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三闲
    推荐

    读书是私事,我很少推荐。但这一本不得不超五星推荐。《苏东坡新传》,作者:李一冰,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5月。所谓新传,其实不新,从1971年开始写,1979年完稿。1983年正式出版,作者署名不用“李振华”,改用笔名“李一冰”,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李一冰(1912-1991)。作者含冤入狱,愤而著述。这是一本忧患之书,一场冤狱使他的生命进入苏东坡的内心世界,《苏东坡新传》由此诞生。一冰先生写东坡,实则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悲辛穷厄镕铸在《苏东坡新传》之中,他借东坡的行止来浇自己的块垒。 一冰先生坚实的考证功力扎扎实实,文字驾驭能力非常之强,一冰先生曾说:“不写一句没有根据的话。”足见其严谨。 苏轼为人,人人皆知其豪迈;而豪迈者,大多是从刚健的个性中化生出来的一种风度。苏轼治事的态度,就常看得到刚健不屈的一面。 用林语堂的话说,苏轼,“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那种美”。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作《定风波》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有追求就必有失落,人如不能忘情得失,他的心便永远平衡不了,心理不能平衡,痛苦便如风雨一样,四面八方地包围了你。惟有这饱经世患的诗人,在雨中举步轻行时,他心中根本没有晴明,所以也就无所谓风雨。人间一切变幻无常,唯有超脱物外,才能一尘不染;唯有安步徐行于大雨中的人,才能“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地坦然归去;有这样任天而动的襟怀,才令人望之如神仙。 苏轼于诗,自视颇高,向不专主一家,也不特别欢喜哪一个人的诗作。东坡一生,历尽坎坷,常被命运摆布,在极不自由的境地里,独行于荆天棘地之中,胸臆间积郁着一腔难平之气,如生芒角,非吐不快,他就在这痛苦而又孤独的人生路上,习于写诗。东坡一生,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他自己从不在乎毁誉,毁誉亦不足以轻重东坡。以诗作传,从苏东坡贬谪黄州写起。因为黄州是东坡文学高峰的开始。史料翔实,文笔流畅,似有周作人的文风。引用诗句、史料众多,学术功夫了得。经典是经得起时间淘洗的,此书就是一例。这也无怪乎余秋雨曾评论此书:“是文字较为典雅的学术著作,大抵让苏轼以其诗文来自道生平,作者的归结甚有见地。”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婉转深沉皆浮云,人间有味是清欢。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从黄州迁往汝州。官场的压力有所缓解,朝廷想要重新起用苏轼。 苏轼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表达出他对浅烟疏柳、香茶春蔬的喜爱,更是对人间淡然诸事的喜爱。 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回避,也无从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应放平心态,坦然接受。 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超五星级推荐。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william
    推荐

    2020-105《苏东坡新传》李一冰 逆旅长河 滟滪赴舟 一直都觉得传记类似“命题作文”,规制已定,难以出新, 更何况写的还是名满天下,妇孺皆知的文豪东坡。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以为林语堂版/宋碧云译《苏东坡传》已经是苏传中难以突破的顶峰了。 读完对比,还真有萤与月的差别感受,纵然书债堆积如山,用整一周的闲暇时间读完,还是意犹未尽,感慨万千。 正文中:分不清哪是李言,或是苏语,或者两人精神交汇,合为一体。 通过前文章节“寻找李一冰”和书尾 “后记”,及追记文章“父亲与《苏东坡新传》”,才明白这书传中的夹叙夹议,为何如此贴切,直抒胸臆? 纵然不是东坡亲点,必然时空穿梭得来的体验,才能感同身受,又传达世人。 苏东坡作为中国文化中,手指数得出来的全民偶像之一,三起三落,人生轨迹如星月行空,为人瞩目熟知。 