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莫少波
    推荐

    书名是批判性思维,内容其实是批判性思维中推理论证的科学方法。 平常还不怎么会用批判性思维做推理决策呢,看这个就太用不上了。 就像刚考了驾照,只上路过一回,就去学怎么甩尾漂移。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子文
    推荐

    没有完全读懂,概念太多,理论知识太多。与我理解的批判性思维有差距,书名应该叫逻辑推理思维更好。 关键知识点:  归纳法,演绎推理。因果关系。论题,论据,论证过程。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Jog
    推荐

    批判并不是指批评或者怼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分辨能力,批判性思维也就是理性并逻辑地分析问题,追溯问题的本源。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章维stayf👀l
    推荐

    打造自我信息基础设施,我的底层工具之一就是批判性思维。 这本《批判性思维》和《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是我目前能找到的质量最高的两本。日日时时刻刻随时提醒自己要恪守批判性思维。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星辰
    推荐

    我们的文化和批判性思维存在关注点不同的地方:一是我们的文化比较讲经验和直觉,而批判性思维比较注重理性和逻辑。二是我们的文化比较讲包容和认同,而批判性思维常常需要反驳和质疑(对自己/对他人)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岐黄道心
    推荐

    很多哲学书是研究思考的,但思考的内容是什么,来源于其它门类的知识,当这些知识不足时,批判性思维也没有知识的根基,学习与批判性思维应是同步增长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山风
    推荐

    可以认识谬误、学习论证、学习逻辑。拥有批判性思维,让头脑更清晰,做一个理智的人。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别来无恙*
    推荐

    在现实的生活中,批判性思维可以带来更多的认识真理可能性。而不是先入为主、人云亦云。带给自己独立而自主的判断。 所以,学习一些批判性思维不可或缺。 遗憾的是,自己并没有将这本书读的多么通透,只是稍微有些了解而已。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推荐

    这本书介绍的是批判性思维,综合度有点高,不适合作为入门书籍。这是我第二次看这本书,第一次看是在2015年,那时不知此书之所云。第二次看,有一定的收获,里面主要介绍论证和推理的方式,以及谬论知识。个人感觉,这些知识对自己的深度思考和独立思维都有帮助。做自己的前提先让自己有独立的思维。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猫和小提琴
    推荐

    有些不易读,但有些章节的举例还是很实用,希望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更辩识能力吧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白 璽
    推荐

    有前提的评论为前提,来论证真命题和假命题~ 这本书简直太棒了👏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会逗猫的狗
    推荐

    情感、利益、一厢情愿的思维、确认偏差及其他妨碍客观性的心理因素都可能影响对论证的评估。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金鑫
    推荐

