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乐嘉学性格色彩:新版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新版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新版
    秋秋
    推荐

    这是一本有趣的小说也是一本温暖的心里咨询书。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会有抑郁、脆弱、崩溃的时刻,我们应该怎样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书中,咨询师“苍鹭”的做法就是诱导蛤蟆自己说出来的方式,来慢慢的解开心结。也许负面情绪都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而能拯救自己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肖申克的救赎》中说: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 人生苦乐无常,我们总会受伤,也总会有很多迷茫。与其等待治愈,不如学会自愈。对自己负责,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这也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的状态。

  •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新版
    慕耳舟
    推荐

    自己才是自己的避风港,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能真正帮你的,永远只是你自己。 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选自杂志《柳林风声》,是后传,写的是蛤蟆回到庄园以后抑郁,然后在众多好友的帮助下去看心理医生的过程。 陪着蛤蟆一点点经历排斥自我到接纳自我,找到不快乐的原因,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弄清楚自己处于哪种人生状态,仿佛这哥过程中被治愈的不是蛤蟆,而是我自己。 蛤蟆先生通过这几次心理咨询,搞清楚了以下的爱我状态 ★ 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状态 ★ 儿童自我状态: 定义:有愤怒但为了在强者面前保护自己,儿童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愤怒,采取其他发泄方式缓解情绪:(以下由强至弱)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 1.自然型儿童(出生就拥有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2.适应型儿童(为了融入他人做出的顺从行为:同意、取悦、道歉、依赖) ★ 父母自我状态 定义:从小和父母最亲近,所以影响到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对生活的评判标准等 1.挑剔型父母(爱批评人、愤怒、严厉) 2.养育型父母(我比你更心痛、我是为你好) ★ 成人状态 定义:用理性非情绪化方式去行事,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出生到4.5岁的时间段形成的“人生坐标”会影响人的一生,当我们决定以什么态度和观点看待自己和他人,那在随后的人生中我们会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会“自证预言” ★ 人生坐标 • 1.我不好,你好:低自尊的人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所以会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他们竭尽所能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或者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我真不幸、PLOM、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最极端的行为是自杀。 • 2.我好,你不好:让自己对别人评头论足,感到愤怒。这类人通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NIGYYSOB-Now I've Got You, You Son of Bitch我抓到了你,你个坏蛋)(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最极端行为是谋杀。(这类人因为愤怒不会内疚,总在怪罪人,所以他们从不会抑郁) •3.我好,你也好:(对当下做出了选择,同时许下终生的承诺)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即信自己,信他人。 • 4.我不好,你不好。 通过蛤蟆看心理医生,一步步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的过程,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不论是儿童状态,还是父母状态,还是承认状态,这些都是我们人生必经之路,不会一直稳定在某一种状态里面,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在“成人状态”停留的久一点。 “自由 、从容、淡定、优雅都是源自独立,独立让你不依赖别人,不恐惧未来。独立就是你永远受不完的底气。” 他人难渡,唯有自己。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时刻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 你要通过观望自己的内心,巡着一路的轨迹,找到你自己,那个接纳自己的你,那个与自己和解的你,那个在“成人状态”里的你。 一本特别实用的心理学书籍。 五星⭐。

  •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新版
    逝夜
    推荐

