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奇迹的颜色是🔴🔵
    推荐

    喜欢站在道德角度评价儿子,装b过甚。另,读书期间查阅了傅雷生平,有长期家暴妻子的现象存在。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 🇻🎀
    推荐

    2020.7.13.听书之《傅雷家书》。五星推荐!!首先四字总结:好听+有用。每一章节都会联想到很多细节之处~~片段化的阅读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吧,很有意义的一本书。最可贵的是:父亲与儿子对话是如此平等而亲切,没有父亲那样所谓高高在上,没有所谓的为你好而这样教育,而是点点滴滴细节里,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一切,从过来人的角度述说利和弊,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否定,感受到那种情真意切的亲情,感受到亲人之间的牵挂和思念,感受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之深远~~~ 傅聪说:爸爸信上的那种热诚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就像是鞭子鞭策着我的内心。字里行间自会理解许多东西,并不限于道德教训和嘱咐。 人与艺术: ​做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般的人都无法忍受的贫困,颜回却不因此改变自己的快乐。) 教育:​教育当以人格教育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没有关系。印象很深的那句话:教育首先是做人,最后才是艺术家。 活着: 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人生一共才几何,需要抓紧做一点真正的工作,才能问心无愧。 思索才能真正给人文化。 人生没有一桩幸福不要付代价的。东边占了便宜,西边就得吃亏些。 对于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 ​只要凭“愚公移山”的意志,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 安心学习,节省你的精力与时间,使你能够事半功倍,多学些东西,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 斗争的方式当然不是紧张,而是冲淡,而是多想想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舒泰,工作反而顺利。 早一日露面,晚一日露面,对真正的艺术修养并无关系。希望你能目光远大,胸襟开朗。 多多休息,吃得好,睡得好,生活有规律些,自然身体会强壮,精神会饱满,一切会乐观。 最苦的是我不会休息,睡时脑子停不下来,醒时更停不住了。失眠的主要的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要太逞强,过了四十五岁样样要走下坡路:最要紧及早留些余地,精力、体力、感情,要想法做到细水长流。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处事: ​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说想念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 ​一切零星小事都要想周到,别怕天热,贪懒,一切事情都要做得妥帖。 才气越高,越要提防,用扎扎实实的学识来充实,用冷静与客观的批评精神,持续不断的检查自己。 ​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能成为有力的武器,也就在于它能培养冷静的科学头脑,对己、对人、对事,都一视同仁,做不偏不倚的检讨。而批评与自我批评最需要的是勇气,只要存着一丝一毫懦怯的心理,批评与自我批评便永远不能做得彻底。 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心。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 自己先要锻炼得坚强,才不会被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往下拖,才有剩余的精力对朋友们喊“加油加油”!你目前的学习环境真是很理想了,尽量钻研。 公私分明,严格到极点。他帮助人也有极强的原则性,凡是不正当的用途,便是知己的朋友也不肯通融。凡是人家真有为难而且是正当用途,就是素不相识的也肯慨然相助。 情感: 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太快和太慢,结果都不会圆满。 感情问题,务必要自己把握住,要坚定,要从大处远处着眼,要顾全局,不要单纯的逞一时之情,要极冷静,要顾到几个人的幸福,短视的软心往往会对人对己造成长时期的不必要的痛苦。 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的有意义。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一边学一边过的,从来没有一个人具备了所有的(理论上的)条件才结婚,才生儿育女的。你为了孩子而惶惶然,表示你对人生态度严肃,却也不必想得太多。一点不想是不负责任,当然不好;想得过分也徒然自苦,问题是彻底考虑一番,下决心把每个阶段的事情做好,想好办法实行就是了。 我觉得最主要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飞雪
    推荐

    在家书里我看到了父亲对孩子为人处世上的指导,艺术的讨论,生活上的关心,精神的交流,不仅是父亲,更是灵魂导师。这呕心沥血的186封书信,是充满父爱的教子篇,也是关于艺术修养的好的读物。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推荐

