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说话

一分钟说话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一分钟说话
    守朴抱拙
    推荐

    不作推荐。或许不应该逐句读完。找一个人的读书笔记,接受作者观点性的语言就是了。当然,你也可以不赞同作者的观点,任何时候你都可以也应该有你自己的观点。

  • 一分钟说话
    xiejieyi
    推荐

    痛苦是大家都想要逃避的,但在痛苦中却诞生了艺术,音乐和哲学,在痛苦中也不断完善和丰富了人的认知和能力。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一直在追问痛苦的意义,然而对于意义的追寻本身也许就是无意义的,拒绝痛苦的同时,不得不接受痛苦,解决痛苦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痛苦,世界总是在这样的悖论中达到平衡而不至塌陷。

  • 一分钟说话
    推荐

    看了一些以后,感觉和我的口味不符,痛苦的案例很多很多,名人语录很多很多,宗教,战争的小案例很多很多,但关于痛苦的了解,观点的表达一直不清晰,作者试图用各种字眼描述痛苦的表象,可读了一百多页我仍然对他描述的痛苦感到模糊不清,思辨性很差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差了,

  • 一分钟说话
    안세일_安世一
    推荐

    如果说哲学会带来《哲学的慰藉》,那么这本书就是。经过几年的阅读和生活体验总结出对待痛苦的方法就是面对痛苦,这本书解释了痛苦的必要性和解决痛苦的勇气,我的人生又多了一块积木。

  • 一分钟说话
    我爱阳光
    推荐

    处于迷雾中的人,看不到远方的灯塔。深陷痛苦的人,最初时时刻刻想要挣脱。逃避否定痛苦于事无补,也不“人性”,承认灵魂的一部分是悲伤,觉察痛苦是自己的无知,和痛苦带来的深刻思考和感恩,没什么大不了,人生的体验而已,苦和乐都要!

  • 一分钟说话
    江江
    推荐

    无意中看到的一本书,回味无穷。痛苦以前一直想着如何去克服它,自己才是成长了。觉得痛苦是个非常痛苦和烦人的阶段,想要摆脱和自怨自艾。读完后,释怀了许多。像是正因为痛苦,我才知道现在自己身体的状况,问题在哪。才不会视而不见,进而避免更大的问题出现。是一个预警系统。 本书讲的是看待痛苦的七种方式,前三种现代的方式后四三种是古代的方式。 前三种:根除、拥抱,为痛苦负责 后四种:痛苦展露无知,痛苦用自然弥补我们,痛苦唤醒我们的人性,痛苦激发艺术灵感 回顾这期七堂给我最大的触动是,痛苦一直存在,也正因为痛苦的存在,才让我们更加珍惜所获得一切

  • 一分钟说话
    无名
    推荐

    3+4,现代与古代。在大脑这个“解释器”功能还没有被揭示清楚之前,哲学与宗教只好围绕在痛苦的问题之外被痛苦折磨着。

  • 一分钟说话
    J婧
    推荐

    充满哲学和思辨气息,如果你的人生正处于至暗时刻或者感觉自己痛苦难过,不妨静下心来读这本书,让你对痛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至少是更宽广的思路去看待那些让你产生痛苦的事情。其实,痛苦与生命并存。

  • 一分钟说话
    夏云
    推荐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意外的让我把科学,哲学和宗教三者更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一直相信这三者并不是矛盾的,但是也一直没有找到能说服我自己三者可以完美结合的点。但是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部分相通的点。 1、从科学上,我们首先要明白是宇宙创造了我们,我们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类在茫茫宇宙中,实在太渺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个世界,而不仅仅是改变这个世界。 2、从哲学上来说,我一直坚信平静是人生的终极追求,而只有理解在宇宙中我们的渺小,我们才有可能达到“平静”这个心态。例如书中反复提到的“无意义的痛苦”,其实“意义”这个词,本来就是人类自己的创造,所以你如何看待痛苦,痛苦就会被赋予什么样的意义。而站在宇宙的视角,痛苦其实是一个中性词。 3、从宗教上来说,我终于理解了爱因斯坦这位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为什么会说自己也是一个宗教信仰者,因为“任何严肃追求科学的人都会越来越确信,有一种精神呈现于宇宙定律之中,这种精神远远超越了人的精神。面对它,力量有限的我们必定会感到谦卑。” 唯有理解宇宙创造了我们,才能够心存敬畏,而不是为所欲为。

  • 一分钟说话
    「未读」秘书滚滚
    推荐

    距2020结束还有100天,每当想喊“我太难了”,就翻开这本书吧!TED演说家用7种哲学家看待痛苦的方式,带你看懂痛苦的本质,把苦难当作修行!