    这本书看一半的时候,恰好遇到一个场景,我这个半吊子大言不惭地给人家出了道题。实际上当时我也不知道答案…… 一个小妹的微信朋友圈评论: 小妹发了一组励志图片 ST(某人)评论:不明觉厉(加个害羞表情) 主角回复:ST姐,你在调侃小妹…… 我回复ST:ST,你加了个害羞的表情啥意思? 主角回我:她在撩妹(偷笑表情) 我回主角:不明觉厉(害羞表情) 主角给了我个哎呀表情 我回主角:跟ST学的技能啊 主角回我:学坏啦! 我回主角:跟ST学就是学坏了?那ST就是坏人了呗? 我给她出的题目就是,上述我说的话结论是主角说ST是坏人,但结论明显不对,给我个反驳我的理论支持。给不了的话,半年之后我会给她解惑。现在没到半年,提前还债…… 此句加黑加粗: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批判性思维不是让你去找别人毛病的!它是判断、分析工具。使用这个工具的最终目标是形成相对正确结论。也即这个工具是对自己使用的,是产生一个结论的正确推导过程。要是总对别人使用,那就该成杠精了! 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就是一个论证过程,要想知道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首先要分清楚几个概念:论题、论证、客观陈述、主观陈述、真、知识,以及认知偏差。 用开篇这个例子解释一下这些名词。 论题:即一个问题。ST是否是坏人?这是一个问题。 论证:这里的论证不是指论据,而是整个论证过程。它由两方面组成,一个是前提,另一个是结论。前提和结论都是由陈述句组成的。 主观陈述:取决于思考者的判断或想法。 客观陈述:不取决于思考者的判断或想法。 真:一个陈述非假即真。 知识:你相信某事为真,并排除合理怀疑,而且没有其他理由认为你是错的,那这是你的知识。 未表达前提:大部分指的是知识 再来看整个论证过程 ST评论:不明觉厉(加个害羞表情)(主观陈述) 主角回复:ST姐,你在调侃小妹……(主观陈述) 我回复ST:ST,你加了个害羞的表情。(客观陈述) 主角回我:她在撩妹(偷笑表情)(主观陈述) 我回主角:不明觉厉(害羞表情)(客观陈述,因为是复述前面的话) 主角给了我个哎呀表情(客观陈述) 我回主角:跟ST学的技能啊(客观陈述) 主角回我:学坏啦!(主观陈述) 主角未表达前提:所有开始学着撩妹的男士都是在学坏。我开始学着撩妹,所以我学坏了。 我回主角:跟ST学就是学坏了?那ST就是坏人了呗?(主观陈述) 我的未表达前提:主角说我学坏了。所以我提出主角的结论是ST是坏人。 揭晓答案啦:这里我用了一个错误的论证形式,叫中项不周延。同时还加了一个稻草人谬误的前提,就把小妹绕进去了。 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有两种途径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一是用错误的论证方法,二是错误的前提。所以要想确定结论的对错,那可以通过质疑前提以及质疑推理方法来实现的。 我们先讲如何质疑前提 首先前提是一个陈述。比起主观陈述,客观陈述更容易区分真或假。比如“北京到北极点的最短距离比北京到赤道的最短距离短”这是一个客观陈述,北京在北纬40度,所以这个陈述是假的就能判断出来。而主观陈述往往伴随着道德、文化、心理、非理性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它是“知识”,但不一定为“真”。所以前提本身就可以被质疑。 接下来我们看陈述的几类问题 1.表达含糊不清 (1)模糊:无法明确这个词语所包含或排除的对象,那这个词语就是模糊的。如果一个陈述因为这个词语无法正确的表达正确有用的信息时,这个模糊程度就是不能接受的。举个例子:“秃顶的人理发5元钱”。因为这个秃顶是主要衡量标准,但是显然光头、地中海,或是头顶头发很稀少都可以叫秃顶。 (2)歧义:同一个句子或词语有不同种含义。第一种是语义,比如:“我不想评论这件事”。可以表达的意思是:①我不懂,所以不想评论。②我讨厌这件事,所以不想评论。第二种是组合歧义,不能明确区分个体或者一个集合体,比如:坐火车比坐飞机快!这句话就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个别情况下,确实可能坐火车会快一些。第三种语形歧义,主要是代词或者连词组成,比如:①代词:我刚把车从车库停到路边,就有东西从那儿的上空掉了下来。②连词:办理这项业务你得拿着银行卡或经办人身份证和银行卡所属人身份证与健康宝绿码 (3)抽象:缺乏具体所指。