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2088
    推荐

    无心 大道无相,唯觉者知。 奈何弟子后辈不解,只好拈花以喻之。 顿悟者一笑,执着者纪要。 然而后人求道者,多埋头于经文。 殊不知如此修行若刻舟求剑, 大道早已留在时间河流之中~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崔扬
    推荐

    谦诚细密之作,由衷赞叹👍🏻 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楂。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秋到任它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三界横眠闲无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子心
    推荐

    非常好的一本书,解说详尽具体,也生动易懂。相比于国人的玄之又玄,我其实更喜欢老外的“一板一眼,死脑筋,较真”。 《心经》的妙不可言,自不用多说。篇幅虽短小,但完美阐释了至高无上的“般若波罗蜜多”。也因为其篇幅短小,易于熟记,而深受大家的喜爱。 附不常见的大文版: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 时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离诸苦厄。即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问已。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弗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应观五蕴性空。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如是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说已,即时世尊从广大甚深三摩地起,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行时一切如来皆悉随喜。”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弗大喜充遍,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亦大欢喜。时彼众会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小窗幽记
    推荐

    这本以英语写成的小书包含了梵语、汉语(主要是古代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交叉翻译,现在又从英语译成现代汉语。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李彦爽
    推荐

    作者研究深入,知识广泛,将《心经》的梵文和英文进行对比,翻译也很给力! 刚读《心经》,未解其意,可以将此书作为字典来对照理解。 难能可贵的是此书作者将《心经》里所讲的大乘佛法与一切有部(小乘佛法),中国的道家,西方哲学如笛卡尔的二元论和赫拉克利特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可见其用心与博学。 越看佛经,越觉得佛祖释迦牟尼是早起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践行者,比如世事无常,非人力可改,顺应规律,勿妄念,勿贪恋,色与空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当然最后,也讲了人的意志的重要性,要常念咒语,与宇宙同频共振,放下执着,最终达到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彼岸)的境界。 学海无涯,践行真理!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菩提萨婆诃!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胡智勇
    推荐

    无意中发现的好书。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的解读佛经的书,比南怀瑾的解读好,更不要说很多所谓大师,得益于作者深厚的佛学和汉学功底,对心经解释的很透彻。作者比尔波特是一位崇尚中国文化的汉学家,我对他的其他书产生了极大兴趣。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zy
    推荐

    读完心经,我认为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向内心探索,思考,追问。外在的因素太多,变化无常,并且都不是问题的主要因素。凡夫的思考方式就是向外部找原因,不会内省,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向外寻求这是人类本能,就像是饿了要进食渴了要喝水,想要超越本能达到自省,除了修行别无他法。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bluekite
    推荐

    从二十岁第一次有缘得闻心经和金刚经,至今已过二十年。现时对它们的感悟,已和当初远远不同。包括我认为是它们理论基础的龙树的中论,其实在我理解,不是宗教也非哲学,它们都是在揭示一个最为巨大而隐秘的真相的经典。按中国人的套路思维,我就算悟了点什么能换钱吗?能换成功吗?能换房子吗?。。。对不起,不能,真理没有交易价值。但它能解决一个终极问题:为何此生生而为人类?以及真正坚固的幸福来自何处?世间法是不可能有坚不可摧的幸福可言的,一切向外求的快乐幸福都是水中月镜中花,不稳定而脆弱的。就算我们如履薄冰般小心谨慎的去维护所有既得和可得之人事物,一切也终究敌不过周期变化和定数,更敌不过生老病死。所以,真正坚固的喜乐只能向内求回归自心的本性之中,并在毫无执着中让那颗妄心死掉。真正坚固不破的快乐幸福不是靠求来的,不是在和别人攀比中得来的虚荣,不是做一场名利双收但一定还是会醒的好梦,而是回归自性本空。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渐暖
    推荐