  • 一分钟说话
    蔡黎
    推荐

    这本书关于痛苦的七堂课,更像是一个多维度的深度思考,有一些作者的思考,也有他引述了很多哲学家的故事和观点。一本书能够引起所思,能改变对人生的认知,哪怕一点,那就有他的意义。 痛苦到底是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经历痛苦是不是因为曾经的“恶”?我们该如何解读“痛苦”? 痛苦着实产生了很多的产物,例如哲学家的顿悟,宗教的教义,大多数都是在经历痛苦之后产生;例如很多艺术、文学、乃至科研成果,都是在痛苦之后,才产生。从这点上,痛苦是有意义的。 “恶”是产生痛苦的根源吗?佛教里面讲到成住坏灭,这是宇宙运行的法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法则。于是,在经历坏与灭的阶段,“恶”就会产生。就好像冬天往往别描述为萧杀,薄情寡义,冰冷的没有情感一样。就好像疫情之下,死了多少人,倒了多少企业,任何一个个体都不可能不受到影响,自然仿佛“无情”极了。其实,本身就没有“有情”,于是也没有“无情”。 为什么“痛苦”会是“痛苦”,那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是痛苦。看起来有点像绕口令的一句话,也就是图二的含义,我们怎么去看待“事实”,取决于我们对于“痛苦”的定义。道德经里面有一段讲到,有善才有恶,有美才有丑。所以我们不应该去定义美,定义善,同样我们也不应该去定义幸福,于是也就没有痛苦。 那有的是什么?是当下,是客观的存在,是我自己,是我的身份,我接受我的身份,我演绎好我的身份。于是,也就没有“痛苦”。 对于当下的“遭遇”,应该感恩,博爱,大爱,仁义,生而为人,就一定会有这样的“遭遇”,而我们永远保有感恩的心,像爱着我们的家人一样,爱着所有人。

  • 一分钟说话
    推荐

    读学术书籍的好处是,你可以更接近真相,享受更严肃的思考、更严谨的语言、与一个智者对于“一个你关心但可能被忽略到角落的话题”“畅所欲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它就人生“无意义痛苦”进行探索,就像探索太空那样好奇,也像探索下一餐该吃什么那么自然平静。 它让我从另外的角度看待孔子和儒家,让我了解蓝调音乐的伟大,让我了解中西哲学分别如何看待痛苦,让我感受到,面对痛苦也不必那么恐惧,它是无常,也是平常。 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高峰,像花儿一样这本书里绽放,我也闻到了它的芳香。

  • 一分钟说话
    王佳 展台设计搭建🐯
    推荐

    痛苦的不可超越和不可根除,就像我们的生命,它与我们的生命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当你越接近痛苦、越靠近生死,反而一切都不那么令人害怕了。

  • 一分钟说话
    Amy.a
    推荐

    当避无可避的我和痛苦迎面而立,是要跟它宣战誓死抗争到底,还是要谢谢它、一起吧,后半辈子都不打算逃离、放弃,而是像接受疾病、死亡的必然性一样,尝试在…… (上次写到这,接下来继续) 尝试在……并不漫长的一生中,跟它学习、跟生活讨教、跟“善变的”自己好好相处。在能笑的时候尽可能放肆,在难受到快死的时候不撒泼不怨天、不自暴自弃,要么真心赴死,要么就挺过去,再次、再次以及无限次“完好无损”地站在痛苦面前,得意的笑。