    这本书是以童话故事《柳林风声》中的人物为原型,讲述了一只抑郁苦闷、情绪失落,甚至想要自我了结的蛤蟆,在通过为期10次的心理咨询后,逐渐恢复健康,近而重拾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信的故事。作者罗伯特·戴博德将自己20多年的咨询经验通过这本妙趣横生的著作向读者们倾情讲述出来。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情绪的低谷,也难免会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当蛤蟆先生对它的小伙伴们说“我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时,你是否想起了曾经或是想到了现在的自己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蛤蟆先生究竟有着怎样的困扰吧! 1.为了让对方满意即使是对自己不好的评价也全盘接受; 2.将他人的过错归结于自己身上,为了迎合他人甚至不惜放下自尊去道歉; 3.感觉自己的生活一团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4.感觉自己一无所成,始终活在他人的阴影之下,即便心有不满也从不表露; 5.做事瞻前顾后,并且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 6.不敢质疑和反对比自己强的人,只能违心顺从对方。 当然蛤蟆先生还有其他的一些困扰,在此就不再赘述了。除上述之外,我倒是对蛤蟆先生最开始情绪失落的原因深表认同。很多时候,我们或是出于不想被别人轻易看透的缘故,或是想要让对方对自己感到满意,总会将失望、不甘、沮丧和落寞等负面情绪积压在心底,再戴上活泼、乐观、开朗和积极的那副假面,熟不知这种委曲求全的方式到头来只能是委屈自己,却丝毫感动不了别人。久而久之,不是负面的情感在心底越积越多,直至决堤、崩溃,一泻千里;就是因为不停转变着自己的假面,到最后,就连我们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哪一张才是自己真正的面孔。 在咨询的一开始,苍鹭就向蛤蟆先生讲了这样一段话:“心理咨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合作……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这是因为蛤蟆先生最初对人非常地依赖,因此苍鹭选择用引导的方式,让蛤蟆先生一点一点觉察到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10次咨询内容的简单概括: 1.明确咨询的前提,使蛤蟆先生意识到自主的重要性; 2.让蛤蟆先生开始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真实感觉究竟如何; 3.讲述了何为“儿童自我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对人的意义; 4.帮助蛤蟆先生回忆童年中印象深刻的人和事物并分析童年经历是如何影响现在的它的; 5.帮助蛤蟆先生弄清楚“愤怒”的含义; 6.讲述了何为“父母自我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对人的意义; 7.讲述了何为“成人自我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对人的意义; 8.和蛤蟆先生探讨有关原生家庭的问题,使蛤蟆先生对自己情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9.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坐标、自证预言和心理游戏相关的概念。 10.和蛤蟆先生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让它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自己。 最后蛤蟆先生通过“移情”作用将无法向父亲表达的愤怒发泄在苍鹭的身上,这间接使得蛤蟆先生真正理解了自己的情绪进而产生蜕变的效果,从依赖变成了自主,从男孩成长成了男人,最终进入到了独立的状态。这种教学相长的学习之旅使得蛤蟆先生和苍鹭都收获满满。我想蛤蟆先生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离不开它对情感体验的不懈探索和头脑思考的灵活运用。蛤蟆先生最后卖掉了祖父留下的蛤蟆庄园,其实是解开了长辈困束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而选择去做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则是坚定了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这个极为重要的信念。 书中的核心内容便是“三种自我状态”,我们每个人都由“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组成,这三种状态都是人生必需且都具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它们的具体内容如下: 儿童自我状态:是我们在童年时代体验过的所有基本情感形成的行为模式,它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在长大后遇到特定的情形和场景就会被激发,使我们的行为和感受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在这个状态下,我们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可你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 父母自我状态:既包含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对生活的评判标准,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父母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的童年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个状态下,我们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我们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 成人自我状态:在此状态下,我们是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能理性面而合理地行事。因此我们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身影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只有在这个状态下,我们才能学到知识。 以下是我从阅读时摘录的40个我认为值得深思或是比较有意义的句子中筛选并总结出的其中10句。 1.事事都顺从他人的想法,只会迷失自我,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最重要的是要重视最真实的自我感觉,要正视,不要逃避自我认识。 2.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当你任由旧的思想主宰着你时,你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这就是为什么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要切记,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3.