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自控

情绪自控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情绪自控
    小刚
    推荐

    用自己思考的头脑成长为一代名思想家,了不起。书读的多否,不要紧,要紧的是要自己思考,自己思考出来的,虽是浅的但是自己的,不要拾人牙慧。读后有感如是。

  • 情绪自控
    夏一鸽,好!
    推荐

    史料价值高,就是文风有点碎碎念。据钱穆回忆,抗战时期,曾有位四川相士给他和梁漱溟、熊十力看相,说他精气神三者皆足,行坐一态,能先后如一;说熊有麋鹿之姿,当常在山林间;说梁步履轻,下梢恐无好收场。基本算是说中了吧。

  • 情绪自控
    九层
    推荐

    这本书内容有些分散,但总体还是可以感受出梁老为人是何其忠厚、何其值得敬重的。

  • 情绪自控
    周鹏
    推荐

    我是去年陈章鱼推荐才入手翻看此书的,断断续续看地很慢,我得承认我之前是不知道梁漱溟这人的,这是头一次看他的书。感觉不得了,深感钦佩[抱拳]这个生于晚清民初的人对时局,对时代的见解,都是挺真知灼见。他的思考,勇气,韧劲,充沛的精神。都让我叹为观止。这个岀生于古代的人,跨越了三朝,在我今天翻来读他写的思想依然是很先进的,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每个时代的人对生活所处的时局都是逆来顺受,冷眼旁观地,虽然每个人都可能受时局影响,可是能对时局提岀见解的,作岀精确判断的了了无几,正如刘慈欣所说“我们都是生活在阴沟里的虫子,有几只仰望星空呀?!”。梁漱溟先生就是望“星辰”的人, 正好赶上国家脱贫,扶贫,防贫工作,多翻翻梁先生的书,挺通透的。。。

  • 情绪自控
    皮皮
    推荐

    何谓学问,就是学着认识问题;何谓大师,有没有遇到问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有没有去解决问题,问题中如何获益得经验,也看的是对人事物的态度,参悟不敢讲,受用不敢说,但一句话可共勉:“生有涯愿无尽,不管新旧与难易,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

  • 情绪自控
    荣伟
    推荐

    此书在自学,在时局判断,特别是对近代中国历史的了解,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助于反应真实的事件。

  • 情绪自控
    推荐

    当时看这本书是冲着“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称号看的,一直想了解下孔孟哲学,期望从这本书里能读懂中国文化,但很显然这块写的并不多,而且白话文,有点吃力,但描述的那个年代,以及个人思想转变、政治抱负写的很有意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追求终极目标。

  • 情绪自控
    密阳
    推荐

    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地方。第一个是,梁先生在19岁至20刚出头的时候一心想要出家,潜心研究佛学,后来转到儒学,投入到救国救民的运动中。这个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有一个高校心理学教授说现在高校很多学生出现了价值观缺失,人生无意义的现象,把它称作空心病。也许,梁先生的很多地方值得现在年轻人反思,借鉴。第二个是,梁先生说,在他看来,西方哲学是人类社会认识的第一个阶段,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是第二阶段,对于这一点有一点自己的体会。之前偶然看到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对比。西方哲学是以物为关注点,比如世界的本源是原子,中国哲学是以在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为出发点,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自己的体会是,认识这个世界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怎么去做。而人又是社会性的动物,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相处。因此,当我们认识世界之后,如何在世界中立身,人与人如何相处,也自然而然绕不开了。

  • 情绪自控
    温暖相拥
    推荐

    都是小文章连缀而成,不过可以一窥梁漱溟先生的思想和在历次运动中的苦闷。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最缺的两个东西,一个是社会组织,一个是科学技术,可以说是振聋发聩了,在70年以前他就有这样的见识,实属不易,梁先生在解放以后遭受到了批判,在这本书里面可以看到,为了他在年轻时候所说的一些话做深刻的批判,这就是厉害了国经常要做的事情叫秋后算账。文字中可以看到梁先生的苦闷,那种无辜。让人不胜唏嘘,真的很伤心。两颗心不是给作者的,是给这本书的结构的,因为都是很散乱的小文章连缀而成的。

  • 情绪自控
    千里麦田
    推荐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系出元室梁王。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 情绪自控
    mint°
    推荐

    “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 人真正的成熟,大概是在勇敢运用理性的同时,直面自己永远不可能摆脱的无知,并且拥有继续前行的勇气。

  • 情绪自控
    原野的风
    推荐

    大师者,非有盖世之名也,有发愿、深思、此志不渝、社会使命之谓也。        迷惘几何,路途抉择,乃生之常态。微尘众也好,改变历史进程之大师也罢,终不得逃脱其藩篱。        盖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苟活于世,当发愿,当忠于心,当不囿于功名利禄,凡此种种身外之物或终有拥有之日。        此书颇值得一读。一代思想大家,终身践行“知行合一”,从热衷事功,到出世,而后转为儒家思想,期间有众多值得你我汲取之处。

  • 情绪自控
    姜怀金
    推荐

    梁先生说,年轻人越早发愿越好。他31岁就辞去北大职务,来到山东,一生致力于发展乡村教育。我想起我高考选专业的时候,为什么要选土木工程?那时候是读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结果呢,毕业以后从事了施工,与发愿稍微有点出入,应该进房地产开发公司,更合适。但是,没有影响,看到自己参与的工程,从无到有,从荒芜一片到楼房林立,坐在自己参与过的高铁线路上,自己施工过的公路上,好想跟身边上说上一句,看,这就是我曾经施工过的项目,真的由衷自豪。

  • 情绪自控
    小东
    推荐

    充实而有光辉的境界,真正地与先贤心心相印,愿愿相连,相似相续,非断非常。

  • 情绪自控
    安迪
    推荐

    梁漱溟,20世纪中国最具独立风骨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本书是梁漱溟最完整的自传。讲述了他一生知行合一,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为目标,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的过程。一是人生问题,也就是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核心内容 本书思想核心是:梁漱溟认为,世界上的人生观分三种。“逐求”的人生观肯定人生和欲望,它的低层次是满足物欲,高层次发展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和现代西方哲学。“厌离”的人生观既否定人生也否定欲望,最彻底的就是佛家思想。而“郑重”的人生观是肯定人生,抑制欲望。代表就是儒家思想,其中的精义是“自觉的、尽力量的去生活”。梁漱溟早年的思想历程,受到了父亲梁济的影响,在这三种人生观中完整地游历了一遍之后,最后选择了信奉儒家思想,以积极入世的思想投入现实社会改造。 梁漱溟自信承担着当仁不让的文化使命。他认为“要建设新中国,先认识旧中国”,中国文化的缺陷在于理性过于早熟。中国社会有着独特的、散漫流动的结构。改造中国社会的关键在于改造农村社会,增强团体的组织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为此,他放弃了北大教授的职务,从二十年代开始,一直投身于中国乡村建设。 梁漱溟说,拥有独立思想,要从建立主见、学会对比思想差异、寻找问题开始。通过在学习中寻求解决方案,建立自己的思想系统。真正的学问,是把眼前的道理和材料系统化、深刻化。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