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格格
    推荐

    作者个人经历很有趣,后面写作方法中,虽然因为语言限制,很多不能理解,但是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故事为先,多写多读,作家对写作的热情让人感动。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昵称Braveheart
    推荐

    这本书的作者有着相当明显的写作风格,喜欢的还好,不喜欢这种风格的就看不下去。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Lᵒᵛᵉᵧₒᵤ
    推荐

    一本好书,即使一本关于写作的经验之谈,又是一本斯蒂芬金的简体自传。书中没有什么黄金公式,也没有写作秘籍,都是作者创作一生的经历自叙。有人说,读英雄的一生不能让你成为英雄,却能让你学会英雄的思考,读斯蒂芬金亦然,因人而异,或多或少都能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这就足够了。读书嘛,喜欢就是一切的起因。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神经蛙
    推荐

    li mian de pu n c h li ne tai duo l r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苏典娜
    推荐

    肖申克的救赎,是在小时候看的,电影里的一些片段,至今冲击着我的视觉记忆。后来是看《绿里奇迹》《迷雾》,都很过瘾。再读了《写作这回事》,幽默风趣又扣人心弦,特别是讲作者车祸的故事,仿佛已经是一部电影了,很有画面感。不要为了钱去写作,这既是写作的秘诀,也是吸金的方法。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隆国东
    推荐

