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故事

习近平讲故事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习近平讲故事
    飞飞
    推荐

    看每个词人似看其一生之品性,似与一人交朋友,可解心中无限惆怅!

  • 习近平讲故事
    推荐

    “你为什么喜欢古诗词呢?” 窗外微雨,窝在家中,哪怕只是摩挲着书的封面呢,内心安静的很。现在想想或许是感恩世界上还有诗词这样美好的事物。 我懒惰,三分钟热度,浅尝辄止,也记不住几首唐诗宋词,分不清它们的平平仄仄,就偶尔恰巧或是心血来潮才翻开它们,看看诗词里的风花雪月、雄心壮志。这样哪里像一个追随者了呢。 为什么喜欢呢。大概是岁月里会涌现莫名的情绪,却不知道为了什么,但后来偶然得来的一句诗或词,啊原来有位前任也是这样的,突然的明白缘由,突然多了一个人和自己感同身受的开心。 原来千百年前,就有人感受了我的感受。就像千百年来不同的人,共享着同一轮月亮。

  • 习近平讲故事
    推荐

    这是叶先生诗词讲演的集录,保留了口语特性,评说诗词细致入微,深入浅出。不同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周汝昌的千秋一寸心或其他诗词评说,这是一本任何人捧起就能读得进去,并获得美感和启发的书。         这是一个“一生都在和古诗词谈恋爱”的女子。一生浸淫,是一种什么状态?不是流于一时兴趣的消遣,不是附庸风雅的闲吟,而是像一棵根系不断向深处生长的树,像一枚钉子,深深地钉进去扎下去,很多常人不识的真理只在最深处。不为矜夸的事功,不为使人知慕的虚荣,而是一种在黑暗的孤寂之中仍能孜孜不舍的持守。          看过叶先生讲演诗词的视频,耄耋之年仍神采奕奕,征引诗句信手拈来,谈霏玉屑,一时惊为天人。无怪乎她的学生说,她站在那里,就是活生生的诗。一种造诣至臻化境便是这样的物我合一吧!         一个弱女子,历经世事纷扰,潇潇风雨中消得人比黄花瘦,人生悲苦终归于冲淡平和,或源于随遇而安的性情,也可以说是得益于古典诗词对心灵的滋养和启示。纵是看尽林花谢了春红,江水无语东流去,依然从容行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她说,“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 是呢,想想那些平淡的庸常,无数个重复的日子,不唯磨蚀了灵性,也湮灭了激情。或许只有那些看似无用的物事,才能让眼睛明亮,心性清澈,看得见柳丝拂春,雨润夏夜,听得见花开的声音,雪落的节奏…… 远离尘烟的诗句或是一种……

  • 习近平讲故事
    采光
    推荐

    这本书永远值得你一读再读,叶嘉莹先生将古人的智慧娓娓道来予你。 每当我对人生困惑不已,遇到事情不知如何面对的时候,我都会试着在这本书中寻找答案。 我们一生总会碰到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琐琐碎碎的事情,书中给你的解答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古人的智慧能为你带来一种大的视野去看待问题,当有这么开阔的视野存在时,问题许不再是问题。就像将你的一份痛苦溶于大海。 其实我疑惑的一点在于,现代人的心境为何不如古人这般开阔?因为我们离自然太远吗?我们的精神力量还是弱了些。 这本书不仅为学习诗词带路,更为生命的学习引路。