这本《新传》扎实的结合他每个人生阶段的诗书词画,给予备注分析,不只是展现一个才情横世,为人熟知的东坡, 更让人理解了眉山少年的博兴向往,翰林中年的进退困局,和文宗老年的豁达大度。 身不由己,反反复复,苏东坡希望的只是和家人,和朋友,在家乡眉山也好,在常州田庄也罢,清清静静过太平日子。 迎面而来,不可预期,无法掌控,人生长河,滟滪赴舟。 伟大的人格,标配的是曲折的人生。 只要还有酒,还有笔墨诗书,还有朋友家人,就能达观的撑着,生而为人,死而无憾。 传记作者李一冰先生,即使身陷囹圄,靠着偶像苏轼的事迹支持,撑过险滩,后人读来,无限唏嘘又心底笃定。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欢乐马
    推荐

    用手机写了半个晚上的书评,因为辅导女儿作业,再打开就不见了,这也是现代快节奏之敞。本想着从正德修身齐家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来写,但总感觉过于刻板,索兴随意而评之吧。 这本书读了近半个月,读读停停,看的是东坡先生,观的是作者经历,思的是自己人生。人至中年,犹如苏轼黄州蜕变成东坡,至尊宝化成齐天大圣,活的像条狗。 儿时的理想大多已被现实击的粉碎。身不由己的在江湖中飘着,所以东坡先生和着陶渊明的诗,一首又一首,喝着自家酿的酒,一口又一口。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本书没有像其他的书那样去突出写东坡的某一首诗,某一首词,某一篇文章,某一件书画有多牛,通篇让人感受到的是人生难自己的忧伤。尽管东坡先生旷达,但是面对着贬谪,倾轧,苦闷之情是难以排解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读此书的人,都会联想到自己的经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东坡先生的苦难源于他的优秀,以至于王安石,司马光,程頣,章谆,沈括等先后都排挤打压过他。北宋不杀文人的潜规则,让众多官员,肆无忌惮的相互攻击。以至于每一个当宰杀的都没有好下场,真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现代人又何尝不是,比古代竞争的更加激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都没有能够提醒人类相亲相爱,反而让整个世界更加的撕裂。宋朝变法探索,现在看来有很多的局限。然而如今世界的制度,又何曾值得夸耀,战争,暴力,妇女,儿童等问题,没有一个得到很好的解决。 人常常发出感慨,想做一件事情太难。一个人做事,总有若干个人反对。在没有绝对对与错的时代。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付出并不总意味着收获。 田园将芜,为何不归!从东坡这里意外收获了陶渊明,人生下半场,要有新认识新气象。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楠楠~
    推荐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更几何年,能有如此人物。 天地之间一东坡!!!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河风
    推荐

    在本人阅读的三本苏轼的传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记》(纪念典藏版)(23.9万人阅读)、王水照、崔铭的《苏轼传》(3.3万人阅读)以及本书《苏东坡新传》(3.8万人阅读)中,个人观点而言,最完整立体、最能体现苏轼之所以为苏轼的,当属本书。(以上数据截止于2022年2月7日)而最差的,我认为当属于林语堂所作的苏轼传记,然而此书却是阅读人数最多,传播最广的版本。二者之差异,明显是由于李一冰先生的名气较之于林语堂不如,所以使得真正的好作品尚未得到最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但我相信,优秀的作品终将不会被埋没,未来一定能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 回到本书,我认为本书好的点有以下几个: 1、真正的读懂苏轼。这句话似乎是废话,苏轼很难懂吗?是的,苏轼很难懂。这种“懂”,不是读几篇苏轼文章、诗词歌赋,看几个人物评价就能理解的。这种“懂”,在于真正走进一个特殊年代的天才人物的蜿蜒曲折但又极富传奇的世界,这世界,既有他生活的现实的历史世界,这早已化为红尘;也有他绵延千载,至今仍吸引无数人的精神世界,这依然存在甚至可能永续。李一冰先生真正读懂了苏轼的精神世界并向读者作了清晰地传达。 2、文笔流畅优美。这一点与王水照、崔铭的《苏轼传》对比相当明显。