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推荐

    我们似乎一直在思考有关于生命的问题?自我的亦或是其他的。我们真的有扪心自问其自我生命所有时间涵盖的一切意义么?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疑问充斥着我们的大脑,而我们却很少主动去寻求答案或者深思,我们仿佛一直等待某个生命里的人来为我们回答这个问题。老师?家人?书籍?还是上帝?不,所有人所有物所有的一切都不可能为你解答你自己生命的意义,以后你,如果其他事物为你解答你生命的意义,那你的生命本就已经丧失了意义。我们在内心里寻找,在灵魂里寻找,在从这生到死的生活里去寻找,一直看,一直听。一直感受,这时间和空间里生命赋予自己的独特的意义。我一直告诉自己,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现在的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但我的内心告诉我这就是。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同托尔斯泰的“生命信仰”如此一般。生命简单而玄奥,究竟还是为自我生命的一切做出审判,然后忏悔其所思所行。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Annie📖
    推荐

    有人说,只有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才做了真正神学意义上的忏悔。卢梭的《忏悔录》更接近于自传(在欧洲,《忏悔录》已成为自传的另一个名称)。而列夫.托尔斯泰的《忏悔录》则介于前两者之间。 本书的导读中说: 《忏悔录》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最著名的自传作品,位列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 托尔斯泰《忏悔录》与奥古斯丁《忏悔录》、卢梭《忏悔录》并称“世界三大《忏悔录》”,与前两者相比,托尔斯泰版以对生命思考的深度见长,其思想性独具魅力,对于生命的认知也最有启发。 托尔斯泰在《忏悔录》中详尽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对真理的探索,故事的主线围绕寻找生命真谛展开,当人拥有了健康、财富、爱情、事业时,死亡却无法避免,这种吞噬一切的毁灭,能把人生所有的追求变成徒劳,那么生存的意义何在? 从作者的自传式叙述中,亦能看到这位享誉世界的作家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19世纪俄罗斯社会的变迁。 托尔斯泰深受基督教和中国道教思想影响,热切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人称“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说: 不是生命赋予信仰意义,而是信仰赋予生命意义。信仰就是上帝,让生命超越死亡达到永恒。 人活着的目的,就是灵魂的救赎。为了救赎自己的灵魂,必须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想要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必须抛弃所有生命中的享受,去劳动,去接受,去忍受,变成一个仁慈的人。 所有信仰的本质就是,它赋予了生命一种死亡也不能带走的意义。 我完全明白了,我所探求的是信仰和生命的力量,而他们寻觅的是如何在世人眼中用最好的方式完成自己作为人的某些义务。 我不会去寻找万物的因果联系,我知道万物的因果关系应该像其本源一样,隐藏在无限之中。但是我仍希望按照这种逻辑去理解,从而推导出有一些东西必然无法解释的结论。 最后一章“托尔斯泰经历了什么”中写到: 思想转变(1879──1882)  受叔本华影响,托尔斯泰开始质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引发精神危机。在世界观剧变的情况下,写成《忏悔录》,在对自己的严酷剖析中,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后放弃贵族生活,亲自参加体力劳动,过简朴生活。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Lrene
    推荐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我们在任何时期,无法清楚知道我们每一天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就很难存活,所以我们才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活动来吸引这本书,仔细读,继续读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明观)མིང་ཀོན་།
    推荐

    生命短暂,转瞬即逝,有什么东西能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不会被贫穷、痛苦、死亡摧毁?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Ethereal
    推荐

