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的艺术

送礼的艺术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送礼的艺术
    sally
    推荐

    这本书读完之后我觉得应该总结一下,彼得森教授并没有讲述多么高深的理论,就是对普通凡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烦恼进行剖析建议,但是阅读过程中你会时不时有一种眉毛一挑的那种醒悟冲动。教授把我们某些行为背后的机理加以清晰表述,有的地方你甚至感到有些扎心,但却感激这种揭示。彼得森教授的讲解既有理论出处,也有实践总结,还有他本人的思考结论,是年轻人不错的人生讲座,我这个过来人也觉得很有裨益,必须总结一下,消化成自己的东西[调皮] 法则一:Stand up straight with your shoulders back. 生物界(包括人类在内)存在支配等级金字塔。当集体追求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就一定会产生支配等级,因为追求过程中,一定会有人比另一些人更擅长追逐它,那么,接受它,并努力去抢夺支配地位。你要做的:像龙虾那样做法,首先从体态上昂首挺胸,感受自信,别人也才会对你同样的反应,甚至会放大你这份自信,而你的神经系统也会产生更多的血清素。感觉好,承受力就强,行动会更主动更积极,精神便更愉悦,成功率也会更高。 法则二:Treat yourself properly. 世界的本质就是混乱和秩序。人的精神世界处在一个秩序和混乱交错作用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其中的调和剂就是人的意识。你要做的:认识自我。正视并接受人类内心深处存在的阴暗,同时接纳包容美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只有认识了邪恶,才能选择不邪恶。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用真实本能的自信为生活赋予意义。 法则三: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want the best for you. 你要学会区分:乐于助人者是出于真心还是因为虚荣,受助者是真想走出低谷还是为自己寻找借口脱责。 记住:忠诚建立在公平和坦诚之上,友谊是互惠的结果。 法则四:Compare yourself to who you were yesterday, not to who someone else is today. 你要认清楚自己是谁(一个小范围内的鸡头在某个大范围里边恐怕连凤尾都排不上),不要自寻烦恼。你还要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愿意做什么。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一个人的生活需要量身定做而不是一味追逐潮流模仿他人。 记住:你生活的不顺不是因为生活本身,而是你当下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导致,所以,与昨天的自己比较,而不是与今天的别人对比。你追求什么,就会看到什么,专注于自己当下的事情,耐心并且量力而行。 法则五:About children discipline …… 管教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一个责任,也是投入收益比最大的一种途径。 记住:明确界限。从小建立规则与社会结构意识,长大后才能更好融于社会,借力社会。 法则六:Set your own house in perfect order before you criticize the world. 生活中时常充斥着烦恼甚至痛苦,不要一味地抱怨责怪,在试图干预别人或外部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人生。 记住:世界本就处于混乱和秩序交错运行的状态,自己要勇于说出真实情况,坦白内心想法,承认并纠正小错误,避免积累成大问题。 法则七:Persure what is meaningful not what is expedient. 就像自由建立在一定的约束之上一样,当下的一些牺牲可以带来延迟的利益和满足。秩序让人心安,目标带来希望,追求目标的过程便是人生意义;权宜行为只会积累混乱,让人失去方向,徒增烦恼和恐惧。 记住:意义是终极的平衡。 法则八:Tell the truth, —or,at least,don’t lie. 逃避会让问题恶化。直面现实,说出真相,止损于最小。人生就是不断地做选择,选择真相,定义目标,坦诚生活,体验美好。 法则九:Be a good listener. 享受交流的快乐,不要太争强好胜,抢夺话语高地。人的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通过他人的反馈来维持复杂自我的正常运转能力,只有被他人接纳才能获得反馈。聆听别人同时也是在聆听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修养。 法则十:Be precise in your speech. 墨菲定律警示我们,你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往往会在你准备最不充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发生,你最怕遭遇的东西也往往会在你最弱的时候出现,所以不要忽视问题,剖析内心,坦率并且精确地说出自己的麻烦、自己的痛苦是什么、在哪里,于不确定的混乱中建构最佳框架和途径。 法则十一:Don’t try to change others, but change yourself first. 嗯,没啥好说的,社会的不平等是客观现实,作者是这样认为的,“对任何有价值目标的集体追求都会创造等级制度,因为不论目标是什么,有的人总会比其他人更擅长追求它”,“绝对的平等只有在放弃了价值本身后才能实现,但那样的话,人生就没有追求了”。 所以,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好了,努力去成为等级制度金字塔的高层呐[呲牙] 法则十二:Put the things you can control in order, and make what is already good better. 专注当下,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让其物尽其用,精益求精。 存在需要局限性,有了局限,就有了故事,生活于是丰满。人生需要不完美,因为遗憾,所以专注,正是缺陷,才去追求。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十一章) The end.

