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用你的照明笔写下什么?” 彼得森的人生十二法则: 1、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 昂首挺胸 2、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己如助人 3、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4、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 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5、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6、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批评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7、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 拒绝苟且 8、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 或者至少别撒谎 9、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10、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直面问题 言辞精确 11、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 反对偏见 12、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 能力才能让一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感到安全。
最好的爱情观是:深情而从不纠缠。 最好的友情观是:亲近而从不麻烦。 最好的亲情观是:在乎而从不掌控。
获得真相的勇气和能力 一打开这本书,我的内心就只有一个声音:我找对了。何其有幸,在2019年末尾遇到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内心深处进行了剖析,很多尘封已久的记忆、信条,慢慢浮现了─我们在过去是如何选择以至于塑造了今日的我们?跌跌撞撞在森林里走了太久的夜路,迷途中需要适当回想起我们当曾经出发时的意气风发、我们快遗忘了的地图导航。从书籍的立意高远、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策略高效上来看,这本书和《原则》一书比肩,堪称年度最佳。 这本书提到了十二个法则,作者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法则是【自己为自己负责】。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当身处逆境的时候,我们会哭泣、会否认、会愤怒─为什么灾难要降临在我们身上?这些都是正常反应。然而,要想尽快走出困境,还得自己极度为自己负责。“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当事实真相特别冷酷的时候,超越了我们的承受范围,我们会陷入选择性失明、会自我欺骗,来安抚内心的脆弱和恐慌。然而,扭曲了的事实、片面的事实,从长远看是不利于我们战胜困难的。尼采认为,一个人可以承受多大的真相可以用来衡量他的伟大程度。现实永远是有缺陷的,不完美中却也蕴藏着无数种可能性。对现存问题的故意忽视,欺骗自己一切安好,终将让地毯下的小恶龙变成一只巨兽,到那时,就再也无法回头了。直面真相的勇气,就是百分之百对自己内心坦诚,不逃避现实、不自我欺骗一切顺利,承认现实,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对自己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我们可以敞开心扉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更多的转机也蕴藏其中。 获得真相,获得全部的真相,也需要能力─我们称之为【智慧】。因为人自身有各种局限性:我们的视角的局限、我们的时间上的局限、我们的空间上的局限、我们的立场的局限……导致我们看到的“真相”也并不是全部的真相。生活的不顺或许不是因为生活本身,而是源于自己的无知。这让我想起尼采曾经说过,愚昧无知是一切痛苦之源。你自己的追求决定了你能看见什么。着眼更层级的目标,重建内心的秩序,一切从自己目标着手,修复混乱和问题,同时保持开放包容,保持谦虚谨慎。 人在浩瀚宇宙里的微尘一般存在着。短暂的生命,应该献给勇气、献给真相、献给智慧。
摘要&重要的话 1.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人都会根据身体姿态来评估彼此,如果你显得失败,那么别人也会把你当失败者对待;如果你笔挺站立,人们也会用不一样的态度对待你。 谨慎对待你的体态,别再低头徘徊。说你所想,追你所求,这是你和他人同样拥有的权利。挺胸迈步,直视前方,敢于冒险,这样你的神经通路才能充满急需的血清素 精神上的笔挺站立、昂首挺胸意味着睁大双眼看清生活的重任和勇敢应对生活的态度。结果先不说,先表个态吧 2.待己如助人 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想法尊重自己的选择并且为之负责。重新定义自己,不好好照顾自己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是不道德的开始。 不要忘记,自我牺牲的目的是为了教会我们勇敢地面对局限、背叛和暴政,而不是要求我们为了别人将自己变成受害者。为了最崇高的理想而牺牲并不等于心甘情愿、默不作声地接受他人持续的剥削和压榨,否则无异于是在支持暴政,允许自己变成奴隶。一味地忍受欺凌是不道德的,即使那个欺凌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3.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失败者虽然地位低下,但他们中并不缺少幻想某一天自己能成为压迫别人的人。幻想起来虽然很容易,但若真朝这个方向迈进,那无疑是自掘坟墓。面对身陷困境寻求帮助的人,要区分他是真的需要帮助还是想要借此利用提供帮助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有的人的确同时抱有这两种目的。那些反复尝试、失败,然后被原谅的人,也通常希望所有人都相信自己真的努力过。除了出于天真,拯救一个人的想法有时还出于虚荣和自恋 恶习会传染,自律和稳定却不会,因为堕落比奋进容易太多。所以与你同行的人会深深地影响到你,要选择正确的人 不要盲目自我牺牲,在帮助一个人之前,你需要先弄明白他为什么身处困境。你不应该先假设他是不公正和剥削的无辜受害者,因为这往往是最不符合实际的解释。根据研究和生活经验,事情永远都不会这么简单。 4.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别盲目个人比较,尤其是单方面的比较 有没有可能你越想变得更好,就越可以揭示更多这世上隐藏的美好?有没有可能当你站在更高、更广和更复杂的平台上时,就可以发现更多可能性和益处?这不意味着你只需要心想就能事成,或者一切都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和现实无关。世界依然存在,依然有它的结构和边界。你和世界互动时,它会合作或者反抗。但如果你的目标是与它共舞,尤其是当你德行兼备时,你甚至可以领舞。 精确地专注于自己在乎的事情,而忽视其他一切。你选择性地看见那些助你前行和达成目标的东西,识别路上的障碍,除此以外的一切你都视而不见,但是除此以外还包括很多东西,所以你是非常盲目的。