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千江月&江南春
    推荐

    先看过祝勇先生的《在故宫认识苏东坡》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林作两读,感觉是名气大于内容,或者说没有达到名家应有的高度。在评论中得知李一冰先生的大作,一读之下果然不凡,翔实,完整,字里行间感情饱满,作者是用“心”、用“情”而不仅是用笔用文字在写作,充分了解苏公更充分理解苏公,融入苏公的世界,是用生命在书写和歌颂,远非林著所能比肩。。但仍愿意这样从低到高一路读来,因为饭要一口一口吃,质量是比较出来的。至于东坡先生伟大的一生,书中自有详述,此不赘述,“欲看从速”[偷笑][偷笑]。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一念
    推荐

    读《苏东坡传》、《苏东坡新传》、《苏东坡评传》、《苏轼词赏析》 跑完步去按摩,疼得龇牙咧嘴的时候,突然想起一句苏东坡搓澡时写的《如梦令》: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不禁哑然失笑:苏东坡也有疼得大叫的时候啊,这也太传神太生动了。这时的苏东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文坛领袖,更是一个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邻家老头。 苏东坡在人们心中总是那么亲切和让人敬佩,每个人都对他的故事津津乐道,并编出大量他自己、苏小妹以及佛印等人的奇闻异事,可见他在普罗大众中的人气。用苏东坡自己的话来描述:“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但看了几本苏东坡的传记,才知道他的一生遭遇非常坎坷。苏东坡得意时是誉满京师的新科进士,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赤绂银章的帝王之师;失意时是柏台肃森的狱中重犯,躬耕东坡的陋邦迁客,啖芋饮水的南荒流人。荣辱、祸福、得失之间反差的巨大和鲜明,使他咀嚼尽种种人生况味。他见识过贵族门第里的骄奢淫乐,也体验过闾巷小民们的贫困和无助。很少有人像他一样复杂,以一身而贯彻天堂和地狱两个绝对的境界。 大部分人在现实中碰壁后常常走向两个极端。要么秉承儒家信念积极入世而为“臣”,或改变自己融入广场同流合污,或鞠躬尽瘁宁折不弯(比如陆游/辛弃疾)。要么彻底放弃(如柳永/唐伯虎),或者转向佛道寻求解脱而为“僧”(比如陶渊明)。 但苏东坡的人生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坚韧,一种不曾被摧垮的自主力,这正是他吸引人的地方。他受到了苦难现实的挑战,没有走向退缩,也没有变得与世沉浮,而是顽强地追求一个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在事业上刚直不屈,对人民有强烈的同情心,同时又洒脱飘逸,睿智理性,笑对人间厄运。 所以我很好奇,为何一生历尽坎坷的苏东坡能一直保持着乐观豁达、率真自然的心态?这一点单纯用儒家的入世,或是佛家道教的出世都解释不了。 苏东坡在苦难中寻求人生意义时,概括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生如寄”的思想。他多次写到:“吾生如寄耳,归计失不蚤。故山岂敢忘,但恐迫华皓。”(《过云龙山人张天骥》),“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但有鱼与稻,生理已自毕。”(《过淮》),“吾生如寄耳,何者为祸福?不如两相忘,昨梦那可逐?”(《和王晋卿》),“吾生如寄耳,寸晷轻尺玉。”(《次韵刘景文登介亭》),“吾生如寄耳,出处谁能必?”(《送芝上人游庐山》),“聚散一梦中,人北雁南翔。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谢运使仲适座上送王敏仲北使》),“吾生如寄耳,何者为吾庐?”(《和陶拟古九首》),“吾生如寄耳,岭海亦闲游。”