    如果 如果可以, 我不要你鸣鸣得意, 我只想你诸事皆宜 我不要你有宏伟的目标, 只想你每天都有所期待 每晚安然入睡, 每早含笑醒来 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 所有的欲求都被满足 得到的都抱以珍惜, 错过的都各自安好 年幼时做一个快乐的宝宝, 中年里有自己的追求 , 即使年老, 仍要做人群中最精致的老太 在盛开时随和, 在凋萎后从容, 一生平平淡淡, 一生无所执念.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金穂儿
    推荐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从中可以学到教育,艺术,生活,理财等多方面知识技巧,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最后一枪
    推荐

    一位大师娓娓道来,却道不尽人间智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从他人之经验中常可汲取很多经验为己所用。但终究,还需要自己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父母对于子女之爱,在大部分人身上,天性使然的表现是一种不求回报、不计得失之爱。随着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刹那,便是无休止付出的开始。 物质的保证固然重要,但精神的提携亦不可轻视。没有多少家庭有傅雷夫妇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傅聪先生来说,自幼时或许对这耳濡目染已成习惯,但家信对于读者来说,无异于如沐春风之感。太多的感悟已在阅读过程中随手记下,不再赘述。 阅读,始终是与智者的对话。你可以否定书中的言论和思想,但否定的过程也是一种与自己思想的对话与修正。这是一种交互作用。 本书收集书信中无非是一些早已熟知的话语,但正是这老生常谈,才是一种亲情的温暖与魅力。 读至书尾,越来越不想翻页。傅雷夫妇的悲剧收尾,是时代的悲哀。如此博学多才、为人开明的一对伴侣,最终以那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终究让人不忍。字里行间跃动的,是他们对人生之爱、生活之爱。 愿惨痛的时代不再重来。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城铁
    推荐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摘自朱自清《背影》。 1.父爱如山——厚重,沉寂,仿佛也会一直矗立在那里。我永远都会记得在301医院口腔科住院部走廊里父亲陪着走的情景和跟我说过的每一句话。当然这是题外话,我的意思是,我的父亲也很棒。但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有些许羡慕傅聪能有傅雷这样的老爸,能够不断地指导自己成长,探讨学习人生与艺术追求,有那么多的共同话题,有那么深邃的思想……傅雷通过一封封家书,非常成功地维系和升华虽远隔重洋却保有很高温度的、可以理性交流的、良好的父子关系,而这又是能够继续关心和指导、帮助儿子的前提和基础,也应该算是对长久不能见面的一种补偿吧。看50年代的信,特别是傅聪只有20岁,傅雷那么唠叨,事无巨细,由于看不到傅聪的回信,难免有些担心会不会觉得烦,甚至逆反。不过相信他自己为人父之后,应该更容易理解自己的父母了吧。 2.子欲养而亲不待——将是人生最大遗憾之一。看这本书,除了看父子情深之外,我感兴趣的还在于傅聪出走之后以及时代变迁之下,笔端流露出的对社会状态描写,以期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当然家书往往是主观的,不过至少不会像有些资料那么夸张甚至故意遮羞或歪曲。看到66年的时候,看到最后一封信和遗书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心理都如此难过伤心,傅聪傅敏二人情何以堪啊!呜呼!哀哉! 这本书有儿子的应该好好读一读,学习艺术的应该好好读一读。我也想好好再读一读,自觉这一遍读得略浮躁敷衍。 2020-167。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秋水星河
    推荐