比如:她被警察抓了。你可能认为她是坏人,但我告诉你她叫“孟晚舟”之后,你又会怎么想? 模糊、歧义、抽象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澄清这些词语,追问这些词语的定义。定义有三种目的:普遍性定义,比如词典上的;特定情境或规定定义,比如对于电脑来讲,开机后显示器上显示的带有回收站图标的那个画面,叫桌面;为了说服别人的定义,比如把堕胎定义为谋杀未出生的生命,这种定义带有主观偏见。当定义的目的是澄清特定情境下词语的意思时,才是对含糊其辞有效的解释。再来看定义的三种方法:列举法、同义词法和分析法。比如:这人特别事儿!定义什么叫“特别事儿”?列举法:我们只有矿泉水,但只喝纯净水;同义词法:吹毛求疵、挑剔、鸡蛋里挑骨头;分析法:对待一件事避开正确以及美好的方面,而去努力寻找无关痛痒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这三种定义的方法确认词语的实际意思,如果论证结果很奇怪,检查定义是重要方法。 2.心理因素影响陈述 (1)与观察冲突:我们的注意力不集中、牵挂着其他事件或情绪不宁、身体不适等,以及信念、希望、担忧都可能引起观察的种种偏差。也就是我们记忆里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这里可以参考丹尼尔卡尼曼写的《思考快与慢》非理性部分。 (2)与背景信息冲突:背景信息是我们大脑的信息库,是学习的基础。当我们遇到与大脑中的背景信息相冲突的陈述时,即使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你也会排斥它。这也是心理学上说第一印象很重要的缘由。第一次接触某件事时,对于它的背景信息是空白的,因为没有冲突,所以很容易接受。第二次接触这件事儿,接触与第一次不一致的信息时,就会造成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被人抵触的,就像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一个道理。所以背景信息不充分的时候去评论一个相关陈述实在有些勉为其难,唯一办法就是广泛阅读、开放交流、深入探究。 3.修辞手法影响表达 修辞力可能会影响人的心理,但它本身并不能确证什么。我们必须能够区分一组评论中的逻辑力量与心理力量。 (1)委婉语与粗直语:用表达爱的词语形容事件,会让人产生积极心理。比如:他们把宠物安乐死了。他们不得不让宠物永远睡去。用表达暴力的词语形容事件,会让积极心理消失!比如:他修改了她的报告。她好不容易写好的报告,被他强奸了! (2)闪烁其词:启到误导的目的又能规避风险的用法,有点像模糊。比如我支付的利息比别人多了高达12%的利息。但其实别人支付了3%,我是3.36%而已。语句中的有些、或许、可能等词语都可以夸大发生概率很小事件的影响。 (3)贬抑:降低重要性。所谓的砖家说过……就是表达者通过语言影响听者心理或情绪,导致信任度下降。 (4)刻板印象:对特定群体成员的观念。比如:不要跟他做生意,他是南方人。 (5)暗示:完全可以不用表达,但却意味深长的提及某事,目的是利用提示的力量来贬低某人或某事。比如:你可以相信他,至少这五分钟他说的话是真的;你发现了么,他今天没有迟到。 (6)加载问题:很像暗示的一种,把一个未经证明的陈述加载到另一个问题当中。比如:他现在还是那么楞么?也可以是积极的:谁能总结一下,至少说出一条他这么招人喜欢的原因。 (7)嘲弄讽刺:仅仅取笑别人的立场,但未提出反对意见。比如:你认为应该多睡觉,好吧,猪也是这么想的。 (8)夸张:过分夸大。许多别的修辞也同时用了夸张。比如:1%的教授认为,被说成一部分教授认为;情话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所有人都知道,就你不知道等等。 (9)修辞性定义:就是运用诉诸情感的语言来表达或激起人们对某事的态度。比如:你去堕胎,就是谋杀未出生的孩子! (10)修辞性解释:先提出一个与大家认知相违背,令人费解的疑问,然后貌似去解释,实际上表达或诱发其他态度。比如:大家都想公司发展越来越好,但实际上我们业务增长率持续下降。我仔细观察了我们员工的精神状态,发现大家开开心心到单位,吃过一顿毫无营养的早餐后就士气低落的开始工作了。士气低落当然会影响公司效益,所以我们目前首要任务不是创新,而且解决好早餐问题。 (11)修辞类比: 通过比较两个事件之间的相似性,使某事件显得优于或劣于它本身。