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独立,后爱人

先独立,后爱人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先独立,后爱人
    夢俏
    推荐

    柏拉图借用虚构的苏格拉底与多人辩论的形式构建了一个充满正义和智慧的理想国,在这里,大家各司其职,男女平等,重视教育,追求正义,对于正义与非正义的讨论贯穿本书,展现出作者敏锐的哲思。以对话的形式层层推导,也会觉得柏拉图多处的讨论里,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思维的定势在哲学家的思辩中都不可勉,何况是我们庸庸之辈,且多看多思吧。

  • 先独立,后爱人
    中和
    推荐

    这本书是苏格拉底的首席大弟子柏拉图的名著,其中夹杂着苏毕生绝大多数思想,公元前四五世纪,西方学派众多,而苏格拉底即对普罗泰格拉学派的继承与发展,但不是一味的萧规曹随,而是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粗略速读此书本人的几点一得之见: 1.有智慧的人是世界的尺度,国家应归有智慧美德的人管理 2.人的本身大于神的本身,神明不能作为束缚人理性进步的阻碍理由,人是智慧的,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与进步模式 3.一个社会亦或国家地区倘若非正义之人多于正义之士,可想此社会难以生存,或者说将会灭亡,而一个富庶的国家需要一批贤良的正义的人予以帮助引领道德,管理国务,规建国态。 4.国家是由无数个元素组成的,要见之多不能如一比例列举(即便柏拉图这样的伟人也是精华排列),但苏格拉底还是重视国家的大态势,比如兴体育,勤教育,操音乐,这几项在公元前四五世纪的大格局下比较突出,是公民所喜闻乐见的项目,对个人今后的人性塑造以及形体健美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5.苏对保卫国家情有独钟,他虽然崇尚和平与和谐但是最基本的抵御外侵还是很必要的,国家强大的首要前提即兴兵强武,不然百姓岂不是处在水深火热状态之中? 6.各司其职,殊业专攻,做自己所拥有技能之事,尽量做到完美无缺(接近完美),这样大众既能享有各家特色又能提高自身水平 7.行成良好社会风尚,老有所终,幼有所养,风气合畅,门无所掩,人民之间互帮互助,做到我们所说的趋向大同社会的一种 8.注重哲学的修养,通篇可以看出苏等人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哲学家的敬畏之情,做类比时也总把哲学放在前列 9.推崇民主制度,如今西方不少国家均采用其方法构建政体,排斥暴君体系 10.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差距于正误之分,其实这点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不能被其束缚,不可千篇一律的做文章 11.各种不靠谱的史诗神话,若把其体系用在当代社会,不论是个人修养,国家建设还是社会发展,可谓荒谬至极 12.正义与不正义的较量,各种浮夸,大量词藻,把顶尖的诡辩家色拉叙马库斯,阿德曼托斯以及天才格劳孔辩的服服帖帖,可见天方夜谭 13.苏是贵族,而他极力把阶级进行划分,而隐晦的突出普通公民的优异 14.本书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该理论的构建难免主管性的因素,但其中思想对以后社会却有积极影响,尤其是政治家,可以通过其分析自己的患得患失 15.本书可能需要论述的观点篇幅巨大,但柏拉图没有继续造下去,可能苏被迫害至极,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罪名重以至死 16.苏格拉底之死成为经典,以伟人冠之