  • 送礼的艺术
    刘小播
    推荐

    非常棒的一本书,讲了一些大家都知道,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比如善良的重要性,坦诚的重要性,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等等。非常走心的一本书,值得五星推荐。

  • 送礼的艺术
    Miao
    推荐

    这12个法则分别是: 1、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2、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3、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4、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5、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6、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7、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8、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9、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 10、直面问题 11、承认现实,反对偏见 12、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 这里边有很多的知识,是我们已经知道,但是还没有意识到的事情。看完他们,我想我也得谈谈这本书籍为我带来的一些想法: 写日记,是记录,也是觉察。 察觉自己每一天的生活,是否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 尽管我们的生活,大多数都在重复着昨天做过的事情。 当时就是这一份觉察,会让一个人发生极大的变化。 在自然界中,散发着失败气味的动物,最容易成为狩猎者的目标,一旦停止奔跑,等待着的,便是死亡。 在人类的社会环境中,不管是失败的气息,还是成功的气息,我们也是感受得到的,因为这些气息,都会通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显现出来。 麻烦就麻烦在,出现了这些状态之后,身边的人事物也会放大自己的内心状态。结果就导致消极的情绪会不断加强,积极的循环也会增加。 而消极的人儿想要跳脱出自己的情绪,就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直面现有的问题。要承认自己很失败,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可一旦开始接受自己的不足,那就是成长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了一些混乱之后,人类习惯性的做法,就是撇清自己的责任,开始责怪外界的不是。可许多混乱的出现,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由于周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不断堆积而成的。这些事情,不是我们无视它,它就不存在。及时关注这些事情,及时清理自己的房间,能为自己节省不少的烦恼。 在《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本书籍中,李银河在一封信中提到,担心她和王小波的爱会消逝。而王小波则告诉李银河:别怕爱会消逝,我的先让它存在。 关注那些已经存在的善,或者让善存在。都会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 送礼的艺术
    Mia
    推荐

    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就是:通过作者,帮助自己跟自己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在看书的过程中,不断剖析自己,审视自己。这些原则都是我们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所应该遵守的原则。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的,但至少在我向内探寻自我、不断反思总结来提升自我、要求自我的这一个过程中,很多都是和作者提到的原则重合的。当然,作者更加深度的思考也给了我很多惊喜,有一些超出我的认知范围,值得我去深思。

