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本吉
    推荐

    在年少不更事的时候,那年,还是黄毛丫头的我,就知道有神灵的存在,知道佛音盘旋上空。或许,一切都是上天的指示和安排。在越来年长的途中,不断经历生活苦难的过程中,让你不断的去反思生活为何会遇到的阻碍和艰辛。会遇到贵人相助,会遇到善良和美好!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唐玄奘经历八十一难才能取到真经,经过八百里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无人,惟多鬼怪,念任何经也不能降服,一念心经,所有邪魔鬼怪隐藏,仗这心经的功德神力,成功到印度取经,十五年后回中土,成为国师,专心翻译经典。不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或许,你会说,“人生难道就是来经历苦难的么如唐玄宗?”“为何有些人一生没有波澜,幸福一生如冰心”。不,当然不是,佛说:“因果三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的一切果,都是你之前种下的因!如果你还在嗔恨别人,那么,此刻,请你闭上眼睛,好好想想,你对别人和自己都付出了什么?是身业、口业还是心念业障!        短短260字的《心经》,却是让我们明白人生相,众生相。       《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无论佛菩萨如何指引,如何想让我们明心见性,让我们能大彻大悟。然则,如我在内的众多众生,我们淹没在茫茫滚滚红尘,恍若一个云游的行者,带着寻幽的心境,独醒的禅意。那些千年悠悠古刹,那一声钟鸣,那一敲打的木鱼,何时能敲醒我们的心智和打开大智慧之门。          很早很早,在我花季豆蔻年华,曾一度想斩断尘缘,皈依我佛,可是,大师总摸摸我的头颅,对着我笑而不纳,红尘未了,拒我于那道厚重的楠木门外,我风雨蒹葭,穿越沧海,那些青砖瓦砾,红墙绿荫的深院,那佛音绕梁的上空,我久久徘徊,流连忘返,曾发愿如果此生能往生西方,谨慎度自己,来生度别人!总有人说,我们进入了末法时代,人的心被氤氲的严重,被混沌于红尘凡俗之中挣脱不得。而自己的命运和佛祖的旨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闭上眼睛,静静默诵《心经》,想要从中找到真我,它是观音菩萨教我们明心,凡夫末明心,起烦恼作业,受无边生死苦,所以文中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一切皆空,度一切苦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亦如是也!既如此,什么的真存在,见真我呢?一开始就教我们要认识自己,自己不认识不能度自己,认识自己就能度自己,还要认识众生,认识众生就能度众生,诸佛认识自己,也认识众生,故诸佛成佛度众生。        心之神力是观音菩萨,心之智力是大智 文殊师利 菩萨,心内的法力,就是大行 普贤菩萨 ,心中的愿力,就是地藏王菩萨。佛法的法门中,据说有八万四千种。我们参悟能见又有几种呢?       华严经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十方如来同一个心,无两个心,阿弥陀佛的心与释迦佛的心相同, 释迦如来 的心与 药师琉璃光如来 的心亦相同,所以十力无量佛都是一个心,返观众生心,个个不同,因为众生的心是妄心,妄心又如何会相同,你有你的妄,我有我的妄,一百人有一百人的妄,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最近在书海中结识了诸多书友,建立了一个我们温暖的小家庭,这亦是佛缘吗?此时的你我,不是悠悠过客,也不是匆匆归人宝刹叠云,烟霭重生,掩映在青松古柏中的黛瓦黄墙,就是这样一个叫做家的地方,是爱和温暖和正能量输送的地方。这里,于我,是修炼身心,提升自己,亦是一座古寺,福音绕耳。彼此之间隔着的,只是一道彼岸与彼岸隔着一段恍惚的光阴,只是山水为桥梁,空气为枢纽,我们便可以抵达彼此的心灵。如果,你的心是善的,遇到的法场就是爱和光明。我们的健康、自信、智慧和成功的法门就会开启。佛,不教我们迷信,教我们向着阳光,向着善良,赞叹随喜!       前两日,我一个朋友跟我说,她有了各种感应,并为此而执着,佛让我们不念生,不惧死,因本无生死。不被法缚,不观心,不染声,不着色,不嗅味,提心觉触,若能背法观心,心明法空,于一切法得自在,       为何大多古刹远离尘世,建于安外,高山深林中,寻一方净土,叠云缭绕,明月清风,在那些禅坐与幽静的山林,过着清闲修仙的岁月,那些庙堂深墙外的树叶覆上的石阶,每一叶的脉都在传达着禅意,让我们把浮云散尽,让心不染半点尘埃,让我们一生坦荡中找到自我,真自在。