    不敢点评系列之碎碎念        《心经》集大乘佛学思想之精华者,虽说经典是要读,个人能力实在有限,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认识了,这本解读也是第三次看了,前两次都是看了几十页放弃了。个人愚见,心经不适合初学佛学之人读(背背倒是挺好的,尤其最后的几句梵语咒语,个人觉得很震撼),至于内涵意思理解真的不太不适合我这种慧根浅又缺少积淀的人[可怜][可怜]。这本解读总体脉络明晰,但内容繁多,很多佛学常识越思考越解说越混乱,就很难静下心读下去了。所以,提前读些不太难懂的入门级读物有点佛学常识后再来看也许会容易得多。       书是好书,看得出比尔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的,做到了全面、客观。书中主要从梵文词性构词特征,史料记载各位学者、高僧研究著述方面着手,逐字逐句解读心经这200多个字,少数地方加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偏学术范畴。内容上,花了大量篇幅区分一切有部的“知”和大乘的“智”。一切有部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圣谛、十二缘起、智得等在“空”智面前都化为乌有。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一起念咒: 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ngate bodhi svaha  看完不敢说看出了啥名堂,只是颇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觉,不如“吃茶去”!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Positive☀Energy
    推荐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周志超Ben
    推荐

    《心经解读》,比尔·波特,5.4万字,阅读时长8小时       注疏《心经》的书,到目前为止看了共五个版本的,全部读完的三本,有胡兰成的《心经随喜》、星云大师《心经》五讲,再就是这本。没想到,一本比一本更好,而这本由外国人所写的,竟是最好的。       未坚持读完的两本,印象中一本是因为内容原因,解读文字实在牵强,看了一部分就放弃了。另外一本也是微信读书的编辑实在不够专业严谨缺少文化,文字排版质量太差,勉强也没法读完。       这两种情况,最为阅读之人所不愿见,既已费了时间和耐心,还要半途而废,最影响阅读的投入和耐心,以及信心。       此为他话。       作为大乘佛教三部经典(另两部为《金刚经》、《维摩诘经》)之首,关于《心经》的注释实在汗牛充栋。仅以《金刚经》来说,生在唐朝中后期的六祖慧能大师就说“造疏及注解者,凡八百余家”,一千五百年前就有八百多个对《金刚经》的注疏,遑论为首而且更为经典的《心经》呢!       概是因为西方人治学的态度严谨,本书的注疏考证非常详实,比尔站在客观的角度,从出处、概念、乃至字根或词根的演变进行考证,极少主观的说教式解读。这应该是为什么读者会对本书留下全面、理性之感的原因。       相比而言,胡兰成、星云大师也都可谓近代或当代大师级的人物,其注疏中还会间杂一些故事奶奶类的例子,反而让影响读者对经文本意及解读的坚持,或者说怀疑。       心经也分小本心经和大本心经。目前流行小本心经,260余字的文字,相对于其广博的内涵,实在是超级凝炼。对其具体内容,如字、词、句子的注解,往往有可能一人一意。阅读遍数多了之后,感觉有些内容更适合用心品和意念,非要用文字解释,反而容易走偏。       这次有幸头次读大本心经,才发现大本心经更符合一般经文的格式,比如,开头就是“如是我闻”;有时间,“一时”;有场景,“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等等。       然而,从文字和经义的角度来比较,大本心经更全面了,反而少了小本心经的精致、浓缩和遐想。这,大概正应了小而美的说法吧。       最后,一开始看本书目录时,看到末尾有全书五分之一多内容的“人名和术语”,还心生疑窦,不会是充字数赚稿费罢。看毕才知,原来这块非常重要。今人阅读佛教及国学书籍的困难,书中译者也有所提及,有大量的术语和文献名称,且常以简称和略称的形式出现,这还得加上千百年来字词意思的演变。而本书此处内容的安排,实在是佛教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普及。       写此读感之时,已开始读《金刚经》,发现有此基础,已非常易读、易解了。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严延华
    推荐