(《郁孤台》),其他类似的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就更多了。 另外,苏东坡也经常提及“人生如梦”的说法。如“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一梦江湖费五年”、“十五年间真梦里”、“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等。对白居易的“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东坡说:“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意谓不但过去之经历如梦般虚幻,即当前的一切也虚幻如梦。 苏东坡这种“人生如寄”的思想包含有把人身看作性灵“寄寓”之所的意思。由于人身存在的时间有限,所以性灵在此不能长住,只是“寄寓”而已。这是比较典型的佛家道家的思想,比如《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点大家都很熟悉,不再展开。 苏东坡虽然很热衷于道家养生和佛家修行,但并未完全走向出世。他说:“此灭灭尽乃真吾。”梦境幻灭尽净后,有“真吾”存在。这种“真吾”是人所本于天道、合于天道的,是永恒的、不灭的,具有本体意义,它不为造化之所玩弄,而是与造化相统一。“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正是这一觉悟,引导他走出悲哀,克服人生虚幻意识,迈向快乐和自由之境。 苏东坡的“寄寓”哲学,融合了儒家的入世精神与佛老的出世精神,将入世与出世作为“寄寓”意义的两个方面,在“寄寓”上统一起来。以肯定“寄寓”来肯定“天道。而一旦肯定“寄寓”,也就不会放弃儒家的人生追求了。故苏东坡的“寄寓”思想,可以统一儒、释道的人生态度。 在这种非“臣”非“僧”,即“臣”即“僧”的模式中,苏东坡还将中间状态的意义放大,将处于此种状态的”人“的内涵体现得无比丰富:躬耕田亩、开圃种药、酿酒制羹、赏玩山水、著书立说、吟诗作文、评艺论史、广交朋友,参禅养身,以及通过各种途径“勇于为义”等等。不为“臣”不为“僧”的苏东坡,其作为“人”的生存境界非常广阔,而且,这才是一个“寄寓”者的本色。 苏东坡以“寄寓”思想来解释自己对政治活动的投入,对社会政治的责任。这比一般儒家的忠君报国之说更深刻,更纯粹,更不计个人得失。对于一个背负青天的人来说,世间荣辱得失生死之梦,又何足道?只要自己在做“臣”时“实无负吏民”,便可以问心无愧,藐视朝廷的打击和否定,断然超越政治,还归于“人”的生存境界,视曾经拥有的富贵为浮云,而啸遨于岭云海日间。 其中,写作是苏东坡对付困难的武器和方法。他说:“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只要有纸有笔,苏东坡就能随时召唤神龙,瞬间多巴胺满格,“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东坡去世前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觉得这不是自嘲,而是真正看透了生命的本质,超然入圣了。三次贬谪,让他思想境界一步步提升,创造一次次升华。坎坷的境遇因此而化为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寄寓”过程,艺术创造是苏东坡的真正生命。 生命的最后,他《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说: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这时他已经摆脱了身世如归鸿般的漂泊无定感,以及处境如团团磨牛的重复无力感,而达到了像明月一般永恒的存在。到晚年,贬居海岛的苏东坡常以圣人自比,就因为他确信领悟了“人”的生存价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大地上吟啸徐行的东坡居士,正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形象。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张逸
    推荐