    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生命就像一个圆 从起点出发,日夜不息 最终,却回到原点,一切努力成为徒劳 那么,生命旅程的意义是什么? 人终究不过是个肉体凡胎 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有掌控力 我们会生病会苍老 也终有一死 认识到这一点 却无法通过个体有限性的生命去想通这无限发展的实相 无限的实相是什么?是引向虚无的寂灭之路? 那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创造又有何必要? 人类之欲望无穷大 对自我的认识随着问题的深入却愈加模糊 我们以为我们可以抵挡一切 可最终一切都要落幕 像叔本华所言“生命是一团欲火,欲望满足不了便痛苦,满足便无聊”“无限的生命”是人类最深层的内在渴望,永远无法得到答案的空无亦是一种因“无知”而引发的苦。 不如就像尼采所提倡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审美态度—— 日神的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的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 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幕悲剧,不要失去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 有滋有味的做梦吧,最重要的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无论是像托尔斯泰一样寻求信仰的力量,或是别的什么让自己能感受到安在生命的力量。只要能够在生命本身中,去获取存在的意义,那么就够了——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林泽宇Steven
    推荐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怎么会来看这本书,还要讨论这么沉重的话题。首先看看书名《忏悔录》,这老托同志到底忏悔了什么;显然这本书里没有答案或者是自相矛盾的答案,因为我们看不到以寄生虫自居托尔斯泰到底为贫苦的劳动人民做了什么。所以其实他是为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而忏悔,他一次又一次地否认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青年时否认宗教认为生命的意义是自我完善,到中年时认为的生命的意义是虚无,到老年时认为生命的意义是宗教信仰,再到最后又否认宗教信仰的意义。其实就是一个死循环,他在为无法解开的生命意义的死循环而忏悔。真的是好烧脑,既然一代宗师都解不开,我还是不要想破脑袋去钻这个牛角尖了。到目前为止个人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延续生命,而且应该是高质量的延续,用中国道家文化来说就是追求永生,也就是肉体上的尽量久,思想上的尽量广,用肉体的现身说法和精神上的活动汇聚成有神有气的正能量来推动获取更大的幸福快乐。 为写这烧脑的评论而牺牲的脑细胞忏悔一下吧。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耿军
    推荐

    母亲节这天,再读托翁的《忏悔录》。时而感觉一把千钧大锤敲击心脏,时而感觉自己被宇宙之野火炙烤,无法逃避。 想起了3月份在塘朗山徒步时,胡诌的一首诗,作为我的读后感,竟很贴切。 《问天》 我望着天 上帝说 世人 看到你们 活得热气腾腾 我就放心了 怕你们厌了这 假轮回 如是我闻 你们亲手创造了我 我创造了万物 没有你们 我不复存在 离开了我 你们必无所适从 我来自虚无 所以永生 你们信我 也得永生 信着的人有福了 聪明的 别去翻动 我的底牌 一定要问我在哪 山崩地裂是我 桃红柳绿是我 你脚下的路是我 你就是我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林墨
    推荐

    如果理性会让一切虚无,那非理性就是出路吗?知识分子的生活也许离开现实和自然太远了,读完这本书,没有答案,一切更模糊不清了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ann2
    推荐

    生命没有目标,但活着却有意义,意义就在于有信仰的,自然而然的,在没有目标的过程中活下去。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巴特
    推荐