    2018-11-01 这么好的书,买了三年才读,简直是罪过。有什么办法?只能认命。我每天的阅读量,基本已经摸到天花板,时间纵然还有浪费的,挤来读书却难以再吸收,就像沟渠,流量总有限。如果不是下周要讲新闻写作课,还不知几时才会翻开这书。 新闻写作,讲过多次,相关的业务书读过不少,常向学员们推荐的有福克斯《新闻写作》、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施瓦茨《如何成为顶级记者》、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王尔山《提问是记者的天职》、李希光《新闻学核心》。这次想吸收些虚构文学写作的营养,读了果然大为受益。 斯蒂芬·金的书我以前没读过,只看过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两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和《绿里奇迹》。这书不仅谈写作技巧,更是作者的自传,文风幽默,讲道理时也在讲故事,而且励志。讲故事并不等于注水,书里的干货完全可以让人摘抄成一本写作手册。 当然写作总有些通则:多读多写,避免副词,少用形容词,尽量简洁……斯蒂芬·金的独门秘笈有两招,一是关门写作、开门改稿,二是第二稿=第一稿的九成篇幅。他推崇斯特伦克和怀特合著的《风格的要素》,建议每个有心从事写作的人都该读一读。在京东搜索,暂无中意的译本。 此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1版1印,202千字,平装定价29元。译者张坤,文笔流畅。 书摘: 53页:于是影院经理的声音响彻整个停车场:“斯蒂芬·金,请速回家!你太太临盆待产!斯蒂芬·金,请速回家!你太太要生小孩了!”(隆按:这情节或许变成了《手机》片头广播通知牛三斤。) 60页:写作是一种孤单的工作。有人相信你对你至关重要。他们不需要发表演讲。通常只要信任就足够了。 89页:书籍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魔法器。我开车的时候通常会听有声书……走到哪里随身还会带一本。 我总是觉得书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如果我必须得在炼狱受上一阵煎熬,然后才能进天堂或者下地狱,我想只要炼狱有间能借书的图书馆我就没问题。 92页:怎么开始落笔写作都可以,但不要轻易开始。 101页:写作真正最糟糕的做法之一就是粉饰语汇……记住用词的第一条规矩就是用你想到的第一个词,只要这个词适宜并且生动即可。 108页:我相信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 112页:好的写作通常要求作者放下恐惧和造作。 115页:写作是对思维的精炼。 写作的时候,最好不必过多考虑段落何时起何时结;诀窍就是顺其自然。 118页:这种节奏感部分出自天然本能,但同样也是作者花费几千个小时写作之后才得来的经验,还有花费几万个小时阅读别人的作品所得。 我坚持认为段落而非句子是写作的基本单位。 125页:我们花费时间来谈论写作,始终不如花时间实际去写。 126页:我看书速度很慢,但通常我每年要看七八十本书,其中多半都是小说。我读书并非是为了学习写作;我读书是因为我就喜欢。……你拿起来读的每一本书都有教益,通常写得不好的书比好书教益还要多。 127页:通过阅读烂文章,人最是能清楚学会不该怎么写。 一部像《愤怒的葡萄》这样的小说可以令一个新手作家充满绝望之情,还有那种美好老派的妒忌感——“我永远写不了这么好,哪怕我活上个一千年呢”——但这种感受又可以作为一种激励,诱使作家更加努力,目标定得更高远。一个好故事再加上好文笔,看得人血脉贲张,仿佛被击倒在地,这是任何一个作家经受锻造的心由之路。除非你曾被好作品震倒,否则你决不可能希望让自己的作品也有如此力量,将读者震住。 128页:你必须得广泛阅读书籍,同时不断精炼并且重新定义自己的作品。……如果你没时间读书,那你就没时间(也没工具)写作。 阅读在一个作家的生活里就是他的创作核心。我走到哪里都带着本书,我发现有的是机会让我抽空读上几页。 135页:我希望一天能写十页,大概就是两千英文单词。……但只有在极糟糕的情况下我才会容许自己不完成两千字就关机。 136页:健康的身体加上稳定的婚姻使我的写作生涯有条件得以延续,……我的写作以及从中获得的快乐也对我保持健康和稳定的家庭生活很有帮助。 137页:你的书房里不该有电话,当然更不该有电视或者电脑游戏等等这些你打发闲暇的玩意。……写作的时候,你会想让世界整个消失掉,难道不是吗?当然是这样。你写作的时候是在创造自己的世界。 140页:写小说就是为了要布一张虚构故事的大网,从中捕捉真理,而不是为了求财犯下文学欺诈。 141页: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注入真实生活,结合你自己对生活、友谊、爱情、性爱以及工作的了解,让作品与众不同。尤其是工作。 156页:描绘不足会让读者感到迷惑,仿佛近视眼看不清事物。而过度描述则会将读者淹没在细节和意象中。 与其描写人物的外在形象,还不如突出现场感和特征更容易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160页:比喻用到点子上带给我们的喜悦好比在一群陌生人中遇到一位老朋友一般。 161页:好描写的关键始于所见清晰,终于落笔明晰,意象清新,词汇简单。 191页:好小说总是由故事开始,发展出主题。 但是,当你的基本故事写出来之后,你就需要想想它意味着什么了,然后用想出来的结论去充实你的第二稿第三稿。 192页:如果你才入门,我希望你至少要把自己的故事写过两稿;一稿关起门来写给自己,二稿敞开门来写给读者。 207页:我认为应当尽早将背景故事交代清楚,这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要将故事讲得优雅有技巧。 210页:关于背景故事,要记住的重要几点就是:人人都有过去;其中大半都很无趣。留住有趣的部分,别在其余部分上多费笔墨。 219页:你不需要写作课或是工作坊,正如你不需要非得读某本书才能学会写作。 220页: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写,最有价值的课程是你自学得到的。 232页:我写作是为了自我满足。 写作不是人生,但我认为有时候它是一条重回人生的路径。 249页:写作让我的生活变成一个更明亮、更愉快的所在。 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出名、找人约会、做爱或是交朋友。最终写作是为了让读你书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安迪
    推荐