  • 一分钟说话
    心有所属之与主相恋
    推荐

    2021年1月28日星期四 祝福早安 天气晴朗 气温1℃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天堂与地狱 当人类将所有痛苦和折磨都置于地狱, 天堂中剩下的就只有无聊了。 ——叔本华 人生中愉悦和快乐短暂而稀少,更多的是伤害和悲痛、苦难和绝望——接受了这一真相,就不 再会因挫折而神伤,因自怜而愤怒,相反,会热 爱并关切人类境况。 ——戴夫·希思 《平安》 耶和华向我们所怀的意念 是赐平安的意念 要叫我们将来有指望 有丰盛有平安 我们呼求祢 我们祷告祢 祢就应允我们 我们寻求祢 专心寻求祢 就必寻见祢 平安 平安 平安 这是神所赐的意念 平安 平安 平安 这是神所赐的意念 「约16:33」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I have told you these things, so that in me you may have peace. In this world you will have trouble. But take heart! I have overcome the world." ☀️读圣经🌻 关于痛苦的话题,也是我感兴趣的,或许读读与痛苦有关的书,真的会让我们活得坦然吧,可以直面痛苦,圣经上已经记载很多的痛苦,而怎样使羞耻感除去,就像我今早听道记录的,神可以挪去羞耻感,我好好仰望神吧!仰望神,我的心就不会忧闷! 「诗42:11」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 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原文作“帮助”),是我的 神。 Why are you downcast, O my soul? Why so disturbed within me? Put your hope in God, for I will yet praise him, my Savior and my God. ☀️读圣经🌻 2021.1.28清晨听道《约书亚记》5:1-9节《二次行割礼(羞辱滚去)》 1.我们在人生不同的时间段会经历神不同的恩典,会留下神恩典的记号。我们要学会去数算神的恩典,大卫纪念神的带领,我们也要纪念神在我们生命的作为。 2.大卫争战得胜不是在战场的那一刻,而是在他平时的生活里面。同样的,我们在平日的生活里面,要对神有绝对的信心,要靠着耶稣过得胜的生活,在平日里面得胜,那么在真正争战的战场,也就能得胜仇敌了。 3.神可以将以色列百姓在埃及所受的羞辱赶逐出去,同样我们也要相信神也可以把我们每个人的羞辱赶逐出去。我们不要活在过去的伤害与羞辱里面,我们要活在神给我们更新的生命里面。 4.割礼不只是一种仪式,那是一种立约的标志。 就像现在的洗礼一样,那是我们与上帝的立约,我们归属于上帝。我们是与这个世界分别为圣的,我们要成为活祭,做合神心意的器皿。记住我们是与神立约的一群人,我们与这个世界是分别的。 5.我们要斩断过去的污秽的罪恶,我们要拥抱新的生命,我们不能像第一代以色列百姓总是抱怨旷野的生活,总是想要回到埃及受奴役的时代,我们要像第二代以色列百姓,要对神所应许之地有渴望。我们要带着信心去走这条旷野的道路。在神给我们的这条天路上,奔跑不放弃。 人类具有一种根本上十分奇怪的属性,那就是我们有时间感。虽然现在是我们唯一的真实住所,但我们通常会将自己投射到一个叫作未来的不存在的区域,而且在一个叫作过去的不真实的土地上四处漫游。因为我们勾画出了昨天和明天,所以我们也认识到现在是现在,尽管有时我们喜欢现在的流逝,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希望能将其放慢或加快。其他动物——婴儿也如此——似乎能在永恒的体验中遨游,不过动物和婴儿偶尔也似乎有一种基本的时间感,这种感知将他们锁在他们自己的笼子中。 是什么先出现:对时间的意识,还是对痛苦的意识?一种说法是,我们因为受伤,才产生了时间意识。当我们意识到对自己所得的处境的一种模糊的不满时,我们开始思考情况如何能够出现不同。我们饥饿的不适感,会唤起我们过去的饱足感。我们对自然的不足和工具的可能性的感知,促使我们规划未来。因而,痛苦催生了时间。想想看,这个说法很可能是错的,因为它似乎已经假定了一个痛苦迫使我们进入的过去和未来。