  • 习近平讲故事
    妮妮叶🎀
    推荐

    不如怜取眼前人 北宋的词人名家中,晏殊晏宰相算是一个蛮特别的存在。晏殊是宋词的词坛领袖一流名家,他是欧阳修的老师,而欧阳修又是苏轼的老师,这师生三人足以撑起宋词的半壁江山。 说他特别,是因为古人云,词穷而后工,说的是词人要有极大的忧患困苦才能写得出好词,司马迁也说过“《诗》三百首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确实,中国第一奇书《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经历了家道的繁荣至破败,文学上取得很高成就的李后主更是直面了山河不在,而晏殊是一个例外,他一生富贵显达,十四岁即以神童之称进士出身得到了宋真宗的赏识,相比同时代的才子柳永直到年近半百才考中进士,晏大人赢在了起跑线上,而后直上青云,官至宰相。 大概是他的一生太过顺溜了,名气并没有欧阳修、苏轼等学生大,虽然写了一万多首词,现仅存的只有一本词集叫《珠玉词》,所谓珠玉,就是像珠一样圆润像玉一样温润,这让人联想出一个雍容华贵清高儒雅的士大夫形象。晏殊还有一个绰号叫“富贵相公”,他是宰相,物质上的富贵很好理解,同时他作品中透出的平和淡然洒脱又表现出精神上的高贵。作为学生的欧阳修曾赞道“公为人真率,其词亦如其性。” 虽然晏殊几乎没有经历过大悲大痛,但岁月如梭人生如梦是人类共有的悲慨,他的词初见清淡平常,既没有激烈冲突,也没有悲苦忧患,经常只是对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娓娓道来,比如这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的多妙!着墨不多,却将大自然无常和永恒的一面轻轻带出,让人无限感慨。 贵为宰相,他已不必证明才华或取宠世人。他随心所欲,为自己而写。在春光里惜时,秋风里怀人,愁了就煮酒,烦了就数燕,可以说是非常的小资情调了,他擅于用词来感悟一草一木,自然而然的将心底的人生百味流淌于笔尖,并非常理性的对悲慨点到为止,结尾常常暗含如何处理悲慨的人生智慧。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我认为是这首《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筳歌席莫辞频。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时光对谁都如白驹过隙,即使是宰相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忽然而已。闲愁最苦,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未获得,那么不如对酒当歌怜取眼前人。 不如怜取眼前人。这句词在晏殊的多首词中都曾出现过,是暮年的晏殊面对流年哀伤,所提出的应对办法,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的时光,这种通观的眼光,是解决忧患的修养。“满目河山空念远”,历史上很多名家能完成文学和人生很高层次的修养,正在于对“空”的体悟,红楼梦整本书在讲一个“空”字,““人生似幻化,终当空归无。”但这种空并不是消极的颓废的,而是意识到空以后,有所为有所不为。 面对世界的虚无,有的人及时行乐,有的人绝望悔恨,但晏殊说:“不如怜取眼前人。”

  • 习近平讲故事
    小确肥
    推荐

    📚2018 no.7 诗词大家叶嘉莹授课的讲义合集,内容以时间为线分成了三个部分,北宋初期,中期和晚期。 初期介绍了晏殊和欧阳修。叶先生讲课注重词人间的对比,在介绍晏欧时提到,宋初词人上承五代十国,冯延巳的词风对二人产生了很大影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晏殊写词细腻深婉,虽然仕途通达,没有经历大的风雨,但丝毫没有影响他感情上的深度,更为难得的是他的词中总是散发着理性思致的力量,写悲感时又不沉溺于其中,总是跟上自我疏解的方法, 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高中背诵时没有细细体味过其中道理,只知道大概表达了怅惘的情绪,然则其中既包含了词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表达了于无常中有平衡的体会,这大概就是富贵相公的气度所在了。欧阳修,一如醉翁亭记的文风,词里也处处透露着游乐赏玩的意趣,被贬谪了还能每月写一首渔家傲描述西湖美景,连写12首还不够,又来一轮,共写了24首。因着写诗的传统,这些大家写起词来也自有其感发的力量,词中都融合了词人本身的性格,情绪,了解一位词人,首先是他的生平际遇,另外就是他的作品了,叶先生将众大家的代表作深入剖析,和相近的词人进行比较,以便能更深入的感受一位词人,细微处见真章,细细读起来,能发现这些词人也是肥肠可爱了。 中期介绍了柳永,苏轼,秦观,贺铸。性格的可爱之处又来了,柳永善作词,却也因此被士大夫鄙薄,皇帝说,这个人啊,别做官了,还是作词去吧。柳永后来写词居然真的留名奉旨填词柳三变,妙极了。词人都作俗词,也作雅曲,叶先生认为柳永写的最好的还不是供歌伎酒女的唱词,或是伤怀怅然的词作,而是表达秋士易感的词作,柳永一生都在羁旅行役中奔波,于此中有颇多感触,善于在长调中层层铺进,写辗转悲哀之感,词尽而意存。苏轼,不得不说是我hin崇敬的大师了,人性之美超然众人,闪闪发光,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主讲苏轼的人生遭遇,也写境遇对心态性格,乃至诗词的影响,可以知道苏东坡用世的志愿,也能了解他中老年追求道家养生,在这本书里,则是主讲苏词所反映出来的性格,从词里反映出来这两者的结合,入世则忧国忧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贬谪则达观放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甚至被贬到海南岛,快要贬出国境了,还自谓游历奇绝,如此性格,真的让人仰望!词中透出的情绪自带正能量,与之相反的则是秦观,出于个人喜好,不是很欣赏[捂脸]少年豪放,每受打击则词愈凄凉,人啊,表这样。贺铸,有一首名词是高中必背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谁曾想这样一位词人,曾经是武将出身,他的词作和柳永一样,评价不一。 北宋末期书里只收录了周邦彦的讲解。叶先生对周邦彦的作词特点作了详细讲解,以为主要是两点,一是词句的勾勒,对景对情细细描画,又能不显多余和重复,另一个是对内容的精心安排,周的很多词是包含故事性的,在对时间,情节的安排上,甚至出现了反转这样的安排,穷极精巧。 影响词的是创作者的人生际遇,是先天拥有和后天锤炼的性格,是长久的感悟积累,是一时的情绪感触。。。看完这本书才学到了一种看词的方法,进入情境,细细体悟,词本的背后自然站着词人的身影。

