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南明小小生
    推荐

    本书算是袁了凡的个人小传,从听天由命到命由我作,富有己求。从改过之法到行善之方,再到谦德之效的人生历程。了凡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为后人讲述了要把握命运,出人头地,事业有成,家业昌盛核心行善。今世的果,是前世的因。今世的富有,是祖宗积的善德。所以可以算是一本成功励志之书,但又处处提现佛家,道家,儒家为人处世哲学。至此人要成功,我们老祖宗早就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秘诀——博大精深国学。所以那些外来的成功学书籍,了解就好,真正要研读的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国学精华。 1.贵人相助 了凡的一生之所以能改变,得益于高人指点,所谓有贵人相助。这个贵人也许会主动到来,但更多的是自己求得。贵人有智者,有诤友,有一本好书的作者,当然也有自己的醒悟。了凡最先在慈云寺遇到的老者精通易经,能算出人一生的命运,细到生活的点滴,我认为这有点浮夸了,也许是作者为了深刻讲解命运虽由天定,但人作也能改之。遇到贵人,前提是我们有所作为,有所顿悟,有识贵人的眼睛。不然贵人就在眼前,你却熟视无睹。孙悟空思之师傅敲他三下,关正门而走,便能觉悟到三更从侧门而入求道之贵。 2.改掉恶习 改变命运很重要的是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坏习惯作者说须有三心:耻辱心,敬畏心,勇敢心。有耻心,不愿做下贱的事;有畏心,害怕报应而不敢造恶;有勇心,能知错即改。有耻心和畏心,人能懂得惭愧,能遮止恶业增长;有勇心,精进改过,日日会有进步。所以,具足耻、畏、勇三心,罪业会马上消融;不具三心,罪业会越结越厚。人因“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所以时常反省,孰能无过,过则改之,也是大丈夫也!若过而不改,因循守旧,一生庸庸碌碌在恶习的笼罩下度过。 3.行善积德 训中最核心的是行善,行善行的是善心,是心田,而非善物。行的是善内,而非善外。求外必先求内,内指修心养性,存善心,利他心,恻隐之心等,内在修成了,外在也就水到渠成,自然天成。天然有善心的人,就算没善成也是功德无量。有善心的人不在乎物质多寡,就像你把手里仅有的10块钱捐给需要救助的人和亿万富翁捐出的一万元,善心无价。 4.有效行善 行善积德也不是肆意滥善,有的人行善也许没有好报,那可能是行善不对。所以了凡给我们说“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要掌握正确的行善必须有分别心。也给我们提出要行的善事列举十项“ 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后又说“善行无穷,不能殚述;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善事太多了,可以从这十项慢慢推而广之。 最后列举历史行善积德而善有善报的大量例子。让我们更加深信正确的行善,会带来人生的幸福美满。 变坏在一念之间,做好需一生行善。好好看书,好好感悟,好好说话,好好做事。行善积德,功德无量,天必佑之!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Vivi
    推荐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值得静心品读的智慧书。 生而为人,要善良。种德立命、处世修身,真正的大智慧在我们的一言一行里,在平凡的生活里。我,是一切的根源。我们自己就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文心
    推荐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已经不信鬼神,已经习惯了自我,也习惯了追名逐利……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这时,了凡先生用他的实际经历和感悟告诉我们: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过由心造,亦由心改。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之。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随缘济世,当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天地在上,鬼神难欺。我们还是应发耻心、畏心、勇心,从心而改,归心向善!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尚且到七十才悟到做到此,我等更当约束自己的心智和行为啊。 总之,这是本令人发省的书,点醒了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并下了决心改过。以后更要与人为善,爱敬存心,谦虚处世。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QQX
    推荐

    一气读完,受益者有,受惑者亦有。借鬼神之说讲善恶,终归窠臼之言。整体来讲,已经可以成了凡先生为居士了,佛之核,儒之表,道之边。信佛者可以多多品读……[微笑]儒者可读,道者不必读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村野樵夫
    推荐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人为善,福未到,祸以远离.人为恶,祸未到,福以远离,人如果做善事虽然并没有看到福分来临,但是灾祸却已经远离你了;人如果做坏事,虽然还没有看到灾祸到来,但是福分却已经早已远离你。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向好
    推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众恶莫作,众善奉行。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乖巧刻苦又努力-
    推荐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把握学习机会,修身明德。正所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活在世,定要端正心态,无愧于心,坦坦荡荡方不违这一遭。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Positive☀Energy
    推荐

    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了凡四训》算作一部经典,能遇此书者皆是有缘分福报之人。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玫瑰心语
    推荐

    《了凡四训》是一部改造命运的宝典:1·立命之学:袁学海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33年出生于浙江嘉善县。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 袁学海15岁,慈云寺遇孔道人,弃医从文。隆庆三年 1569年 袁学海37岁,至南京国子监,游栖霞山,访云谷法会,对坐一室,三昼夜不瞑目,受云谷禅师“立命”之学,改号“了凡”。 2、改过之法:用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三心。 3、积善之方:积善之方10个故事 4、谦德之效:慈悲心,德之厚。情绪心,性之厚。 明朝袁了凡先生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命自我造,福自己求。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睿文
    推荐

