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模样

家的模样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家的模样
    千手捕蝶
    推荐

    再好的评价个人感觉都不及译者赵玉皎在导读与译后记里面所写的文字…… “啊,我实在太郁闷了,所以想颠倒过来看看这个世界,可结果却是一样的。” 芥川龙之介这样的“一个傻子”以他短暂的生命在对艺术的追求中获得了永恒的圆满。

  • 家的模样
    推荐

    芥川的文风真的很迷人,古雅哀婉。 在自传性质的片段中,他说他曾经觉得自己是旧货店里的天鹅标本,天鹅昂首站立,可发黄的翅膀已经被虫侵蚀,于是脸上涌出泪水和冷笑,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发疯或自杀。在我看来像是因岁月而泛黄的工笔画,或者是旧时的画片,凄美脆弱,是让人心惊的美。 童年时期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了他敏感、谨小慎微的性格。在作品里表现出的就是无知的、无意识的恶,如《鼻子》、《山药粥》。其实这种恶,我觉得的确是无法消除的,但是要试着不要把它放大。 另外芥川表现的是现实的不真实感或者虚无感,“春阳照孤坟,垅中逝者陌上人,幽明本难分”。这种感觉,我在很多句子里都看到过,比如“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和别人谈起,都没有人和我相似。 然后就是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了,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长大之后,对家庭的感知可能就是义务、负罪感、和怀疑。还有艺术是否可以违背人伦,比如《地狱变》,画师因为想完成一幅画,竟然在一个瞬间可以眼睁睁看着自己女儿被烧死。最后芥川也年纪轻轻就自杀了。我能理解,沉湎于艺术文学,也是因为对现实的无感失望厌恶。如果一个人向来不觉得自己活过?那你觉得他自杀是可惜的吗?只是还是活着吧,人总有一死的。 芥川自己也明白他的作品只可能吸引到有着相似经历、性情相近的人,很多小说,尤其更多反应的是个人内心、经历的小说都是如此。 我以为我懂得他,我可能也不过是自以为此吧。 说起来自己也时常有一些恍惚感,算了,不说了。 文中喜欢的一句结尾:他只是在昏暗中度着时光,将一柄崩了刃的细剑当作手杖拄着。

  • 家的模样
    海灵
    推荐

    人们为了利己撒谎,为了生存偷窃,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依然选择信任。除此之外,又能怎么办?痛恨,厌恶带来的后果,终究是让自己难受,。 徘徊在罗生门,能问心无愧的人寥寥无几,直面这份现实的残酷和黑暗,不要对他人和自己充满太过神圣的期待,或许能过得更好受些吧。

  • 家的模样
    灰色滴寒鸦
    推荐

    不久,天色渐暮,但他依然热心地看着书脊上的文字。摆在那里的,与其说是书籍,莫如说是世纪末本身。 “人生还不如一行波德莱尔。” 他综观人生,并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可是,只有这紫色的火花——只有这空中激烈的火花,哪怕要用生命去换,他也想握在手中。 最后的《一个傻子的一生》,无论是评价其人还是其文,均可谓“恰如其分”。因为只有如此敏感、执着的灵魂,才能在罗生门、鼻子、山药粥这一篇“历史小说”中拷问自我,只是,他的拷问最终富有深意地瓦解了自我之同一性,也瓦解了生存的热情和意义。 芥川历史小说的写法是非常微妙的,他摆脱了佛学或是道德的教诲,将一个荒谬、反讽的世界作为根本性的境遇抛给拥有现代人心灵的主人公,无论是在极端处境、生死还是仅仅以日常状态出现的利己主义中,他们的选择和内心,都被无情地剖析、定格。 芥川作为一流的作者,可以以世界本身之视角“公正”地对待他们。但这一视角却把他宿命性地引向对自身之恶念、怯懦的怀疑与凝视。他对自我的告别尽管使其保有了真诚,但这决绝的真诚却如魔鬼般使他付出了疯癫的代价。更确切地说,极致的真诚就是疯癫本身。于是,处在心力耗尽的最后的芥川,只好借侏儒、河童和傻子之口向世人道出一二。

