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数遍,慢慢领悟佛经的思想。金刚经是我国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之一。人人皆是佛,不过被各种欲望,执念,蒙蔽了佛心。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放下执念,诸法空相,去悟道。人经常会探讨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人在世间几十年,只是轮回的一个环节,多数人在这六道轮回中,无法脱身。修行的人,才能离苦得乐,到达彼岸。所以叫:能断。 解读非常经典,忠实原经,值得反复诵读。推荐
《金刚经》看过几遍,从开始的好奇,蒙懂。去一字一句揣摩、看过后并不真正懂得,这本书是我看的最安静最静心的一本。能融于其中,去学习去专研.人生皆修行,希冀,欲望越多,越失望,越伤心。放下便是放过自己,便可成佛。无来亦无去,空空如也。求的什么?要的什么?
热泪盈眶,字字珠玑,不愧是万经之源,修慧修德第一经,安利给所有想要明心见性的人
一切有为法,皆为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五祖弘忍曾说过:“中国佛经浩如烟海,我们平常人只需要读一部佛经就终身受用,那就是《金刚经》”。六祖慧能在《六祖坛经》里开示说他听五祖弘忍为他讲解金刚经,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大悟”。
加入书架很久的书,一直没有缘分阅读。最近无意中又重新翻开,可能就是一种缘分。 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所有的痛苦,归根到底是因为“我执”。就像金刚经所说的,我们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执着于大千世界的存在以及在这世间的各种功名利禄。 人生,本是如梦如幻,在胜义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存在只是因为我执而感受到的这个世界。我们的各种情绪波动,不过是对外在世界的自我解读。 或许现在的我们很难理解般若空性的真谛,但我们可以回归初心,珍惜当下,更多的静下心来。
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②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③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放下我执,我们痛苦的根源,唯一就是执著。没有执著也就没有痛苦,那就得做到无我。 《金刚经》为大乘空性经典。践行《金刚经》,要旨是要体悟“缘起性空”的道理。对于我等凡人而言,或可渐次修行。
粗略的听了一遍,会何突然穿插着听了这本断能,起初是冲着书名,更深层次的想法其实是想借此书抵御搬家时那种内心的巨大荒凉感!如同大话西游中唐僧对孙悟空的碎碎念,虽听的烦燥,但却能有效抑制住孙悟空那红尘躁动的心! 金钢经中有一句偈语印象深刻:“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是啊,一切犹如梦幻泡影,因缘和合,聚散有时!该是破除我执放下的时候了! 整本书听完虽不甚解,但听的过程也确实没再胡思乱想,短暂的获得了平静!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10.1万字,阅读时长9小时 此前没有读过藏传佛教大师的经义著疏,索达吉堪布的这本,倒也没有预期之外的内容,阐释、著疏的立论体系、解释基础,与汉地佛学家的都是一派。 《心经》一言以蔽之,唯“五蕴皆空、诸法空相”几字。《金刚经》因文体原因,以开场布道的场景展开,递进论述,场景、内容远比心经丰富,既使如此,核心要义用“无我、无执,心无所住”几字可以契领。 我们平时更多地沉浸在所生存的三维世界,宗教、历史之所以产生跃出三维界面之上的震憾,乃是在三维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这个四维因素。在此视角下,更见得放当下所执之不必要,主要是因为,在拉长的历史、宇宙视野下,的确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这一点,一如我们看二维的平面画作。画里的人,只能观到画内自己身边的场景、物事。 佛学大师认为世间三种功德最大:一是发菩提心,一是宣说大乘佛法,一是观想空性。又进一步认为,发心、宣说的功德,远不及观空性的十六分之一。可见佛学更关注的是思考者本体,个体自己的观心,远比对外的影响更加重要。 放在世俗环境,就是先解决好自身的问题,自身问题解决好了,就给身边的人、身边环境带来了和谐的因素。佛的出发点,真正是基于个体的人的。佛学,是一门真正大慈悲情怀的学说。 心经、金刚经一年背读不少遍,每次新读著疏之书,依旧获益匪浅。
作者从世俗谛和胜义谛的角度讲解金刚经,让普通人更加容易理解。 借用一位书友的观点作为对本书的点评:理解了金刚经本意,其实就是修心第一,任风雨不悲不惧,任得失视之自然,在平淡的幸福路上助人助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感谢众位书友的精彩点评,受益匪浅!
每天读《金刚经》原文三十二品,但常常有个感觉就是似乎大致明白核心意思,但稍一细想就发现一团乱麻甚至对语句的逻辑性都不是很能读顺畅。索达吉堪布在《能断》中,虽然是只针对原文做如实的解读,并未展开旁义,但的确读下来更直接的捋顺了《金刚经》的大致义理。对我们佛学者来说,实是个不错的初探佛海的普及读物。通过理解因果、缘起、四谛、六度、无常、法我皆空等等,能帮助我们以更好的心理状态游走在这一世的红尘旅途中,更好的处理自己与外境的关系,更好的处理人人都要挣扎其中的“人生八苦”,最终获得一颗能安住静谧的非相之心。最终获得不执著任何相的境界,此乃最究竟的法性。
能断,能断什么?能断欲望?能断幻想?需要什么?需要参透?需要一切自然?佛法僧?
情绪如何调伏,我觉得可以从做减法开始。 此书作者在书里讲卵生人,讲会被气炸的红色小虫,都查无实据,所以其人的专业学术能力估计有点问题。另外此书语言还是有点晦涩难懂,不看也罢。 《金刚经》主要讲调伏。调伏什么,调伏自己,调伏情绪。怎么调伏,佛就讲要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顺天道。就是创立了普通语义学理论的阿尔弗雷德·科日布斯讲的做精神正常的人。何谓精神正常?精神不正常的人是那些企图使现实世界适应自己心智中的想法的人。精神正常的人则不断分析现实世界,然后使自己的想法去适应现状。大多数人介于精神正常和精神不正常之间,只是偏向程度不同。 我看就是要对人生“做减法”,把情绪触点数量降低,可以先从断舍离开始,多年不穿的衣物就回收了吧,多年不用的工业品就转卖了吧,饮料奶茶就换成白开水吧,老吵架的就分手吧,996就要勇敢说不(给腾讯男孩点个赞),过简单生活,修一颗寂静心。毕竟“生来即轻,还时亦净”(愿刘学州在天堂好好的。) 不要走极端,万事有度,个人有个法,人生就是一场试错,不停的试错,不停的成长,找到自洽。 人生对于个体自身来说本无意义,能轻松过完一生便已胜过世上99%的人。
这是我看过的讲解《金刚经》最简洁最易懂的,作者很谦虚很谨慎,虽然对于初次接触的人理解起来会很困难,但是稍有进益,心境会很广阔。我大概能看懂经意却不能领悟,或者只能短暂的领悟而不能维持。
🌷犹如莲华不住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真正的智者们内心寂灭的境界无法言说…世俗生活中的我们要彻底断除我执绝非易事,但我们可尝试保持自心的觉察力、每天对妄念的执著减少一点点、每天努力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