    信仰的力量 每次读托尔斯泰的文字,总会被其中非凡的智慧之力所震撼,并知道自己正面对的是一个卓越的头脑。今秋的大小假期,按照时间顺序,一口气读完了奥古斯丁、卢梭、托尔斯泰分别著述的世界三大《忏悔录》。就整体而言,三巨匠几乎都经历了深刻的精神危机,是对自己的精神危机以及如何克服这一危机并获得最后解救的忠实记录。 其中奥古斯丁旨在通过忏悔一生的罪,强调其最后选择了上帝,做了上帝最温顺的奴仆。也同时卸下了自己人生的全部包袱和责任,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解脱。 至于卢俊的第一部分若算是忏悔,那第二部分整个就是控诉和辩解,几近于神经质的怀疑和受迫狂。 而唯有文豪托尔斯泰的《忏悔录》以人生思索和探寻的深度见长,在三大《忏悔录》中,托氏的思想性最具魅力,对我人生的启发也是最大的——他沿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回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早年是按生命本能和对完善的信仰生存着,努力于智力上的完善。和奥古斯丁、卢梭一样,他也呈露了早年因无知而犯下的罪恶。他因而失去了生命的目的,感到生命停止了成长,几乎想自杀,抛弃生命。他经历了从知识、科学、哲学等等角度追问生命意义的失败,发现人类面对生命陷入四种状态:(一)浑浑噩噩;(二)寻欢作乐;(三)摧毁生命;(四)无所作为,苟延残生。同时,理性告诉他:生命毫无意义,生命毫无结果,生命的存在就是为了存在。带着对理性的失望,他把眼光投向了宗教,但是宗教的教派门户之争,很快便使他对教会失望了。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问最后让他把眼光转向了创造生活的劳动人民:“创造生活的劳动人民的行动在我看来是唯一真正的事业。他兴奋地说:我懂了,如果我要理解生命和它的意义,我就不能过寄生虫的生活,而应该过一种真正的生活。” 托尔斯泰对生命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历尽艰难痛苦终于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答案。 托尔斯泰对人生以及生命的洞察非常深刻。但是,托氏的《忏悔录》与其说给了我们答案,不如说给了我们思考的线索:其中有三个故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即那则著名的“古老的东方寓言、随波逐流的故事和最后的梦境”。 书中东方寓言原为佛说《譬喻经》的托氏简化版,这一旅人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是生涯中的旅人。在逃亡的路上,你遇到了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这些让你贪恋的东西。你在贪恋这些东西时得到了片刻的安静,自我安慰着:我还不会死!于是享受起食、色、财、荣誉、睡欲这些如蜂蜜一样甜美的东西。可是白天和黑夜就如同两只执着的老鼠,昼夜不停地啃噬时光的藤蔓……身外东西即使拥有再多,在死亡的面前也仍是无力的。这愚痴的旅人之相,便是所有人类的人生之真相。看懂这一寓言,真感烟火尽灭,身心俱无。正所谓:人生谁都是过客 ,相守百年也是梦。世上万般带不去 ,一双空手见阎罗! 随波逐流的故事更是我们人生的众生相,匆忙中都已丢失了灵魂,向内求索寻找到回家的路,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由之路,没有他法,为此你必须逆流而上…… 最美最深刻的故事就是托氏的最后一梦,读董它就读董了全书。该梦是对人生意义的最完美的诠释,阿德勒在其巜追求意义的意志》中阐述了寻找生命的意义就是活下去的理由。荣格心理学多次提到人被悬挂在空中的意像。而这一切全系在那根没有悬挂点的柱子上,托氏在书中一语点破:“尽管这根细柱子没有什么支撑,但这根柱子的牢固性毋庸置疑”——那就是你的信仰!这历久弥新的重要问题就这样被揭示出来。 还记得列夫·托尔斯泰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故尔,你有你的信仰,他人有他人的信仰,而信仰绝不等同于宗教,但是,你若没有信仰就无力活下去。因此你一定有你自己的信仰。因此说中国人信仰缺失是值得商榷的噢。正如托氏书中所言:“我对你错”是一个人能够对另一个人讲的最残酷的语言。 从一堆眼花缭乱的事实中,把一个新东西清清楚楚地指认出来,这就是思想的力量。 愿你踏遍青山人未老,更祝你:赏尽世间繁花,能够返璞归真,回到本真的自己。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王铁 Daniel
    推荐

    托尔斯泰写这本书的时候大概是54岁,那时候的他在思想上已经经历了无数次探索与蜕变,从年轻时的放荡不羁爱自由,到一心想皈依宗教,从而能够跟上帝对话,找到人生意义。可以说是这位思想上的圣徒,做了一个人所能做的所有努力,他一次次放弃,一次次回归,最后他终于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宗教,选择接受它好的教义能够反应真理的部分,而不去看它黑暗腐朽堕落的一面。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但没有意义的人生是需要信仰提供方向和力量的。人生充满了荒谬,丑陋和罪恶,而且没有未来,在无限虚无之中,托尔斯泰指出四种摆脱人生困扰的方式:无知,享乐,毁灭和苟延残喘。有勇气的人在看透人生本质后选择了毁灭,以一己之力,在精力充沛的青年时代结束自己的生命。少数人幸运地成为无知无脑之人,他们天生不具备反思能力,自然看不到人生的荒诞与罪恶,自然活的开心快乐;大多数人选择了享乐:对人生痛苦的一面视而不见,努力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苟延馋喘,他们懦弱,明知没有未来仍然心怀期望,在痛苦与无聊的折磨中继续苟活于世间……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Viking
    推荐

