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推荐

    喜欢苏东坡的人很多,有据为证。在当当网站,历史人物传记销量前20本排行里,苏轼的传记排第一,有五个版本;《人类群星闪耀时》、曾国藩和王阳明并列排第二,各三个版本。高居第一位的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58万条评论,而第二名只有36万评论。 在传统价值观里,苏轼并不算一个成功人物,所以买他传记的人里,大抵还是单纯喜欢他的人居多,而不像我们看曾国藩,我们更多是想知道一个“资质平庸的人”是如何成为儒家最后一个圣人,实现了传统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看王阳明,或许我们是想知道,一个那么聪明的人(王阳明的父亲也是进士),是如何通过“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又是如何“致良知”来获取心学智慧。 我们喜爱苏东坡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这种喜欢,仅仅就是因为喜欢。但我从来认为,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缘起缘灭”在我这里是不存在,所以我觉得佛教徒那是产生不了科学,因为他们只有因果,没有相关:) 今天我试着总结一下,我们为什么喜欢苏东坡。我想,我们喜欢苏轼,大体是因为以下原因: 1、首先是有才华 说起这点,大家可能会嗤之以鼻,想,这是一个什么理由,还需要说吗?我倒觉得,我们恰恰要重点强调,苏轼是一个及其有才华的人。如果苏轼只是一个平常人物,历史不会记得他。他的才华有很多来自天赋,绘画、写字、诗词样样精通。诗词经常一蹴而就,文字的排列组合信手捏来,绘画自成一家。他交游极广,并且乐于助人,是一代文坛宗师,所以,很容易让人认为,他的天赋是后天努力,后天习得的。当代叶嘉莹老师说:李白是“由仙到人”,而苏轼则是“由人到仙”。这句话我很认同,李白的飘逸极具仙气,让人有种“我看白云很近,看李白很远”的距离感;而苏轼不一样,苏轼就像一个老师,一位邻家大叔,对人谆谆教导,也经常与人剖露心迹,很真实。 但是,我认为,苏轼的这种天赋是天生的,当然说天赋是天生,不代表我们否认他的努力,恰恰相反,大部分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即使是曾国藩,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他的资质平庸,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写日记,记录自己的“三省吾身”,鞭策自己,这种自律和刻苦,非一般凡人能做到,已经超过了99.9%的普通人,这种自律我认为也是天赋的一种。只是曾国藩的这种刻苦和自律让人误以为,比较容易模仿。但人的能力是能迭代的,曾国藩也是进士出身,并且刚一当上京官,立马获得年轻道光皇帝的认可,并委以重任,很快成为湖南官员的领军人物。这份出身,这种成绩,除了刻苦,我们也需要归因为运气和天赋。苏轼也一样,除了有天赋以外,他自己也是非常勤奋的,在眉州、在京城、甚至在黄州和儋州,他学习的方法就是抄书。 二、其次是真情义 苏轼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所以也接受了“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无论身处什么样的位置和环境,苏轼都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心中经常想到老百姓。 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尤其是在杭州,扬州等地,兴水利,救黎民百姓于水火。超前思考在极端天气时,老百姓的民生。宋朝有个制度,就是出家当和尚就可以免个人徭役,但需要先交一笔钱,这个称度牒。苏轼在杭州任上,就申请度牒来购买粮食赈灾杭州百姓。杭州迄今留下了苏轼很多的水利工程,古时候,百姓如果能喝上比较干净的水,对整体生命的延长是最关键的。钱塘六井、西湖、苏堤都是苏轼在杭州兴修水利的遗物。 在儋州,黎族人民喜欢杀牛祭天,苏轼虽然远谪海外,但看到这种迷信行为,一方面让官员开化教育百姓,一方面亲自抄写药方和种植草药,给身边的朋友赠药。在惠州,因为贫穷,不少流人曝尸荒野,苏轼倡议地方官募捐,自己也带头捐款修建义冢,让人能体面的下葬,让人很有温度感。 在对待自己家人上,也能体现出这些,他是一个慈爱的老父亲,是一个宠儿狂魔,孩子只要写出一点成绩,苏轼都能高兴骄傲好多天,并对朋友写信猛赞。在对待自己的妻子上,迄今,“十年生死两茫茫”已经成为悼亡妻诗词里最经典的诗句,没有之一。 跟弟弟苏辙感情,留下了迈不过去高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鼓励友人时,写下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对百姓、对朋友、对弟弟、对妻子的真挚感情,无一处,不彰显苏轼对生命的热爱和认真。苏轼能被我们喜欢,很大程度归因于他的真性情。 三、最后是乐天派 我们喜欢苏轼,还有个原因是他的豪迈乐观,苏轼的豁达乐观,一部分是遗传。据说啊,乐观是天生的,犹如外向和内向都是天生类似。但苏轼的乐观也有部分是后天习得,就是接受了道家的“清静无为”和佛家“不住于相”。苏轼的爷爷在世之时,有任侠之气。据说,苏轼在这点上,有点遗传他爷爷的风格。 这些豁达乐观,有“大江东去浪淘尽”,还有“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 余光中曾说:如果可以选一个诗人一同出游,他不会选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也不会选杜甫,因为杜甫一天到晚苦兮兮的。他要选苏东坡。我想,我会在刘禹锡和苏东坡两个人之间选择。刘禹锡两次逛“桃花观”留下的诗句,脍炙人口,让人看到一个“打不死的刘郎”,他对柳宗元的友谊千古传诵。但如果真的是只能选择一位,我也会选苏轼,因为苏轼不仅豁达乐观,幽默风趣,他还会做美食,会酿酒。旅游,哪能没有美食呢? 是的,没有人喜欢祥林嫂,“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就是人性,大部分人都不是圣人,很难持久的付出而看不到正反馈。我们天性就喜欢与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人在一起。所以,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那就是每天见到人,都带点笑容吧?如果会脱口秀或讲笑话,那绝对是加分项。 四、我们喜欢苏轼是因为我们想要平静幸福 那么我们喜欢苏轼,归根源自苏轼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而苏轼是一个多种应用场景里,都能给我们提供同理心的人物,苏轼的一生波澜壮阔,上至宰相,下至流民,无论发达或潦倒,他都提供了一个乐观的模板供我们参考,以安慰我们的焦虑或受伤的心灵,获取心灵上的平静和喜悦。喜悦和快乐有什么区别?喜悦是不假以人的,是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当然,苏轼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较为久远。在当下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获得幸福呢?我想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时间的悖论》,这本书会告诉我们,不论你为了何种目的而活,时间都会给你三个机会去变得快乐。一个积极怀旧的时间观带你重温过去的快乐时光;一个当下享乐主义时间观带你沉浸在当下的幸福与快乐中;最后,一个未来时间观会使你为将来的幸福做准备,并且享受期盼带来的快乐。享受它们中的某一个时也不要忽略了剩下两个。请记住,快乐一定是源于自身,如果你不能让自己快乐,那么其他人就更不可能做到了。 关于人生的幸福,我还想说可以看看尤瓦尔·赫拉利的三部曲,尤其是《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其实在《人类简史》里,作者指出一个事实,就是历史上缺乏对幸福的研究,并暗示,现代的人类可能没有以前的人类活得幸福;而在《未来简史》里,赫拉利暗示“自由主义”或许是人类幸福的代名词。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史蒂芬平克的《当下的启蒙》,史蒂芬平克说啊,别焦虑了,我用数字告诉你们,人类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不过平克没有说清楚,从心理感知的角度,什么是幸福。平克更多的采用人类享用的物质更多、人均寿命更长、恐怖贫困越来越少等量化指标,说明整体人类生活的越来越好这个事实,但我不认为这是个体的幸福表达。 《苏东坡新传》的作者,因为错假案件,在台湾坐了四年监狱,在这四年里,作者熟读苏轼诗词,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实际上,我认为更多是苏轼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陪伴作者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光。最后,苏轼的文字让作者获得了自由。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身体和心灵的自由。这也是苏轼所想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Shirley 🌻
    推荐