    提醒⚠️:该书评有强烈主观色彩,请大家谨慎阅读! 如果给2020年加上一个关键词,我想大家想起的只有新冠病毒了。因为新冠,2020年初的武汉蒙上了一层阴影,丝毫没有新年的喜悦,谁知武汉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并非是疫情的结束,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了全球,国外的情况尤甚,也有很多为国为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离开了我们,其中一个名字尤为显眼,他就是傅聪。 2020年年末,悲伤的消息传来,傅聪因感染新冠而不幸去世,人间少了“钢琴诗人”,天堂却多了一位音乐家。 虽然这位老者已经长眠,但身后的争议却因他的去世而愈发多了起来。他若只是单纯的钢琴演奏家,人们只会叹息他的离去,怀念他在世的功绩,但他不仅仅是个音乐家,还是著名翻译家傅雷的儿子,他与父母共同创作出了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和傅聪这对父子,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争议从来都不少。父亲傅雷年少风流,婚前钟情于美丽的外国女人,婚后更是毫不掩饰对好友妹妹的喜爱之情,面对两个孩子更是厚此薄彼,将傅聪推举的很高很高,但却对傅敏没那么上心,两兄弟的童年过得更是悲惨,动不动打骂孩子,体罚孩子这点也在其他朋友的文章中有所体现。儿子傅聪因为特殊年代出走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一直被人所诟病,学成后未为祖国效力而是西方国家攻击中国的“武器”,甚至有人说出“一个英国人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我们凭什么要怀念他?”的话语。 当时读这本书也是为了想在书信当中看看找找父子两人究竟如何,世人对他们的评价真的就那么公正吗? 傅雷:暴君or慈父? 傅雷在书中无疑是一个渴望父子亲情的慈父形象。从1954年到生命的结束,他与傅聪鸿雁传书,谈音乐,谈文学,更谈人生,谈婚姻,谈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句句话语沁人心田,仿佛甘泉一样滋养着傅聪的艺术生命。即使是我们这些与艺术毫不相干的人,也能从他信中获取知识的养分。 傅雷对傅聪其实在信中很少命令和指责,而是多用“听不听在你,说不说在我”之类的商量语气,这也让很多读者羡慕。 但当我们走出书外,傅雷对傅聪的爱又堪称“残酷”。傅聪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你看我这个疤(指着鼻梁的疤痕)就是五岁时,他在吃花生米,我在写字,不知为什么,他不高兴,拿起盘子摔过来,一下打中了我,我立即血流如注,被送进了医院”,对于父亲的教育他给的评价只有“封建”和“不通情理”之语。就连傅雷也承认自己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过于偏激,认为自己的教育并不是完全成功的。因此在《傅雷家书》最前面他有“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之语,这何尝不是对于儿子的忏悔呢?他知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对幼小孩子的暴力永远无法改变了,他只能从现在做起,引导已经成长的儿子向更好的方向努力。 受傅雷家暴和出轨之事的影响,对傅雷书中的言论总是带着一种“辩证批判”的态度,但慢慢读下去,傅雷书信中很多“闪光点”其实也是不能忽视的。我认为他至少在三个地方深深影响着儿子傅聪的成长。 1.“先做人”的人生观 傅雷对傅聪影响最大的就是对其人生观的培养了。关于傅聪的人生观,傅雷多次提到:“我说的‘做人’是广义的:私德、公德都包括在内,主要是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以国家集体作为最高的标准,时时刻刻提到爱国,提到国家建设,对于儿子他始终都是以这个标准去要求儿子,要求儿子仔细写书信,整理出来以飨国内的年轻人。可以说这种观念其实是难能可贵的,别人都是“位卑未敢忘忧国”,而傅雷父子哪怕学贯中西,也不以知识为傲,而是更多的想怎样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书中傅雷不只一次的提到过弹奏时不可晃动身体,但傅聪其实是不以为然的。音乐演奏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不必用同一种方法去要求每一个人,这些在我看来纯属“控制欲强”的糟粕,还有弥拉生下孩子,他告诫傅聪夫妻不要去随便哄婴儿,与现代的育儿理论相悖,这些言论其实是应该要被摒弃的。 我认为,父母对孩子应该从大事着手,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但是像围巾怎么放之类的小事不用像傅雷那样事事都叮嘱个遍,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的心理。 2.学贯中西的人文情怀 傅雷先是在国外学的美术,之后又一头扎进了翻译界,成为了文化的“摆渡人”。 文学与音乐虽不是完全相同,但细细想来还是有共通之处的,在信中傅雷多次引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理解,比如说“回过来说:写实可学,浪漫底克不可学;故杜可学,李不可学;国人谈诗的尊杜的多于尊李的,也是这个缘故。”傅雷将李白和杜甫放在一起做了比较,寥寥数语便说出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还有傅雷多次提到《世说新语》,这本书也是写尽了狂士们的不羁,从文化底色上看,傅雷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人。 