  • 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薰衣草
    推荐

    全经260字,阐述五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等概念讲述自性本空的佛教义理,认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证得菩提果。该思想被认为是全部般若学说的核心,故称《心经》。

  • 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54Hz
    推荐

    经典禅诗摘录: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  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 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牛仙客沼寺诗) 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梅花尼嗅梅诗) 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司空图牛头诗) 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守端蝇子透窗诗) 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 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诗) 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诗) 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船居寓意诗) 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  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 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 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 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 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 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 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 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石屋山居诗) 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 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  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 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阳。(何振贷铁塔诗) 53、鸟舍凌波肌似雪,新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髦时。(曼殊本事诗) 54、刀斧斫不开,灵机绝点埃。清风扫残雪,和气带春回。(退谷云诗) 55、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普明禅师牧牛颂诗) 56、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灵澈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 57、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圆瑛常州天宁禅寺定后口占) 58、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山下路,却听泉声恋翠微。(孟浩然过融上人兰若诗) 59、香芭冷透波心月,绿叶轻摇水面风。出守出时君看取,都芦只在一池中。(佛鉴勤禅师诗) 60、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霁雪满林无月晒,点灯吹角做黄昏。(虚堂智愚禅师古梅诗)  61、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栖白寄白山景禅师诗) 62、西禅寺古振唐风,百丈怡山一脉通。坐破薄团卷帘笑,风光不减荔枝红。(苏渊雷题西禅寺诗) 63、放出沩山水轱牛,无人坚执鼻绳头。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怀海沩山牯牛诗) 64、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世,便是人间无事人。(杜荀鹤赠质上人诗) 65、四大由来造化工,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人人谂鱼鼓颂诗) 66、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王安石和诗赠女) 67、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契此播秧诗) 68、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卧自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可止精舍遇雨诗) 69、一念空时万境空,重重关隔豁然通。东西南北了无迹,只此虚玄合正宗。(日本一山国师牧牛颂诗) 70、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志芒千峰顶上诗)

  • 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QQX
    推荐

    人类的悲欢或许很难真的相通。 你可以看见ta蹙眉, 你可以看见ta眼神空洞, 你可以看见ta面色晦暗, 你可以看见ta欲言又止直至无言, 你可以看见ta可以呆坐半天,一动不动, 却能偶尔看到ta嘴角牵动似乎微笑又转瞬即消, 你可以看见ta躺在床上时而看着灯时而望着窗, 你可以看见ta瑟瑟发抖的躯体在寒夜中辗转, 你可以看见ta半夜发着烧在冷风里奔跑直到汗如雨下, 你可以看见ta仰望夜幕的黑, 城市的灯火直到天亮…… 你可以看见ta洗面奶当了牙膏,索性牙膏当洗面奶居然还可以清凉清醒一瞬, 你可以看见,镜中镜外竟是两个人, 一个锁在了过去笑靥温暖,一个困在原地冷漠冰凉…… 你还能看到什么? 你可以看到ta对所有人更加温柔小心, 你可以看到ta对那些莫名的怒火反说对不起, 你可以看见ta不饮不食竟还能吐出东西, 曾经怀疑丁元英的呕血竟然会亲历, 所有科学的解释抵挡不了真实的来袭, 你大概知道ta很难受,很伤心,很难过…… 你甚至想表达一下对ta感同身受, 却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真的难过, 至少眼角不会发涩, 鼻子依然通畅, 胸口不会憋闷, 心脏不会有压榨, 四肢不会发僵, 你会该吃饭吃饭, 该喝水喝水, 该睡觉睡觉, 生活里的一切没有什么不同, 也许某个瞬间突然想起, ta是谁?ta是谁?ta是谁? ta也许就是那个城楼下搔首踟蹰的傻子吧……