  • 家的模样
    迟迟
    推荐

    大概一本好书就是任何时代读起来都毫不过时吧。罗生门真的是一本可以反复仔细诵读惴摩的书,芥川深暗人性的自私与罪恶、欲望与绝望。可是芥川又是那样忧郁内敛、凉薄又悲悯的人,即便是欢愉的宴会歌舞声,也宛如难以抑制的幸福叹息, 绚烂的焰火,也是美得几乎令人悲从中来。罗生门下芸芸众生千姿百态,跨越百年的时光洪流, 依旧不动声色的演绎着。

  • 家的模样
    沈艳
    推荐

    文字之美 人性之恶 生活之痛 待心静时 会再体会一遍 再长几个年华 更再复阅一遍

  • 家的模样
    从此开始draw
    推荐

    先生的书放在枕边,先生笔下的人物在梦里深深浅浅。空闲之余,有先生的书相伴。书中每一篇小说,无不构思巧妙,犹如沧海遗珠。 先生说:“诸神是不幸的,他们不像我们这样可以自杀。”又说“不由得数次考虑死能带给他的和平。”对于先生而言,艺术创作是重于个人生命的,这便是支撑他活着的欲望。 也许是吧,先生作为人是渺小的存在,但他的作品留给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知这样权衡生命与艺术是否正当。有限的生命却创作出永久流传的艺术作品,同时这段生命也被定格留了下来。先生这一生,虽然对他而言痛苦不堪,但当呈现在后人眼前,却像他的艺术作品一样凄美哀婉。好像这段令先生煎熬的岁月也透露出美,是必不可少的,去成全更为伟大的艺术作品。 先生在这部小说集里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经典。喜欢《南京的基督》,《疑惑》,《地狱变》,《手绢》,《六宫小姐》,《一个傻子的一生》。 在《手绢》中,先生描写一位日本母亲对于儿子的死表现的极为镇定,假装成无所谓的样子,以此体现出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精神。只是结尾说到斯特林堡书中论及的类型化表演法,先生反思,同时暗含对武士道这种封建观念的讽刺。 在《疑惑》中,先生讲述了一个需要救赎的男人的故事。一场地震中,为了让身陷火海,无可拯救的妻子不被痛苦的活活烧死,男人亲手结束了妻子的生命。但在反观自己的动机时,男人陷入苦恼,他觉得潜意识里他是希望妻子去死的。因为长久以来,他的妻子“肉体上有缺陷”,他对妻子极为厌倦,因此觉得这是一种谋杀。作品揭示了隐藏于人们心底的罪恶,这种罪恶如何外化,影响人们的生活。 最喜欢的当属《六宫小姐》。不同于其他作品,主题表现得极为平淡,这正是一种无意为之的创新手法,我很喜欢。当叩问自己文章要表达什么时,一时难以回答。 故事讲述了一个富家小姐家道中落,相约五年后就来娶她的公子食言,于是小姐枯朽病死。病死之前,法师为她念经。只有法师的一席话模糊地阐述了作者的观点。他称那位小姐“那是个既不知极乐净土也不知地狱,不中用的女人的魂魄”,又说“往生净土,不能依赖他人,唯有自己不懈地念诵阿弥陀佛。”当想要表达的中心主旨与佛语扯在一起,佛性的禅意更加深了主旨的深度,同时又让其扑朔迷离。 这本书仅仅是我与先生的一次简单邂逅,未来路长,我会期待与先生更多碰面更多交流。 其实先生的这一生很长,长到,也许地老天荒,有许多知己,有许多议论,和永远不会消失的精神力量。