    道大莫容,才高为累。人间何处不巉岩。读这本书,时常悲从中来,感觉一冰先生是在用生命为这位灵魂知己作传。很多读书人说想回到宋朝,说实话,这样的宋朝我一点也不喜欢。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东坡居士
    推荐

    有创作高度,也有思想深度,更有人性温度,源于生活实度(作者入狱经历和大量著作,真实写作素材的积累)的作者写就了一个有才,有爱,有情,有趣的千年人间偶像苏东坡!文气才气人气烟火气气贯长虹, 亲情爱情友情家国情情满华夏。 “韩愈为柳宗元作墓志铭,说到倘柳宗元贬谪时间太短,终究出人头地,如此则其文学辞章,想必未能特加着力,作品也就肯定无法留传后世。这话移来衡量一冰先生,似亦贴切,人生得失,难以短暂时光看待,其屈辱悲痛,当时哭之、恨之、衔之,放诸长远,祸福得失之间,亦难遽断──一冰先生终以其立言之劳,自可不朽。” “六月二十日登舟,是夜渡海。 苏轼将三年间,这一番海上来去的感慨,写成一诗: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2021.10.05于眉山丹棱 以下部分摘自网络: “四年冤狱感受大文豪人生磨难,他用十年心血为苏东坡作传 第一财经 2020-09-26第一财经官方帐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故宫建成600年纪念大展,第一个重量级展览主角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一场莫须有的乌台诗案,让苏东坡成为“千古风流人物”。 一个毫不知情、仅负责盖章的小科员,只因被弹劾官员后台太硬,遂成替罪羊蒙冤入狱四年,狱中把苏东坡的2000多首诗烂熟于心,出狱后写成《苏东坡新传》。两个相隔千年的人物,以这样的方式产生联结。近日,《苏东坡新传》在问世近40年后全新增订再版,好评如潮,豆瓣评分高达9.6。 “他用一生的坎坷来写作,要是和苏东坡讲他的人生经历,苏东坡会非常理解,都是过来人,非常相似,”秋分前的最后一个深夜,作者李一冰远在纽约的幼子李雍与第一财经在微信电话中聊了近一个小时,李雍这样平静又缓慢地说起父亲,“其他人再怎么写都比不上,我一看就知道在写他自己。” 苏东坡的传记,最早是林语堂于1977年用英文写成,后来翻译成中文,“当时他写信叫我们寄了一本”。李雍说,李一冰重新为苏东坡作传,起因是在狱中为了抒发心中块垒而作苏东坡年谱,积累了写作素材,并非为了发表。直到1980年要去美国与子女同住,临行前看着1000多页手稿发愁,觉得扔掉可惜,带着又不方便,才在朋友帮助下与出版社联系,三年后得以出版。 1912年,李一冰出生在杭州一个富裕的旧式大家庭里,原名李振华,以“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取笔名“李一冰”。从之江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他到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留学,曾在新文学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很多白话散文。“父亲20多岁就有名气,但他说‘莫做空头文学家’,大学时就写过很多经济学方面的著作,迫于抗战爆发中断。他也想一心一意做事,只不过碰上官司后做事的路就断了。这点和苏东坡比较像,从来不觉得文章可以治国平天下,成文学家是无心的。” 李雍所说的“官司”,指中年时李一冰遭遇的一场飞来横祸,和苏东坡一样,此后人生起起落落一直都被这只隐形的大手拨弄。1947年,李一冰叔父的同学魏道明担任第一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李一冰随叔父赴台。1951年,“国营台湾造船公司”购买一批废铁,发生泄露底标的“露标”事件,从中牟利的官员周某遭到弹劾,就找了两个替罪羊,其中一个就是低级科员李一冰。当时他毫不知情,只是听从指令负责经手材料和盖章。事后李家试图从中斡旋,无奈周某背景深厚,是陈诚的心腹,1954年李一冰被判了8年徒刑。 诡异的是,李一冰虽然失去工作,却没收到拘禁通知,也没被强制收监,只好在家鬻文为生,帮人代写公文、陈情书、贷款申请等,太太也出去做工补贴家用,艰难抚养四个孩子,生活非常清贫,“他变得诚惶诚恐,谨小慎微,对世界有种恐惧之心”。 1967年,李一冰的一个旧友突然授意儿子写信找他借钱,李一冰本身都捉襟见肘,只能回信婉拒,结果旧友竟怀恨将“判刑”一事向警察局告发。警察借机勒索,家里拿不出钱,传票很快到达,李一冰入狱服刑,四年后才得以假释,是时已59岁。 李一冰年轻时的相貌定格在一张拍于1942年前后的全家福中,身材颀长,面容俊秀,戴细框眼镜。“我父亲7岁丧父,出生在富裕的旧式大家族,‘长于妇人之手’,有两个姐姐,早年有点孤芳自赏,受的是君子教育,别人和他说话都双手下垂,非常恭谨。后来我在想,他这种性格生在乱世,怎么不被人陷害?”谈及过往,如今也年近七旬的李雍无限感慨。 在看守所第一次和家人会面时,李一冰就叫李雍去给他买苏东坡诗集,李雍把《古香斋施注苏诗》送入狱中。四年里,李一冰把集中的2000多首诗背得滚瓜烂熟。 当时他给家里写信都是用包东西的纸来写,字很小,纸又薄,看起来很困难。但他还是想办法凑了些纸,给苏东坡做了个年谱,并从2000多首诗中选出几百首与之对应。这些艰难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后来写《苏东坡新传》奠定了重要基础。 真正动笔是出狱后,前后又历时8年才全部完成。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他不是从苏东坡出生写起,而是直接切入到“黄州五年”,写40岁左右时苏东坡如何在乌台诗案中九死一生,贬谪黄州,因为他自己也是在这个年龄突然蒙冤。最后苏东坡否极泰来,如雨过天青之轻松与从容,这也是李一冰出狱后的心情。 然后,他写了苏东坡贬谪海南。尽管已旅居美国几十年,李雍再读这段传记,依然会感到沉重。尤其是62岁的苏东坡再次遭贬,只带着幼子苏过从惠州登船离岸远渡琼州海峡时,“子孙恸哭于江边”的悲惨场景,总让他想起当年警察上门勒索敲诈,拿不出钱的母亲苦苦哀求,父亲最后还是入狱的身影。 在给李雍的信中,李一冰说,苏东坡传记里,他最不喜欢写的就是党争那段,要看很多卑鄙龌龊的文章,看到尊敬的人受害,心有戚戚焉。李一冰在书中这样评论:“政治这东西,真是不可思议,像风一样,是一种权力所化的气势、毫无理性可言,气势所至,便成为不可抗拒的力量。” 除了横空出世的天才、虎口余生的士子,李一冰更喜欢书写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被现实接二连三无情打击依然保持生命韧性的苏东坡。与其遭遇坎坷后写给朋友们的那些信很像,李一冰与子女通信时始终淡然,从不说自己的冤枉,只是一再告诫他们要刻苦自励,选读实用之学,绝对不要留在台湾。“苏东坡一生遭遇很多磨难,从不怨天尤人,不管发生什么都乐观活下去。我父亲自我消化人生苦难的能力也非常强,最苦难的时候没去寻求宗教解脱,而是在一个历史大人物身上找到了自己——人间的事找人来解决,不去求鬼神,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李雍在海外越久,对中国人身上那种乐观而顽强的生命力感触越深:“中国人能在释儒道三家之间自由切换,这是中国不会衰落的原因,只要上天给一口气,中国人就会活下去。人性没有改变,人类的苦难会越来越多,哪天地球要毁灭,中国人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后消失的民族。” 李雍说,中国人、中国文化的这些特质在苏东坡身上尤为明显,或许这也是千年后的今天,他还反复“穿越”回来的原因。”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陈文科
    推荐

    特别好看,特别详实,特别是用苏轼毕生的诗词和书信作为脉络贯穿全篇,匠心独运,运斤成风。文白参半的描述,朗朗上口,酣畅淋漓;推心置腹的点评,含泪泣血,感同身受。 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最好的传记,比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要好太多太多了,不可同日而语。 壮哉苏东坡,惜哉李一冰(作者)!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樽还酹二位。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跨界松鼠
    推荐

    卧病在家,历时30多个小时,读完了这本神作。对于东坡的一些心理刻画,文辞精彩每每拍案叫绝。反复诵读过集中几篇,声出金石,普通话都变好了。佳作,推荐!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广
    推荐