  • 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木叶村
    推荐

    经典通常都看不懂! 这很正常,因为它本来就不是给你看的。 【道德经】、【心经】、【黄帝内经】都有译文,你是不是看的似懂非懂? 那这些经典写出来是干嘛的? 给你练的! 准确讲,是指导你的行为。 老子的无为不争,佛陀的四大皆空,黄帝内经提倡的上工治未病,若你没有亲自去实践,译文就是读到死都不会明白里面的道理。 整部佛经浓缩起来就是【金刚经】,【金刚经】浓缩起来就是【心经】。 【金刚经】全卷有8万多卷,通读下来,不死也会疯掉。(阿弥陀佛,这话是南怀瑾说的,他可是通读了金刚经的人~) 我没有看过【金刚经】,但我看过【心经】, 因为比较短,我不仅看完了,而且还背了下来。 那【心经】该如何去理解呢? 通过练! 怎么练? 【心经】前四句已经告诉你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是不是一头雾水?别急,每句的第一个字就是方法! 观,行,照,度。 观,是观察。观察什么?自在菩萨。 行,是行为,即实践。行什么呢?行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即心经),深、时,都是时间的意思,指投入大量时间来实践。 照,是照见,即看到,理解,懂得,明白。明白什么?五蕴皆空! 度,渡也,到达彼岸。到达什么彼岸呢?一切苦厄的彼岸,即极乐世界。 可以说,前四句,已经浓缩了整部心经。 第一句是练习的方法,接下来的三句是觉悟后的效果。 是不是还是云里雾里? 别急,慢慢往下看。 我前面说过,理解经典,需要去练。 欲练【心经】,必先学观。 观什么? 观自在菩萨! 自在即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就是自己觉悟,还能教会别人觉悟的人。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生气? 到哪里去找个菩萨(觉悟的人)来观察呢? 亲,先别生气,是你理解错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观,能让你自己成为菩萨! 你可能会问,你又没觉悟,咋就知道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呢? 别急,听我给你分析! 因为菩萨本来就是自己要先觉悟,然后再去教会别人觉悟的人! 观,你能观察到的无非是外部和内部。 外部,指外界的一切物质,也即心经里说的色(物质)。 内部,指自己的想法,念头。(意识) 你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线反射进入你的眼睛,然后在你脑中形成影像。 说白了,你看到的物体,其实是你对脑中影像的解读。 你能知道自己在生气,是因为有意识活动,而你觉知到它了。 通常,脑中一旦形成影像,大脑就会自动去分析处理。 这个美女胸很大,皮肤很白,五官非常标志,是我喜欢的类型,我想拥抱她,亲吻她。 美女,胸,皮肤,五官这些是你看到的影像,很大,很白,很标致,想拥抱亲她是大脑瞬间做出的分析和判断。 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外部的一切事物一旦被你观察到,立刻就会形成你自己的念头。念头通常会牵着你走,而很多时候你不自知(你可能会反驳,我明明知道自己在想龌龊事啊,哪里不自知了?)。 说很多时候你不自知是给你面子,不客气的讲,在你没觉悟前,你所有时刻都不自知。 所以说,观,主要是观念头,别人的念头你也观不了,只能观自己的念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觉悟后才真正能明白的,对目前的你来说,就是一堆屁话! 你要做的是什么呢?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才是你该练习的方法! 时刻保持觉知,时刻明白,不是树动,也非风动,而是心在动! 你是不是想问,要时刻保持觉知到什么时候呢?何时才能观成自在菩萨呢? 观到什么程度才算菩萨呢?成为菩萨有啥好处啊? 【心经】已经告诉你了,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你是不是又懵逼了,这几句又是啥意思啊? 别急,听我给你解释! 行,是实践的意思,也就是照着练就是了,练什么?练观。 般若,是终极智慧。 波罗,是彼岸的意思。 蜜,是到达。 多,是上。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意思是练观到一定深度就会获得终极智慧,即觉悟。 觉悟后是什么样子呢?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蕴,五指的是色、受、想、行、识。蕴,是和合、聚合的意思。 色,指的是物质,即整个世界的所有物质。 受,感受的意思,分为身受和心受。 想,认知,对外境立名称,生起认知的心理。看到水果立马就知道是苹果或者梨。 行,造作之义,有了行就会造下业。 识,佛法里有八识,前六识为:色、声、香、味、触、法,代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意识等,前六识都是以外境为对象,很容易理解。第七识叫末那识,译为意,有思量之义,简单讲就是“我”(想想看,你什么时候有了“我”这个概念,我敢说,想死你都想不起来,稍后我会从心理学讲给你听),第八识,是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语,译为藏,藏的是啥好东西呢?藏的是一切,不生不灭,也就是轮回(你现在又懵逼了吧?别急,稍后我会从心理学来讲解)。