  • 送礼的艺术
    乐高
    推荐

    2星,不想再多。作者的人格魅力实在不为我所喜,虽然他是一位高知。但他更像一个手里拿着锤子满世界都是钉子的人,也像一个满心悲愤之人,文字代表着思想。也许这是西方的思维框架,人性本恶;也许是作者自幼的生长环境并不友好;又或是他的职业每天面对的都是悲苦与阴暗面。是什么气质的人所吸引的朋友类型一个个死于自杀?为什么作者的朋友都是不好的?作者反复提到的尼采,弗洛依德,荣格可见在他心里占据的比重。 作者对人性反复用一个两岁小孩的举止和一些作家书写的故事解析来论证人性之邪恶,黑暗。不可否认,人之两面,但是大多数处在中间地带吧。怎会像作者所示那样世界无一丝光亮,无一丝温暖。种种言辞迹象让我看到作者更像冷酷,邪恶,阴险之人。 作者几处引用《道德经》就应该知道老子的无为之治,何以分善恶呢?我始终坚信人之初,性本善。5岁孩子说他害怕。我说,你把勇敢叫出来打败它。孩子说,不行啊,勇敢好像打不过啊。我说就用爱吧,用爱把你的恐惧包起来。孩子点点头,很开心,笑里带着幸福与勇敢。 拿来主义永远是行不通的,不管法则再好,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如果非要以作者提倡的十二条人生法则作为生存之道显得不够全面又貌似琐碎,其实也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花样释义。当然参考价值是有的。我也很敬佩作者的工作态度与能力。他提到的混乱与秩序观我也是认可的。 前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每一个决定所产生的后果都只有自己承担,无论快乐与痛苦,连累了他人只是加深了痛苦。人生的每一次决定都要想清楚。古人说:三思而后行。想好后就义无反顾吧。错了就学习经验,对了就居安思危。 一、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古人常说的:精气神。作者从生物学角度以龙虾作观察对象论证人的精气神状态对生活的影响。) 二、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已如助人。(认清自己然后爱自己,包容别人的同时也包容些自己。少一些羞耻心与负罪感。以平和中正的心态面对世界。这一章作者探讨了混乱与秩序。也就是说世界的不确定性之多。有混乱才会产生新的秩序。而秩序里面也夹杂着混乱。古人说:福依祸所依,祸依福所倚。) 三、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交友慎重,参考富兰克林交友方法吧。这一章我真的对作者的交友感到奇怪。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交好的两个朋友吸毒,酗酒,愤世,反人类,最后都自杀了。) 四、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作者一直强调竞争支配等级,这一句话在时间轴上作了分别。其实也很好理解:和别人比会时常陷入痛苦,和自己比才最公正。毕竟人是社会属性,遵守社会生存之道就不要恶化人际关系。) 五、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没有孩子的可以翻过了。作者自己都没有拧清管教孩子的边界,完全由意识形态决定吗?你讨厌他的事?是否你是正确的?如果以你早年在教育中心,孩子喜欢坐在你大腿而生厌未免苛刻了。如果像你所说:一个两岁小孩踩到你女儿的手,你想把他举起来扔到十米开外,还扬言那是对他人生最好的方式,你这是在帮他的这种思想。可见作者的内心之邪恶。 六、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作者的论调一直是:犯罪是可以的,因为人性本恶。怨天尤人是可以的,因为世界是黑暗的。冷漠是可以的,因为人人都是阴暗的。抱怨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心态,做好自己能改善窘况的事。) 七、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拒绝苟且(立一个远大正义的志向去生活,坚守信仰) 八、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作者邻居是个酒鬼经常没钱喝酒了就会提着自己的东西来卖给他,换些酒钱。最后一次作者坚定的告诉邻居:他不想买。醉鬼盯着他很久,想看看他是否有嘲笑自己。最后邻居走了,他们的关系比以前还好了。王阳明提倡的:知行合一。在此更有说服力。) 九、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作者的工作是一个心理治疗师与精神医师。他的工作就是聆听与分析并且引导。这点我很欣赏他。当别人和你谈话时做个专注的倾听者,不要给他人建议,不做批判,而是让他自己说事实与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参与他一起分析,然后他人自己就找到答案了。并会由衷的感谢你。) 十、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直面问题,言辞精确。(如果平时的小问题不重视,选择失明,当发展成了大问题就要最痛苦的面对了。有句话很恰当的形容:怕麻烦的人常选择忽略细节而麻烦最多。) 十一、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反对偏见。(作者的意思更趋向:世界是黑暗的,要承认它,但不要与它对抗) 十二、、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世界并不全是黑暗,也有存在的善。任何的存在都是局限性。关注善成为善) 书中也有一些有价值的地方,颠覆常识的地方。不以他人主观为主观。一本书的发行总有它的市场。

  • 送礼的艺术
    lucy
    推荐

    我们都不喜欢规则,但如果没有规则,我们就会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且毫无自由可言。所以规则要有,好的规则并不会限制我们,反而会推动我们前进,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充实和自由。 我们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生十二法则》真的需要我们耐心又循序渐进地拉扯自己的边界,直面未知。。 此书值得再读