我们是在情绪和情感的实践中学习到重要知识的。无论何时,只要我们的情绪真正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就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也不会对它们不闻不问,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 4.我们的某些基本情感是与生俱来的,然而当我们作为个体开始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和反应都变得越来越个人化。 5.婴儿做的几乎所有事情都会引发母亲或父亲的某些反应,这些反应对孩子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在童年时代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而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 6.越是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因为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它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在蜕变的过程中,我们要直面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会挑战你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而此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是让你改变的动力,很可能也会开启你的创造力。 7.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与父母的依赖关系,可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我们的顺从行为则可能导致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的情况出现。 8.困惑则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还需要勇气和决心。 9.情商是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还能掌控它的能力。情商也和理解别人有关,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这种技能称为‘共情’。但也许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高情商的人往往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10.情感智力能让我们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我们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而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我其实比较怀疑读者们在阅读完此书一段时间后,还能记得多少书中的内容,还能记得哪些蛤蟆先生从咨询和自我思考中收获到的知识。我们会不会只记得有一只整日忧心忡忡,闷闷不乐的蛤蟆先生在经过心理咨询后变得乐观开朗,积极自信,而其他的完全记不起来呢?我们会不会只记住这个有点类似童话的故事而记不起蛤蟆先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十次内容都是什么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不去看一本童话故事呢? 这本书的内容本就不多,纸质书是非常薄的一本,如果再忽略掉开头和结尾那些类似童话故事的内容,其实涉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实在是有些少的可怜。好容易最后几次咨询,双方交流的内容谈到了相对重要的知识,但作者却点到为止,就在你貌似要懂了还想要多了解点的时候,突然不讲了,作者让蛤蟆先生和苍鹭开始吵起架来,然后蛤蟆先生就好了,再然后作者又开始讲故事了。仔细思考蛤蟆先生这10次心理咨询,我们便不难发现这个问题。因而我才会好奇,除了故事之外,究竟还会有什么能留在我们的心底?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我耸人听闻,因为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路去思考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假如本书本就不是以传递专业知识为主,而是旨在让我们懂得自我思考的意义和如何进行自我分析,了解现在的自己不过是童年自己的影子,从往事的蛛丝马迹中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解决困惑自己、影响自己的心理问题的话,好像还能说得过去。如果我们能在读罢此书后,还能记得自我的三种状态,以及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那么就绝对算得上是学有所获了。 本书中的故事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既然是虚构的,那么作者就可以隐藏起现实世界事物发展的某些可能性,让故事只按作者设想的方向进行发展,并且还能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给故事添加上一个设定好的结尾。但现实并非如此,我们的世界是充满各种各样可能性的,没有人能决定事情发展的方向,同样也不像虚构的故事那样可以“点到为止”。举个例子,比如说獾在蛤蟆先生情绪不佳的时候前去它家拜访,想让蛤蟆先生将校董的身份转交给自己,蛤蟆先生在咨询师那里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用书信的方式予以拒绝,我们知道它成功了,这个故事片段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可现实呢?如果出现这种事,我们在写了封拒绝的信后,事情就真的结束了么?如果獾不同意蛤蟆先生的说法,言辞要求蛤蟆先生按它说的去做,甚至不惜找它麻烦,处处刁难它,那么以蛤蟆先生当时的性格又该怎么做呢?它是不是最终还是会同意獾的想法呢?除此之外,蛤蟆先生情感和思想的转变也是由故事设定而推动的,文中没有明确这个转变是如何一步步得以发生的,换言之,也就是说作者没有给出蛤蟆先生是如何从情绪失落,在初见苍鹭时只能给自己打1到2分,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再到咨询的最后,对自己能打9到10分,对身边的人充满期待的令人信服的过程。(的确有写但真的合理么?)诚然,本书确实通过蛤蟆先生的思索和不断的学习展现出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在心理方面的变化。