  • 先独立,后爱人
    木剑侠客
    推荐

    理想国只看了两章,感觉没有什么趣味。有些难啃,准备跟另一本书《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混着读。 理想国开头讲的财富如果能够给人带去平静,那么财富也功不可没。内心平静与否,“不在于人的年老,而在于人的性格”。 苏格拉底老先生不仅是个演说家,更是一个辩论家,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问者,有些道理看似简单,如果让我穿越到古希腊公元前四世纪,我也未必能问出这么多简单而又内涵丰富的问题。所以感觉,牛人不论生活在哪个朝代,都会成为牛人。 苏格拉底把个人正义比扩大到成城堡的正义。也算个不错的方法,以大见小。这本书应该是从谈正义到如何建立一个理想国的讨论。什么是正义?正义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处事尺度,就像对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正义也一样,绝对的正义是不存在的,正义是无形的东西。最近正在看美剧《权利的欲望》,一个人一个家族做了“正义”的事不一定能长久,但是,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作恶多端,那么他必定会以自己恶的方式甚至更恶的方式而消亡,像瑟曦,一个见识浅薄卑鄙无耻淫荡放浪引火自焚的女人,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自己挖的深坑。这也是正义吧! 苏格拉底说最小的城邦四五个人就够了,农民、瓦匠、鞋匠、纺织工再加一个照料者。如果说这算一个国家的话,我觉得这可算是真正的理想国了。但是这只能称为一个组织吧。看看犹太人如何建立以色列就知道建立一个国家有多困难了。 苏格拉底强调要专注于一件事情。鞋匠把大家的鞋做好修好就可以了,瓦匠把房子盖好就可以了,纺织工把衣服做好就行了,农民把地种好就行了,士兵把城守卫好就行了。这会不会有点单调。每个人尽忠职守是分内的事,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发展其他兴趣爱好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一个人都可以作为一支队伍来用了。所以,这应该是时代的局限性。苏格拉底不会醒过来跟我辩论吧,我又没有他的口才好。 国家要不要控制言论控制文章的编辑?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所看的书,而不能因为儿童不能看成人的书籍,就把所有书籍都编写成只适合儿童看的书籍。个人认为,每个公民都应该有知道真相的自由,而不是一味地去禁止,阻碍人们知道真相。国家的作用是疏通而不是禁止和遮掩。玩弄愚民手段的国家早晚会被人民所玩弄。

  • 先独立,后爱人
    👼MN☁
    推荐

    这本书看完了,如果你问我,它讲了什么?我会不知所措,因为花了十几个小时看完,我好像并不知道它讲了什么。 但是如果你说,那这本书也不好看嘛,我绝对会否认。它就像一根强有力的钢线,把我像木偶一样牵动着往下看。晦涩难懂的东西,他也会讲述的简单明快。感觉像没看懂,实际上又仿佛得到了些什么,这种感觉很奇妙。希望等看完荷马史诗之后再来重温一下。好书!

  • 先独立,后爱人
    Vivian
    推荐

    此书只适合一个人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不受打扰的用完整的时间阅读,穿越时空,全身心沉浸在对话情境里。 柏拉图对于理想国的构建和对“正义”的论证逻辑贯穿全书,如果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一不小心就被哲学家们的思想甩到十万八千里之外了。 完全以对话内容著书我是第一次遇到,现代也几乎没有作者采用这种形式,所以看着很不习惯。而且有时还觉得苏格拉底(柏拉图)很鸡婆,他热衷于卖关子,明明人家求知若渴,非要把哲学家谦虚卑微的姿态完全展现出来,才不慌不忙地把别人往自己的思路上引,而对方也都是赞同肯定的回答,读者很容易在阅读中丢失自己的逻辑,被苏格拉底绕进去不知如何反驳。 由于文化差异和柏拉图的写作目的(启发读者反省思考),文字和段落总是用否定或双重否定的形式呈现,读得我脑壳痛,能读完也是奇迹了。但是,作为一本举世闻名的经典著作,以上种种丝毫不能掩盖作者柏拉图的过人智慧。书中苏格拉底的耐心、严谨及循循善诱向我们重现了古希腊先哲们的思考模式,逻辑论证过程,道德品质和教育方法,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学科知识于一身,可读性强 。而书中那些与当代相悖甚至有些不科学的观点,我们在阅读中进行主动取舍便是,没必要咬文嚼字,句句抨击。 经典所谓经典,必有其缺失的地方,就像大骨汤里的熬煮的骨头,里面稀少珍贵的骨髓才是最美味,最营养的。所以,阅读经典的较量是每个人从中读到的可学习可借鉴的知识分量的较量。 第一遍阅读对我来说只是个理解柏拉图思想和认识理想国整体框架的过程,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是远远不够。

  • 先独立,后爱人
    武磊
    推荐

    磕磕绊绊,用时最久,跨越时间最长读完的一本书。苏格拉底的诡辩和哲学太难进入,很多内容需要再长时间的思考才行,理想国是苏格拉底哲学上构建的,最后灵魂的讨论加入了希腊众神