    惊悚小说大王斯蒂芬·金教你如何写出最好看的小说。 《写作这回事》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斯蒂芬·金,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也是现代惊悚小说大师。《写作这回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记录了斯蒂芬·金人生中那些难忘的片段。第二部分是教文学青年如何写作,主要是讲他写小说的经验。 一、人生经历 1947年,斯蒂芬于出生于美国波特兰,两岁时父亲离家出走,他是由单亲妈妈拉扯长大,生活非常艰难。斯蒂芬从小就看了大量的连环漫画书,从此迷上了写作,尤其是悬疑恐怖题材。 不过斯蒂芬的投稿一直惨遭退稿,偶尔可以挣个200块稿费。直到他26岁那年,他的第一本畅销书《魔女嘉丽》诞生了。斯蒂芬就从这本《魔女嘉丽》开始成名,也进入了他创作的黄金期。 二、小说写作经验 如果你下决心要做一个作家,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推荐

    Stephen King,美国当代恐怖小说大师,十岁前后开始写故事,到2000年,53岁已发表作品三十五部。也许很多朋友不熟悉“斯蒂文•金”这个名字,但他的《肖申克的救赎》是大多朋友都知道的。 我喜欢看悬疑故事,对恐怖小说不太有感。所幸,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错过金先生的《写作这回事》,因为这本书实在带给我很多助益,说醍醐灌顶也不为过。 《写作这回事》是金先生的回忆录+写作经验之谈。和我之前看的关于写作的书稍有不同,并没有一二三的列出一条条这样那样的规则。金先生的写作经验融进他的回忆中。读来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金先生认为:不论环境还是个人意志都不能造就一个作家。作家的资质是原装原配的。这是一种不寻常的资质。他相信许多人都至少具备一定的写作或者讲故事的天分,而这种天分是可以得到加强和磨炼。写作是一个断断续续的成长历程,雄心、欲望、运气,还有一点天分,都起到了作用。 想象自己是其他人——事实上我想象自己是零铃兄弟马戏团的迷你大力士。 那么金先生的“天分”如何呢?我认为来自他从小喜欢“想象自己是其他人——事实上我想象自己是零铃兄弟马戏团的迷你大力士。”(那是在他两三岁的时候。实在好玩,他在这次想象的过程中被马蜂叮了耳朵,又被自己砸了脚趾。) 之后的岁月,这样的想象一直伴随他。他会将自己带入角色去体味角色的心理、可能的行事方式、动作以及角色面对某件事情时的态度;或者将生活中的人物带入到小说中,以便写出更“真实”的角色和故事。 我读了大约6吨重的连环漫画书,从汤姆·斯威夫特一直看到大卫·道森。…又看到杰克·伦敦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动物故事。我忽然开始自己写故事了。 金在本应上小学一年级的那年9月,由麻疹引起一场接一场的咽喉炎,接着又患耳病。不得不休学一年。这一年时间,大量的阅读给了他创作的欲望,从模仿开始——连抄带编,完成了第一个“作品”,从此走上了写作的“不归路”。 “你自己写一个,斯蒂威,”她说,“《战士凯西》之流的漫画都是垃圾…我打赌你会写得更好。自己写一个吧。” 在金先生一生的创作中,离不开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包容。 当金把第一篇“作品”得瑟的给妈妈看的时候,妈妈“太喜欢了——带着几分迷茫的笑容,仿佛难以相信自己的孩子竟然如此聪颖过人——简直是个他妈的天才!”并鼓励金,自己写一个吧,我打赌你会写得更好! 当金写了第一篇自己的作品,给妈妈看时,“她在起居室坐下来,一口气把故事读完了。”并以每个故事2毛5的价格买下了金的4篇作品。 在婚后,为维持生计,夫妻俩艰难的打工度日。金花掉了所有工作的间隙时间用于写作,妻子塔碧莎“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怀疑的话。她的支持始终不变,这是我在生活中难得能够坦然接受的一件好礼。” 车祸以后,还未完全恢复,但塔碧莎“清楚地知道我什么时候工作得太拼命,但也知道工作有时候能救我。”在塔碧莎觉得合适的时候,提前为金准备好了一个美妙的写作小窝:“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肩并肩,台灯、手稿、笔、还有参考书。桌角上摆着一个相框,放着我们小儿子的照片,那是塔碧莎那年夏天早些时候拍的。” 世上没有点子仓库,没有故事中心,也没有畅销书埋藏岛;好故事点子 真的来自乌有乡,凭空朝你飞来:两个之前毫不相干的主意碰到一起,青天白日里就产生出新东西。你的工作并不是找到这些主意,而是在它们出现时,能够认出它们来。 好故事的点子会突然出现。这时,我们要懂得抓住它,它可能会一闪而过,再也不回来。 生活中完全没有关系的一些小事,加上一点联想,就会催生出有意思又奇幻的故事。 我到十四岁的时候,墙上的钉子已经承受不了更多的退稿信的重量。我换了个大钉子,继续写。 不停的写,大量的写,有点子不放过,都写下来。 研究市场,了解各种杂志的对口需求,不停的把故事投出去。 金先生的第一个“真正好故事”——《欢乐礼券》诞生后,寄给了一本推故事集刊——《希区柯克》,但不幸的是,他收到的是退稿条。 他把退稿条挂在墙上的钉子上。并把之后收到的每个退稿条都挂上去。到他14岁时,钉子已经不能承受这些退稿条的重量了,但他依旧继续写,一直不停。 “你写故事时,是在给自己讲故事,”他说,“你修改时,主要工作是拿掉不属于故事的内容” 写作时要关上门,改稿时敞开门。 高中时,作为对金《乡村呕吐》报纸的惩罚,学校要他把“不安分的笔”引导到用建设性的用途上——让他去《里斯本周刊》写体育报道。 编辑古德先生为他修改的报道稿,让他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并告诉他“你写故事时,是在给自己讲故事;你修改时,主要的工作是拿掉不属于故事的内容。” 