时间下去,阅历和见识会越来越少,在学校和公司中,会因为外界的监督表现和正常人一样,也会刻苦学习、加班干活,但一旦没有外界约束,自己独自决定时,往往会表现另外一面:即缺乏主动性。我自己有个观点:勤奋不是干了多少别人分配给你的活,而是主动干了多少活。勤奋的人找活,懒惰的人躲活。即使在年轻时有了高学历、学了一些技能,一旦进入社会,便会停止学习,无法克服懒惰,最后无法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其次,身体上的懒惰往往会带来心理上的懒惰,表现是拒绝新知识,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正如书中那对有成就的父母,带孩子来看心理医生,而作者却认为他们才需要看心理医生,但由于他们的不改变,造成孩子没有得到好的治疗。身体的懒惰有时会得到外界的反馈,心理的懒惰则很难发现,也就更加难克服。心理的懒惰的人往往比较固执、偏激,对别人的意见也是冷漠对待,缺乏对新事物的热情和好奇。只有勤奋的人才愿意主动花时间去学习新知识,以此替换过时的知识,而懒惰的人却做不到这点,他们在年轻时学到的知识和观点往往伴随他们一生,就像作者说的没有更新自己的地图,好比拿着30年前的地图在现在城市导航一样,想想就感觉害怕。但是心理懒惰却不容易发现,但是一旦和他们交流,你会突然发现“他们好像是活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唯有苦难,才能让我们受到教益。懒惰的人拒绝学习、思考,结果就是心智的不成熟,而心智的不成熟会伴随一生,直到成为巨婴。最后,如果一个人心智不成熟,在困难面前选择拖延和逃避,在和人相处中必然会产生矛盾,会造成懒惰者的恐惧感,因此,懒惰往往伴随着谎言,懒惰的人要时刻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不仅擅长伪装和欺骗,还会想方设法让懒惰变得合情合理。时间长了,自己感觉不到自己在说谎,结果就是自欺和欺骗别人,说谎也被称为是愚昧者的愚昧。人一旦失去信任,人际关系便无法健康,因此懒惰的人很难和人有深入的交流,也很少对人际关系投入感情,在外人看来有些冷血,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低级的懒惰是冷漠。 怎样面对生活的困难,让自己的心智成熟。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律。自律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尊重事实、承担责任、保持平衡。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获得了成长。主动吃苦获得快乐,贪图安逸带来痛苦。上学时刻苦学习,就有获得优异成绩的快乐,反之,不吃学习的苦,就会吃老师批评、家长责骂的苦;工作中努力工作,就有收入增加、职务升迁的快乐,反之,工作不求上进,就会吃生活贫穷的苦;你现在有吸烟的习惯,戒烟是很需要决心的,也是很痛苦的,反之,如果屈服于烟瘾,以后就会承受身体伤害的痛苦~~只是前一种痛苦是主动的、暂时的、可控的,后一种痛苦是被动的、长期的、失控的,想到这里,我们就应该积极面对较大的痛苦,尽全力去解决,这样能获得最大的满足感;如果回避或者拖延,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因为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尊重事实是自律的原则,如果我们追求健康的生活和心智的成熟,那我们就要坚定不移的遵循这条原则。尊重事实就是要对周围一切人要诚实。诚实会暴露我们的问题,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缺点,虽然当时痛苦,但当我们反思自己、通过努力去改正后,我们将会收获很多:内心的坦然、朋友的友谊和尊重。如果我们害怕事实带来的痛苦,便会对事实视而不见,用谎言去掩饰,而撒一个谎需要10个谎言去补救。人一旦学会用谎言解决问题,便很难放弃,一遇到问题会想拒绝事情,谎言便随口而出,开始是欺骗别人,时间长了,就是欺骗自己。“你不按照想的去做,便会按照做的去想”,到最后说谎者真的认为自己的谎言自然得体、合情合理。尊重事实要求我们要有乐观的精神、包容的心态,能够根据事实调整自己。承担责任是成熟的标志,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他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想要回避痛苦。承担责任在于自己的选择,当问题出现时,是选择接受和解决,还是选择推卸给别人?主动选择困难的事情,当出现问题时能找自身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长。找理由只能让自己心里得到片刻安慰,如果要成长,就要学会承担责任。反之,一个不愿承担责任的人,是很难向上发展的,仔细观察公司里的同事,那些工作多年没有升职的基本都有不敢担责的问题,从不承认自己有问题,无理争三分,其实领导看得一清二楚。有时是自己责任,主动承担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一味的狡辩,不仅浪费大家的时间,也给领导留下很坏的印象,不愿意指导你,同事不愿合作,这样即使聪明,也很难再发展。做到前面三点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也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这样就需要我们能够保持平衡:你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快乐多于痛苦;你要追求诚实为己任,也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保持平衡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智慧:原则要坚定、手段要灵活。 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一些心理问题,早晚也会遇到心理的困扰。当问题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面对?是遵照上面的四点去勇敢面对,还是屈服惰性顺其自然,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我们的身体会衰弱,心理会越来越成熟。既然作者说懒惰是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那么在有生之年,就努力做一个勤劳向上的人,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梦醒
    推荐