  • 先独立,后爱人
    刘天赐
    推荐

    沿途都在下着雨,可是我归乡情切,心情大好。我一岁一岁的长大,发现离自己的那个小家越来越远,回次家也越来越久,却距离您越来越近,我会沿途欣赏你的笑靥如花。生日快乐,我的第二母亲!你还不是我理想的国,我依旧爱你不离不弃。经过了长江大桥,感受你波澜壮阔雄浑的美,经过那土地,那是你朴素自然的美,经过那水田,是你水汪汪迷人的眼睛……

  • 先独立,后爱人
    ZYH
    推荐

    花了二十七小时终于啃完了此书。以前几次看了一小部分就看不去,这次再次冲击此书总算过关。不敢说完全看懂,但读完这部2000多年前的经典之作,让我从心底由衷的崇拜古希腊的智慧,可以说大部分内容在当今仍然不过时。难怪当今许多著名大学把此书列为必读经典书单之中。理想国一书中的许多理念是西方文明(包括哲学、政治、军事、伦理、教育、艺术和宗教等)的渊源,许多理念是原创的。在写作特色上是以对话方式,增加了趣味性和思辨性,里面有很多幽默搞笑的对话。很多看过的人都认为坚持看下去,看了四分之一左右以后,可读性会突然大增。总之读完此书,收获不少,感谢柏拉图,崇拜苏挌拉底!

  • 先独立,后爱人
    Heidi
    推荐

    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个人修养,都有其相似之处。不论是对理想国的构建、治理,正义、教育相关的问题,还是个人素质的提高、善和正义、知识教育等问题,都力求达到最好状态。

  • 先独立,后爱人
    推荐

    我希望我未来遇到的他不会只有他的身外物吸引我,作为俗子说不在乎是很难说服别人,尽管我不在乎能否说服得了,就想保护好这颗不是那么坚硬的心。最好的状态就是你有我欣赏的地方,让我不断向你前行,而同时,我也有你觉得魅力之处,这样俩人共同进步,至少成长路上有个为了共同目标一起努力的伙伴,不会显得特别的孤单。 爱,总会让人变得卑微,尽管在关系外你让人觉得可远观不可亵玩,自有怡然自得的除却傲慢的高高在上,而事实上是可笑的,每一段亲密关系,不可避免的会超出你想象,甚至觉得原来的一切是幻想,我们知道人无完人,也不放弃追寻心中的完美之人,可,也许,不知是现实残酷还是你期望太高,你就在这样的矛盾中磕磕绊绊,期待着以后的以后,直到发现岁月不饶…后来,你开始明白,学着珍惜此刻的现在,可似乎内心那个不屈现实的你不甘。转念想,纵使世道不堪,何必自我为难?到底,潜意识中你把宽容等同于投降,把自己困得够呛…… 想法一直在跃动,掩灯闭目养神,既往不恋,随缘~ 曾经信奉柏拉图式的爱情,直至涉略渡边文学,后者于原先的想法无疑是威胁,甚至是毁灭,不过摧毁之后紧接的是重生,明白释怀只是时间~思维这东西很奇妙,一念地狱一念天堂,唯有始终葆有批判,才不至于深陷泥潭。呵呵,有种墙头草两边倒的即视感。 我思考只不过是想更加从容的生活,不解的人老说我想太多,故寻求文字的寄托。很多事物没意义,自个儿活得自在舒畅亦可,虽看不见具体的未来,至少心中有爱有期待。 只是随便把想法安插到理想国这来,有感而发,内容可能跟他无关。。。我知道世界很大,容得下我小小的小小的想法…… 2017.01.06 夜书