由于翻译外国文学名著的缘故,罗曼·罗兰的“克里斯朵夫”成为了常常被提到的文学形象,在傅雷心中“克里斯朵夫”无疑是自己精神的化身,在书的末尾,他写道“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我自己也和我过去的灵魂告别了;我把它当做空壳似的扔掉了。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克利斯朵夫,咱们一齐死去,预备再生吧!”翻译克里斯朵夫的傅雷,在最后却真正理解了克里斯朵夫,两者化而为一,这也是令人感动的地方。 受父亲的影响,傅聪在演奏上也融入了他对其他艺术作品的理解,所以也有“钢琴诗人”的美名。 我们常人可以借鉴到的就是要多学习,争取也让孩子受到艺术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哪怕是无法做到学贯中西,至少保持个“终身学习”的态度,让自己成为离孩子最近的榜样。 3.享受孤独的思想境界 傅雷在书中反复提到“孤独”,甚至在他死后墓碑上也刻着那句名言“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句话其实是最能代表他的思想的,孤独之后的他创造了世界,他不向外寻求,而是回归内心,向内去寻求答案,因此他也有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成就了他。 他以“淡泊”为友,以“孤独”为友,因此才能专心于翻译事业而“九死其犹未悔”吧。 傅聪其实也继承了父亲的这个传统,沉浸在乐曲中,甚少理会外界的纷纷议论。这种性格既好但又不好,过于沉浸于孤独的世界里便会缺少对家庭的负责,估计这点也是之前婚姻不幸的原因之一吧。 个人觉得,学会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傅聪:特殊年代中的“叛国者” 如果说大家对傅雷抱着“同情”的态度,那么大家对傅聪的态度可就复杂多了。 困难时期离开祖国出走英国,之后又不顾父母反对加入英国国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英国人。在信中,父母恳切希望他能够寄钱寄物,以解燃眉之急,而他似乎也是无动于衷。 这一切“不合理”的行为背后其实还是颗热爱音乐的心❤️出走英国是为了能继续弹钢琴,父母的书信他有没有仔细看我觉得要打个问号❓如果仔细看了,不可能无动于衷,我个人猜测应该是厌烦父亲的唠叨,所以很多信件未曾仔细看,或者太沉迷于音乐世界了,而忘记了对父母和家庭的责任(我觉得这点也很有可能是两次婚姻失败的原因) 特殊年代下,个人的选择却造成了家庭的悲剧,父母的离去,会是这个老人心中永远的痛吗? 傅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隐身者” 一家四口,三个人都是这本《傅雷家书》的作者,而那个唯一“隐身”的就是小儿子傅敏,他负责整理这些信件,编号分类,是编著这本书名副其实的“功臣”。 张岱曾说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这句话的重点在于两处,一个是“知”,另一个是“为”,个人觉得这句话很适合形容傅敏。 傅敏年幼时也曾经学过音乐,后来因为家庭资金有限,不能供两个孩子学习,因此忍痛放弃了。父母死后,哥哥远在他国,傅敏成了最痛苦的人。可以说傅敏是没有享受到家庭的荣光,但却因家庭屡遭磨难。 运动结束之后,他却比哥哥更加勇敢,担负起整理父母信件和著作的事情,用实际行动怀念父亲母亲,令人动容。 朱梅馥:宽容的“母亲”,传统的妇女 朱梅馥其实家境不错,上过女校,弹过钢琴(私以为,两兄弟早早出现的音乐天赋是继承了妈妈),早早接受西方教育的她其实本应该走上一条自立自强的道路,但却乐于在家庭中当个宽容的“母亲”。 比起当傅聪和傅敏的母亲来,她更愿像母亲一样包容着傅雷。傅雷从小丧父,母亲又多严厉,所以傅雷养成了刚强的性格,脾气暴躁,对孩子们更是非打即骂,而朱梅馥只会在一旁默默的流泪,不敢阻止丈夫的暴行,在她眼里丈夫也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般,她应该去包容和原谅的。 面对傅雷的屡次出轨,她也多是隐忍为主,《家书》中曾提到过傅聪五岁时,傅雷出轨,还把情人带回家,为了两兄弟能有个完整的家,她忍受了下来,换取了现在的“幸福”,换取了家庭的“美满”。所以想要家庭幸福必须要有人隐忍,要为“他人”想,这种其实也是她“母性”的一种体现吧,幸而“隐忍”换来的是好的结果。 傅雷自杀时,她也追随而去,我想不仅是有情感的因素,其实还是有传统的“殉夫”思想吧。朱梅馥一生的价值都依附在傅雷身上,当死亡避无可避,也许共赴黄泉成为了最佳选择吧。 原生家庭:三代人的“悲剧” 阿德勒曾经说过:“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幸福的童年能够治愈人的一生,而童年的伤害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底色”。 傅雷现实生活中的暴躁其实要从他父亲去世开始讲起。傅雷父亲傅鹏飞年轻时被人害死,留下孤儿寡母。而傅雷的母亲则是不折不扣的“虎妈”,打骂傅雷已经是平常事,动不动还以上吊自杀作为威胁,因此傅雷不善交际,却才华出众。 傅雷在傅聪他们小时候也是持续了这种“驯兽师”一样的育儿风格,经常体罚两个孩子。可见悲剧又要重演了。 直到傅雷四十五岁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多次表达过对儿子的愧疚,比如说在六五年时,傅雷说过“处处克制些,冷静些,多些宽恕,少些苛求,多想自己的缺点,多想别人的长处。”就是在提醒儿子在家庭生活中不要苛以待人,而是要对儿媳和孙子有种“宽容”在里面。 傅聪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感情之路其实并不顺畅,经历过两段失败的感情,也是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才收获了第三段婚姻的幸福,把不幸终结在了自己这里。 原生家庭环境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的“本心”,通过自己后天的“修行”才能把家庭中的不利因素抵消掉。