  • 家的模样
    🍼嘎嘎x
    推荐

    “天上人间 如果真值得歌颂” 看芥川的作品真心容易致郁,可是我好像又贪图这种把自己放进低沉情绪里那种自我折磨的快感?目前为止,最爱的短篇小说集,没有之一。

  • 家的模样
    Owei
    推荐

    就此告别吧 水上的列车就快到站 开往未来的路上 没有人会再回返 说声再见吧 就算留恋也不要回头看 在那大海的彼端 一定有空濛的彼岸 做最温柔的梦 盛满世间行色匆匆 在渺茫的时空 在千百万人之中 听一听心声 一路不断失去 一生将不断见证 看过再多风景眼眸如初清澄 爱依旧让你动容 亲爱的旅人 没有一条路无风无浪 会有孤独 会有悲伤 也会有无尽的希望 亲爱的旅人 这一程会短暂却又漫长 而一切终将 汇聚成最充盈的景象 就此告别吧 身后的灯火逐渐暗淡 每个恋家的孩子 都要扬起远行的帆 说声再见吧 美好的梦境不会消散 你的爱枕在臂弯 心脏将毕生柔软 既然相遇是种来自于时光的馈赠 那么离别时 也一定要微笑着 回忆放心中 生命无限渺小 却同样无限恢弘 你为寻找或是告别耗尽一生 也足够让人心动 亲爱的旅人 你仍是记忆中的模样 穿过人群 走过人间 再去往更远的远方 你灵魂深处 总要有这样一个地方 永远在海面漂荡 在半空中飞扬 永远轻盈永远滚烫 不愿下沉不肯下降

  • 家的模样
    .
    推荐

    “哦,我太郁闷了,所以倒过头来看看世界。不过,仍然是同一个样子嘛。”