    强推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跟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相比,李一冰的书记录更为详细,对史料的鉴别更为精准,把苏东坡一生的轨迹记录的清清楚楚,林语堂的记录天马行空,空缺太多,不能形成完整的轨迹,且对于苏东坡被贬的前因后果记叙的更是摸不着头脑。李一冰的记叙较为详实,也可以找到苏东坡一再被贬的缘由,将他的性格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我为什么说苏东坡是人生赢家呢?他不近女色,却一生都有贤妻在侧。他穷困潦倒,却总有人患难与共。他常常无下锅之米,却总能想办法充饥。他一贬再贬,却总能聊以自慰。不论生活给他的是什么,他总能以乐观的姿态应对。如果能生在宋朝,我甘愿做他门前一条土狗。 三任妻子 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大家闺秀,她谨言慎行,精明干练,与东坡相伴十年之间,正是东坡求取功名、聚散无常的阶段。她知道东坡大大咧咧的性格,所以丈夫每次领人回家她都会偷偷观察来人,等人走后,会叮嘱东坡哪个人值得交,哪个人应该远离,她识人之准,让东坡免去了不少麻烦。在她去世十年之后,东坡写下了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短短七十个字,把对亡妻的思念抒发的淋漓尽致,读来让人泪目。悼亡诗中我最喜欢的便是这一首,十年过去,他早已两鬓斑白,而睡梦中,妻子还是当年摸样。千言万语无处叙说,只能执手相看泪眼。 第二任妻子是发妻的堂妹王闰之,她虽然没有堂姐那么精明强干,却任劳任怨,长于理家。在黄州最艰苦的日子,她总能像魔术师一样给东坡变出他离不开的酒。也正因为如此,东坡才能写下前后赤壁赋等等名篇,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酒,他们如何“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每一个任性游玩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宠他如子的女人,而闰之就是那个女人。 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朴实的性格,穷时不乱,富时不娇。即使在东坡在京城为官,最富裕的时候,她仍然勤俭持家,苏辙这样评价她:“贫富戚忻,观者尽惊。嫂居其间,不改色声。冠服肴蔬,率从其先。性固有之,非学而然。” 她死后,东坡在祭文中这样写道: 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全文有一种被宠坏了的孩子气:“我以后回家,谁出门来迎接我?谁伴我耕田?谁给我酿酒?谁给我做美味佳肴?”王闰之在东坡的三任妻子中,存在感并不强,她不通墨水,似乎与一代文豪东坡不相配,但东坡那些年的每一个名篇背后,都离不开她的身影。 第三任其实算不得妻子,是闰之替东坡纳的侍妾,不过是从苏家长大的孩子。说来也蛮有趣,东坡的三任妻子像接力跑一样,发妻辞世,堂妹接棒,闰之去世之前,早已为东坡留下朝云。那个时代的侍妾,说白了不过是陪主人消遣无聊时光的下人,并不一定会有很深的感情。东坡有一次在宴会上见到了故去老友曾经的侍妾,这个情感丰富又可爱的老头,没忍住哭了出来,而那女人却笑他傻。 朝云确实不同,东坡被贬岭南时,他散去了几乎全部家仆,朝云却不肯离去,同他一起去了惠州,最终命丧于此。因为12岁便进入苏家,在东坡的耳濡目染之下,她出落成一个才女,深得东坡之心。有一次东坡指着自己的大肚子问下人里面装着什么,有人说是文章,有人说是见识,唯朝云答曰: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开怀大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朝云之聪慧,也能感受到东坡对她的喜爱。 朝云死后,东坡留下一首《西江月 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喜爱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吃货鼻祖 吃货东坡在富贵时吃了什么好吃的,没有记载,但他发明的那些有名的菜肴,却都是在他穷困之时。从这些菜中,东坡的乐观豁达可见一斑。 东坡肉作为一道美食,很多人一定会觉得在宋代应该是有钱人吃的。可事实并非如此,东坡当年发明这道菜时,正是他被贬黄州,无粮度日的时候。那会有钱人不吃猪肉,穷人不会做,所以猪肉价格极其便宜,东坡为了解馋,发明了这道有名的东坡肉。一时间他如获至宝,在那个艰难岁月,吃得不亦乐乎。 如果说东坡肉还算稀罕物,那东坡羹便实属无奈了。