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吳雙
    推荐

    释迦牟尼佛说:“众生皆具佛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佛性、心性、本来面目等都指向同一个东西。它如如不动,一直就在,不是要等到未来某个时间点才会出现,也不是从上师那里移植过来。修行,是帮助你把背包里不必要的破烂什物都扔掉(我们一路走来竟带了多少不必要的行李),直到裹在其中的如意宝珠显露出来。 愿:时间成片,昼夜无声,喜乐清明,次第花开。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Angel_Kitty
    推荐

    痛苦并非凭空而来。根据佛陀的开示,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执。要真正止息痛苦,只能从破除我执入手。所谓我执,是指认为自身以及外部世界都是无需观待条件而绝对和常一地存在的。事实上,万事万物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坚实存在,而是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一刻不停地生灭,因此不具固有性、恒常性,也就是无我和无常。具备无我的见地之后,经过反复观修、体认,我执便会逐渐弱化。 痛苦普遍存在,生活不可能完美无缺或总是称心如意。 我们遭遇的困难、痛苦只是过去行为的一个结果,没有理由责怪他人,也没有必要自责。你若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那么正在经历的痛苦不仅完结了一段旧的因果,而且还会成为一个新的善因,开启一连串正面的反应。所以,痛苦并不总是坏事。人生的得失起伏都可以是觉悟的契机,关键看你以怎样的心去面对。 人生充满烦恼,但如果能以烦恼为契机去勘悟世间万象的本质,从烦恼入手去实现止息烦恼的最终目的,那么这样一个充满烦恼的人生就是我们解脱的最好机缘。反转无始以来的惯性模式,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而世事无常、人身难得易失,所以务必要抓住此生的机会奋力修行。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 丹²
    推荐

    这本书我是在樊登读书会上了解到的,我还记得樊登对本书的评价非常高,这样介绍说:这本书随便翻开一篇,你都可以开始读下去。这样的评价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更何况“次第花开”这个名字,让人感觉很美好。so……        本书讲的就是佛教,前几章我认真读了,关于无常,痛苦,我执,关于如何以平常心对待生离死别,事物都是变化的,“我”也是变化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我”还是“我”吗?这些内容,在我看来就好似哲学,还比较有兴趣。后面部分读得就很泛了,因为不信任何宗教,所以里面那些早课,还晚课,因果,转世,并不太感兴趣了。        从我个人而言,读一遍似乎没什么感觉,并不太喜欢。这样有显著“特征”的书,可能就是这样,人们对它的评价会格外的两极分化。既然本书受众多书友追捧和喜爱,相比应该有它优秀之处,只是我的水平有限,无法体会罢了。 推荐指数⭐⭐⭐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娇娇,
    推荐

    这几天重复读了无数遍这本书,次第花开🌸,喜欢书名,爱不释手,洗涤心灵的好书,读字读心,生与死的轮回,学会放下,文字柔和优美平静,仁心慈善,次第开花🌸,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山东大汗
    推荐

    了解佛教,以及修行。 可以规范,人的行为。 缓解压力,合理疏导。 经文教义,广泛论述。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微微一笑
    推荐

    每次听到“世事无常”的感叹,总单纯地认为无常的就一定是不好的,看了这本书才让我有了新的认识。无常代表不确定性,也就是凡事都有改变的可能。顺境可能变成逆境,逆境中又可能蕴含新的契机,让人痛苦的并不是无常,而是执着。如果无论遇到何种境况都能全然接受,又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呢?那些曾经令我们痛苦不堪的,原以为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失去的,又有哪样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呢?毕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一直都在失去,最终将失去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无常,所以才更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没有什么永远属于你,能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都应心怀感激,哪怕是拂面的一缕清风,路旁的一朵野花……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大江东去
    推荐

    我不信佛,这书除第一部分之外,其余部分读的很粗略,总体感觉是,这不是我喜欢的书,但是这是一本入门级佛学读物。对于要修习佛法的人来说,通俗易懂。正如樊登所说,这本书从哪读起来都可以读起来。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推荐

    次第是指排列的顺序,依次的意思。 每个人的生活节奏不同,我们都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时间节奏内,安住能不被他人影响到,莫慌张彷徨,花,终会次第开放。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青词
    推荐