故事有两稿,一稿是自己写的时候,这时要尽量把它写好。一旦写好了, 成形了,故事就属于想要看故事的人了,要努力让阅读的人喜欢它。 写作是什么——当然是心灵感应。停下来思想,这挺有趣的……一切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仰仗心灵感应,但我相信写作对其依赖最重。 金说,写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是你因为什么而写作, 都不要轻易开始。因为,心灵感应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停下来思考 ;好的写作需要你充分的准备——要有属于你自己的工具箱。 工具之 词汇: 词汇是写作的基本素材。大多数人的词汇量都是足够用的,不必特地的去改进它。 词汇的使用要真实、准确、直接。市井的、高雅的、通俗的、精炼的……这些词是不是“好”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使用它,如何把它用到合适的地方。 一个词汇,只代表某个意思 ,不可能传达出作者全部的意思。当你要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从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词往往才是最准确的。 工具之 语法: 这里所说的“语法”,并不是指很高深,很专业的那一部分,并不是做学术研究。 是人们按照共同认可的规则,组织词汇进行表达和交流。打破了这些规则,就会出现误会和意义含混。 工具之 动词语态 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式和被动式。 句子的主语主动的做某件事,是主动式;句子的主语施加某种动作,任由事情的发生,是被 动语态。 金先生认为,过多的使用被动语态的作者,往往也是被动的,还很胆怯,没有勇气抢过“主动权”。被动语态“无力、冗长、还经常拐弯抹角”,会让读者的阅读“陷入困境”。而这些情况,都是不应该出现在作品里的。 工具之 副词 副词,是指修饰动词或其它副词的词。 金先生不喜欢被动语态,也不喜欢过多副词的使用。觉得副词累赘又多余。过多副词的使用是因为作者过于恐惧和造作。哈哈哈……金先生太直接了! 过多副词的使用,透露出“作者担心自己无法清楚表达意思,说不到点子上,或者讲不清状况。” 尤其是作品中对话的界定,除非“极罕见、极特殊”的情况,切不可用副词修饰“某人说”。因为文章中的前后文已经可以完整的表达“某人说”时可能的态度、动作,所以不必累述,否则便累赘、多余了。 工具之 段落 段落,而非句子或词汇,才是写作的基本单位。意思在段落中连贯起来,句子和词汇才有了意义。 容易读的书,有很多短小的段落,有些对话段落甚至只有一个词。段落没有什么约定俗成的“规则”,它的长短取决于你想要的表达。 说明文一般比较简洁,基本的句式是:以概括性的句子起头,接下去的句子解释或者详述第一句的内容。这种结构可以帮助作者理清思路,避免游离主题。 而小说的段落就没有这么清晰,故事的转折和节奏,决定了段落的起承转合。读、写的小说越多,越能顺其自然。 要写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掌握基础(词汇、语法、段落等),并愿意投入身心辛勤的工作,不断的阅读和练习。 你如果想成为作家,必须首先得做到两件事:多读、多写。据我所知别无捷径,哪个作家都得干这两件事。 多读 不论是好书还是烂书,你拿到手上的每一本书都会让你有所收益。 烂书往往更会让你印象深刻——是啊,当你看到一本书,发现它烂透了。自己绝对可以写得比它更好!这是多大的鼓舞! 而烂书另外让你受益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很直接的告诉你:不该这么写!这么写烂透了!可以让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好书,能教给你风格、优雅的叙事、情节发展、丰满可信的人物的创作,还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个好的故事,会让你读得血脉贲张,会让你感觉被震憾。 阅读是一个作家生活和创作的核心。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连读书都没有时间,又哪来的时间写呢? 多写 多写,多少算多呢?大多数作家在创作期每天都有2~3个小时间用于写作。除了状态特别差时,基本会一天不拉。因为如果停下来,故事里的人物、想法就会模糊,就可能会生锈,会对故事的情节失去控制……到最后,你极有可能就会放弃。 很多刚开始练习的写作者,大约没能做到每天大量输出,但持续的,坚持不断的写,是必然而必要的过程。 写什么? 我们大量的练习,必然就有大量的输出。如此多的输出从哪里来呢?可以写些什么呢? 大问题来了:写什么?答案重大。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都行……你只要讲真话。 那我们了解些什么呢?自己的工作?专业?当然,这些是你所了解的。那其他呢?我们只能写如此狭窄范围的故事吗?当然不是,我们需要宽注的理解“了解的事”!生活经验、知识、想象力……都属于“你所了解”的范围。 什么题材适合我? 说到题材,这样说吧,从你喜欢读的题材开始写起。我早年迷恋恐怖漫画,直到再也不能在这类漫画中读到新意才将其丢开。我真的喜欢那些漫画,也喜欢《我嫁给了外星怪物》这样的电影,结果就写出了《我是一个少年盗墓者》这样的故事。我如今写的东西仅仅是这种故事的复杂升级版。我天生就爱黑暗夜色以及让人恐惧的棺木,就是这样。你若觉得我品位不高,我只能无可奈何耸耸肩。我就是爱。 如果你像金先生一样喜欢恐怖故事,那就从写恐怖故事开始;如果你喜欢看科幻故事,那就从科幻故事开始;喜欢看言情、喜欢魔幻、喜欢推理……那就从喜欢的题材开始写就好。 