    一个朋友说:走着走着,在某一刻就会发现最终只能够一个人前行。没人点灯的日子要自己发光,无人理解的真相,习惯了不解释。而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听到这些话,我脑海里第一反应竟是想起了这套书《少有人走的路》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过那种越走越孤独,无人理解的时候,以为全世界没人懂自己。其实还是有的。因为圈子不同,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默默沉淀储蓄,交集少了;因为长大,我们越来越沉默不善于表达自己,彼此不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怕说出去的话是多余或被嘲笑不一致……我们以为自己走的是少有人走的路。 其实,我想说的是,无论走哪条路,一定是会有人陪你前行的。只是有长有短,有的人只是陪了你一段路,有的人陪着你长一些,大多数人只是陪你一小截甚至只是擦肩而过……可那也就够了,至少我们知道,活在这世上,在那条少有人走的路上,你我呀,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方沁
    推荐

    一般,抛出一个论点,然后自行举例论证,这是初中生的小作文不清楚为何在这里大行其道。而这本书的赞扬,一大部分来自于某个人的自说自话,摘章抄句,一小部分也是自以为得到了灵魂的升华,在华丽的语言背后是贫瘠的现实世界,它无法为现世做任何指导。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是条散漫鱼
    推荐

    我阅读书籍多数阅读完基本也忘记了,不知是好是坏,可能也是自己脑容量有限,忘记性大,也不太爱记一些事。 阅读派克医生的这一套《少有人走的路》书籍是一趟对自我心灵洗涤之旅。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小白菜
    推荐

    哪有什么自律呀 !不过是用更大的欲望消灭一些小欲望 ,不过是看到更大的希望 去遏制眼前的一些 小欲望 。如果还没有做到所谓的自律,只能说明你还没有看到 更大的欲望 。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笑容
    推荐