  • 先独立,后爱人
    推荐

    读这本书相当于一趟旅程,沿途的小站多极了,美妙极了,足令你叹为观止。苏格拉底们先是从正义和不正义出发,他们讨论的问题是那么熟悉,原来千年前的人性和今天的人性相比,既不会更高尚,也不会更卑劣。他们说为什么正义的人们总是干不过不正义的人,你看,他们面临的问题和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一样。 苏格拉底如何回答呢?我们需要沿着旅程走到距离终点约十分之一的地方会知道他给出怎样的答案。这个十分之九的路程,苏格拉底用思想和语言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样板国家,这也是本书题名的来历。他说唯有在这样的理想国度里,正义和不正义各得其所,每个人各得其所,如果用现代化的经济学语言说,这样理想的国度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最高水平均衡。 那么,理想的国家应该如何呢?苏格拉底说应该由少数的哲学家为王,要用美好的音乐、体育教育儿童,令他们中的一部分成长为身强体健智勇双全的将士保卫国家,剩下的就是努力勤奋工作的良民。关于这一主旨他用大量的篇幅阐述如何通过达到美和善来达到理想国度的目标,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洞穴理论。 揣测苏格拉底的认知世界,他应该是一个极度清醒的人,极度清醒是说古往今来这世上能够达到同等智性水平的不会很多,那样的清醒在智性谱系中处于极高的一端,以至于彼端的多数人无法正确的明白他的思想所指。或许他明白了生命的来路和去路,以及生命在这个星球上的样态,所以他能够用洞穴理论这样的譬喻说明这个世界的运行原理。 洞穴理论说的是此间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状况,在此基础上,他又讲述了彼间世界于此间世界的因果联系,好像藏着一个大秘密。从某个方面来看,这个秘密与宗教教义中的前世今生说很是相似,作为哲学家,他是如何得出这种与宗教信仰类似的结论的呢。 看到有人说读这本哲学书还是第一次读到流泪的。我没流泪,只是一边被苏格拉底的思想充盈得坐立不安,一边又深深感受到平静的力量一点一点像打点滴似的流进身体。这是一次奇异的阅读体验,像晨间的阳光沐浴,像晚间的夕阳西落,像置身天地间忽然的顿悟和感动,美好却又难以言辞形容。这样美好的体验,独乐不如众乐,应该有更多的读友来体会。

  • 先独立,后爱人
    紫陌不语
    推荐

    很艰难的读完第一遍,仍不能很清晰的认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思辨的智慧,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安静地深入地多遍阅读,细细品味。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此书成书于他不惑之年,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是苏格拉底与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等人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与其中。苏格拉底生命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透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 书中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但能够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我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 通篇以“理想”为定义,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柏拉图认为,世界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即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理想的国家模式要建立一个正义的城邦,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他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通篇细读,虽然无法深刻理解先哲们缜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但让自己有一种想去探索的欲望和信念,让你不断地去思索灵魂的组成:理想、欲望、激情。 《理想国》里蕴藏着太多闪光的思想与智慧,“永远走向上的路”是我读此书最大的收获,怀着一颗敬畏和谦卑的心,影响深远,所感至深。 苏格拉底:如果说我缺少什么的话,不是缺少愿望,而是缺少能力——只有这一点可能妨碍我。但是你会亲眼看到我的热忱。