用料极其简单,只有野菜和米,可见当年东坡穷困到什么地步,可即使如此穷困,我们却看不到一点失意落魄之感,只看到一个吃货一再发明“美食”,坚强度日,即使是野菜煮粥,他还能写诗: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被贬惠州时,由于买不起羊肉,他又开始买没有多少肉又不好做的羊脊骨,于是,大名鼎鼎的羊蝎子又横空出世。即使政敌看他不爽,远谪到当年的海外不毛之地海南。他还是能找到生蚝这样的美食,边吃还不忘写诗: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这是多么乐观的一个人啊,房屋一间,地无一垄,远谪蛮荒还能以野味为美。 最搞笑的是在海南,有一次他和儿子实在没有粮食吃,他便开始学习道士辟谷,有一种简单易行的龟息法,就是模仿龟的呼吸,每日凌晨,引吭东望,吞吸初日的阳光,与口水一同咽下,据说非但可以不饥,还能身轻力壮。他写下这个方法,决心与儿子一同练习,准备抵抗饥饿。想一想父子二人的学乌龟的画面,真是让人心疼而又好笑。 有趣的灵魂 东坡曾有诗总结自己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若问普通人,他一生有什么成就,那他一定会说自己最辉煌的时刻,做高官、赚大钱之类。而东坡独不以此为贵,他提到的三个州,都是他被贬谪之地。都是他一生最穷困潦倒、难以为继的时候,可他并不以此为苦,他一生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名篇也大都是在那些时候写下的。他被贬谪之地,换做平常人,早已郁郁而终,尤其是最后的儋州,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他能够活着回来。可他就是凭借着自己乐观强大的性格,坚持了下来。 在黄州时,各路朋友送的酒都被他拿去宴客,平时自己嘴馋没有酒下肚,他便自己琢磨着造酒,造酒之后还为之赋诗。由于吹得太好,朋友们都以为他酿出了什么绝世好酒,被问及此,他的儿子们不禁大笑。他酿的酒口味并不好,就连他自己也只是做了一次,后面再无下文。虽然酒酿得不行,但仍阻挡不住他老人家自娱自乐的心情。 最有趣的是他酒量很差,常常喝两杯便醉,但也不影响他爱喝,他是典型的又菜又爱玩的选手。每次宴请宾客,宾客还没怎么样,他自己先喝醉了,但他不以为意,仍然开心地看朋友们喝,多么可爱的老头。有一次,他在外面喝酒归来,已经后半夜了,家童都已经睡着,家回不去,这老头自己四处乱溜达,天亮之前,还写下一首《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老头自己酒喝多了,疯耍完了,天亮了,回家睡觉去了。可他写的词很快便传到了当地官员那里,这可把人家吓坏了,他是谪官,活动范围有限。最后两句话这意思,是驾船逃跑了?于是,赶忙去他家找,结果老头子正躺在屋里打呼噜呢,真是太可爱了。 在儋州时,他和儿子买不到墨,对于一个文人,没有墨是让人无法接受的,毕竟写文章离不开墨。所以他和小儿子便自己研究起做墨。有一次,两个人不小心失火,差点把房子烧光。可他们却并不在乎,房子没了还可以盖,做出墨来才是最值得开心的事。 一生清廉 东坡的性格其实不适合做大官,做大官是讲政治讲策略的,赞同的观点就支持,不赞同的就偷偷搅黄,结党营私对人不对事。而东坡不一样,赞同的支持,不赞同的就坚决反对,对事不对人。这样的人怎么在这个圈子混呢?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官场算是君子了,只是让他离远点。到了专业的政客眼中,他就是一颗定时炸弹,怎么可以让他久居京城。于是他被一贬再贬。 但是东坡却是是一个好的地方官,因为在地方,他是有权力的。他体察人民疾苦,可以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他们。在密州他收养了几十个无家可归的儿童,在黄州即使他没了权力也没钱,但他还是组织了很多朋友,一起成立了育婴会,改变了当地虐杀婴儿的陋习。 虐杀婴儿在谁看来都是令人发指的事,可东坡却找出了其中的结症。他深知每个父母都舍不得孩子,之所以溺毙,是因为他们太穷了。一旦孩子养大一些,父母也舍不得杀了,因为他的出现,当地风俗由之一改。儒家讲“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东坡一生久处江湖之远,但却是改变了很多地方的民风。 在徐州他抗洪,在杭州他改造西湖,在惠州他修缮水路。每到一处,他总是组织人来做福利事业,有权有钱时,他出人出钱出力,无权无势时,他四处奔波求援。所以,即使他在京城做过几年大官,但却从未攒下一分钱,每到贬谪之所,常常捉襟见肘。可他却从不因此稍有不安,而吉人自有天相,他每到一处,都有无数人愿意帮助他。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东坡一生才华横溢,书、画、诗、词、文章,无一不精。他机智、乐观、有趣、豁达甚至还有些可爱,我们经历的这点事,在他老人家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赤子
    推荐