    袁了凡 《了凡四训》复读批注 袁了凡,原名袁学海,又名袁黄,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佛学家、文学家以及军事家。他通音律、懂阴阳、明经史、精历法;医、农、水、田、役各个方面无所不能,可谓历史上难得的全面的人才。袁学海生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33年出生于嘉善县,父母为其取名为表,后来又改为黄,字坤仪,号学海。后来他学文立命,明白了人生的大道理,于是自改号为“了凡”。袁了凡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他的聪慧、与众不同之处。1570年他高中举人。1577年他取得会试第一名,但后来因为他所作之文与主考官的思想有冲突,因而被罢名。九年后,他再次参加科选,得中进士,于公元1588年到河北任职。为官期间,他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1592年他被提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就在这一年,兵部右侍郎宋应昌对他大加重用,不料却被李如松诬告,结果被罢官回乡。袁学海回家后,从嘉善县迁居吴江,从此潜心著书,一过就是十多年。直到1621年,朝廷才为他洗清冤情,从而追授为尚宝司少卿。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睿文批注:袁了凡之奇遇,若张良之际遇,修髯伟貌,飘飘若仙。故授皇极数之真传,屡试不爽。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睿文批注:孔老先生为余卜筮:县考童生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翌年赴考,三数皆中。孔老先生实为樗里疾、许莫负再世。 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睿文批注:终身休咎,言之凿凿,神算已是道破天机。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睿文批注:云谷先生之言,令人茅塞顿开,然其六祖慧能所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睿文批注:血肉之躯,自然有数,义理之身,感天动地。欲求多福,宜当厚积其德。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睿文批注:趋吉避凶,必欲守其天道,故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此为修身治家之千古箴言。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睿文批注: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自此有战兢惕厉虔敬之心,虽处暗室,知其天地鬼神萦于左右,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以拾得之心,涵养天地。 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睿文批注:发愿之始,历经十载,而行善三千,已破天地之定数。 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登第,授宝坻知县。 睿文批注:心起善念,行善不辍,所发心愿,屡屡皆中,却原来宝坻一域,早有大贤居中。为后辈之垂范。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编》。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睿文批注:以《治心编》以自省,所行善恶,纤细必记,夜则设几案于庭,效法赵阅道焚香而告白以达天庭。试问,天地皇皇,人海茫茫,几人做如此检省,焚香以告?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①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 睿文批注:所发宏愿,难得圆满,夜梦神人相告,方知心系苍生,减租减税,胜过行善十万,奉民为佛,乃为官之宗法大道。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睿文批注: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掩父母之愆;内思闲己之过,外思济人之急。以此修身,以此齐家,可保终身不虞。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睿文批注:改过须知耻,耽于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此为知耻而为,自掩其愆,积恶日久,祸及己身。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不惟此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 睿文批注:天有神,地有祇,为民则隐微不显,天地鬼神临视如鉴,因何不惧?为官则彰于亭台,一动一静,皆为天地所见,虽掩之甚密,文饰甚巧,但言不由衷,不能自欺,何以欺人?故为官为民,最忌聪慧,滥施心机,被人参破,不值一文!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睿文批注: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如一阐提之尚有佛性,放下屠刀,便可成佛。 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睿文批注:改过患不能勇,如了凡之用心,小如芒刺者抉剔而除,大如毒蛇之啮指,速与斩断,以风雷之疾,除大小之恶。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 睿文批注:未禁其事,先明其理,为人者当了悟明理之要,未明之理,懵懂多愆,明理入心,三省少过。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睿文批注: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世人好色,好名,好财,好怒,千般诸过,系出己心,心正则邪念自除。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 睿文批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人家,必有余殃。颜氏晓大义,识大体,故将其女妻以叔梁纥,何故?宗祖积德之长,忠厚传家,诗书继世,是故有千秋万代之余庆。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睿文批注:为善不欲人知,谓之真善!天下权贵皆行阳善,欲沽名钓誉,博取禄利,然天下行善,皆在阴阳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①,海内②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③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睿文批注:子贡赎人拒赏遭谤,子路救溺受赏得誉。为何?常有发端之善终至为恶之果,为善为恶,当审其偏正,切莫以善心而行恶者。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①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成立而后已。 睿文批注:成人这美者,如玉之在石,丢掷则如瓦砾,琢磨则成圭璋。人行一善,当须诱掖以成其美,或奖励,或维持,或白其诬而分其谤以圆其功德。如此,方为君子所为。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难自立。且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①之,其功德最宏。 睿文批注:世俗乡里,为善者少,不善者众,善人在俗,难以自立。而豪杰之士,铁骨铮铮,不饰行迹,多被被指责;是故行善多有败迹,而善人常遭谤毁。此为世俗真相,参悟此理,方可为人 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怯除执吝。 睿文批注:守财者称之为奴,守德者称之为圣,虽守两字,高下立判。 袁了凡,名黄,江南吴江人,故字学海。幼孤业医 睿文批注:袁了凡,名黄,江南吴江人,故字学海,幼孤学医,所习治病救人,所悟济人危难。虽了却凡尘纷扰,仍心系苍生。非圣亦贤。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陈先森
    推荐