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写过一篇很棒的文章,叫作《对时间的新反驳》(A New Refutation of Time),这个标题就是对其自身论点的微妙反驳。所以,也许正相反,时间是痛苦之母。因为我们想着过去和未来,所以我们认为现在不够好。抑或,仅仅是人类的意识催生时间和痛苦,这两个是同卵双胞胎。西蒙娜·韦伊(Simone Weil)说:“时间和美丽,这两个事物不能进行任何简单的合理化。我们必须从它们开始。”(1)其实是三个事物:时间、美丽和痛苦。 无论如何,人类调制出了时间不可思议的变体:天堂和地狱。因为我们的道德原则和最深处的渴望与现实有冲突,所以天堂和地狱都在别处:在天上星辰之间,在地下某个地方,或者在另一个玄妙的地方。它们常常是指导我们度过人生的理念的想象化身。例如,摩门教徒认为,夫妻生生世世都是夫妻。婚姻并不是在现实中立即发生的,除此之外,它塑造了我们的性冲动和情感冲动,使之成为一种人类的创造物,而这种创造物永远无法完美地符合我们的本性。摩门教对天堂的信仰,是一种说“婚姻真的真的很重要”的方式。古挪威人相信,战死的勇士们的灵魂会进入天国阿斯加德(Asgard)的神宫瓦尔哈拉(Valhalla),在那里享用奥丁神的侍女瓦尔基里(Valkyries)端上来的蜂蜜酒,直到他们与一只巨大的狼悲惨地战斗之前,这个信仰表达了对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的一种不太相同的看法。 我并不是说,天堂和地狱不是真实的。仅仅因为某个事物是创造出来的,并不意味着它不会是一种发现。仅仅因为过去是想象力的产物,并不意味着昨天的事情并未真正发生。仅仅因为未来是幻想,并不意味着我们预测的东西永远不会成真。仅仅因为天堂和地狱是创造出来的,并不意味着我们吐出最后一口气时,一切就玩完了。诚然,如果摩门教徒或古挪威人是对的,当我的骨肉被蠕虫啃噬时,我的灵魂仍然困在一桩婚姻或一个蜂蜜酒餐厅中,我会感到有些惊讶。但是,考虑到这个宇宙的奥妙,我不会完全惊讶。 另外,对天堂的信仰,在心理学上也具有很多意义。这个世界充满无意义痛苦,我们拼命去理解和减轻这些无意义痛苦。我们期望并且努力获得一种没有痛苦的处境,难道是不可以理解的吗?天堂和地狱的复杂梦幻结构,起源于我们对世界上的不幸大声喊叫出的“该死的!”正如我在有关约伯的章节所说,故事本身的形态与无意义痛苦背道而驰。“主人公出生了,遭受了毫无意义的痛苦,然后死了。结束。”这样的故事很难讲。虽然不是不可能(我想到了某些法国电影),但是非常难。一个故事——甚至是一个悲剧,事实上,尤其是悲剧——很自然地会赋予痛苦意义。此外,我们最伟大的悲剧故事的结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幸福的。虽然俄狄浦斯(Oedipus)[32]的命运十分可怕,可对他的惩罚,治愈了忒拜城的瘟疫。 天堂(heaven)和乐土(paradise)之间能分出一种差别。乐土有时被称作人间乐土,是我们对不存在任何苦痛的人类生活的想象。乐土也许很迷人,但归根结底是粗俗的,是只想要快乐、一味避免痛苦的灵魂的卑微一面的产物。相比之下,乐土准确而言,是我们对不存在产生无意义痛苦的弊病的人类生活的想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想象可以是深刻的,但乐土不能。当流浪汉作曲人哈里·麦克林托克(Harry McClintock)唱道:“在那巨石糖果山,不用换袜子,岩石下溪水流淌。”他想象的是乐土。当马丁·路德·金开始说“我有一个梦想”时,紧接着说的是天堂。 乐土的蓝图似乎很容易就能画出来:将所有荆棘从存在中去除就好了。不想变老死去吗?那就来两个喷泉,一个能让你长生,一个能让你不老。不想感到疼痛吗?那就赶走自然灾害、疾病和任何其他苦痛。我们给彼此造成的痛苦呢?那就用催眠音乐令我们人间乐土中的所有公民都为之陶醉,让他们永远不会想到伤害彼此。基本上,我们是在想象海珀尔波利安人(Hyperborean)[33]的生活,就像古希腊诗人品达(Pindar)描述的那样: 缪斯女神永远不会离开这片土地, 因为这就是她们的生活: 到处都有女孩在翩翩起舞, 竖琴的声音响亮, 还有笛子的声音。 她们用金色的月桂叶束起长发。 她们尽情享受美食,她们心满意足。 疾病以及令人厌恶的年老永远不会 触及她们神圣的身体: 她们住在那里, 没有劳苦,没有战争, 不扰乱复仇女神严厉的天平。(2) 尽管这种平和宁静的景象在许多文化中都很常见,但这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好的乐土吗? 