    《一个“傻子”的一生》 一直以来,我都在苦苦的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或许,对于一个出身寒门的我来说,对于一个饥寒饱暖尚成问题的人来说,思考人生的意义,显然有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嫌疑。 无论是胡适先生的“生命本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赋之以意义”这套空洞无力的说辞,还是叔本华的“人生的本质就是虚无”,还是鲁迅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都不足以使我真正的信服,我需要更多的事实来支撑。 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的领悟到了:生命或者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 正如我在《秋水之歌》里面说的一样:或许,生命只是一辆不断开往痛苦的列车。 在不断的爆发着精神危机,在不断的折磨之下,我读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忏悔录》,一本探讨生命意义的书籍。 然而,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这本书指出的,正如我得出的真相一样,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就是虚无。 在强烈的折磨下,托尔斯泰指出了四种解释人生困境的办法:无知、享乐、毁掉和苟延残喘。 大多数人一致的选择了无知和享乐,对人生的真相避而不见。这是真的,人总是活在自欺欺人的状态之下,人总要为自己编造谎言,才能欺骗自己乐观的活下去。 少部分的,意志坚强的人选择了毁掉自己的生命。 然而,这四种人中最可悲的正是像我这样的人,选择了苟且残喘,知道了生命的真相,却可能是受缚与家庭或者一些道德,苟且的活着。 我最怕的,是别人冷不防的问我一句,“你这样厌恶生命,那为什么还不去死?” 是我,是我不甘心。 正如托尔斯泰打的比喻一样: “如果我仅仅知道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我就会心安理地忍受。我也认识到,这就是我的宿命。但是我不甘心。如果我是一个生活在森林里面的人,即使知道这个森林没有出路,我也能生存下来。但是我不是生活在森林里面的人,我是那个在森林里面迷路的人,希望找到一条出路。” 我曾经跟自己说过这么的一段话: “如果上天可以让我自主选择。 如果这个选择的权利很小,我必须要降生为一个人,我会选择不要念书,做一个无知的人。因为有的时候知道的太多,反而不利于我们过好一生。 如果这个选择的权利再大一点的话,我必然以一个活物的形态要出生的话,我会选择不要做一个人,去做一个动物,猪狗之类的都可以。 如果我的选择的权利达到最大,我会选择不要出生,不要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面,即使是动物或者人。我要从痛苦的源头上加以遏制。” 在无尽的苦闷之中,托尔斯泰选择了当一个叛徒,他重新信服东正教,他苦苦探寻生命意义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只有信仰才能给予生命以意义。 他说,“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一种认知,因为有这种信仰,人类才给予自己一条生路,活了下来。信仰就是生命的力量。所有信仰的本质就是,它赋予了生命一种死亡也不能带走的意义。” 说到底,是托尔斯泰开始为自己编造谎言了。 但是,在目睹了教会之间互相打压,排斥之后,托尔斯泰绝望了,最后面,他才真正的觉悟到,或许,真正的信仰只存活在广大的劳动人民身上。于是,他放弃了贵族生活,亲自参加体力劳动,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我非常想强调的一点就是,托尔斯泰或许体会不到真正的底层人民的生活的,他是一个贵族出身,在他身上残留的贵族思维,永远无法消融。 换言之,劳动人民的痛苦,他是没有办法真正去体会的。 正如叔本华指出的那样,人生就如驾着一叶帆船,永远都是在无聊和痛苦之间徘徊着。一旦生活富足了,摆脱了痛苦,由于沉沦于酒肉色之中,却又逼近了无聊。生活穷困的时候,摆脱了无聊,由于繁忙的生活压力,却又逼近了痛苦。 可能,由人类踏出森林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全人类的命运就是在一条死胡同里面不断的徘徊,永远没有出路。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或许,生命本来就没有意义 只是我们一味的自作多情,妄图给它添上意义,才能欺骗自己,乐观的活下去。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化学邓老师
    推荐

    我明白了,为了得到生命的真谛,首先应该活得光明磊落、踏踏实实,然后理性地理解生命。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Jinglin.
    推荐

    评判善恶的标准不是他人的言行,也并非是否进步,而是我的心和我自己。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leon
    推荐

    有些沉重。只有生活无虞的贵族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生命和信仰的意义,但是结论却最终归零,没有什么价值,倒是思考的过程更对人有启发:人为什么活着,信仰的价值在哪里。 托尔斯泰像所罗门、叔本华、佛陀一样,看透了生命的本质,看到了生命的微不足道,认为生命是虚无没有意义的。通透,理性,而又消极。是这样吗? 其实,生命意义的定义在于自己。 纯生物学角度,作为自然界的独立个体,人对自然的进程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对人类种群来说,个体可以通过自己在某一领域取得的建树影响后人,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 人不能决定生,但可以决定死--如何死的更有价值:让自己的生命能够感染帮助更多的人。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