  • 家的模样
    游鱼
    推荐

    芥川龙之介:“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 看到豆瓣上有一篇关于芥川的人生经历简介,简短 作者:十三姨啊哈 “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 此句出自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之口。 这位阴郁而克己的作家,完美的诠释了自己对人生的注解,三十五岁时结束了自己璀璨而饱受磨难的一生。 如烟花般划过天际的芥川龙之介,是如何度过这极其短暂的人生? 1.寄人篱下的童年 1892年3月1日,芥川龙之介出生于日本东京。 因生在辰年辰月辰日辰时,故取名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上面有两个姐姐,其中大姐不幸在六岁时去世。 芥川龙之介的到来,本是件全家欢喜的好事。但喜悦的气氛在他出生仅仅七个月后就戛然而止。 因为他的母亲富久疯了。(母亲的发疯似乎也注定了芥川一生沉重忧郁的底色。) 母亲疯后,芥川龙之介的舅舅芥川道章将其接回芥川家抚养。芥川家是没落的旧世家,有些家底,但也需节俭度日,家风颇为高雅,芥川自幼便受到艺术熏陶。 芥川龙之介是个生性聪颖,但身体孱弱,性格敏感忧郁的孩子。 寄人篱下的芥川总是乖巧懂事,常常惹得大人怜爱不已。 在物质上,芥川是幸运的,丰衣足食,不曾受过困顿之苦。 在情感上,芥川虽与父母无缘,却深受母亲一族照顾,尤其是母亲的姐姐,姨母富纪,姨母终身未嫁,悉心的照顾着妹妹的遗子芥川龙之介。 但始终是寄人篱下,凡事都需隐忍。这也导致了芥川龙之介日后压抑的个性,这成了他终生的枷锁。 离世前给好友的一封信中,芥川如此写道:“我是个养子,在养父家里,从未说过任性的话,做过任性的事,如今,自杀在即,也许是我此生唯一一次任性吧。我也与所有青年一样,有过种种梦想。可如今看来,我毕竟是疯子所生的儿子。” 在芥川家族的照顾下,芥川龙之介懵懵懂懂的长到了十岁。 十岁那年,母亲去世。疯了十年的母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平静。 而对于芥川龙之介而言,他的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 这个十余岁就能写下了“但将落叶焚,夜见守护神”的孩子,他的人生注定不那么平凡。 2.读书恋爱的少年 芥川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因此学生生涯一直都是令人艳羡的佼佼者。 1910年9月,十八岁的芥川更是因优异的成绩免试进入第一高等学校文科。 在这里芥川认识了今后的人生挚友。同样喜爱写作的久米正雄、菊池宽、松冈让等人。 (1935年菊池宽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芥川奖”,如今已经成为日本文学的最高奖项。) 跟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一起的芥川,无疑是快乐的,青春在文学里浸润着。 这一时期也是芥川大量阅读的时期,他读遍了莫泊桑,波德莱尔,易卜生,托尔斯泰,萧伯纳,斯特林堡等人的著作。 1913年9月,二十一岁的芥川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 进入大学的芥川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且尝试发表了几篇作品发布在校内刊物上,但并无什么反响。 此时的芥川并不十分在意,因为大学里显然有比发表文章更重要的事情,那便是——恋爱。 1914年的夏天,一个叫吉田弥生的姑娘,敲开了龙之介的心门。芥川对这段恋情非常认真。 但好景不长,在得知龙之介的恋情后,芥川家族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对,尤其是自己最最敬爱的姨母。 芥川龙之介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我打算求婚,向家里说了这件事,遭到了强烈反对,翌日清晨,我脸色难看,说我放弃了。” 少年恋情最终以龙之介的妥协告终,他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成全了姨母在内的芥川家族的自私。这无疑成了他心中难以释怀的一个痛。 生不由己的人生,更加深了芥川龙之介日后的的忧郁敏感。 情场失意之后的芥川创作出了《罗生门》和《鼻子》两则短篇小说。