这是我从傅家三代中得到的启示。 精彩语句摘抄 这部分主要是摘抄《傅雷家书》中我认为比较有启发性的观点,仅代表我自己的想法。 ⭐关于人生 这里的“底色”则是以“全面的文学艺术的修养为基础”,健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的求索追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人生没有一桩幸福不要付代价的。东边占了便宜,西边就得吃亏些。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 比如“富贵于我如浮云”在你我是一条极崇高极可羡的理想准则,但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些人物,正好把富贵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他们那股向上爬,求成功的蛮劲与狂热,我个人简直觉得难以理解。 处处克制些,冷静些,多些宽恕,少些苛求,多想自己的缺点,多想别人的长处。 ⭐关于音乐 巴赫太伟大了,他是一片海洋,他也是无边无际的天空,他的力量是大自然的力量,是一个有灵魂的大自然,是一个活的上帝。巴赫使我的心平静。其实巴赫的虔诚没有一点悲观的成分,而是乐观的,充满了朝气,同时却又是那样成熟,那么有智慧。 西方人的整个人生观是对抗性的,人和自然对抗,人和人对抗,艺术家和听众也对抗。最成功的也只有用一种个性去强迫群众接受他所给的东西。 音乐第一重要,技巧是其次的。你不是波兰人,而你的《玛祖卡》却是最好的。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关于文学 看的时候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分出段落看叙事的起伏转折;二是看情绪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潜,忽而飘逸;三是体会全诗音节与韵的变化。 明明是悲剧,而写得不过分的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浪漫底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型。 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况中国古代素来以不滞于物,不为物役为最主要的人生哲学。 ⭐关于爱情 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除了优缺点,俩人性格脾气是否相投也是重要因素。刚柔、软硬、缓急的差别要能相互适应调剂。还有许多表现在举动、态度、言笑、声音……之间说不出也数不清的小习惯,在男女之间也有很大作用,要弄清这些就得冷眼旁观慢慢咂摸。 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观察决不可简单化,而要耐心、细致、深入,经过相当的时间,各种不同的事故和场合,处处要把科学的客观精神和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结合起来。对方的优点,要认清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是夸大的。对方的缺点,要分出是否与本质有关。与本质有关的缺点,不能因为其他次要的优点而加以忽视。次要的缺点也得辨别是否能改,是否发展下去会影响品性或日常生活。 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 ⭐关于学习 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的忙,也许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 在外好好利用时间,不但要利用时间来工作,还要利用时间来休息、写信。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 I have a dream🍀
    推荐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 读《傅雷家书》,从字里行间里看到了父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家书写于1954年—1966年期间,从一开始的劝诫教育为主到后来聆听探讨艺术为主,从父亲到朋友再到父亲,这些细微的变化同时见证了父与子的共同成长。傅雷知识的渊博和在文化上造诣给正在成长的傅聪巨大的启发。傅聪在音乐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想必从父亲的家书里汲取了不少养分,即便是庸庸吾辈亦从中受益匪浅。 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却是现如今的我们最欠缺的事情。之前看奇葩说,有一个辩题大意是“一周陪伴孩子不到12小时,是否要取消父亲的称呼。”可见这个问题引发的社会关注之大,看台上的奇葩辩来辩去,依然觉得没有辩出来什么好的结果。我无意呼吁别人要怎么样,只希望自己尽可能地做到:做不了有文化的儿子,争取当一个有修养的爹。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读《傅雷家书》还有一大收获,结识了以下这些书籍: 《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 《幸福之路》罗素 《艺术哲学》丹纳 《恋爱与牺牲》莫罗阿 《人生五大问题》莫罗阿 《两个新嫁娘的回忆》巴尔扎克 《奥诺丽纳》巴尔扎克 …… 愿这些书籍丰富我没文化的头脑,提高自己的修养,在以后培养教育孩子给予些许启发。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玙璠作器
    推荐

