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对话.2

与神对话.2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与神对话.2
    康康KK
    推荐

    美学讲稿,是一本易于进入的书,虽说通读一遍没有深刻的见解,甚至不敢说捋清楚了书的脉络,但是更多地了解到了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克罗齐。。。了解到了关于美学的一些框架性的知识。说起美学,大概是文学史到文学理论再到美学,从望而生畏,到饶有兴致的细读,收获颇丰。感谢在知识的路上探求的自己,更感谢那些去关注人类灵魂和思想并为其提供养分的伟大的人们。

  • 与神对话.2
    白毫子
    推荐

    得益于易中天老师的幽默,把如此生涩的东西尽量用平易近人的文字和结构表达出来。主文部分叙述简洁,逻辑清晰,体系完整,让人对西方美学的历程略知一二,尤其惊叹于黑格尔哲学,只是易中天老师的寥寥数语就已经感受到其中的精妙,有种想深入了解的冲动,甚至发现原来植入脑子的零散概念竟然出息黑格尔哲学,比如“世界是面镜子,你看到的都是自己”之类。 后面的附录太庞大了,西方的美学流派和分类不花些时间根本捣鼓不清楚。中国的美学史又是一大部哲学史的样子,看一眼就眼花缭乱……不得不说…实力劝退…… 最后想说易中天老师的课堂氛围真是很好,随时都有学生提tai问gang,让我有时候想到梁文道说自己校长的那些故事…这才是课堂该有的样子。

  • 与神对话.2
    容我三思
    推荐

    图书馆偶然翻到此书,正好带着疑惑,遂一发而不可收拾。作者以尽量让人可以理解的文字讲述了美学或说是美学史,使我这种非专业人士得以远远一窥美学甚至哲学。 虽然作者在书中夹带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我作为一个局外人,只要能解除自己部分困惑,足矣!当然,在读完后引发了更多困惑和对美学甚至哲学的兴趣,是始料未及的!推荐对美学感兴趣的门外汉阅读。

  • 与神对话.2
    曹浩宇
    推荐

    在本书中,我所读到的并未是以时间轴呈现出的各阶段的美学观点,而是一种深刻的逻辑和认知的思想,启迪着我们去探寻和思考。

  • 与神对话.2
    蓟长衫
    推荐

    这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有人嫌易老师的作品太通俗,对于我来说则是感觉特别接地气。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把美,审美,艺术,从希腊到罗马,到近代的衍变都分析了一遍。 所谓美学,就是研究美的哲学!以前讨论什么是美,康德说美是普遍的主观性。后来讨论审美心理学,讲直觉,移情,距离感! 从美学中看哲学,用哲学的方法窥探人类内心!

  • 与神对话.2
    Jeremy
    推荐

    作为美学的门外汉,初读这本书时,如尝汩汩甘泉,又惊喜不断,忍不住拍叫道:易老可爱了! 作者本来就是搞美学文学的,梳理美学条分缕析,加之语言幽默风趣,所以读起来那一个爽字了得。 其中很多概念是第一次接触到,比如格式塔心理学,小孩子往河中抛石子…等都让人印象很深刻。现在正对其内容进行扩读,后面有空再拜读一下这本《美学讲稿》。

  • 与神对话.2
    XUEMING
    推荐

    美感是一种愉快感。审美是“由判断而生愉快”。对美的鉴赏的愉悦是一种无利害的和自由的愉悦。 美是“以客观表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的东西”。它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超功利非概念无目的的主观普遍性”。 由于审美判断联系于主体,因此,它表面上是审物,实际上是审人。心中无美,则世间无美。康德指出:“美若没有着对于主体的情感的关系,它本身就一无所有(什么也不是)。” 易中天老师总是能把知识讲得如此透彻。广博、严谨、深入浅出,又不乏幽默感,使得讲解充满趣味性,这就是易中天老师能成为偶像型学者的秘密吧。 康德真乃牛X人物,难怪在很大范围内被公认为近代最具影响的哲学家。想了解更多康德,可以延伸阅读《牛津通识读本:康德》。