比如: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就像得普通感冒。注意这种修辞不是同义词法的定义,而是模糊、隐藏、遗漏了一些重要信息,或用不同比较标准。尤其注意用群组比较,或用平均数比较。 (12)替代证明:表明某个陈述有据可查,但又不给出实际出处。比如:据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比如: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竞聘结果有问题。 (13)重复:初听起来并不可信的主张,不应由千百次重复而提高可信度。成语三人成虎就是讽刺这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也是说得太多了,导致人们都忘了“教不严师之惰”了! (14)煽动:充分利用心理学原理,通过归为另类、妖魔化、引发排外心理、激起恐惧和仇恨,操纵听众的观念。比如:当你跟这位审计部的人吃饭时,你应该知道,咱单位的人都不爱跟他们产生交集(归为另类)。他们的工作不是为公司整体发展考虑,而是找咱们的毛病。吹毛求疵用在他们身上最合适,然后就汇报给领导(妖魔化)。他们都是由只有智商没有情商的人组成的,称自己只对董事会负责,真不知道他们退休以后得有多孤独(引发排外心理)。我们几个都经历过,也就是跟她聊了会儿天,就从我们语言中发现了他们意象中的、并不存在的“风险点”,随之而来的就是做一些过度防控的整改工作(激起恐惧)。在此向我单位审计部同事说声抱歉哈,不是指你们,而是这么写大家好理解,而且这是论证方法的反面教材! 其次前提也是其他人或其他论证产生的,所以还应该质疑前提的来源。我们接触的信息大多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亲友、新闻媒体、专家讲座、杂志书籍,还包括抖音、B站、影视等。 在评价信息来源的可信性时,首先要关注发布信息者与其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利益相关。“利益相关方比利益无关方更值得怀疑”这条规则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为过。 媒体越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我们就越容易得到被“操纵”的信息,或是媒体控制者或是他们的广告商,会向我们提供有倾向的信息。 对于专家而言,衡量专家资质的最可靠的声誉是其在所从事的领域里的其他专家心目中的声誉。 网络上的信息来源我都不想评论,我只能说信息量太大,真实陈述不是没有,但能找到太难了。 所以我还是建议通过专业杂志以及知名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获得信息。 合理的态度是:同意最权威的观点,同时足够开放,在面临新的证据时修正观点。 回顾一下论证的两个组成部分——前提和结论,他们都是陈述句。每一个陈述都可以是上一个前提的结论,也可能是下一个结论的前提。一个结论的前提可以不止一个。由前提推导出解决的过程就是论证。接下来我们开始聊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有两种,演绎论证和非演绎论证。演绎论证是前提为真,结论不可能为假的推理。非演绎推理是指存在前提为真,但结论可能为假的情况。可能性很大的推理就叫非演绎推理。而只能是为结论提供一点点支持,只是表现为有可能得出结论时,就是非演绎谬误。 最好玩的部分来了,我们先来介绍各种推理过程中存在的谬误。所谓谬误是指推理中的错误,即一个本该支持或证明其论题的论证并没有真正起到支持或证明的作用。 1.相关性谬误 相关谬误的前提貌似与论点相关,并且可能会在心理上引起共鸣,但实际上它们并不相关。 (1)诉诸人身(也有书里叫人身攻击)的谬误:通过拒绝一个人来拒绝他所持有的立场(想法、提议、主张、论据等)。有几种方法: 试图通过谈论某人的一贯性、性格或境况来让我们拒绝某人表达观点。比如:他还想告诉我如何理财,他自己还欠一屁股债呢! 试图通过说我们不喜欢的人持有某种信念以说服我们拒绝此观念时,就是因关联而担责。比如:你认为我们应该从重处罚这名员工么?审计部的那帮人应该也这么认为(再次强调只是为了好理解)。 仅用观念的来源来自动论证其内容的正误时就犯了生成谬误。比如:我不看这个报告,写它的人才入职一年! (2)稻草人谬误:试图通过扭曲或歪曲对方来驳斥论争。以前在很多书中听到过稻草人谬误,但这本书里说明了这个谬误命名的原因:歪曲对方观点,建立一个根本不成立或者特别容易被反击的观点,意图作为反证。