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意思是觉悟后就会明白一切皆空,真正达到轮回之苦的彼岸 (极乐世界)。 佛法是解脱之法,教众生脱离轮回之苦,到达极乐世界。 想脱离轮回,先要看到轮回。 如何才能看到呢? 【心经】开篇第一个字就已经告诉你了:观! 整部佛法全部浓缩在【心经】之中,而【心经】其实也可以浓缩为四句: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至于剩余的部分则全是对觉悟后的描述和评价。 写到这里,我对心经的解释其实已经写完了。 接下来我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带你去理解心经。 你现在是不是对佛教的八识理解的云里雾里的? 前六识很简单,相信你已经理解,接下来我重点讲解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 第七识,末那识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意,有思量之义,即“我”的意思,你的所有想法,念头都是这个”我“在做,注意,这个”我“是带引号的,”我“≠我,”我“=假我。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分为三部分:本我,超我,自我。 本我,指本能欲望; 超我,指规则和道德约束; 自我,协调本我和超我的中间者。 佛教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说的“我”就是这个自我,你所有的思维活动,思考,学习,算计,计划都是这个“我”在做,因为“我”时刻跟你缠在一起,所有的思维活动也必须靠“我”才能完成,于是你很容易认为我就是“我”。 事实真是这样吗? 佛法讲四大皆空,要你破除我执,我执就是对”我“的执着。 佛法告诉你,”我“是假的,不要被它的幻象迷惑,否则你就永远摆脱不了轮回之苦。 为什么说“我”是假的,是幻象呢?“我”是什么时候,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佛法讲“我”是因缘和合而成。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又懵逼了? (你丫能不能用我听的懂的话来讲解?) 好吧,亲~ 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下, 这个“我”(假我,心理学上叫自我)是如何产生的?又是何时产生的? 婴儿刚出生时,意识大部分处于混沌未开化的状态。 有的只是本能和一些简单的反射,饿了哭,饱了笑,困了睡。 这个阶段婴儿仅有一点点意识,出生前婴儿通过母亲的脐带获取营养,以至于出生后的前六个月内他仍然认为自己和妈妈是共用一个身体的,这段时间,心理学称之为共生期,这个时期婴儿其实还没有妈妈这个概念,当然也没有我的概念,他仅有的一点意识是自恋,准确讲是全能自恋。 什么意思呢? 婴儿认为自己是神,世界跟自己是一体的,是自己创造了世界,妈妈也是自己创造的,是用来照顾自己的。 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志运转,否则,我就变成魔,要摧毁整个世界。 很可怕吧,这就是婴儿式的全能自恋。 但是婴儿没有任何能力,反而必须依赖妈妈的照顾才能存活,妈妈无条件和无微不至的爱让他有了安全感,于是心智开始成长,慢慢的,他意识到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体的,世界不会按照他的意志运转,他也摧毁不了任何东西,但是妈妈会帮他实现一切,极大的安全感让他放弃了自己的全能自恋,进而对妈妈产生了依恋,最初的爱和信任就是这样形成的。共生期之后,随着婴儿心智的成长,他渐渐明白,原来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体的,于是意识里渐渐有了自己和妈妈,直到3岁左右,婴儿渐渐才有了爸爸的概念(你可能反驳,我儿子1岁多就会叫爸爸了啊?鹦鹉通过练习也会叫爸爸,难道鹦鹉理解爸爸这个概念?要搞清楚,模仿和理解是两个概念)。 3岁前的记忆,你还记得吗? 我敢打赌你几乎不记得。 因为在此之前,没有“我”,跟你无关的事情,你能记住吗? 3岁左右,婴儿渐渐有了自己、妈妈、爸爸的概念,也即我、你、他。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 接下来的人生中,发生的事情都与“我”有关,于是有了记忆。 婴儿阶段所有的关系和认知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最初的思维认知模型,随着婴儿慢慢长大,接触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再加上后天教育和社会的洗脑,“我”的概念就会逐渐完善而且变得越来越稳固,等他到15岁左右,三观也基本形成,这时候“我”彻底成型。 为什么说“我”是假的呢? 因为“我”是出生后才形成的一种思维认知模式。 那么出生前,“我”存在吗? 不存在! 那出生前,真实的我存在吗?我是谁? 当然存在,我就是那纯粹的觉知。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你现在正在看我写的这篇文章,是“我”(也就是假我)在看,只有ta有思考的能力,也即只有“我”才能看懂文章的意思。 那我(真我)在干什么呢? 此刻正在觉知“我”在看文章。 明白这个道理有啥用吗? 往大处说,可以解脱。 往小处说,可以让自己更快乐! 我思,故我在!这个看法其实是错误的! 因为会思考的是“我”,即假我。 真我只是那纯粹的觉知。 又懵逼了吧?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下。 