阅读本书,仿佛不是阅读一本故事性的人物传记,而是一部优美的长篇散文。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其一肯定是由于作者超强的笔力,对文字的掌控得心应手;其二,当属于作者真正读懂了苏东坡和他的精神世界,如此,文字才能行云流水,酣畅淋漓,而不至于流于表面,读来磕磕绊绊。 3、引用史料丰富翔实。从每一章后面所附注的参考文献,其数量浩若烟海,涉及史书、笔记、作品集等等,包罗万象,近乎囊括所有关于苏轼的资料。因为这些综合性的资料,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全面立体的苏轼。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则尽可能的保证了我们所见到关于传主信息的真实性。比如费衮的《梁溪漫志》记述的买屋焚券的故事,本书作者就未曾采用,且考据为假,而同样的故事,在王水照、崔铭的《苏轼传》中则是采用的。这些参考资料,对于想要更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来说,不正是相当于一个极其丰富的关于苏东坡的“书单”吗? 4、关于苏轼的生前身后,作者讲得更多。本书在结尾,讲到了苏轼的后代子孙的事迹,虽然直接性的故事与苏轼无关,但是从这些后代子孙的经历中,我们也能看到苏轼对后人的影响。同时,这些记述也满足我们普通读者对人物的带有点八卦性质的爱好和关注。 回到传主本书,关于苏轼,简单讲点个人的感受: 之前如同许多人一样,我对苏轼的理解,仅仅限于一个“文学上的苏轼”,以个人经历和学识浅见,尚未触及一个真正“完整意义上的苏轼”,但阅读本书之后,对人物的感悟确实提高了很多。 文学天才的苏轼。这个不用多讲,苏轼才华横溢,冠绝时代,也名流千古。诗、词、文、书、画等都是历史级别的。当然,就我本人而言,还是最喜欢苏轼的古文。 优秀的官员苏轼。这点读完苏轼的传记加上之前读史、现实所见,感触尤为深。很明显,苏轼不是王安石、张居正那样拥有超前眼光和决心,鼎力改革,挽救王朝的顶级政治家。但苏轼在诸如杭州、徐州、定州等多地,在处理地方政事、军务等方面展现的态度、能力,足以表明他是一名优秀的官员。苏轼没有顶级的政治素质,也没有顶级的政治手腕,他的眼光并不超前,但他是一个以民为本的好官。就这一点就足够了,真的,历史中没有那么多包青天,更几乎很难有张居正。一个官员,只要能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凡事能考虑点老百姓就足以称作是个好官了。而苏轼不仅仅如此,还能在治水、移风易俗、军务等方面,有所成就,所执政的地方,赢得一片民心,足以说明如此。 心胸豁达,大度的苏轼。看看苏轼这一生政治生涯的颠沛流离,再看看他的态度,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最难得的是,他能宽恕将他贬官到海南,甚至几近将他迫害致死的章惇,还有怜悯林希。当然,也包括与绝交四十年的表兄程家。 和善亲民的苏轼。上陪天子,下陪田舍翁。前者容易,后者难。后者难在不仅仅是在以前社会中所存在的身份的问题,另外,更是由于二者学识、境界等方面的差距,但苏轼和任何层次的人都能谈的来,而且都能愉快相处。看看今天尴尬的春晚,这还只是一些层次不那么高的文化人搞出来的东西,已经无法吸引普通的观众了。因为这些所谓的文化人看不起普通人,更不会与普通人深入交流,如此怎能做出真正触及普通人的文化作品,所以吸引不了人也属实正常。 说一点题外话 在关于苏轼的传记里,我们也能从有限的文字窥见那个时代的缩影: 1、大宋朝的繁荣实际上是士大夫的美好时代。士大夫是这个时代的主角,他们享受这个时代所有的权力、几乎所有的物质、安稳、荣耀等等。士大夫家族之间彼此通婚,比如苏家和欧阳家,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刹帝利”和“婆罗门”。 2、大宋朝的繁荣是虚幻的泡沫,其内里腐朽不堪。大宋的繁荣存在于哪里呢?存在于高官云集的汴京,存在于士大夫的豪宅庄园,存在于上元节的天子与民同乐。独独不存在于千千万万的生民。数不尽的水患干旱,无止境的敌国索求,内忧外患,大宋朝灭亡,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最后,我想说,不管是任何时代,任何地点,苏轼的文学可学,苏轼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更可学。 致敬这样一个伟大的人,致敬这样一个有趣的灵魂。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铁柱
    推荐