在我看来,在华纳兄弟(Warner Bros.)和汉纳-巴伯拉(Hanna-Barbera)的动画片中,可以找到一种更好的乐土景象:傻大猫和崔弟(Sylvester and Tweety)、兔八哥和爱发先生(Bugs and Elmer Fudd)、汤姆和杰瑞(Tom and Jerry),以及他们所有其他奇妙的作品。难道你不是宁愿与哔哔鸟和大笨狼(Road Runner and Wile E. Coyote)一直奔跑,也不愿与品达的海珀尔波利安人没完没了地转来转去吗?说真的,你能忍受“笛声”多久呢? 我在孩童时代常在星期六早晨看动画片,其美妙之处是挖掘了我们最基本欲望的怪异之处,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们最初的目的是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小孩子的欲望如激光般纯粹而强烈。问题并不是对品达仙岛的认可会造成乐土使我们本想去除的对自由的滥用重新出现。问题是,乐土的魅力取决于我们被允许违反我们在当前生活中必须忍受的行为规范。禁止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和增强快乐。欲望的本质是我们想拥有我们的蛋糕,并将它吃掉。虽然伊甸园应该受到法律和禁忌统治,但其存在的目的只是加强快乐,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快乐。孩童明白这一点。 富有弹性的卡通身体,在被压扁或压碎后立即恢复原状,聪明地满足了我们既想冒险、享受乐趣,又不会遭受疼痛和伤害的孩童愿望。在动画片中,疼痛是一种纯粹的视觉现象:在公牛将你顶飞后,你的屁股会冒出细小的线条和小星星,或者你的头被钢制重物砸出大包后,头顶出现叽叽喳喳的小鸟。但是,只要摇一摇头,扭一扭屁股,你就又能恢复到完美状态,重新回到游戏中。 经典的乐土版本通常是素食性的,狼和羊羔友好相处。作为厨师和食物爱好者,这可不是我想对羊羔做的事情!但我也有稚气的一面,既想晚餐吃羊肉派,又不想任何羊羔死去。因此,动画片既是食肉性的,又是素食性的:尽管卡通动物们总是饥饿的,梦想吃到美食,可没有动物被消化掉。狼从来没有完全将羊吃掉,但也不会和羊友好相处。狼梦想吃羊,到处追赶羊,偶尔吞下羊,但羊总是被救活,就像鱼腹中的约拿[34]。对欲望问题的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法是,我们永远饥饿,永远在吃东西。 漫画家解决羞耻和内疚问题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们创造的迷你戏剧具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有一个没有实权的权威人物。比如在傻大猫和崔弟的动画片中,有一只尽职尽责的斗牛犬或者一位打额头的老奶奶惩罚捕食者,让吃掉猎物显得有一点罪恶。然而,这种道德禁忌在阻止猎食者犯下罪行方面并没有效果。当傻大猫被抓时,它的愧疚总是假装出来的。装模作样的禁忌,其功能与古怪的幻想差不多。 伟大的漫画家对理想关系的设想是如此美妙,以至于几乎不可能向任何没有看过他们动画片的人描述。经典动画片中所有伟大的关系,都有强烈的性(有时是同性恋)的暗流。不过,他们也融合了友谊和深刻的竞争。想想傻大猫和崔弟、哔哔鸟和大笨狼、汤姆和杰瑞。漫画家们想到了一种神奇的方法,将欲望、友谊、敌意混合在一起——这种混合,反映并表现出了孩子们形成的深厚但未经定义的关系。 最好的例子是兔八哥和爱发先生。在《什么是歌剧,伙计?》(What's Opera, Doc?)的那一集中,兔八哥为了躲避它的仇敌爱发先生[“杀死那只兔子!”(Kill da wabbit!)]的追捕,穿上了一身挪威女装,然后爱发先生爱上了女装版的兔八哥。他们重新演绎了半神齐格弗里德(Siegfried)的浪漫故事。在某个时刻,兔八哥不小心伸开了耳朵,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爱发先生恼羞成怒,一心要抓住并杀死兔八哥[“打死那只兔子!”(Stwike da wabbit!)]。但兔八哥真死后,爱发先生变得闷闷不乐,仿佛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恋人,他抱着兔八哥的尸体,朝着夕阳走去。