在我看来,短小说也罢、长篇小说也罢,都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叙事,将故事从A点推至B点、最终推至Z点,故事结束;描写,把读者带进现场:对话,通过具体言赋予人物生命。 说到小说的几大部分,金先生没有提到“情节设定”。这与其他一些关于写作的书不同。很多书把情节设定、提前拟好提纲作为非常必要的一步。金先生恰恰相反, 他认为故事的发展都不是来自精心的设计,而是出自天然。关于这一点,于我很有意义。 首先,真实的生活多半是未经构思的。经过情节构思的故事通常会令人感觉造作、不自然。 其次,情节构思和真正创作的自发性是互不相容的。故事几乎都是自发的,作者的职责是为它们提供发展空间,并把它们写下来。 故事犹如完整储藏在地下的化石,作者需要一点一点把它挖掘出来。顺势而为,让故事依据情势而走。 作者在开始写一个故事之前,对故的发展一般会有大致的想法,会有一个结尾的设想而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人物会有所变化,有时变化较小,有时变化比较大——这个过程是作者边写故事,边体味人物的一个过程——变化较大时,故事的结尾就有可能和之前作者设想的不一样。依照故事中人物的选择,将故事往下推动。这样的故事才是最为自然和真实的。 描写 描写可以使读者对故事身临其境。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描写技巧。这就是你除非大量阅读与写作,否则决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开始描写我们的故事之前,需要先充分想象我们希望读者感受到的故事中的场景。再将这些想象的场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过多的描写,会让读者淹没在细节之中;而描写的不足,又会让读者迷惑不解。所以,场景的描写很需要“适度”。而“适度”的这个点,需要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以及写作实践来掌握。 对话 故事的对话,赋予人物音容笑貌,是塑造人物的关键所在。作者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传达人物的各项信息。让读者者可以从话语中观察到人物的性情、为人、生活背景等等。 好的对话关键在于坦诚,实事求是非常重要。 故事中的语言不在于是不是庄严的、圣洁的、还是污秽的、亵渎的,唯一的问题是你的语言是不是生动,是不是真实可信,是不是你故事中人物应该说的话。只有合乎人物身份的对话才会有真实感,才会让读者产生共鸣。 象征 我理解金先生这里所说的“象征”,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意义。对于一个故事而言,象征并不是必须的。有,当然更好;没有,也没关系,毕竟还有故事在,不是吗! 象征不一定要很高深,也不必包含有多大的智慧。不需因为象征,刻意在“象征”上面去堆砌故事。 当你第一稿完成了故事,返回去,做自己故事的第一个读者,从中,你可能会发现“象征”的存在,不论它高深还是简单,把它挖掘出来,打磨到闪亮,呈现在故事中。如果不曾发现象征的存在,那就算了,随它去好了,没关系,故事还在呢。 主题 和“象征”一样,并不是每个故事都一定要有一个高尚的主题。但是,你的故事,一定要——言之有物!当你“打开门”时,就必须要明确你故事的”物“是什么,哪怕进行大量的修改和内容调整。 只有明确了你故事的“物”,故事的重点才会更突出,更紧凑。 当故事的第一稿写完,每二稿言之有“物”,主题其实也就出现了。 从问题和主题思想开始写的,几乎注定写不出好小说。好小说总是从故事开始,发展出主题;从主题发出而来的好故事很少。 关上门写作,敞开门改稿 第一稿,草稿(纯故事稿),你要有一间带门的房间,关上门,全神贯注,埋头工作,让你的故事通过笔尖或键盘流淌出来。 抗拒诱惑,让你的小说休息一段时间,在你几乎快忘记它时,再拿出来。如果时间允许 ,一口气读完它。集中精力: 做笔记:故事发展中的漏洞、待修改的章节…… 做简单的修改:字词句、累赘的修饰、指代不清的代词…… 问自己:这故事连贯吗?故事中的反复出现的内容吗?主题是什么?如何让深层的意义更清晰? 第二稿,根据之前的阅读进行修改:增加必要的场景和事件,加强故事的意义;删除多余的枝蔓,删除枯燥部分…… 然后打开门,把第二稿给自己信任,又对此感兴趣好友看。回收一批非常主观的意见。 第三稿,根据回收的意见,修改或不修改。 节奏 节奏是指叙事的速度。 故事的节奏太快,读者会被甩在后面,要么跟不上,要么看不明白;节奏太慢的故事,读者会很不耐烦。 那么,如何找到适中的,令人愉快的好节奏呢?办法之一就是借助你第二稿的友好读者。敞开门后,你应该问题他/她这些问题: 他/她会不会觉得某个场景废话太多?某个特定的情况是否言语不清?解释是否太过?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或线索最后在故事中消失了? 根据友好的理想读者的反馈,修改你的故事,调整故事的节奏。 背景 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背景(当然,现在有很多网络小说是所谓的架空小说,没有叙历史背景、生活背景可言。这些小说不属于这里的讨论范围)。没有背景的调查研究,只会让作者处境尴尬。 真实可靠的背景,是你故事逼真的基石。有调查基础的小说,才会有现实感。 当然,书中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帮助肯定不只以上这些。我只是对其中的一部分作了简单的提取和总结,有兴趣的朋友建议看原本。 书的最后章节 “续篇”——“关门写作,开门改稿”中,作者给出了一篇例文的 第一稿 和 修改稿 ,哪些地方做了修改,为什么做这样的修改,都有很详细的讲解。可以说,为全书的要点做了一个范例的解读,很推荐一看。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艾克
    推荐