    读完此书,嗒然若失,仿佛与东坡共游,乐其乐,悲其悲,如光影梦幻一般经历了东坡之一世,至其生命之终点而悲恸不已。如此天姿卓绝、才气纵横而又旷达疏散之人,为何经历却如此多舛?只因其才太高,其名过盛,而性又刚直,故遭人嫉恨,必欲置之死地而不止。政治,何其残忍!幸坡公内有浩然正气以养其心,外有儒之释然道之放旷而乐其身,光风霁月,故而能面对灾祸贫贱淡然处之。食杞菊,居陋室,而不改其乐;观风月,醉残酒,而不移其志。叶嘉莹赞东坡乃“人而仙者”,此言诚不我欺!李一冰先生也曾历冤狱,可谓与传主同命运,故而能以心相和,以情动人,可谓千载之后坡公之知己。全书以诗文入传,生动描绘出苏轼纵横之一生,兼议苏轼在诗文书画之成就、经世济民之政绩,又能叩击东坡之心灵,与之共鸣,文字明白晓畅,典雅华瞻,可与东坡诗文共赏之,为我所读三本苏东坡传记之最佳者,值得吟咏再三。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幸福你和我
    推荐

    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翠墨待书
    推荐

    本书近两年来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许多友邻的年度十佳或年度五佳。更有许多人将之与林语堂那部《苏东坡传》两相比对,力言本书史料之翔实,角度之公允。年初有空,在家翻开这部煌煌传记。一年读书生活以东坡开头,是多幸福的事情。 读这本书的确让粉丝幸福,却让粉丝一点也不快乐。作者以政治浮沉带来的变迁为主线,让我们巨细靡遗地看到他一生所受迫害、毁谤与诬陷,历历在目,清晰可数。对政治博弈的描写——无论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元祐党人政坛反复,都鞭辟入里,精彩纷呈。不仅对过程的细细数之,更对造成矛盾原因入木三分地分析,比如王安石作为经学家、司马光作为史学家、苏轼充满策士气息的学术背景,他们出身与籍贯的不同,他们为人为文的不同习惯,带来避无可避的灾祸。让人看了掩卷叹息——人生凡事,争无可争,让人有点万念俱灰,人不能跟天斗,东坡生性如此,命运就已经确注定了,所有都是不得不为。即使他再活一遍,依旧不会有什么改变。他没有办法,神宗和哲宗没有办法,历史没有办法,我们当然也就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入狱受苦,蒙受屈辱,贬谪他乡。看着这么一个可爱、良善的人受尽非人的折磨,我们又能怎么办?只能心肝如摧,五内如崩。 人生如梦。我们在现实中,常常感到梦中来过这个场景——那就是注定的。苏东坡也说过,凡事都是前定,何须忧恨。 东坡即使一生都在受到迫害,却始终坚不肯改——哪怕我们哭肿了眼睛,在无声地、无用地呐喊着:“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他也从来没有向当权派低头,也从不屈服于小人。他爱说就说,爱笑就笑,美丽的诗篇文章里到处都是可供人歪曲攻击的漏洞。他爱批评就批评,有了骨头就不吐不快,从来站在社稷与利民的角度思考得失。正是这个“不肯改”,他才成为我们都爱的东坡。 在精神上,他始终在寻找开解自己的方法,师从庄子与陶潜。在行动上,他“不盲从,不苟且,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意志与怀抱,不管位卑位高,不管在朝在野,不管何时何地,都始终在力所能及之下,为国家和百姓兴利除弊”(叶嘉莹语)。在物质和精神上,他都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尽管这个世界总在伤害他、消费他。 我们的文学史常常以文学角度去评判他,当然他是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但他又远不止如此。《苏东坡新传》功在千秋之处,并不是将诗词串联他一生,而是回归诗词写作的场景和他的生命之旅,让人理解他的作品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什么样的背景与心态之下完成,这是再怎样详细的注本都难以做到的。尤其许多诗篇与东坡的政治实践相结合,让人更丰富地理解了这个伟大的人的一生——这是作为文学奖的传记作者,林语堂也好,别人也好,难以做到的——这不仅是文学家的东坡,更是史学家的东坡。 因而,从行文风格上来说,李一冰的文风更为细致严谨,与林作脱胎于英文、更激情四溢的《苏东坡传》相比,老成了一些。但是,在严谨、老成、细致的文字下,我们仍然能清晰地触摸到作者对苏东坡蕴藉含蓄的、却是很深切很真切的爱。那是读懂他一切艰难苦恨之后,仍拳拳不改的爱。 当然了,东坡就是有那种让人忍不住爱他的能力。他多么天真,多么善良,多么聪明和可爱呀!这本书不仅让我们更了解、更喜欢、更爱东坡,更让我们看到,当人类面对残酷的命运,只能任人鱼肉时,还可以做到何等样的勇敢与快乐。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ପyuanଓ🍭
    推荐

    这本书写的实在太好了!苏轼也不愧是我的大本命。 东坡并不是林语堂口中那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的一生也一样迷茫彷徨,也曾案牍劳形,患得患失,忧心难忘。他从来都不是在云端,而是就在人间的烟火中炙烤。 都说他是乐天派,可他的乐观旷达中含有多少无可奈何,豁达的背后尽是苦难和不得不有的自我开解。哪里有那么多闲云野鹤般的自在,无非是聪明人的苍凉和逃遁罢了。再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真是觉得又豁达又苍凉,似是子瞻的自我放逐,又似是他的自我救赎。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东皋舒啸
    推荐

    神作!苏传第一!颇有史料价值。没有一定的史学和古文功底很难读下此书的。所有热爱东坡的人士都该读读这本苏传,最好购买纸质书,不仅可反复阅读,还可传之子孙。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傅正
    推荐