(均为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 《罗生门》发表于东大的内部刊物。但跟前几篇作品一样,无什么大的水花。 芥川曾经回忆道:“当时写的小说是《罗生门》与《鼻子》两篇。从半年前开始,拘泥于恋爱问题的影响,独自一人时便情绪消沉,因此想写尽可能与现状隔离、尽可能愉快的小说。因此首先从《今昔物语集》取材,写了这两个短篇。”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一次见客会上,芥川在1915年底在朋友的引见下有幸参加了夏目漱石的见客会。 原本就光芒难掩的芥川被夏目漱石一眼相中,立刻大力提携起这位优秀的晚辈。 右二为夏目漱石 龙之介在《新思潮》上发表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鼻子》,《鼻子》得到了夏目漱石的如下评价:“作品非常有趣、沉稳,没有戏谑、却自然地流露出幽默之处,具有优雅的趣味。而且材料新颖,文章结构十分匀整,令人佩服。这样的东西,今后再做二三十篇,必会成为文坛无与伦比的作家。” 得到文学泰斗夏目漱石的鼓励后,龙之介开始佳作频出,《山药粥》《手绢》《烟草与魔鬼》等相继问世发表,芥川龙之介在日本文坛中迅速崛起,成了耀眼夺目的一颗新星。 3.意气风发的青年 1916年,年仅二十四的芥川龙之介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他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东大毕业,这一年他迅速在文坛崭露锋芒,这一年他成为一名英文老师。 1917年,作为文坛新星,芥川龙之介出版了自己第一部短片小说集《罗生门》,同年11月出版了第二部作品集《烟草与魔鬼》,如此神速的发展,令所有同窗艳羡嫉妒。这真是少年得志。 此后不久,二十六岁芥川也即将结婚。对象是十八岁的冢本文子。文子是芥川朋友的外甥女。婚后的芥川龙之介与冢本文子,夫妻二人感情融洽。十年婚姻中育有三子。 芥川也成为大阪每日新闻社的签约作家,稿费加上薪水,芥川的新婚生活无限滋润。 白天任教,晚上创作,芥川在这一时期,依旧是佳作频出。经典的《地狱变》出自此时。 4.急转直下的中年 随着芥川在文坛上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于是1919年3月,芥川辞去了学校的教职,结束了三年教师生涯,回到东京成为专业作家。 (此时生父因患流感去世) 开始专心创作的芥川尝试突破自己,但却佳作不多。 1921年3月到7月,芥川曾游历中国,约见过胡适等人,日后更是出版了《中国游记》。但本就身体羸弱的芥川自从此次旅途归来后身体状况频频出现问题。 此后六年,芥川常常因神经衰弱,胃痉挛,肠炎,心悸失眠等身体上的不适而饱受折磨。身体上的痛苦也严重的影响着芥川日后的创作。 文坛上开始出现了他江郎才尽的言论,芥川的身心都饱受折磨,于他而言,这是多么大的痛苦啊。 病情的不断恶化之时,亲朋的悲剧纠纷更是一记重锤,令芥川心力交瘁。 1927年,是芥川龙之介的最后一年。这一年他遭遇了两件事,一件是姐夫的自杀。一件是好友发疯,无疑都加速了芥川的离开。 1月,二姐家中房子失火,但此前不久,姐夫曾投下巨额保险,因此被怀疑是故意纵火。导致姐夫卧轨自杀。芥川需要照顾姐姐及其子女,更是要处理欠款及善后工作。本就虚弱的身体何堪此击。 此时的芥川是无助且疲惫的,芥川无法对姐姐置之不顾,但亲人间瞬间压来的责任那么沉重的倾斜在一个本就自身难保的人身上。 芥川像一个虚弱的旅人,背负着超越自身承载重量的包袱,他根本无力前行。 同年6月芥川的好友作家宇野浩二发疯,芥川看着这位昔日的好友,陷入深深的恐惧。 母亲发疯,好友发疯,他真的害怕,他害怕自己会遗传了母亲的疯病,他害怕自己像好友一样流露出疯子的模样。他害怕这一天的到来,就好像这一天必将到来。 这样的重压和恐惧使得芥川更加决然的踏上了毁灭之路。芥川似乎也早已经暗下决心,开始谋划着这场自杀。 “他的面前只有两条路,发疯或自杀。他独自走在黄昏的道路上,决心等待慢慢前来毁灭他的命运。”《一个傻子的一生》 疾病的痛苦,阴郁的心理,生活的重压,遗传发疯的恐惧,江郎才尽的折磨。这些都成了芥川自杀的助推剂。 1927年,7月24日,芥川龙之介于家中服用过量安眠药,在读了一小段《圣经》后,伴着寂静的雨声,沉沉睡去,不再醒来。 这个才华横溢的的年轻人,如昙花一现般惊艳过世人后,迅速凋零。 那些留给世人警醒深刻的文字,是他来过的痕迹。 他的《一个傻子的一生》中有这样一段话:电线依然放出锐利的火花。他综观人生,并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可是,只有这紫色的火花——只有这空中激烈的火花,哪怕要用生命去换,他也想握在手中。 