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克”奖热门建筑设计师作品集(共3册)

“普利兹克”奖热门建筑设计师作品集(共3册)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普利兹克”奖热门建筑设计师作品集(共3册)
    本吉
    推荐

    文/本吉       未来世界一直是很多预言家、科学家不断探索的未知领域。它充满神秘而让人胡想联翩。       对于之前玛雅人的预言来说,自从2012世界毁灭的预言失败以后,我估计玛雅人的预言就随着玛雅人的消失而消亡。然而,以现在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来看,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具有杜撰能力的人会把未来编制得让你梦幻和期待,也会让你闻风丧胆或进入人间地狱式的世界。这源于设计者对《美丽新世界》的全部幻想和对未来的假设能力。        首先,如果未来的女人不用生育,所有的婴儿只需要胚胎孵化来完成,对于我们女人来说,的确实现了真正意义男女平等。       其次,因为工作种类不一样,为了使得人类更加优质,在培育的时候会优胜劣汰掉劣质的婴儿胚胎,留下优质的高等优质胚胎进行孵化。人类似乎真的进入了优质文明时代。然而,随着永恒不变的社会结构来说,因为有了不同的等级的工作,就需要不同种类的来进行分工完成。培育的出来的人就分了三六九等,如此一来,野蛮人和文明人就成了一种分化。从而有了敌对人群,相互的攻击不可避免,即使高等教育对刚出生的婴儿进行每天耳对耳的教育,还是会存在爱恨情仇,会有情绪和爱的产生。从而国家为了避免冲突和这些负面情绪泛滥影响,又得研究消灭人类这些不当的情绪和带有破坏性的因素产生。      再次,当所有的婴儿都用孵化完成,所有的孩子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完成教育。人们的幸福就产生了吗?女人不需要生孩子,不需要教育,只需要工作就万事大吉,真的万事大吉吗?那人的真正幸福来源于何处,还是未来中,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在一种需要去探索的未知领域,在不知名的力量和未开发的思维空间里,那么,我们现在的情感幸福的来源就是一种错误的代码被很早的人类输入了,以至于,现在的人的困惑痛苦和缺乏幸福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甚至有时候如此低迷和不可理喻,到无法控制和左右情感的输出和录入的状态。       最后,如果在《美丽新世界》里说的,人的烦恼只来源于性和衰老。是否专注于研究性如何带给人类快乐,研究如山田宗树《百年法》里的处理人的身体,设定人的寿命能延长到你预订的年龄就可以了呢?是否,真的只有性和衰老是人们唯一痛苦的来源。能有如此高端的胚胎孵化技术和教育技术,还怕研究不出放衰老技术吗?这又是我对本书的一种质疑和提出的思考。性是什么?只是一种器官的感受还是由器官感受升华到人的精神的享受,那就更深层级的延伸到我们的爱,关于爱这个话题,在这本书似乎涉猎很少。或许,不是本书想要讽刺未来世界的真正目的。然而它呈现的的确是社会等级制度的分化和严重的对质关系。        任何时候,人的思想是无法限制和杜绝的,似乎是在高端的技术都阻止不了,文明人需要更文明,野蛮人需要自由、诗和爱,人的欲望将永恒的充斥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如果所有的美丽都是像诗一样被雕琢出来的,是刻画的,是想象的,是意淫的,那么所有的美好都如镜中花,水中月,如梦幻泡影,再如何美好的世界,美好只是如此的讽刺和不可言喻。       我们珍惜当下吧!珍惜没有泯灭的人心之善,珍藏那点真正意义的美好!因为来生,你不一定更幸福,不一定更美好!  

  • “普利兹克”奖热门建筑设计师作品集(共3册)
    屏🌹
    推荐

    2020最后一评!因为工作学习诸多原因 用多余时间为自己努力加油������做好铺垫 一如日出的美丽。。。 祝愿可敬可亲可爱的书友们如意吉祥安康快乐!!!