比如:你让我加强监测?你要知道追求完美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3)虚假两难谬误:试图提供难以接受、难以企及或难以置信的选项,结论只能从这些选项中择取。这种谬误就是非黑即白,忽略其他选项的论证。例如: 要么“完美”要么“无”:学好数学不一定能让我找到好工作,那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你要爱我就给我100亿,要么就别再找我。 认为两个事物或两种表述之间,要么有精确的划界点,要么相互之间不好区别:他做句诗你就说他有才华,唐宋八大家他只知道七个。 (4)错置举证责任。孩子经常用的,试图把证明责任推给对方来支持或证明自己的立场。比如:我觉得你这么做是有风险的,你怎么证明这么做不会出现问题?究竟哪一方负有举证责任通常取决于上下文。一般地说,如果论题是事实问题,则提出新观点的(提出较低初信度的主张)一方负有举证责任。同样,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举证责任落在想要改变的一方而不是想保留现状的一方。 (5)乞题谬误,从逻辑角度看,对论证结论有争议的也会对论证的前提有争议。比如:你这么做是错误的,因为我觉得你这么做是有风险的。 (6)诉诸主观情感谬误,通过煽动我们的情感来“支持”论点,而不是给出真正的论证。这可以参考上面的煽动,通过引发愤怒、恐吓、同情、同辈压力(自我卷入,现在都爱说内卷)等、内隐自大、内疚、嫉妒、公平等心理因素,但没提供其他证明,将其伪装成论点的论证过程。 (7)无关结论,比如:你为什么认为我说的有错?毕竟我可是专家。 以错制错:我为什么要道歉,他上次错了也没道歉。 一厢情愿:我希望你对我好一点,因此你应该每天给我做早餐。 无视现实:孩子,我批评你的语气是重了点,但你不应该不理我! 2.非演绎谬误 论点对结论的支持力很弱,而妄图提高结论可信度的论证,就是非演绎谬误。 (1)概括 孤证谬误,引用很少的案例而仓促得出一般性结论。比如:你看街上这些小姑娘,重庆就是盛产美女。 传闻证据谬误,提供一个故事借以支持一般性结论。比如:你听说了么,黄晓明和baby离婚了,他们娱乐圈的人结婚就像咱们握手。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抽取样本是随机的,标的是同质的,那就不属于这种小样本谬误。比如从1000万个轴承中随机抽取1000个轴承,里面有10个具有相同缺陷,那缺陷率是1%的结论,置信度就是95%,是非演绎推理的一种。 从例外中概括,比如:急救车运送病人时可以闯红灯,我们不知道急救车里是否有病人,所以急救车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闯红灯。又如:我们问了一百个山区的居民,他们都说空气质量很好,所以北京的空气质量并不是你们所说的那么糟。 错误适用,把一般规则应用到例外中。比如:说话是每个人的权利,我今天就骂你了,怎么地吧! (2)弱类比(有时也称错误类比)谬误 基于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有争议的或不重要的相似性所做的论证。 比如:如果你用刀把人杀死,你将被指控犯有谋杀罪。因此,如果外科医生做手术时患者死了,也应被指控犯有谋杀罪。 (3)错误地诉诸权威,指试图通过提供非权威来源的意见作为证据来支持论点。 比如:孩子到家跟你说,我们语文老师说了,练习跳舞没什么用。 (4)错误的诉诸公众,指将无法通过公众意见解决的专业问题交由公众意见来解决。 诉诸惯例,比如:在教育方面父母比老师还重要,这点大家都知道。 诉诸流行,比如:你不应该去超市买肉,大家现在都去菜市场买了。 (5)假性因果,仅凭两个变量在时间上先后出现即判定前者是因后者是果。相关关系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比如:每天都是公鸡打鸣之后太阳才升起。因此,公鸡是太阳升起的原因。 比如:一个村子里电线杆(电线杆也可以改成马路、房子、水井)多了以后,死的人也多了。 忽视巧合的可能、不同情况产生的共同原因、忽视随机变化及回归均值也会产生假性因果。 颠倒因果经常出现在同时发生的两件事上,比如:自尊水平高的人都很富有,因此只要提高自尊水平就会富有。 (6)滑坡谬误,在缺乏支持的、有争议的、有倾向性的警示上:事情会逐步发展出一个不受欢迎的结果。 比如:你做事这么不认真,以后终将一事无成。 3.