    记得前几天小伙伴跟我讲工作即修行,工作是人生第一修道场,还有婚姻是人生第二修道场。修心修性。当你的员工,你的同事,还有你的亲朋好友和伴侣,都真心希望你好,都被你的人人格魅力所吸引的时候,你的修为就达到了。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觉得这些过程都仅仅是经历。佛缘还需要继续修。这本书读一遍两遍,好像读不太透。面对内心的欲望,痛苦,忧闷 ,执念你很难走出来。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可以用纪伯伦的话结尾: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 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 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 只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 你的人生,一切才是真正的开始。”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水尤凼凼
    推荐

    《次第花开》 读了本书,犹如一位智者在把宇宙中的一切娓娓向你道来,似乎在黑暗中迷茫了很久突然看到了光亮。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就是它贴近生活,虽然它是一本佛学书,但书里的内容并不会让人觉得遥远。 自己平日遇到的很多问题、面对的苦恼和困惑,自己的情绪、感受和反应,在书里都能找到。 在本书中,作者写道:人生充满烦恼,但如果能以烦恼为契机去勘悟世间万象的本质,从烦恼入手去实现止息烦恼的最终目的,那么这样一个充满烦恼的人生就是我们解脱的最好机缘。 如果你把痛苦纯粹当作一种负面经历,或认为痛苦是一种失败的表现,那么当问题、挫折出现时,你会感到分外压抑、焦虑和不公平。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凭什么让我受这些苦” ,你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无辜、最可怜的人。或者你跳起来指责、抱怨,说:“这都怪某某人,如果不是他这样做,我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这样做也许能暂时缓解焦虑和恐惧,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加重我们的焦虑和恐惧。 反过来,如果我们认为生活中的痛苦是正常的,人生本来如此 ,我们就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无谓地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中。 寂天菩萨曾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在第二章《安乐》中作者写道:一切都会过去,包括具有伤害性的负面情绪。 在你妒火中烧、大发雷霆、愁苦不堪、惊慌失措、满腹委屈的时候,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会好起来的。 事实上,你就是想不间断的生一辈子气、发一辈子愁,也是办不到的。 很多人的问题都在于永远对自己不满意,不满意自己目前的外表、才智、地位、财富、受用,好了还想更好,一生的经历都用在追求更好上。 快乐的人生是从接受缺憾开始的,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学会说:“我不再需要什么,我很满意。” 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世间万物时刻处于变化中,而我们本能地想追求安全感、确定性,这就意味着生活往往不会顺我们的心。人们常感叹人生失意,事实上那种挫败感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对无常的体验。 如果你接受挫折是人生的一种正常体验,你就会放松下来。 臧地人很多一辈子知足常乐,只求温饱。他们相信内心满足时享受的快乐,是富贵受用无与伦比的帝释天也享受不到的安乐。 生而为人,最好是个有吃有穿的中等人家,既不用衣食操心 也不为富贵所累,平稳安乐,幸福度日。 人们之所以认为自己必须这样那样才会快乐, 完全是惯性思维在作怪。当一些突发的疾病、灾难,打断我们的惯常思维 ,我们就会发现并不需要 以前我们认为必须具备很多条件才能感到快乐。 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 作者希阿荣博从小生活在臧地 ,在他的家乡,臧民们生活非常贫困。在追求富足的生活这一点上,臧族人与汉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但因为那里的人民信仰佛教 ,即使贫困,他们都非常安乐。在美丽的草原上,到处都能看见藏民们自发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无比快乐。 而在其他地方,一些官员 、企业家、演员、他们过着优越的生活,却饱受抑郁症的折磨,自杀人数逐年递增。 这个世界上真正不怕死的人可能一个也没有,但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摆脱现世,可以看出这些人心里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在臧地,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听说过。 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 生活中人们最惯常的状态是紧张、对抗,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一切都紧张兮兮的。我们不喜欢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外,任何一点不确定性都会让我们焦躁不安,所以我们总是神经质地忙碌着,即使身体没动心里也从没停过。 