    笔记 >> 恐惧症其实是一种转移作用,是人们把自己对某件事物的恐惧和反感,转移到其他事物上的表现。人类因为不愿意承认原始的恐惧感和反感,就产生了这种防卫性的转移机制。 >> 在第一阶段,人们偶尔也会触及他们自我本质的混乱。这大概是一个人最最痛苦的经历。大体上,人们能安然度过这个时期。但是,如果这种持续的痛苦不堪忍受的话,他们可能就会选择自杀。我想,一些无法解释的自杀或许可以归入这一类。 >> 所有这些罕见的病例都存在某种相似性,其中之一就是,这些病人都有一种强烈要求改变自己生活的倾向。一旦他们被告知还剩下一年时间,他们就会对自己说:“如果我想在来日无多的日子里仍然为IBM工作,那真是该死。我想做的只是整修家具,那是我一直以来都想做的事情。”或者是:“如果我仅仅有一年可活了,而我还想同我那个自命不凡的老丈夫度过这一段时光,那才是岂有此理!”所以,在他们做出决定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之后,他们的癌症消失了。 >>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必须接纳自己的平凡,才能变得出众,但是对于另一些人,他们则必须接纳自己的出众,才能避免平庸。 >> 当我们的内心变得虚空的时候,就能听见内心的声音。相反,如果我们始终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么我们就听不见内心的鼓点,踩不准命运的节奏。更重要的是,世上所有的邪恶都是自以为是的人干出来的,而不是那些心中虚空的人。 >> “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 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诺在《生活的悲剧》中说:“身体因快乐而结合,心灵因痛苦而靠近。” >> 诗人鲁米说:“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 就像诗人泰戈尔说的:“唯有付出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 “我与你”的关系,就是真诚关系,即:我知道我与你是不一样的,但即使这样,我也会付出我的真心来尊重你、理解你、接纳你,而不是试图改变你、纠正你。当人们能够真正接纳彼此的独特性时,人与人的关系再也不会是一锅黏糊的粥,而是一盘兼容不同食材的沙拉,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独立的个性,保持着自己的完整、生动和真实。 >> 一个人可以对另一个人所拥有的东西心怀期待,比如知识和财富,但永远不要期望自己成为另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错误期望,也就等于抹杀掉了自己,这将会带来巨大的空虚,让人饱尝生命的无意义感。我的很多病人经历过难以想象的痛苦,但他们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存在,而不愿意成为没有痛苦的其他人。正是这样的坚持,给了他们获得治愈的机会。 >> 痛苦是生命的真相,让我们能真切感受生命的存在。但痛苦的意义远不止如此,它还可以让我们听见内心的召唤,洞见使命,赋予生命更崇高的意义。 >> 纪伯伦的一句诗恰好描绘出这种状态:“悲哀的创痕在你身上刻得越深,你越能容受更多的欢乐。 纪伯伦写的一首著名的诗,与婚姻有关,我希望这首诗能够帮他们更好地在婚姻的钢丝之上安全行走: 在你们亲密的相处中, 留下一点空间, 让天上的风, 可以在你们之间飞舞。 你们要彼此相爱, 但不要被爱束缚, 在你们两人灵魂的岸边, 是流动的海洋。 互相斟满个人的酒杯, 但不可共饮同一杯酒, 互相切块面包, 莫要同分一块。 一起歌唱, 一起飞舞, 但也要容许个人独处。 如同琴上的每一根弦, 虽然单独存在, 却能弹奏出同一个乐曲。 彼此真心相爱, 却不独自占有。 因为只有生命的双手, 才可以拥有你的心! 二人并肩而立, 却莫过分相依, 就像殿堂里的支柱, 分别并立, 共同扶持。 还有松柏和橡树, 一起成长, 却不会笼罩在 彼此的阴影中。 >> 关于抚育孩子,纪伯伦有一首诗,用词优美,深得我心。 他们是你的孩子,却并不属于你。 他们诞生于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并非为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不是你的附庸。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关爱,而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孩子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 对孩子而言,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前,没有什么比父母各执一词更具毁灭性的了。想想看,父亲说完一套,母亲又说另一套,这样简直是要把孩子活活撕成两半。在对孩子的教导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没能充分沟通,更别提达成一致了。在我看来,这正是少数几个离婚的合理理由之一。 >> 说完父母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再说说我们身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鼓励孩子实现最终独立。 >> 英国诗人赫伯特曾说:“蠢人在自己家里知道的事情,要比聪明人在别人家里知道得多。” >> 如果我们的意识一直停留在狭小的家庭范围,或者以看待家的观念去审视世界,把对待家庭的情感转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就会与现实严重脱节,成为一个蠢人。 >> 人们总是这样,从心里逃避过去的遭遇,却在未来亲自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 躺在靠窗的床上,不只是希望看看外面,或许也是希望外面的人能看到我们。 >> 一切一如既往,但每天,又有可能与以往都不一样。 >> “为谜着迷的体验是双重的。一种是破解谜题的快乐,一种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快乐。” >> 在旅途的混乱中,他寻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被看见,也不是所有看得见的问题都会有答案。” >> 在谈及浪漫时,他说:“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有着残酷的结局,而残酷的结局,却并不妨碍事物本身的美好。” >> “父母子女一场,终要分离,成为彼此有着血缘关系的局外人。” >> “虽生已离,未死先别,父母心,断肠人。” >> 在谈及衰老时,他说:“身体衰老,恰是为灵魂的往生做着准备。” >> 在谈及死亡时,斯科特对复杂的墓葬仪式不屑一顾:“人们在生死问题上总是矛盾的,既相信灵魂永恒,又明显地贪生,希望肉身不死。” >> 斯科特说:“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朝圣之旅,或者说,如果我们能以发现的眼光去生活,它就变成了一种朝圣。” >> 父亲有可能很擅长为年轻律师提供建议,但却不擅长给自己的孩子提供建议,因为他对我们有太多“牵挂”。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慎独
    推荐