论证形式谬误 (1)肯定后件 如果我渴了,就会喝水 我喝水了 所以我渴了 看着很对吧?但我其实是拿着水杯在过安检。 (2)否定前件 所有的狗都是哺乳动物 你不是狗 所以你不是哺乳动物 (3)中项不周延(这就是我用的那个) 所有撩妹的男同事都是坏人 ST在撩妹 ST是坏人(ST不是男的所以不周延) 4.合成与分解谬误 把某物的构成部分所具有的特征错误地归为整体特征,就会犯合成谬误。 比如:金字塔是由长方体的石块组成的,因此金字塔是长方体。 再如:诺基亚公司的每个部门都没做错,因此诺基亚会发展很好。(显然不对) 分解谬误是反方向的合成谬误。 比如:我在股市中赚了不少钱,因此我买的股票都会涨。 5.混淆解释与理由 解释事件为什么发生或如何发生是一回事,认为事件正当或有理由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把二者混为一谈的谬误就是混淆解释和理由。 比如:日本侵略中国是因为他们生活空间太小,容易地震不安全。什么?你认为这就有理由侵略我们?(对方只是解释,并没有说这么做正当,很像稻草人谬误) 6.混淆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 两个命题之间正好相反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这意味着它们永远不会有相同的真值。但两个命题不可同时为真却可同时为假,是反对关系。 比如: 提问者:你们部门全是女生吧? 回答者:不是啊 提问者:啊?全是女生啊! 显然只能得出不全是女生的结论。 所以可以推导出矛盾关系,而不是反对关系。 7.一致、不一致与无法判断 当且仅当一组信念可能同时为真时,它们是一致的。当且仅当一组信念不可能同时都真时,它们是不一致的。 8.误算概率 (1)错误组合独立事件 这个一般中国孩子都不会错,比如:语文考100分的概率是1/5,数学考100分的概率也是1/5,两科都考100分的概率不是1/10,而是1/25。 (2)赌徒谬误 前十次扔硬币都是正面朝上,问第十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有多大?当然不是1/2048,而是1/2 处理独立事件的信息时要记住:过去的历史对它没有影响。 (3)忽视先验概率 指没有将基础概率纳入思考,比如:被毒蛇咬后死亡率高达10%,所以毒蛇是最大的敌人之一。这就是忽略了先验概率,每年被蛇咬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 (4)错误地归纳换位,这点审计报告中反正没少用。有关多少百分比的A是B的信息本身并不能告诉你任何有关多少百分比的B是A的信息。 比如:3/4的坏账都是朝阳支行造成的,所以朝阳支行贷款业务应严格检查。 看似没毛病吧,但如果全行90%的贷款都是朝阳支行,那他们管理还是高于平均水平的。 对银行不熟的朋友我再打个比方:实现财务自由的人3/4都是企业家,想实现财务自由,当企业家是不错的选择。貌似是个论证,但如果知道97%(这数据只为了论点,不是真实数据)的企业家都破产了,你还这么想么? 最后一部分是烧脑部分,反正我是看了两遍才稍微有点理解的,但都是正经部分!知道什么是错的了,还要学学怎么正确推理,演绎推理和非演绎推理想学明白还是要自己看书,字数不能超过8192字,此处略过……已写完,可私信交流哈。 最后,批判性思维还要考虑道德判断、法律判断和美学文化。其中后果论、功利主义、伦理学上的利己主义、义务论、道德相对主义、宗教绝对主义、宗教相对主义和德行伦理都会对判断产生影响,绝对正确的思维很难,希望我们尽量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吧!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Linxin Duan
    推荐

    花了很长时间终于读完了,书很专业,感觉一直到高中很缺少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只希望能潜移默化地在我阅读新闻,聊天,思考时影响我吧。

  • 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陈泽洋-7up
    推荐

    吃力,来自翻译和内容。这本书有点像思考的指南类工具书籍,但是我们缺少这类通识教育的书,涉及各学科,如果是想深入,还要在对应领域多多钻研。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