    上一次读七十万字以上的书还是几年前啃完的《生活与命运》,跟随着作者的引导走遍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前线与后方,广阔的世界与现实一样令人唏嘘。而这部李一冰著《苏东坡新传》可以说是苏轼个人版的生活与命运,纵向展示了苏轼的一生,带来了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 读《苏东坡新传》的感受是多重的。 首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传世名篇不绝于耳,阅读其传记的过程中总是不禁想起那些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一蓑烟雨任平生”,仅仅凭借高中的知识储备就能完成一次漫长的名句循环播放,这种时不时的分心无疑是美妙的。 第二,苏东坡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作者塑造出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阅读时能切身感受到父母、兄弟、爱人、老师、朋友、政敌甚至整个时代在苏东坡身上留下的印记。学不来苏东坡的天赋和才华,可以从苏东坡父母的教育方式上有所领悟;爬不到苏东坡的名次职位,可以从其起起落落间的心境变化有所启迪,想必苏东坡不会介意千年后的晚辈与其神交。 第三,作者李一冰的写作风格使本作锦上添花。从苏东坡老家四川的历史说起,一路从春秋战国讲到宋代,由此引入苏东坡家族史。岁月变迁,配合作者略带古风的文笔,为全书奠定了一种史诗般的气氛。同时,对诗词、书信、文章的恰当引用为这部史诗增添了真实感,也拉近了与历史和人物的距离。引用文本之后不再对引文作逐字解释,充分尊重了读者的能力(有时也是一种考验)。必须盛赞我国文字的传承,只需经过简单的训练便能通读跨越千年的文字,不仅传递了历史信息,也传递了文明,传递了美。 第四,作者李一冰与苏东坡的神交为这部传记增添了感情色彩。苏东坡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使狱中的李一冰找到了共鸣,为李一冰提供了精神力量,李一冰借苏东坡的鼓舞度过了艰难的狱中生活,并最终完成了《苏东坡新传》,如此一来,这部传记便不仅仅是一部专业性研究的结论,更是融入了作者自身生命力的成果。通过阅读这部传记,不仅领略到唐宋八大家之苏东坡的风采,也了解到前辈李一冰先生的命途,这也是另一种缘分。 读罢《苏东坡新传》,回过头再去读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感受已然有所不同。虽说文学作品常读常新是必然之事,但沿着传记中东坡的身影望去,千年前的风吹雨打爱恨情仇锤炼了东坡,也锤炼了我,东坡成为了那个东坡,我已不再是那个我。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Ashes
    推荐

    写书这件事想做的人很多,做成的人寥寥。究其原因,在于创造的冲动来得太快,消退得更快。很多时候,才拿起笔,就已经感到厌倦了。被作家拿来填满一摞摞空白稿纸的东西里,只有绝少部分是绝妙的灵感,剩下的都是对于枯燥的坚忍和对于成功的渴望。成功的定义各有不同。面向市场的作家能够获得经济回报,面向奖项的作家能够获得社会声望。面向自我的作家什么都获得不到,他们写作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苟活的理由。因此,这样的作品里映照出的是血泪,流淌着的是生命。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风絮
    推荐

    喜欢苏轼好久了,偶有所困,叹一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太纠结于得失时,就劝自己,“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记东西!”倔强的不肯低头时,就想起,“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被琐事困扰无瑕做自己喜欢的事,摇头叹息,“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偶一抬头看到天空挂着的满月,想到远方的人,就默念,“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最最向往的场景是,“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之前买了林语堂写的传记,粗翻了一下,没有看完也没再捡起。这书先是在公号看到,然后朋友力荐,而且加了一句,你肯定不喜欢看,倔强如我,越说我不会,我就偏要[害羞] 这书历史资料多,看得比较辛苦,所以看看歇歇,前后历时近两月。看完对喜欢的东坡有较为立体的认识,总在想假如他生在现代社会,专职从文会怎样?如果那些个皇帝,尤其是极推崇他的神宗不是那么短命会不会好一些?哲宗作为他的弟子,却听信他人的谗言将他一贬再贬,实在是让人恼火。皇帝早死导致的的官场不断更替给人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乱糟糟的场面,就像小孩子玩过家家一样,想想那么多的人活在这样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世界,真让人心疼!不过,转念一想,若苏轼一生平淡,一直被器重,估计他就写不出那么多好东西了。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悟清