但是如此翻天覆地的改观,不止是思想,也包括做出的行动、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对他人行为的态度等等,这样方方面面的变化,仅仅从苍鹭引导蛤蟆先生探索到的知识和蛤蟆先生自我思考得到的感悟貌似并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理由,因此,我觉得蛤蟆先生重拾自信的过程未免有点突兀。网上有书友调侃说:“蛤蟆先生康复的也太快了,我还没明白它为什么抑郁,它就好了,倒是给我整抑郁了。”当然,如果非要给出一个解释的话,我想可能是因为蛤蟆先生虽然排斥苍鹭的某些言行(或是说排斥心理治疗,但从结果来看,其实反而是有利于治疗的,正如荣格所说:“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可它却始终处在良好的咨询状态之中,和苍鹭的配合也非常默契。蛤蟆先生运用超强的思维能力和自省能力很快就接受了关于童年反思和成长痛苦的相关话题,虽然也曾陷入自我挣扎和自我怀疑之中,但它并没有被成长带来的痛苦所束缚,毕竟蛤蟆先生是理想化的虚构人物,它的学习过程和体悟过程都可以设定的强于常人。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是故事中的蛤蟆先生,在经过为期10次的心理辅导后真的也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么?我觉得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这本书的优点是浅显易懂,但缺点同样也是这个。现在热衷于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大兴趣去啃那些包含诸多的心理学学派、理论、试验和专业术语的著作,通俗易懂和宣传荐语渐渐成为人们择书选书的首要关注点。因此,这本书和其类似的相关书籍才会有如此火爆的读者群体。但太浅显、太通俗有时候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很容易“误导”读者,让读者误认为自己已经领略了某一领域的真谛或全貌。就本书而言,书中的内容不过是涉及到了心理咨询中有关精神分析与沟通分析这两个范畴的一部分相关知识,即便完全吃透这本书都不好说是真正了解了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塑造的那套理论以及原生家庭在心理学上对人产生的各种影响,更别说是入了心理咨询或是心理学的门槛了。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正确的看待这本书的价值所在,绝不可盲目对待。 读者们可能会从这本书中有关童年经历的不幸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共鸣,书中的那些对情感分析的方法简单易懂,我们也很容易将其代入到自己的世界之中,近而与蛤蟆先生的困境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共情”,最后再认同这本书的内容。这是很有意义的,我想这可能也是作者创作的核心想法。但我们也要认清,书中其实只给出了分析痛苦来源的方法,却并没有给出什么解决之道,难道我们意识到了其来源,思索出了其成因,问题就解决了么?如果真有那么简单,世界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抑郁症患者还在饱受煎熬了。 如果我们能正确的看待本书,吸收其中的精华部分,那这本书还是很有阅读的必要的。

  •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新版
    推荐

    2021.8.10 成长22 这不开心弄的我好开心啊,这可如何是好 ——前话 好久没看心理学书籍了,换一下胃口,看到这本书好像榜上排名第一,带着好奇心点进来随便 ——这本书讲了什么? 一位抑郁症患者蛤蟆和心理咨询师的交流过程,共十次会面,在谈话中,咨询师帮助蛤蟆分析他的性格和所处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并帮助他走出困境 ——本书涉及主要知识点 1.每个人所处的三种状态:儿童/成人/父母 儿童状态又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情绪化、悲伤、恐惧、愤怒、顺从、取悦、不敢反抗 成人状态:理性、有强大的自我意识、能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冲动、懂得延迟满足 父母状态:父母自然状态、挑剔型父母、纠错、批判 2.秘密协议: PLOM 可怜弱小的我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儿,达成一种秘密协议 共谋: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是一种心理游戏,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是赢家 3.人生坐标: 我好;你也好 我好;你不好 我不好;你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 4.心理游戏—必然结果—自证预言,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会导致一个被证实的预言 ——文章风格 本书的叙述风格和《遇见未知的自己》、《被讨厌的勇气》一样,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展现、解决问题,易于理解,且近在眼前;另外一大风格是人物简单、主题突出、讲话内容逻辑有序、层层递进,给人以思考和清醒 ——点滴随想 说难听点的话,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心理问题,但大多数人是正常的,没有达到可以下结论的那种程度。 联系现实生活,当下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跟我们所处的周边环境有关,更大的关系是在于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 如果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的话,应该是处于一种成人状态,能够比较好的控制好自己情绪,能够理性看待、分析、解决问题,算得上是成熟了。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是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但很少有人能完全达成这点,有些人能部分达成,而不少人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这点。 拿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来分析自己,自己应该是处于成人状态的,偶尔处于儿童状态,较少处于父母状态,我不喜欢跟别人比较、跟别人争、对别人发脾气,因为我觉得那样对于解决问题没有用,反而是给自己找了一大堆烦恼,不值得。 对于人际关系,我也不太会处理,只是简单的相信:我怎么对别人,别人怎么对我,我怎么对别人。 