    虽“东坡文章不可学”,但东坡精神已经永远被人铭记,以此自勉。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SISSI雅
    推荐

    4.5星。对苏轼的喜欢,不仅因为他是一个有趣的灵魂,一个百科全书一样的人物,更因为有幸与他的生日相同,这让我更多了一份对他的喜爱!他太解世间风情,诗词歌赋无所不爱,美食美酒无不喜好,琴棋书画佛道药理无不精专,真是惊叹这位仙一样的千年古人,有着怎样的精力、脑力,把文学艺术玩得这样圆融通达。通读全书,作者在狱中写出的这部作品,对李一冰了解后,非常敬佩!书中以诗词为主线,详细地叙述了苏东坡的一生,比林语堂的那本传记更平实,客观,作者用朴素的文字写出了苏东坡人生的曲折婉转,写出了他的豁达乐观。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他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在今天的时代里,处理好自己与孤独、生死、生命的关系,阅读苏轼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治愈良药,读罢此书,心戚戚然。人生如逆旅,还好有东坡。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木兮
    推荐

    如果想快速了解东坡的一生,可读林语堂《苏东坡传》,若喜爱东坡甚,则读此书。细节可谓祥甚,诗文的来由,遭遇的前后,苏子一生尽囊括其中矣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乔木
    推荐