    推荐

    政治这东西,一朝变成个人权力时,就没有不被滥用,亦几乎没有不血腥满地的。实际政治像头十分饥饿的怪兽,永远要吃掉其他任何东西,无休无止。 苏轼早期有词发问“何处是吾乡?”, 到后来经历多了,渐渐变为“此心安处是吾乡”。 而到人生暮年,似乎又以道家“无为而无不为”为依托,产生了自己“以不归为归”的人生哲学。 苏轼是一个流落天涯而又失去自由的人,只好以一个梦想来编织他的精神世界,作他无可奈何的归宿——“以无何有之乡为家”。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235年正月,诏议胡瑗等十人从祀孔子庙庭,苏轼位列张载、二程之上。对于终身服膺儒学的苏轼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认定,并不等闲。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Rebelle
    推荐

    苏东坡,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超绝千古的艺术全才,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我们知晓他的大名,吟咏他的词句,追捧他的为人,但却未必全然了解他的经历。他高时高至云端,最高统治者屡屡拔擢他,他力辞都辞不掉;他低时又低至涂泥,当权者恨不能杀之而后快,将他从岭南到海外一贬再贬,长达八年,导致他本人食肉都成奢侈,但最终却苦于他坚韧的生命力未能得逞。诚如作者李一冰所言,东坡的一生很不平凡:达则在玉堂,为帝王师,风光无限;穷则被贬谪,为海外流人,九死一生。他以一身而贯彻天堂和地狱两个绝对的境界,一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达则不必说,处顺境者如处顺水,此时人何须多着力?难的是能熬过逆境。他屡屡能在泥涂般的逆境甚至绝境中自我疏解、自我疗愈、自我感奋,一生活得相对旷达、潇洒,这在古代中国文人中是绝少见的。研读苏东坡的意义,正在于从他非凡的人生经历和杰出的诗词作品里,寻一份心灵的宁静,多一些旷达的底色。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散文《东坡突围》中这样记叙东坡因“乌台诗案”被逮进京的情形:“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可惜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传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认识这就是苏东坡。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是的,后人同样也会好奇,苏东坡这样一个可爱、潇洒又有趣的艺术全才,为何会屡屡不容于那个时代?有宋一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甚为愉悦歆享的理想时代。东坡生平横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五朝,虽然这五朝朝政日非、国势日下,但总体说来东坡所活跃的时代还能称得上是宋朝的黄金时期。东坡,一介文人书生,以超绝千古之才,活跃于士大夫所欣逢愉悦的理想时代,却仍不免终生颠沛流离。让人唏嘘,让人感叹!东坡屡受打击迫害,一贬再贬的的原因究竟何在?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相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角度和立场,每个人也自有每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普罗大众同情他、喜爱他;文人士大夫感同身受,为他鸣不平;而从政者则会批判他眼高手低,锋芒太露,不懂妥协艺术。但从今天的视角来审视,东坡毕竟未犯过什么滔天大罪。他的被打击迫害,归根结底在于他才华太盛,性格太露,名声太大。