    【心经解读】比尔•波特 花了5个小时看完这本心经解读,感谢比尔•波特的辛勤付出,旁征博引,为解读心经搜罗了184种译本,虽未一一罗列,字里行间,还是能感受到作者的那份至纯虔诚,为信仰而书写,感恩感谢~ 心外无心,说的是法,看的是经,每每看心经,都会有所领悟,而不同的人解读心经,会带来不同的认知,比尔解读的心经,是看过几种版本心经里最详细的译本,以“般若”(智慧)取代“阇那”(知识),真实不虚。 经从观自在菩萨开始分析说一切有部的阿毗达磨理论起,将它的核心概念一一展开,并以般若波罗蜜多为指引加以观照。按照说一切有部原有的体系,观自在菩萨依次考察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起”和“四谛”等有部阿毗达磨的重要范畴,并将它们一一消解在般若的空境之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阿毗达磨理论的起源来自:根据梵本《大事》和巴利论书《殊胜义论》等文献记载,佛陀此次升入忉利天说法,乃是出于对自己母亲的同情与感恩。整个雨季,佛陀都待在忉利天中,向包括摩耶夫人在内的众天神完整讲授了自己的根本思想,也就是阿毗达磨。 对法的认知,可破无明我执,阿毗达磨跟化学有点类似:化学将物质世界分解为元素,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周期表上那六十几种基本元素构成的;而在阿毗达磨理论中,世间万物,一切众生,都不外是由许多种“法”相互作用生成的产物(说一切有部的阿毗达磨理论一共列出七十五种法)。要洞彻事物的本质,首先须得领会这种种法各自的性状与相互间的关联。 释迦牟尼在说法度众的四十多年里,只对舍利子说过阿毗达磨,舍利子是佛陀座下对教法领悟能力最强的弟子,享有“智慧第一”的声誉,而即便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子,也只不过堪堪能够听闻简要版的阿毗达磨理论。 因阿毗达磨是从说一切有部传承而来,必须介绍一下说一切有部: 说一切有部把一切法分为“色法”(物质现象)、“心法”(精神现象,尤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心所法”(属于六识的心理活动)、“心不相应法”(不属于心理和物质的生、灭现象)、“无为法”(无生、灭的现象)。据此五法又细分为七十五种,总称为“五位七十五法”。说一切有部的哲学主张虽然是二元论,但在分析物质现象(色法)时,提出了极微(原子)的概念。他们认为所谓色,就是质碍,质碍就是物有形质,互为障碍的意思,许许多多的极微积聚起来组成一个有质碍的大物。极微是不可分的、实有的,它是构成一切物质现象的基础。有的认为极微有方分(上下左右和方面可分),在空间中占有体积;有的认为极微的形状是团圆的,无方分,这种原子论是说一切有部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 说一切有部的基本理论典籍是公元前2~前1世纪时迦旃延子所著的《阿毗昙八犍度论》以及称为“六足论"的 6部注释《阿毗昙八犍度论》的著作。《阿毗昙八犍度论》曾由前秦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成汉文,后来,玄奘在显庆二至四年(657~660)重译,并改名为《阿毗达磨发智论》。属于说一切有部的三藏典籍的汉译本保存较多,除上述论藏外,经藏主要有《杂阿含经》和《中阿含经》,律藏则有《十诵律》等,共计28种 280余卷。佛经真是卷帙浩繁啊! 心,憨山德清说:“此处所说的心,指的是引领我们到达彼岸的智慧之心,而不是世人胸中那团每每生起妄想的血肉之心。” 经,紫柏大师引申其义说:“‘经’这个字里包含了‘恒常’与‘道路’两层涵义。因为恒常,所以邪魔外道不能破坏;因为是道路,所以贤愚圣凡皆可以由此通达觉悟。” 心经,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心经更准确的解释就是心法, 心法的“法四依”的原则:四依,指学佛修行之人应当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智不依识。 菩萨可解释为觉悟有情,也有解释为无畏的觉者,而菩萨一词出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标志着大乘佛教兴起所带来的变化——修行的重点从证阿罗汉果,入无余涅槃,变成入菩萨道,成正等觉(菩提)。 诸佛菩萨修禅定息心止念,因觉悟有情,而不至于陷入虚无,归因于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唯有行八正道,方成菩萨行。 