    斯蒂芬·金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作家的成长历程。行文幽默,生动,连同自嘲,给读者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石晓琴
    推荐

    《写作这回事》一本真诚到让人忍不住想亲一口作者的手的小书。 斯蒂芬·金的书,很抱歉一本都没看过。一开始也是抱着看看别人是怎么写作✏️的心态读的。 但是读的过程中,我好几次发出 哈哈哈 的笑声,语言比较平易近人,一点都不艰涩难懂,他几乎把他这一生关于写作的故事都包容进去了。从小时候看电视改写成小说,到成年上大学后,到成家后,到成名后。我想他把他的人生故事包罗进去,并不是想炫耀,你看,我从小就这么优秀,没有。我想他更多要表达的是:“你看,我这样的人,都能写书,你为什么不试试呢?你一定也可以的!”他的这种善意贯穿了这整本书,以他亲身经历作则,他从如何写作到如何投稿,甚至找到经纪人都给我们详细指出了门道,生怕你在过程中受到挫折放弃了。妈的!我被暖到了。 摘抄一段他对写作的描述: 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出名、找人约会、做爱或交朋友。写作最终是为了让读你书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你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是为了站起来、好起来、走出来。快乐起来,好吗?快乐起来。这本书中有些内容—或许太多了—关于我是如何学习写作的。还有许多内容是关于如何写得更好。其余的部分—可能是最好的部分—是一张特许证:你可以写,你该去写,而且你如果足够勇敢,已经开始写了,就要坚持写下去。写作,跟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是神奇的生命之水。这水免费,所以畅饮吧。 干杯🍻,再满上。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肖玲莉
    推荐