  • 送礼的艺术
    🐳清风爱拆书
    推荐

    一本畅销50多个国家的大书,一方面是乔丹彼得森的内容有用有干货,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太多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法则是什么了,所以想要通过书本来反馈自己的人生法则。 本书12条法则概括为两点 自己积极,环境积极。 如果你是一个主动积极的人,那请保持继续,如果你是一只间歇性积极的选手,或者说你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那么你就抱住身边积极选手的大腿, 自己积极:(影响圈) 1.仪表积极(像胜利的龙虾一样,昂首挺胸,不低头) 2.关心积极(像照顾宠受伤物一样照顾自己) 3.战胜内心的批评家 4.痛苦到不能呼吸,先整理屋子 5.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环境积极(关注圈) 1.放弃你的损友 2.正面管教孩子 3.不买醉鬼的东西(说真话,至少别撒谎) 4.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倾听) 5.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 6.当你街上遇见猫时,摸摸它。 如果要进行删减总结,我会保留下面3条,并配合可以落地执行的方法论。 1.仪表积极,主动积极。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别人的态度,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主动积极的拥抱世界,拥抱即将到来的乌卡时代UCVA,你可以试着在口袋里面装一张“积极”卡片,不时的提醒自己,或者用闹钟设定一个每天准时想起的闹钟,提醒自己来复盘一下,今天你积极了嘛?你会发现,当你主动选择积极以后,全世界都会帮助你完成你的目标。 2.一定限度内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维克多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了,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即一件可以长期做的事情,一个长期陪伴的人,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积极的态度。 如果你不喜欢你现在的工作,那就换一份工作,如果你没有办法放弃现在的工作,那就想一下你将来离开这个单位的时候,你给这个单位留下了什么?你自己现在为止和离开公司的点的差异是什么? 用纸笔写下你离开公司时候,必须掌握的技能,或者说资源,以便你能更好的面对将来的机遇和挑战,这张蓝图,你写的越细,对你现在的目标导向就越明确。 3.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 倾听这件事情,重要重要重要!我最近在做情绪觉察练习的时候,有发现自己喜欢抢话,初衷在于觉得自己已经get√到对方的点了,大概有80%的几率能猜到对方的想法,但是有20%是怎么也猜不到对方的点,我的解决办法是,无论跟谁沟通过程中,先部分重复对方的观点3次,待对方解释后,确认对方已经把想法完全陈述,再对此进行一些合理的积极反馈,从而达到高效沟通,积极倾听的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你最重要的人生法则是什么?欢迎评论区交流一波,复利交流成长更快速~

  • 送礼的艺术
    漠梦杨history
    推荐

    人生最重要的法则就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没有这一条,你也不会去寻找更多对自己对这个世界更好方法。 彼得森的人生十二法则: 1、笔直站立 昂首挺胸(永远不要垂头丧气,那只会让你变得更糟,我们可以因为胜利而欢欣鼓舞,同样也可以在没有什么值得快乐时身体先去行动进而刺激意识产生快乐的情绪。要知道生活还要继续,我们要做无限游戏,那么永远就有可能再赢回来。) 2、待己如助人(没有人比你自己更能看清自己的脆弱,缺点和阴暗的一面,把自己当成一个需要呵护的朋友,关爱他,唤醒善的一面,做更好的自己。) 3、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你不是救世主,虽然助人走出深渊会让你很有成就感,但要记住一点,有可能你也会坠入深渊。所以从一开始就尽量结交品德高尚,更优秀的朋友,与他们为伍,你也会变优秀。) 4、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 别和今天的别人比(幸福是感受变化的能力,所以培养更好的感知力就很重要。但变化是相对的,找好这个参照物就很重要,做一个超越自我的人,别做一个处处争强好胜的人。) 5、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并不容易,熊孩子的背后其实是家长的无感知和无作为,不能准确觉察孩子的需求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馈。孩子需要被规训,不断探索世界的边界,家长则是引导者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合理的,哪些是决不能碰触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完成后他便可以参与社会协作,创造价值,获得幸福生活。) 6、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批评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如果你觉得全世界都针对你,那不是这个世界的错,而是你的认知出现了错误。世界可没有空理会一个自怨自艾的人。从小事做起。一点点改变,天助自助者。) 7、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 拒绝苟且(困难并没有什么价值,经历才有价值。痛苦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事,今天的劳作可以在明天获得收获,延迟满足,追求更大的意义,这是人类能强大的原因之一。) 8、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 或者至少别撒谎(在与他人或者这个世界的互动中,不要委曲求全,不要想当然,勇敢表达内心真实感受,不要躲闪,不要逃避,没有人会因为你的真诚而则求你。说真话是让所有人都舒服的方法。) 9、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别给建议,做一个安静的聆听者,诉说的人会自己说出方法,不信你就安静等上几分钟,试试看。) 10、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直面问题 言辞精确(在各种关系网络里,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绝不要忽视问题的存在,不要试图通过忽略它,误以为时间会带走所有的烦恼。除了成长中的一些烦恼会随时间而过期,关系里的问题是会一直存在的,它像鞋子里的沙子,有时磨脚有时不磨脚,但只要你不把它从鞋子里倒出来,那么它就会永远伴随着你们,侵蚀你们的关系。) 11、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 反对偏见(风险永远不可能被消除,只能被优化。绝对的安全也会产生绝对的无能。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勇敢一些,有些风险是值得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12、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面对人生磨难时,怨恨是没有用的。试着发现一些身边的美好,它可以冲淡一些人生的苦味。试着先去给予爱,世界会做出回应的。)