    读书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它能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无惧任何困厄,坦然面对一切挫折!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非琴不是箏
    推荐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 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試取東坡諸詞歌之 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 一生曲折波瀾盡在詩中見……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谢军洋
    推荐

    苏轼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也是漂泊的一生。自从二十岁进京赶考开始,就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基本任上三年换一个地方,但漂泊的生活也造就了精彩的人生。 苏轼豪迈不羁,勇敢直言的性格注定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在官场上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局面,最后甚至流落海外。但东坡豪放的性格在文坛却是风生水起,和每个文人都能以文会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就像书中所说,苏轼和李白都是“仙”,李白是由仙而人,但苏轼是由人入仙。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吴刚
    推荐

    东坡先生是中国的文化明星,他的“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老夫聊发少年狂”、“莫听穿林打叶声”、“此心安处是吾乡”等名篇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与苏小妹、佛印的那些故事脍炙人口,以他名义命名的佳肴不胜枚举,甚至杭州也因他而增色不少,东坡先生在中国堪称历经千年考验的流量担当。 李一冰先生版本的东坡传,展示了东坡先生更多的侧面,于是东坡先生在我眼中变得更加丰满,也因此而更增热爱。 一、青年官员养成记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但苏家虽为四川大族,但并非仕宦之家。苏轼的仕途坎坷,可能与缺少“家学”有关。初出茅庐的苏轼,除了出色的创作,并没有展现出成为名臣的能力。逃避政事,流连山水,与同事不睦,年轻的苏轼是一个好的诗人,但绝不是一个出色的官员。 中年的苏轼,渐渐展现出一定治政的能力,在徐州治理盗匪,在杭州疏浚水利,兴办医院,担任使者出使异国等等,治下百姓称之为贤。苏轼甚至学会了一点点世故,他劝说王巩:“好词工书,都是病癖;做官应该稍微曲徇一点流俗才好”。 老年的苏轼,虽然依旧棱角分明,但治政已有几分老辣。定州云翼指挥使孙贵贪赃枉法被苏轼查办,有人出面来举发他的长官贪赃。苏轼说:“这种事,我自己会查办。假使准了你的告发,军队的纪律就乱了。”立即将他决配,浮动的军心渐次安定。苏轼在杭州修建苏堤,殚精竭虑谋划钱粮,奔走于砾石泥淖之中,与堤工同食,“不数月间而成不世之功”遗泽千年。苏轼担任礼部尚书,反对将官方出版的工具书赠予高丽,颇有有几分老成谋国的味道。 从不接地气,不尚实务的中二青年,到誉满天下的名臣,这种成长与苏轼的文学修养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惩恶扬善的勇气,有高洁的品行,有拯救黎民于疾苦之中的志向与慈悲。 二、国家不幸诗家幸 明末《苏文忠公全集》75卷,苏轼传世作品之多,纵观古今名列前茅。苏轼一生不同阶段,名篇层出不穷,但即便天生健笔如此,每每政事缠身,天赋的艺术气质便会被扼杀,每每仕路坎坷,尘封的灵性才会渐渐觉醒。只有官场落魄,心闲事稀之后,于是“妙绪纷来”、“微疵尽去”。因为仕途不顺,才会遍览名胜,于是羡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叹庐山“只缘身在此山中”,于常山“千骑卷平冈”,于黄州“倚杖听江声”。观东坡一生坎坷为之一叹,读东坡于坎坷中超拔绝伦文章为之一赞。 三、纯儒的不倒 君子群而不党,苏轼一生有知交,无私党,却被人诟为蜀党领袖。 欧阳修视苏轼为身后文宗,苏轼却在垂暮之年目睹自己的弟子们天涯寥落,落得身后无人的下场。 苏轼以能文天下著称,世人称苏文“利如并剪”,终于身陷文字狱几乎不能全身。 中国文人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终身为官,志在桑田,一生坎坷,冠盖天下,兼济天下不能,独善其身不得,心中苦痛可想而知。 “耕读”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传统,苏轼潦倒落魄之余下地种田,饲养牲畜,他所处之境地实在看不到传统“耕读”中的闲适与悠然。 苏轼自念终老岭南,于是倾尽所有建起居所,当适时儿孙济济一堂却接到流放海南的旨意,苏轼直到病逝未能再次回到自己心爱的家园。 苏轼在海南最艰难之时,被逐出官舍,“父子二人无地可居,偃息于城南南污池侧,桄榔林下者数日。东坡偃息桄榔林中,则曰:“尚有此身,付与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其超然自得,了无愠色如此。” 尝读苏轼《老饕赋》,他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历数平生所知之美食,文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令人叹服。却在这本书中了解到苏轼作此文时,处于一饱难求的境地,方知圣贤为文,必有言外深意。 我眼中的东坡元气淋漓,是于极不自由中觅得大自在的圣人,是纯儒不倒。 《苏东坡新传》的读后笔记,写起来非常艰难,想到付菡的那首人生浪费歌:我还是想和你一起,再去浪费一点点人生。如果有幸得遇东坡,我一定会追随他天涯海角。笔力有限,言不及义,草草。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J.SY
    推荐