真心、坦诚都是相互的,你要想别人怎么对你,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 另外,不要轻易因为别人的话语而大幅度波动自己的情绪,这样就是在和对方共谋这件倒霉事了,没必要。 不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把生活搞的一团糟,对生活没有兴趣,你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你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地位,没有好好的认清楚自己。 生活,有时候的确挺难的,但我们要知道,无论今天的夜有多黑,明天的太阳依旧升起,生活还得继续。 世事无常,搞得我们有时候都看不到一丝丝希望的缝隙,“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生活这么苦,咱也不能就这么举旗了,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不说别的,干它 ! 快乐是自找的,烦恼也是,明明自己可以挺开心的,真不需要主动去找不痛快,何必呢? 事情发生了,就去坦然对待。既来之,则安之。 说啥咱也不能委屈了自己不是,可得让自己倍舒服。对于某些人不当的言行举止,也不用去理会,他们做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各不相干。 任你千般花样、百般造作,我就是风雨不动安如山,你能奈我何? 看不惯我?你都不知道,我可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了。 来来来,继续继续,我刚好端把凳子看你怎么滴一个作,不过我的原则就是:你干什么随便你,但你没办法妨碍我开心。 在想生气、想愤怒的时候,就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去顺对方的意让自己不愉快呢?真心,没必要啊。 哎呀,让读者们看到我这么坏的一面了,还有点怪不好意思的,不过也没事,博君一笑,值了,哈哈哈…

  •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新版
    西小北
    推荐

    蛤蟆先生,是一只不吃天鹅肉的好蛤蟆,集富二代、好男人于一体。在别人的眼里,他温文儒雅,风度翩翩。住着豪宅、开着跑车、当着校董,不抽烟、不泡妞、偶尔品酒,生活自由且快乐。 俗话说“世上的事情,件件藏着委屈。”蛤蟆先生最近就因为一些变故,变得越来越抑郁。他开始失眠、酗酒、不打扮,整天窝在沙发,把自己搞得邋里邋遢。他会在深夜痛哭,听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仿佛坠入了深渊,成了井底之蛙。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蛤蟆先生找到了心理咨询师苍鹭,在苍鹭的引领下开始勇敢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10次的心理咨询,犹如一架人生爬梯,让他从井底一步步向上攀登,最终实现自我蜕变,成为大家更喜爱的青蛙王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听书名像是童书,其实是一本非常专业,写给成年人的心灵疗愈书。在阅读过程中,你可以跟着蛤蟆先生一起,探寻情绪的根源、体验咨询的细节,完成一场自我的疗愈。 为方便记忆,本书的重点我以“1+2+3+4”的数字进行提炼,即: 1个前提。改变的唯一前提是认识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2个思维。人人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徘徊。真正厉害的人,是理性与感性并存。 3个状态。每个人都有儿童、父母以及成年人的状态,三位一体,成年人之所以痛苦,恰恰是因为不在成人状态。 4个坐标。人生有四个坐标,你选择的坐标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好我好”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 Part 1——1个前提 改变的唯一前提是认识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蛤蟆先生第一次拜访苍鹭的时候,苍鹭开门见山道:“你今天怎么样?”,蛤蟆先生脱口而出:“挺好的,谢谢你。”尽管他并不好,但习惯告诉他我应该这么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下意识的反应呢?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大人灌输了这样的观点:表现悲伤、愤怒这样的负面情绪是无能懦弱的表现,是会被嫌弃和厌烦的。所以,我们学会了欺骗自己,隐瞒自己的真实情绪,好像只有这么做,大人才会开心,我们就不会受伤。所以,当苍鹭让蛤蟆先生描述自己真实感受的时候,他一时半会儿也弄不清自己有什么情绪。 当蛤蟆说“我就是一个不会生气的人”的时候,苍鹭识破了他为自己编织的假象,蛤蟆意识到,他不是不会生气,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生气。当蛤蟆说“我很好”的时候,苍鹭让他看清了自己的悲伤与绝望,他不断追问蛤蟆的真实感觉,因为真实才是了解内心世界的入口。当蛤蟆责怪身边的人如何误解、让他伤心的时候,苍鹭点破了他最大的谎言: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自己选择了让自己不快乐。 改善情绪的第一步正是认识你自己,分辨你内心的真实情绪。 为了让蛤蟆先生的情绪量化可见,苍鹭使出了“情感温度计”的方法,温度计被划分为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非常糟糕,可能想自杀,5分代表还能承受,最高分是10分,表示非常愉悦。 蛤蟆先生第一次给自己打了1-2分,随着咨询次数的增加,他给自己的打分越来越高。这种打分机制不是考试,我们不用刻意在乎分数本身,只需将内心的感受真实呈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作出调整。 蛤蟆先生完成第一次咨询,离开的时候问了苍鹭一句:“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苍鹭回答:“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也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但一切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你,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Part 2——2个思维 人人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徘徊。真正厉害的人,是理性与感性并存。 