  • 与神对话.2
    躺瘦型减肥选手
    推荐

    作为美学入门读物,比罗素、叶朗友好太多了。易中天喜欢把文学、哲学揉入到美学中去讲,偏从文学理论方向去讲一点,后面还附有中西美学大纲,时常可以用来对照梳理看。 整理一下考点。 (一)客观美学 1.苏格拉底: 《大希庇阿斯》大篇谈美,小篇谈恶 美的合目的性 2.柏拉图: 第一,美学的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 第二,“美本身” 第三,审美的途径就是迷狂。迷狂有层次深浅,高级的是理智的迷狂,低级的是宗教的迷狂,处于二者之中的是诗性的迷狂,称之为“灵感”。 3. 弊端:走向主观美学、走向神学目的论。 (二)近代美学 康德:《判断力批评》鉴赏的四个契机,无利害而生愉快、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无目的合目的性、共通感 →宗白华《美学散步》:“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子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移情说 罗伯特·费舍尔、立普斯 “观山则情满溢于山,观海则情满溢于海。” 《文心雕龙 物色》:“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心理距离说 布洛、《奥德赛》、“长歌当哭,要在痛定之后。” 格式塔(整体性) 阿恩海姆、一个德文名字,涵义有两个。一个是“形式”,又称“形式心理学”。另一个是“完形”,又称完形心理学。认为美感就是知觉力的平衡,其唯一的一句就是知觉的性质、程度与对象结构形式之间的“同构性”。正是这种同构,使外界物理场和内在心理场相互感应共鸣,从而产生美感。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关注自然事物和艺术形式的张力结构,是艺术家的“天性”和“天职”。 精神分析(深层性) 俄狄浦斯情结、伊莱克辍情结 弗洛伊德:艺术是无意识的升华,乖戾的、被强烈压抑着的欲望、本能和情结在想象中的具体实现。 黑格尔 一、美学,还是艺术哲学:“一般来说,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二、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三、艺术的阶段和类型:象征型(建筑)、古典型(雕塑)、浪漫型(绘画、音乐、诗)、 四、艺术的门类与特征 (三)一般艺术学 模仿说(略) 表现说(略) 形式学: 贝尔“有意味的形式”,类似于中国美学的道、气、气韵、神韵

  • 与神对话.2
    姐姐🌸
    推荐

    “哲学是灵魂的拷问。拷问之后,是心安理得。艺术是灵魂的解放。解放之后,是心情舒畅。后者缓解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前者消除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读到后面,越发觉得此书有趣。赞。

  • 与神对话.2
    唐钺
    推荐

    易中天的所有作品都是通俗易懂的,这本也不例外。在读此书之前,望康德而声畏,易中天却能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康德,的确是个适合做文艺普及的学者

  • 与神对话.2
    寒渚
    推荐

    哲学是灵魂的拷问。拷问之后,是心安理得。艺术是灵魂的解放。解放之后,是心情舒畅。后者缓解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前者消除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美学老师一直推荐看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没想到先看了易中天先生的《美学讲稿》,美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易中天老师将其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使我对美学也算初窥门径。

  • 与神对话.2
    aesthetic
    推荐

    可以说,对于初入美学境地的人来说,这本书是比较好的,易先生是以简单轻松的语调来解释深奥复杂的美学问题的,不用担心看不懂。尽管简单,可能大部分人还是担心,因为美学是哲学底下的二级学科,一谈到哲学就有点“谈哲色变”了。哲学是复杂难懂,但它的复杂大部分是因为哲学家用晦涩的语言来表示自己观点,有时候甚至是很简单的观点。但如果有个人剥茧抽丝,找到源头,直达本质,并再以我们熟悉的表达方式还原出来,就容易理解的多了,很幸运易中天先生就是这个抽丝剥茧之人。