    初读这本书是在七年前,当时正在读大学,辅导员助理毕业的时候,把一些带不走的书籍给了我们这些学弟,其中就包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此外还有两部,应该是第二部和第四部。作为读书的爱好者,总喜欢总结并思考一些东西,有时候想的多了,难免会跟别人有些不一样的想法,当跟自己一样思想的群体比较少的时候,确实也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太另类,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些明白,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今过了七年,工作也将近6年了,有过挫折,也有过成长,更经历过迷茫和彷徨,现在重读这一系列作品,内心感触真的很多,心中也确实开朗了不少。下面我就谈谈对本系列图书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首先,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一个真理,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因为自己我们从母亲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注定是一场有来无回的前进之路,你必须离开自己的伊甸园,穿越心灵的荒漠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绿洲,在这一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面对问题,遇到问题,我们不要回避和害怕,因为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所以,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而最好的工具和方法就是自律,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同时,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大多数人,所患的不是神经官能症,就是人格失调症。它们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但表现症状却彼此相反: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错误归咎于旁人。所以,我们必须直面内心的阴暗面,打开心灵,让阳光照射进来。 第二,谎言是邪恶的根源。为了逃避痛苦,人选择了谎言;为了谎言,人扭曲了心灵。每个人心中都有两种意识,一种是潜意识,一种是意识,意识是心灵的表层,潜意识在心灵的深处。所有的妄想都根源于内心逃避的那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潜意识便会不停的折磨你。真正勇敢的人是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只要我们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痛苦,不选择逃避,不选择谎言,就一定可以摆脱掉心中那只恶狼的追赶,迎来光明的人生。 第三,人生错综复杂。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你需要面对一系列问题与挑战,而这一过程并不轻松,许多人都害怕承受苦难,遇到问题就慌不择路,束手无策。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对问题视若无睹,或选择忘记它们;有的人借酒消愁,想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换得片刻解脱。我们总是回避问题,而不与问题正面搏击,我们只想远离问题,不想承担解决问题的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换句话说,人们在面对问题和痛苦时,必须做出选择:你若选择面对痛苦,迎难而上,你的心智就会得到成熟;你若选择逃避,你也就为自己选择了心理疾病。人生不会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生活就是在你已经规划好的事情之外所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拥抱变化,热爱挑战。 第四,人生没有简单的答案。事实上,我们一辈子都能够改变与成长,即使很小的改变,也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比过去更加明亮。很多人在面临中年危机时,开始了独立思考;而对于某些人,只有当死亡悄悄逼近时,他们才学会独立思考;更悲哀的是,还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独立思考。我们要避免懒惰和逃避,认清自己,勇敢的迎接明天。 第五,人是多样性的,生而孤独,一个人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个体。人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性,但人也需要依靠,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又有什么关系,相互接受,彼此坦诚,真诚面对,我们就能真正做自己。如果我们能在真诚的关系中共同生活,接纳彼此的差异,倾听不一样的鼓声,那么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建立真诚关系通常有四个阶段,分别是:伪共同体,混沌,空灵,真诚共同体。而努力建立真诚关系,就是希望营造一种人人都可以被接纳的场景,置身其中,我们接纳触碰我们的人,我们接纳与我们不一样的人。我们在接纳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接纳。在接纳与被接纳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欢笑,一起哭泣,相互拥抱,放弃了顽强的个人主义,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偏见和狭隘,敞开了心的 大门,于是精神开始成长,人格走向完整,最终逐渐成为真实的自己。 第六,真诚是生命的良药。真诚是生命的药,而“不真诚”则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说真话,意味着实话实说,不否认自己的感觉,不扭曲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在人们之间建立起真诚的关系,而真诚的关系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治愈力。所以,为了生命的完整,我们必须真诚。就像荣格所说的:“人在遇到挑战时,要带着他全部的真实性去应战。只有这样,他才称得上完整。” 第七,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朝圣之旅,或者说,如果我们能以发现的眼光去生活,它就变成了一种朝圣。身体因快乐而结合,心灵因痛苦而靠近。 综上,作为心理学的一代大师,斯科特.派克博士用一生的时间谱写了《少有人走的路》这一系列作品,内容丰富而翔实,观点新颖而落地,文字真诚而朴素,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体会并实践。本想用自己的话来写个书评,结果发现想表达东西实在太多,又觉得自己的话不那么有感染力,简单总结吧,又觉得过于简单,缺乏激情,所以把文中的一些话个自己的感悟做了梳理,总结出这个书评。在今后,本书肯定是我要反复阅读的一部经典作品,当能写出更好的感悟以后,定不吝分享。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玥儿弯弯
    推荐