    作为学写作的书,获益良多!看书前不知道怎么写看书后知道笔记怎么写了。 作者还说了很多生活趣事。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刘强
    推荐

    “我的写作以及我从中获得的快乐对我保持健康和稳定的家庭生活很有帮助。”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太阳照常升起
    推荐

    受益匪浅。但细细想来,更多的验证之前的思考与实践成果,很有意思的是,史蒂芬金可谓是言行合一,一本回忆录+写作技巧的混合书竟然也被他写的妙趣横生,令人手不释卷,个人性格也活灵活现,极具表现之能,估计也有很大一部分要感谢译者的深厚功力,好评~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Cindy
    推荐

    很久没碰到看一本书至终章时恋恋不舍的情况了。 从12月5日偶遇这本书,到12月11日读完,这6天的经历就像孤独多年的人终于遇见了灵魂伴侣,每天不聊上几句就睡不成个安稳觉。 这书让我大笑、泪目,学到了修辞、角色塑造、改稿的核心要义,重新审视了写作对我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他给我继续写下去的力量。 打开这本书之前,史蒂芬金于我只是个高产的恐怖小说家;合上书的那一刻,他超越毛姆,成为我最爱也最敬重的作家。 期待下周的圣诞假期,让我来会会他笔下的这些角色们。

  • 不需要的战争:丘吉尔亲述二战
    黄桂斌
    推荐

    斯蒂芬金用他幽默的文笔,回顾了他的写作生涯,不止在谈笑风生中传授了写作技巧,并且让我们确信:写作能够让写作者和读者的生活变成一种更明亮、更令人愉快的存在。 “我现在即颁给你一张通行证,现在,开始写吧。写作,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神奇的生命之水,请畅饮吧。让我们干杯,然后,再满上。”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