  • “普利兹克”奖热门建筑设计师作品集(共3册)
    山信王轶
    推荐

    一个没有国别的世界,一个衣食无忧乐的乌托邦,人们彼此没有了感情却其乐融融,但这个富足、安乐的新世界,真是我们想要的么? 思想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一个传统历史观念、社会认知、教育模式、家庭伦理、感情意识、民主思想、消费体系都烟消云散的新世界里,所有的人成了极权主义者用机器批量制造的没有灵魂的工具,他们说着同一种语言,不生病,没有爱,没有恨,也不惧怕死。所有的人一出生就被定义为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厄普西隆5个阶层,金字塔式的阶级里,塔尖是阿尔法,埃普西隆是最底层的塔基,所有人的思想都在孕育时被固化,发自肺腑地认为自己幸福。 正如世界国总统所说的那样:“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得不到的东西他们也绝不会要。他们富裕,他们安全,他们从不生病,也不怕死。他们快快活活,不知道激情和衰老;没什么爸爸妈妈给他们添麻烦,也没有妻室儿女和情人叫他们产生激情;他们的条件设置使他们不得不按照设置的条件走,万一出了事还有嗦麻。”而这个无所不医的“嗦麻”,像极了现在的游戏、酒精、毒品,只是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没有了限制,可以享用不尽。 作为读者,我惊恐于这样大胆的设想,却又觉得这样的世界未来似来,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这些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又将人类带向何方,这个世界已非世界,人已非人的假设,引发人们近百年来不断地思考。 不得不说,赫胥黎的作品是很有预见力的,此书写于1932年,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书中提到的一些观念和想法依然前卫,假以独特的描写手法,将相互关联的几个场景穿插同时进行,形成错综真实的立体场景,读起来耳目一新。 无论怎样,这都是一篇质问人类文明的精彩审词,当书中的野蛮人约翰被逼上了绝路,文明的冲突画上了句号,我们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在自由思想的驱使下,人类借助科学的工具,贪婪地啃噬着地球上的一切资源,自大又弱小,本书以莎士比亚笔下的“美丽新世界”来命名,极具讽刺性,书中也讥讽地说大自然太萧瑟了,多亏人类文明的遮掩,殊不知人类才是毁坏大自然的罪魁祸首,好在我们已经有所察觉,在海啸、地震、厄尔尼诺之后,在大面积砍伐带来的水土流失之后,在正在肆虐的新冠肺炎被赶走之后,我们是否该深刻反省,探讨如何节约能源,收敛消费,打压杀戮,让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生,我们需要这样的警醒,因为人类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与自然抗衡,一味的挥霍和妄为,能走多远完全取决于大自然的嘉奖。 道不正,文明兴于科技,也能毁于科技,如果科技成了欲望的傀儡,如果一切进步只为了满足贪欲,我们终将毁于所热爱的一切,因为,从所谓文明的发祥之日,从人类贪婪之手开始索取之时,就有一把剑,高悬于斯,只待落下。