生活中发生任何一件事,都让我们心头一紧,对自己有利的要让它锦上添花,对自己不利的要赶紧想办法压下去或推出去。 身处顺境时已是不安,陷入逆境更是惶恐不可终日。我们仿佛每天头顶磨盘走来走去, 感觉要被压垮了,世界缩小到只剩眼前那一堆困难。诸事不顺 ,我们越发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可怜虫。 修行只是让我们放松下来 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 书中作者介绍了一个实用的放松方法: 把窗户打开,看外面的虚空 ,宁静而广阔。尽量放松身心,凝视天空,慢慢的把心融入天空中,安住。 按照上师的提示去做,很快就能走出困境。 《次第花开》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时给我们鼓励。 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 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的力量。 转:次第花开,花开见佛!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希阿荣博堪布,当今颇具影响力的心灵导师,用睿智的文字,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心的本性,获得重塑心灵的力量!只要不舍内心的善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个无尽的宝藏,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行的过程,次第而行,次第收获,收获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修行就在于我们过的每一天,在做的每一件事,在吃的每一顿饭,边走边悟边修行~~ 以慈悲心看世界 ,不惧无常,学会放下,一切会变得更加美好。 🌻心若安则步步生莲,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心有多净就有多静! 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修行。时刻告诫自己宽厚待人、平静处事、减少私念、尽量付出、不求回报。这样想、这样做就是修行。 痛苦消失就是快乐,不要对自己或周遭事物那么执着。既然生活在这个缺憾的世界,何必硬要在这个缺憾世界追求完美呢?人寿无常,死期不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不辜负这珍宝人生。 不以逆境为苦,不以顺境为乐; 不执着,不贪得,不嗔不痴; 诸般事物因缘而起,随缘而灭,我独自在。 我们只有不放弃自己,才会不放弃他人;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愿意去体念他人的感受。 经历过的人生,走过的路,一路上心境渐次的脱茧,那些曾经以为的极限,越过后的柳暗花明,人生的任何一程,不过都是一段境遇。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无非就是很多东西我都有,我只是想要的很少,而真正需要的时候却可以随时拿来一些,无论任何一样,能以厚重的生命质地滋养着,却依然可以活的谦卑而洁净。 这本书我是在樊登读书会上了解到的,我还记得樊登介绍说:这本书随便翻开一篇,你都可以顺着读下去。当然,我这个人好奇心比较重,而且“次第花开”这个名字,让人感觉很美好。so,我带着我的巨大好奇心来了。 本书讲的就是佛教,前几章我认真读了,关于无常,痛苦,我执,关于如何以平常心对待生离死别,感觉这里讲的还行,因为我们不管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会经历痛苦,迷茫,如何处理这些状况,虽然大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想要随便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有感情,实属太难,前面感觉有点像哲学,像事物都是变化的,“我”也是变化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我”还是“我”吗?觉得作者是想让我们对我们自己,还有世事的无常,都有一个了解,这样,我们在遭遇重大灾难时,能够想开一点。 后面我就跳着读的,因为我不信佛教,也不信任何宗教,所以里面那些早课啊,还有晚课啊,这个我不太感兴趣,哦,对了,还有因果,转世,这些我觉得说的都挺虚无的,就是想要让人向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也不一定,世界变化无常,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巧合?与事故?不要和我说,现在所做的善良,可能是为了下一世的果,下一世不过是对自我的一个寄托罢了。谁能证明它存在呢? 还有不杀生,这个问题,如果说动物和人类生命平等,那植物呢?难道说植物不会动,它们不会流血,所以吃它们我们内心不会有愧疚感?要是让我今后不吃肉,我就感觉太不幸福了,肉类且不说口感吧,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叭,当然了,我也没有那么大的胸襟,舍得放弃味蕾的刺激…… 那些真正皈依佛教的,他们真正相信因果报应,那是他们的一种信仰,我觉得人活着,有一个一直坚持下去的信仰,真也挺好的,至少他的一生感觉到了安乐。感觉,大部分的宗教都是有一个信仰,教人们向善 ,这样,我们在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不会感到特别的痛苦。 我还是更相信科学一点。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孱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趁着年轻,总该要追求些什么,遇到什么不顺心的,要相信,打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成长………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移动的姜来
    推荐