他失去了他无限渴望的对象!当然,兔八哥最后会振作起来说:“你期待什么——一个幸福结局吗?”通过引入死亡,这一集动画片将我们带到了乐土的界限之外,然后在最后一刻,神奇地将我们拉回来,提醒我们,死亡并不是真的。 我们对兔八哥十分满意,就像对最后那句讽刺的台词一样,因为兔八哥又回来了。大多数卡通人物不知道他们居住在乐土。他们追赶猎物,仿佛他们饥饿难当;他们逃跑,仿佛慢一点就会丢失性命。但兔八哥不是这样的。当其他所有人都沉迷于追捕猎物时,兔八哥优哉游哉地啃它的胡萝卜,它编造奇怪的场景,享受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它体现出了艺术自身的能力:能够超越这个世界,与此同时又能优雅地参与其中疯狂的事情;在另一种意义上,它预示着电子游戏的魅力,即能够一遍又一遍地上演暴力和“死亡”,却不会让任何真实的东西遭受风险。 尽管查克·琼斯(Chuck Jones)、弗里兹·弗里伦(Friz Freleng)、威廉·汉纳(William Hanna)和约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的漫画非常出色(我们应该为这些伟大的民主艺术家感到骄傲,即使他们的艺术常常被用来兜售甜麦片),但我认为,这些大师并没有成功地想象出伊甸园的模样。如果他们都没做到,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办得到!以兔八哥为例。难道它没有感受到深深的无聊吗?它不断地问:“出什么事了,伙计?”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是:“什么事都没出。”问题是,在消除死亡、痛苦和自由的荆棘时,我们也除去了克服无意义的资源。一旦生命之恶被消除了,我们在松了一口气后,除了心想“现在怎么办?”外还能做些什么呢?拥有一个自我的部分意义,在于有一个故事;而有一个故事的部分意义,在于有邪恶;有一个故事的另一部分意义,在于有一个结局,无论幸福与否。兔八哥被迫永远在下一集中复活。它永远依附在真实故事上。正如它在《什么是歌剧,伙计?》最后的那句话中表明的,兔八哥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就像任何其他乐土一样,电视变成了地狱。神最终渴望成为凡人。我不是有意让人毛骨悚然,但我有一种感觉,如果兔八哥能够说出实情,它会重复那位库迈的女预言家(Sibyl of Cumae)的请求——阿波罗赐予了她无限长的生命,最终她大喊:“我想死。”也许“出什么事了,伙计?”只是兔八哥委婉的表达方式。 莱谢克·柯拉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35]在他的文章《恶魔能被拯救吗?》(Can the Devil Be Saved?)中,这样说: 人与自己及其社会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景象,就像天堂的概念一样,令人难以理解。其中所含的矛盾基本上是相同的:一个尘世间的乐土必须将满足与创造性结合起来,一个天堂的乐土必须将满足与爱结合起来。两种结合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没有不满足、没有某种形式的痛苦,就没有创造性、没有爱。完全的满足是死亡;部分的不满足,意味着痛苦。(3) 罗伯特·弗罗斯特在他的诗《白桦树》[36]中,描述了他对摆脱这个混乱痛苦的世界的渴望。但是,他限定了他逃脱的愿望:“别来个命运之神,故意曲解我,只成全我愿望的一半,把我卷了走,一去不返。你要爱,就扔不开人世。我想不出还有哪儿是更好的去处。”(4)他渴望通过爬一棵柔韧的白桦树来逃避人世,而白桦树的枝丫最终会被他的体重压弯,再将他轻轻放回地面。我们需要兔八哥和海珀尔波利安人,但又希望命运之神不要故意曲解我们的目的。笛声结束,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妈妈关掉动画片,让我们出去玩,我们应该感到高兴。 我们对天堂的想象,经常包含浓重的乐土元素。天堂一般被认为是没有死亡和痛苦的地方。就这种意义而言,柯拉柯夫斯基是对的:它会摧毁人类必不可少的创造性和爱。但是,真正意义的天堂,超越了乐土的矛盾,可以用来照亮我们的本性及其更高的使命的可能性。即使你不相信来世,你仍然能相信天堂。 