    忠厚传家家长久,诗书继世世代香 傅雷一家人做到了。 傅雷夫妇,为人父母,尽到了做父母应有的责任。求知路上,艳羡文化底蕴深厚之家的同时,我更感谢父母,让我有机会遇上对的人,且在今后与之组成自己想要的家庭。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责任。活到老学到老,应该认识到这是人在社会中担任不同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起码,在今后我作父亲之时,是真不想让我子女受了没文化底蕴的苦。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龙猫
    推荐

    【读书打卡】《傅雷家书》,从傅雷写给傅聪的这些书信上可以看出傅雷对远隔重洋求学的傳聪全方位的关心关爱,事无巨细从生活起居到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从艺术交流再到心灵交流,从对事物的看法到内心深处的感受感悟⋯我想世间最好的父子关系莫过于傳雷傅聪了吧!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傳聪的回信那么少,让我都替傅雷感到一丝丝失落,或许,于傅聪而言,这份太深切的爱和期望有时反而有点儿难以承受吧~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推荐

    再看《傅雷家书》,仍然觉得不能跟傅雷学教育孩子。傅雷既不是贤夫,也不是慈父。婚内出轨,给妻子朱梅馥很大伤害。傅雷教子,只是打骂,而且打骂程度说是虐待并不为过。打耳光,拳打脚踢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还有绳子捆绑,抓傅聪的头撞墙。傅聪傅敏两兄弟在傳雷面前都是提心吊胆,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大气不敢出的状态。所以在傅雷家书里,他多次忏悔。傅雷在法国留学几年,不一定真的学到了法国人的人文关怀,骨子里只是个典型的暴躁传统文人。当然跟傅雷的幼年童年生活经历有关,他的成长经历很严苛凄惨,一定程度上说,傅雷的人格是极度扭曲的。傅雷的作为,即使放在那个时代,也并不是贤夫慈父,这大概不是时代的错而是人性的恶。傅雷的家书看上去很美好,字里行间深入灵魂,就像贪污受贿的官员在台上讲反腐倡廉一样,让人嗤之以鼻。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智慧屋玩具
    推荐

    📖《傅雷家书》 ——小学生必备读物? no!它不输给任何谈艺术和人生哲学的对白。 其中,开头就说了教育的核心:“教育当以人格教育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没有关系。” 全书以傅雷、傅聪的书信对话形式展开,谈艺术,讲道理,论文学,父亲对儿子既有长辈式的谆谆教导,又有朋友间的谈笑风生。告诉你教育是什么?艺术的感性或理性?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终身伴侣?有些语句实在精彩,摘录如下: ▹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 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傅雷译的《克利斯朵夫》结尾说: 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 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我自己也和我过去的灵魂过告别了;我把它当做空壳似的扔掉了。 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 克利斯朵夫,咱们一起死去,预备再生吧!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小水滴
    推荐

    父爱如山,读起来感人至深!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满满期待,亦师亦友!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一蓑烟雨
    推荐

    我觉得最主要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