    袁了凡:《了凡四训》         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以后种种,譬如今后生。         近代几大雄伟人杰,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都曾深受一个人的思想影响,此即晚清名臣曾国藩。但许多人未必知道,曾国藩其人,则又深受袁了凡思想影响。         纵观曾国藩的思想,其文章日记,都有无法抹灭的了凡思想痕迹。当然,也有明显的区别之处。比如了凡思想中佛家出世思想,与世无争的恬淡人生态度,在曾国藩的思想中较少体现。这主要出于曾国藩儒家内圣外王的入世思想比较多的缘故。在曾国藩这里,抑制个人欲望的主要是道家的守拙思维,以及不争的态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曾的思想是儒道两家的集合。而极大的影响了曾国藩思想的袁了凡,则纠结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合而为一,融为一炉。有儒家建功立业的入世追求,也有佛家向善修行的生命体验,更有道家顺其自然的不争理想。         大体上,袁了凡的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的顺其自然道家为主,中期的利世立业儒家为主,后期的行善济世佛家为主。将三家思想融为一炉,进而付诸行动努力追求,并且实现了自己的立功立德立言,袁了凡堪为传统文人的楷模代表。         以今天的视觉来审读此书,对于一个人的立志立世立业,仍然是大有帮助的。这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中华文明不死,民族必将复习。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暖暖
    推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Belinda
    推荐

    陆陆续续在读这本书,曾经被很多人推崇。其实,没有什么普世的做人准则和道德标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要先过得了自己的心。不愧对于人,不亏欠自己,不恨、不怨 ,此生足矣。其实一直不太认可书中的有些观点:做任何善事都有回报。你付出了就期望得到善果。而世间万物,付出未必都有回报。如何坦然面对一切不得,淡然处之,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了悟的。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推荐

    谦虚谨慎,积德行善。 文虽简短,人生哲理却尽在其中,很多故事读完能令人幡然醒悟,如醍醐灌顶。 更多的是关于人心向善的劝诫,和我坚持的“存善念,说善言,行善事”思想如出一辙,更加坚定了我信念的正确性。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玉出昆冈
    推荐

    惭愧几日前才听说有此书,读毕恨不早早接触。实则此书不过了凡先生的训子诫,有“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篇。文虽短,但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文中以了凡先生亲身经历为证,极具说服力。《太上感应篇》开篇第一句便是:“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不止佛家讲行善积德、善恶有报,道家儒家亦有论述。当然新时代人人讲科学,或斥之为封建迷信,但我个人认为人还是要有敬畏之心为好。不论是看了本书后对了凡先生所述深信不疑,还是将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保持尊重都很好。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自己的心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迟钝不堪,不像小时候那般有一颗时时颤动而丰盈鲜活的心。六祖慧能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境界确实难以企及。反而神秀法师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对我们来说更有教育意义。《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前总觉得治国平天下乃真英雄所为,现在越发觉得诚意正心修身才是最难,治国平天下只如水之就下,自然而然罢了。南怀瑾先生说过:“修行乃大丈夫事”。“修”取修正、改进之意。“行”包括语言、行为甚至想法。修行就是不断改进自己的过错。古语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错难,知错更难!这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有一丝警觉审慎之心来监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念,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一生约七八十年,无时可松懈。《周易·乾》讲“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经·小雅·小旻》讲“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孔子讲“君子慎独”,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讲“砺己”。这确实是大丈夫事呀! 改完过就该行善积德了,荀子《劝学》中也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那么多先贤都有共同认识,不得不使人细思难道这些说法都是空穴来风吗?其实不论善举能不能带来福报,我们也都会从中受益。善良本就是人类最崇高的品德,帮助他人、与人为善是我们的天性。只是在动善念的时候,我们同时又会想到自己要付出时间金钱,或是自矜身份不想放下身段,或是怕在旁人眼里特立独行标新立异,或是怕被人欺骗好意受到伤害。种种疑虑让我们望而却步,久而久之面对世情变得冷漠了起来。以上种种,其实说的就是我自己。不同时间读同一本书的感悟是不同的,我现在读《了凡四训》就像在有人在脑海里敲钟一样,知道人生还有这样一种活法,只愿能将看书的体悟实践于生活中。 最后,这真是一本好书,而且很短。如果大家有时间有空闲不妨一读。若能使君会心一笑,或是掩卷沉思,就最好不过了。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