    昨天深夜读完,感慨颇多,总觉得难以尽述,有意犹未尽,连绵不尽的情绪感受。 这是读完的第一本完整叙述苏轼生平的书,读完觉得何其有幸,能够得以贴近这样一个鲜活的,有魅力的灵魂。开始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大抵对苏轼会有难以割舍的偏爱——他的身上,仿佛把中国人喜爱的很多特质都一一包容了。 他有士人的理想,一片赤城报国之心,立志匡正天下,既有政治抱负又有政治见地,善治军,善治民,制定时政,治理水患,总以社稷为重,颇有方略。太皇太后与他追忆先帝,他感怀知遇之恩,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境。 他有文人的才情和风骨,满腹经纶,下笔如神,诗画双绝,于美食美景颇有心得,于佛家道家也有造诣,酿酒制墨采药练丹,爱好广泛。刚健正直,不同流不附逆,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直言,敢于面对权威坚持真理。 他有悲悯仁善之心,对家人深深牵挂,对子女疼爱有加。对百姓总能贴近身边,了解实情,忧其苦难而感同身受,多行善事而不遗余力。对朋友仗义宽厚,满怀真诚,一生多知己多至友,患难见真情。对政敌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尽显宽容大度。 他还有有趣充盈的灵魂。与人书信,最后一句常常写“公读至此,当抚掌一笑”。自己因为经济不支,只能少食少交友,自己要写上一大段道理以辩白。自己酿了酒,得意洋洋吹诩说是天上的神品,苏辙说到其实味道与平常的屠苏酒也差不多,不禁莞尔。在惠州吃羊脊骨,详细的告诉弟弟怎样吃法,如何得味,最后戏说一句“好是好,但我这样吃法,恐怕惠州的狗就要不高兴了”。在儋州把黎人祭牛戏说成烧牛肉,如何得福?他好像无论在顺境逆境,自始至终都能安然处之,怡然自得,机智诙谐,谈笑风生。 他也有不少缺点,对看不惯的人和事完全忍不住要点评,嬉笑怒骂管不住嘴,给朝廷上一份请示,也要把前任骂一遍,看不惯的朝臣,调笑戏弄取外号,心直口快并无顾忌。 他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人,面对圣上知遇有感恩,面对家人朋友有慰藉,久旱逢雨喜不自胜,获得美食得意洋洋,离别家人满怀悲凉,面对朝廷拘捕,面对牢狱之灾也有自己的恐惧。 他一生飘零,黄州,杭州,惠州,儋州,浮浮沉沉,坎坷的行迹又让他的悲跟喜都更为鲜明,特别是自惠州去儋州,与子诀别的时候,真让人泪目。后世之人读他的一生,真有悲喜相通之感,虽然时间上隔离,心灵上却能贴近。 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真实可爱的人,难怪后世之人对他敬爱,对他想念呢。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推荐

    千古风流一东坡,一肚皮不合时宜[呲牙]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呲牙]不在江湖近千年,千年江湖却仍是你的天下~王的男人[捂脸]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Adina慧(冒纳凯亚)
    推荐

    苏东坡才华横溢,但一生坎坷辛苦,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受挫时鼓励你:“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感到孤独时,他亦能静坐身旁告诉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他不像李白神仙般的飘逸,也不像范仲淹时刻忧心为国,苏轼就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有做人的烦恼和痛苦,但是他却能从旷观中获得解脱。 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 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 要怎么去了解一个真正的东坡居士呢? 李一冰先生认为,要从苏轼的诗词入手,跟你说说,他写下这些句子时的人生境遇、心情。 古人云:“诗言志”,诗是最能表现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文体。苏东坡从小就学习写诗,心中的悲欢喜乐随笔自然流露。 ◆ 七 新政暴风 旧隐三年别,杉松好在不? 吾今尚眷眷,此意恐悠悠。 闭户时寻梦,无人可说愁。 还来送别处,双泪寄南州 ◆ 十 惘惘出都 鸟乐忘罝罦,鱼乐忘钩饵。 何必择所安,滔滔天下是。 ◆ 一 湖畔孤鸿 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拙于林间鸠,懒于冰底鱼。人皆笑其狂,子独怜其愚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不仅按照时间线完整介绍了苏轼的一生,也把他在不同领域的兴趣与建树也都展现了出来。 以诗词为镜,照出苏轼个人的内心与性格特质,写出了他广为人知的身份和才华,更展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家庭和朋友角色一面,由内而外,立体地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东坡。 >> 程夫人特别重视历史教育,因为历史事迹,不但启迪一个人的知识,更是培养品德、使能明辨是非的人格训练。她常常挑选古往今来人事成败的关键问题,提出来考问他的儿子 >> 令人慨叹不尽的,是苏轼少年读《范滂传》时,认为这个世界需要正直而勇敢的天才,立志要做一个为真理而不惜以死相争的巨人;到了历尽坎坷,才发现生命里仍是空无一物。当初,他用一片如火的热情来拥抱人生,不料四十年漫长的历程,却尽是错落的噩梦。 第六章 黄州五年 《春风岭梅花诗》却说: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二 初到黄州 黄州在大江之湄,北附黄冈,地形高高下下,颇不平坦,公府居民,极其萧条。不过既为贬谪之所,自然是“大不胜处”,所以也毫不诧异 >>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妤竹连山觉笋香 ◆ 八 别西湖 >> 《虞美人》: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 《菩萨蛮》等,西湖这一阕是: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在李一冰眼中,苏东坡不是一个适合从政的人,因为他身上是非观念很强、文人气质浓厚。 官僚需擅权术,要用传统的典常来约束一切;而文人则重视自由意志的考量,不屑规例。 苏轼生有极为坚强的个性,尤其如操持中书省这样需要最高幕僚技术的实际政务,就处处露出破绽来了。 ◆ 八 黄泥坂和赤壁 >> 天籁与地籁相应,地籁与人籁相应,如此就可以达到“丧我”(去除偏执的我)的境界,则人与自然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世界,即与天地精神合一,使本是局促的生命,即能无限扩大,无限超升,脱出现实世界时空的限制,获得“游于万化”的自由。 ◆ 九 临皋·东坡·雪堂 >>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 十 老农忧国 >> 知识分子的淑世精神,是生命中的长明灯,不论发生何等残酷的遭遇,生命存在,此火不灭 ◆ 四 初和陶诗 >> 一个率性而行的“真”人,不能见容于现实社会;一个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是非心,而又忍不住要说真话的人,尤其不适于参与现实政治。否则,遭逢祸患,几乎是理有固然、势所必至的命运。 >> 苏轼引陶潜为异代知己,自有其性情中共鸣之处。渊明自少是一个感情热烈、赋性豪迈,带着游侠儿气质的人,诗谓“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即使到了晚年,这种烈士襟怀也并不衰减。朱熹论陶:“诗健而意闲,隐者多是有个性、带负气之人。”虽是短短一言,却能直抉人性。苏轼虽非隐者,但在他的血管中却流着祖父仗义任侠的血液,独立刚强的个性并不输于渊明。自入中年以后,黄州和岭外,两次谪放,也真正经验了隐者的生活。所不同的是,渊明弃官早,患贫而不受辱;苏轼则为世情牵缠,备受现实政治的迫害与侮辱,现在方力求解脱之中,所以一心要于精神上师事渊明。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蔺晨
    推荐