腹含超绝千古之才华,青年时期即名扬天下,又秉性聪明外露,以这种天资和性格,完全是做艺术家的料。无奈古时候士人的职业道路非常狭窄,学而优则仕,他只能走向仕途从政。文人书生从政本已十分危险,艺术气质浓厚而又喜欢高谈阔论的东坡走向权力场则危险万分。所以,当他看不惯当权者的新政时,就用他那支生花妙笔嘲讽、挖苦,频频发表反对言论。所以,也就有了“乌台诗案”,有了他第一次的被贬。如果从世故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东坡太蠢了,太自负了,和权力碰硬太自不量力了,他的被贬是咎由自取。但若从现代或更广阔的角度来说,东坡有什么错呢?执政者难道不能被批评吗?文人甚或百姓难道不能自由地说话吗?事实是,不能!祸从口出,因言获罪,在号称文化鼎盛时期的北宋也不能免俗,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如果说东坡前期的被贬是自己“作”出来的,他的后期被贬岭外和海南,则多是政治斗争的原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政治牵涉权力和利益,政治江湖就更加波谲云诡、血雨腥风,所以政治斗争并不稀奇。但大政治家间的斗争讲究点到为止、不为已甚,王安石执政时,东坡虽为反对派,但王安石并未严厉打击东坡。同样的,司马光作为旧党领袖执政时,东坡也曾面折宰相温公,但司马光也并未报复他。但等而下之的政客就不同了!一旦王安石、司马光这类一流人物离开政治舞台,他们的党徒相继执政,此类人格局和胸襟逐渐落入下层,文人东坡自然不是他们的对手,一旦落入他们的手里,被贬被谪也就是意想中事了。树大招风,名高被忌,芝兰当路,不得不除。所以,东坡后半生的遭遇是他想逃也逃不脱的。仇人是不会因为你优秀而放过你,恶人也更不会因为善良而怜悯你的。所以,东坡的遭遇其实很可以理解。     那么,东坡何以能活过绝境?精神寄托是人度过逆境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支持,东坡精神最大的魅力在于他的旷达、超拔和潇洒。问题是他何以会如此?难道仅是天生的乐观导致吗?大概不是。根据我的思考和总结,东坡面对逆境最厉害的武器其实是精神胜利法,一句话总结就是——自我安慰,自我疏解。审视东坡的思想来源会发现,他的思想没有固定的分野,何种思想能解脱他、能释放他,他就吸纳使用何种思想。儒家的进取思想和责任意识,纵横家的纵横捭阖,激励他前行和进取,但也给他惹祸,是造成他思想负担的主要来源。庄子的宇宙观念和自由意识,佛家的乐天知命,则给他解压,让他的心灵找到归宿,在逆境中给他安慰。他的第一次被贬,是在黄州。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大挫折,也是他精神的第一次大升华。黄州时期,他的名作迭出: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诗有《东坡》等等。前后赤壁赋是姐妹篇,所论述的思想道理是:我被贬了,年岁渐老,功业未建,很郁闷。但像曹孟德那样生前赫赫的人物,放在今天来看也什么都没有了。我又何必如此呢?变的永远在变,不变的也永远没变,我来过我活过,这就够了。所以,不如happy。赤壁赋和赤壁词的核心意思是:功名富贵都是浮云,忘了他们吧!得不到的东西,东坡只能安慰自己说:那些东西其实也没那么好。而《定风波》词和《东坡》诗表达的意思也十分相近:“下雨了,我没带伞也没带雨衣,不过没事,我唱着歌雨中漫步,好不快活。最后雨停了,回过头去看,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也无风雨也无晴!”“东坡的路坎坎坷坷,崎岖多石头,很不好走,没事的,我就是喜欢那拐杖碰到石头上发出的铿然声音。”核心意思就是:下雨和天晴没什么差别,好路和坏路也没什么差别。改变不了的我就享受它。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庄子的齐物论,佛家的无分别心。但下雨和天晴真的没差别吗?大路和小路走起来能一样吗?经历过的人自然知道,不可能的。正如该书中记叙的那样,东坡在淋完《定风波》中那场雨后生病了,吟笑徐行的后果是——感冒。所以,东坡的达观思想说透了其实是诡辩式的自我安慰。这类例子还有很多。如他被贬惠州之后,恰逢哲宗皇帝有一次大赦天下,他抱着很大的希望去打听自己是否在被赦之列,但结果是,没有。他转而安慰调侃自己道:不赦免我就不赦免我吧,我权当自己是个岭南落第秀才,这样心里不就好受多了吗?!在惠州生活很苦,吃不上饭,更难吃到肉,但可以吃水果,所以他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的诗句。我评论道:如果这类词句被政敌看到,东坡会被贬得更远。事实是,果不其然。他的这类诗句被当权者看到,就加倍地整治打击他。所以,我这样总结评论东坡的生存智慧:东坡自我安慰的水平绝对千古一流。