  • 习近平讲故事
    小婵
    推荐

    终于读完。篇末统计耗时19小时余,其实断断续续读了几个月。迦陵先生以为诗词宜吟诵方知其味,遂行其道,或在地铁喃喃自语,或于路边振振有词。偶有路人侧目,或谓遇上女神经。         亦做笔记三数篇,一时感发有之,段落小结有之,或长或短,不过备忘。         又,读至大半时,兴起,买了一套七本《迦陵讲演集》,纸质书。够读几年了。😳

  • 习近平讲故事
    古月今尘
    推荐

    读叶先生的《北宋名家词选讲》实乃开卷有益的大劳动: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仿佛音画,属享受;知识渊博,点多面广,不可不记,属苦修。然,寻先生其他作品,再继续读下去!

  • 习近平讲故事
    Joy
    推荐

    我觉得这本书讲得很好,对诗词作者的作品分析得很到位,很透彻,犹如再现了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我想初高中的学生多读读此类的书,想必做诗歌鉴赏题会有更多的灵感,答题更顺手,值得推荐。本书结合作者生平、政治态度、口吻和历史背景来剖析意象、用意、句子,合情合理,用语贴切,毫无夸大、矫揉造作之词。从中了解到不少以前未见过的意象的意思,甚至是见过的意象也由此体味到之前从未觉察的细微之处,顿生认同感和对作者的敬佩之意。而且本书更着眼于写词之人在字句之外的感发,引导读者与高洁的精神境界产生契合与悸动,而不拘泥于意象本意。同时,文学之外,也很有关于做人、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启发和思考,这样一来,这本书不单单只属于文学范畴了,更有历史学、哲学的意味。好久没有像这样随性、悠哉地读书,体味,颇有收获。我觉得自己以后该多读读此类书籍,消除心浮气躁,沉淀自己!

  • 习近平讲故事
    鲍景银
    推荐

    分享北宋初年晏殊的两首《踏莎行》 第一首: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这首《踏莎行》词的牌调,在句法、句式、音节的顿挫上都呈现着极细密的形式,上下片都是先有一个双式四字句的骈偶对句,然后有一个结句,后面又有两个单句式。这个很细致的词调适于表现细腻的情思。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是诗人感情节奏与语音节奏的完美结合! 另一首《踏莎行》: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消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这首《踏莎行》很值得注意,这里不但有纤细锐敏的观察,不但有一种赏玩的生活情趣,而且它还可以引起你一种深远的情意。        北宋初年词人晏殊的词作之美不是外表形式的美,不是字句词藻的美,而是他们词中所传达出来的最纤细幽微的感发生命,是诗人和词人最锐敏的一份感受这样的词不需要理性的思致,也不需要有哲理,更无需深厚的感情,就是那词人一份敏锐的感觉,从那纤细的景物之中传达出来的一种感受,而却写得极有诗意。再进一步,则要从这种感受中引起一种感情!和有的诗人不同之处,有的诗人写景非常呆板,像“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从外表看所写景物也很优美,对仗也很工整,然而这样的句子却是死于句下,毫无感发可言。因为它只是用了一些美丽的字样,但毫无感发的生命! 在晏殊的词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难找到他人词中常见的牢骚感慨,抑郁悲愤,他的词集叫《珠玉词》,他的词表现得像玉一样的温润,珠一样的圆洁,没有激言烈响,而且无需挫伤忧患的刺激,他所流露和抒写的乃是他珠圆玉润的诗人的本质!这可能就是晏殊是一个仕宦显达之人的诗风吧!