    少时读苏轼,爱其有趣。课上读苏轼,赞其文才。青年读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对苏轼喜爱更甚。他年少成名,二十二岁殿试中进士乙科,二十六岁应制科试,成为自有制科以来获最高评等的第二人。却在接下来几十年间,遍历官场失意。用一冰先生的原文,便是 “达则金马玉堂为帝王的师傅,开府州郡为封疆的大吏;穷则为大庾岭外的南荒逐客,桄榔林中食芋饮水的流人。他见识过贵族门第里的骄奢淫乐,也体验过闾巷小民们的贫困和无助。”   读《苏东坡新传》,了解他的人生和诗,触摸到东坡内心感情的脉搏。在此书中,苏轼非仙非圣,乃至情至性的人。他和我们一样有做人的烦恼和痛苦,但他也有超越凡俗的旷观。   我读到他是文坛领袖,得欧阳修厚望,提携后辈,从不因官场龃龉而吝啬对人才的赏识。即使那可能是多次欲置他于死的章惇的后代。 苏轼读完这封长信,一面回头对苏过赞道:“这文字,司马子长之流也!”心里则非常同情章家父子的遭遇,一点也不想章惇百计陷害的恶毒,也不在意章援对于师门的忽视,仍然认他们一个是多年的老友,一个是得意的门生,立即叫人铺纸磨墨,扶病起床,亲笔写复信,劝章惇养丹储药以养生。   我读到他率真而自然,离开故乡求官,他站立船头眺望,见群山去如走马,他举起手来,想与山上的行人打个招呼,作《江上看山》诗: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我也读到他胜友如云,文同、米芾、王诜、李公麟皆是他的书画朋友;参寥、佛印高僧是他房外的朋友;更不用以苏门六君子为代表的诗友。他到哪里,哪里便有西湖,哪里便有一场流动的盛宴。他以万象为宾客,是西湖的知己,亦是牡丹花的朋友。 苏轼诗说:“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苏轼说过,西湖游者,贤愚不一,所得深浅,随人而异,但能像他这样深入自然流变中,于静中见动,充分享受湖山之美的,该是千年来西湖的第一知己。 一回杭州,苏轼急忙赶到吉祥寺去看牡丹花。春已老,花亦将谢,问寺僧得知,陈太守今年还未来过,苏轼代花不平,作了一首短诗给陈襄: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苏轼接待宾客,却有各别的对待:凡遇“不可与言”而又不得不招待的俗客来到,他就搬出“搽粉的虞候”来,以丝竹和歌声来逃避乏味的言语;若遇佳客临门,则屏绝声色,只备清茗佳酿,相与坐谈累夕,兴会淋漓。   他常寻友人夜游,不论是仕途之友怀民,还是僧侣可久,留下《记承天寺夜游》《无灯火》名篇。   我读到他是百姓父母官,他不仅有文人的理想,亦怀百姓的苦忧,虽建言常不为皇帝采用,但从未放弃为人民福祉而奔走。他在杭州治六井、开西湖,公开自费求的圣散子药方治时疫,即使在惠州,他身为罪官,也传布进步农器,建桥修冢。   我读到他是生活家,受党争连累后一再被贬黄州,他却能开另一番天地:在黄州,他沐浴,逛园林,开垦东坡,自制“雪堂义樽”,酿蜜酒,游赤壁。听江声而观天地。 临皋亭住屋虽然狭小,但是门外的风景却非常美。亭在江边水驿上,亭下八十余步便是大江,滔滔江水,自上游乱流西下,浪击江岸,涛声昼夜不绝。对岸就是樊口,景色幽美如画,苏轼闲常策杖江边,独自一人眺望天空渺渺的流云和江上起伏的浪涛,不能不使他感到天地何等寥廓,而人却这样的渺小与无助。苏轼《与范子丰书》说:临皋亭下,八十余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在惠州,他携白酒鲈鱼,报访詹范,采槐叶的新穿滤汁,和面作饼,称“槐叶冷淘”。 诗曰:“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三余者,用董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月之余”。   在儋州,无肉无酒,他苦中作乐,说幼子所做“玉糁羹”是天上酥酏。   我读到他一笑泯恩仇,他从不因政见不合而记恨人,却时而给对手起诨号,尽管曾受王安石打压,也曾在其罢相后往金陵谒荆公。 苏轼喜欢戏谑,朝中公卿,一个一个都给起了诨号,独于司马光,一向敬服,不敢造次。这次争论役法,碰了一个大钉子,心里非常气愤,争罢回家,一面卸巾弛带,一面恨恨地连声呼叫:“司马牛!司马牛!” 据说,还有一次,苏轼与司马光论事不协,轼说:“相公此论,故为鳖厮踢。”司马听不懂他说什么,还问:“鳖何能厮踢?”“是之谓鳖厮踢!”苏轼冷冷作答。 苏轼不及冠带,出船迎揖道:“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礼岂为我辈设者!”安石洒然笑答。这两位个性不同,但是一样伟大的人物,不论从前身在政治漩涡中,曾经有过若干是非,多少摩擦,而今事过境迁,金陵重见,则两人都已退出了那个混乱而又充满喧嚣的政治舞台,彼此皆是台下的闲人了,回首前尘,恍如噩梦。现在,悠游林下的王安石,得以一代才人来看待苏轼,苏轼则以前辈敬视荆公,无拘无束地晤言一室之内,不觉都有快慰平生的喜悦。   我读到他兄弟和睦,与弟弟苏辙两地为官时不曾断过书信,外出执行公务若有闲暇必定寻机会相见,共同在京为官时一退朝便到苏辙家盘桓,为小人谗言所累也不忘相互关心,二人皆被贬谪后的万里家书,只传授在惠州啃羊脊骨的美味,好像一个向来寒素的老饕,道其一饮一啄的喜悦。   东坡为人,胸怀旷达,这位光风霁月的长者著作等身。著作有《易传》九卷、《书传》十三卷、《论语说》五卷,《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   人世从无一个完美无缺的社会,他是那个时代要正直而勇敢的批评者,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逆境。不为世俗所蔽,不与现实妥协,勇于挞伐社会中现存的成见、迷信和一切腐旧的功利思想。他有“薄富贵,藐生死”的大丈夫气概。这气概使他拥有至高无上的精神财产,但也使他成为一个英雄失路式的人物,他坦然接受,将悲剧谱成了史诗。他的一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且已竭尽一切,善事其生,死前也能坦然写道:“死生亦细故尔!”   诚然,这本书中所写的苏轼并非完人,他也会偏心好友,也喜赠诗歌姬。他仍是一个精神自由,富有性情的人,他喜欢和朋友作毫无遮拦的谐谑,恣意说笑,但却绝对容忍不了庸俗,厌憎虚伪。   正如李一冰先生所言“每个时代,每一个人,都能从他这面大镜子里,发现自己怀有与他同样的感情,同样的理解,同样的诗情画意,只是我们说不出那些天生的好言语来。”   《苏东坡新传》是李一冰先生的“哭泣”,也是一冰先生与东坡共同的“哭泣”与“欢愉”,它带来最深沉的感动,对生命的热忱,对痛苦的超脱。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Hope - PB
    推荐