这不是纯粹的赞扬,但也绝不是一味地批判。面对不可改变的逆境,能积极地自我安慰,自我疏解,自我感奋,把不良情绪释放出去,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正是东坡的过人之处。     如果说要从东坡身上汲取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要慎言,懂得收敛,警惕眼高手低。东坡身上有传统文人少见的达观精神,也有传统文人多见的爱议论爱嘲讽的不良习气。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好议论当权者,见到自己看不惯的就要批判反对,这种行为总是欠缺一点冷静思索和理性精神的。     这本苏传胜在以东坡诗文贯穿全书,以传主其文自道,既可以串读东坡的部分诗文作品,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又可以同时通过东坡的作品走进东坡的内心,了解东坡的彼时经历。缺点在于,收录进东坡的作品太多太杂,详略失当,读起来还是有点费力。     东坡诗云“人间何处不巉岩”,今人虽与东坡身处异代不同时,但一生可能要像东坡那样经历无数挫折打击则是相同的。诚如作者所言,人生本就充满痛苦,而东坡文字中充满的种种超脱的譬喻,既是他本人疏解痛苦的良药,也是我们今人学习借鉴的教本。所以,既然“人间何处不巉岩”,我们也只能像东坡《东坡》诗中所说的那样:“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我们不要嫌弃坡路坎坷不平,不如欣赏此时走在路上拐杖铿然的声音吧!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鱼玄机
    推荐

    2021年第131本书《苏东坡新传》         读书群里大神读过说不错推荐的,都说比林语堂写的还好遂读,很多文言文一知半解的略过,极少看人物传记的我这次不容易,断断续续终于读完,透过作者和岁月的滤镜,来认识苏先生。很多文言文主要靠猜,底子不够还是读的吃力,所幸有时候不用完全读懂也能产生共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见先生,或困顿或萧条,东坡不同于李白的仙人下凡,他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一位朋友,总有一句词能戳中你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块,想像先生一样做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身边不读书的朋友总问一整天埋在家里读书有什么快乐?除了读书这个过程本身就带来极大愉悦,另外就如同一冰先生儿子所讲“读书使我自由”) 收录经典段落: 1: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相信这个时代还有公道!” 2:热心向人的人,凡事必不为己,所以淡泊名利和居家俭约 3: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而下场如此。 4:苏轼从庄子哲学中体会出生命之最高价值,在于精神之独立与自由。一个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则必先排除无穷的物欲及放纵的激情,这两者都是使人不能超然物外的最大桎梏。 5:“身如浮云,无去无来,无亡无存。” 6: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7:人须有所不为而后才能有为,这是一个自由人所必须具有的品格。与一个过度世俗化的人不同,他不追求利禄,不在意世俗的荣辱,他只坚持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的自由。 8:人生,有追求就必有失落,人如不能忘情得失,他的心便永远平衡不了,心理不能平衡,痛苦便如风雨一样,四面八方地包围了你。 9: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 10:昔有问师佛法在甚么处,师云:在行住坐卧处,着衣吃饭处,痾尿剌溺处,没理没会处,死活不得处。 11:人要能够不向物质低头,则贫乏不足困人,祸福皆无缘而至,人便可从世网中解脱出来了 12:人须不肯苟同于人,才有独立不屈、完整的人格气象 13:书籍可以使他自由        你好 我是小鱼儿       “人生何处不巉岩”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游弋旅途中
    推荐