    次第花开 花开见佛 热情拥抱每一天,毫不吝惜表达对生活、对一切生命的感激。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暖暖
    推荐

    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它是整个修行! 看完此本书,对修行的次第,以及修法上的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感谢希阿荣博堪布的谆谆教诲! 本书对五加行做了简单的介绍,还对容易犯错的地方做了详尽的解释,真的特别受益! 以下是一些摘抄 1.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但我想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过生活就是在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举例子说吧,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由生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脆弱、忧苦,由此生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 所以说,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但如果你能把生命经验,顺境、逆境,是苦、是乐,用于巩固你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见解,这才是修行。大概只有这个时候,你才可以说:一切都是上师的加持。 2.对初学者而言,很多所谓的“形式”都是必要的。它们好比是船,载我们渡越烦恼生死之河。登上解脱彼岸后自然不再需要船,而尚在河中央的人,急着离船岂不危险? 3.相聚是快乐的,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快乐里隐含着分离的痛苦;恋爱是快乐的,而相爱容易相守难,恋爱的快乐里隐含着争吵、猜忌、怨恨的痛苦;年轻貌美是快乐的,只是岁月无情催人老,年轻的快乐里隐含着衰老的痛苦;为人父母是快乐的,可把那样娇小脆弱的生命抚养成人,要付出多少精力。提心吊胆、不寝不食,这其中又有多少辛苦!升职加薪是快乐的,不过压力和焦虑也随之而来,办公室政治升级,各种关系处理起来令人头疼。个人财富增加后如何保管、保值和分配,都是操不完的心。仔细思量,人们生活中每一项快乐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4. 生活中一些基本事实显而易见,人们却总也认不清,比如说无常。 世间万物时刻处于变化中,而我们本能地想追求安全感、确定性,这就意味着生活往往会不顺我们的心。 你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不称心如意、没有安全感。你会懂得很多事情都不可强求,自己尽了心就好。斤斤计较于得失亦是无谓的。 5.仅仅是一念同情也是一股净化人心的力量,它让我们的人格不断成熟完善。 6.无常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与它终生相处。 7.无常粉碎了我们对安全感、确定性的幻想,本以为牢不可破的观念、思想会改变,本以为相伴终身的人不是生离就是死别,健康的身体会突然被疾病打垮,一帆风顺的事业会转眼间破产。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脚下随时可能踩空时,便本能地想抓住什么,这就是执着的由来。 由于我们想抓住、想依靠的东西本质上是抓靠不住的,所以才会痛苦。造成痛苦的并非无常,而是执着。逃避无常不仅是徒劳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接受无常,开始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从久远以来,你一直习惯于逃避它。其实,无常像一个面貌丑陋、内心温柔的怪人。如果你不熟悉他,会害怕看见他的脸;一旦你了解他,就能与他愉快相处。 8.追求觉悟的过程,就像在一个无边无际的迷宫里突围,没有佛法的指引,我们永远都将被困在里面,原地打转。 9.可怖、张牙舞爪的形象才是魔鬼,其实所有干扰修行、障碍解脱的事物都是魔王波旬的化现。它经常隐藏在看似平常的事物后面,扰乱我们的心,如果不能认清它的本质,就很难得到解脱。 10.其实证悟空性与修持菩提心是分不开的,如果相续中没有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就不会产生证悟空性的智慧,无法真正断除贪执,得到解脱与成就。 11.如果只是在散乱中念诵了十一万遍的偈颂,真实的菩提心是不会在我们的相续中生起的。没有菩提心,要想证悟大圆满法,根本不可能。 12.对上师有信心,对众生有慈悲心,相信因果,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即使释迦牟尼佛亲自来到面前讲大圆满,也不可能开悟。 13. 法王如意宝说过:得到大圆满法的人,如果对上师具足信心,不破密乘戒,不诽谤佛法,并按次第精进修持,今生就有可能解脱。没有做到即身解脱的,在临终法性中阴或转世中阴出现时,也能解脱。不用说人道,就算畜生道等其他道的众生,只要听到大圆满法,来世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之间一定能再值遇大圆满法,条件具足的话,一定能解脱。 15.人们孤独、烦闷或者感觉有压力的时候,会喝酒、暴饮暴食、购物、打电话、上网,或者窝在沙发里不停地换电视频道,反正就是不想留一点空间给自己去面对那份孤独、烦闷或压力。用来帮助我们逃避不安的种种活动本身又会带来新的烦恼和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得到安适,而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内心空虚也是因为物质丰富后有更多逃避痛苦的选择,你可以更频繁地变换安慰的方式,结果你便更频繁地感受到不满足和挫败。 16.某些情况下,我们也许会发现对亲近的人反而更难以无条件地去爱,因为亲密的人之间往往有太多执着。我们心里会有许多的期望和要求,要求对方完全理解、欣赏、领受、符合我们的心意,不然便感觉失落、痛苦。 束缚在这种心态当中,去爱就意味着准备去受伤害。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容易闹别扭,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爱人之间,都是真心实意地为对方好,可也常常因为这种满带着欲求的好而彼此受伤害。对亲近的人,我们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宽容和放松。 作为修行者,不妨提醒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令我们的人生有意义,但那些爱我们的人,让你我的人生不仅有意义而且美好。仅为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对他们心怀感激。 17.可恶之人是我们的老师,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我们的执着在哪里。对这些以怨敌形象出现的老师,不论我们现在感觉多么难以接受,最终都会真诚地希望他们快乐。没有他们,我们在仁爱的道路上真的无法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 18.自己在经历痛苦时,努力保持住觉察,看到情绪的变化,看到自己的反应,看到脆弱、怨恨和惊慌,同时尽量把心敞开。这时你能了解报纸上、电视里、书本中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心里的感受了。他们无论做什么,你都不会诧异,你都能体谅。谦卑、宽容、感恩这些词语背后的深义,此时你方开始理解。 当我们看到苦难的景象,不要马上把头扭开,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去体验其中的痛苦,并尽己所能地伸出援手。 19.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嫉妒心强,但也很少有人能毫不费力、心甘情愿地随喜他人。 大家都知道嫉妒除了蒙蔽我们的双眼,使我们看不见别人的优点,并让我们的内心备受煎熬外,什么好处也给不了我们。可是因为嫉妒总能伪装成其他情绪,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受它骗。你力求冷静和客观,有可能只是你不想随喜赞叹某人。你的委屈和失落也许不过是嫉妒心在发作而已。 嫉妒善于伪装,不过说实话,我们心里还是一眼就能把它看破,只是对外不想承认自己妒火中烧罢了,因为我们潜意识里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嫉妒表面上是对别人不满,实际上反映的是对自己不满。我们在哪些方面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嫉妒。从这个角度说,嫉妒心像是探照灯,能够照见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不满和执着。如果我们能训练自己逐渐放松这些不满和执着,就能慢慢减弱嫉妒心,尝试去随喜别人的功德。 20.但作为合格的上师,至少应该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是具有无伪的菩提心;其次是精通教法,能应弟子的需要完整传授某一解脱法门;第三是戒律清净。而判断一位修行人是否具备金刚上师的资格,其密乘戒清净与否就要摆在第一位。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Li Syuen
    推荐