  • “普利兹克”奖热门建筑设计师作品集(共3册)
    希望是傍晚
    推荐

    这本书最戏剧性的大概就是野蛮人冲出来号召大家放弃让人沉醉的毒品去拥抱自由的时候。这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眩晕(就像才从电影院走出来一样),但是他会慢慢适应。此时他看到有路可走,便会逐渐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真实世界;到那时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意识到以前所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影像,是不真实的,于是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此时,不论出于何种原因,结果就是他选择了返回洞穴,并试图劝说他的同伴,也使他们走出洞穴,但他的同伴根本没有任何经验,故而认为他在胡言乱语,根本不会相信,并且会绑架他,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杀死他。整个洞喻到此结束。 在这里,我甚至以为作者已经安排好了喜剧结尾。但是不是,柏拉图笔下的第一个看到太阳的人并不是赫胥黎笔下的野蛮人。 这本书里从来没有过太阳,怎么会有看到太阳的人。 书里的人物困在了自己的格局内。和尼采的日神与酒神精神有一些相似,一方面是日神象征的是停留在外观、现象、事物表面的冲动,是人们追求美的幻觉的冲动。它是幸福,是稳定,是嗦麻、性、感官电影带来的长久的欢愉。另一方面,是醉,是痛苦,是癫狂,是在悲剧中感受自由。 由此,一方面他们描绘的都是又精英统治的所谓稳定社会模式,所不同的只是一个来自于强权和控制,另一个来自于异化——从无意识领域影响人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方式正是利用了人的原始欲望。 没有人可以站在绝对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自由意志和原始欲望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赫胥黎在书里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所谓文明世界与野蛮之地的对立,也是自由意志与原始欲望的对立。 “我要的不是这样的舒服。我需要上帝!诗!真正的冒险!自由!善!甚至是恶!” “实际上你是在要求受苦受难的权利。” 哪有绝对的自由啊。庄子嘴里“逍遥而无待,无待而顺道”的愿景只能在脑海中想象。在文明之地享受绝对安稳与幸福的人会变成一个个没有自由思想,甚至连人生都在基因中被设定的“共生人”,这时候你的精神没有“无待”;在野蛮之地享受绝对自由的人却会被死老病死,饥饿肮脏所困住,这时候你的肉体没有“无待”。没有看过太阳的人出现,也没有哲学王出现,所有社会运行的模式都是在人们一步一步的犯错和探索中得到。 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冰山理论:一个社会能够运转而不至于崩溃,一个前提就是“冰山组成”,既人口构成的最佳比例,九分之八在水下——娱乐的大众,九分之一在水上——作为管理者的精英。这里蕴含一个论断就是,全部由具有反思能力的人组成的社会是必然会解体的,这就是所谓民主社会面临的最大悖论,哈贝马斯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绝大多数人似乎天生就是甘愿被统治的,就像曼海姆说的“永恒的对于孤立的恐惧感”导致了法西斯统治。 所以这不仅仅是个社会和政治问题,更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人类还远远没有清楚的认识自身。人们追求稳定,同时又厌恶稳定带来的乏味——越少完美,越多自由? 这本书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即它是最早描绘LSD体验的书之一,也就是书中的唆麻。阿道司·赫胥黎是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孙子,曾投入过对迷幻类药物的研究,后来他又写了一本书叫《众妙之门》(《The Doors of Perception》,著名的The Doors乐队即得名于此书),是研究LSD的经典。 赫胥黎死于1963年11月22日,与肯尼迪遇刺同一天。死亡来临之际,他虚弱得说不出话,于是在纸上写了一行字——LSD try intramuscular 100mmg(肌肉注射100毫克LSD),他的夫人亲手替他完成了最后一次注射。 以下是一些摘要,写的是在是太好了,尤其是最后和总统的对话: “我们所处的世界跟《奥赛罗》是完全不同的。要知道没有钢,你不可能造出汽车,同样的道理,没有社会的动荡不安,你也就写不出那样的悲剧。” “在人们心里,稳定不如动乱热闹;心想事成也不如曲折离奇来的动人,更不如抵抗诱惑或是为了抗拒激情和怀疑来的引人入胜。幸福从来就不会显得伟大。” “过多的余暇对于劳动者只是一种折磨。” “科学的每个发现都有着潜在的颠覆性,科学有时也不得不被看作可能的敌人。”“跟幸福相对的不只是艺术,还有科学。” “上帝是永恒的,但人在变。” “人未必是生而独立的——独立状态不是一种自然状态。独立也许存在于你人生的某个阶段,但肯定无法伴我们始终。” 最后,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自我意识的感受来得更强烈。在关心如今娱乐至死,传统文学没落,性解放等一系列预言式的现实时,不要忘记个体的存在,不要忘记慎独,不要为了反抗人云亦云的存在而存在。这也是书中不断提到的,人只有在独处时,才会拥有更多思考的能力。毕竟,没有绝对的客观视角,也没有见过完整太阳的人,所以你得自己思考,自己去看看太阳。