他握在了手中。读书 文学 芥川龙之介:“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 十三姨啊哈 “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 此句出自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之口。 这位阴郁而克己的作家,完美的诠释了自己对人生的注解,三十五岁时结束了自己璀璨而饱受磨难的一生。 如烟花般划过天际的芥川龙之介,是如何度过这极其短暂的人生? 1.寄人篱下的童年 1892年3月1日,芥川龙之介出生于日本东京。 因生在辰年辰月辰日辰时,故取名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上面有两个姐姐,其中大姐不幸在六岁时去世。 芥川龙之介的到来,本是件全家欢喜的好事。但喜悦的气氛在他出生仅仅七个月后就戛然而止。 因为他的母亲富久疯了。(母亲的发疯似乎也注定了芥川一生沉重忧郁的底色。) 母亲疯后,芥川龙之介的舅舅芥川道章将其接回芥川家抚养。芥川家是没落的旧世家,有些家底,但也需节俭度日,家风颇为高雅,芥川自幼便受到艺术熏陶。 芥川龙之介是个生性聪颖,但身体孱弱,性格敏感忧郁的孩子。 寄人篱下的芥川总是乖巧懂事,常常惹得大人怜爱不已。 在物质上,芥川是幸运的,丰衣足食,不曾受过困顿之苦。 在情感上,芥川虽与父母无缘,却深受母亲一族照顾,尤其是母亲的姐姐,姨母富纪,姨母终身未嫁,悉心的照顾着妹妹的遗子芥川龙之介。 但始终是寄人篱下,凡事都需隐忍。这也导致了芥川龙之介日后压抑的个性,这成了他终生的枷锁。 离世前给好友的一封信中,芥川如此写道:“我是个养子,在养父家里,从未说过任性的话,做过任性的事,如今,自杀在即,也许是我此生唯一一次任性吧。我也与所有青年一样,有过种种梦想。可如今看来,我毕竟是疯子所生的儿子。” 在芥川家族的照顾下,芥川龙之介懵懵懂懂的长到了十岁。 十岁那年,母亲去世。疯了十年的母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平静。 而对于芥川龙之介而言,他的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 这个十余岁就能写下了“但将落叶焚,夜见守护神”的孩子,他的人生注定不那么平凡。 2.读书恋爱的少年 芥川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因此学生生涯一直都是令人艳羡的佼佼者。 1910年9月,十八岁的芥川更是因优异的成绩免试进入第一高等学校文科。 在这里芥川认识了今后的人生挚友。同样喜爱写作的久米正雄、菊池宽、松冈让等人。 (1935年菊池宽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芥川奖”,如今已经成为日本文学的最高奖项。) 跟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一起的芥川,无疑是快乐的,青春在文学里浸润着。 这一时期也是芥川大量阅读的时期,他读遍了莫泊桑,波德莱尔,易卜生,托尔斯泰,萧伯纳,斯特林堡等人的著作。 1913年9月,二十一岁的芥川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 进入大学的芥川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且尝试发表了几篇作品发布在校内刊物上,但并无什么反响。 此时的芥川并不十分在意,因为大学里显然有比发表文章更重要的事情,那便是——恋爱。 1914年的夏天,一个叫吉田弥生的姑娘,敲开了龙之介的心门。芥川对这段恋情非常认真。 但好景不长,在得知龙之介的恋情后,芥川家族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对,尤其是自己最最敬爱的姨母。 芥川龙之介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我打算求婚,向家里说了这件事,遭到了强烈反对,翌日清晨,我脸色难看,说我放弃了。” 少年恋情最终以龙之介的妥协告终,他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成全了姨母在内的芥川家族的自私。这无疑成了他心中难以释怀的一个痛。 生不由己的人生,更加深了芥川龙之介日后的的忧郁敏感。 情场失意之后的芥川创作出了《罗生门》和《鼻子》两则短篇小说。