此刻,你打算阅读一本喜欢的书,刚看2分钟,突然感觉口渴,于是打开冰箱拿出饮料就喝,刚喝一口,发现是甜的,你立马变得很生气,因为你目前在保持身材不能喝带糖的饮料,你明明告诉过老妈很多次了,把有糖和无糖分开摆,可她每次都忘记,你怒气冲冲的去房间找她理论,最后发现没有效果,于是郁闷的回来继续看书。当你坐沙发的时候,不小心压到了遥控器,电视打开了,正好是你喜欢的节目,主持人今天的裙子非常漂亮,是你最喜欢的那种类型,你不自觉的想到了前男友,当初他对你那么好,如果没有分手的话,他一定很乐意给你买,想到这里,你突然有些伤感。这时候电话响了,一个好朋友约你下午出去看电影,你想了想不太好意思的告诉她,今天你要看书,可能没空,下次再约。这时候,你意识到自己应该在看书啊,怎么做了这么多事情,看看时间,已经过了2小时,而你才阅读了2页。 这种情形你是不是很熟悉。 你总是被头脑牵着走,而当时你不自知。 观,练的久了,一有念头立马就能觉知到,然后就有了选择。 心理学讲, 我选择,我存在! 继续用上面的例子的解释,当你打开冰箱,喝到甜饮料的时候,你立马变得很生气,明明已经告诉老妈很多次了,她为什么不当回事? 有了这个想法后,你恨不得立刻去找妈妈理论,但经常修行的人,会立刻觉察到这个想法,这个时候就不再是被头脑牵着走了,而是有了选择。 1,去找老妈理论,不论结果如何,先把气发泄出来再说; 2,我察觉到了此刻“我”正在生气,是因为有糖无糖的问题吗? 喝一口有糖的饮料就能破坏我的好身材吗?好像也没这么夸张。 “我”生气是因为老妈没按我说的去摆放饮料吗?那我恨的是老妈呢?还是这件事本身? 好像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些,为何我会因为这样的事情生气呢? 通常想到这里的时候,你几乎已经冷静下来,不再生气了。 如果你是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一定要知道为什么的话?我可以告诉你答案。 你生气是因为事情没有按照你的意志来运转,你的自恋没有被满足,仅此而已! 这个例子,你对我和“我”是否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但我必须郑重声明下, 【心经】讲的观,不是用来体现我讲的这些好处的, 我举例说明是为了让你更加容易的理解一些概念,因为学习的本质是通过一项事物去理解另一项事物,类比就是最常用的方法。 【心经】的观法,其实是最本源的。 就是察觉到就可以了,不做任何判断。 只是单纯的看着这个念头就够了,不去评价它的好或者坏,不要给它贴上任何标签。 比如,我察觉到“我”此刻正在生气。 这就够了,不要再延伸出任何东西了,否则就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就会被念头牵到十万八千里。 这么简单? 是的!就这么简单! 有什么用吗? 又来了?别再问了! 去练吧!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第八识(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梵语,译为藏,你所经历的一切都藏于此,包括佛教说的无数次轮回经历。 我想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阿赖耶识, 心理学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是能被我们察觉到的一切思维活动,你可以理解为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我”。 潜意识是我们察觉不到的意识层面, 你可能会问,既然觉察不到,怎么知道它存在呢? 别急,这个问题,我等下回答你。 潜意识是近代心理学提出的概念,也就百多年的时间。 释迦摩尼佛成道于2500多年前,当时还没有“潜意识”这样的概念,于是佛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阿赖耶识。 佛所指的阿赖耶识跟心理学讲的潜意识是否是同一事物,我自己目前也不清楚。 那为什么还要拿潜意识来讲解阿赖耶识呢? 前面我已经说过,学习的本质是通过一项事物去理解另外一项事物,类比通常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此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1、无明,不自知; 2、轮回,强迫性重复; 3、藏着一切,你此生的所有经历,都会被记在潜意识里,包括你忘记了的。 无明,佛教给出的定义是: 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 简单理解就是,被欲望和固有的思维认知所蒙蔽,看不到世间的真实。 心理学讲,人的行为看似是被意识支配,实际是被潜意识影响做出的决定。 还有种说法叫潜意识决定命运。 我本来想继续举例来说明的,但是发现我已经举了不少例子了,就此作罢吧。 学习不能全靠教,你要学会自己去找答案并验证真伪。 提供一些简单的角度,你自己去观察。 看看生活中,是否有些人工作换了一份又一份,而且每次离职的理由都差不多,知道为什么吗? 有些人,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每次导致婚姻破裂的原因竟出奇地相似,为什么? 有些人,总是跟人处不好关系,动不动就会得罪人,知道为什么吗? 这里面有家庭式轮回,也有行为模式轮回。 心理学上叫强迫性重复,而强迫性重复的目的只有一个, 疗愈! 前提是你要能看得到。 轮回的目的,我想也是为了让你认识轮回,进而获得解脱吧!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