  • 习近平讲故事
    MM
    推荐

    开卷有益,慢读细品,同写词的作者一起,字斟句酌,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寻找让自己沉淀下来的韵律。

  • 习近平讲故事
    星汉灿烂
    推荐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习近平讲故事
    蓓蓓🍥
    推荐

    喜欢这个老师的讲书。很受益。越来越喜欢词这种文体。短小精湛,却都带着故事。也许写者无意,或者带着另一种感想,但有心的人总会听出某种道理。

  • 习近平讲故事
    云归
    推荐

    用了很多零碎的时间来读这本书,读得不连贯,也不深入,更不细致。 知道叶嘉莹先生,是在大学考研时。B站有许多叶嘉莹先生讲课的视频,可惜有始无终,只草草地看了几集。但很欢喜,因为朦胧地感觉叶嘉莹先生不仅赏析得好,她的独特的观点和温雅的语言表达也一样吸引人。 再后来,在综艺《朗读者》中,看见了九十五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思维清晰,彬彬有礼。待了解叶嘉莹先生的生平后,更是动容。生活给予她太多不幸,最终她都决定微笑以对。也不怪,叶嘉莹先生对苏轼爱的情有独钟。 从懵懂知道文学两个字时,我对诗词的偏爱已经显而易见。开始接触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这些通俗读本,只是喜欢读。到古文观止、三言二拍、话本演义读了一圈,发现文言文也好,白话小说也好,终归和诗词是一家——古典。 还记得高三的早读,同班同学都在背英语单词,默文言文古诗词的时候,我总会以心情不好当理由,捧着语文书漫无目的地读,当真只是读。读屈原的《湘夫人》,读王勃的《滕王阁序》,读司马迁的《鸿门宴》,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字字句句,读得安宁,散去积压的浮躁,神清气爽极了。 大学大量地读外国文学作品,诗词读得便少了,偶尔读一读词论。意外很喜欢偶尔遇见的《白香词谱》,便想去看看诗词的源头,看看它们是怎么被写出来的。 工作以后,在同事的朋友圈知道了诗教,心向往之。因为那天视频中的诗词恰好和乐而歌,也是一首我很喜欢的歌——电影《夜宴》中的插曲《越人歌》。因为同事讲解的诗词的吟诵,让生为门外汉的我好奇难耐。 所以这次翻开叶嘉莹先生的书,颇有带着拜读和学习的郑重心情。不想,遇到了很触动的一句话。 叶嘉莹先生说,学习古典诗词,可以让人心不死。 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为什么喜欢诗词,因为它的美让人心生欢喜,因为它的情让人安宁平和,足矣。 虽然读到三分之二处,对叶嘉莹先生的某些观点产生了断章取义的理解,并不是十分赞同,但并不影响对这本书的喜欢和对叶嘉莹先生的尊重。 且像是重新温习了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意外发现对其中的某些词论的异议,竟和叶嘉莹先生不谋而合,这令我惊喜。 所以,读这本书,而和叶嘉莹先生也观点不合处也是当然。 朋友发来微信,提到卢冠六。她惋叹这位前辈的人生,提起他曾和叶圣陶先生合著,而如今在百度上资料都是单薄不全。 其实这就是历史,我们不过是无垠历史的见证者。古今多少英雄豪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终有一日,连痕迹都散在岁月里。 会不会有一天,连着这些美丽动人的诗词,也一并消失? 但愿在此之前,寄人心寓诗词,长住长安。

  • 习近平讲故事
    农夫
    推荐

    读诗词的难点在于语码和典故。语码难读在于传统经典熏陶少了,而典故则属于历史的出处和借处,也可归于熏陶少了。 叶老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能讲给青年人知道,你不但是对不起下面的青年人,你上也对不起古人。」 叶老还说,「我虽然是老了,还是有这种痴心在。」(痴迷于诗词美学。) 再提叶老的两则经历。让人们知道何谓“大家”! 「1976年3月24日,长女言言与婿永廷以车祸同时罹难……」她左手拿着讲稿,右手撑在讲台上,短暂地沉默了一会儿。 学生钟锦曾看到她自己做饭(那时还没请保姆),一锅开水,青菜往里头一煮,蒸几个馒头,就是一顿。学生曾庆雨有一次帮她收拾屋子,打开冰箱,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绿叶蔬菜。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