我已经提到过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马丁·路德·金将美国的前景比作一张尚未兑现的银行支票,不过他说:“我们拒绝相信正义银行已经破产。”对天堂的渴望总是表达出希望的美德,不顾种种证据,依然坚定地相信,正义永远不会破产,最终会得到报偿。从这种意义上说,天堂并不是另一个玄妙之地,而是我们内在的可能性和美德。马丁·路德·金表达出了一种美国天堂,一种摆脱种族主义毒瘤的生存可能性,只要我们相信梦想的力量,这一理想就能激励并引导我们。马丁·路德·金是美国土生土长的菩萨,一位致力于从事拯救受难者的无休止工作的摆脱偏见的菩萨。 《天堂》(Paradiso)[37]中,我最喜欢的场景之一是,但丁在围绕太阳的天圈中,遇到一群神学家,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他们的尘世生活中为相互矛盾的理论争论不休。而在天堂里,多明我会(Dominican)的成员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开始歌颂多明我会的竞争教会的创始人圣方济各(St. Francis);方济各会的成员博纳文图拉(Bonaventure)开始赞颂圣多明我。这就是天堂!来更新一下但丁的想法,想象一下,绕着太阳,进化论者热情地谈论《圣经》里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创造论者赞美达尔文的智慧与见解;想象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无神论者和信徒、康德主义者和黑格尔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和资本主义者,都赞扬他们对手所留下的最美好、最光明的遗产。每一方都有几分道理,都出于某些善良的动机。当我们能摆脱自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隐藏在我们的敌人中的高尚时,那就是天堂。正如但丁所说:“这样做十分恰当:在一位所在之处,另一位也必然介入,正像他们并肩战斗,宛如一人,所以现在他们的光荣一同照耀。”(5) 审视美国生活的历史和惯例,得出结论——我们的国家将作为一个种族主义国家走向灭亡,是完全合理的;同样,得出结论——人类本性将永远具备派系和罪恶的特征,也是完全合理的。我认为,这样的结论并没有使对天堂的信仰变得不合理,因为短时间消除不公是可能的,而如果短时间的消除是可能的,更普遍的消除也是可能的。难道“在佐治亚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能够同席而坐,亲如手足”不可能吗?难道我们不可能根据正义、节制、勇气、谨慎、希望、信仰或爱行事吗?此外,相信这些可能性,会令它们更可能。关于天堂最重要的一点出自耶稣之口:“上帝的国就在你们心里。”(6) 我们想象地狱,总是带着比想象天堂更大的热情,这一点很有说明性。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地狱很大程度上只是我们对折磨他人的渴望。尼采称但丁为“在坟墓上作诗的狼”。(7)虽然这对《神曲》的作者来说,有些不公平,但并不是完全不公平。这位伟大的基督诗人似乎很喜欢想象,他之前的一位朋友在阴曹地府中像拿着一盏灯笼一样,拎着他被割掉的头颅,这只是无数尴尬例证中的一个。 但是,我们对地狱的想象,并不仅仅是虐待性的。有时候,对地狱的正义性渴望也会非常强烈。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读到杰里·桑达斯基(Jerry Sandusky)因52项性侵男孩的指控而被捕的时候——你可能也记得,桑达斯基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一位深受欢迎的足球助理教练,他写了几本关于足球的书,创立了一家为贫困男孩设立的慈善机构,而且有家有口。可是,后来爆出,他利用自己的教练职位和慈善机构,性侵处于危险边缘的青少年。当我了解到他的罪行时,我满脑子都是一种清晰的景象,像是做了一个清醒的噩梦,我想到所有从未被抓住的儿童猥亵者,他们头顶“社会栋梁”的光环步入坟墓,而他们的受害者却承受着难以愈合的心~~~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