    26个多小时读完。把苏轼介绍的很详细,信息也很完整,可是把宋朝讲述的相当片面。让我感觉宋朝除了党争,政治迫害,没有看到好的东西。苏轼要生活在现在社会,可能都没命了。这是宋朝重文轻武值得赞扬的。[可爱]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农夫-山泉-有点田
    推荐

    人间何处不巉岩。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一生的命运,苏轼也不例外。眉山桐花凤,蜀卉锦海棠,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出口谈治乱,一生溷尘垢。满怀一腔淑世的热情,却生于士大夫利禄奔竞、廉耻扫地、道丧士失己的时代。白头倦鸟,却不得归休。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世荣华,南柯一梦,梦已尽时,却不能回头,独立市桥人不识,万人如海一身藏。        见他,总角少年时,醴泉寺采橘,石头山拾松果;见他,心驰瑞草桥,携酒菜至江边,坐在草地上,喝酒聊天,看天上的流云,听江上的涛声;见他,纵马春风骀荡花光娇艳的西湖;见他,登惠山绝顶瞭望太湖,仰天长啸一吐胸中浊气;见他,泛舟阳羡罨画溪,林木翳茂,溪光山色,明媚照人;见他,弦歌侑酒,粉白黛绿,檀板金樽;见他,置酒垂虹亭上,夜半月出,赏月欢饮,兴致淋漓,人生中难得的欢娱;见他,密州会猎,牵黄擎苍,豪兴十足;见他,羽衣立黄楼,遥望一舟,冉冉而来,月照水上,笛响山谷;见他时时策杖,望江上云涛渺然;见他,庐山虎溪,夜来八万四千偈……千载谁堪伯仲间,一生波澜书中见。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肖肖🐬
    推荐

    抚膺长叹,感慨良多。此书宏大非常,书尽东坡一生才华横溢、困顿潦倒。未见林语堂版本,但出自同是落难的李一冰之手,心境大抵也相差无几。苏轼一生光芒四耀,年少得志,年纪轻轻就名动京城,惊艳一时,但仕途却非常坎坷,起起落落,多次因言获罪,深陷政治斗争漩涡,屡遭贬谪,流离四方,甚为困顿悲苦。“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让他饱受摧残,孤苦流离的经历不断打磨他的个性,练就了他豁达大度。生活困顿不堪,诗词中却饱含“苍凉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闪烁其间,能够流芳百世大抵出于此。他一生都是儒家入世精神,总希望经世之才可以为世所用、造福苍生,在任期间也不可谓不勤勉,所到之处勠力而为,可惜命运乖舛,终究荒凉一生。晚年的苏轼已经历尽沧桑,只希望有一所可以终老,不禁让人唏嘘。也感慨李一冰先生成书之艰难,致敬这位“当代司马迁”。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杨绪堂
    推荐

    苏东坡一生,历尽坎坷,常被命运摆布,在极不自由的境地里,独行于荆天棘地之中,胸臆间积郁着一腔难平之气,如生芒角,非吐不快,他就在这痛苦而又孤独的人生路上,习于写诗。综自青年时代,自蜀入汴开始,直至客死常州为止,四十余年,不断写下的诗篇,传今者二千四百余首。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