(均为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 《罗生门》发表于东大的内部刊物。但跟前几篇作品一样,无什么大的水花。 芥川曾经回忆道:“当时写的小说是《罗生门》与《鼻子》两篇。从半年前开始,拘泥于恋爱问题的影响,独自一人时便情绪消沉,因此想写尽可能与现状隔离、尽可能愉快的小说。因此首先从《今昔物语集》取材,写了这两个短篇。”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一次见客会上,芥川在1915年底在朋友的引见下有幸参加了夏目漱石的见客会。 原本就光芒难掩的芥川被夏目漱石一眼相中,立刻大力提携起这位优秀的晚辈。 右二为夏目漱石 龙之介在《新思潮》上发表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鼻子》,《鼻子》得到了夏目漱石的如下评价:“作品非常有趣、沉稳,没有戏谑、却自然地流露出幽默之处,具有优雅的趣味。而且材料新颖,文章结构十分匀整,令人佩服。这样的东西,今后再做二三十篇,必会成为文坛无与伦比的作家。” 得到文学泰斗夏目漱石的鼓励后,龙之介开始佳作频出,《山药粥》《手绢》《烟草与魔鬼》等相继问世发表,芥川龙之介在日本文坛中迅速崛起,成了耀眼夺目的一颗新星。 3.意气风发的青年 1916年,年仅二十四的芥川龙之介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他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东大毕业,这一年他迅速在文坛崭露锋芒,这一年他成为一名英文老师。 1917年,作为文坛新星,芥川龙之介出版了自己第一部短片小说集《罗生门》,同年11月出版了第二部作品集《烟草与魔鬼》,如此神速的发展,令所有同窗艳羡嫉妒。这真是少年得志。 此后不久,二十六岁芥川也即将结婚。对象是十八岁的冢本文子。文子是芥川朋友的外甥女。婚后的芥川龙之介与冢本文子,夫妻二人感情融洽。十年婚姻中育有三子。 芥川也成为大阪每日新闻社的签约作家,稿费加上薪水,芥川的新婚生活无限滋润。 白天任教,晚上创作,芥川在这一时期,依旧是佳作频出。经典的《地狱变》出自此时。 4.急转直下的中年 随着芥川在文坛上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于是1919年3月,芥川辞去了学校的教职,结束了三年教师生涯,回到东京成为专业作家。 (此时生父因患流感去世) 开始专心创作的芥川尝试突破自己,但却佳作不多。 1921年3月到7月,芥川曾游历中国,约见过胡适等人,日后更是出版了《中国游记》。但本就身体羸弱的芥川自从此次旅途归来后身体状况频频出现问题。 此后六年,芥川常常因神经衰弱,胃痉挛,肠炎,心悸失眠等身体上的不适而饱受折磨。身体上的痛苦也严重的影响着芥川日后的创作。 文坛上开始出现了他江郎才尽的言论,芥川的身心都饱受折磨,于他而言,这是多么大的痛苦啊。 病情的不断恶化之时,亲朋的悲剧纠纷更是一记重锤,令芥川心力交瘁。 1927年,是芥川龙之介的最后一年。这一年他遭遇了两件事,一件是姐夫的自杀。一件是好友发疯,无疑都加速了芥川的离开。 1月,二姐家中房子失火,但此前不久,姐夫曾投下巨额保险,因此被怀疑是故意纵火。导致姐夫卧轨自杀。芥川需要照顾姐姐及其子女,更是要处理欠款及善后工作。本就虚弱的身体何堪此击。 此时的芥川是无助且疲惫的,芥川无法对姐姐置之不顾,但亲人间瞬间压来的责任那么沉重的倾斜在一个本就自身难保的人身上。 芥川像一个虚弱的旅人,背负着超越自身承载重量的包袱,他根本无力前行。 同年6月芥川的好友作家宇野浩二发疯,芥川看着这位昔日的好友,陷入深深的恐惧。 母亲发疯,好友发疯,他真的害怕,他害怕自己会遗传了母亲的疯病,他害怕自己像好友一样流露出疯子的模样。他害怕这一天的到来,就好像这一天必将到来。 这样的重压和恐惧使得芥川更加决然的踏上了毁灭之路。芥川似乎也早已经暗下决心,开始谋划着这场自杀。 “他的面前只有两条路,发疯或自杀。他独自走在黄昏的道路上,决心等待慢慢前来毁灭他的命运。”《一个傻子的一生》 疾病的痛苦,阴郁的心理,生活的重压,遗传发疯的恐惧,江郎才尽的折磨。这些都成了芥川自杀的助推剂。 1927年,7月24日,芥川龙之介于家中服用过量安眠药,在读了一小段《圣经》后,伴着寂静的雨声,沉沉睡去,不再醒来。 这个才华横溢的的年轻人,如昙花一现般惊艳过世人后,迅速凋零。 那些留给世人警醒深刻的文字,是他来过的痕迹。 他的《一个傻子的一生》中有这样一段话:电线依然放出锐利的火花。他综观人生,并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可是,只有这紫色的火花——只有这空中激烈的火花,哪怕要用生命去换,他也想握在手中。 他握在了手中。