  • 送礼的艺术
    伊珊
    推荐

    应该更名:《心理学:人生的底层逻辑》 从生物、婴儿、社交、自我觉察、教育等方面做心理拆解,几乎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书末相受“解题锦囊”,俨然一副老父亲的模样。 唯有对人性的深刻才能将读者做孩子般对待。 这本书,只有经历过的才能理解其价值。

  • 送礼的艺术
    杨欣
    推荐

    活着就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为人处事的准则。它也许就是你的梦想和做事的风格,无论是梦想还是做事的风格都要从现在的实际出发,不要想的过于荒唐。对于我说,首先应做好当前,再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下走。

  • 送礼的艺术
    发条橙子330
    推荐

    啊,感觉自己像一个刚开始还能认真听讲好好做笔记的学生,上了一半就开始盼着下课,道理一车一车的,我实在是接不住啊。 还是不能喝太浓的鸡汤,看到别人都打的四星五星,我很羞愧。

  • 送礼的艺术
    推荐

    摘录:如果你身边都是支持你上进的人,那么他们就不会容忍你愤世嫉俗或者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他们会鼓励你善待自己和他人,并且会在适当的时候谨慎地鞭策你,坚定你认真做事的决心。 相反,不上进的人会给戒了烟的人递烟,给戒了酒的人倒酒,他们会因为嫉妒你的努力和成功而收回对你的支持与陪伴,因为你的进步让他们自惭形秽。

  • 送礼的艺术
    延溪圣泉
    推荐

    十三个小时终于联听带读肯完了,这本书不只是鸡汤也洗涤我的心灵,学习了!