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蛤蟆先生逐步意识到,人人的大脑里,都存在着两种思维模式,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蛤蟆先生在一开始选择抑郁,其实就是选择了感性思维,像个婴儿一样,只做出本能反应。而从他接受疗愈,愿意剖析自己的时候,就是回归了理性思维。 什么是理性,什么又是感性呢?简单来说,理性就是一个人对某一件事能够做出理智的分析和判断,头脑不发热,决策不冲动。而感性则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件事完全凭借心情,容易感情用事,不计后果。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能说一个人理性好,也不能说一个人感性不好,这要看事情的本质面貌。 于丹曾说:“我们需要一种清明的理性,这个理性是在这种嘈杂的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可以使我们触目生春,所及之处充满了快乐。” 所以说,有时候感性和理性是需要并存的。一个人少了感性,会显得没人情味;少了理性,又会显得太死板。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寻求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平衡。当你感受到快乐时,你要让感性尽情飞驰;当你感受到痛苦时,要让理性来干预感性从而减轻不适。 Part 3——3个状态 每个人都有儿童、父母以及成年人的状态,三位一体,成年人之所以痛苦,恰恰是因为不在成人状态。 苍鹭在蛤蟆先生咨询的过程中,将我们的人生分为:儿童、成人、父母三个状态。 1、儿童自我状态。当一个人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他会下意识用童年时的习惯作出反应,表现出像孩子一样的感受和行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会本能地顺从和依赖他人,再现过去的情形,体验过去压抑的痛苦情绪,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 2、父母自我状态。处在父母自我状态的人,不是在挑剔别人就是在挑剔自己。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会用言行重复父母那里学到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想方设法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这套想法。甚至会将审判的矛头指向自己,进行毫不留情的自我批判。 3、成人自我状态。在成人自我状态的时候,我们能摆脱情绪化的控制,合理地计划、考虑、决定、行动,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当下的事情。成人自我状态是唯一能学到自我新知识的状态,因为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只是在体验过去的情绪,在父母自我状态里,不是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所以这两种状态都不会学到东西。 那么,我们该如何适时调动成人自我状态呢? 其实,这又回归到了第一个话题——认识你自己。你需要不断思考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你该如何才能到那里去。 蛤蟆先生在认真分析后意识到,成年的他其实一直处在儿童自我状态。 童年的蛤蟆,出身显赫,却一直不快乐。父亲时常对他批评责备,母亲则是对父亲的权威百依百顺,很少去拥抱、安慰自己。为了讨好父母的爱,童年的蛤蟆不得不做出,顺从、取悦、道歉、依赖等行为,并逐步形成了依赖及取悦型人格。而成长的本质就是逐渐打破依赖关系,成为独立人,顺从导致蛤蟆把依赖当成生活本身,童年依赖父母,成年则依赖外界的肯定,一旦收到否定反应,他要么取悦别人,要么自我批判,痛苦不堪,所以一直长不大。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怎样,关键在父母。”,成年人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童年学来的,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一生。 Part 4——4个坐标 人生有四个坐标,你选择的坐标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好我好”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 苍鹭曾问过蛤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是怎么看自己的?你好吗?第二个问题是:你是怎么看别人的?他好吗? 根据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产生了以下四种人生坐标: 1、你好,我不好。处在这个坐标的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无法掌控人生,从而产生焦虑、抑郁、自责等情绪。 2、我好,你不好。处于这个坐标的人常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时常攻击、指责别人,产生愤怒、挑剔、指责等情绪。 3、我不好,你也不好。处于这个坐标的人更确切来说是“犯罪者”,既自卑又自大,既自我贬低也攻击他人,情绪反复无常,很容易产生报复社会的行为。 4、你好,我也好。这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选择和承诺。你相信自己是好的,更相信别人是好的,通过行为和态度,持续对自己和别人展现美好。 蛤蟆先生在最后一次进行心理咨询时,放弃了以前迷恋的汽车,选择了骑自行车到苍鹭那里,沿路他欣赏风景,聆听大自然的心跳,觉得身心愉悦至极。到达苍鹭那里后,苍鹭一如既往的问他,感觉怎么样。蛤蟆这次毫不犹豫说“我感觉好极了。”他已经在着手规划未来,不像以前只是想一想,而是真正有细节、有日程、有行动。蛤蟆先生给自己的“情感温度计”打了9分,并把自己的人生标记在 “你好,我也好”的坐标里。因为此刻,他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相信自己的成长和能力,同时也欣赏他人的优点,能够与他人很好地合作,相互促进。 在和蛤蟆的面谈中,苍鹭也收获了成长,他不再像以前那么教条、严苛。他对蛤蟆先生说,这个状态是人生的更高级状态——共情。 “共情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用特蕾莎修女的一句经典名言来理解: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别人。爱生命里一切需要爱的事物,无需理由。哪怕生命微小到只是一根细小的灯芯,燃烧了,就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他人。甚至,你还可以尝试去照亮一个世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