    这本书真心推荐给所有人看。虽然对佛教没有很了解,但是佛教都是给平民百姓带来正面的能量。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卍 小莉 卍
    推荐

    有着人性温度的一本佛学杂记,对于刚接触、未接触佛法的人来说,不错。 或许因为藏地语言的直白、浅显,或许因为人们对雪域高原信仰虔诚的信念,那些被广泛传播在世界各地的佛学书籍,很大部分都是藏地的。当然还有南传的。 汉传佛教中,有着相当、甚至更好修学的高僧,很多。但出版物有更广泛影响的,却仿佛不多――或许我孤陋寡闻,知道的不多。 汉传佛教有着独特的魅力,但论起中国古文,相对高深,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因为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也乏人深入经论来学习。就连金庸老师,也钻在汉传佛法中很多年不得解疑,转向文字表述浅显的南传佛法后,才得释疑。这不得不令人遗憾。 当然现代很多汉地高僧,都在以浅显直接的方式在弘法利生,能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似乎还不多。虽说佛法一家亲,不应该有宗派分别,哪个昌盛都一样能弘法利生。但我还是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汉地佛子,能将汉传佛教独特的魅力和芳华,展示给世界人民。象叶曼恩师那样,不仅让人从佛法中受益,甚至引起传统文化,甚至国文(古文)学习热潮。那是对整个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弘扬啊!希望以后这样的人间菩萨多多出现,普济苍生!阿弥陀佛!

  • 20几岁女孩,愿你有软肋也有盔甲
    王健
    推荐

    《次第花开》|从此便无分别心 书里描绘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愿众生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胜妙莲池中,次第花开,花开见佛,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予菩提记。 虽不信佛,但这场景透着的祥和、庄严仍十分吸引我,传说中的大自在之地,也不过如此。 书中有好些佛法的精要,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在于有分别心。活着,我们便被“我执”所困,我执就是认为世间万物是恒定不变的,幸福的我会一直幸福,开心的我会一直开心,富有的我会一直富有,这就是执念。 当这些执念一一破灭后,便有了人间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不欲临。事实是世间万物“无常”,即万物皆变,一切都是因缘际会所致,比如“此时此刻的我,因缘际会是我,一旦因缘消散,我也消散了”,这就是所谓的“无我”。“我”是一个人们创造出来的指代,并无真正意义,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所以现实中并没有一个“我”能够准确描述真正的我。 既然无我,便不该有分别心,对待他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这才是解决世间悲苦的根本法门。 别人失恋为什么我不痛苦?别人生病为什么我不痛苦?而不欲之事落在自己头上便痛不欲生,这就是分别心所致,在我们的概念里,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其实“无我”才是永恒,我和别人是没有分别的,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这样才常怀感恩之心、慈悲之心。 别人冒犯了你,你会生气吗?当然不会,因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所以何必在意呢?                          ————于2019年4月3.日晚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