  • “普利兹克”奖热门建筑设计师作品集(共3册)
    逝夜
    推荐

    如果生活只有欢笑,没有泪水,那还有意义么? 曾经有人问我,“人为什么要读书?”我的回答是,“你去看看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就懂了。”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作者尼尔·波兹曼也曾提到过这两本“反乌托邦”的经典著作。这两本书向读者们描绘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1984》是“老大哥”利用恐怖政策来控制人们的行为自由,人们在这个世界里因为失去自由而感到痛苦;而《美丽新世界》则是通过幸福、稳定的社会关系来禁锢人们的思想自由,人们在这个世界里因为摆脱了自由的重负而倍感喜悦。对此,尼尔·波兹曼是这样认为的,“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那么,我们所热爱的东西究竟是如何反过来毁掉我们的呢? 在赫胥黎寓言的新世界中,人们不再是胎生,而是靠人工繁殖,胎儿也不再由母体分娩,而是依靠流水线的加工完成。这个世界有着严格的种姓制度,人们的阶层分为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埃普西隆五种。每个种姓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也享受着不同的待遇。不过不用担心,每个种姓的人都认为自己能是最快乐的,换言之,埃普西隆不会因为自己不是阿尔法而感到难过。婴儿在出生后就开始遵从这个世界的设定,通过睡眠教育、条件反射刺激,潜移默化地被动植入各种用以维持社会平稳的思想。为了避免人们出现烦恼的情况,并最大程度得到快乐的滋润,这个世界里面的社会还给所有人提供了大家满意的娱乐以及每个人都可以吸食的一种叫做“索麻”的精神药品,它会让你飘飘欲仙,无忧无虑,以虚幻的安慰使你无比快乐。在这里,性爱不再有所荫蔽,欧洲贵族上流社会的交际方式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推崇,只有一位性伴侣是件非常丢人的事,因为这里人人相属。人们没有痛苦,也无需思考,所需要做的便是根据种姓的分配各司其职,以及尽情地享受各种姓各自的乐趣。 这里不再有我们所深恶痛绝而的孤独、不幸、危险、罪恶、衰老、丑陋、饥饿、传染病已经种种无法言说的痛苦折磨等等,这里正像我们敬仰的伟大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梦想的那样有条不紊的进行。孵化与设置中心主任对此便说过这样一句格言:“这就是幸福和美德的秘密—喜欢上你们要做的事情。所有设置的目的都在于:让人们喜欢上他们无法逃避的社会命运。” 书中所有人物之中,将这个美丽的新世界看得最为清晰透彻的人,恰恰是这个世界的领袖,总管—穆斯塔法·蒙德。马克思和赫姆赫兹虽然产生了自我意识,蔑视新世界的价值标准,但是他们并不理解自我意识的意义所在,他们同样不知道脱离了这个社会,人们又该如何生存,追求什么;而即不受“野蛮”文明认可,也不受“理想”文明认同的异类—约翰虽然意识到了新世界的道德沦丧和人性泯灭,却不明白这个安定平稳的社会绝非他能凭借一己之力便可将其改动的。总管明明可以轻而易举解决掉约翰这个麻烦,但他还是选择将自己的想法和对这个世界的领悟告知给这位“不速之客”,他并不尝试说服这位“野蛮人”,也不期待他能放弃已有思想和观念投进新世界的拥抱之中。他之所以选择这么去做,是因为他知道约翰是福帝理念如此兴盛之前那段悠久历史中传承而来的文化与道德的火种,他的身上还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他不希望火苗就此熄灭,却也知道它终究无法摆脱命运,在三观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存活下去。 约翰和总管的对话,可谓极为精彩。犀利、深邃的对谈,不仅让我们得以摸清新世界中困惑我们的诸多问题,还可以让我们在敬佩约翰的执著与坚持的同时,不免使我们由衷钦佩总管的敏锐和灼见。在此,仅摘录二人的谈话的部分内容,不做任何评论。 “因为我们的世界与《奥赛罗》的世界不同。没有钢材,你造不了小汽车;没有社会动荡,你创造不了悲剧。现在,世界稳定,人民幸福。他们要什么有什么。他们决不会想要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富足、安全。他们不会生病,不害怕死亡。他们对激情和衰老一无所知。没有父亲、母亲的烦恼事,没有妻子、孩子或爱人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他们接受这样的条件设置,他们的行为举止不得不按照设置来。如果有问题,有索嘛帮忙。” “与我们不让他们读《奥赛罗》的原因相同,这些书太古老了。它们讲的是数百年前的上帝,不是现在的上帝。” “但是上帝是不会改变的。” “然而人是会变的。” “孤独的时候,信仰上帝是自然而然的—夜晚独自一人思考死亡的时候……” “但是人们现在不会孤独。” “但是我不喜欢舒服。我要上帝,我要诗歌,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善良,我要罪恶。” “与受苦受难付出的高昂代价相比,实际的幸福往往显得卑劣。稳定当然不如动荡来得热闹。知足常乐绝不如与不幸做努力抗争那么有魅力,也没有抗拒诱惑,或抗拒被激情和怀疑毁灭那么引人入胜。