一切诸法,皆是意识之流中不断泛起却又转瞬即逝的涟漪,它们的本质是空,无所谓存在,因而也无所谓过去、现在或未来。赫拉克利特曰:“万物皆流”。 在佛陀对诸法的讲说中,他曾经明确指出,诸法有三种特征:无常,苦,无我。苦从对立、从我、从我所而起,若能认知到无常、苦、无我也是空,没有分别的分别,则心无所住,而生其心,轨生物解,任性自持,得大自在。 相互作用、连接是心: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取决于另外一些事物的存在,所以,一切事物都仅仅存在于相互的联系之中。 心经是为解脱而开示的,十二缘起中埋藏着解脱的种子:我们从缘起论中得知,无论你当下处于因果之链的哪一环,这一环都是它的上一环所造之果,并且也是下一环的起因,无论有我无我,这一切都必然会发生;如果你能斩断其中任意一环,就会使这条因果之链彻底终结。如何打破因果之链?答案是:证悟自我的空幻本质。破除对自我的执念,就是断尽因果。因为,如果没有受苦之人,自然也就无所谓苦。在定境中观察因果循环的本质,从我执中解脱,正是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大道。 天台智者大师‘化法四教’的判教理论来说,十二缘起共有四种:有生灭可言的十二缘起属于三藏教,是声闻弟子的观点;无生灭可言的十二缘起属于通教,是缘觉弟子的观点;无止境的十二缘起属于别教,是上乘菩萨的观点;无分别的十二缘起属于圆教,是最上乘菩萨的观点。” 对“四圣谛”的理解:无论我们把经验世界理解为唯心的还是唯物的,无论是名法还是色法,无论是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起,有一点是确定的: 我们所能感知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且有各种烦恼埋藏其中。之所以有各种烦恼埋藏其中,是因为我们被妄念所迷,看不见世界的本来面目。我们被欲望驱使,执著于爱,执著于恨,执著于有,执著于无。佛陀为了帮助我们解脱这些烦恼,就提示我们去观察世界的本性。他并没有鼓励我们乐观地拥抱生活,也没有建议我们消极避世,他只是提醒我们仔细审察自己所能感知的一切。这是第一谛的根本要义。在梵语中,“谛”(satya)除了指“真理”之外,还有“现实”之义。苦谛,就是要我们回归世界的本原。 第二谛接着为我们指出,我们的各种烦恼和痛苦皆因执念而起,贪恋执著各种无常之物,最后必定愿望落空。集谛,即是要我们明白苦所从来。 第三谛则说:既然是爱欲令我们起执念,如果我们能断尽爱欲,必能离诸烦恼。灭谛,就是要令我们认清欲望之虚妄。 最后,第四谛即是指明断尽欲望离诸烦恼的具体法门。道谛在佛陀的具体讲说中被一分为八,是为八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修行八道,旨在修正我们错误的身、语、意,走上正确的道路。 因此,这八种修行法门合称“八正道”,四谛也因此被称为“四圣谛”。“正”,意味着不走极端,取中道而行。 提婆说:“如果沉溺于世间的欲望追逐,必定会有苦;对世间生起厌弃之心,也就会追求灭苦之道。菩萨无欲可执,不厌世间,所以不见有苦集可舍,也不见有苦灭之道可求,超脱取舍之心,持于中道,苦乐两忘。” 因此我们要阐明四圣谛,以对治上述的偏执之病:心性清净,无需修证,是为苦谛;诸法性空,有何可求,是为集谛;不起妄念,心性常寂,是为灭谛;寂灭无分别相,是为道谛。以上四谛,是针对修行人的偏执之病所说,如果心性清净,也就无所谓四谛了。所以说无苦集灭道。” 《金刚经》里,弟子须菩提问佛陀:“世尊证得无上菩提,难道是无所得吗?”佛陀回答说:“确实如此。须菩提,证得无上菩提,连一星半点的‘得’也无。”这个很经典,以无所得故,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佛教中,障碍是个重要的概念,佛教徒的修行道路上有三种障:业障(karma-avarana),即身口意造作的恶业,它们无疑会阻碍修行;烦恼障(klesha-avarana),即执念所引起的贪嗔和欲求;所知障(jneya-avarana),即各种无明造成的障碍。 我们的恐惧来源于分别,当我们停止分别,重新回到空性之中,也就消除了恐惧。宇宙中的物质本质是寂静的运动。 《心经》的末尾这段咒语却并未指向任何一位天神,它指向的是世界的本性,也就是人格化为诸佛之母的般若空性。 《现观庄严论》中总结的大乘修行次第,将般若波罗蜜多咒分成五个部分,分别对应于大乘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 结语:张网是为了捕鱼,一旦捕到鱼,就可以放下鱼网;同理,使用语言是为了达意,得意之后便可以放下语言了。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韩广东
    推荐