    花了两个月时间,累计三十多个小时,终于看完了李一冰先生的大作《苏东坡新传》,比起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部大书更详尽更富有情感,让读者能更进一步走进苏轼的生活和内心。 因为作者的悲惨遭遇,使得这本书蒙着一层忧郁的薄纱,作为文科生本已很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性格等等,但在作者的笔下,苏轼过得那么凄惨让人心疼,他的旷达豪放似乎看起来也有点辛酸,是作者赋予他太多情感了。 然而这部书我读的还是不够认真细致,以后有时间希望能再读一遍。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桃李不言
    推荐

    一生坎坷,百世流芳;達則金馬玉堂兼濟天下,窮則躬耕東坡逐客南荒;大智慧成就大風流,大磨難鑄就百鍊鋼;是塵世獨醉的清醒者,是歡場逐夢的柔骨腸。千年功名百代將相碾落成泥終成荒,唯詩、唯酒、唯竹、唯肉、唯東去大江的豪邁、唯月夜松崗的淒涼,綿長久遠愈久愈香。(閱讀時間:2018年1月2日-21日;自評:8.3;推薦指數:★★★★★)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靜若幽兰
    推荐

    苏东坡最让人惊叹的,是以他那样的个性,竟然还能做到才华横溢。但凡才华学识,都是需要有超出常人的执拗、较真去打破沙锅问到底才得以积累而成,这与他随性、豁达的个性之间完全相左,然而这种矛盾就这么完美的统一到了他一人之身。他真是我族之千古一人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乔乔
    推荐

    要论中国古代最全能也最受大众喜爱的文人,苏轼绝对算得上头号人选。他不仅是宋代最伟大的词人、诗人,还精通书法、绘画甚至美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俗造诣。除了拥有震古烁今的才华,他性格洒脱,处事淡泊,留下了千古风流的故事,得到了后人的高度推崇。 这部传记的语言极其典雅,展现了作者良好的古文修养,经常将读者带入到苏轼的生活场景,读来真切。当东坡站立在赤壁的江边,看大江滔滔东流,千年不竭;明月缺而复圆,万古不改。他慨然道: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人生若不被某些短浅的人,强将表里贯通的一个整体,分割成过去、现在与将来等若干片段,造成狭义的时间观念,就不至于被局限在这个特定的时间框框里,辗转沉吟,无力抗拒。 林语堂曾写过《苏东坡传》,盛赞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但叙述苏东坡生平最翔实的,还要属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以一千多页70万字的篇幅,讲述了苏轼66年的风雨人生,同时也对北宋时期的朝堂政治、文人做派作了画卷式的展览。除了苏轼苏辙的形象,迂腐文人程颐、伪君子沈括,性格过于耿介的王安石,也令人印象深刻。 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通达的时候有,苦难的日子更多。他有着惊世骇俗的才华,有着极为坚强的个性,也有着儒家的淑世情结,然而,他是天生的文人,却不是天生的政治家,当他年岁日长,回首年少时,发觉自己努力追求的政治梦竟如儿戏一般荒谬,幻灭的悲哀令他惘然若失。但他有着绝大部分文人未有的淡泊和豁达来消化人生的苦难,即使屡遭排挤和放逐,也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深知,人须有所不为而后能有为,这是一个自由人所必须具有的品格。与ー个过度世俗化的人不同,他不追求利禄,不在意世俗的荣辱,他只坚持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的自由。 苏轼同样是一个善良、悲悯、可爱、真性情的人,这是他千百年来赢得大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传记中讲述了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中,苏轼在一场宴会上看到了一位故人的歌姬,因为老朋友去世了,歌姬就跟随了别人,苏轼突然放声痛哭,既怀念自己的老友,也可怜这位丽人。歌姬却觉得有些尴尬,她觉得主人的变更只是稀松平常,苏轼却以他文人的细腻,感受到了巨大的悲伤。第二个故事中,苏轼遇见随好友王定国漂泊岭南又北归的歌姬柔奴,便问她岭南的风土好不好。柔奴淡然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令饱经忧患的苏轼大受感动,为她写了一首词《定风波》,下阙如是: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