幸福绝不是宏伟壮观的。”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精神文化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让文化成为一座监狱,另一座是赫胥黎式的—让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在这个“滑稽”的世界,只要你放弃自我意识,甘愿被社会同化,积极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你就可以在短暂的工作时间之外,享受快乐。我们再不用畏惧衰老和死亡;我们再不用担心婚姻不幸,无暇顾及父母和孩子;我们再不用担心社会不稳定,缺乏安全感;我们再不用忍受沉重的工作和烦闷的生活;我们再不用害怕饥饿和贫穷,战争和疾病。这里有我们梦寐以求的一切,代价却只有一个,那便是放弃自我!然而消除个性带来的社会平稳,却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说乌托邦承载着每个人内心最真切的希望和美好,那反乌托邦绝对反其道而行之环绕着人与社会最深处的隐患,弥漫着全部的灾难与担忧。” 几乎所有读者在评价这个“美丽”的新世界时,都持有批评和厌恶的态度,当然作者的本意也是让我们否定这个世界,但我还是想提供给大家一个不同的思路。我们不妨仔细想一想,这个绝对理想的世界为何会被世人所谴责。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亦或是社会运行的理念等等都与赫胥黎笔下的世界差距巨大,所以当我们看到与我们的三观极其不同的新世界时,我们便会本能的排斥它的一切。我们的思想深受我们所处环境的影响,我们嘲笑新世界中的人们可怜、愚笨,殊不知他们也同样这样看待我们。正如他们完全无法理解我们所捍卫的自由、个性、贞洁……那样,我们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们完全无法从客观角度,评价我们生活的世界与这个极端“理想”的世界,孰优孰劣。但是,依我看来,这个美丽的新世界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是优于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文学、历史、艺术和宗教,有些人认为这不过只是庸人自扰,聊以慰藉。正如书中所言,“当你每天都幸福得晕眩时,为什么还会需要毕加索或者莎士比亚?文学艺术往往是为了表达冲突,超越痛苦,那么,在一个冲突和痛苦根本不存在的世界里,文学艺术也就变成了社会的“阑尾”。”对比虚无缥缈的人类文化,切实的幸福感才是这些人所真正需要的。在这里,人们不需要宗教,因为没有人会感到不满,会有无法实现的祈求;人们不需要艺术,因为艺术并不会给人带来酣畅淋漓的快感;人们不需要法律,因为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无比幸福。在这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人说,我们之所以厌恶《美丽新世界》里面这种所谓的幸福生活,是因为害怕有一天这个世界会用廉价的享乐让我们变成社会的零件,而不是社会的主人。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现代人用以消磨时光,寻找快乐的抖音快手、虚拟游戏、网络直播,难道就是高贵的享乐么?新世界中的人是社会机器的零件,难道我们现在就是社会的主人么?我们或许会认为这个极度稳定的社会毫无自由可言,难道事实真的如此么?我们的自由程度又比他们高上多少呢?什么又是真正的自由呢?构建美丽新世界最关键的几点:阶层分化、娱乐至上、信仰质疑和摒弃文化难道不已经悄然渗透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之中了么?就社会而言,如果我们真切见识到了贫穷、饥饿、疾病和战争是如何折磨、摧残我们当前世界上的人时,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向往新世界的想法么?就个人而言,无法脱逃令人喘不过气的工作压力、矛盾频发的家庭问题和将人搞到筋疲力尽的人际关系时,难道我们也没有一点向往新世界的想法么?多少人依赖吸食毒品、醉酒笙歌来逃离痛苦,体尝欢愉,与之相比,新世界就显得“美丽”多了,这里本就毫无痛苦可言,并且人们还可以利用与人无害的索嘛获得无尽的快乐,这又有何不可呢?生活在美丽新世界中的人们,从未有一丝一毫成为我们的想法,可我们或多或少总会思考成为他们的可能。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比他们拥有更加自由的思想和更加聪慧的头脑,而关键在于我们的世界没有任何一点能吸引他们愿意成为我们的美好之处,而他们的世界却是集我们的各种梦寐以求的幻想于一身的理想乌托邦。也许这个世界并不那么糟糕,这个世界其实还挺好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或许并不完美,但却有人类所应具有的各种情感和自由。也许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一直走在前往理想的路上,却从未真正抵达到理想。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