    真的是好漫长的一段旅程。翻到了我初次阅读这本书的笔记,竟然已经是四个月前了… 我发现自己读书有两个大毛病,一个是无论多难看的书一旦开始了我就没办法不把它读完;另一个是无论多好看的书,读得太久了我都没办法不厌倦。这个系列属于后者,其实对我的心灵有很多启迪意义,但读到后面我总克制不住自己的疲惫厌倦之感,读得没有那么专心了。幸好斯科特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拯救了我的不专心,感谢斯科特擅长各种文风,不仅有故事一般精彩的案例,也有一本正经的严肃分析,最后两部竟然是小说和游记,斯科特可谓费尽了心血引导我们走完这趟心灵之旅。 读这本书的心理预期是想解决一些自己的心理问题,比如不够自信,比如社交恐惧,比如恋爱恐惧之类的。书里也有戳中我的痛点,但相对来说成因的分析大过于解决之道,有时候看完还会很迷茫。就像刚读完武志红老师的书,一切不幸的归因都在童年,我有时候甚至会对父母心生怨念,感觉一切似乎都已在童年埋好了伏笔,无论自己怎样挣扎都不可能摆脱性格里的劣根性。但其实,读完这个系列以后,我对人生的体会变得更真切一些了,我认识到自己是个十足的理想主义,总是妄图被人醍醐灌顶,一句话打通任督二脉,从此人生实现质的飞跃。但其实呐,人生哪有这么简单,我的想法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懒惰,懒得承受痛苦,懒得去思考,懒得自己掌舵自己的人生。懒惰是一种原罪。明确问题所在,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保守如我,一直以为信奉善良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我以为自己没有信仰,读完这本书才意识到我这其实就是一种信仰,虽然我没有指明自己信仰某个具象的神,但我是相信冥冥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会给人以审判,它会奖励善人,惩罚恶人。这样想无疑能给很多我无能为力的事找到出口,也能给予我力量。所以信仰并非什么坏事,也不一定和宗教挂钩,我不必刻意去信佛信基督,其实就信仰善良诚实就好了。 关于伪善,我从未意识到这是一种更可怕的邪恶。直到读了那些案例,我才感受到人性中阴暗面所能带来的摧毁力有多么可怖,由此我也产生了一些写小说的灵感,属于是意外收获了。 关于力量,我想最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真诚。唯有诚实面对自己,才能让问题暴露在意识之中,才有可能去解决问题。没有人永不犯错,斯科特和他的妻子都患过抑郁症,勇敢地面对,并切实去改变才是解决之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有很多感悟,就不一一书写了,就留到生活里去践行吧。关于心理探索方面,我还需要阅读更多的书籍,希望我有力量改变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有力量帮助他人蜕变。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空空导弹🚀
    推荐

    工作以后鲜有的能读完的书,延迟满足感,不断触探思想的深度。力荐[呲牙]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冷茶
    推荐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difference —Robert Frost

  • 你能做到心想事成:催眠的艺术
    港丽Anna😘
    推荐

    目前读了第一本的三分之二,慢慢我接受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有多多少少的心理疾病[撇嘴] 曾经我拒绝一切心理学的书,因为觉得像我这么乐观的性格压根不需要,看了也浪费时间。 偶然接触并阅读,每阅读一个事例我不由地对号入座,很多部分都有。(我都在想要不要去看心理医生呢[撇嘴]) 现在我按照书上所教导的方法“被迫”成为一名“医生”开始自救,现在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诚实也必须要诚实,不然我没法为你治疗。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