  • 家的模样
    🌕 Lyla
    推荐

    感谢本书的译者赵玉皎。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明显地体会到文风因为题材的不用而产生的变化,也能浅浅地感受到词句选取的精妙。 用心的人用心做事,让人感动。

  • 家的模样
    QpM
    推荐

    “文艺作品未必能打动所有人。他作品中的倾诉,只有与他相似经历、性情相近的人们才能理解。”   《罗生门》这部短篇小说集道尽了芥川龙之介一生对于纯文学的追求。赵玉皎的翻译以及必要的注解为顺畅阅读提供了保障。在翻开每一篇文章之前都有着阅读期待,同时阅读的过程更是给人诸多惊喜,这着实是比抽盲盒更棒的体验。 最喜欢的短篇是《蜜橘》,没有曲折的情节,但有细腻的心理描写,“我”对于那位素昧平生的“姑娘”态度的转变是因为看到了那幅暮色中明快景象,我也因此“得以暂且忘怀那难以言表的疲劳与倦怠,以及那不可理喻的、低劣而无趣的人生。”   “人性”是芥川龙之介小说中不可避免的话题,这源自于他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在《河童》中对于婚姻、爱情、家庭、新生儿、社会、哲学等的思考都隐含着作者自己的主张。   小说的语言常常透露出典雅与古奥的特点,龙之介对于中外古籍都有涉足,所以他对于景物、人物的形容都能信手拈来。在谋篇布局上,《竹林中》最为巧妙,也最具可读性。   我很少完整地读过日本作家的作品,尤其是20世纪左右的作家。龙之介的《罗生门》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看,年仅35岁就选择自杀的龙之介一生并不穷困也不完全悲惨,只是其敏锐的精神感受力使其对生命过分深触又过早放弃。

  • 家的模样
    晚籁晚安
    推荐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芥川龙之介的书,但也能从中大致了解到作者的思想。对于芥川的文笔和才华我表示崇敬,但是私认为太年轻的时候还是并不适合阅读他的作品,因为文风和思想实在是太容易让一位如同白纸的年轻人过早地感到沧桑了。 芥川的文学,关键词可以选取为“怀疑主义”和“艺术至上”,或者说正是因为艺术和美的至高无上性,所以才会对与艺术对立起来的现实生活充满了怀疑。他追求转瞬即逝的极致美,为此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包括违反现代社会所公认的公序良俗,事实上他对于这些伦理道德,在它们与艺术产生冲突的时候,他甚至是持着一种轻蔑的态度。 但另一方面他又深受原生家庭和现代社会那些规范的制约,他是个怯懦的不敢反抗的秩序遵守者,于是肉体世界与精神世界产生的对立时刻煎熬着他的身心,或许他的自杀也是早早注定的结局。 读完这本书决定去读一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稍微纾解一下受影响而萦绕心间的物艾之情。

  • 家的模样
    海梨
    推荐

    译者文学功底很深厚,作品读起来很古典很优美。好奇诗句是怎么翻译的,韵律美,字词句精炼。 日本作家一向给我细腻敏感,悲观厌世的印象,龙之介尤是,对人性阴暗面的挖掘太细腻了,并且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出来。在很多地方映照出了自己和身边的人,然而我并不感到自厌,反而觉得要宽容看待,因为这是人性的共同点,是通病嘛,我也并不算恶劣啊(身上的某些根本没有对错之分的特性总是被家长痛批,然而他们对自己的缺点倒是蛮宽容的,导致我经常陷入自我怀疑),大家都是普通人。最后感叹一下,这竟然已经是百年前的作品了,确实经典。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