  • 送礼的艺术
    Angel_Kitty
    推荐

    这本书很早的时候我就买过台版,当时买来因为各种原因就没时间读,没想到前几天的搜索中竟然看到有大陆版,果断花了四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读到就是赚到。 在书中,彼得森列举的十二条法则,是他运用当代脑神经科学,融合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尼采的上帝之死、文学中的反乌托邦及边缘人格,与几千年前的神话、宗教及哲学思想相结合后梳理出来的结果。最重要的是,这十二条法则,彼得森都身体力行!!! 这十二条法则如下: 法则一 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法则二 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己如助人。 法则三 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法则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法则六 当痛苦到想要诅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法则七 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说谎。 法则九 别偷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法则十 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直面问题,言辞精确。 法则十一 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反对偏见。 法则十二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 总结这十二条法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法则: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类只要一适应幸福的状态,就又会开始觉得不幸福。我们所处的时代明明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繁盛和平的时期,但伴随而来的,却是有史以来困扰最多人的各种心理问题。 我们对人性悲观的原因既适用于他人,也适用于自己,这些原因都是对人性的总结和概述,但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别人或许知道你的缺点,但是只有你才了解自己所有的罪恶、不足和缺陷,因此没有人比你更有理由鄙视你自己。当你拒绝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时,就像是在为你所有的缺点惩罚自己。相比之下,一条无害、天真而且没有自我意识的狗显然比你更值得善待。 在危机当中,生活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对追求幸福的人生目标来说就是一种讽刺。 人生需要更深层的意义,这种意义的本质反复出现在过去的伟大故事当中,而那些故事往往讨论的都是在痛苦中成长,而不是追求快乐。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社会和世界承担尽可能多的责任,坚持真理,修补缺憾,这样人们才可以减少毒害世界的苦难。 人永远都在渴望着真实存在的英雄主义,而主动承担责任无异于决定过有意义的人生。 你需要一边依赖已知和已掌握的事物,一边探索和学习新的东西。这样你既可以平衡对未知的恐惧,同时又能保持兴奋和投入的状态。如此一来,你便可以掌握新的,提升旧的,并且发现意义所在。 意义的出现表明了你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恰当地平衡了秩序与混乱,让一切都实现了最好的可能性。意义能够让不可避免的痛苦变得值得。 只有当你熟悉了邪恶,尤其是内心的邪恶之后,才能够选择不去靠近它或者创造它。你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其中,这将为你痛苦的生活和存在赋予极大的意义,也能让你获得救赎,用本能的骄傲和不加掩饰的自信取代羞耻和难堪,因为你已经学会了待己如助人。 当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很低或者拒绝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便会选择与那些生活已经一团糟的人为友。 过去是固定的,但未来有可能变得更好。这种好或许可以是你在一天之内花费最小努力所能达到的。当下永远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你前行的方向比你的起点更重要。 也许快乐总是产生于改善的过程,而不是目标达成时那转瞬即逝的满足感。有希望就是快乐的,不论这希望产生于多么黑暗的深渊。 生活的不顺或许不是因为生活本身,而是源自你的无知。 生活很艰难,每个人都注定要遭受痛苦和伤害。有时候痛苦显然源自个人过失,比如选择性失明、决策不当或者心怀怨恨。 不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最后都会以两种很有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满足感,它告诉人们过去的行为是好的;另一种是希望,它告诉人们令人愉悦的事物即将到来。 尼采曾经说过,无论是精神、身体还是心智上的痛苦,都不一定会带来彻底否定人生价值、意义和愿望的虚无主义。这样的痛苦总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的。 习惯了拥有的一切,看不见世事的变化和腐败的滋生,然后一切就会分崩离析。 停止用谎言填充头脑,头脑就会变得更清晰;停止用不坦诚的行为扭曲生活,生活就会得到改善。随后你就能发现和纠正那些更微妙的错误。 你需要放下当前的预设和执念,甚至需要牺牲你最在乎的东西,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而不是始终停滞不前。 人们能够战胜地震、洪水、贫穷和癌症,但是人性之恶却为这个世界的痛苦增加了全新的维度。 邪恶会放大生活的灾难,大大增加我们用权宜之计来应对人生悲剧的动机。 我由此得出了自己基本的道德结论。为善,集中注意力,修复你能修复的,不要因为自己的知识而傲慢。尽力保持谦和,因为强权主义的骄傲会在不包容、压迫、折磨和死亡中体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怯弱、恶意、怨念和仇恨,在指责他人和试图修复世界之前先看清自己凶残的内心。也许错不在世界,而在你自己。你失败了,错过了目标,这是你犯的罪,而这一切都是你在为世间的邪恶添砖加瓦。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撒谎。 你绝不仅仅由那些你已知的部分构成,你也包括那些你只要愿意就可以获得的部分。你永远不应该为了当下的自己而牺牲未来你可能成为的样子。 记忆的目的,不是要记住过去,而是要避免重蹈覆辙。 人们认为自己会思考,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进行自我批判,真正的思考如同真正的聆听一样少见。思考就是聆听自己,而这并不容易。要思考,你至少要同时分饰两个角色,而且还要允许他们有分歧。思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世界观之间的对话。 也许你会发现,真正阻碍你前进的不是机会的匮乏,而是你对已拥有的一切傲慢地视而不见。

  • 送礼的艺术
    一蓑烟雨
    推荐

    意识带来觉醒。所以与其做暴君,不如集中注意力。你要忠于事实,不要摆弄是非;你要讨价还价,但不要主动牺牲或者欺压别人。你不再需要嫉妒别人,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是否真的过得更好;你不再需要感到挫败,因为你拥有了耐心,学会了量力而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