这是必然结果,因为这个世界包含的比你关注的多太多了,你必须认真分配有限的资源。看见是很难的,所以你必须选择看见什么,忽略什么。 5.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延迟满足。有付出有回报,先付出后回报。如果当下放弃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未来就可以有更好的收获。在发现了当下努力和未来回报之间的因果关系后,我们才有了制定社会契约的动力,而这种契约让我们能够放心地储存当下的工作结果。 延迟满足的前提是能够确保延迟行为在未来会得到奖励 每个人都有天性,而我们必须发现这种天性,只有与之抗衡,我们才能与自己和解。自由需要建立在理智和约束的前提上的,如果冲破了法律和道德的堤坝,那将会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害人害己 拥有有意义的生活胜于得到想要的东西,因为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真的需要什么。意义是自然显现的,你可以为它创造前提条件,然后在它出现的时候跟随它,但你无法刻意地制造意义。意义的出现表明了你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恰当地平衡了秩序与混乱。权宜之计只会一时管用,它是暂时、冲动而又局限的。相比之下,意义可以将原本的权宜之计整理为存在的 6.学会聆听 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学会闭嘴,假设对方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专注于最有利于来访者的事情,同时审视自己对最有利的判断是否有误差出现 缺乏聆听的对话总是在支持某种现有的秩序,相比之下,共同探索则鼓励人们与未知为友。聆听自己,聆听与你对话的人。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不断寻求新知,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7.不要忽视问题 常常祸患积於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及时解决。问题只有被表达和澄清之后,才能变得清晰可见。 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就一直还会存在,也就会出现。你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会在你准备最不充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发生;你最怕遭遇的东西也会在你最弱、它最强的时候现身,而你终将被打败。 见识和知识储备不够,这本书有些适合我。可能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有些部分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联系到实际生活,所以直接pass了,但有些部分确实值得看的。道理埋得有点深,需要铲子和时间去挖掘。每个灵魂独一无二,不必千篇一律,即使没能活成想要活成的样子,但是也得想着那个样子生长。别人的精彩是风景,自己的独特亦是风景。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自己的人生自己选择,心之所向,素屐所往。想向哪看齐,该向哪看齐,那就向哪成长吧。
看完乔丹·彼得森《人生十二法则》一书,受益颇深。乔丹·彼得森提出了十二条法则,并整合了多个领域的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说明为什么是最好的法则,这法则并不会限制我们,反而会推动我们前进……现将人生十二法则摘抄如下: 一.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意味着睁大双眼看清生活的重任。说你所想,追你所求,这是你和他人同样拥有的权利。挺胸迈步,直视前方,敢于冒险。 二.待己如助人 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乐的。 三.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和善良上进的人为友,并不比和糟糕颓废的人为伍容易,因为前者代表了一种理想,和他们同行需要力量与勇气。你应该保持谦和、勇敢和独立思考,避免轻易产生不必要的同情和怜悯。 四.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你需要认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然后你会发现,解决自己特有问题的方案是需要量身定制的。 五.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管教孩子是一种责任,管教不是对不良行为的愤怒或者报复,而是仁慈和长远判断的谨慎结合。 运用管教五原则能让孩子感到安全,让父母保持平和理性;赏罚分明能够平衡仁慈与公正,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社会化与心智成熟的进程;恰当的管教可以为孩子、家长和社会带来长期稳定的秩序,让人们免受混乱、焦虑、绝望和抑郁的困扰。 六.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停止用谎言填充头脑,头脑就会变得更清晰;停止用不坦诚的行为扭曲生活,生活就会得到改善。随后你就能发现和纠正那些更微妙的错误。 七.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意义的出现表明了你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恰当地平衡了秩序与混乱,让一切都实现了最好的可能性。 八.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如果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拼命地坚持某种意识或者沉迷于虚无主义,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感到脆弱、无用、绝望和困惑,试着说真话。 九.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聆听自己,聆听与你对话的人。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不断寻求新知,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十.直面问题,言辞精确 直面存在的混乱,瞄准麻烦的海洋,明确目的地,然后绘制航线。承认你想要的东西,让周围的人知道你是谁。精准注视,径直前行。 十一.承认现实,反对偏见 真正想要改善世界的人,通常不会去试图改变别人,至少他们会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十二.关注存在的善 当你内外一致时,就能够专注于当下。谨慎地对待一切,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修复失序混乱的部分,做到精益求精。 从人生这十二条法则总结出最为重要的法则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果没有法则,我们很快就会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而这种情况是毫无自由可言的。当不受约束地用未经训练的本能做判断时,我们不仅会缺乏追求,还会崇拜那些不值得我们崇拜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