    第一百本书是《心经解读》,仔细读了一遍仍旧是了解一丝一毫。书越读发现自己了解的越少,还需继续努力。[玫瑰][玫瑰][玫瑰]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彭正锋
    推荐

    花了11个小时读完本书,有42条笔记,大多是与书友互动的交流。 未读此书前,听过几个关于《心经》的讲解音频,感觉对《心经》的内容有了一点比较贴切的领悟。然而待读完此书,方才发现所谓“佛法浩瀚”,不仅仅是指佛教典籍的众多,更指佛理的精深。 读完此书,从我来说最为深刻的一点体悟是,做任何事情都是发心第一,而且时刻要不忘。也就是我们党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 在读本书过程中,正好和一位同志交流工作的体悟。他感叹,近几年他在工作中不太敢多指出其他同志存在的问题,怕得罪了人,所以很多时候只能尽量少谈问题。如果上层能制定一些规定和考核,强制要求必须完成多少个问题的发现,可能会改变自己面临的这种“困境”,从而提升整个部门的工作状态。 我和他交流了我的一些想法。在工作中制定规则和考核,当然是必要也是可行的,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随着现代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考核特别是KPI绩效考核在推动一个组织业绩发展方面体现出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条不容忽视的原因是,KPI考核把完成目标的手段当做了目标本身了,而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些不可能成为KPI考核中体现的,只能靠一些具体的工作数值,而这些工作数值不过是我们通往目的地时有过的路,如果我们把走过的路当作了终点,那是忘记了初心和使命。 同样的,身边那位同志之所以不敢指出工作中的问题并且去反馈纠正,根本问题也不在于没有规则和考核上(当然,实际上是不是真没有还是两说)。而是在初心上出了问题,在工作中是不是能始终保持一颗公心,以公允之心、以为人之心、以无我之心、以没有分别之心来发现问题、反馈问题、纠正问题,根本不用担心得罪人,事实上也根本没有人可以得罪,因为一切都是为了工作。怕就怕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公允心、利人心、无我心,带着自己的私心杂念有分别地去工作,那自然不会让人服气,自然会引起不满、矛盾和冲突。 这是读本书中在我工作、生活触发最大认知改变的方面,其它还有很多,包括在与孩子相处方面,同样获益良多。 作为一本有外国人撰写的《心经》解读书籍,其最大的特色是祛除了传统佛教中那些在历史传承过程中与当地宗、巫术、迷信相结合产生的神秘主义魅惑,从语义学、逻辑学、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阐释了这本短短只有260字的“小经”在塑造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超强作用。 这本书当得起一个六星评价,可以为每一个在人生中迷茫的灵魂点亮明灯,让你看到来时的路和要前往的方向——人类建立大同世界的梦想在不同的文化和理论中各有表述,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管怎样变化形式都不改其内涵本质,那确实是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俊杰
    推荐

    “《心经》是暗夜里为我们照亮前路的一柄火炬,苦海中救渡我们直达彼岸的一叶轻舟。”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