  • 与神对话.2
    木兮
    推荐

    《美学讲稿》之西方古典美学的整理 《美学讲稿》是根据易中天多年教学经验以及课堂实况加工撰写的讲稿集结,结构清晰,通俗易懂,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从美学发展开始,介绍主流派系演进,观点深入浅出。书后还附有美学史纲的概述以及推荐参考书目,可以说是一本美学学习指南。   一. 为什么要了解美学? “如果人类之所以要哲学,是为了心安理得的活着。那么人类之所以要美学,便是为了既心安理得又心情舒畅地活着。”更进一步来说,美学就是用哲学之剑解艺术之谜。这就既要有智慧,又要有体验。智慧来自哲学,体验来自艺术,它们集中在美学。 那"美学是个什么“东东”呢?它是研究“问题的问题”“标准的标准”的。也就是说,它研究的,是艺术和审美中那些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正是因为美学是这样一个东西,因此“’美学虽然“通”,却没有“用”,是“通而不用”。因为它不直接。你拿着它,一个门也进不去,根本就“没门”。实际上,说得彻底一些,美学根本就不卖门票。’”很久以前,艺术界以绘画和雕塑为主,还是为有权利的人服务。马塞尔•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男用小便池起名《泉》,此举动颠覆了艺术界。人们才反思艺术的边界是什么。那美学,甚至是艺术有边界吗?我觉得是没有的,你喜欢的就是艺术。它没有门路,是“通而不用”。   二.什么是“美” 当我们看到一朵玫瑰花,有的人会说“这朵玫瑰花是美的”而有人却说:“这哪里美了,明明一般。”对于逻辑实证主义来说,“这朵玫瑰花是红的”,可以证明;但美与丑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情感判断而已。但是这恰恰美学中难以绕开的话题,到底什么是“美”呢? 为此,柏拉图为美学定了个调子。 第一,他确立了美学的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 第二,柏拉图告诉我们,美学当中“美是什么”所指的那个“美”,不是感性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一切“美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因而带有客观普遍性的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属性。它不属于某个人、某个东西,却又和每个人、每个东西有关。 第三,柏拉图认为既然美是一种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属性,那么,对美的研究,就只能是哲学的。同样,既然美带有普遍性,搁谁身上谁就美,不搁在谁身上谁就不美,那么,美就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总的来说,柏拉图为西方美学定了一个调子:美的研究,就是关于“美是什么”的研究,就是美的客观性研究,也就是美的哲学。 因此柏拉图在西方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他第一次提出了美学的基本问题(美是什么),确定了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哲学的抽象的方法),从而为整个西方美学奠定了基础。   二.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客观规律,他提出了古希腊第一个美学命题——美是数与数的和谐。苏格拉底认为美是客观目的,美就是有用,美就是合适,甚至人的目的与神的目的相符合。柏拉图认为美是客观理念,或者说一切事物的普遍形式。 可以说,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共同的基调是——美是客观的。 然而休谟在一个更为彻底的哲学认识论基础上颠覆了客观美学。他宣布;“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他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比如说一个圆形的美,就只是圆形“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你要在这圆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都是白费力气”。所以,“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这个人觉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美,其实是主观的。 对此关于美的看法众说纷纭,然而最终坚持美的客观论的人发现,沿着“美是什么”这条路往前走,根本就此路不通。于是,相当一部分美学家将美的客观理论转变为美的主观理论,而美学本身也由“美的研究”一变而为“审美的研究”。   四. 审美的研究 康德真正解开了美的秘密,他在美学领域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将美学引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和光明坦途。 康德在他著名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了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这就是无利害而生愉快、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共通感。 康德的这四个契机,前两个提出了鉴赏愉快的特点,后两个则追溯到其先天根据,从而说明了鉴赏判断是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协调的活动或游戏。它所判断的是普遍可传达的愉快感,这就是美。 因此通过对鉴赏判断(审美)四个契机的分析,康德成功地揭示了美和审美的秘密:“在鉴赏判断里假设的普遍赞同的必然性是一种主观的必然性,它在共通感的前提下作为客观的东西被表象着”。也就是说,美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也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而是“主观表象为客观”,是“以客观表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的东西”。它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超功利非概念无目的的主观普遍性”。   五. 艺术的研究:黑格尔 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天才地、创造性地把世界描述成一个“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绝对理念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确定实现自我认识的过程。 这个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理念(或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而“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这个定义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也叫正、反、合。因此,理念或绝对理念一定要运动,运动的结果就是我们这个世界。 不过,绝对理念在人的精神中的复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由三个环节构成,这就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人的精神也由三个环节构成,这就是艺术、宗教和哲学。最后,艺术也由三个环节构成,这就是象征型艺术(建筑)、古典型艺术(雕塑)和浪漫型艺术;而浪漫型艺术也由三个环节构成,这就是绘画、音乐和诗。 于是,黑格尔的美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归结为这样三句话:世界是一个过程。世界是一个肯定(正)、否定(反)和否定之否定(合)的过程。艺术是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且它自身也是一个这样的过程。 六.整个西方古典美学 总的来说,整个西方古典美学便正是从美的研究到审美的研究再到艺术的研究的历程,它的三座高峰正好体现了这三个主题:希腊美学是美的研究,康德美学是审美的研究,黑格尔美学则是艺术的研究。