  • 先独立,后爱人
    愚生
    推荐

    理想国 看这本书,真的需要内心特别平静,强迫自己看完了,但觉得似乎并没有什么收获,因为很多地方没有看懂,也因为看的时候思想总是抛锚很难完全静下来,所以拖拖拉拉看了两个星期。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借助了老师苏格拉底之口将正义、道德、善良、教育、人性、哲学、政治等一系列问题,以和人辩论的形式娓娓道来,看似春风化雨般润人心田,实则晦涩难懂需要细细品咂耐心琢磨。 关于正义苏格拉底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将人认为的正义,扩大到城邦的正义,他希望看官能有所领悟。那么什么是城邦的正义呢?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正义就是每个人各司其职,过自己应该过的生活,安于自己的位置。统治者安于统治,辅助着安于辅助,守护者安于守护,老百姓安于被统治。服从制度,遵从秩序,如此便是一个正义的城邦。苏格拉底还认为城邦的成立源于人性,因为人是需要合作和互相帮助才能生存的,人不同于动物,人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东西都是要经历成千上万人,通过成千上万道工序才能完成。如果没有合作,没有互相帮助人是很难独立生存于世的。 苏格拉底认为理想的城邦是完全的公有制,他说:“在一个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国家里,妇女和儿童必须公有,全部的教育也公有。各种事情不分男女一样干,不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平时。那些被证明文武双全的最优秀的人物就是他们的王”。同时他说守护者的教育,需要音乐和体育同等重要,只有音乐没有体育人会变得软弱,只有体育没有音乐人又会变得太过坚勇。他主张在教育方面删除不利成长的诗歌和文字,让孩子不要或者不要过早的接触不利于成长的故事,比如暴力、懦弱、情欲、欺骗及英雄的哀伤等等。 统治者应该都是哲学家,应该洞悉人的特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做的事情…… 关于苏格拉底的很多观点,我还是思考不透,理解起来也很费力,所以只摘取了一些自己理解和看的懂的观点。一直以来我所持的学习观点是传统的儒家观点:博闻-慎思-明辨-力行。但是苏格拉底的这些观点我认为也不仅仅是幻想的“乌托邦”。虽然很多观点没有办法明辨力行,但思考后还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于正义他认为的“各司其职,不问世事”的观点,想想还是比较认同,如果人都心甘情愿的安于做好自己的事情,不问是非。这个社会是要安定很多。而且不止社会,我们的圈子,工作的单位,甚至家庭都是这样的,当然这是理想的状态,很多时候没有办法从善如流但也要做到独善其身。 关于教育,苏格拉底赞成“删除诗歌”,体育和音乐同等重要。试想现在社会的孩子们,尤其是电子产品泛滥和信息大爆炸时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孩子在接受信息和学习东西的同时,也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因为电视广告太多,又总是几秒到几分钟,所以长期观看会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过于早熟,同时又吸收了很多负面的信息,比如自私、傲慢、受不了挫折等等。虽然政府的广电总局需要审核监督,但是作为家长,我们更要在孩子接触信息和知识的同时学会去伪存真,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到孩子性格独立能够学会分辨真假的时候,再让他们去接触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关于统治者的修养和政治以及所谓的“公有制”,我实在不愿去做过多评价。但治大国如烹小鲜,反之依照苏格拉底的“以大见小”的方法推理,我们也可以借鉴。我们不是城邦的统治者,也不是国家的统治者。但也许我们是家庭的统治者,单位的统治者。在自己的圈子里或者作为自己思想的统治者,我们更要提高自己,文武双休。培养自己的一双慧眼,学会洞悉他人所长,用人所长,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建立自己圈子的“公有制”。 虽然话唠这么多,但思想文笔有限,书评也写的俗套,无非是看书的经过,书中的观点,自己的看法。权做无聊的呻吟,自娱而已,不求共勉,只为搏看客一笑。愿观者能有一知己足矣!

  • 先独立,后爱人
    一只光芒万丈的鼠
    推荐

    这是我读得最认真、费时最久却仍然没完全读懂的书,阅读的乐趣正在于此,无论读懂多少记得多少,读完之后都有触动,要么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要么欣喜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又有了进步。书中印象深刻的是:“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我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这和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谋而合,某些方面这两位哲学泰斗的思想高度一致。不过,代表西方哲学的柏拉图更着重思维方式,逻辑性强,引导弟子思考,尽管答案有一定局限性,而代表东方哲学的孔子更着重于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弟子。

  • 先独立,后爱人
    Angie
    推荐

    作为哲学,自然会有其特有的艰涩。这本理想国作为影响力超群的著作,更是如此。边读边思考,也搁浅了些许时光,今日终于一气完结。 看得出来,柏拉图是通过苏格拉底等人的辩论,在以对话体为方式的表达中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统一的国家政体,即最早的乌托邦,一个理想的公正的国家。追求正义与善是柏拉图理国的主题,从大到小,从国家到个人,是应永恒不变的真理追求。其思想和设计虽极其理想完美,如以哲学家治国,以爱智为心灵主导,以正义为幸福之源,以善为至上之要义……但作为理想国,这终究是现实不可能达到的境界。但正如文中所说,不能实现的,不代表不会实现,更不代表不存在。又或者,柏拉图明知不可实现而依然完美主张,最大的意义就是以这样的完美为样本,让源源不断建立起来的后来者有参考有方向更有对比和平衡。不完美是实然之态,但依然心怀渴望,渴望完美,于是努力去无限靠近地追求着,这可能就是最好的目的了吧。 文中很多哲学思考和理论主张,若不是辅以可感知的现实形象做解读,将更难以轻易理解真知,以此更感知思辨的抽象性和柏拉图的强大逻辑性。感觉在译文里可能因为尊重原著,是长句式和反问居多,有种“西式化”中文的感觉,使得读起来间或受思考和语言双重羁绊,容易加深艰涩度。好在,应了那一句“难以下咽,却醍醐灌顶”。也觉得这样的羁绊跨越后带来的是一种境界的提升。 最后,于结尾处,道一句必再回首。 2016.07.13 沁心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