    #书评# 2210 苏东坡新传 对我来说,这是一本读起来很“难”的书。 一方面的“难”是难读,作者可能默认大家都有读诗和读文言文读素养,全文都没有注解,导致我这个半文盲觉得很多地方没有办法完全理解…此外出场人物和事件实在太多,我对当时的历史实在不了解,也影响了我的理解。 另一方面的“难”是难过。与其说是诗人的传记,看起来更像一个人被时代的雨打风吹去的一生。因为才华苏轼收获了很多,美誉、朋友、机会,但也因为文字遭了很多罪。说到底,还是时代的原因。 但同时很佩服苏轼的地方在于,就在这些颠沛流离、不得志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努力,努力为百姓做点什么,也努力把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安顿好(美食、美酒、养生等等)。也很庆幸一路几乎都有各种朋友陪伴他(虽然一部分是假的朋友。 看的过程,对于“文人从政”有了很多新的想法。理想主义不能当饭吃,脚踏实地才能救中国… 虽然我觉得我没有完全看懂,但我觉得是本好书,值得我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后再看一遍。 最后,还好我活在新中国,那个年代的百姓真的是太苦了…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诗酒趁年华
    推荐

    当你觉得痛苦,委屈,焦虑的时候,就去读一读苏轼吧。文学能吸引人的不仅仅是它的语言,更吸引人的是作者所衍生出来的思想。这位起先对纵横家感兴趣,之后把儒家道家佛家的禅学完美融合于一体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诗句。如写给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写给弟弟苏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给西湖的淡妆浓抹总相宜;写给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给人生感悟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试问岭南应不是,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休对故国思故人,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称年华。苏轼的诗就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每个时代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与他有同样的感情同样的诗情画意,只是我们说不出来那些好语言。 如果说李白是天马行空的,那苏轼则是永远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他爱酒,爱吃,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甚至还有被贬海南时发现了生蚝。他的书法绘画在北宋也是数一数二的,苏轼的真我是天性使然令人神往但又是难以复制的。 苏轼一生遭遇是极为不平凡的,二十二岁高中进士,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但是文人治国总是有太多的理想主义,反对新政,也没有往旧政靠拢,选择了为民办事与民同乐的超然态度。在44年的从政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是被贬在外的,临终时写下《自题金山画像》,心似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他把平生的功绩都归在被贬途中,这是庄子超然物外的思想。 这本书出版了三十二年之后得到认可,作者已经去世了二十四年,苏东坡新传是沈一冰先生在狱中所作,他把自己看成了苏轼,感谢作者。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