  • 与神对话.2
    京兆Chris
    推荐

    以前对易中天的认识始终停留在百家讲坛的品三国上,看了本书才发现他是研究美学出身。这本书语言平实,居然把晦涩的康德和黑格尔讲得头头是道、浅显明白,各种生活中的例子信手拈来,生动形象。康德美学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这里着重写一下学习康德美学的体会。 康德的代表作为“三大批判”,搭建的哲学大厦体系庞大,晦涩难懂,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源于《判断力批判》一书。传统美学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而康德认为美是否客观存在,我们不能知道,我们只需要关注美感是如何产生的,追问审美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这个观点深刻改变了西方美学研究的历史。康德认为,美感具有四个“契机”,也可以认为是四个关键特征—— 一是非功利而生快感。审美是一种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却又使人愉快的活动,美感是唯一无利害的自由的快感,而能够产生这样一种超功利愉快的对象就是美。饿着肚子吃饭、大热天吃冰棒所带来的快感都是功利性的,看壮丽的花海、欣赏音乐、朗读一首诗歌带来的快感是非功利的。相比感官判断和道德判断,前两者都是“由愉快而生判断”,而审美是“由判断而生愉快”。 二是非概念而具有普遍性。功利性的快感不具有普遍性。审美的愉快不是普遍事实,既不是概念,也不凭借概念,却又被假设为像概念一样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在你审美之前,必须假设别人都会赞同你的感受,如果自己觉得一幅画很美,也就会不自觉地认为别人也能欣赏它,甚至别人认为不美的时候自己会不悦。 三是无目的而合目的。美是以自身为目的的,以自身为目的,也就等于没有目的。但审美又让人愉快,体现了它的合目的。审美欣赏也应该“无心于万物”,自由、自然、自如。 四是主观的必然性。“在鉴赏判断里假设的普遍赞同的必然性是一种主观的必然性,它在共通感的前提下作为客观的东西被表象着”,所谓“共通感”就是情感的可以传达性和必须传达性,而作为情感的美感就是可以分享和必须分享的。 易中天从康德美学得到的几点启迪: 一、审美与非审美,只与主体的态度有关,不与对象的性质相干。艺术品在批评家眼里会变成认识对象,而一个普通的事物在敏感的人眼里会变成审美对象。二、审美判断联系于主体,因此,它表面上是审物,实际上是审人。三、美必须由主体的审美感受来确证,不美并不是丑,而是“非审美”。四、如果审美和对象有什么关系的话,也只和对象的形式有关,和对象的实存无关。五、审美判断不是认识,不是发现

  • 与神对话.2
    明月清风
    推荐

    对于人来说,倘若,缺少了审美,那么,世界将与他(她)无关。对于我们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一双“慧眼”;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道:生活就是美。如若,我们在人生中,在平淡与自然的生活中,在整个大自然中,不能去感悟、体味与享受到美,那么,我们事必只会剩下无穷的索然无味及百无聊赖,那么,将无异于一具度日如年般的躯壳与行尸走肉。其实,既然造物主创造了天地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无限的美好!人,惟有不断的提高与增强自身的鉴赏水平与审美观,才能把自己短暂的人生过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和充满价值,即使是这个世界非常冷漠与严酷,我们依然还是应该用温柔的眼光去看待它,毕竟,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心灵上愉悦的东西要多得多!乐观、积极,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将是我们快乐与幸福指数的源头活水。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